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1307・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蕾 钟春玖

  自1906年AloisAlzheimer开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研究已经历经百年历史。神经病理学研究证实脑内老年斑(senileplaque)及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是AD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其核心成分分别是β淀粉样多肽

[1唱2](Aβ)和过磷酸化tau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产生β淀粉样多肽的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基因突

[3唱4]变导致家族性AD发生,相应的基因突变痴呆动物模型成功制备也证明这些基因突变与AD的发生有关。载脂蛋白E4基

[5]因(APOEε4)是目前已知的与晚发性AD发生有关的遗传性发病危险因子之一。

百年的AD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临床研究发现,只有20%~25%的AD患者与已知的基因变异有关,而75%~80%的AD患者尚无法确定分子生物学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已经确定与基因变异有关的AD病例在内,目前学术界尚无法

[6]确定AD到底是如何发病的,其确切的病理损害机制依然是迷雾重重,为当前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

一、Aβ假说

由于主要由Aβ构成的老年斑是所有AD患者脑内最为突出的病理特征、寡聚Aβ呈现显著的神经毒性作用,目前居于学术主流地位的AD病理损害机制依然是Aβ假设。该假设认为经α通路降解可不形成Aβ,APP表达后经由β唱分泌酶和γ唱分泌酶剪切形成Aβ(β通路),Aβ形成或代谢通路的异常,导致Aβ寡聚体形成、沉积和老年斑形成,触发多元(如NMDA受体、Aβ唱朊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钙离子稳态失衡等)的神经损害机制发生,从而导致突触抑制、轴索变性和神经细胞死亡,促使AD发病(图1)

[7]。

  然而,新近的研究业已对这个假设提出了强烈的质疑。首先,临床唱病理研究发现部分脑内老年斑广泛存在的患者并无痴

[8][9]呆表现;其次,与老年斑相比,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程度与患者临床痴呆程度有更好的相关性;此外,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基于Aβ假设的治疗方案均被临床研究否决,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人源化的Aβ单克隆抗体(Bapineuzumab)

[10]和Aβ疫苗虽然能直接攻击和清除脑内Aβ和老年斑,但并不能阻止痴呆发展;一种能直接与Aβ结合、抑制老年斑形成的

小分子化合物(tramiprosate)和一种能抑制γ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形成的药物(tarenflurbil)也呈现出令人失望的临床研究结果。

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怀疑Aβ假设的局限性。在这个假设中,Aβ的作用可能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来源于APP的其

[11]他组分(如N唱APP激活死亡受体唱6)、tau蛋白过磷酸化、慢性炎症、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线粒体与能量代谢障碍等损

[12]害机制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Aβ沉积和老年斑并不是AD病理损害的初始和主要损害机制,而仅仅是AD病理损害过

程中伴发的病理标志,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过来加重AD的病理损害。

DOI:10.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0.08.025

通讯作者:钟春玖,Email:Zhongchj@163.com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1308・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  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

蛋白质的可逆性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等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系之不可或缺的调节机制,由具有磷酸转移酶作用的蛋白激酶完成。这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一旦蛋白质磷酸化过度或转变为不可逆性,正常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和清除代谢就会发生异常,从而触发细胞和组织病理损害机制,导致蛋白质异常沉积和铰链等病理现象发生。所谓AD患者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就是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脑细胞内异常沉积而形成的。由于蛋白磷酸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除Aβ可以导致tau蛋白过磷酸化外,已经证明蛋白激酶B/糖合酶激酶唱3(Akt/GSK唱3)等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使tau蛋白过磷酸化,导致AD发生。寻找低毒、高效的Akt/GSK唱3抑制剂已经成为AD治疗新的研究靶目标之一。三、Aβ与tau蛋白的双通道假说

自Aβ假说提出后,关于Aβ与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认为:Aβ过度沉积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AD的其他病理特征,另一种理论认为是Aβ与tau蛋白平行共同作用的双通道机制(图2)

[13]。

  双通道假说认为有某种分子机制可以共同导致Aβ的增多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进一步导致AD的各种病理损害。已

[14]有研究证实APOE基因变异与早发性AD有关,而最近关于晚发性AD的病理机制研究证实APOE基因型也与其有关。APOE编码3种基因型:APOE2、APOE3、APOE4,自从1993年,Corder和Saunders研究证实APOE4比其他变异型与晚发性AD的关系更加密切以来,关于APOE基因与AD发生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近年的研究发现,APOE4可能与Aβ异常沉积及

[15唱17][18]tau异常磷酸化有关,其可能为这两条通路的共同上游通路。有研究发现APOE可以增加GSK唱3的活性,而GSK唱3则

[19唱20]可导致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和海马功能下降,这进一步证实了双通道假说的可行性。

  四、能量代谢障碍假说

脑细胞葡萄糖和能量代谢障碍是AD患者非常突出的早期现象,甚至在AD临床症候和特征性病理损害形成之前的数十年即已出现。此外,糖尿病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反之AD患者也容易罹患糖尿病。因而,有学者称AD为“脑胰岛素抵抗”

[21]或“3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关的信号通路在AD病理机制和干预研究中备受关注。糖代谢紊乱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

物(advancedglycationend唱products,AGEs)等也可诱发蛋白质异常糖基化,从而导致蛋白质异常沉积和铰链,诱发AD等神经变形性疾病发生,抑制AGEs产生及其受体功能也已经成为AD治疗研究的另一个靶目标。

线粒体不仅是脑细胞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的动力工厂,也是自由基产生、氧化损伤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场所,加之线粒体DNA(mtDNA)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差,线粒体损伤在AD脑细胞糖和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很早就受到研究者充分关注。已有翔实证据表明,Aβ损害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损伤促使Aβ产生和沉积的恶性循环在AD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拮抗氧化损伤及阻断Aβ损伤线粒体机制、保护线粒体功能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与糖代谢和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的维生素B1缺乏与老年人群年龄密切相关,而且缺乏程度与记忆力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与AD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吻合,而维生素B1缺乏在AD人群中也是一个非常普

[22]遍的现象。维生素B1缺乏可能与AD的糖和能量代谢障碍及其发生发展相关。

总之,AD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探明其确切的病理损害机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可早期诊断的疾病标志(特别是临床症候和病理损害发生前的生物学标志,如糖、胆固醇和能量代谢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等)和AD病理损害的最终共同通路可能是预防和治疗AD的关键所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1309・

参 考 文 献

[1] GlennerGG,WongCW.Alzheimer′sdiseaseandDown′ssyndrome:sharingofauniquecerebrovascularamyloidfibrilprotein.Biochem[2] Grundke唱IqbalI,IqbalK,QuinlanM,etal.Microtubule唱associatedproteintau.AcomponentofAlzheimerpairedhelicalfilaments.JBiol[3] GoateA,Chartier唱HarlinMC,MullanM,etal.SegregationofamissensemutationintheamyloidprecursorproteingenewithfamilialAlzheimer′s[4] Levy唱LahadE,WascoW,PoorkajP,etal.Candidategeneforthechromosome1familialAlzheimer′sdiseaselocus.Science,1995,269

(5226):973唱977.

[5] CorderEH,SaundersAM,StrittmatterWJ,etal.GenedoseofapolipoproteinEtype4alleleandtheriskofAlzheimer′sdiseaseinlateonset[6] GoedertM,SpillantiniMG.AcenturyofAlzheimer′sdisease.Science,2006,314(5800):777唱781.

[7] KimD,TsaiLH.BridgingphysiologyandpathologyinAD.Cell,2009,137(6):997唱1000.

[8] SavvaGM,WhartonSB,IncePG,etal.Age,neuropathology,anddementia.NEnglJMed,2009,360(22):2302唱2309.

[9] IqbalK,Grundke唱IqbalI.Alzheimerneurofibrillarydegeneration:significance,etiopathogenesis,therapeuticsandprevention.JCellMolMed,

2008,12(1):38唱55.

[10] HolmesC,BocheD,WilkinsonD,etal.Long唱termeffectsofAbeta42immunisationinAlzheimer′sdisease:follow唱upofarandomised,placebo唱[11] NikolaevcontrolledphaseItrial.Lancet,2008,372(9634):216唱223.A,McLaughlinT,O′LearyDD,et

Nature,2009,457(7232):981唱989.al.APPbindsDR6totriggeraxonpruningandneurondeathviadistinctcaspases.families.Science,1993,261(5123):921唱923.disease.Nature,1991,349(6311):704唱706.Chem,1986,261(13):6084唱6089.BiophysResCommun,1984,122(3):1131唱1135.[12] FukuiH,MoraesCT.Themitochondrialimpairment,oxidativestressandneurodegenerationconnection:realityorjustanattractivehypothesis?[13] SmallSA,TrendsNeurosci,2008,31(5):251唱256.DuffK.LinkingAbetaandtauinlate唱onsetAlzheimer′sdisease:adualpathwayhypothesis.Neuron,2008,60(4):534唱542.[14] PastorP,RoeCM,VillegasA,etal.ApolipoproteinEepsilon4modifiesAlzheimer′sdiseaseonsetinanE280APS1kindred.AnnNeurol,2003,

54(2):163唱169.

[15] TiraboschiP,HansenLA,MasliahE,etal.ImpactofAPOEgenotypeonneuropathologicandneurochemicalmarkersofAlzheimerdisease.[16] SunderlandT,MirzaN,PutnamKT,etal.Cerebrospinalfluidbeta唱amyloid1唱42andtauincontrolsubjectsatriskforAlzheimer′sdisease:the[17] Glodzik唱SobanskaL,PirragliaE,BrysM,etal.TheeffectsofnormalagingandApoEgenotypeonthelevelsofCSFbiomarkersforAlzheimer′[18] HoeHS,FreemanJ,RebeckGW.ApolipoproteinEdecreasestaukinasesandphospho唱taulevelsinprimaryneurons.MolNeurodegener,2006,1:

18.

[19] EngelT,HernándezF,AvilaJ,etal.FullreversalofAlzheimer′sdisease唱likephenotypeinamousemodelwithconditionaloverexpressionof[20] JacksonGR,Wiedau唱PazosM,SangTK,etal.Humanwild唱typetauinteractswithwinglesspathwaycomponentsandproducesneurofibrillary[21] SteenE,TerryBM,RiveraEJ,etal.Impairedinsulinandinsulin唱likegrowthfactorexpressionandsignalingmechanismsinAlzheimer′sdisease唱[22] Glas宝M,Nordb宝G,DiepL,etal.Reducedconcentrationsofseveralvitaminsinnormalweightpatientswithlate唱onsetdementiaoftheAlzheimer

typewithoutvasculardisease.JNutrHealthAging,2004,8(5):407唱413.(收稿日期:2010唱01唱22)isthistype3diabetes?JAlzheimersDis,2005,7(1):63唱80.pathologyinDrosophila.Neuron,2002,34(4):509唱519.glycogensynthasekinase唱3.JNeurosci,2006,26(19):5083唱5090.sdisease.NeurobiolAging,2009,30(5):672唱681.effectofAPOEepsilon4allele.BiolPsychiatry,2004,56(9):670唱676.Neurology,2004,62(11):1977唱1983.

(本文编辑:宋澍清)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8):1307唱1309.  赵蕾,钟春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1307・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蕾 钟春玖

  自1906年AloisAlzheimer开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研究已经历经百年历史。神经病理学研究证实脑内老年斑(senileplaque)及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是AD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其核心成分分别是β淀粉样多肽

[1唱2](Aβ)和过磷酸化tau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产生β淀粉样多肽的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素(presenilin)基因突

[3唱4]变导致家族性AD发生,相应的基因突变痴呆动物模型成功制备也证明这些基因突变与AD的发生有关。载脂蛋白E4基

[5]因(APOEε4)是目前已知的与晚发性AD发生有关的遗传性发病危险因子之一。

百年的AD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临床研究发现,只有20%~25%的AD患者与已知的基因变异有关,而75%~80%的AD患者尚无法确定分子生物学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已经确定与基因变异有关的AD病例在内,目前学术界尚无法

[6]确定AD到底是如何发病的,其确切的病理损害机制依然是迷雾重重,为当前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

一、Aβ假说

由于主要由Aβ构成的老年斑是所有AD患者脑内最为突出的病理特征、寡聚Aβ呈现显著的神经毒性作用,目前居于学术主流地位的AD病理损害机制依然是Aβ假设。该假设认为经α通路降解可不形成Aβ,APP表达后经由β唱分泌酶和γ唱分泌酶剪切形成Aβ(β通路),Aβ形成或代谢通路的异常,导致Aβ寡聚体形成、沉积和老年斑形成,触发多元(如NMDA受体、Aβ唱朊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钙离子稳态失衡等)的神经损害机制发生,从而导致突触抑制、轴索变性和神经细胞死亡,促使AD发病(图1)

[7]。

  然而,新近的研究业已对这个假设提出了强烈的质疑。首先,临床唱病理研究发现部分脑内老年斑广泛存在的患者并无痴

[8][9]呆表现;其次,与老年斑相比,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程度与患者临床痴呆程度有更好的相关性;此外,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基于Aβ假设的治疗方案均被临床研究否决,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人源化的Aβ单克隆抗体(Bapineuzumab)

[10]和Aβ疫苗虽然能直接攻击和清除脑内Aβ和老年斑,但并不能阻止痴呆发展;一种能直接与Aβ结合、抑制老年斑形成的

小分子化合物(tramiprosate)和一种能抑制γ唱分泌酶活性、减少Aβ形成的药物(tarenflurbil)也呈现出令人失望的临床研究结果。

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怀疑Aβ假设的局限性。在这个假设中,Aβ的作用可能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来源于APP的其

[11]他组分(如N唱APP激活死亡受体唱6)、tau蛋白过磷酸化、慢性炎症、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线粒体与能量代谢障碍等损

[12]害机制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Aβ沉积和老年斑并不是AD病理损害的初始和主要损害机制,而仅仅是AD病理损害过

程中伴发的病理标志,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过来加重AD的病理损害。

DOI:10.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0.08.025

通讯作者:钟春玖,Email:Zhongchj@163.com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1308・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  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

蛋白质的可逆性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等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系之不可或缺的调节机制,由具有磷酸转移酶作用的蛋白激酶完成。这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一旦蛋白质磷酸化过度或转变为不可逆性,正常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和清除代谢就会发生异常,从而触发细胞和组织病理损害机制,导致蛋白质异常沉积和铰链等病理现象发生。所谓AD患者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就是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脑细胞内异常沉积而形成的。由于蛋白磷酸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除Aβ可以导致tau蛋白过磷酸化外,已经证明蛋白激酶B/糖合酶激酶唱3(Akt/GSK唱3)等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促使tau蛋白过磷酸化,导致AD发生。寻找低毒、高效的Akt/GSK唱3抑制剂已经成为AD治疗新的研究靶目标之一。三、Aβ与tau蛋白的双通道假说

自Aβ假说提出后,关于Aβ与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认为:Aβ过度沉积导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AD的其他病理特征,另一种理论认为是Aβ与tau蛋白平行共同作用的双通道机制(图2)

[13]。

  双通道假说认为有某种分子机制可以共同导致Aβ的增多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进一步导致AD的各种病理损害。已

[14]有研究证实APOE基因变异与早发性AD有关,而最近关于晚发性AD的病理机制研究证实APOE基因型也与其有关。APOE编码3种基因型:APOE2、APOE3、APOE4,自从1993年,Corder和Saunders研究证实APOE4比其他变异型与晚发性AD的关系更加密切以来,关于APOE基因与AD发生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近年的研究发现,APOE4可能与Aβ异常沉积及

[15唱17][18]tau异常磷酸化有关,其可能为这两条通路的共同上游通路。有研究发现APOE可以增加GSK唱3的活性,而GSK唱3则

[19唱20]可导致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和海马功能下降,这进一步证实了双通道假说的可行性。

  四、能量代谢障碍假说

脑细胞葡萄糖和能量代谢障碍是AD患者非常突出的早期现象,甚至在AD临床症候和特征性病理损害形成之前的数十年即已出现。此外,糖尿病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反之AD患者也容易罹患糖尿病。因而,有学者称AD为“脑胰岛素抵抗”

[21]或“3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关的信号通路在AD病理机制和干预研究中备受关注。糖代谢紊乱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

物(advancedglycationend唱products,AGEs)等也可诱发蛋白质异常糖基化,从而导致蛋白质异常沉积和铰链,诱发AD等神经变形性疾病发生,抑制AGEs产生及其受体功能也已经成为AD治疗研究的另一个靶目标。

线粒体不仅是脑细胞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的动力工厂,也是自由基产生、氧化损伤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场所,加之线粒体DNA(mtDNA)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差,线粒体损伤在AD脑细胞糖和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很早就受到研究者充分关注。已有翔实证据表明,Aβ损害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损伤促使Aβ产生和沉积的恶性循环在AD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拮抗氧化损伤及阻断Aβ损伤线粒体机制、保护线粒体功能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与糖代谢和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的维生素B1缺乏与老年人群年龄密切相关,而且缺乏程度与记忆力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与AD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吻合,而维生素B1缺乏在AD人群中也是一个非常普

[22]遍的现象。维生素B1缺乏可能与AD的糖和能量代谢障碍及其发生发展相关。

总之,AD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探明其确切的病理损害机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可早期诊断的疾病标志(特别是临床症候和病理损害发生前的生物学标志,如糖、胆固醇和能量代谢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等)和AD病理损害的最终共同通路可能是预防和治疗AD的关键所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1309・

参 考 文 献

[1] GlennerGG,WongCW.Alzheimer′sdiseaseandDown′ssyndrome:sharingofauniquecerebrovascularamyloidfibrilprotein.Biochem[2] Grundke唱IqbalI,IqbalK,QuinlanM,etal.Microtubule唱associatedproteintau.AcomponentofAlzheimerpairedhelicalfilaments.JBiol[3] GoateA,Chartier唱HarlinMC,MullanM,etal.SegregationofamissensemutationintheamyloidprecursorproteingenewithfamilialAlzheimer′s[4] Levy唱LahadE,WascoW,PoorkajP,etal.Candidategeneforthechromosome1familialAlzheimer′sdiseaselocus.Science,1995,269

(5226):973唱977.

[5] CorderEH,SaundersAM,StrittmatterWJ,etal.GenedoseofapolipoproteinEtype4alleleandtheriskofAlzheimer′sdiseaseinlateonset[6] GoedertM,SpillantiniMG.AcenturyofAlzheimer′sdisease.Science,2006,314(5800):777唱781.

[7] KimD,TsaiLH.BridgingphysiologyandpathologyinAD.Cell,2009,137(6):997唱1000.

[8] SavvaGM,WhartonSB,IncePG,etal.Age,neuropathology,anddementia.NEnglJMed,2009,360(22):2302唱2309.

[9] IqbalK,Grundke唱IqbalI.Alzheimerneurofibrillarydegeneration:significance,etiopathogenesis,therapeuticsandprevention.JCellMolMed,

2008,12(1):38唱55.

[10] HolmesC,BocheD,WilkinsonD,etal.Long唱termeffectsofAbeta42immunisationinAlzheimer′sdisease:follow唱upofarandomised,placebo唱[11] NikolaevcontrolledphaseItrial.Lancet,2008,372(9634):216唱223.A,McLaughlinT,O′LearyDD,et

Nature,2009,457(7232):981唱989.al.APPbindsDR6totriggeraxonpruningandneurondeathviadistinctcaspases.families.Science,1993,261(5123):921唱923.disease.Nature,1991,349(6311):704唱706.Chem,1986,261(13):6084唱6089.BiophysResCommun,1984,122(3):1131唱1135.[12] FukuiH,MoraesCT.Themitochondrialimpairment,oxidativestressandneurodegenerationconnection:realityorjustanattractivehypothesis?[13] SmallSA,TrendsNeurosci,2008,31(5):251唱256.DuffK.LinkingAbetaandtauinlate唱onsetAlzheimer′sdisease:adualpathwayhypothesis.Neuron,2008,60(4):534唱542.[14] PastorP,RoeCM,VillegasA,etal.ApolipoproteinEepsilon4modifiesAlzheimer′sdiseaseonsetinanE280APS1kindred.AnnNeurol,2003,

54(2):163唱169.

[15] TiraboschiP,HansenLA,MasliahE,etal.ImpactofAPOEgenotypeonneuropathologicandneurochemicalmarkersofAlzheimerdisease.[16] SunderlandT,MirzaN,PutnamKT,etal.Cerebrospinalfluidbeta唱amyloid1唱42andtauincontrolsubjectsatriskforAlzheimer′sdisease:the[17] Glodzik唱SobanskaL,PirragliaE,BrysM,etal.TheeffectsofnormalagingandApoEgenotypeonthelevelsofCSFbiomarkersforAlzheimer′[18] HoeHS,FreemanJ,RebeckGW.ApolipoproteinEdecreasestaukinasesandphospho唱taulevelsinprimaryneurons.MolNeurodegener,2006,1:

18.

[19] EngelT,HernándezF,AvilaJ,etal.FullreversalofAlzheimer′sdisease唱likephenotypeinamousemodelwithconditionaloverexpressionof[20] JacksonGR,Wiedau唱PazosM,SangTK,etal.Humanwild唱typetauinteractswithwinglesspathwaycomponentsandproducesneurofibrillary[21] SteenE,TerryBM,RiveraEJ,etal.Impairedinsulinandinsulin唱likegrowthfactorexpressionandsignalingmechanismsinAlzheimer′sdisease唱[22] Glas宝M,Nordb宝G,DiepL,etal.Reducedconcentrationsofseveralvitaminsinnormalweightpatientswithlate唱onsetdementiaoftheAlzheimer

typewithoutvasculardisease.JNutrHealthAging,2004,8(5):407唱413.(收稿日期:2010唱01唱22)isthistype3diabetes?JAlzheimersDis,2005,7(1):63唱80.pathologyinDrosophila.Neuron,2002,34(4):509唱519.glycogensynthasekinase唱3.JNeurosci,2006,26(19):5083唱5090.sdisease.NeurobiolAging,2009,30(5):672唱681.effectofAPOEepsilon4allele.BiolPsychiatry,2004,56(9):670唱676.Neurology,2004,62(11):1977唱1983.

(本文编辑:宋澍清)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8):1307唱1309.  赵蕾,钟春玖.


相关内容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程青格1,2(综述) , 徐 平1(审校 ) ,龚其海3 (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99:2.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河南 安阳455000: 3. 遵义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 贵州 遵义 563099)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 ...

  • 研究显示美国老痴症发病率下降
  • 研究显示美国老痴症发病率下降 2016年02月13日新华社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人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到21世纪10年代早期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将有增无减. 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心脏研究项目参与者的数据,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 ...

  • 老年性痴呆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研究
  • 摘要: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与神经递质的异常代谢有关,其中关系较为肯定的有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和神经肽类.本文对近年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记忆:神经递质 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亦 ...

  •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情况分析
  • 史鬯董星匿堑!Q!!生!!旦箜!!鲞箜丝塑垦垡!!旦坐丛鲤坠!塑:望!!!些坚!Q!!:!塑:!!!№:丝.3801- 位有关.VD患者脑内亦有TNF一仪和IL_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H".相关文献提出在AD及VD患者脑脊液中显著升高的IL一113.IL-6和TNF一0[可能构成了进一 ...

  • 补铁与健康//铁并非多多益善(铁并非多多益善//不同人群铁的适宜摄入量)
  • 补铁与健康// 铁并非多多益善 日期:2011-10-02 作者:王福俤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近来民众对"补铁与健康"的话题争论很多,媒体也多有转载.本人从事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和锌的研究多年,就目前民众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表述一下我们的基本观 ...

  •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
  • 作者:赵银亮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年05期 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在其庞杂理论体系下,一直存在着各种流派 的纷争.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间的争论占据了显著地 位.近年来,这两个流派因被参照用来解释"强国崛起与对外扩展政治利益的关系" ...

  • 北京宣武医院韩璎教授:求解老年痴呆,永远在路上
  • 京医会新媒体记者  宗俊琳 石萍婷 受访专家 韩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精神疾病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磁共振学组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保健分会神经内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 ...

  • 在1964年,"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指的是什么
  • 我来回答 回答 (1) 无妨 ?? 2013-06-12 生命科技领域: 1.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 ...

  • 技术革新例子
  • 英国: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中国: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