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赏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时,如果处境不利,遇上不顺心的事,便自觉老了。谢安有中年哀乐之感,所以袁枚称谢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写的,时年三十九岁,就在词中自称“老夫”。因苏轼当时外放山东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闷。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钦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岁。这首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岁以后,故起笔便自叹“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这里暗用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笑的关系。作者截去“春风”二字,与“老”字押韵。刘禹锡两度被贬,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进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前,在洛阳过着才子词人浪漫疏放的生活,从他的一首《鹧鸪天》词中就可以看出:“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动地来,才惊破了他的佳人诗酒梦。国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得衰老了。“桃花”没有变,“依旧笑”;而词人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尽管南宋统治者还在“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朱敦儒却对过去“佳人挽袖”,醉写新词的生活已经没有那种闲情逸兴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旧笑”。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词中也曾无限感慨地说:“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又一次表现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他也想听听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重院,即深院。谢家,即谢秋娘家。谢秋娘,唐代名妓,故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妓家,或指诗人所爱恋的女子家。如唐张泌《寄人》:“别梦依稀到谢家”。温庭筠《更漏子》:“惆怅谢家池阁。”都可说明这种用法。 过片,紧承上片听琵琶而来。“曲终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词人听完“谢家”的琵琶曲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感受?是乐还是愁?这是下片词意发展的关键处。在这关键处,作者笔锋决定性地一转:“多似浔阳江上泪”,这一转,决定词意向愁的方面发展。白居易在浔阳江听到琵琶女弹琵琶,自伤沦落,心情激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朱敦儒为什么“多似浔阳江上泪”?下文提出了明确的答案:“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原来朱敦儒感到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词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来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权已近夕照黄昏,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难,远离故土,流落南方的词人来说,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浔阳江上泪”呢?!"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 这种国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词《采桑子·彭浪矶》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由此可见朱敦儒身经国亡家破之难,流离转徙于南方之后,贯串在他词中的主流始终是一颗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国激情。千百年后读之,仍令人心情激荡不已。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赏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时,如果处境不利,遇上不顺心的事,便自觉老了。谢安有中年哀乐之感,所以袁枚称谢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写的,时年三十九岁,就在词中自称“老夫”。因苏轼当时外放山东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闷。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钦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岁。这首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岁以后,故起笔便自叹“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这里暗用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笑的关系。作者截去“春风”二字,与“老”字押韵。刘禹锡两度被贬,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进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前,在洛阳过着才子词人浪漫疏放的生活,从他的一首《鹧鸪天》词中就可以看出:“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动地来,才惊破了他的佳人诗酒梦。国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得衰老了。“桃花”没有变,“依旧笑”;而词人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尽管南宋统治者还在“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朱敦儒却对过去“佳人挽袖”,醉写新词的生活已经没有那种闲情逸兴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旧笑”。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词中也曾无限感慨地说:“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又一次表现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他也想听听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重院,即深院。谢家,即谢秋娘家。谢秋娘,唐代名妓,故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妓家,或指诗人所爱恋的女子家。如唐张泌《寄人》:“别梦依稀到谢家”。温庭筠《更漏子》:“惆怅谢家池阁。”都可说明这种用法。 过片,紧承上片听琵琶而来。“曲终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词人听完“谢家”的琵琶曲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感受?是乐还是愁?这是下片词意发展的关键处。在这关键处,作者笔锋决定性地一转:“多似浔阳江上泪”,这一转,决定词意向愁的方面发展。白居易在浔阳江听到琵琶女弹琵琶,自伤沦落,心情激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朱敦儒为什么“多似浔阳江上泪”?下文提出了明确的答案:“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原来朱敦儒感到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词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来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权已近夕照黄昏,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难,远离故土,流落南方的词人来说,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浔阳江上泪”呢?!"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 这种国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词《采桑子·彭浪矶》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由此可见朱敦儒身经国亡家破之难,流离转徙于南方之后,贯串在他词中的主流始终是一颗对国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国激情。千百年后读之,仍令人心情激荡不已。


相关内容

  • 琵琶行优秀教案
  • 琵琶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 ...

  • 琵琶行并序_教案设计
  • <琵琶行>并序 教案 主备人:冯慧平 参备人:张元明.何海林.赵乔红.张金美.杨海燕.李汶华 马张蓉.杨荣霞.金灵艳.田 甜.杨 娇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深入理解 ...

  • 琵琶行的诗意
  • 琵琶行的诗意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今漂沦憔悴,转徙 ...

  • 琵琶行译文
  • 琵琶行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 琵琶行练习和读后感
  • 2014高一级语文周练六 <琵琶行>课后练习 1.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 2.加点字 ...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9 0816 5d56b7b40102duq4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2. 能说出描摹音乐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 ...

  • 九年级语文上册4琵琶行(节选)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 琵琶行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浔阳江(xún) 荻花(dí) .. 捻(niǎn) . 迸(bâng ) . 舫(fǎng) . 其他读音:yìn 组词:饮场 瑟瑟(sâ) .霓裳(cháng) 嘈嘈(cáo) ..2.读准多音字 (1)举酒欲饮:yǐn .(2)幽咽:yâ . (3)铁骑: ...

  • 高二语文必修一,二必背古诗词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 ...

  • 4.9.[琵琶行]教案
  •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丽华 审稿人---孙东云 赵贵友 琵琶行教案 [目标设置]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重点难点] 1学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