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数控装备技术方案

一、方案背景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使数控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系统研发改造的人才。据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数控技术已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

一。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师资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教学示范专业。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特点突出,能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建成国内一流、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具备年技术培训、技术服务1200

人次以上的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力争有1名专业带头人进入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行列;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中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达到60%;聘请10名以上行业企业名师专家或首席技师为兼职教师。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方式,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三年内建设7门网络课程,建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争创4门校级精品课程,培植2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2本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材。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所需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人才规格

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知识,具备较系统的数控设备及普通机加工设备的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的编

制,具备较强的数控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能力及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

2. 岗位分析

威海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通过对市区现有500多家机电企业调查显示,数控技术已渗透普及到各个领域,急需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数控操作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加剧了地区性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呈较快的上升趋势。

本专业为数控加工及普通机加工设备的操作、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控设备的维修等工作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 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

(1)知识结构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机械和电气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新发展。

3)具有金属材料、金属加工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数控加工工艺。

4)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

5)具有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机电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6)具备机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分析

1)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择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操作普通机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设备;

5)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含CAD/CAM软件应用)能力;

6)具备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能力和初步的故障诊断、维修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营销的能力。

4. 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与系统、CAXA 制造工程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CAD 考证、普通机加工训练、课程设计、CAXA 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毕业实习(设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4.7:5.3。

5. 标准修业年限,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为三年,最低应修179学分,其中通识课36学分。

6. 毕业生应获得的证书

(1)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文化基础省统

考合格证书);

(2)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3)英语等级证书(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省统考合格证书);

(4)数控加工工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必考)

(5)中级(高级)数控操作工;(选考)

(6)中级(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选考)

(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1. 现有实验实训条件

(1)金属切削加工方面:

拥有普通车床100台,铣床39台(其中大型铣20台、小型19台),磨床12台,钳工车间1个,焊接车间1个。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实训教学的需要。

(2)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方面:

拥有数控原理、机床电气、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等专业基础实训室九类十三个。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需要。

(3)数控仿真、数控工艺与编程设计:

专业机房3个,普通数控车床14台,加工中心6台,数控铣床4台。可基本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

(4)数控原理、数控维护与维修方面:

数控教学演示系统:2套,数控开发设备:2套,数控机床拆装实训设备1套,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实训设备1套。

以上的实验实训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在

数控加工设备方面还有所不足,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在学生创造性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设备还非常欠缺。

(3)柔性加工制造系统

1)主要功能:该系统集机械原理、设计、操作、自动控制为一体,可提供对模具加工、高速高精加工、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训教学。这套系统具有高速、高可靠性的刀具更换装置 ,高速、高输出主轴,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 、机器人化,属于比较先进、综合的数控加工设备,可用于各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研研发平台。

该平台的设立将使数控专业学生有更多地机会了解专业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现已建成联系紧密,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经过三年的重点建设,拟再建设8个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

1. 师资队伍现状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见表五。现有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72%,硕士以上学历占41%。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素质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2. 建设途径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为了满足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继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拟从企业中再引进2-3名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再引进或培养5-6名骨干教师。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论和经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扶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或参与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重奖取得科研成果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专业带头人准确把握最新的科研进展,不断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

(2)师资梯队建设

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按发展规划,到2008年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800-850人,按照15:1的生师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再从社会或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6-8名,招收相关专业硕士学历研究生8名左右。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实践锻炼、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到2008年有3-4名教师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每年选派3-5名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提高“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素质结构和学历结构。

认真执行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3)行业技术专家的聘请

择优聘请10名左右的企业名师专家或首席技师作兼职教师,指导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1. 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 以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 建立新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利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自2004年起,先后与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气动元件厂、威海量具厂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该培养模式即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又是的培养过程具有针对性。

(2)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体现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学生毕业时,除取得取得高职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数控加工工艺员证书或数控维修中(高)级证书,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

(3)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目标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4)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拥有全国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为采取灵活适用的“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在期末四周集中进行的实训,分散在学期中进行,每周进行6课时的实训,既使学生及时消化了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和兴趣,学而不倦。

(5)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桥梁,搭建工学转换的“时光隧道”。

我们与华东数控有限公司、文登天润曲轴有限公司等6

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二学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见习,体会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认知的全面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在第六学期即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过渡”。

校办工厂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学院与新东方实业公司合资兴建的模具制造公司是独具特色的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本专业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快速的提升。

3. 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基本素质和公共技术、专业方向和专业拓展、专业技能三大模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为:

1)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CAD /CAM 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实际问题作为引导,注重

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进一步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扩大选修课比例,至2008年全面实行学分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5)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的改革

1)继续倡导愉快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2)课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并与传统的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3)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4)改革考试制度,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

5)继续实行导师制,开展专业协会活动,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七门网络课程。

2)实现《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四门核心课程达到优质水平的目标。

3)创建《数控原理与系统》、《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电工电子技术》四门校级精品课程,《数控原理与系统》、《机床电气控制》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4)以精品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料组成教学资源库,全部上网,实现资源共享,起到示范作用。

5)课程建设规划。见表八。

(4)教材建设

自编《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电气控制》两部具有鲜明的高职和地方特色的教材,制作高质量的、体现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配套教学课件,并至少被其它四个院校所采用。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两部教材和配套的实验讲义。

(5)教学改革项目

申报两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和《数控专业课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

革的研究与实践》。

1)《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将“先进制造技术基地、数控原理维修实训室﹑传感器等实验室、PLC 实验室”等合并在一起,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大学生设计与制作,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开发,数控专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形成了一个在大学期间,由学生以自主实验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到产品组装→科技制作→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并促使大学生创新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将科技创新基地变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孵化基地。

2)《数控专业课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内容

整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与典型系统》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相关内容有机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校内先进的实训条件进行教学,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贯穿于现场实践教学中。

4. 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修订《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做好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

1)在院教学督导室的指导下,本专业由专业带头人及

专业骨干教师成立教学管理督导组,对本专业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2)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充分利用学院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网上评教评学活动。

四、专业建设进度

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将在2006-2008年度完成该专业的建设工作。

五、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3618万元,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的费用分别为3351万元、178万元、59万元、30万元。

数控装备技术方案

一、方案背景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使数控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随着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系统研发改造的人才。据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数控技术已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

一。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师资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教学示范专业。

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特点突出,能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建成国内一流、立足威海、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具备年技术培训、技术服务1200

人次以上的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力争有1名专业带头人进入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行列;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中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达到60%;聘请10名以上行业企业名师专家或首席技师为兼职教师。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方式,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三年内建设7门网络课程,建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争创4门校级精品课程,培植2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2本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材。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所需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人才规格

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知识,具备较系统的数控设备及普通机加工设备的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的编

制,具备较强的数控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能力及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

2. 岗位分析

威海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通过对市区现有500多家机电企业调查显示,数控技术已渗透普及到各个领域,急需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数控操作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加剧了地区性人才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呈较快的上升趋势。

本专业为数控加工及普通机加工设备的操作、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控设备的维修等工作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 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

(1)知识结构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机械和电气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新发展。

3)具有金属材料、金属加工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数控加工工艺。

4)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

5)具有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机电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6)具备机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分析

1)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择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操作普通机加工设备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数控设备;

5)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含CAD/CAM软件应用)能力;

6)具备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能力和初步的故障诊断、维修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营销的能力。

4. 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与系统、CAXA 制造工程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CAD 考证、普通机加工训练、课程设计、CAXA 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毕业实习(设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4.7:5.3。

5. 标准修业年限,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为三年,最低应修179学分,其中通识课36学分。

6. 毕业生应获得的证书

(1)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计算机文化基础省统

考合格证书);

(2)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3)英语等级证书(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省统考合格证书);

(4)数控加工工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必考)

(5)中级(高级)数控操作工;(选考)

(6)中级(高级)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选考)

(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1. 现有实验实训条件

(1)金属切削加工方面:

拥有普通车床100台,铣床39台(其中大型铣20台、小型19台),磨床12台,钳工车间1个,焊接车间1个。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实训教学的需要。

(2)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方面:

拥有数控原理、机床电气、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等专业基础实训室九类十三个。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需要。

(3)数控仿真、数控工艺与编程设计:

专业机房3个,普通数控车床14台,加工中心6台,数控铣床4台。可基本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

(4)数控原理、数控维护与维修方面:

数控教学演示系统:2套,数控开发设备:2套,数控机床拆装实训设备1套,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实训设备1套。

以上的实验实训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在

数控加工设备方面还有所不足,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在学生创造性培养方面的实践教学设备还非常欠缺。

(3)柔性加工制造系统

1)主要功能:该系统集机械原理、设计、操作、自动控制为一体,可提供对模具加工、高速高精加工、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训教学。这套系统具有高速、高可靠性的刀具更换装置 ,高速、高输出主轴,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 、机器人化,属于比较先进、综合的数控加工设备,可用于各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研研发平台。

该平台的设立将使数控专业学生有更多地机会了解专业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现已建成联系紧密,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经过三年的重点建设,拟再建设8个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

1. 师资队伍现状

现有师资队伍情况见表五。现有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72%,硕士以上学历占41%。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素质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2. 建设途径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为了满足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继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拟从企业中再引进2-3名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再引进或培养5-6名骨干教师。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论和经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扶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或参与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重奖取得科研成果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专业带头人准确把握最新的科研进展,不断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

(2)师资梯队建设

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按发展规划,到2008年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800-850人,按照15:1的生师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再从社会或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6-8名,招收相关专业硕士学历研究生8名左右。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实践锻炼、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到2008年有3-4名教师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每年选派3-5名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提高“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素质结构和学历结构。

认真执行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3)行业技术专家的聘请

择优聘请10名左右的企业名师专家或首席技师作兼职教师,指导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1. 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 以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 建立新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利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自2004年起,先后与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气动元件厂、威海量具厂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该培养模式即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又是的培养过程具有针对性。

(2)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体现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学生毕业时,除取得取得高职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数控加工工艺员证书或数控维修中(高)级证书,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

(3)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目标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4)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拥有全国一流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为采取灵活适用的“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在期末四周集中进行的实训,分散在学期中进行,每周进行6课时的实训,既使学生及时消化了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和兴趣,学而不倦。

(5)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桥梁,搭建工学转换的“时光隧道”。

我们与华东数控有限公司、文登天润曲轴有限公司等6

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二学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见习,体会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认知的全面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感性认识;在第六学期即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过渡”。

校办工厂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学院与新东方实业公司合资兴建的模具制造公司是独具特色的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本专业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快速的提升。

3. 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基本素质和公共技术、专业方向和专业拓展、专业技能三大模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为:

1)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CAD /CAM 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实际问题作为引导,注重

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进一步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扩大选修课比例,至2008年全面实行学分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5)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的改革

1)继续倡导愉快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2)课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并与传统的直观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3)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4)改革考试制度,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

5)继续实行导师制,开展专业协会活动,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七门网络课程。

2)实现《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四门核心课程达到优质水平的目标。

3)创建《数控原理与系统》、《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电工电子技术》四门校级精品课程,《数控原理与系统》、《机床电气控制》两门省级精品课程。

4)以精品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料组成教学资源库,全部上网,实现资源共享,起到示范作用。

5)课程建设规划。见表八。

(4)教材建设

自编《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电气控制》两部具有鲜明的高职和地方特色的教材,制作高质量的、体现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配套教学课件,并至少被其它四个院校所采用。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可编程控制器》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两部教材和配套的实验讲义。

(5)教学改革项目

申报两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和《数控专业课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

革的研究与实践》。

1)《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将“先进制造技术基地、数控原理维修实训室﹑传感器等实验室、PLC 实验室”等合并在一起,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大学生设计与制作,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开发,数控专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形成了一个在大学期间,由学生以自主实验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到产品组装→科技制作→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并促使大学生创新活动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将科技创新基地变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孵化基地。

2)《数控专业课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内容

整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原理与典型系统》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相关内容有机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校内先进的实训条件进行教学,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贯穿于现场实践教学中。

4. 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修订《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做好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

1)在院教学督导室的指导下,本专业由专业带头人及

专业骨干教师成立教学管理督导组,对本专业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2)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充分利用学院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网上评教评学活动。

四、专业建设进度

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要求,将在2006-2008年度完成该专业的建设工作。

五、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3618万元,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的费用分别为3351万元、178万元、59万元、30万元。


相关内容

  • 项目建设方案优化管理办法
  • 项目建设方案优化管理办法 湖北 杨铭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公司工程管理水平及创效能力,激发项目建设方案优化的积极性,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工程优化工作范围主要是指项目的技术方案选择.工程 设计及工程施工过程的优化,通过优化降低项目投资. 确保项目投 ...

  • 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专家论证管理办法
  •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建质[2004]213号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 ...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程序
  • 关于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的编制.审核程序和实施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单位工程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明确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核内容,规范专家论证程序,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 ...

  • 专项施工方案的范围
  •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专家评审的专 项方案范围 摘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6条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8)中水会字第 0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处,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各流域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根据水利部<关于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 ...

  • 方案需专家论证及相关要求
  • 关于转发深建协字(2009)第042号 <关于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论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建筑施工单位: 深圳建筑业协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原有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 ...

  • 测绘项目设计与管理
  • 测绘项目设计与管理 测绘项目设计 1基本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过程及其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测绘生产项目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其他测绘项目的设计可参照执行. 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technical designing document of surveyi ...

  • 危险性较大工程范围
  • 危险性较大工程范围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 (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 ...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承接或承建的项目 ...

  • 施工方案专项治理方案
  • 施工方案专项行动方案 项目部接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建设工程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通知后,立即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文件内容进行自查: (一)土方开挖: 土方方案编制完成,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钱和平编制,项目经理审核,公司技术负责人张晓锋审批.方案已交予监理,并由总监理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