作文素材: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作文素材: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作文素材

2014-05-13 08:41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去世,享年92岁。

他曾在自画像上写道:“我就是王。”的确,他从不曾失去自信,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女人身上。纵使去世40年,毕加索依然是今日艺术市场的“皇帝”,最近的纪录出现在上个月,美国对冲基金业大佬史蒂文•科恩从赌王史蒂夫•温手中买下毕加索的名画《梦》,售价达到1.55亿美元,是江湖上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

跟穷困潦倒的梵高不同,毕加索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我的每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建构狭义相对论,在时间领域引爆一场科学革命;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创作《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画派在空间引爆一场艺术革命。 艺术上的成功为他带来财富。1909年,毕加索已雇佣穿围裙戴头巾的女佣在桌旁伺候;1919年搬进巴黎最高级地区的大公寓;1930年,他有了一个“成功”艺术家所有可以炫耀的东西:宽大无比的伊斯帕诺-苏伊萨轿车、穿制服戴白手套的司机、名师制作的高级时装、良种狗、豪华的复式住宅;他以一件静物画的价钱买下的法国南部古堡;保险箱;还有年轻貌美的女人„„“庄园主”毕加索可以在他的豪华客厅接待“全巴黎的权贵”。 毕加索是活生生的传奇,五十多岁时便以作品闻名全球。他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代表了某种生活方式:晒着日光浴,手里夹根高卢烟,眼神炯炯、魅力无限。

他引领风潮:毕加索之前,法国的里维埃拉是以冬季胜地闻名,但在20世纪,一年中最热时,毕加索常和朋友们在这里度假,突然间,夏天去法国南部成了一种时尚,流行至今。

1950 年,毕加索开始穿法国布利多尼人的那种条纹水手服,条纹上衣很快成为时尚,跟风者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穿条纹上衣的沃霍尔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艺术偶像”:“知道我看起来像谁吗?我像毕加索。”

有人说毕加索的天赋就像彗星,照亮了整个20世纪;事实上,毕加索这块牌子从未落伍过,甚至他独一无二的签名笔迹也被引入大酒店LOGO :看看今天丽笙酒店(Radisso )的字样,和毕加索(Picasso )的签名如出一辙;雪铁龙给他们那款家用面包车起名“毕加索”。这是一辆家庭用车,但毕加索可不是什么居家男人。

“斗牛士”与“忧郁蓝”

毕加索7岁时的照片:突出的眼睛,已带着权威感。

这双“煤精一样乌黑的眼睛”多次出现在人们回忆中,“乌亮的、深邃的、锐利的、奇异的、专注的”、“迷人的棕褐色,饱满而浓烈”、“黑色的钻石”。

他的好友、法国摄影师布拉萨伊1932年为他拍了一张肖像照,“毕加索在照片上像一块积聚了全部力量、浓缩了全部岁月的巨石。而照片上的一切都以火一般的逼视的目光为中心,它穿透你的心,征服你,吞噬你„„”毕加索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画家,那么我将会是一个斗牛士。”

他非常崇敬斗牛士,以至于斗牛士成了他的第一个描绘对象——那年他才8岁。 毕加索本名巴勃罗•鲁伊兹(Pablo Ruiz),鲁伊兹是他父亲的姓,但在画上他总是签下母亲的姓毕加索。成名后,他总问人:你能想象如果我叫鲁伊兹吗?

鲁伊兹在西班牙是极普通的姓,而毕加索开头有“Pica”,它对年轻的巴勃罗来说很有吸引力:“picador”原指斗牛场上用长矛刺牛的骑师,这个词来自西班牙语“picar”,有“刺激和挑衅”的意味,可以说,这完全就是对他一生的诠释。

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马拉加。他呱呱坠地时气息奄奄、生命难保,接生医生不顾家人反对,用雪茄烟不断喷向婴儿鼻孔,结果这个婴儿活了下来,且活到92岁。 毕加索是个天才儿童,且一直都是天才。据说在他学会说话前就已经能画画了。他学会的第一个词,是西班牙语的“铅笔”。10岁时,他就能画石膏像素描,画得像所有美术老师那样好。他的父亲也是美术老师,他被儿子的绘画天赋震惊了,毕加索未满14岁时,他便交出了自己的画笔和调色盘,而且发誓永远不再画画,因为儿子已青出于蓝。

16岁时,毕加索进入马德里极有声望的皇家艺术学院,能对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进行完美模仿,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被放在了委拉斯开兹的右侧,被歌颂为火凤凰般的天才。 年轻的毕加索已触及到绘画的真谛,但他很不喜欢艺术学校的环境,一年后就休学回到巴塞罗那,在那里,他感染了波西米亚的艺术风格,并且遇见了卡萨吉玛斯(Carlos Casagemas ),两人结为好友,并于1900年结伴前往巴黎,那年他19岁。

巴黎是各国文艺青年的圣地,也是欧洲的恶之都,那里有成百上千家妓院,画家、诗人、无政府主义者、流浪汉们一起在苦艾酒中消沉,毕加索和卡萨吉玛斯很快加入到这伙人中间。当时卡萨吉玛斯爱上了一个名叫杰曼的女孩,但遭到了拒绝,只好借酒浇愁。 1901 年的某晚,卡萨吉玛斯突然决定离开巴黎,他邀请了杰曼和一大群朋友在小咖啡馆吃了顿告别宴。喝完几瓶酒后,卡萨吉玛斯突然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手枪,对着杰曼开了一枪。幸运的是,她有预感,迅速扑倒,子弹只擦破了她的脖子。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震惊,卡萨吉玛斯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下了扳机。

好友之死让毕加索大受打击,悲伤浸入他的艺术中。接下来几年,卡萨吉玛斯不断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中,而且他从此几乎只用蓝色,他画的流浪者孤独又绝望,好像这是他惟一可以看到的颜色,这一时期的痛苦造就了他的第一个风格“蓝色(忧郁)时代”,描画题材也多是妓女、乞丐、醉鬼等边缘人群。事实上,这一系列作品当时并不受欢迎,然而到了1980年代末,在市场上却大受追捧,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因为感伤地描绘穷人,往往变成富者的最爱。”

“桃色时代”与《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的忧郁期持续了3年。之后,他在巴黎吉普赛居住区找到新家,在可爱的蒙马特区渐渐走出阴霾。1904年,毕加索每月花15法郎租了间画室,那一带取名“洗衣

舫”,因为总晾着待干的衣物,据说当时那里的居住环境肮脏不堪,整个街区只有一个厕所,旁边只有一个水龙头,供30个画室使用,但毕加索却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这里,他找到了永久的友谊,也寻觅到了爱情。

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前,毕加索首先在爱情上有了突破。一个名叫费尔南德(Fernande Olivier )的姑娘,激发了他创作风格的改变:他从忧郁蓝转向了甜蜜的粉色,也有人称“桃色时代”,期间毕加索创作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作品,比如 1905年创作的那幅《拿烟斗的男孩》:一个形象鲜明的男孩儿,手拿小烟斗,头戴花环。2004年这幅画作拍出了1.042亿美元天价,刷新梵高《加歇医生画像》1990年创下的8250万美元最高纪录,相比于毕加索创作当年3万美元的卖价,百年后升值3472倍。

“桃色时代”的毕加索,除了把爱人费尔南德当作绘画对象,还找到了其他的素材:马戏团的小丑。毕加索非常喜欢看马戏表演,每次有了钱,他就找朋友一起吃饭,带他们去看马戏,他讨厌话剧,几乎从来不去剧院。“马戏表演令我陶醉!我曾经在一个星期里连续几个晚上看马戏。我特别喜欢小丑。我们在后台的酒吧聊天,一聊就是一个晚上。 有人说,毕加索的第一位画商就是梅特拉诺马戏团的小丑,毕加索回应过:“是个旧货商,也卖一些画罢了。但是,客串做‘画商’之前,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小丑。”毕加索这个阶段的作品后来颇受收藏家们的欢迎,这也帮助他摆脱了贫困。

但毕加索没有止步不前,很快他又转型了,兴趣从马戏团转到裸体画上来。1906年的《引马人》堪称传世佳作,毕加索的画笔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古典神话似的氛围:人们不知道这是在哪里,也不知道这裸体男孩要去何处,更不知道为何他无精打采地牵着这匹马。 但这还算传统,一年后,他就搞出了一堆碎玻璃拼接般的玩意儿: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这是一群狰狞可怖、棱角分明的裸体妓女,透着一种狂热的情绪,甚至邪恶的能量,传递出腥臭的、赤裸裸的肉欲。这是26岁的毕加索最具革命性的作品,开创了立体主义,从此彻底改变了20世纪艺术的走向。

根据他的艺术主张,1906年参观卢浮宫时,他被一些古老的西班牙雕像吸引,沉重突出的眼眶、超大笨重的耳朵,这为他诠释这个世界提供了一条崭新的、令人兴奋的路子,后来他又迷上非洲面具,部落艺术品上粗砺的裂纹所蕴含的原始力量一下抓住了他。深受启发的他,把自己关在画室长达几个月,摒弃了600年来典雅的艺术风格,最终做出这幅作品,《亚威农少女》彻底颠覆了毕加索过去的生活,它是毕加索未来声誉的基石。 1912年,毕加索与费尔南德的恋人关系以他和新女友伊娃同居为标志而告终。伊娃是他众多公开情人中惟一没有留下大量肖像画的女人,彼时毕加索已进入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迷信地认为,用这种碎片化的方式描画自己爱人是不吉利的,因而只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我爱伊娃》,尽管如此,伊娃还是病故了。费尔南德是毕加索第一位恋人,后曾出版《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一书,她的晚年非常穷困,虽然有过这么一位誉满全球的前男友,她还是要靠教外国人法语来谋生。

毕加索同志的“战争”与“和平”

“这是你的杰作?”第一次见到《格尔尼卡》时,曾有法西斯头目发问。 毕加索毫不畏惧面斥道:“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空军飞行队轰平了共产主义领导下的小镇格尔尼卡,投下5000颗炸弹,导致1600人身亡,这是欧洲第一次遭遇如此残忍的暴行。毕加索听闻此事,暴怒激发了他的创作欲,短短6周就完成一幅30平方米的巨幅画作:《格尔尼卡》。这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

有人说,毕加索将整个20世纪的苦难压缩进了这幅画中:血肉横飞毁灭后的惨象仿佛就在眼前发生,那个灯泡上锯齿状的闪光,就像炸弹爆炸一样;画的左侧,一位母亲抱着她死去的孩子,瞧她那张脸:鼻孔和眼睛就好像眼泪一样流下来,那个尖刺状的舌头,好像你能听到她悲痛欲绝的尖叫,勾起人们内心最原始的呼唤、令人恐惧的战栗。

《格尔尼卡》最初是在1937年法国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展出,这是一场展示各国工业、文化和艺术的展览会,但毕加索对和平的疾呼完全被忽视了。因为整个事件被两大敌对阵

营故意遮蔽起来了,一方是纳粹德国,另一方是苏联。之后《格尔尼卡》却一跃成名,当整个世界慢慢走向二战时,这幅画被拿到世界巡回展出,以此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

当全世界都陷入战争后,这幅画被当作反战的象征,这幅画在归还马德里前曾被巡展过五十多次。近距离观看,会发现画上有很多破损,这些年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展出,每次它都被卷起带走,图画下方士兵的眼睛处还有一个5毫米的洞,也可以说,这些伤疤是《格尔尼卡》反战过程中留下的纪念。

如今,一旦有反战抗议时,你就能看到《格尔尼卡》出现在横幅和张贴画上。2003年当鲍威尔为发动伊拉克战争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有人注意到,后面那幅织毯制作的《格尔尼卡》复制品被人用蓝色布帘给盖上了,因为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对无辜者的恐怖屠杀。

二战时,当德军占领巴黎,毕加索就呆在他的小画室,他的很多朋友都加入了共产主义阵营。巴黎解放后,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他的余生都是忠实的共产党员,这似乎与他大富翁的身份格格不入,但他却乐此不疲。

他成了共产主义的宣传者,时常出席各种大会,后来还成了共产党宣传画的设计者。他设计的“和平鸽”被用于1949年的世界和平大会,这个著名的设计源于一只鸽子,最初是毕加索那非敌非友的对手马蒂斯送他的一份礼物。“画一只和平鸽,首先要折断它的脖子。”毕加索想利用平板画让这只鸟永垂不朽,他的党员朋友很快挑选出这幅画,如今,这只鸽子成了全世界通用的和平标志。

1953年,斯大林去世,毕加索应法国党刊要求画了幅肖像,他笔下的斯大林似乎更年轻,头发浓密,嘴被胡须半遮住了。这幅肖像成为纪念专刊封面后才几天,法国共产党书记处就表示了反对:“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对此,毕加索回应:“真是一群没文化的笨蛋!我在斯大林的额头上特意添了一缕头发,就是为了让斯大林同志更具无产者的气息,而那些人却不愿斯大林元帅是一员无产者。” 毕加索故去已40年,谁也不清楚这位西方绘画界的泰斗是怎么会选择镰刀与铁锤的,但他是毕加索,似乎做什么事都不需要理由。据说,他的好友让•科克托有次晚饭后曾问他:“要是有一天德国人杀回来,你怎么跟他们解释你加入了共产党?”毕加索得意道:“我会说,你不觉得我在搞恶作剧吗?”

作文素材: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作文素材

2014-05-13 08:41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去世,享年92岁。

他曾在自画像上写道:“我就是王。”的确,他从不曾失去自信,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女人身上。纵使去世40年,毕加索依然是今日艺术市场的“皇帝”,最近的纪录出现在上个月,美国对冲基金业大佬史蒂文•科恩从赌王史蒂夫•温手中买下毕加索的名画《梦》,售价达到1.55亿美元,是江湖上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

跟穷困潦倒的梵高不同,毕加索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我的每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建构狭义相对论,在时间领域引爆一场科学革命;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创作《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画派在空间引爆一场艺术革命。 艺术上的成功为他带来财富。1909年,毕加索已雇佣穿围裙戴头巾的女佣在桌旁伺候;1919年搬进巴黎最高级地区的大公寓;1930年,他有了一个“成功”艺术家所有可以炫耀的东西:宽大无比的伊斯帕诺-苏伊萨轿车、穿制服戴白手套的司机、名师制作的高级时装、良种狗、豪华的复式住宅;他以一件静物画的价钱买下的法国南部古堡;保险箱;还有年轻貌美的女人„„“庄园主”毕加索可以在他的豪华客厅接待“全巴黎的权贵”。 毕加索是活生生的传奇,五十多岁时便以作品闻名全球。他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代表了某种生活方式:晒着日光浴,手里夹根高卢烟,眼神炯炯、魅力无限。

他引领风潮:毕加索之前,法国的里维埃拉是以冬季胜地闻名,但在20世纪,一年中最热时,毕加索常和朋友们在这里度假,突然间,夏天去法国南部成了一种时尚,流行至今。

1950 年,毕加索开始穿法国布利多尼人的那种条纹水手服,条纹上衣很快成为时尚,跟风者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穿条纹上衣的沃霍尔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艺术偶像”:“知道我看起来像谁吗?我像毕加索。”

有人说毕加索的天赋就像彗星,照亮了整个20世纪;事实上,毕加索这块牌子从未落伍过,甚至他独一无二的签名笔迹也被引入大酒店LOGO :看看今天丽笙酒店(Radisso )的字样,和毕加索(Picasso )的签名如出一辙;雪铁龙给他们那款家用面包车起名“毕加索”。这是一辆家庭用车,但毕加索可不是什么居家男人。

“斗牛士”与“忧郁蓝”

毕加索7岁时的照片:突出的眼睛,已带着权威感。

这双“煤精一样乌黑的眼睛”多次出现在人们回忆中,“乌亮的、深邃的、锐利的、奇异的、专注的”、“迷人的棕褐色,饱满而浓烈”、“黑色的钻石”。

他的好友、法国摄影师布拉萨伊1932年为他拍了一张肖像照,“毕加索在照片上像一块积聚了全部力量、浓缩了全部岁月的巨石。而照片上的一切都以火一般的逼视的目光为中心,它穿透你的心,征服你,吞噬你„„”毕加索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画家,那么我将会是一个斗牛士。”

他非常崇敬斗牛士,以至于斗牛士成了他的第一个描绘对象——那年他才8岁。 毕加索本名巴勃罗•鲁伊兹(Pablo Ruiz),鲁伊兹是他父亲的姓,但在画上他总是签下母亲的姓毕加索。成名后,他总问人:你能想象如果我叫鲁伊兹吗?

鲁伊兹在西班牙是极普通的姓,而毕加索开头有“Pica”,它对年轻的巴勃罗来说很有吸引力:“picador”原指斗牛场上用长矛刺牛的骑师,这个词来自西班牙语“picar”,有“刺激和挑衅”的意味,可以说,这完全就是对他一生的诠释。

毕加索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马拉加。他呱呱坠地时气息奄奄、生命难保,接生医生不顾家人反对,用雪茄烟不断喷向婴儿鼻孔,结果这个婴儿活了下来,且活到92岁。 毕加索是个天才儿童,且一直都是天才。据说在他学会说话前就已经能画画了。他学会的第一个词,是西班牙语的“铅笔”。10岁时,他就能画石膏像素描,画得像所有美术老师那样好。他的父亲也是美术老师,他被儿子的绘画天赋震惊了,毕加索未满14岁时,他便交出了自己的画笔和调色盘,而且发誓永远不再画画,因为儿子已青出于蓝。

16岁时,毕加索进入马德里极有声望的皇家艺术学院,能对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进行完美模仿,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被放在了委拉斯开兹的右侧,被歌颂为火凤凰般的天才。 年轻的毕加索已触及到绘画的真谛,但他很不喜欢艺术学校的环境,一年后就休学回到巴塞罗那,在那里,他感染了波西米亚的艺术风格,并且遇见了卡萨吉玛斯(Carlos Casagemas ),两人结为好友,并于1900年结伴前往巴黎,那年他19岁。

巴黎是各国文艺青年的圣地,也是欧洲的恶之都,那里有成百上千家妓院,画家、诗人、无政府主义者、流浪汉们一起在苦艾酒中消沉,毕加索和卡萨吉玛斯很快加入到这伙人中间。当时卡萨吉玛斯爱上了一个名叫杰曼的女孩,但遭到了拒绝,只好借酒浇愁。 1901 年的某晚,卡萨吉玛斯突然决定离开巴黎,他邀请了杰曼和一大群朋友在小咖啡馆吃了顿告别宴。喝完几瓶酒后,卡萨吉玛斯突然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手枪,对着杰曼开了一枪。幸运的是,她有预感,迅速扑倒,子弹只擦破了她的脖子。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震惊,卡萨吉玛斯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下了扳机。

好友之死让毕加索大受打击,悲伤浸入他的艺术中。接下来几年,卡萨吉玛斯不断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中,而且他从此几乎只用蓝色,他画的流浪者孤独又绝望,好像这是他惟一可以看到的颜色,这一时期的痛苦造就了他的第一个风格“蓝色(忧郁)时代”,描画题材也多是妓女、乞丐、醉鬼等边缘人群。事实上,这一系列作品当时并不受欢迎,然而到了1980年代末,在市场上却大受追捧,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因为感伤地描绘穷人,往往变成富者的最爱。”

“桃色时代”与《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的忧郁期持续了3年。之后,他在巴黎吉普赛居住区找到新家,在可爱的蒙马特区渐渐走出阴霾。1904年,毕加索每月花15法郎租了间画室,那一带取名“洗衣

舫”,因为总晾着待干的衣物,据说当时那里的居住环境肮脏不堪,整个街区只有一个厕所,旁边只有一个水龙头,供30个画室使用,但毕加索却很喜欢这个地方。

在这里,他找到了永久的友谊,也寻觅到了爱情。

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前,毕加索首先在爱情上有了突破。一个名叫费尔南德(Fernande Olivier )的姑娘,激发了他创作风格的改变:他从忧郁蓝转向了甜蜜的粉色,也有人称“桃色时代”,期间毕加索创作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作品,比如 1905年创作的那幅《拿烟斗的男孩》:一个形象鲜明的男孩儿,手拿小烟斗,头戴花环。2004年这幅画作拍出了1.042亿美元天价,刷新梵高《加歇医生画像》1990年创下的8250万美元最高纪录,相比于毕加索创作当年3万美元的卖价,百年后升值3472倍。

“桃色时代”的毕加索,除了把爱人费尔南德当作绘画对象,还找到了其他的素材:马戏团的小丑。毕加索非常喜欢看马戏表演,每次有了钱,他就找朋友一起吃饭,带他们去看马戏,他讨厌话剧,几乎从来不去剧院。“马戏表演令我陶醉!我曾经在一个星期里连续几个晚上看马戏。我特别喜欢小丑。我们在后台的酒吧聊天,一聊就是一个晚上。 有人说,毕加索的第一位画商就是梅特拉诺马戏团的小丑,毕加索回应过:“是个旧货商,也卖一些画罢了。但是,客串做‘画商’之前,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小丑。”毕加索这个阶段的作品后来颇受收藏家们的欢迎,这也帮助他摆脱了贫困。

但毕加索没有止步不前,很快他又转型了,兴趣从马戏团转到裸体画上来。1906年的《引马人》堪称传世佳作,毕加索的画笔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古典神话似的氛围:人们不知道这是在哪里,也不知道这裸体男孩要去何处,更不知道为何他无精打采地牵着这匹马。 但这还算传统,一年后,他就搞出了一堆碎玻璃拼接般的玩意儿: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这是一群狰狞可怖、棱角分明的裸体妓女,透着一种狂热的情绪,甚至邪恶的能量,传递出腥臭的、赤裸裸的肉欲。这是26岁的毕加索最具革命性的作品,开创了立体主义,从此彻底改变了20世纪艺术的走向。

根据他的艺术主张,1906年参观卢浮宫时,他被一些古老的西班牙雕像吸引,沉重突出的眼眶、超大笨重的耳朵,这为他诠释这个世界提供了一条崭新的、令人兴奋的路子,后来他又迷上非洲面具,部落艺术品上粗砺的裂纹所蕴含的原始力量一下抓住了他。深受启发的他,把自己关在画室长达几个月,摒弃了600年来典雅的艺术风格,最终做出这幅作品,《亚威农少女》彻底颠覆了毕加索过去的生活,它是毕加索未来声誉的基石。 1912年,毕加索与费尔南德的恋人关系以他和新女友伊娃同居为标志而告终。伊娃是他众多公开情人中惟一没有留下大量肖像画的女人,彼时毕加索已进入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迷信地认为,用这种碎片化的方式描画自己爱人是不吉利的,因而只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我爱伊娃》,尽管如此,伊娃还是病故了。费尔南德是毕加索第一位恋人,后曾出版《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一书,她的晚年非常穷困,虽然有过这么一位誉满全球的前男友,她还是要靠教外国人法语来谋生。

毕加索同志的“战争”与“和平”

“这是你的杰作?”第一次见到《格尔尼卡》时,曾有法西斯头目发问。 毕加索毫不畏惧面斥道:“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空军飞行队轰平了共产主义领导下的小镇格尔尼卡,投下5000颗炸弹,导致1600人身亡,这是欧洲第一次遭遇如此残忍的暴行。毕加索听闻此事,暴怒激发了他的创作欲,短短6周就完成一幅30平方米的巨幅画作:《格尔尼卡》。这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

有人说,毕加索将整个20世纪的苦难压缩进了这幅画中:血肉横飞毁灭后的惨象仿佛就在眼前发生,那个灯泡上锯齿状的闪光,就像炸弹爆炸一样;画的左侧,一位母亲抱着她死去的孩子,瞧她那张脸:鼻孔和眼睛就好像眼泪一样流下来,那个尖刺状的舌头,好像你能听到她悲痛欲绝的尖叫,勾起人们内心最原始的呼唤、令人恐惧的战栗。

《格尔尼卡》最初是在1937年法国世博会的西班牙馆展出,这是一场展示各国工业、文化和艺术的展览会,但毕加索对和平的疾呼完全被忽视了。因为整个事件被两大敌对阵

营故意遮蔽起来了,一方是纳粹德国,另一方是苏联。之后《格尔尼卡》却一跃成名,当整个世界慢慢走向二战时,这幅画被拿到世界巡回展出,以此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

当全世界都陷入战争后,这幅画被当作反战的象征,这幅画在归还马德里前曾被巡展过五十多次。近距离观看,会发现画上有很多破损,这些年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展出,每次它都被卷起带走,图画下方士兵的眼睛处还有一个5毫米的洞,也可以说,这些伤疤是《格尔尼卡》反战过程中留下的纪念。

如今,一旦有反战抗议时,你就能看到《格尔尼卡》出现在横幅和张贴画上。2003年当鲍威尔为发动伊拉克战争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有人注意到,后面那幅织毯制作的《格尔尼卡》复制品被人用蓝色布帘给盖上了,因为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对无辜者的恐怖屠杀。

二战时,当德军占领巴黎,毕加索就呆在他的小画室,他的很多朋友都加入了共产主义阵营。巴黎解放后,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他的余生都是忠实的共产党员,这似乎与他大富翁的身份格格不入,但他却乐此不疲。

他成了共产主义的宣传者,时常出席各种大会,后来还成了共产党宣传画的设计者。他设计的“和平鸽”被用于1949年的世界和平大会,这个著名的设计源于一只鸽子,最初是毕加索那非敌非友的对手马蒂斯送他的一份礼物。“画一只和平鸽,首先要折断它的脖子。”毕加索想利用平板画让这只鸟永垂不朽,他的党员朋友很快挑选出这幅画,如今,这只鸽子成了全世界通用的和平标志。

1953年,斯大林去世,毕加索应法国党刊要求画了幅肖像,他笔下的斯大林似乎更年轻,头发浓密,嘴被胡须半遮住了。这幅肖像成为纪念专刊封面后才几天,法国共产党书记处就表示了反对:“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对此,毕加索回应:“真是一群没文化的笨蛋!我在斯大林的额头上特意添了一缕头发,就是为了让斯大林同志更具无产者的气息,而那些人却不愿斯大林元帅是一员无产者。” 毕加索故去已40年,谁也不清楚这位西方绘画界的泰斗是怎么会选择镰刀与铁锤的,但他是毕加索,似乎做什么事都不需要理由。据说,他的好友让•科克托有次晚饭后曾问他:“要是有一天德国人杀回来,你怎么跟他们解释你加入了共产党?”毕加索得意道:“我会说,你不觉得我在搞恶作剧吗?”


相关内容

  •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思路提示 爱是宽容和理解,爱使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爱有时意味着责任. 爱是博大的,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和朋友,还要爱社会.爱整个人类. 爱的力量远远比恨强大. 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是美德的种子. 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开放. 爱 ...

  •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1500字]
  •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爱是宽容和理解,爱使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爱有时意味着责任. 类. 爱是博大的,不仅要爱自己.爱亲人和朋友,还要爱社会.爱整个人爱的力量远远比恨强大. 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是美德的种子. 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开放. 爱是自然界第 ...

  •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及高分作文素材汇总
  •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及高分作文素材汇总 在英语作文中,我们经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务必要全部脱口而出! 名人名言必背部分. 在英语作文中,我们经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务必要全部脱口而出! Culture 文化篇 1.A great poem is a fo ...

  •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
  •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 ...

  • 人物类经典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 总统的包容 一阵紧急的报警声,打破了沉寂的巴黎城市上空.没一会儿,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前面,便拉起了长长的红色警戒线,几名身着警服的法国警察站立门口,严阵以待.博物馆内气氛严肃,空气沉闷.原来,该博物馆内一本价值高达800万欧元(约合1100万美元)的素描簿被盗.这本素描簿的创作者就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

  • 关于绘画的审美性
  • 关于绘画的审美性 董安治 (聊城大学东吕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审美在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鉴赏一步发展.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广大人民H益增长的审芟需求,在此.我谨对绘画芝术的审美性,粗略地谈 儿点看法.以供探讨. 一.所谓的审美.既看外在美,更要品位其内在美绘画是视觉艺术,它最显著 ...

  • 2009年中考作文素材运用之视角转换
  • 2009年中考作文素材运用之视角转换 (转) 默认分类 2009-08-04 10:00:03 阅读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技法解说: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如果转换写作角度,能产生极大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从拟人化. 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我"的影子给&qu ...

  • 浅谈速写在美术高考学习中的重要性
  • 摘要:速写是美术专业基础训练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锻炼造型能力.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味的艺术形式.速写是每个画家具有的基本功之一.它是画家在体验生活与观察生活中灵感的结晶. 在美术高考学习中,速写有着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速写:高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 ...

  • 材料作文:家风.校风.社会风气
  • 材料作文:家风.校风.社会风气 材料作文:家风.校风.社会风气一松柏 材料作文:家风.校风.社会风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家,有家风:校,有校风.当前社会里呈现节俭风.文明风.无论是家风.校风,还是社会风气,都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