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正丁烷的合成方案

1-溴正丁烷的合成方案

小组成员: 组长:

1. 名称:溴正丁烷; 溴丁烷; 溴化正丁基; 正溴丁烷; 丁基溴; 溴代丁烷; 溴代正丁烷

英文别名: n-Butyl bromide; Bromobutane; BUTYL BROMIDE; 1-Brombutan; 1-bromo-butan; 1-butylbromide; bromo butane; Butane,1-bromo-; N-Bromobutane; (4-bromobutoxy)benzene

2. 分子式:C4H9Br; CH3CH2CH2CH2Br

3. 分子量:137.01946

4. CAS RN:109-65-9

5. 外观:无色或乳白色液体

6. MP/BP:熔 点: -112.4℃ 沸 点: 100~104℃

7. 分子结构:H3 C

8. 主要物化性质

1-溴正丁烷: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引起神志障碍。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HBr的性质:标准情况下,HBr是不可燃气体,带有酸味,在中发烟。HBr可溶于水生成,室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为68.85%(质量比),合物中含47.38%质量HBr,沸点126°C。氢溴酸几乎完全离解为H+和Br−。 NaHSO4的化学性质: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9. 合成路线:

制备卤代烃的方法有多种,但实验室制备饱和一元卤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为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例如以此法制备1-溴丁烷,醇用正丁醇,氢卤酸可用市售浓度为7.5%的浓氢溴酸,也可用NaBr与H2SO4的反应来完成:

或:

醇与氢溴酸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即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可采取:①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的方法;②设法使反应产物

离开反应体系的方法;③增收加反应的浓度和减少产物的两种方法并用。在本实验中,我们采取溴化钠与硫酸过量的方法来促使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

因反应中用到浓硫酸,故可能的副反应有:

10. 实验部分

(1)反应方程式

或:

投料量:

实验操作:

1、无水溴化钠研钵研细后,称取8.3g于50mL圆底烧瓶中,然后加6.2mL正丁醇和2粒沸石。

2、稀释浓硫酸:取10mL水于100mL三角瓶中,冷水浴冷却,一边摇荡,一边沿瓶壁缓慢加入10mL浓硫酸,将浓硫酸稀释。

3、将稀释后的硫酸分批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盛放有NaBr、正丁醇的烧瓶中。加硫酸时,应充分振荡烧瓶,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4、按照图2连接好气体吸收装置,用酒精灯、石棉网小火加热到沸腾,回流30分钟。

5、将上述反应体系冷却5分钟,御下回流冷凝管,重新补加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冷凝管(见图3)进行蒸馏,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6、分离、洗涤:

⑴ 将含有水的粗1-溴丁烷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水洗涤,静置分层(上层水相,下层油相¾1-溴丁烷)。打开活塞,将下层1-溴丁烷放入一干燥的三角瓶内,进行下步操作。

⑵ 浓硫酸洗:

分去水后的粗1-溴丁烷,振荡下分2~3批缓慢加入总量为3mL的浓硫酸进行洗涤。因此过程体系入热,故可置于冷水浴中进行。

将冷却后的1-溴丁烷、硫酸混合物再小心地移入分液漏斗中,待静置分层后(1溴丁烷d20

41.275, H2SO4d2041.84, 所以1-溴丁烷处于上层,浓硫酸为下层),分

出下层的废酸,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中,交实验室统一处理。

⑶水洗与Na2CO3溶液洗:

分去硫酸后的粗1-溴丁烷层,依次分别用10mLH2O、5mL10%Na2CO3、10mL水进行

洗涤。

注意:每次洗涤后,应先将该步骤中的废液分去后,才能进行下步洗涤。

7、干燥: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1~2g块状无水氯化钙,加盖瓶塞后放置20~30min,放置过程中可间歇振荡三角瓶。(若一次实验课不能完成此实验,可在此处停下来。)

8、常压蒸馏:

干燥后的1-溴丁烷,通过长颈漏斗(可在漏斗口处放少许脱脂棉)倒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1~2粒沸石,按常压蒸馏装置装好仪器,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蒸馏,待馏分温度恒定后,开始收集主馏分,得无色透明液体。馏分纯净情况下沸点范围为99~102°。

10.注意事项

1、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否则将会使硫酸溅出,造成人身伤害。稀释硫酸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因而稀释后应继续冷却硫酸至室温,然后才能进行下步反应。

2、稀硫酸冷至室温后加入NaBr、正丁醇体系中,需摇匀,正常现象为:上部为无色透明清液,下部为白色粉末。因反应,体系中有少许气泡产生。若加入的硫酸较热,且加入后未摇匀,则放置几分钟后,体系中不断有气泡产生,上部清液由无色透明变为浅棕红色。其原因为:

1-溴正丁烷的合成方案

小组成员: 组长:

1. 名称:溴正丁烷; 溴丁烷; 溴化正丁基; 正溴丁烷; 丁基溴; 溴代丁烷; 溴代正丁烷

英文别名: n-Butyl bromide; Bromobutane; BUTYL BROMIDE; 1-Brombutan; 1-bromo-butan; 1-butylbromide; bromo butane; Butane,1-bromo-; N-Bromobutane; (4-bromobutoxy)benzene

2. 分子式:C4H9Br; CH3CH2CH2CH2Br

3. 分子量:137.01946

4. CAS RN:109-65-9

5. 外观:无色或乳白色液体

6. MP/BP:熔 点: -112.4℃ 沸 点: 100~104℃

7. 分子结构:H3 C

8. 主要物化性质

1-溴正丁烷: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引起神志障碍。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HBr的性质:标准情况下,HBr是不可燃气体,带有酸味,在中发烟。HBr可溶于水生成,室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为68.85%(质量比),合物中含47.38%质量HBr,沸点126°C。氢溴酸几乎完全离解为H+和Br−。 NaHSO4的化学性质: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具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9. 合成路线:

制备卤代烃的方法有多种,但实验室制备饱和一元卤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为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例如以此法制备1-溴丁烷,醇用正丁醇,氢卤酸可用市售浓度为7.5%的浓氢溴酸,也可用NaBr与H2SO4的反应来完成:

或:

醇与氢溴酸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即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可采取:①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的方法;②设法使反应产物

离开反应体系的方法;③增收加反应的浓度和减少产物的两种方法并用。在本实验中,我们采取溴化钠与硫酸过量的方法来促使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

因反应中用到浓硫酸,故可能的副反应有:

10. 实验部分

(1)反应方程式

或:

投料量:

实验操作:

1、无水溴化钠研钵研细后,称取8.3g于50mL圆底烧瓶中,然后加6.2mL正丁醇和2粒沸石。

2、稀释浓硫酸:取10mL水于100mL三角瓶中,冷水浴冷却,一边摇荡,一边沿瓶壁缓慢加入10mL浓硫酸,将浓硫酸稀释。

3、将稀释后的硫酸分批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盛放有NaBr、正丁醇的烧瓶中。加硫酸时,应充分振荡烧瓶,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4、按照图2连接好气体吸收装置,用酒精灯、石棉网小火加热到沸腾,回流30分钟。

5、将上述反应体系冷却5分钟,御下回流冷凝管,重新补加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冷凝管(见图3)进行蒸馏,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6、分离、洗涤:

⑴ 将含有水的粗1-溴丁烷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水洗涤,静置分层(上层水相,下层油相¾1-溴丁烷)。打开活塞,将下层1-溴丁烷放入一干燥的三角瓶内,进行下步操作。

⑵ 浓硫酸洗:

分去水后的粗1-溴丁烷,振荡下分2~3批缓慢加入总量为3mL的浓硫酸进行洗涤。因此过程体系入热,故可置于冷水浴中进行。

将冷却后的1-溴丁烷、硫酸混合物再小心地移入分液漏斗中,待静置分层后(1溴丁烷d20

41.275, H2SO4d2041.84, 所以1-溴丁烷处于上层,浓硫酸为下层),分

出下层的废酸,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中,交实验室统一处理。

⑶水洗与Na2CO3溶液洗:

分去硫酸后的粗1-溴丁烷层,依次分别用10mLH2O、5mL10%Na2CO3、10mL水进行

洗涤。

注意:每次洗涤后,应先将该步骤中的废液分去后,才能进行下步洗涤。

7、干燥: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1~2g块状无水氯化钙,加盖瓶塞后放置20~30min,放置过程中可间歇振荡三角瓶。(若一次实验课不能完成此实验,可在此处停下来。)

8、常压蒸馏:

干燥后的1-溴丁烷,通过长颈漏斗(可在漏斗口处放少许脱脂棉)倒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1~2粒沸石,按常压蒸馏装置装好仪器,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蒸馏,待馏分温度恒定后,开始收集主馏分,得无色透明液体。馏分纯净情况下沸点范围为99~102°。

10.注意事项

1、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否则将会使硫酸溅出,造成人身伤害。稀释硫酸的过程为放热过程,因而稀释后应继续冷却硫酸至室温,然后才能进行下步反应。

2、稀硫酸冷至室温后加入NaBr、正丁醇体系中,需摇匀,正常现象为:上部为无色透明清液,下部为白色粉末。因反应,体系中有少许气泡产生。若加入的硫酸较热,且加入后未摇匀,则放置几分钟后,体系中不断有气泡产生,上部清液由无色透明变为浅棕红色。其原因为:


相关内容

  • 氯代叔丁烷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 氯代叔丁烷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 告 出版日期:2013-9-5 目 录 第一部分: 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 1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 ...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与发展
  • 2005年4月第2期 焦作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OZUOUNIVERSITY №.2 Apr.2005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与发展 田京城1 缪娟2 (1.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2.河南理工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介绍了目前重点研究的四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 整理:有机化学综合练习(上册)
  • 综合练习题(上册) 3. 一.按要求写出名称或结构式 CH 3 CH 33 CH 2CH CH 2 4. H 1. C CH C 2CH 3 H C C H 2. 5. CH 22C CH 2CH 2Cl 3 6. O CH 3 3. 7. 8. SO 3H CH 3 CHCH 2CH 3 + KM ...

  • 第九章 卤代烃习题与答案
  • 第九章 卤代烃习题 1. 写出乙苯的各种一氯代物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并说明它们在化学性上相应于哪一类卤代烯烃? 2. 写出溴代丁烯的各种构造异构的构造式. 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这些异构体在结构上各属于哪一类卤代烯烃? 3. 写出1,2-二氯乙烷的各种构象的纽曼式, 并指出哪一种构象最稳定? ...

  • 二甲苯麝香的生物与环境效应及其人工合成
  • 第21卷第6期2009年11月 V o l . 21N o . 62009. 11 嘉兴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x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13· 二甲苯麝香的生物与环境效应及其人工合成 谢亚杰, 颜巧蓉 (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 高二化学练习题(烷烯炔)
  • 高二化学烃练习(烷.烯.炔) 1.已知①丙烷②正丁烷③异丁烷④2-甲基丁烷⑤己烷,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①②④③ 2. 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最多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3. 下列各组有 ...

  • 获得丁二烯的三种方法
  • 工业上获得丁二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从烃类裂解制乙烯的联产物中的C4馏分中分离得到: 裂解馏分中,C4馏分的收率和组成,因裂解原料和裂解深度不同而不同.一般C4馏分的收率为乙烯收率的30-50%,其中丁二烯的含量可高达40%左右(见表4-13,P189). 由表4-13可知,C4馏分各组份沸点 ...

  • 自考 有机化学题目
  • 中国自考人(www.zk8.com.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有机化学(四)试题 课程代码:03035 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2,3-三甲基戊烷 2. 3 ...

  • 实验教学大纲
  •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