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注射研究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以分别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外侧部深面横过的血管神经束上、下径为(18.0±4.8)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后部深面液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在后部深面有桡神经向下行走,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结论: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操作安全方便,有利用药液吸收。

关键词: 三角肌;注射;应用解剖

肌肉注射给药能迅速被机体所吸收,并使血液及时地获得有效浓度。 但由于部位选择不当和操作不当而常造成神经麻痹、休克、感染等注射事故[1-3],所以加强注射安全区的理论教育和技术训练非常必要[4]。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肌肉丰满,其深面大的血管和神经干较少,是小剂量肌肉注射的理想部位,但其深面有重要的腋神经及与之伴行的旋肱后血管行走。本文对三角肌形态及与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经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共30具(60侧)其中男尸20具,女尸10具。采用边解剖边观测和记录的方法,对三角肌的形态分部、厚部与腋神经前支的毗邻关系和进针部位进行了观测。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其统计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三角肌位置分部和形态(图1)

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起于肩胛冈外侧部、肩峰和锁骨外侧1/3部向下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起点:三角肌前上端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上端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三角肌上界为起点前后端经肩峰的连线,前界为起点前端与止点的连线,后界为起点后端与止点的连线。以分别经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它们依次位于肩关节前方、外侧和后方(图1)。三角肌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见表1。

2.2 三角肌前部深面有关结构(图2)

腋神经前支及末段由后外向前内行于三角肌深面(图2),其终点位于肩峰平

面下(55.3±7.9)mm,三角肌前界外侧(32.0±7.4)mm,此处没有血管伴行。腋鞘位于三角肌前界内侧为正值、前界外侧为负值。见表2。

2.3 三角肌外侧部深面的有关结构(图2)

旋肱后动、静脉前支与腋神经前支伴行横过三角肌深面(图2),血管神经束从上到下依次为:旋肱后静脉前上支上分支,旋肱后动脉前支上支,旋肱后静脉前上支下分支,腋神经前支,旋肱后静脉前下支上分支,旋肱后动脉前支下支,旋肱后静脉前下支下分支。此血管神经束上下径在外侧部中垂线相交处为(18.0±4.80)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腋神经前支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60.8±

7.3)mm。

表1 X±S)mm

进针位置

肩峰下1cm处平面

腋神经前支上1cm处平面

腋神经前支下1.5cm处面 前部中垂线处 8.7±3.4 15.9±4.4 18.5±4.5 外侧部中垂线处 12.7±3.5 8.9±4.3 20.6±4.6 后部中垂线处 8.4±3.6 15.6±4.1 18.2±4.8

表2 腋鞘与三角肌前界间距(X±S)mm

腋鞘位置

三角肌肩峰下缘起点平面

三角肌中点平面

三角肌止点平面 左侧 26.3±1.1 30.5±0.7 40.9±1.1 右侧 27.1±1.1 31.3±1.0 42.0±0.8 P值 0.01

2.4 三角肌后部深面有关结构(图3)

三角肌深面从上到下有冈下肌、肱三头肌长头、小圆肌、大圆肌附着部和桡神经,以及出入四边孔的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及其后支经过。出入四边孔血管神经束在小圆肌下缘处(出孔处)上下径为(12.4±2.9)mm,前后径为(11.6±3.2)mm,出孔处与肩峰平面间距(52.5±7.6)mm,与三角肌后界间距(41.6±6.1)mm。后部深面液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后部深面,大圆肌下缘、肱三头肌与肱骨之间,有桡神经从前向后、从上向下穿行,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

3 讨论

三角肌传统注射区域选择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显然不够准确。肌肉注射并发症中神经性和血管性损伤列于严重并发症首位[5],安全区选择不当针头直接刺伤注射区内血管是血管性损伤的根本原因。杨晓春虽然从临床角度对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但没有提供解剖学依据[6]。

3.1 三角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

3.1.1三角肌前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前部注射安全区位于三角肌前界以前,距肩峰平面下方(55.3±7.9)mm以上的三角肌部,范围约为三角肌前部的上1/3。由于腋鞘位于三角肌前界内侧最近距离左侧为(26.3±1.1)mm,右侧为(27.1±1.1)mm,从上到下逐渐远离,所以在此区进针不会损伤腋鞘。进针深度不宜超过(8.7±3.4)mm,这样可避免将药注入肩关节内和三角肌深面的间隙内。下部肌肉较小不宜注射。

3.1.2 三角肌外侧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外侧部注射安全区定界,只要避开三角肌外侧部上1/3平面下3cm区域均为安全区。因为三角肌外侧部深面的血管神经束位于肩峰平面下(51.8±7.2)mm及以下(18.0±4.8)mm区域。上部注射深度应在(12.7±3.5)mm内,以免药液注入肩关节,中下部注射深度不宜超过(18.9±4.3)mm。

3.1.3 三角肌后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后部注射安全区应选择三角肌后界以后,肩峰平面下49.6±8.3mm平面以上区域最好稍偏内侧,范围约为三角肌后部的上1/3。此部三角肌深面为冈下肌,无血管神经行走,所以注射不会损伤四边孔内结构、腋神经后支和桡神经。

3.2 三角肌注意事项

神经损伤的原因除针头直接剌伤外、药液弥散至神经处毒性作用可能更加重要[7]。据观测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血管神经束行走集中且恒定,操作安全方便又有利用药液吸收。前部肌肉较薄对操作的掌握要求较高,对药液吸收也不利。后部肌肉虽薄,如果注射过深,药液会被注入冈下肌,所以对药液吸收没有较大影响故与前部相比仍是较理想的部位。

参考文献

1 郭娟,周艳.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29(4):292-293

2 周秀新,崔文露,常奎芳.肌内注射硬结的临床防治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19-20 3杨孟丽. 护生在肌肉注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6):494-495 4王建萍.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与体会.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18(2):157-159

5 Sandra P.Small.Preventing sciatic nenre injury from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literature 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4,47(3):287-296

6 杨晓春.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探讨.护理研究,2008,22(8):723-724

7 Hakan Hadi Kadioglu.Injection—induced sciatic nerve injury:is it a complication? .AUTD.2004,36期:65-70.

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及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三角肌不同部位安全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以分别经过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按照三角肌注射的部位及深度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结果:三角肌起点前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端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与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外侧部深面横过的血管神经束上、下径为(18.0±4.8)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后部深面液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在后部深面有桡神经向下行走,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结论: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操作安全方便,有利用药液吸收。

关键词: 三角肌;注射;应用解剖

肌肉注射给药能迅速被机体所吸收,并使血液及时地获得有效浓度。 但由于部位选择不当和操作不当而常造成神经麻痹、休克、感染等注射事故[1-3],所以加强注射安全区的理论教育和技术训练非常必要[4]。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肌肉丰满,其深面大的血管和神经干较少,是小剂量肌肉注射的理想部位,但其深面有重要的腋神经及与之伴行的旋肱后血管行走。本文对三角肌形态及与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经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共30具(60侧)其中男尸20具,女尸10具。采用边解剖边观测和记录的方法,对三角肌的形态分部、厚部与腋神经前支的毗邻关系和进针部位进行了观测。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其统计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三角肌位置分部和形态(图1)

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起于肩胛冈外侧部、肩峰和锁骨外侧1/3部向下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起点:三角肌前上端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73.4±±6.9)mm、后上端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97.7±8.4)mm,止点:距肩峰外侧角间距为(148.7±7.2)mm。三角肌上界为起点前后端经肩峰的连线,前界为起点前端与止点的连线,后界为起点后端与止点的连线。以分别经肱骨小结节和肩峰后外侧角垂线为标志将三角肌分为前部、外侧部和后部三部分,它们依次位于肩关节前方、外侧和后方(图1)。三角肌前、后部较薄,外侧部较厚,见表1。

2.2 三角肌前部深面有关结构(图2)

腋神经前支及末段由后外向前内行于三角肌深面(图2),其终点位于肩峰平

面下(55.3±7.9)mm,三角肌前界外侧(32.0±7.4)mm,此处没有血管伴行。腋鞘位于三角肌前界内侧为正值、前界外侧为负值。见表2。

2.3 三角肌外侧部深面的有关结构(图2)

旋肱后动、静脉前支与腋神经前支伴行横过三角肌深面(图2),血管神经束从上到下依次为:旋肱后静脉前上支上分支,旋肱后动脉前支上支,旋肱后静脉前上支下分支,腋神经前支,旋肱后静脉前下支上分支,旋肱后动脉前支下支,旋肱后静脉前下支下分支。此血管神经束上下径在外侧部中垂线相交处为(18.0±4.80)mm,此束上缘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51.8±7.2)mm,腋神经前支与外侧部中垂线交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60.8±

7.3)mm。

表1 X±S)mm

进针位置

肩峰下1cm处平面

腋神经前支上1cm处平面

腋神经前支下1.5cm处面 前部中垂线处 8.7±3.4 15.9±4.4 18.5±4.5 外侧部中垂线处 12.7±3.5 8.9±4.3 20.6±4.6 后部中垂线处 8.4±3.6 15.6±4.1 18.2±4.8

表2 腋鞘与三角肌前界间距(X±S)mm

腋鞘位置

三角肌肩峰下缘起点平面

三角肌中点平面

三角肌止点平面 左侧 26.3±1.1 30.5±0.7 40.9±1.1 右侧 27.1±1.1 31.3±1.0 42.0±0.8 P值 0.01

2.4 三角肌后部深面有关结构(图3)

三角肌深面从上到下有冈下肌、肱三头肌长头、小圆肌、大圆肌附着部和桡神经,以及出入四边孔的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及其后支经过。出入四边孔血管神经束在小圆肌下缘处(出孔处)上下径为(12.4±2.9)mm,前后径为(11.6±3.2)mm,出孔处与肩峰平面间距(52.5±7.6)mm,与三角肌后界间距(41.6±6.1)mm。后部深面液神经后支入肌点到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49.6±8.3)mm,与三角肌后缘垂直距离为(26.7±6.1)mm。后部深面,大圆肌下缘、肱三头肌与肱骨之间,有桡神经从前向后、从上向下穿行,桡神经与大圆肌下缘交界处距肩峰平面垂直距离为(72.6±6.5)mm处。

3 讨论

三角肌传统注射区域选择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显然不够准确。肌肉注射并发症中神经性和血管性损伤列于严重并发症首位[5],安全区选择不当针头直接刺伤注射区内血管是血管性损伤的根本原因。杨晓春虽然从临床角度对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但没有提供解剖学依据[6]。

3.1 三角肌注射安全区的选择

3.1.1三角肌前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前部注射安全区位于三角肌前界以前,距肩峰平面下方(55.3±7.9)mm以上的三角肌部,范围约为三角肌前部的上1/3。由于腋鞘位于三角肌前界内侧最近距离左侧为(26.3±1.1)mm,右侧为(27.1±1.1)mm,从上到下逐渐远离,所以在此区进针不会损伤腋鞘。进针深度不宜超过(8.7±3.4)mm,这样可避免将药注入肩关节内和三角肌深面的间隙内。下部肌肉较小不宜注射。

3.1.2 三角肌外侧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外侧部注射安全区定界,只要避开三角肌外侧部上1/3平面下3cm区域均为安全区。因为三角肌外侧部深面的血管神经束位于肩峰平面下(51.8±7.2)mm及以下(18.0±4.8)mm区域。上部注射深度应在(12.7±3.5)mm内,以免药液注入肩关节,中下部注射深度不宜超过(18.9±4.3)mm。

3.1.3 三角肌后部进针安全区

三角肌后部注射安全区应选择三角肌后界以后,肩峰平面下49.6±8.3mm平面以上区域最好稍偏内侧,范围约为三角肌后部的上1/3。此部三角肌深面为冈下肌,无血管神经行走,所以注射不会损伤四边孔内结构、腋神经后支和桡神经。

3.2 三角肌注意事项

神经损伤的原因除针头直接剌伤外、药液弥散至神经处毒性作用可能更加重要[7]。据观测三角肌注射首选部位为外侧部,此处肌肉较厚,血管神经束行走集中且恒定,操作安全方便又有利用药液吸收。前部肌肉较薄对操作的掌握要求较高,对药液吸收也不利。后部肌肉虽薄,如果注射过深,药液会被注入冈下肌,所以对药液吸收没有较大影响故与前部相比仍是较理想的部位。

参考文献

1 郭娟,周艳.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29(4):292-293

2 周秀新,崔文露,常奎芳.肌内注射硬结的临床防治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19-20 3杨孟丽. 护生在肌肉注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6):494-495 4王建萍.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与体会.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18(2):157-159

5 Sandra P.Small.Preventing sciatic nenre injury from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literature 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4,47(3):287-296

6 杨晓春.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探讨.护理研究,2008,22(8):723-724

7 Hakan Hadi Kadioglu.Injection—induced sciatic nerve injury:is it a complication? .AUTD.2004,36期:65-70.


相关内容

  •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一)皮内接种法 1.适用疫苗:卡介苗. 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3.操作方法: (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 (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 ...

  • 常用注射法
  • 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5度至15度角>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

  •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注的具体部位
  • 常用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一)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二)部位1.皮肤试验 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2.预防接种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 ...

  • 注射性小腿三头肌挛缩症6例报告
  • 注射性小腿三头肌挛缩症6例报告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注射性 小腿三头肌挛缩症 自De Velderraman 1970年首次报告儿童臀肌挛缩症以来[1],先后有较多臀肌挛缩症临床.病理.病因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

  • 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 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10970021 [中文名称] 破伤风抗毒素 [产品英文名称] Tetanus Antitoxin [生产企业] 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 [功效主治] 本品可中和伤口及游离的破伤风毒素,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 ...

  • 蒲公英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治疗/药性归经
  • 1.生于山坡草地.路旁.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间. 2.生于稍潮湿的盐碱地或原野上. 3.生于山野.山坡路旁或溪流边. 4.生于田野间. 5.生于草甸或河滩上. 6.生于山坡路旁.沟旁或盐碱地带.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4-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将泥土,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产 ...

  • 十种常见疫苗禁忌及不良反应全公开
  • 任何疫苗在接种后都有可能产生不适反应.那么在宝宝接种疫苗的时候,究竟有什么禁忌呢?请您仔细阅读此文.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平阴县职教中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基础护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1.药品的保管原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分类保管 B.易挥发.潮解的药物,须装瓶内盖紧 C. 抗生素按有效日期先后使用,避免浪费 D.药柜应放置阳光直射处 E. 病人个人专用的特种 ...

  • 中小学毒品预防知识竞赛小学组竞赛题
  • 1.<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 ),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使广大在校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生命,拒绝毒品"意识,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