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2013/9/24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中OA段所示 ),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

)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

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 如同

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那么它们生成氢气的体积(或质量)相等,如图4所示。

练一练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5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例2.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很感兴趣,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取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1.由图6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 甲:时间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2.结论:金属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涉及的量有:①金属的质量;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③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④金属的活动性;⑤产生氢气的量;⑥产生氢气的时间;⑦酸的量。这些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为+2价等)那么,生成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如果酸足量,由于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中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不相等,属于第一种情况

解答:1、甲、丙 2、 A<B

练一练 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起反应,图7中能够正确反映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的图像为( )

练一练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练一练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 图10所示。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这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数值越小,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少;2、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纵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多;数值越小,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线条C表示的金属是铁。

练一练 图11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

其中正确的是 ( ) 刚才提到,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进行变式训练时,有时还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例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12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与过程,图中确定了X轴的含义,表示稀硫酸的质量,那么一段时间后,消耗铁粉的质量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完全消耗后,不再变化。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而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应该是0,并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所以Y轴有可能是消耗铁粉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Y轴不可能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解答:C

练一

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提示: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

消耗的硫酸质量多。因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

练 如图13表示等质量的金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们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例4.白铁是镀锌的铁,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4,写出不同时间的化学方程式:

1.0-t1间不产生氢气: 2.t1-t2间产生氢气速度快: 3.t2后产生氢气较慢:

解析:因为白铁是镀锌的铁,白铁最外层的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锌。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中,刚开始应是氧化锌与硫酸反应,此时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O+H2SO4=ZnSO4+H2O ,除去氧化锌后,锌与稀硫酸接触,快速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镀锌层消耗后,铁与稀硫酸接触,缓慢地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解答:

1.ZnO+H2SO4=ZnSO4+H2O 2.Zn+H2SO4=ZnSO4+H2

↑ 3.Fe+H2SO4=FeSO4+H2↑

练一练 将相等质量的锌粒(X)与锌粉(Y)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图15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

提示:等质量的锌粒与锌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项相等。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影响了反应的速率,也就是反应所需的时间有区别,颗粒越小反应就越快,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练一练:1、C 2、A 3、A D 4、C 5、D 6、C 7、A

1Mg、Al、Zn、

Fe(提示:1克,稀硫酸中溶质H2SO4

24422424 3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

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2Al、Fe(均已打磨)稀硫酸,在右图中分别画

3Zn、Fe(均已打磨)稀硫酸,画出两者产生氢

4

Mg、Al、Zn、Fe(假设均为1

克) )

5Mg、Al、Zn、

Fe(提示:10024克)

Mg+H2SO4 = MgSO4+H22SO4 = Al2(SO4) 3+3H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SO4 = FeSO

4+H2↑ 65 98

2 56 98

2

6Mg、Al

、Zn、Fe )

7Mg、FeMg产生的氢气质量随硫Fe提示:假设金属质量均为成下表。 Mg+H2SO4 = MgSO4+H22SO4 = FeSO4+H

2↑ 24 98

2 56 98 2

【与盐反应】

8、把四块等质量的锌片分别投入等浓度且足量的MgSO4、四种溶液中(假设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固体的质量所示,

请在右图()中标出对应的溶液。

AgNO3、FeSO4、CuSO4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相对原子质量:Zn-65, Cu-64,Fe-56,Ag-108)

【反馈练习】

1、在括号中填出以下化学反应对应的图像(填“A” 或“B”)

①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③ 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图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图 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⑤ 向未打磨的铝片中加入稀硫酸( ) ⑥ 将严重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 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⑧ CuCl2与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⑨ 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2

(1)图中 曲线,表示了加入硫酸铜。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为什么b产生的氢气质量会偏少?

3、有同学向未打磨的铝片中不断倒入稀硫酸,发现产生氢气的质(1)oa段化学方程式 (2)ab段化学方程式 (3)a点溶质化学式

(4)b点溶质化学式 (5)c点溶质化学式 4、向3

Mg、Zn对应核心:

过量, 用完

产生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排列

5 )

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下图Zn、Fe,其中Mg产生氢气的图像。

率。等质量的两份锌,向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

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直击中考】

1、(06黄冈)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

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A.放出H

2

的质量是

A

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为+2价)( )

2、(07佛山)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⑤ 3、(07连云港)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35. (2011.绵阳市)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6.(2011.南昌市)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37.(2011.泰州市)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 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9、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10.(2010.南昌市)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11.(2010.肇庆市)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氢

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来源:学.科.网] 质

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中OA段所示 ),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 如同

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那么它们生成氢气的体积(或质量)相等,如图4所示。

练一练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5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为+2价等)那么,生成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例2.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很感兴趣,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取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1.由图6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 甲:时间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2.结论:金属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涉及的量有:①金属的质量;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③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④金属的活动性;⑤产生氢气的量;⑥产生氢气的时间;⑦酸的量。这些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如果酸足量,由于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中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不相等,属于第一种情况

解答:1、甲、丙 2、 A<B

练一练 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起反应,图7中能够正确反映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的图像为( )

练一练

将质量相

等的A、B、C

三种金属,同时

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练一练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 图10所示。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这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数值越小,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少;2、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纵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多;数值越小,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线条C表示的金属是铁。

练一练 图11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刚才提到,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进行变式训练时,有时还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例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12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与过程,图中确定了X轴的含义,表示稀硫酸的质量,那么一段时间后,消耗铁粉的质量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完全消耗后,不再变化。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而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应该是0,并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所以Y轴有可能是消耗铁粉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Y轴不可能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解答:C

练一

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提示: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因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们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例4.白铁是镀锌的铁,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4,写出不同时间的化学方程式:

1.0-t1间不产生氢气: 2.t1-t2间产生氢气速度快: 3.t2后产生氢气较慢:

解析:因为白铁是镀锌的铁,白铁最外层的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锌。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中,刚开始应是氧化锌与硫酸反应,此时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O+H2SO4=ZnSO4+H2O ,除去氧化锌后,锌与稀硫酸接触,快速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镀锌层消耗后,铁与稀硫酸接触,缓慢地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解答:

1.ZnO+H2SO4=ZnSO4+H2O 2.Zn+H2SO4=ZnSO4+H2

↑ 3.Fe+H2SO4=FeSO4+H2↑

练 如图13表示等质量的金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练一练 将相等质量的锌粒(X)与锌粉(Y)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图15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

提示:等质量的锌粒与锌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项相等。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影响了反应的速率,也就是反应所需的时间有区别,颗粒越小反应就越快,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练一练:1、C 2、A 3、A D 4、C 5、D 6、C 7、A

1Mg、Al、Zn、

Fe(提示:1克,稀硫酸中溶质H2SO4

24422424 3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

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2Al、Fe(均已打磨)

稀硫酸,在右图中分别画

3Zn、Fe(均已打磨)

稀硫酸,画出两者产生氢

4Mg、Al、Zn、Fe(假设均为1克)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 )

5Mg、Al、Zn、Fe

(提示:10024克) Mg+H2SO4 = MgSO4+H22SO4 = Al2(SO4) 3+3H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6

Mg、Al、Zn、Fe

7Mg、Fe

Mg产生的氢气质量随硫Fe提示:假设金属质量均为成下表。 Mg+H2SO4 = MgSO4+H22SO4 = FeSO4+H2↑ 24 98 2 56 98 2

【与盐反应】

8、把四块等质量的锌片分别投入等浓度且足量的MgSO4、四种溶液中(假设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固体的质量所示,

请在右图()中标出对应的溶液。

(相对原子质量:Zn-65, Cu-64,Fe-56,Ag-108)

【反馈练习】

1、在括号中填出以下化学反应对应的图像(填“A” 或“B”)

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③ 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图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图 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⑤ 向未打磨的铝片中加入稀硫酸( ) ⑥ 将严重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 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CuCl

2

与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⑨ 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2

(1)图中 曲线,表示了加入硫酸铜。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率。等质量的两份锌,向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AgNO3、FeSO4、

CuSO4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2)为什么b产生的氢气质量会偏少?

3、有同学向未打磨的铝片中不断倒入稀硫酸,发现产生氢气的质(1)oa段化学方程式 (2)ab段化学方程式 (3)a点溶质化学式

(4)b点溶质化学式 (5)c点溶质化学式 4、向3

Mg、Zn对应核心:

过量, 用完

产生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排列

5 )

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Zn、Fe,其中Mg产生氢气的图像。

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下图

【直击中考】

1、(06黄冈)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2、(07佛山)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⑤ 3、(07连云港)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35. (2011.绵阳市)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6.(2011.南昌市)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37.(2011.泰州市)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 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9、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10.(2010.南昌市)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11.(2010.肇庆市)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氢

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来源:学.科.网] 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2013/9/24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中OA段所示 ),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

)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

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 如同

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那么它们生成氢气的体积(或质量)相等,如图4所示。

练一练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5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例2.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很感兴趣,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取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1.由图6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 甲:时间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2.结论:金属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涉及的量有:①金属的质量;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③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④金属的活动性;⑤产生氢气的量;⑥产生氢气的时间;⑦酸的量。这些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为+2价等)那么,生成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如果酸足量,由于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中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不相等,属于第一种情况

解答:1、甲、丙 2、 A<B

练一练 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起反应,图7中能够正确反映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的图像为( )

练一练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练一练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 图10所示。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这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数值越小,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少;2、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纵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多;数值越小,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线条C表示的金属是铁。

练一练 图11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

其中正确的是 ( ) 刚才提到,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进行变式训练时,有时还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例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12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与过程,图中确定了X轴的含义,表示稀硫酸的质量,那么一段时间后,消耗铁粉的质量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完全消耗后,不再变化。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而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应该是0,并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所以Y轴有可能是消耗铁粉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Y轴不可能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解答:C

练一

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提示: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

消耗的硫酸质量多。因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

练 如图13表示等质量的金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们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例4.白铁是镀锌的铁,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4,写出不同时间的化学方程式:

1.0-t1间不产生氢气: 2.t1-t2间产生氢气速度快: 3.t2后产生氢气较慢:

解析:因为白铁是镀锌的铁,白铁最外层的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锌。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中,刚开始应是氧化锌与硫酸反应,此时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O+H2SO4=ZnSO4+H2O ,除去氧化锌后,锌与稀硫酸接触,快速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镀锌层消耗后,铁与稀硫酸接触,缓慢地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解答:

1.ZnO+H2SO4=ZnSO4+H2O 2.Zn+H2SO4=ZnSO4+H2

↑ 3.Fe+H2SO4=FeSO4+H2↑

练一练 将相等质量的锌粒(X)与锌粉(Y)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图15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

提示:等质量的锌粒与锌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项相等。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影响了反应的速率,也就是反应所需的时间有区别,颗粒越小反应就越快,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练一练:1、C 2、A 3、A D 4、C 5、D 6、C 7、A

1Mg、Al、Zn、

Fe(提示:1克,稀硫酸中溶质H2SO4

24422424 3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

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2Al、Fe(均已打磨)稀硫酸,在右图中分别画

3Zn、Fe(均已打磨)稀硫酸,画出两者产生氢

4

Mg、Al、Zn、Fe(假设均为1

克) )

5Mg、Al、Zn、

Fe(提示:10024克)

Mg+H2SO4 = MgSO4+H22SO4 = Al2(SO4) 3+3H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SO4 = FeSO

4+H2↑ 65 98

2 56 98

2

6Mg、Al

、Zn、Fe )

7Mg、FeMg产生的氢气质量随硫Fe提示:假设金属质量均为成下表。 Mg+H2SO4 = MgSO4+H22SO4 = FeSO4+H

2↑ 24 98

2 56 98 2

【与盐反应】

8、把四块等质量的锌片分别投入等浓度且足量的MgSO4、四种溶液中(假设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固体的质量所示,

请在右图()中标出对应的溶液。

AgNO3、FeSO4、CuSO4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相对原子质量:Zn-65, Cu-64,Fe-56,Ag-108)

【反馈练习】

1、在括号中填出以下化学反应对应的图像(填“A” 或“B”)

①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③ 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图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图 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⑤ 向未打磨的铝片中加入稀硫酸( ) ⑥ 将严重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 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⑧ CuCl2与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⑨ 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2

(1)图中 曲线,表示了加入硫酸铜。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为什么b产生的氢气质量会偏少?

3、有同学向未打磨的铝片中不断倒入稀硫酸,发现产生氢气的质(1)oa段化学方程式 (2)ab段化学方程式 (3)a点溶质化学式

(4)b点溶质化学式 (5)c点溶质化学式 4、向3

Mg、Zn对应核心:

过量, 用完

产生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排列

5 )

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下图Zn、Fe,其中Mg产生氢气的图像。

率。等质量的两份锌,向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

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直击中考】

1、(06黄冈)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

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A.放出H

2

的质量是

A

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为+2价)( )

2、(07佛山)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⑤ 3、(07连云港)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35. (2011.绵阳市)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6.(2011.南昌市)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37.(2011.泰州市)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 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9、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10.(2010.南昌市)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11.(2010.肇庆市)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氢

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来源:学.科.网] 质

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中OA段所示 ),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 如同

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那么它们生成氢气的体积(或质量)相等,如图4所示。

练一练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5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为+2价等)那么,生成

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例2.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很感兴趣,探究金属的活泼性。取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6(已知A、B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

1.由图6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对话正确的是( ) 甲:时间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B 乙:到时间t2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B 2.结论:金属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涉及的量有:①金属的质量;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③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④金属的活动性;⑤产生氢气的量;⑥产生氢气的时间;⑦酸的量。这些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2.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可通过曲线的斜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解决这类问题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

1.如果酸足量,由于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

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过量,也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中等质量的A、B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不相等,属于第一种情况

解答:1、甲、丙 2、 A<B

练一练 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起反应,图7中能够正确反映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的图像为( )

练一练

将质量相

等的A、B、C

三种金属,同时

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练一练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 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 图10所示。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这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横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数值越小,表示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少;2、在图像上画一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三个线条交于不同的三个点,比较这三个点的纵坐标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多;数值越小,表示相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越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线条C表示的金属是铁。

练一练 图11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刚才提到,我们在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进行变式训练时,有时还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例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12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与过程,图中确定了X轴的含义,表示稀硫酸的质量,那么一段时间后,消耗铁粉的质量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完全消耗后,不再变化。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从无到有,渐渐增多,反应停止后,不再变化。而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应该是0,并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所以Y轴有可能是消耗铁粉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Y轴不可能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解答:C

练一

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提示: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同时Al消耗的硫酸质量也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因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所以它们反应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例4.白铁是镀锌的铁,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4,写出不同时间的化学方程式:

1.0-t1间不产生氢气: 2.t1-t2间产生氢气速度快: 3.t2后产生氢气较慢:

解析:因为白铁是镀锌的铁,白铁最外层的锌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锌。将白铁投入到稀硫酸中,刚开始应是氧化锌与硫酸反应,此时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O+H2SO4=ZnSO4+H2O ,除去氧化锌后,锌与稀硫酸接触,快速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镀锌层消耗后,铁与稀硫酸接触,缓慢地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解答:

1.ZnO+H2SO4=ZnSO4+H2O 2.Zn+H2SO4=ZnSO4+H2

↑ 3.Fe+H2SO4=FeSO4+H2↑

练 如图13表示等质量的金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练一练 将相等质量的锌粒(X)与锌粉(Y)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图15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

提示:等质量的锌粒与锌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项相等。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影响了反应的速率,也就是反应所需的时间有区别,颗粒越小反应就越快,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练一练:1、C 2、A 3、A D 4、C 5、D 6、C 7、A

1Mg、Al、Zn、

Fe(提示:1克,稀硫酸中溶质H2SO4

24422424 3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

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2Al、Fe(均已打磨)

稀硫酸,在右图中分别画

3Zn、Fe(均已打磨)

稀硫酸,画出两者产生氢

4Mg、Al、Zn、Fe(假设均为1克)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 )

5Mg、Al、Zn、Fe

(提示:10024克) Mg+H2SO4 = MgSO4+H22SO4 = Al2(SO4) 3+3H224 98 2 54 294

6

Zn+H2SO4 = ZnSO4+H2↑ Fe+H2SO4 = FeSO4+H2↑ 65 98 2 56 98 2

6

Mg、Al、Zn、Fe

7Mg、Fe

Mg产生的氢气质量随硫Fe提示:假设金属质量均为成下表。 Mg+H2SO4 = MgSO4+H22SO4 = FeSO4+H2↑ 24 98 2 56 98 2

【与盐反应】

8、把四块等质量的锌片分别投入等浓度且足量的MgSO4、四种溶液中(假设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金属质量相等),固体的质量所示,

请在右图()中标出对应的溶液。

(相对原子质量:Zn-65, Cu-64,Fe-56,Ag-108)

【反馈练习】

1、在括号中填出以下化学反应对应的图像(填“A” 或“B”)

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③ 向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图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图 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⑤ 向未打磨的铝片中加入稀硫酸( ) ⑥ 将严重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 ) 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CuCl

2

与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

⑨ 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2

(1)图中 曲线,表示了加入硫酸铜。 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率。等质量的两份锌,向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AgNO3、FeSO4、

CuSO4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2)为什么b产生的氢气质量会偏少?

3、有同学向未打磨的铝片中不断倒入稀硫酸,发现产生氢气的质(1)oa段化学方程式 (2)ab段化学方程式 (3)a点溶质化学式

(4)b点溶质化学式 (5)c点溶质化学式 4、向3

Mg、Zn对应核心:

过量, 用完

产生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排列

5 )

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Zn、Fe,其中Mg产生氢气的图像。

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下图

【直击中考】

1、(06黄冈)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2、(07佛山)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A. 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⑤ 3、(07连云港)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35. (2011.绵阳市)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36.(2011.南昌市)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37.(2011.泰州市)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 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9、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10.(2010.南昌市)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11.(2010.肇庆市)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氢

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来源:学.科.网] 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相关内容

  • 高一数学必修1 4 天津市第 中学
  •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可保存在 中) 1.物理性质 金属钠很 ,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 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 : 3它的密度为0.97g /cm ,比水的密度还 :而且熔点(97.8℃) .沸点(882.9℃) 都 . 2. 化学性质 (1)跟氧气反应: 与空气接触缓慢氧 ...

  • 初中化学图像大全2
  • 中考化学选择型计算题解法技巧 1. 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不正确的是 ( ) 2.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质素溶 量 剩量生溶量液液余成分中 固质氢数 氢量气 体 元质质 A .加热一定质量的 ...

  • 第一节_铝三角图像计算
  • 知识点一.铝三角 1.三角关系:Al 3+.Al(OH)-3与AlO 2相互转化的关系 3+ ① 过量 OH - 过量H + OH - ⑤H + ④OH - AlO - 3 2 ③H + 有关离子方程式: A .Al 3+与AlO -2的相互转化 ①Al 3+ →AlO - 3+ --- 3+ - ...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名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 ...

  • 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 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整理:rain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臵:第三周期ⅢA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腐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

  • 电化学STM及对固液界面的研究
  •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 " " " " " " " " " " " " " " ...

  • 解读用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遇到的几个问题
  • 2009年,第8期问题解答与讨论103 解读用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遇到的几个问题 刘怀乐 (巴蜀中学,重庆400013)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10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大家知道,用CuSO 4.Pb(Ac)2.AgNO 3.HgCl 2等重金属 ...

  • 微区电化学测量技术进展及在腐蚀领域的应用
  • 微区电化学测量技术进展及在腐蚀领域的应用 王力伟 李晓刚 杜翠薇*1 曾笑笑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教育部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区电化学测试系统的各项技术设备原理及应用的发展概况,分别探讨了扫描振动参比电极技术(SVET ).扫描开尔文探针(SK ...

  • 2015与名师对话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课时作业7
  • 课时作业(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中涉及到铝的还原性的是( ) A .明矾净化水 B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C .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硫酸 D .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单质铝 解析:铝制容器存放浓硫酸表面被氧化形成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