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为共产主义

  摘要:当代社会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不令人乐观方面,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疑,对共产党领导的否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等。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否认其现实性,认为是“乌托邦”。共产主义面临某些现实的挑战与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缺乏对共产主义的充分认识,没看清共产主义实现道路上前进性与曲折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没搞明白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统一。为此,有必要着重论述何为共产主义,给上述质疑、误读以强有力的回应,坚定人们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现实性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具有指导作用。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社会存在中逐渐形成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现实中存在着理想。   一、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存在的产物。在欧洲工业革命的社会大背景下,共产主义理想诞生了――《共产党宣言》,论述了共产主义历史使命,实现途径,基本特征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使共产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在物质方面,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1]马克思又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着消失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突出表现是生产力高度发达。   在社会关系方面,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类自己成为社会的主人。恩格斯认为:“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3]到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没有国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摆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4]“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彻底摆脱了“物的依赖性”。   二、共产主义具有现实性   对于现实性的解释,目前存在两种观念:第一,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对立面,是指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即现存,这些东西不一定符合规律性,未必体现必然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第二,现实性是体现规律性,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总体上体现好的、向上的方面。在哲学上,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趋同于第二种观点,“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6]马克思立足于辩证法,对现实性的理解是对现存性的把握和超越。在《小逻辑》一书中,黑格尔明确指出,现实性在它的开展中表明它自己是必然性,明确地把现实和现存区分开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势,必须把握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助于更好理解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共产主义的处级阶段――社会主义确实是呈现波浪式前进的。如: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迅速高涨,然而其只生存了七十二天就被反动势力所扼杀。当今世界,国际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条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使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进入低潮。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先进事物中的问题,不是衰亡中的问题。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体是前进的、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现实性。   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在推进共产主义实践中,也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其不断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共产主义作为一理论体系,既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人的意愿、追求和意志的体现,具有理想性和现实性。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实现出来、化为现实才能克服单纯的主观性,达到主客观的统一。“真的理念”(理论)向“善的理念”(实践)的转化是黑格尔从认识上把握普遍性、必然性到行动上实现自由的转化,是社会理论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在共产主义理想化为现实的过程,是通过作为实践活动目的的“善”得以改变外界现实,使理论的认识取得外部现实性。   共产主义是理想性与现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从人类社会内部规律发展而来的,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同时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念。部分人认为提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客观实际的,是“空想”的唯心主义说教,这种观点是对共产主义的误读,是不正确的。共产主义没有理想要求,就无法为实践指明方向,必然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同理,如果共产主义脱离现实的要求,就变成空洞的说教。恩格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这样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7]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言,现实性中包含着理想性,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共产主义既是人类的理想目标,又具有其现实性,我们应该为之奋斗,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第17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6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8页。

  摘要:当代社会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不令人乐观方面,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疑,对共产党领导的否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等。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否认其现实性,认为是“乌托邦”。共产主义面临某些现实的挑战与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缺乏对共产主义的充分认识,没看清共产主义实现道路上前进性与曲折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没搞明白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统一。为此,有必要着重论述何为共产主义,给上述质疑、误读以强有力的回应,坚定人们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现实性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具有指导作用。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社会存在中逐渐形成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现实中存在着理想。   一、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存在的产物。在欧洲工业革命的社会大背景下,共产主义理想诞生了――《共产党宣言》,论述了共产主义历史使命,实现途径,基本特征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使共产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在物质方面,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1]马克思又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着消失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突出表现是生产力高度发达。   在社会关系方面,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类自己成为社会的主人。恩格斯认为:“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3]到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没有国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人摆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4]“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5]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彻底摆脱了“物的依赖性”。   二、共产主义具有现实性   对于现实性的解释,目前存在两种观念:第一,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对立面,是指一切已经存在的东西,即现存,这些东西不一定符合规律性,未必体现必然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第二,现实性是体现规律性,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总体上体现好的、向上的方面。在哲学上,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趋同于第二种观点,“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6]马克思立足于辩证法,对现实性的理解是对现存性的把握和超越。在《小逻辑》一书中,黑格尔明确指出,现实性在它的开展中表明它自己是必然性,明确地把现实和现存区分开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势,必须把握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助于更好理解共产主义的现实性。共产主义的处级阶段――社会主义确实是呈现波浪式前进的。如: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迅速高涨,然而其只生存了七十二天就被反动势力所扼杀。当今世界,国际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条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使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进入低潮。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先进事物中的问题,不是衰亡中的问题。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体是前进的、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现实性。   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在推进共产主义实践中,也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其不断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共产主义作为一理论体系,既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人的意愿、追求和意志的体现,具有理想性和现实性。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实现出来、化为现实才能克服单纯的主观性,达到主客观的统一。“真的理念”(理论)向“善的理念”(实践)的转化是黑格尔从认识上把握普遍性、必然性到行动上实现自由的转化,是社会理论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在共产主义理想化为现实的过程,是通过作为实践活动目的的“善”得以改变外界现实,使理论的认识取得外部现实性。   共产主义是理想性与现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想,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从人类社会内部规律发展而来的,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共产主义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同时反作用于客观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念。部分人认为提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客观实际的,是“空想”的唯心主义说教,这种观点是对共产主义的误读,是不正确的。共产主义没有理想要求,就无法为实践指明方向,必然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同理,如果共产主义脱离现实的要求,就变成空洞的说教。恩格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这样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7]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言,现实性中包含着理想性,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共产主义既是人类的理想目标,又具有其现实性,我们应该为之奋斗,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第17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6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8页。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文学
  • 何为美 201202404杨慧舜 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相关文艺论著理论相结合,从劳动创造美的角度,对"何为美"美审美个体性以及美异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在哲学史上对于美的探讨,黑格尔主张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找美,在这种感性的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则将人视为"感性的对象& ...

  • 死亡诗社:何为好的教育
  • <死亡诗社> :何为好的教育 引子:1989年6月16日首映的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主要讲述了一群中学生在英语老师基廷反传统的教育影响下,反抗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做人的故事.故事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廷老师的被辞退为结局.影片 ...

  • 基层宣传工作如何为一线职工传递正能量
  • 基层宣传工作如何为一线职工传递正能量 十八大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环境更加开放,在促进 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所面对的工作 对象思想也更加活跃.当前,我们必须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 的各 ...

  • [何为国学]阅读答案
  •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 ...

  • 何为国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何为国学 ①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 ...

  •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 ...

  • 诗朗诵 一个永恒的名字 雷锋
  • 一个永恒的名字--雷锋 你出生在一九四○年的寒冬, 脆弱的生命受尽黑暗的折磨, 稚嫩的身躯经受冰霜的摧残, 生存的意志支撑着伤痕累累的身躯, 为了美好的明天在凄风苦雨中全力挣扎. 平地惊雷带来了你的救星--共产党, 温暖的巨掌拉你走出万丈深渊, 坚强的臂膀为你撑起一片天空, 朴实的双手替你拨开黑暗云 ...

  • 如何为非公经济发展
  • [摘 要]非公经济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如何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加大典型宣传:二是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三是为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 为理想而奋斗
  • 为理想而奋斗 人为什么而活着,就有人会问,人活着为什么,就会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吃饭是天大的事,但怎样更好的活着去吃更好的饭,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生命原动力,怎样更好的活着去吃好每顿饭是必有着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才能去吃好每顿饭,那么健康的体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