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德育的特点分析

   [摘要]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新挑战,高校德育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积极推进高校德育的信息化过程。   [关键词]高校 信息德育      信息德育属于现代德育的范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网络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和德育理念。信息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德育,即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也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化,当然,德育的信息化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恩惠,努力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高校德育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发展为信息德育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   在现代德育中,德育主体一般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或者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德育的出现,拓展了德育主体的范围。首先是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受教育者――大学生,因为懂得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从传统的受教育者跃为自我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其次是高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对高校信息德育的支持、配合与直接参与。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人员是不直接参与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能算作狭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只是广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之一,即他们在高校德育主体中是处于教学、管理育人环节中的。但信息化技术专业性较强,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为了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必须与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联合,让技术人员参与信息德育,使其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高校信息德育的真正重要主体之一,对信息德育的有关技术工作切实地负起责任。   具体地说,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将在以下方面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发挥作用:第一,管理校园网,即运用技术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屏蔽,尽量降低学生进入不健康信息网站的可能性。第二,指导并参与学校德育网站或网页的建设,设计德育软件在网上进行传输,将德育内容(如理论文章、政策信息、国内外大事、榜样宣传等)和有关德育工作的各方面信息(活动安排、学习材料介绍等)传递给学生。第三,指导专职德育工作者利用信息通讯软件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第四,对学生和专职德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第五,利用技术优势,与专职德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信息德育的研究、技术开发与实践。再次是高校之外的某些专家、学者、榜样人物作为社会德育主体的网上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信息一经上网,就可以通过超链接全方位地扩散开来。当特定的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各大著名的中文网站或者论坛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特定社会客体。这些专家学者实际上在对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理所当然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榜样人物也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由德育内容的载体向直接的德育主体转化。榜样人物的形象一旦树立,就可以创建关于其网站或者网页,全方位地介绍其事迹、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扩大其德育效应;在信息网络时代,榜样人物自身也应主动创建网站或者独立的网页,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社会观点等,并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起到提升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如江西网络妈妈刘焕荣。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源于信息的广泛性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包含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源,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信息的方式存在,加之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包罗万象。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社会的开放性,相应的就使得信息德育内容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性。然而,由于理论滞后于实践,专门的信息德育教材还没有出现,因此,信息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现实的不断发展性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静态地、封闭地看问题,而是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实践,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德育的内容,以启发、收集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另一方面,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扩展所学内容。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会层出不穷,信息德育将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随着视野的扩大、信息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这些变革都要求信息德育内容处于开发、发展和创新的状态。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的本质属性之一,网络空间的所有活动都具有交互性,信息德育实际上也是网络空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因此,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作为信息德育的一种基本的特征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互动性不同,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信息德育主体、客体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网络行为主体、客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信息德育的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主客体多极交互性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互动的形式上。信息德育过程中的交互,按照是否同步可以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可分为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前者是指大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育者或者自身所进行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大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或在线解答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与教育者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澄清事实、提升思想之目的。人机交互则是指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大学生访问该专题时,由系统自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虚拟性   信息德育的虚拟性具体表现为活动空间的虚拟性、主体的虚拟性和环境的虚拟性。信息德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并不是指信息德育不构成德育工作者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活动方式,而是指信息德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实体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信息德育只存在于以数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信息化或比特结构之中,它不依附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所必须依附的特定的活动、文化、管理和一般大众传媒之中,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或能量流动之中,而是奠基在数字化的信息之中。信息德育是以传播信息的载体为媒介的,网络是当前最重要的信息媒介之一,并且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或社会。信息德育主体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交往主体的虚拟性,使上网者在网络中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即网络中的主体的存在形式是虚拟的。这意味着信息德育中现实意义上的主体本身在经由信息技术而虚拟化了。信息德育主体的虚拟性表现为信息德育主体经由信息技术而进行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虚拟,具体表现形式有人格虚拟、身份虚拟、活动虚拟和角色虚拟等。信息德育环境的虚拟性,任何德育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在信息德育中,最大的环境就是由海量信息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德育内容以数字化形式的信息和知识在网络上流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拟性。

   [摘要]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新挑战,高校德育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积极推进高校德育的信息化过程。   [关键词]高校 信息德育      信息德育属于现代德育的范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网络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和德育理念。信息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德育,即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也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化,当然,德育的信息化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恩惠,努力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高校德育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发展为信息德育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   在现代德育中,德育主体一般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或者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德育的出现,拓展了德育主体的范围。首先是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受教育者――大学生,因为懂得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从传统的受教育者跃为自我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其次是高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对高校信息德育的支持、配合与直接参与。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人员是不直接参与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能算作狭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只是广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之一,即他们在高校德育主体中是处于教学、管理育人环节中的。但信息化技术专业性较强,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为了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必须与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联合,让技术人员参与信息德育,使其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高校信息德育的真正重要主体之一,对信息德育的有关技术工作切实地负起责任。   具体地说,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将在以下方面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发挥作用:第一,管理校园网,即运用技术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屏蔽,尽量降低学生进入不健康信息网站的可能性。第二,指导并参与学校德育网站或网页的建设,设计德育软件在网上进行传输,将德育内容(如理论文章、政策信息、国内外大事、榜样宣传等)和有关德育工作的各方面信息(活动安排、学习材料介绍等)传递给学生。第三,指导专职德育工作者利用信息通讯软件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第四,对学生和专职德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第五,利用技术优势,与专职德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信息德育的研究、技术开发与实践。再次是高校之外的某些专家、学者、榜样人物作为社会德育主体的网上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信息一经上网,就可以通过超链接全方位地扩散开来。当特定的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各大著名的中文网站或者论坛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特定社会客体。这些专家学者实际上在对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理所当然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榜样人物也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由德育内容的载体向直接的德育主体转化。榜样人物的形象一旦树立,就可以创建关于其网站或者网页,全方位地介绍其事迹、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扩大其德育效应;在信息网络时代,榜样人物自身也应主动创建网站或者独立的网页,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社会观点等,并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起到提升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如江西网络妈妈刘焕荣。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源于信息的广泛性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包含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源,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信息的方式存在,加之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包罗万象。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社会的开放性,相应的就使得信息德育内容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性。然而,由于理论滞后于实践,专门的信息德育教材还没有出现,因此,信息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现实的不断发展性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静态地、封闭地看问题,而是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实践,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德育的内容,以启发、收集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另一方面,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扩展所学内容。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会层出不穷,信息德育将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随着视野的扩大、信息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这些变革都要求信息德育内容处于开发、发展和创新的状态。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的本质属性之一,网络空间的所有活动都具有交互性,信息德育实际上也是网络空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因此,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作为信息德育的一种基本的特征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互动性不同,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信息德育主体、客体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网络行为主体、客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信息德育的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主客体多极交互性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互动的形式上。信息德育过程中的交互,按照是否同步可以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可分为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前者是指大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育者或者自身所进行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大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或在线解答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与教育者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澄清事实、提升思想之目的。人机交互则是指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大学生访问该专题时,由系统自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   四、信息德育形式的虚拟性   信息德育的虚拟性具体表现为活动空间的虚拟性、主体的虚拟性和环境的虚拟性。信息德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并不是指信息德育不构成德育工作者的一种特殊而真实的社会活动方式,而是指信息德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实体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或网络空间。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同,信息德育只存在于以数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信息化或比特结构之中,它不依附于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所必须依附的特定的活动、文化、管理和一般大众传媒之中,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或能量流动之中,而是奠基在数字化的信息之中。信息德育是以传播信息的载体为媒介的,网络是当前最重要的信息媒介之一,并且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或社会。信息德育主体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交往主体的虚拟性,使上网者在网络中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即网络中的主体的存在形式是虚拟的。这意味着信息德育中现实意义上的主体本身在经由信息技术而虚拟化了。信息德育主体的虚拟性表现为信息德育主体经由信息技术而进行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虚拟,具体表现形式有人格虚拟、身份虚拟、活动虚拟和角色虚拟等。信息德育环境的虚拟性,任何德育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在信息德育中,最大的环境就是由海量信息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德育内容以数字化形式的信息和知识在网络上流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拟性。


相关内容

  • 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 第14卷第2期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Vol. 14. No. 2 2002年6月Journal of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J une. 2002 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于东江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430063) 摘 要 本文从网络化.知识经济.高校后勤社会化 ...

  • 期刊论文,信息技术现代化与高校德育教育
  • 中国玩代黼装各 2010年第13期(总第101期) 信息技术现代化与高校德育教育・ 王焕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又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 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情况的不断涌现,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工 ...

  • 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
  • 作者:吴倬张瑜 思想教育研究 200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9)01-0008-05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1]对 ...

  •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 ...

  • 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 绪论 1.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 ...

  • 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 科技信息.职校论坛o2008年第36期 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点 唐晓芙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笔者认为教师研究教学语言,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易懂.要有启发性.要有逻辑性.要准确无误.要有趣味性. [关键词]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 教学语 ...

  • 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 论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杜峰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指根据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师德师风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辅助能力的培养.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 ...

  •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 ...

  •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 2010年第6期2010年6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VOL.8.No.6 JUN.2010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余海波,伍秀君 [摘要]随着大批90后进入大学,如何认清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征,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目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