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学设计

姓 名:马金萍

工作单位《:宁夏吴忠回民高级中学

地 址:宁夏吴忠回民高级中学 电 话:[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到这两幅图片什么感觉——温馨幸福,这幸福哪来的?亲情如一首歌,一首怎样的歌呢。一起来读《亲情之歌》。父爱、母爱,亲情无限。我相信每位同学心中都酝酿着这样一首亲情之歌。这份亲情,时时会牵动我们心中柔软而又坚强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明人归有光到他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去体悟一份刻骨铭心的亲情记忆。

二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8岁丧母,9岁 能属文,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 检查预习。

阅读古文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这个过程是解读文章内容情感的重要铺垫。

四 赏析文章

(1)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往往以情动人,文中有一句话明确表现了他的情感是哪一句呢?到底他为何而喜为何而悲呢?下面老师来读文章,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并在相应语段做个标记。

(2)他高兴、悲伤的原因到底有那些呢?现在同桌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分成两组)。

3谁先来谈谈,他为何而喜呢

喜——环境优雅;读书之乐:夫妻恩爱

过渡: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悲伤,都悲在何处呢? 悲——诸父分家 ;慈母早逝;祖母寄望:爱妻亡故

小结:通过情感的梳理我们看到,归有光的内心既有美好的生活记忆更有遭受了生活仕路重重打击后的难言伤痛。这一切作者并未直接抒发出来,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种情感表现出来的呢?下面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找两处你们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把人物的情感特点充分体现出来的?(提示:抓关键词句,看使用手法)(讨论三分钟,发言8分钟)

(2)学生充分发言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喜:

(1)一段:环境优雅——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小鸟时来啄食,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姗姗可爱。三个特写镜头再现了优雅的诗意的轩中景色。

读书之乐——作者是怎么把这份喜表现出来的(小轩修缮前后的变化及轩中的读书生活(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感觉悠然自得惬意快乐。这都是什么描写?(细节描写)这样一方优雅安静的天地无疑是他遨游书海放飞心灵的最佳场所)

(2)5段:夫妻恩爱.时至轩中,或凭几学书或从余问古事。哪些语句能看到他们很恩爱?主要用了什么手法?(生活琐事,细节描写)启发:他的小姨子们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这个细节让你读到了什么。(姨妹子们天真无邪的问话,说明其妻在家时常提起与丈夫一起的幸福生活,恩爱有加)

但往日的这些快乐最终被时间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悲伤,都留下了哪些悲伤呢?

悲:

(1)诸父分家:家族衰败之悲。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引:你从哪读出了作者的悲伤?他怎么把这种悲写出来的?(抓住细节体现家族的混乱不堪、分崩离析)面对这一切,他心中又会怎么样呢?伤心悲痛却又无可奈何,只有勤奋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改变家族的面貌和命运。

(2)慈母早逝:先妣尝一至;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余泣妪亦泣。作者怎么表现母亲的慈爱?(动作语言)引:这本是天下母亲都会有的表现,他听了怎么就哭了(归有光8岁时,年仅25岁的母亲就与世长辞,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普通人看似很平常的母亲询问儿女情况的举动,在一个多年失去母爱的人来说都是亲切温暖、值得眷念的。所以幼年丧母是归内心难言的伤痛。)

(3)祖母寄望:

引: 1)这部分共写了大母的几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关切欣慰—给予厚望—急切勉励)除了语言描写,还有什么(动作)(过余无限关切“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惜、嗔怪,喜悦明责暗赞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寄以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 )

2)瞻顾遗迹,他为什么长号不自禁?(写作此文时19岁,亲人都已不在了;十年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辜负了祖母的期望,重振家业的希望也渺茫,这长号中有思念更有内疚)

3)同学们能体会他的这份心情吗,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

4)谁来饱含感情把祖母的这份关心和期望再现一遍。

(4)爱妻亡故:(补写)室坏不修;此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妻子的撒手而去对他是沉重的打击,再无心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内心的无限的忧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只说树在生长,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睹物伤情,虽未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却极为真挚动人。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

老师适时引导小结:

(1)为什么这些家庭生活的琐事我们读了就很自然的理解了其中大悲大痛的情感呢——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在发生,是我们鲜活的社会人生的反映——生活琐事鲜活有情趣。我们写作文也一样,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2)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活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态举止,因为作者

选取的都是很富有特征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生动形象,富有特征。 五:全文小结:

项脊轩,一个小小的阁子,却关联着一个家族的变迁,凝结着三代人的亲情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房子,而是生活于其中的这些活生生的人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项脊轩志》为人称道的原因,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不息的根本原因。

六:拓展练习

相信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瞬间值得我们回忆和珍藏。请大家用细节描写把它再现出来。时间不多了,同学们就在心里打个腹稿,关键字词写一写。下去之后再好好完善并上交。

板书

环境优雅

喜 读书之乐 生活琐事——选材鲜活

夫妻恩爱 细节生动——富有特征

诸父分家

慈母早逝

悲祖母寄望

爱妻亡故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学设计

姓 名:马金萍

工作单位《:宁夏吴忠回民高级中学

地 址:宁夏吴忠回民高级中学 电 话:[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到这两幅图片什么感觉——温馨幸福,这幸福哪来的?亲情如一首歌,一首怎样的歌呢。一起来读《亲情之歌》。父爱、母爱,亲情无限。我相信每位同学心中都酝酿着这样一首亲情之歌。这份亲情,时时会牵动我们心中柔软而又坚强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明人归有光到他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去体悟一份刻骨铭心的亲情记忆。

二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8岁丧母,9岁 能属文,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 检查预习。

阅读古文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这个过程是解读文章内容情感的重要铺垫。

四 赏析文章

(1)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往往以情动人,文中有一句话明确表现了他的情感是哪一句呢?到底他为何而喜为何而悲呢?下面老师来读文章,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并在相应语段做个标记。

(2)他高兴、悲伤的原因到底有那些呢?现在同桌交换一下意见,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分成两组)。

3谁先来谈谈,他为何而喜呢

喜——环境优雅;读书之乐:夫妻恩爱

过渡: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悲伤,都悲在何处呢? 悲——诸父分家 ;慈母早逝;祖母寄望:爱妻亡故

小结:通过情感的梳理我们看到,归有光的内心既有美好的生活记忆更有遭受了生活仕路重重打击后的难言伤痛。这一切作者并未直接抒发出来,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种情感表现出来的呢?下面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找两处你们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说一说作者是怎么把人物的情感特点充分体现出来的?(提示:抓关键词句,看使用手法)(讨论三分钟,发言8分钟)

(2)学生充分发言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喜:

(1)一段:环境优雅——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小鸟时来啄食,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姗姗可爱。三个特写镜头再现了优雅的诗意的轩中景色。

读书之乐——作者是怎么把这份喜表现出来的(小轩修缮前后的变化及轩中的读书生活(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感觉悠然自得惬意快乐。这都是什么描写?(细节描写)这样一方优雅安静的天地无疑是他遨游书海放飞心灵的最佳场所)

(2)5段:夫妻恩爱.时至轩中,或凭几学书或从余问古事。哪些语句能看到他们很恩爱?主要用了什么手法?(生活琐事,细节描写)启发:他的小姨子们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这个细节让你读到了什么。(姨妹子们天真无邪的问话,说明其妻在家时常提起与丈夫一起的幸福生活,恩爱有加)

但往日的这些快乐最终被时间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悲伤,都留下了哪些悲伤呢?

悲:

(1)诸父分家:家族衰败之悲。内外多臵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引:你从哪读出了作者的悲伤?他怎么把这种悲写出来的?(抓住细节体现家族的混乱不堪、分崩离析)面对这一切,他心中又会怎么样呢?伤心悲痛却又无可奈何,只有勤奋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改变家族的面貌和命运。

(2)慈母早逝:先妣尝一至;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余泣妪亦泣。作者怎么表现母亲的慈爱?(动作语言)引:这本是天下母亲都会有的表现,他听了怎么就哭了(归有光8岁时,年仅25岁的母亲就与世长辞,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普通人看似很平常的母亲询问儿女情况的举动,在一个多年失去母爱的人来说都是亲切温暖、值得眷念的。所以幼年丧母是归内心难言的伤痛。)

(3)祖母寄望:

引: 1)这部分共写了大母的几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关切欣慰—给予厚望—急切勉励)除了语言描写,还有什么(动作)(过余无限关切“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惜、嗔怪,喜悦明责暗赞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寄以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 )

2)瞻顾遗迹,他为什么长号不自禁?(写作此文时19岁,亲人都已不在了;十年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辜负了祖母的期望,重振家业的希望也渺茫,这长号中有思念更有内疚)

3)同学们能体会他的这份心情吗,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

4)谁来饱含感情把祖母的这份关心和期望再现一遍。

(4)爱妻亡故:(补写)室坏不修;此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妻子的撒手而去对他是沉重的打击,再无心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内心的无限的忧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只说树在生长,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睹物伤情,虽未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却极为真挚动人。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

老师适时引导小结:

(1)为什么这些家庭生活的琐事我们读了就很自然的理解了其中大悲大痛的情感呢——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在发生,是我们鲜活的社会人生的反映——生活琐事鲜活有情趣。我们写作文也一样,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2)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活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态举止,因为作者

选取的都是很富有特征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生动形象,富有特征。 五:全文小结:

项脊轩,一个小小的阁子,却关联着一个家族的变迁,凝结着三代人的亲情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房子,而是生活于其中的这些活生生的人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项脊轩志》为人称道的原因,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不息的根本原因。

六:拓展练习

相信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瞬间值得我们回忆和珍藏。请大家用细节描写把它再现出来。时间不多了,同学们就在心里打个腹稿,关键字词写一写。下去之后再好好完善并上交。

板书

环境优雅

喜 读书之乐 生活琐事——选材鲜活

夫妻恩爱 细节生动——富有特征

诸父分家

慈母早逝

悲祖母寄望

爱妻亡故


相关内容

  • [项脊轩志]随机进入式"主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 <项脊轩志>随机进入式"主问题"教学设计反思 作者:吴晓明 石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23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
  •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 ...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 [设计理念] <项脊轩志>是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体现了作者"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艺术风格.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读文句,才能让学生体会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切情感.在本设计中,教师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句,从而准确.客观地品读出作品字里行 ...

  • [项脊轩志]说课稿
  • 常州技师学院语文教研室 陈顺华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 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 ...

  • 3-21[项脊轩志]说课稿
  • 3-21<项脊轩志>说课稿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 ...

  •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1)
  •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3.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 ...

  • [项脊轩志]修改稿
  • <项脊轩志>教学案 射阳县明达中学 王晓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句.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 ...

  • 从[项脊轩志]中学习散文写作方法
  • 从<项脊轩志>中学习散文写作方法 作者:张凤英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9-01 苏教版必修五在"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板块中收入了明代归 ...

  • 高中语文教学视频目录1
  • <游褒禅山记>教学辅导录像4037 <等待戈多>话剧视频录像2005 <郑伯克段于鄢>视频朗读(男声)1786 <郑伯克段于鄢>视频朗读(女声)1955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辅导录像1162 <失街亭>教学辅导录像15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