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2)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2、赏析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的语言功底十分深厚,他作品集的名字也很讲究。鲁迅有本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据说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本杂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 二、研习讨论——破论

1、Ppt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请大家快速阅读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点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2、分析‚闭关主义‛

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点拨:‚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说明闭关主义行不通。 3、分析‚送去主义‛ (1)‚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点拨: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2)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论证‚送去主义‛的危害?

点拨: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4、分析‚送来主义‛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其本质是什么?

点拨: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 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5、总结

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

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送来主义,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错误的做法(破) 正确的做法(立)

三、延展探究

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点拨: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第2课时 一、研习讨论——立论

1、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

2、第

点拨: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总原则:占有,挑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 第8、9段分别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如果将第9段内容改写为‚拿来主义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对那些精华、糟粕互见的,要区别对待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中的有害的旧形式应当废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写的这段话可用投影展现,以利于学生比较。) 点拨: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作用: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4、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二、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三、体会语言魅力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点拨: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2

、‚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

点拨:‚捧‛表现了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挂‛刻划了卖力献媚的丑态。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3、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点拨:反语。正话反着说,讽刺更强烈。 4、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点拨:使用俗语,拿来者的神态跃然纸上。

小结: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文章充满讽刺意味。 四、板书设计

(破)闭关主义送来主义

孱头

旧人 昏蛋

废物

(立) 拿来主义

新人:占有,挑选

五学以致用

在文中,拿来主义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但它不仅仅在文化领域适用, 在科学、技术、经济领域也同样适用。现如今,在国外经济入侵中国商界的背景下,

“直销模式”( 通过简化、消灭中间商,来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并满足顾客利益最大化需求) 逐步渗透中国经济。针对泊来的“直销”经营之道,我们如何‚拿来‛?

畏惧,不敢接受——孱头 拒绝排斥,完全否定——昏蛋 投机钻营,损人利己——废物

我们应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地先占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创新意识将“直销”这个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小康之路的车轮,“拿来”安装在我们民族优秀的“车身”下面,载我们的“国粹”进行发扬光大,甚至漂洋过海,让外国人体验体验我们中国的精神。

• 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 1.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2.“拿来主义”的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2、赏析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的语言功底十分深厚,他作品集的名字也很讲究。鲁迅有本杂文集《且介亭杂文》,据说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本杂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拿来主义》。 二、研习讨论——破论

1、Ppt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请大家快速阅读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点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2、分析‚闭关主义‛

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点拨:‚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说明闭关主义行不通。 3、分析‚送去主义‛ (1)‚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点拨: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2)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论证‚送去主义‛的危害?

点拨: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4、分析‚送来主义‛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其本质是什么?

点拨: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 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5、总结

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

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送来主义,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错误的做法(破) 正确的做法(立)

三、延展探究

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点拨: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第2课时 一、研习讨论——立论

1、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

2、第

点拨: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总原则:占有,挑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 第8、9段分别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如果将第9段内容改写为‚拿来主义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对那些精华、糟粕互见的,要区别对待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中的有害的旧形式应当废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写的这段话可用投影展现,以利于学生比较。) 点拨: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作用: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4、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二、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三、体会语言魅力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点拨: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2

、‚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

点拨:‚捧‛表现了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挂‛刻划了卖力献媚的丑态。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3、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点拨:反语。正话反着说,讽刺更强烈。 4、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点拨:使用俗语,拿来者的神态跃然纸上。

小结:鲁迅先生使用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有时又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有时又把两个语义、风格不同的词语搭配起来使用,使文章充满讽刺意味。 四、板书设计

(破)闭关主义送来主义

孱头

旧人 昏蛋

废物

(立) 拿来主义

新人:占有,挑选

五学以致用

在文中,拿来主义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但它不仅仅在文化领域适用, 在科学、技术、经济领域也同样适用。现如今,在国外经济入侵中国商界的背景下,

“直销模式”( 通过简化、消灭中间商,来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并满足顾客利益最大化需求) 逐步渗透中国经济。针对泊来的“直销”经营之道,我们如何‚拿来‛?

畏惧,不敢接受——孱头 拒绝排斥,完全否定——昏蛋 投机钻营,损人利己——废物

我们应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地先占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创新意识将“直销”这个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小康之路的车轮,“拿来”安装在我们民族优秀的“车身”下面,载我们的“国粹”进行发扬光大,甚至漂洋过海,让外国人体验体验我们中国的精神。

• 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 1.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2.“拿来主义”的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

  • [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 <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 ...

  •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特色教案
  • 第 21 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黄仲明教材.教案.学案"三合一"特色教案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 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重点 赫鲁晓夫改 革 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比较.戈尔巴乔夫 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 苏联解体的关系.右图是 20 ...

  • [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 ...

  • 5.2宪法班会教案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 五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 ...

  • 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
  •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 ...

  • [爱国主义精神,铸造我的灵魂]主题班会教案
  • <爱国主义精神,铸造我的灵魂>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祖国,闭上眼睛来爱你(十分钟) 第二环节:祖国,爱你全心全意(二十五分钟) 1.爱河山(五分钟) 2.爱同胞(七分钟) 3.爱文化(七分钟) 4.爱国家(六分钟) 第三环节:祖国,爱你说到做到(十分钟) 教学形式: 一.以 ...

  •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特色教案
  •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特色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 ...

  • [荒诞派戏剧]教案
  • <荒诞派戏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孕育和生成 2. 掌握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了解荒诞派戏剧创作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2.了解其创作特征 三.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 四.教学工具: 幻灯机,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都听 ...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示例之二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材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它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社会主义设想,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