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暑假数学三垂线定理doc

第一讲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要点

1.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形成和论证.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学新课之前,让我们作个简单的回顾: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什么叫做平面的斜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4.已知平面α和斜线l,如何作出l在平面α

上的射影? (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已知:PA、PO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斜线,AO是PO在平面α

求证:a⊥PO. 证明:

.改变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得到逆命题: 2.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这就是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请学生简要说明其证明方法和步骤).

3.定理内容分析

(1)三垂线定理名称的来由.

定理中包含了三个垂直关系:PA⊥α,AO⊥a,PO⊥a,

看出三垂线定理名称的来

由.

(2)从定理的条件看,关键的是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与平面本身是否水平放置无关;在平面内的直线a与斜线或斜线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关键在于垂直;这样直线a的如下四种位置关系,都是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常见的情形.

(3)从定理的结论看,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判断直线垂直的重要命题. (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比较 相同点:

a. 结构相同,都是由线线垂直推证线线垂直; b .证明方法相同,都采用了线面垂直法.

不同点:

a. 用途不同,原定理用来证明空间两线垂直;而逆定理用来证明同一平面上两直线垂直;

b. 条件与结论不同,原定理是:“与射影垂直与斜线垂直”;逆定理是:“与斜线垂直与射影垂直”.

(三)初步运用

例1.已知:点O是△ABC的垂心,OP⊥平面ABC. 求证:PA⊥BC.

例2.(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AC,PO⊥α,垂足分别是E、F、O,PE=PF.

求证:∠BAO=∠CAO.

练习1,如图1-91,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

求证:PB⊥AC.

例3 如图1,已知:PA⊥PB,PA⊥PC,PB⊥PC,求证: △ABC是锐角三角形 .

法一:

法二:(三垂线定理)

例4 如图2,已知:PA⊥PB,PA⊥PC,PB⊥PC.PH⊥平面ABC于H.求证:H点是△ABC的垂心.

由例4的演变可得例3,现在我们来看例5.

例5 如图2,△ABC中,∠BAC是锐角,PA⊥平面ABC于A,AO⊥平面PBC于O.求证:O不可能是△PBC的垂心.

例6 如图4,已知:∠AOB在平面α内,∠AOB=60°,PO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POA=∠POB=45°,PP′⊥平面α于P′,且PP′=3.求:

(1)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

(2)PO的长.

我们如何利用上节课所讲的两个基本题来解这题.

因∠POA=∠POB,所以OP′是∠AOB的平分线,∠POP′相当于θ1,θ2=30°,θ=45°,由cosθ·cos30°=

1

强调:在我们脑中如果“储存”许多基本题,那么在我们解有关综合题时,就能“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基本题的理解、掌握,解这题的思路就是一个典型..

例7

(1)直线MN是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公垂线;

(2)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求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距离.

例8::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结BD1,AC,CB1,B1A,求证:BD1⊥平面AB1C

A1

1B1

C

A

练习2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⑴若a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⑵若a是平面α的斜线,平面β内的直线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⑶若a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 α且b垂直于a在另一平面β内的射影则a⊥b ( )

⑷若a是平面α的斜线,b∥α,直线 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2. 在正方体AC1中,

求证:A1C⊥BC1 , A1C⊥B1D1 (四)小结:

知识内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应用步骤: “一垂二射三证”

思想方法:转化思想,转化的关键是“找平面的垂线”。 (五)作业: 1.(1)求证:两条平行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2)从平面外一点D向平面引垂线段DA及斜线段DB、DC,若DA=a,且∠BDA=∠CDA=60°, ∠ BDC=90 °,求BC的长。

(3)如图,一块正方体木料的上底面上有一点E,要经过点E在上底面上画一条直线和C、E的连线垂直,应怎样画?

2.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

若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O是 △ABC的 。 若PA=PB=PC ,则点O是△ABC的 。

若PA⊥BC,PB⊥AC,则点O是△ABC 的 。

探索1、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O是△ABC的垂心,求证PA⊥BC,PB⊥AC。

探索2、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O是△ABC的垂心,求证B在平面PAC内的射影是O’是△PAC的垂心。

探索3、已知O是锐角△ABC的垂心,PO⊥平面ABC,∠BPC=90 ° . 求证:∠BPA= 90 ° ,∠APC= 90 ° 。

第一讲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要点

1.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形成和论证.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学新课之前,让我们作个简单的回顾: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什么叫做平面的斜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4.已知平面α和斜线l,如何作出l在平面α

上的射影? (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已知:PA、PO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斜线,AO是PO在平面α

求证:a⊥PO. 证明:

.改变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得到逆命题: 2.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这就是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请学生简要说明其证明方法和步骤).

3.定理内容分析

(1)三垂线定理名称的来由.

定理中包含了三个垂直关系:PA⊥α,AO⊥a,PO⊥a,

看出三垂线定理名称的来

由.

(2)从定理的条件看,关键的是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与平面本身是否水平放置无关;在平面内的直线a与斜线或斜线的射影的位置关系关键在于垂直;这样直线a的如下四种位置关系,都是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常见的情形.

(3)从定理的结论看,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判断直线垂直的重要命题. (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比较 相同点:

a. 结构相同,都是由线线垂直推证线线垂直; b .证明方法相同,都采用了线面垂直法.

不同点:

a. 用途不同,原定理用来证明空间两线垂直;而逆定理用来证明同一平面上两直线垂直;

b. 条件与结论不同,原定理是:“与射影垂直与斜线垂直”;逆定理是:“与斜线垂直与射影垂直”.

(三)初步运用

例1.已知:点O是△ABC的垂心,OP⊥平面ABC. 求证:PA⊥BC.

例2.(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AC,PO⊥α,垂足分别是E、F、O,PE=PF.

求证:∠BAO=∠CAO.

练习1,如图1-91,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

求证:PB⊥AC.

例3 如图1,已知:PA⊥PB,PA⊥PC,PB⊥PC,求证: △ABC是锐角三角形 .

法一:

法二:(三垂线定理)

例4 如图2,已知:PA⊥PB,PA⊥PC,PB⊥PC.PH⊥平面ABC于H.求证:H点是△ABC的垂心.

由例4的演变可得例3,现在我们来看例5.

例5 如图2,△ABC中,∠BAC是锐角,PA⊥平面ABC于A,AO⊥平面PBC于O.求证:O不可能是△PBC的垂心.

例6 如图4,已知:∠AOB在平面α内,∠AOB=60°,PO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POA=∠POB=45°,PP′⊥平面α于P′,且PP′=3.求:

(1)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

(2)PO的长.

我们如何利用上节课所讲的两个基本题来解这题.

因∠POA=∠POB,所以OP′是∠AOB的平分线,∠POP′相当于θ1,θ2=30°,θ=45°,由cosθ·cos30°=

1

强调:在我们脑中如果“储存”许多基本题,那么在我们解有关综合题时,就能“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基本题的理解、掌握,解这题的思路就是一个典型..

例7

(1)直线MN是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公垂线;

(2)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求异面直线A1B和B1D1的距离.

例8::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结BD1,AC,CB1,B1A,求证:BD1⊥平面AB1C

A1

1B1

C

A

练习2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⑴若a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⑵若a是平面α的斜线,平面β内的直线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⑶若a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 α且b垂直于a在另一平面β内的射影则a⊥b ( )

⑷若a是平面α的斜线,b∥α,直线 b垂直于a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a⊥b ( ) 2. 在正方体AC1中,

求证:A1C⊥BC1 , A1C⊥B1D1 (四)小结:

知识内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应用步骤: “一垂二射三证”

思想方法:转化思想,转化的关键是“找平面的垂线”。 (五)作业: 1.(1)求证:两条平行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2)从平面外一点D向平面引垂线段DA及斜线段DB、DC,若DA=a,且∠BDA=∠CDA=60°, ∠ BDC=90 °,求BC的长。

(3)如图,一块正方体木料的上底面上有一点E,要经过点E在上底面上画一条直线和C、E的连线垂直,应怎样画?

2.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

若p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O是 △ABC的 。 若PA=PB=PC ,则点O是△ABC的 。

若PA⊥BC,PB⊥AC,则点O是△ABC 的 。

探索1、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O是△ABC的垂心,求证PA⊥BC,PB⊥AC。

探索2、已知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O,O是△ABC的垂心,求证B在平面PAC内的射影是O’是△PAC的垂心。

探索3、已知O是锐角△ABC的垂心,PO⊥平面ABC,∠BPC=90 ° . 求证:∠BPA= 90 ° ,∠APC= 90 ° 。


相关内容

  • 高二数学拓展型课程 
  • 论文: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3.00豆元) 浏览:6次 发布时间:2010-10-17 论文: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袁伦焘 一.为什么要开设应用数学课程 21 世纪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挑... 豆 ...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说辞
  •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说辞 一.小学阶段: 一到三年级特点: 学习习惯(第一阶段): 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磨蹭,无端发呆,爱看动画片,自控力差. 粗心马虎:从教育学上三大原因: 1)好动:1.精力旺盛2.重复犯错.3.影响其它同学(学校不能赏识教育,将来会越来越糟) 2)能力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 ...

  • 课程计划表
  • 培训课程安排表 篇二:课程计划表 课程计划安排 第一章:立体几何(计划课时4次) 主要知识点: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直线与直线的夹角,二面角的求 法, 三视图. 第二章:数列(计划课时3次) 主要知识点:数列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比数列和球 和公式.数列综合 ...

  • 高二数学预习
  • 高二数学预习 如何学习高二数学 高二将学完高中知识的70%,这部分知识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因此,高二是决胜高考的黄金期.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高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 ...

  • 2015届中考数学考点集训学案20.doc
  • 考点集训20 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4·泉州) 如图,Rt △ABC 中,∠ACB =90°,D 为斜边AB 的中点,AB =10 cm ,则CD 的长为( A ) A .5 cm B .6 cm C .8 cm D . 10 cm , 第1题图) , 第2题图) 2.(2013·鄂州 ...

  • 通过语文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内容摘要:经过不断地教学摸索,发现语文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有效开展语文活动,能够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感悟.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日臻充盈而完美. 关键词:语文活动 教学探索 语文素养 所有的语文学习者似乎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困惑,那就 ...

  • 高二寒假学习计划
  •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 ...

  • 2014暑假高一升高二测试
  • 高一测试数学试题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设集合U012,,,3,4,5,M0,3,5,N1,4,5,则M(CUN)( ) 4.函数f(x) x2 的定义域是: x 21 5.已知a,b满足:|a|3,|b|2,|ab|4,则|ab| . 三.解答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