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声]阅读练习与答案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文章说“立动”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5.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16.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1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5.文章说“立动”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5.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16.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1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 ...

  • 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阅读练习及答案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 就算在中国,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可以说名声显赫.由于那本畅销多年的<富林克林自传>,他成了许多少年人心中的人生导师,那些艰苦和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反复在作文.试卷和阅读材料里出现. 他那个用风筝收集雷电的实验被放进了小学课本里,他又成了富 ...

  • [史记·陈涉世家]与[史记·项羽本纪]比较阅读翻译练习答案
  •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

  • 叔本华[论名声]阅读答案及解析
  • 论名声[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 ...

  • 曼德拉:传奇依旧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曼德拉:传奇依旧 曼德拉1918年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地区的姆卫佐村,他是考撒族人,小名豪利沙沙,意思是不安分的家伙--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命运的写照.曼德拉的父亲是泰姆布部落最高首领的参事,并在一个由白人政府监督的咨询委员会里供职.曼德拉亲眼见到父亲为了族人的利 ...

  • 最后的黄豆阅读答案
  •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最后的黄豆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最后的黄豆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 ...

  • [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

  • [旧唐书·郑善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 ...

  • 陶渊明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