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绝者

  【摘要】《大灭绝时代》是2015年普利策奖纪实类获奖作品,该书追溯跌宕起伏的灭绝史,结合真实事例和专业知识,为读者描摹出当今世界的轮廓:第六次大灭绝已经来临。笔者通过介绍作者以及作品内容,分析《大灭绝时代》的写作特色,解读深刻的灭绝主题,进而揭示文中蕴含的生态哲理。   【关键词】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物种灭绝;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单位】毛毳,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最后一只大海雀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时,当感染壶菌的金蛙被关进隔离保护箱时,当身患白鼻病的小棕蝠成群死亡时,当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迅速灭绝时,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中庄严宣告:第六次大灭绝已经到来。她从亲自参与的科考历程中解读生物现象,为人类揭示物种灭绝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和耸人听闻的未来。   一、作者及其作品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是美国优秀的科普作家、著名记者。科尔伯特虽出身于政治记者,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对世界的好奇使她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她自担任《纽约客》环境观察员和评论员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曾因深度环境报道《人的气候》(The Climate of Man)而备受瞩目。在报道中,科尔伯特细致地观察全球变暖的趋势,为人类敲响自然环境的警钟。八年后,这位女作家又推出环保巨著――《大灭绝时代》。科尔伯特跟随生物学家和环保员的脚步,亲历灭绝现场,结合三百年的灭绝历史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为读者勾画出当今世界的轮廓: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中,第六次大灭绝已经来临。该书一出版便引起热议,被比尔・盖茨、阿尔・戈尔等社会名人和多家主流媒体强烈推荐,并成功地获得2015年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评委玛丽・艾伦・汉尼巴尔在《旧金山纪事报》中高度评价该书:“行文优雅,节奏紧凑,令人目不转睛。”   本书的题目是“大灭绝时代”,英文书写为The Sixth Extinction,直译作“第六次大灭绝”,即在此之前有五次大灭绝。地球在近五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晚期和白垩纪末期。引起灭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气候的剧烈变化;其二是突发性灾难。气候的变冷或变暖都会引起物种灭绝,奥陶纪末期的灭绝便是因为冰川化,藻类植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气温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三叠纪晚期的灭绝,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度升高,海水酸化。白垩纪大灭绝的原因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扬起的粉尘长期悬浮在大气层中,遮蔽生物生存所需的阳光,使得地球上体积大于猫的生物全部灭绝,其中也包括恐龙。而现在的人类则在复制这些灭绝因素,引发又一次新的物种大灭绝。   这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杰作,科尔伯特不仅为地球家园中已经逝去的生命低唱挽歌,而且真实地记录人类文明进步背后的巨大损失。本书包含十三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集中讲述一个或几个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物种的故事,如巴拿马金蛙、新泽西盘船菊石、苏门答腊犀、尼安德特人等。作者在这些灭绝事例中穿插着专业的科普知识和具体的历史语境,宣告第六次物种灭绝的来临。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读者逐渐清醒地意识到:第六次大灭绝是由一种物种引发的其他生物的灭绝,其罪魁祸首便是人类自身。   二、写作特色   不同于其他晦涩难懂的科普著作,科尔伯特的这部纪实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国家地理杂志》对本书评论道:“该书兼顾科学的严密性和文学的生动性。”该书语言优美生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迷人的探险;同时内容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引人深思。   首先,科尔伯特将纷繁复杂的物理、地理、生物和历史知识运用到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提出发人深省的生态观点。她首先介绍史前的五次大灭绝,进而引出“灭绝”这一概念以及“灾变论” “均变论”的发展与演变,联系实际的物种灭绝事件,推出第六次大灭绝来临的结论。而后,她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侧面记录大灭绝的原因:过度屠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最终揭露人类在第六次大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科尔伯特并没有一直使用议论、说明等写作方式,而是大量地使用记叙,这就使得该书行文通俗易懂、朴素踏实。如第六章讲到海水酸化问题时,科尔伯特引用具体数据,介绍相关知识,又借助海洋中的贝类生物来说明海水酸化的巨大危害。在书中,科尔伯特借助叙述这一写作方式,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第三,该书语言优美、文笔细腻。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科尔伯特借助优美的语言展现自然的美丽,也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对生命的敬畏。该书第七章关于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描写尤为动人:“太阳刚刚下山,海水降至一天中的最低潮,你独自一人漫步在平坦的珊瑚礁上,它们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海水中延伸向远方。你的头顶上是一望无际的星空,闪耀着亘古不变的耀眼光芒。低头看着脚下,水中有发光的水母、变色的章鱼和五颜六色的贝类,也有行动缓慢的海龟、巨大的海参。如果抬头眺望,则会发现周围没有岛屿,也没有陆地,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跟随作者的笔端,读者仿佛置身于大堡礁上,震撼于它的壮美。除此之外,科尔伯特还多次引用其他著作的语句,以提升思想内容的深度,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序言的开头一句:“据说,初时一切皆混沌不清。”科尔伯特几乎完全套用蕾切尔・卡森的《环绕我们的海洋》中的第一句话,而后又用这个书名充当第六章的标题,以此来向卡森致敬。   三、深刻的创作主题   《大灭绝时代》既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又贯穿严谨客观的科学理性。科尔伯特用生动的文笔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借助通俗的语言诠释深奥的专业知识,只为揭示一个主题:第六次大灭绝是由一个物种引起的其他物种的灭绝,而罪魁祸首便是人类。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授权人类统治自然,让人类管理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和地面上行动的生物。而人类也将自己看作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为自己创造的,这便是被生态学家批判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奴役自然和其他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残忍地杀害其他动物;为了发展工业,大肆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为了自己出行便捷,使用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开展全球贸易。人类醉心于自己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却忽略这背后的代价。   一方面,贪婪的人类以牺牲其他物种为代价,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苏门答腊犀是一种身体庞大的哺乳动物,它在避免被捕食方面有巨大优势。但当人类出现后,这种优势便彻底消失。犀牛角被人类视为珍贵的药材,这让苏门答腊犀遭遇灭顶之灾。在人类的疯狂屠杀下,目前世界仅存不到一百头苏门答腊犀。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使气温升高、海水酸化,这都严重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便大力发展工业,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约3650亿吨碳。这使地球上稳定的气温急剧上升,引发一系列灾害,其中便包括两极永久性冰川的融化、低海拔地区的淹没和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同时,人类排放的碳有三分之二都被海洋吸收,这超过海洋自身的承载力,使海水出现酸化。海水酸化改变穿过水体光线的强度,干扰声波的传播,让海洋变得嘈杂,这都使海洋生物遭殃。而在众多的冲击中,最严重的是被称为钙化者的生物。海水酸化增加它们的钙化成本,使其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除此之外,交通工具的革新拉近了世界各地区的距离,也为外来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机会。随着跨国贸易的发展和全球旅行的增多,意外引进的物种正以指数速度增加。这些物种被运送到新大陆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和天敌甩在身后,以疯狂的速度繁殖,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小棕蝠是美国大陆上的常见物种,却因地丝霉菌的入侵而大批死亡。外来壶菌干扰巴拿马金蛙通过皮肤吸收电解质的能力,使它在短短几年里变为濒危物种。   《大灭绝时代》是一部力透纸背的警世巨著,在书中,科尔伯特为人类呈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灭绝时代,引导人类思考文明背后的灾难。当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个接一个地灭绝时,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绝者?科尔伯特在书中委婉地告诉读者,是人类。人类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时,也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大灭绝时代[M]. 叶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4).   [2] 林颐. 人类如何诗意地栖居――读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N]. 河北日报,2015-07-10.   [3] 叶盛. 被创造的与被消灭的[J]. 三联生活周刊,2015(6).   [4]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M]. 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王诺. 《圣经》的人与自然观及其批判[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3).

  【摘要】《大灭绝时代》是2015年普利策奖纪实类获奖作品,该书追溯跌宕起伏的灭绝史,结合真实事例和专业知识,为读者描摹出当今世界的轮廓:第六次大灭绝已经来临。笔者通过介绍作者以及作品内容,分析《大灭绝时代》的写作特色,解读深刻的灭绝主题,进而揭示文中蕴含的生态哲理。   【关键词】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物种灭绝;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单位】毛毳,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最后一只大海雀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时,当感染壶菌的金蛙被关进隔离保护箱时,当身患白鼻病的小棕蝠成群死亡时,当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迅速灭绝时,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中庄严宣告:第六次大灭绝已经到来。她从亲自参与的科考历程中解读生物现象,为人类揭示物种灭绝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和耸人听闻的未来。   一、作者及其作品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是美国优秀的科普作家、著名记者。科尔伯特虽出身于政治记者,但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对世界的好奇使她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她自担任《纽约客》环境观察员和评论员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曾因深度环境报道《人的气候》(The Climate of Man)而备受瞩目。在报道中,科尔伯特细致地观察全球变暖的趋势,为人类敲响自然环境的警钟。八年后,这位女作家又推出环保巨著――《大灭绝时代》。科尔伯特跟随生物学家和环保员的脚步,亲历灭绝现场,结合三百年的灭绝历史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为读者勾画出当今世界的轮廓: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中,第六次大灭绝已经来临。该书一出版便引起热议,被比尔・盖茨、阿尔・戈尔等社会名人和多家主流媒体强烈推荐,并成功地获得2015年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评委玛丽・艾伦・汉尼巴尔在《旧金山纪事报》中高度评价该书:“行文优雅,节奏紧凑,令人目不转睛。”   本书的题目是“大灭绝时代”,英文书写为The Sixth Extinction,直译作“第六次大灭绝”,即在此之前有五次大灭绝。地球在近五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晚期和白垩纪末期。引起灭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气候的剧烈变化;其二是突发性灾难。气候的变冷或变暖都会引起物种灭绝,奥陶纪末期的灭绝便是因为冰川化,藻类植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气温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三叠纪晚期的灭绝,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度升高,海水酸化。白垩纪大灭绝的原因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扬起的粉尘长期悬浮在大气层中,遮蔽生物生存所需的阳光,使得地球上体积大于猫的生物全部灭绝,其中也包括恐龙。而现在的人类则在复制这些灭绝因素,引发又一次新的物种大灭绝。   这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杰作,科尔伯特不仅为地球家园中已经逝去的生命低唱挽歌,而且真实地记录人类文明进步背后的巨大损失。本书包含十三个章节,每一章节都集中讲述一个或几个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物种的故事,如巴拿马金蛙、新泽西盘船菊石、苏门答腊犀、尼安德特人等。作者在这些灭绝事例中穿插着专业的科普知识和具体的历史语境,宣告第六次物种灭绝的来临。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读者逐渐清醒地意识到:第六次大灭绝是由一种物种引发的其他生物的灭绝,其罪魁祸首便是人类自身。   二、写作特色   不同于其他晦涩难懂的科普著作,科尔伯特的这部纪实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国家地理杂志》对本书评论道:“该书兼顾科学的严密性和文学的生动性。”该书语言优美生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迷人的探险;同时内容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引人深思。   首先,科尔伯特将纷繁复杂的物理、地理、生物和历史知识运用到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提出发人深省的生态观点。她首先介绍史前的五次大灭绝,进而引出“灭绝”这一概念以及“灾变论” “均变论”的发展与演变,联系实际的物种灭绝事件,推出第六次大灭绝来临的结论。而后,她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侧面记录大灭绝的原因:过度屠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最终揭露人类在第六次大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次,科尔伯特并没有一直使用议论、说明等写作方式,而是大量地使用记叙,这就使得该书行文通俗易懂、朴素踏实。如第六章讲到海水酸化问题时,科尔伯特引用具体数据,介绍相关知识,又借助海洋中的贝类生物来说明海水酸化的巨大危害。在书中,科尔伯特借助叙述这一写作方式,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第三,该书语言优美、文笔细腻。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科尔伯特借助优美的语言展现自然的美丽,也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对生命的敬畏。该书第七章关于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描写尤为动人:“太阳刚刚下山,海水降至一天中的最低潮,你独自一人漫步在平坦的珊瑚礁上,它们在刚刚没过脚面的海水中延伸向远方。你的头顶上是一望无际的星空,闪耀着亘古不变的耀眼光芒。低头看着脚下,水中有发光的水母、变色的章鱼和五颜六色的贝类,也有行动缓慢的海龟、巨大的海参。如果抬头眺望,则会发现周围没有岛屿,也没有陆地,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跟随作者的笔端,读者仿佛置身于大堡礁上,震撼于它的壮美。除此之外,科尔伯特还多次引用其他著作的语句,以提升思想内容的深度,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序言的开头一句:“据说,初时一切皆混沌不清。”科尔伯特几乎完全套用蕾切尔・卡森的《环绕我们的海洋》中的第一句话,而后又用这个书名充当第六章的标题,以此来向卡森致敬。   三、深刻的创作主题   《大灭绝时代》既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又贯穿严谨客观的科学理性。科尔伯特用生动的文笔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借助通俗的语言诠释深奥的专业知识,只为揭示一个主题:第六次大灭绝是由一个物种引起的其他物种的灭绝,而罪魁祸首便是人类。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授权人类统治自然,让人类管理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和地面上行动的生物。而人类也将自己看作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为自己创造的,这便是被生态学家批判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奴役自然和其他生物。人类为了自身生存,残忍地杀害其他动物;为了发展工业,大肆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为了自己出行便捷,使用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开展全球贸易。人类醉心于自己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却忽略这背后的代价。   一方面,贪婪的人类以牺牲其他物种为代价,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苏门答腊犀是一种身体庞大的哺乳动物,它在避免被捕食方面有巨大优势。但当人类出现后,这种优势便彻底消失。犀牛角被人类视为珍贵的药材,这让苏门答腊犀遭遇灭顶之灾。在人类的疯狂屠杀下,目前世界仅存不到一百头苏门答腊犀。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使气温升高、海水酸化,这都严重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便大力发展工业,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约3650亿吨碳。这使地球上稳定的气温急剧上升,引发一系列灾害,其中便包括两极永久性冰川的融化、低海拔地区的淹没和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同时,人类排放的碳有三分之二都被海洋吸收,这超过海洋自身的承载力,使海水出现酸化。海水酸化改变穿过水体光线的强度,干扰声波的传播,让海洋变得嘈杂,这都使海洋生物遭殃。而在众多的冲击中,最严重的是被称为钙化者的生物。海水酸化增加它们的钙化成本,使其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除此之外,交通工具的革新拉近了世界各地区的距离,也为外来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机会。随着跨国贸易的发展和全球旅行的增多,意外引进的物种正以指数速度增加。这些物种被运送到新大陆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和天敌甩在身后,以疯狂的速度繁殖,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小棕蝠是美国大陆上的常见物种,却因地丝霉菌的入侵而大批死亡。外来壶菌干扰巴拿马金蛙通过皮肤吸收电解质的能力,使它在短短几年里变为濒危物种。   《大灭绝时代》是一部力透纸背的警世巨著,在书中,科尔伯特为人类呈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灭绝时代,引导人类思考文明背后的灾难。当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个接一个地灭绝时,谁会是下一个被灭绝者?科尔伯特在书中委婉地告诉读者,是人类。人类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时,也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大灭绝时代[M]. 叶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4).   [2] 林颐. 人类如何诗意地栖居――读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N]. 河北日报,2015-07-10.   [3] 叶盛. 被创造的与被消灭的[J]. 三联生活周刊,2015(6).   [4]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M]. 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王诺. 《圣经》的人与自然观及其批判[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3).


相关内容

  • 哪些灭绝动物可以克隆复活?
  • 作者:张田勘 2013-06-14 2012年9月23日,韩国首都首尔,韩国细胞科学家黄禹锡(里面右二)向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校长米哈伊洛娃展示他将克隆受精卵植入代孕狗的过程.双方当天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克隆已经灭绝的猛犸象. (CFP/图) 对于"基因存在,肉体灭绝"的一类动物, ...

  • 论国际法上的灭绝种族罪灭
  • 论国际法上的灭绝种族罪 一.灭绝种族罪的历史渊源 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以下简称"灭种公约")第一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灭绝种族行为,不 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承允防止并惩治之.&quo ...

  • 走进灭绝动物墓地
  • 走进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去看那176块墓碑,145块已经倒下,每一块倒下的墓碑代表一种灭绝动物,那背后都有许多残忍的故事发生过. 2007年初冬,在距北京10公里麋鹿苑内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里,悲凉的气氛让人只想低下头前行.而著名的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专家.北京麋鹿苑科普部主任郭耕的介绍和讲述,更让我心如 ...

  • 全球植物五分一濒临灭绝
  • 全球逾五分之一種植物有滅絕危險 國際 即時新聞 2010-09-29 21:41 (英國?倫敦29日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機構昨日在英國皇家植物園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根據最新編撰的"植物抽樣紅名單指數",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植物物種有滅絕危險,其中滅絕危險最大的是蘇鐵等裸子植物. ...

  •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 本次第一团的活动是以开课的形式展开的,执教都是新教师,因我自己本人也是教学低 段,我觉得张老师执教的<恐龙的灭绝>在这堂课上准确地把握了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识字学词始终要作为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切不可喧宾夺主.特别是科普类课文,拿 我去年执教的&l ...

  • 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 <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学科:语文 教师:管青青 一.说教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旨,恐龙为什么会在一夕之间灭绝得无影无踪,这无疑是会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 ...

  • 恐龙的灭绝
  • <恐龙的灭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1课第一课时 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 孙爽 2014年5月 <恐龙的灭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1课第一课时 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 孙爽 [教学内容]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郭建光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 ...

  • 生物大灭绝原因探讨
  • 生物大绝灭原因探讨 生命大绝灭一直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古生物学家等各种科学家都对生物大绝灭做了很多方面的研究. 生命大绝灭并不总是以一种匀速的.逐渐进行的形式发生的,反而以大规模的集群形式灭绝更为常见.在这个过程中,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者仅仅以少数侥幸生存下来.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