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秘密罪的认定

法制博览

司法实践

LEGALITYVISION

2014·11(中)

·177·

浅析商业秘密罪的认定

佛山528000

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广东

【摘要】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条件;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界限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民事与行政领域的认同有所不同,其对主体与客体的要件方面具有更严格的规定。那么侵犯商业秘密罪如何认定?其在行为方式上有何不同?在主体与客体要件上有何不同认同要求呢?可以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应该说,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各个要件的辨析,有益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也有益于在此罪名的法学理论争议中理清各个要件中所涉及的关键点,这对于理解和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济发展的稳定性。第二,认为此罪侵犯简单客体的观点主要认为此罪仅仅是保护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经济利益,维护权利人对于其商业秘密的处分、收益等权利。通过对此罪刑法条文的内容以及安排体例两个方面看,此罪所保护的客体应为复杂客体而非简单客体。第一,从法条设置的体例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列在第三章第七节,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类型的罪名,而非列在第五章之中。运用刑法的体例解释可以分析得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列入第三章的罪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违反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以毫无疑问此罪所侵犯的客体必然包括了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制度。第二,此罪同时侵犯了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利益,破坏了国家所保护的权利人对于其所有的商业秘密的处分、收益等权利。此罪的成立

要求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这一要件直接指明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体与客体认定了此罪名所保护的客体包括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利益。因此,本罪在主体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设定,属于一般主体,也可以是单综上可见,商业秘密罪在主体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设定,属于一般主位,从主体资格可能性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获知某一商业秘密存在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情况在此罪客观方面往往表现为通过盗窃、欺诈、利诱等非法而对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主要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获取商业秘密但非法公布、使用或让渡他人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主体往往发生于两种情况:第一,单位之间由于商业需要而交流合作,其中一方获取了另一方相应的商业秘密;第二,内部工作人员在单位中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而接触了属于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两种情况下的主体虽然合法获取了相应的商业秘密,但其责任在于在权利人的要求或者合同范围内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而违反这一义务导致的重大损失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与认定此罪的主体要件不同,从司法实践上看,此罪中行为人的罪名成立与否并不需要对行为人侵犯的客体进行深入理解。但是,对于客体的辨析却对认识此罪的主客观方面具有原则上和指导性的意义。

依照我国的刑法界对于犯罪客体的分类,目前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客体争议主要集中在其侵犯客体是否属于复杂客体。第一,对于此罪侵犯复杂客体的观点主要认为此罪既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侵害了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复杂客体观点的立场认为此罪行为人既侵害了权利人个体的利益又破坏了市场经

体,也可以是单位,从主体资格可能性上看主要包括获知某一商业秘密存在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情况在此罪客观方面往往表现为通过盗窃、欺诈、利诱等非法而对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主要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等几类。在客体方面此罪所保护的客体应为复杂客体而非简单

客体。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与客观认定不管是理论学界或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包括划分间接故意和过失之间的界限,依然有着较大的争议。从刑法对此罪列举多种行为方式的角度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既包含了故意也包含了过失,除了行为内容的第一项“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主观表现形式只能是故意以外,其他三项均可以包括过失,例如不知道对方并非商业秘密的权利人而与其进行相关交易由此获取的高额利润,这种行为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是过失而非故意,故此种观点认为此罪应当包括过失心态。然而,判断此罪主观方面是否包含过失应当以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规制目的来理解。从这一角度出

·178·

法制博览

2014·11(中)

LEGALITYVISION

司法实践

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不应该包括过失。第一,“故意”此罪中既包括了行为人明知或者经推断应知其行为对象为商业秘密,同时也明知或经推断应知其行为是权利人所禁止的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第二,把过失也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要件违反了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如果行为人因过失而侵犯商业秘密造成权利人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承担来达到归责目的,挽回权利人的损失。而把这一情形上升到刑事层面,加重了对过失行为人的惩罚,导致罪责刑不相适应。第三,基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点,其权利人并不与商业秘密本身具有显著的关联性来让他人识别,会很容易造成不知情的第三人对商业秘密的侵权。如果刑法对此情形下不知情的第三人以过失处以刑罚,将会产生不公正的判决结果,也会对市场中的商业秘密交流与使用造成巨大威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稳定。确认此罪主观必须为故意有利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构成要件。具体来说,客观方面是否构成此罪在于认定此罪的行为对象、行为内容和行为结果三个方面。,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对象为“商业秘密”其特征表现为:信息性、隐秘性、经济性和被保护性四个方面。第一,商业秘密是一种可以传递或者复制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拷贝、复制等方式以文字、图案或者实物的形式而表现出来,既可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可能属于管理方法、客户信息等其他信息。第二,商业秘密属于不对外公开而不被知悉其内容的信息。这里所指的不被公众知悉并仅仅不代表公众不知悉某一商业秘密的存在,还包括公众知悉某一商业秘密的存在,但是对于商业秘密的内容无法获取的情形。第三,商业秘密从结果上看是能够带来相应经济利益的信息。商业秘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一定表现为金钱,也不一定是确定的当前或者预期利益,但必须从商业价值上能够反映出这一信息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商业利益,具有现实性的使用价值,同时这一信息被别人获取使用也能够带来相应的商业利益。第四,商业秘密作为被保护的对象,经过了一定的保密处理达到不被他人获取的目的。保密处理的方法和方式对保密目的没有影响,可以是物理上的与外界以及他人隔绝,也可以是通过相应的加密措施使得其就算被人获取也无法获知。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二,披露、使用或者让渡给他人使用以第一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第三,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对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让渡给他人使用行为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四,明知以及应当知道前三项行为却对此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使用、披露的行为。刑法上的这一分类既把通过非法如盗窃、利诱等方式而获取的商业秘密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也把合法获取如通过合同授权使用或员工在工作中运用的商业秘密但违反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约定与要求的透露、使用及让渡行为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目的在于全面地维护权利人对于商业

秘密的保护,从整体上对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的稳定性设下防护,防止商业秘密的经济利益这一本质属性被行为人侵犯,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刑法的打击范围。从刑法学理论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实害性犯罪行为,要求其行为从结果上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商业秘密属于抽象性信息,其所能带来的具体收益往往是不确定的,这给司法实践上判断是否构成重大损失带来了认定上的困难。目前,司法实践上主要是以确定直接经济损失或非常直观的重大损失这两类结果来认定,包括:第一,行为人的行为造成权利人直接的经济损失或者行为人自己获取的本属于权利人的收入,数额认定在50万元以上;第二,行为人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直接破坏了权利人的生产经营或者市场竞争力,导致其在之后的一段期间内收入或者生产经营重大受损或者破产。所以,此“损失”罪中判断既应该考虑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又应该考虑商业秘密被侵犯而对权利人的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综上可见,从刑法对此罪列举多种行为方式的角度看,侵犯商业秘密罪“通过在主观方面既包含了故意也包含了过失,除了行为内容的第一项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主观表现形式只能是故意以外,其他三项均可以包括过失,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商业秘密罪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刑法学理论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实害性犯罪行为,要求其行为从结果上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在具体的判定上,对商业秘密罪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认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各个要件的辨析,有益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也有益于在此罪名的法学理论争议中厘清各个要件中所涉及的关键点,这对于理解和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以上观点依然需要在社会发展、新的立法和法律解释中来进一步完善。简言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参考文献:

[1]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孔祥俊.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实务[[2]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含最新反垄2012.断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3]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文学.商标使用与商标保护研究[[4].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徐家力.论专利及商业秘密[M][5]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程永顺.商业秘密判例[

[6]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9.社,

法制博览

司法实践

LEGALITYVISION

2014·11(中)

·177·

浅析商业秘密罪的认定

佛山528000

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广东

【摘要】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条件;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界限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民事与行政领域的认同有所不同,其对主体与客体的要件方面具有更严格的规定。那么侵犯商业秘密罪如何认定?其在行为方式上有何不同?在主体与客体要件上有何不同认同要求呢?可以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应该说,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各个要件的辨析,有益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也有益于在此罪名的法学理论争议中理清各个要件中所涉及的关键点,这对于理解和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济发展的稳定性。第二,认为此罪侵犯简单客体的观点主要认为此罪仅仅是保护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经济利益,维护权利人对于其商业秘密的处分、收益等权利。通过对此罪刑法条文的内容以及安排体例两个方面看,此罪所保护的客体应为复杂客体而非简单客体。第一,从法条设置的体例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列在第三章第七节,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类型的罪名,而非列在第五章之中。运用刑法的体例解释可以分析得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列入第三章的罪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违反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以毫无疑问此罪所侵犯的客体必然包括了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制度。第二,此罪同时侵犯了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利益,破坏了国家所保护的权利人对于其所有的商业秘密的处分、收益等权利。此罪的成立

要求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这一要件直接指明一、侵犯商业秘密罪主体与客体认定了此罪名所保护的客体包括权利人对于自己商业秘密的利益。因此,本罪在主体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设定,属于一般主体,也可以是单综上可见,商业秘密罪在主体方面并没有进行特殊设定,属于一般主位,从主体资格可能性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获知某一商业秘密存在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情况在此罪客观方面往往表现为通过盗窃、欺诈、利诱等非法而对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主要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获取商业秘密但非法公布、使用或让渡他人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主体往往发生于两种情况:第一,单位之间由于商业需要而交流合作,其中一方获取了另一方相应的商业秘密;第二,内部工作人员在单位中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而接触了属于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两种情况下的主体虽然合法获取了相应的商业秘密,但其责任在于在权利人的要求或者合同范围内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而违反这一义务导致的重大损失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与认定此罪的主体要件不同,从司法实践上看,此罪中行为人的罪名成立与否并不需要对行为人侵犯的客体进行深入理解。但是,对于客体的辨析却对认识此罪的主客观方面具有原则上和指导性的意义。

依照我国的刑法界对于犯罪客体的分类,目前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客体争议主要集中在其侵犯客体是否属于复杂客体。第一,对于此罪侵犯复杂客体的观点主要认为此罪既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侵害了国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复杂客体观点的立场认为此罪行为人既侵害了权利人个体的利益又破坏了市场经

体,也可以是单位,从主体资格可能性上看主要包括获知某一商业秘密存在的自然人或单位。这类情况在此罪客观方面往往表现为通过盗窃、欺诈、利诱等非法而对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主要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等几类。在客体方面此罪所保护的客体应为复杂客体而非简单

客体。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与客观认定不管是理论学界或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是否包括过失,包括划分间接故意和过失之间的界限,依然有着较大的争议。从刑法对此罪列举多种行为方式的角度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既包含了故意也包含了过失,除了行为内容的第一项“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主观表现形式只能是故意以外,其他三项均可以包括过失,例如不知道对方并非商业秘密的权利人而与其进行相关交易由此获取的高额利润,这种行为可以认定其主观上是过失而非故意,故此种观点认为此罪应当包括过失心态。然而,判断此罪主观方面是否包含过失应当以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规制目的来理解。从这一角度出

·178·

法制博览

2014·11(中)

LEGALITYVISION

司法实践

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不应该包括过失。第一,“故意”此罪中既包括了行为人明知或者经推断应知其行为对象为商业秘密,同时也明知或经推断应知其行为是权利人所禁止的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第二,把过失也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要件违反了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如果行为人因过失而侵犯商业秘密造成权利人的损失,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承担来达到归责目的,挽回权利人的损失。而把这一情形上升到刑事层面,加重了对过失行为人的惩罚,导致罪责刑不相适应。第三,基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点,其权利人并不与商业秘密本身具有显著的关联性来让他人识别,会很容易造成不知情的第三人对商业秘密的侵权。如果刑法对此情形下不知情的第三人以过失处以刑罚,将会产生不公正的判决结果,也会对市场中的商业秘密交流与使用造成巨大威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稳定。确认此罪主观必须为故意有利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构成要件。具体来说,客观方面是否构成此罪在于认定此罪的行为对象、行为内容和行为结果三个方面。,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对象为“商业秘密”其特征表现为:信息性、隐秘性、经济性和被保护性四个方面。第一,商业秘密是一种可以传递或者复制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拷贝、复制等方式以文字、图案或者实物的形式而表现出来,既可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可能属于管理方法、客户信息等其他信息。第二,商业秘密属于不对外公开而不被知悉其内容的信息。这里所指的不被公众知悉并仅仅不代表公众不知悉某一商业秘密的存在,还包括公众知悉某一商业秘密的存在,但是对于商业秘密的内容无法获取的情形。第三,商业秘密从结果上看是能够带来相应经济利益的信息。商业秘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一定表现为金钱,也不一定是确定的当前或者预期利益,但必须从商业价值上能够反映出这一信息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商业利益,具有现实性的使用价值,同时这一信息被别人获取使用也能够带来相应的商业利益。第四,商业秘密作为被保护的对象,经过了一定的保密处理达到不被他人获取的目的。保密处理的方法和方式对保密目的没有影响,可以是物理上的与外界以及他人隔绝,也可以是通过相应的加密措施使得其就算被人获取也无法获知。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二,披露、使用或者让渡给他人使用以第一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第三,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对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让渡给他人使用行为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四,明知以及应当知道前三项行为却对此商业秘密进行获取、使用、披露的行为。刑法上的这一分类既把通过非法如盗窃、利诱等方式而获取的商业秘密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也把合法获取如通过合同授权使用或员工在工作中运用的商业秘密但违反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约定与要求的透露、使用及让渡行为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目的在于全面地维护权利人对于商业

秘密的保护,从整体上对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的稳定性设下防护,防止商业秘密的经济利益这一本质属性被行为人侵犯,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刑法的打击范围。从刑法学理论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实害性犯罪行为,要求其行为从结果上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商业秘密属于抽象性信息,其所能带来的具体收益往往是不确定的,这给司法实践上判断是否构成重大损失带来了认定上的困难。目前,司法实践上主要是以确定直接经济损失或非常直观的重大损失这两类结果来认定,包括:第一,行为人的行为造成权利人直接的经济损失或者行为人自己获取的本属于权利人的收入,数额认定在50万元以上;第二,行为人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直接破坏了权利人的生产经营或者市场竞争力,导致其在之后的一段期间内收入或者生产经营重大受损或者破产。所以,此“损失”罪中判断既应该考虑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又应该考虑商业秘密被侵犯而对权利人的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综上可见,从刑法对此罪列举多种行为方式的角度看,侵犯商业秘密罪“通过在主观方面既包含了故意也包含了过失,除了行为内容的第一项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主观表现形式只能是故意以外,其他三项均可以包括过失,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商业秘密罪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刑法学理论上看,侵犯商业秘密罪属于实害性犯罪行为,要求其行为从结果上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在具体的判定上,对商业秘密罪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认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各个要件的辨析,有益于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也有益于在此罪名的法学理论争议中厘清各个要件中所涉及的关键点,这对于理解和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以上观点依然需要在社会发展、新的立法和法律解释中来进一步完善。简言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民事、行政和刑事领域都有相关的立法规定,但是在刑事领域所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于其立法目的不同于民事和行政领域,故对犯罪的认定较为严格。认定商业秘密罪的成立,必须在主体上认定对侵犯商业具有关联性,构成复杂客体侵犯性,主观上的故意以及客观上对商业秘密产生实害性。参考文献:

[1]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孔祥俊.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实务[[2]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含最新反垄2012.断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3]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文学.商标使用与商标保护研究[[4].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徐家力.论专利及商业秘密[M][5]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程永顺.商业秘密判例[

[6]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9.社,


相关内容

  • 法律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 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试论婚前财产公证 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 违约责任何谓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思考 破产财产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完善 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初探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之义务 新闻侵权行为的几点法律思考 论董事的义务 试论一人公司 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根本 试论我国上市 ...

  • 浅析盗窃罪既遂的标准
  • 法制博览 法律杂谈 LEGALITYVISION N0.06 2012 ・221・ 浅析盗窃罪既遂的标准 麻俊男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 [摘要]盗窃行为的多样性,兼之司法界和理论界对盗窃罪既遂标准的认定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给司法实践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正确认识盗窃罪 玩避的认定标准时司法 ...

  • 浅析盗窃罪的行为方式
  • 浅析盗窃罪的行为方式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对原<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作出了重大修改,使得盗窃罪的成立条件相对趋于具体化和合理化.<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盗窃罪的入刑门槛,从而扩大了打击盗窃罪的治罪范围,加大对于严重影响人民 ...

  • 浅析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行为
  • 浅析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行为 [论文摘要]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产的行为.盗窃罪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其客观方面,即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和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刑法典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罪的司 ...

  • 浅析普通纪念币预约兑换身份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摘要]普通纪念币作为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之一,具有较高的增值保值和收藏价值,我国每年都会定期发行具有特定纪念主题的普通纪念币,社会公众对普通纪念币发行具有较高的期待,商业银行代理普通纪念币兑换工作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普通纪念币发行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普通纪念币网上预约身份认证和现场识别 ...

  • 浅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认定
  • 一.安全保障义务概述 (一)释义 我国的安全保障义务最早出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六条第一款中,借鉴了德国法上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和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后来在<侵权责任法>中作出明确规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 ...

  • 浅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中的国民待遇标准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 浅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 中的国民待遇标准 口李 婧 摘要:随着投资自由化的不断演进.国民待遇原则在国际投责规制领域逐渐成为国际惯例,形成合理 的.可操作的规则机制的过程正在不断向前推进,这一点在<北芙自由贸易协定>(简 ...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1. 我国劳动法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考 2. 论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3. 论劳动权 4.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人事关系的区别及其法律适用 5.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6. 论集体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7. 论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8. 论劳动者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的关系 9. 论用人单位资格与民 ...

  • 浅析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及处置方式
  • 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增强党的战斗力 --浅析新形势下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及处置方式 胥惠娟 [摘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好的基础.近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这表明我们党已把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