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摘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其心理特点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口语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如一次笔者在带领学生做社会调查时,有位学生用较好的普通话问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而这位老奶奶却直翻白眼。此时,另一位学生马上用方言去讲,老奶奶立刻笑了起来,并耐心回答了有关问题。   总之,只有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口才”越来越趋于完美。

  摘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其心理特点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口语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如一次笔者在带领学生做社会调查时,有位学生用较好的普通话问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而这位老奶奶却直翻白眼。此时,另一位学生马上用方言去讲,老奶奶立刻笑了起来,并耐心回答了有关问题。   总之,只有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口才”越来越趋于完美。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教育期末复习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 ...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 [摘要]口语交际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教学策略应用不足,应试教育思想浓厚,方言使用广泛等均是目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等创新型教学方法,多方互动,结合社团活动,同时还应完善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问题: ...

  • 小学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的训练
  •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学科类别(不要以编号代替):小学语文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 ...

  • 小学语文重难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 ...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资料
  • 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第一学段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习惯,2.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致情节,4.能较完整讲述故事,简要复述感兴趣的见闻,5.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 ...

  •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方案
  •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题研究 古龙小学 张鸿萍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的曙光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课程不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也十分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新编一年级教材中,编入了有关"口语交际"教材.在新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还对& ...

  • 口语交际途径
  •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日期:2007-11-19] 来源:宜兴市扶风小学语文课题组 作者:宜兴市扶风小学 [字体:大 中 小] 一.问题的提出: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
  •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 ...

  •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涟水县陈师镇中心小学 苏林 [摘要]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交际"二字,注意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应对,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