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从革命的统一战线到爱国的统一战线的发展

作者:蔡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8年11期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是全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需要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一、革命的统一战线是革命时代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观点,创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策略。他们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注意团结、联合所有进步力量,最大可能地孤立分化敌人。这就是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基本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层占绝大多数。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革命的形式是武装斗争。在革命的各个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人、农民联盟为基础、团结绝大多数的中间阶层,构成了主要由四个阶级联合的阶级联盟,它从一开始就与革命的武装斗争相配合,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道路。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阶级性的时代特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人民只有推翻这两座大山,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当时所有的各政党,只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只有两党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压迫。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运”运动中认识到革命需要同盟者。国共合作的建立,为共产党公开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条件,并给年轻的共产党人以非常重要的启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无产阶级必须把所有进步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也需要共产党的帮助。1922年6 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正当孙中山一筹莫展的时候,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决心联俄、联共,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并以此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二、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略,它贯穿于革命运动的始终,是马列主义战略原则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毛泽东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早在1939年就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6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在建立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争取建立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同盟军。毛泽东、周恩来及老一辈领导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还依据实践经验和抗战形势,对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原则进行了全面、科学、深刻的论述。归结为一点,即又联合又斗争、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原则。这是对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的发展。它对粉碎敌人的反共高潮、巩固统一战线,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革命年代的统一战线服务于阶级斗争,为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总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统战工作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是它的战略性,就是要广泛地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社会各阶层人民。”(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87页。)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是革命统一战线胜利的政治保证。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他强调在统一战线内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对此,毛泽东对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提出三条原则:一是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二是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提高同盟者。

  毛泽东一再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他认为,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需的,但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才有利于合作。既统一、又独立,实质上是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问题。共产党采用了政治斗争方式,纠正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右”的和“左”的错误。并说服了民主党派中少数人放弃了“中间路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巩固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正确方针的贯彻实施。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革命统一战线服务于人类的正义事业,以工农为主的阶级联盟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群众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取得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首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其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策略联合同盟者。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为斗争指明了方向,掀起了革命的第一次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提出不同的口号和政治纲领,建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两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即国统区内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条战线上的武装斗争。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及时为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使统一战线中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去。并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了革命政权。上述特点构成革命统一战线本质,是统一战线生命力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终结和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转折,我国的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爱国的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发展

  革命的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的统一战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和前提条件。

  第一,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转变,剥削阶级及其制度的消灭为“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民主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在我国存在几千年的剥削阶级及剥削制度被消灭。并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的需要。统一战线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二,工作重心的转移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成立创造了时机。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在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956年9月, 中共“八大”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后十几年,统一战线工作被“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错误干扰,未能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去做工作。特别是“文革”期间,爱国统战对象被林彪、四人帮打成专政对象,统战实际上已经有名无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对象也随之变化,总之,工作重心的转移为这种变化创造了机会。

  第三,统一战线阶级状况的变化决定其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具有广泛性特点的政治联盟。各民族劳动人民间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由过去的阶级联盟转变为以爱国为基础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第四,新时期统战理论的新发展为转变提供了依据。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把毛泽东的“革命的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的统一战线”,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战线思想。他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性质、地位、对象、任务和范围等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问题、知识分子工作问题及宗教、民族问题等的理论政策均有较大突破和创新,邓小平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设计师。他创立了新时期爱国统战理论。

  四、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第一次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提出来。并迅速得到广大群众的承认和拥护。它代表了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其中保证党在统一战线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和领导地位是我们党取得革命与建设胜利的成功的经验,必然成为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这一点,那么,在成为执政党的今天更需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伟大时代,正在做我们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扩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的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6页。)由此可见,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立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与其政治同盟者现在乃至将来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性的特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的联盟具有广泛的性质,它超越阶级、政党、文化、民族、宗教之界限,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大联合。同时,对于两个范围的界定,一是体现时代特征,二是我们党的策略原则,即阐明海外统战工作的重点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赋予统战新的历史使命。

  第三,人民政协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在共产党提议下成立,与党几十年风雨同舟、互为诤友的统战重要组织。对此,邓小平给予较高的评价:“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在我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239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5页。)人民政协通过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及协商、座谈会来实现各民主党派对其利益表达及参政议政和协助共产党工作的社会功能,并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

  第五,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的性质决定其主张先进的社会制度与社会主义是相通的。因为,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民的共同要求。国家才能摆脱内忧外患,早日实现民主、强盛、文明的进步社会。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凝聚和感召海内外中国人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朴素淳正的爱国传统美德;都有着强烈的期望祖国统一、强大的历史责任感;保持民族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诚然他们当间一些人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但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祖国做工作,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总之,以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为主,共同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

  第六,“十六字方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是执政的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的政党之间关系的生动描述。中国共产党从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中,从非执政党到执政党的艰苦过程中,尤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等新的重任,使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方针。这是由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那么,民主党派究竟存在多长时间,周恩来明确答道:“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50页。)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指出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时期与我们党共同奋斗、前进,接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

  监督职能是参政党的基本职能,是参政党帮助共产党的一种主要形式。毛泽东在1945年就指出,只有由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后又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解放初期,毛泽东以历史为鉴, 能亲自听取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旨在避免历史上封建王朝“周期率”和“人亡政息”的悲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也就是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批评的方式,才有可能使执政党避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背叛群众、官僚主义、主观和宗派主义。这是一种明智的办法。现在,民主监督已成为民主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面临一个是权力的考验、一个是金钱的考验。如何保持政权的“廉洁”,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总之使共产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通过互相监督,达到两者长期共存,共同步入美好未来。

  我国的统一战线经历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到爱国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走过一段坎坷的历史并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担负的任务、使命更加艰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介绍:蔡虹 青岛大学党委统战部

作者:蔡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8年11期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是全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需要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一、革命的统一战线是革命时代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观点,创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策略。他们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注意团结、联合所有进步力量,最大可能地孤立分化敌人。这就是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基本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层占绝大多数。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革命的形式是武装斗争。在革命的各个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人、农民联盟为基础、团结绝大多数的中间阶层,构成了主要由四个阶级联合的阶级联盟,它从一开始就与革命的武装斗争相配合,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道路。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革命性、阶级性的时代特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像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人民只有推翻这两座大山,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当时所有的各政党,只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只有两党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压迫。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运”运动中认识到革命需要同盟者。国共合作的建立,为共产党公开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条件,并给年轻的共产党人以非常重要的启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无产阶级必须把所有进步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才有可能实现。

  第四,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也需要共产党的帮助。1922年6 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正当孙中山一筹莫展的时候,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决心联俄、联共,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并以此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二、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略,它贯穿于革命运动的始终,是马列主义战略原则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毛泽东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早在1939年就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6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在建立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争取建立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同盟军。毛泽东、周恩来及老一辈领导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还依据实践经验和抗战形势,对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原则进行了全面、科学、深刻的论述。归结为一点,即又联合又斗争、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原则。这是对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的发展。它对粉碎敌人的反共高潮、巩固统一战线,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革命年代的统一战线服务于阶级斗争,为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总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统战工作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是它的战略性,就是要广泛地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社会各阶层人民。”(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87页。)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是革命统一战线胜利的政治保证。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他强调在统一战线内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对此,毛泽东对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提出三条原则:一是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二是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提高同盟者。

  毛泽东一再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他认为,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需的,但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才有利于合作。既统一、又独立,实质上是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问题。共产党采用了政治斗争方式,纠正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右”的和“左”的错误。并说服了民主党派中少数人放弃了“中间路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巩固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正确方针的贯彻实施。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革命统一战线服务于人类的正义事业,以工农为主的阶级联盟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群众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取得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首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其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策略联合同盟者。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为斗争指明了方向,掀起了革命的第一次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提出不同的口号和政治纲领,建立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两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即国统区内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条战线上的武装斗争。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及时为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使统一战线中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去。并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了革命政权。上述特点构成革命统一战线本质,是统一战线生命力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终结和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转折,我国的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爱国的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发展

  革命的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的统一战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和前提条件。

  第一,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转变,剥削阶级及其制度的消灭为“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民主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在我国存在几千年的剥削阶级及剥削制度被消灭。并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的需要。统一战线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二,工作重心的转移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成立创造了时机。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在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956年9月, 中共“八大”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后十几年,统一战线工作被“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错误干扰,未能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去做工作。特别是“文革”期间,爱国统战对象被林彪、四人帮打成专政对象,统战实际上已经有名无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对象也随之变化,总之,工作重心的转移为这种变化创造了机会。

  第三,统一战线阶级状况的变化决定其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具有广泛性特点的政治联盟。各民族劳动人民间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由过去的阶级联盟转变为以爱国为基础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第四,新时期统战理论的新发展为转变提供了依据。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把毛泽东的“革命的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的统一战线”,创造性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战线思想。他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性质、地位、对象、任务和范围等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问题、知识分子工作问题及宗教、民族问题等的理论政策均有较大突破和创新,邓小平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设计师。他创立了新时期爱国统战理论。

  四、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第一次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提出来。并迅速得到广大群众的承认和拥护。它代表了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其中保证党在统一战线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和领导地位是我们党取得革命与建设胜利的成功的经验,必然成为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这一点,那么,在成为执政党的今天更需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伟大时代,正在做我们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扩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的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6页。)由此可见, 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立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与其政治同盟者现在乃至将来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性的特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的联盟具有广泛的性质,它超越阶级、政党、文化、民族、宗教之界限,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大联合。同时,对于两个范围的界定,一是体现时代特征,二是我们党的策略原则,即阐明海外统战工作的重点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赋予统战新的历史使命。

  第三,人民政协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在共产党提议下成立,与党几十年风雨同舟、互为诤友的统战重要组织。对此,邓小平给予较高的评价:“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在我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239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5页。)人民政协通过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及协商、座谈会来实现各民主党派对其利益表达及参政议政和协助共产党工作的社会功能,并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

  第五,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的性质决定其主张先进的社会制度与社会主义是相通的。因为,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人民的共同要求。国家才能摆脱内忧外患,早日实现民主、强盛、文明的进步社会。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凝聚和感召海内外中国人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朴素淳正的爱国传统美德;都有着强烈的期望祖国统一、强大的历史责任感;保持民族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诚然他们当间一些人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但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祖国做工作,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总之,以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为主,共同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

  第六,“十六字方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是执政的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的政党之间关系的生动描述。中国共产党从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中,从非执政党到执政党的艰苦过程中,尤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等新的重任,使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方针。这是由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那么,民主党派究竟存在多长时间,周恩来明确答道:“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50页。)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指出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时期与我们党共同奋斗、前进,接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

  监督职能是参政党的基本职能,是参政党帮助共产党的一种主要形式。毛泽东在1945年就指出,只有由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后又指出:“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解放初期,毛泽东以历史为鉴, 能亲自听取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旨在避免历史上封建王朝“周期率”和“人亡政息”的悲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也就是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批评的方式,才有可能使执政党避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背叛群众、官僚主义、主观和宗派主义。这是一种明智的办法。现在,民主监督已成为民主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面临一个是权力的考验、一个是金钱的考验。如何保持政权的“廉洁”,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总之使共产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4页。)通过互相监督,达到两者长期共存,共同步入美好未来。

  我国的统一战线经历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到爱国的统一战线的发展。走过一段坎坷的历史并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担负的任务、使命更加艰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介绍:蔡虹 青岛大学党委统战部


相关内容

  • 2014辽宁省毛概复习提纲答案整理版考试答题技巧
  • 1.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BCDE )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E."外国插手"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 ...

  • 江泽民: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6-11)
  •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0年6月11日) 江泽民 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世界跨入了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时期.今年是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候,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于动员全党做好统战工作,进 ...

  • 2014辽宁省历年毛概选择题考试技巧与口诀
  • 1.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B.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E.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一. 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了解 二.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大联盟 三. 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重要法宝 四.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 五. 总结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 爱国统一战线(patrioticunitedfront),建立和 ...

  • 2010广东省第一学期毛概考试答题技巧
  • 1.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 A.王稼祥 B.刘少奇 C.朱德 D.毛泽东 2.加强党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BCDE ) A.加强党的法制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E.加强党的思 ...

  • 光荣传统教育教案
  • 继承我军优良传统.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光荣传统教育: 一.爱国是军人的优良品质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新时期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3.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 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军强大的精神力量 2.革命英雄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内涵 3.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应把握的问题 三 ...

  • 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 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一九九O年五月三日)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人一个崭新阶段,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革命.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在五四运动中,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站在前头,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彻 ...

  • 人民民主专政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要素,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政党制度相区别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政体的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确立和 ...

  • 2015河南省历年毛概选择题考试技巧与口诀
  • 1.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 A ) A.共同富裕 B. 走社会主义道路 C.共产党领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重大功勋,主要表现在()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 C.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