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综合楼内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运维〔2011〕102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综合楼内接地

与连接技术要求》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增值业务运营中心、香港公司、美洲公司、欧洲公司、澳门公司、培训事业部: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一个综合通信楼内的各类机房也愈来愈多,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改善综合通信楼内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集团公司特制定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现印发,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Q/CT 2387-2011

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连接接地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onding and Earthing for China Telecom

Buildings

2011年12月14日发布 2012年1月1日实施

国电信集团公司

Q/CT 2387-2011

目 次

目 次.....................................................................I 前 言.....................................................................II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综合通信楼地网...........................................................2 4.1 地网的组成..........................................................2 4.2分散地网的互联......................................................2 5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3 5.1联合接地方式.........................................................3 5.2 接地引入线...........................................................4 5.3垂直接地主干线(VR).................................................4 5.4接地汇集线...........................................................5 5.5接地汇流排...........................................................5 5.6 接地线...............................................................5 5.7 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要求...............................................7 5.8 电源系统的接地与连接.................................................8 5.9 楼内其他设施的接地与连接............................................10 5.10连接处的处理.......................................................10 5.11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的隔距..............................11 5.12 标识...............................................................11

·I·

Q/CT 2387-2011

前 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由模拟通信转变到数字通信,大量的先进通信设备投入使用。在一个综合通信楼内的各类机房也愈来愈多,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是解决这类矛盾的最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措施。

为了改善综合通信楼内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特制定企业标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规范” )。

本规范依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并结合目前电信大楼内接地连接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于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的实施技术要求。

考虑综合通信楼地网与楼内连接的密切相关,因此,将综合通信楼地网的组成与互联部分也纳入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和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信电磁防护支撑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世忠、杜民、刘新建、谢琦、肖小军、郑啸

·II

Q/CT 2387-201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的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通信楼内的接地与连接的工程设计,同时也适用于现有综合通信楼内接地系统的改造。

本规范也适应各类通信局(站)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U-T K.27建议(1996)《电信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ITU-T(2003)《接地和连接手册》; GB 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694-2004《总配线架》; YD/T788-2006《光纤配线架标准》; YD/T1437-2006《数字配线架》。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接地引入线 earthing connection

接地网与接地总汇集线(或总汇流排)之间相连的导电体称为接地引入线。 3.2 垂直接地主干线 vertical riser,VR

垂直接地主干线(垂直接地汇集线)是一组在电信设备和主接地端子间提供工程低电阻路径的垂直导体,垂直贯穿于综合通信楼建筑体各层楼的接地主干线。 3.3接地汇集线 main earthing conductor

接地汇集线是指作为接地导体的条状铜排(或扁钢等),在综合通信楼内通常作为接地系统的主干(母线),可以敷设成环形或线形。 3.4接地汇流排 earth terminal

为综合通信楼内各类设备接地提供的连接至地网的母线排。接地汇流排分为总接地汇流排、楼层接地汇流排和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3.5 总接地汇流排 main earth-terminal,MET

单点接地的星形接地系统中,系统的第一级主汇流排。

3.6 楼层汇流排 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FEB 综合通信楼内各楼层的第一级接地汇流排。

3.7 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LEB 综合通信楼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汇流排。 3.8 接地线 earthing conductor

综合通信楼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系统之间的连接线。

·1·

Q/CT 2387-2011

4 综合通信楼地网

4.1 地网的组成

4.1.1综合通信楼的地网由具有互联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建筑物外围敷设的环形接地体及地下其他互联的金属构件组成。它可以获得较低的接地阻抗及良好的等电位参考性能(见图1)。

4.1.2综合通信楼基础外围没有设置环形接地装置的,在对地网进行改造时,宜在综合通信楼的周围距其建筑基础1米左右的位置敷设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与综合通信楼基础建筑钢筋之间应每隔5~10米进行一次互连(见图1)。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及敷设要求同4.2.2。

4.2 分散地网的互联

4.2.1 互联的原则

若综合通信楼所在院内有多组地网,并分别服务于不同楼宇的接地系统,则应根据以下原则实施地网的互联:

最近隔距小于2连通;其隔距大于2

ρ 米(ρ为院内或附近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值)的相邻地网应进行相互米的则不必连通。

4.2.2 具体实施方法(见图2)

4.2.2.1 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在地下将各地网就近相互焊接连通(至少保证2点以上连通),连接扁钢的中间适当敷设垂直接地体(采用长度大于2m的镀锌角钢或圆钢,间距应大于其2倍长度)。

4.2.2.2 连接扁钢一般埋深为0.6m~0.8m,条件受限制的,埋深可适当放宽。在寒冷地区,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也可利用已有的电缆沟槽布放连接扁钢。

·2

Q/CT 2387-2011

5 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

垂直接地体

图2 地网互联示意

5.1 联合接地方式

综合通信楼内各类设备应实施联合接地,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综合通信楼内采用星形结构的接地与连接方式:对于高层通信楼(高于20米),宜采取图3(a)的星状树型结构;对较低的通信楼(低于20米),可采取图3(b)的星状辐射型结构。

·3·

Q/CT 2387-2011

5.1.1星状树型结构见图3(a)。垂直接地主干线(VR)与地网相连垂直贯穿于通信楼建筑体各层楼,分层与楼层接地汇流排相连再辐射连接至各机房(或设备)。

5.1.2 星状辐射型结构见图3(b)。以总接地汇流排(MET)为主体,各楼层或机房的接地均由此单独引出。

5.2 接地引入线

5.2.1 接地引入线长度一般不超过30m(越短越好)。引入方式为:从地网上不同的位置焊接出2根以上(至少保证2根)40mm×4mm的镀锌扁钢连接至总接地汇流排。也可采用相同

2

数量截面积不小于120 mm的绝缘护套多股铜线,直接与地网焊接连通至总接地汇流排。 5.2.2 对于接地引入线只布放一根的,应按照上述要求加设一根。布放两根接地引入线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综合通信楼内部接地的可靠性。 5.3 垂直接地主干线(VR)

垂直贯穿综合通信楼各楼层的接地主干线,其一端与接地引入线连通,另一端与综合通信楼各层水平接地汇集线相连,形成树形辐射状结构。垂直接地主干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

120 mm的多股铜线(或铜排)

图3(b) 星状辐射型结构

·4

Q/CT 2387-2011

5.4 接地汇集线

一端与接地网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楼层汇流排或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接地汇集线宜采用

2

截面积不小于70 mm的多股铜线,长度宜小于30米。 5.5 接地汇流排

5.5.1总接地汇流排(MET):为垂直接地主干线与接地引入线之间的连接端子。总接地汇流排一般安装在综合通信楼内电力室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也可设置在地下室或一层合适的位置。

5.5.2楼层汇流排(FEB):分层设置,为各楼层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设备)与水平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接端子。一般设置在各层楼(机房)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 5.5.3局部等电位汇流排(LEB):为机房内各设备接地连接线与楼层接地汇流排之间的连接端子。局部等电位汇流排原则上设置在需进行连接的设备区域的中央。较大的机房可设置多块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2

5.5.4局部等电位汇流排与楼层汇流排之间的连接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多股铜线。

2

5.5.5接地汇流排的截面积要求: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40 mm的铜质板材,长度及连接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6 接地线

5.6.1 接地线的截面要求

5.6.1.1各类设备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和机械强度选择;

2

5.6.1.2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多股铜线;

2

5.6.1.3 配电室、电力室主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多股铜线; 5.6.1.4 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

4mm多股铜线;

5.6.1.5 由LPZ0区引入光缆的金属加强芯与金属护层应在ODF架内可靠连通,并与机架绝

2

缘后采用16mm多股绝缘铜线,引到光缆加强芯专用接地汇流排上。ODF架的接地线可采用

2

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就近接到局部等电位汇流排上;

22

5.6.1.6 DDF架内应安装截面面积不小于35mm的接地铜条,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连通。单元板上的同轴连接器外导体应电气导通,并通过截面积

2

不小于2.5mm的多股铜线与架内接地铜条可靠电气连通;

5.6.1.7 MDF架接地线宜接至楼层汇流排,其接地线要求:纵列少于五列(含五列)的可采

22

用1根50mm的多股铜线;纵列多于五列的可采用2根35mm的多股铜线并从MDF架内地线条的两端引入(如果采用局部等电位汇流排的,则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至楼层汇流排的连接线

2

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 mm的多股铜线);

2

5.6.1.8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线宜采用不小于4mm多股铜线;

2

5.6.1.9 走线架的接地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 mm的多股铜线;

2

5.6.1.10 跨楼层或同楼层布设较远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大于70mm的多股铜线。 5.6.2 接地线布放及连接要求

5.6.2.1在导管内布放的要求:

1.接地线如果需要在较长(几米)导管内布放时,应采用塑料导管,不宜使用钢导管。

·5·

Q/CT 2387-2011

因为接地线上环绕铁磁材料,将会增大导体的电感。

2.如果接地线已经布设在钢导管内,可以通过“端连接”的方法来消除接地线因此而增加的电感。具体做法:在接地线进出导管端口的位置,采用长度不超过15cm截面积大于

2

2.5mm的多股铜线将接地线与导管连接起来(见图4)。

图4 对穿入金属导管的接地线进行“端连接”示意

5.6.2.2与机架(柜)组的连接方法

对于机架(柜)组的接地线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连接。

方法一:分支状接线方法,见图5(a)。

2

在机架(柜)组的上方安装一条截面积不小于60mm的接地铜排,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各机柜的接地与该铜排连通,再采用接地线将接地铜排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连通。

方法二:电源分配柜地线排汇集接线方法,见图5(b)。 每个机柜的接地线分别连接至电源分配柜的地线排上(该地线排应有足够的接线容量);再采用接地线将该地线排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进行连通。

·6

Q/CT 2387-2011

5.6.2.3为了获得较低的阻抗,要求接地线的长度尽可能短。 5.7 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要求

5.7.1为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架(柜)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5.7.2设备及系统之间各类信号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及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均应与所连接设备的金属机架(壳)保持良好的电气连通。

5.7.3 MDF电缆进线室的出局电缆,在气闭堵塞头上方将电缆屏蔽层与专设的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进行连接(见图6)。 5.7.4走线架的接地与连接

机房内金属走线架进行可靠的接地与连接,能为架内各类传输线路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

5.7.4.1 走线架应具有良好的电气连通性。在安装连接时,承担电气通路的金属构件及架与架的连接,在连接处应除去表面涂层(如:涂料、漆、瓷釉等),以保持其电气连通的可靠性。

5.7.4.2 不靠在一起安装的走线架应分别就近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进行连接。

图6 进线室电缆屏蔽层的接地连接

5.7.5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

机房内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可根据机房内设备(机架)的分类布局,采用图7(a)或(b)中的方法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进行连接。

·7·

Q/CT 2387-2011

(b)

图7 机房内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

5.8 电源系统的接地与连接 5.8.1 交流配电系统

5.8.1.1 当电力变压器与综合通信楼共用一个地网时,要求交流配电采用TN-S系统,即:交流电源中性线(零线)在引入综合通信楼(或低压电力室)后不再做重复接地,变压器低压侧的保护地线应与综合通信楼内的总接地汇流排连通(见图8所示)。 5.8.1.2 当电力变压器与综合通信楼不共用一个地网时,交流配电可采用TN-C-S系统,即:交流电源中性线(零线)在引入综合通信楼(或低压电力室)后做重复接地处理,保护地线由综合通信楼地网(一般在低压电力室的总接地汇流排)引出(见图 9所示)。 5.8.1.3 引入综合通信楼内的交流电力线宜采用地埋电力电缆。高压电力电缆地埋长度应大于200m;低压电力电缆地埋长度应大于15m(高压电力电缆已做地埋处理时,低压电力电缆的地埋长度可不作限制)。地埋电缆金属护套的两端均应作良好的接地处理。 5.8.1.4 综合通信楼内所有交流用电及配电设备均应采取接地保护。交流保护地线应由总接地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上引入。

5.8.1.5 各交流配电屏(柜)的中性线(零线)汇集排应与机架(壳)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

·8

Q/CT 2387-2011

绝缘。

5.8.1.6 严禁在中性线(零线)及保护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9·

Q/CT 2387-2011

5.8.2 直流配电系统

5.8.2.1 直流电源的工作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对于机房内原有电源正极与金属外壳(架)相连的受电设备,可暂保持原状)。

5.8.2.2 电力室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必须从总接地汇流排上引入。其他分散供电机房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可就近从接地汇流排上引入。直流电源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压降确定。

5.8.2.3 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导体应紧靠在一起布放。 5.8.2.4 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5.8.2.5 严禁利用其他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5.9 楼内其他设施的接地与连接

5.9.1 楼内安装电梯的滑道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离地面30米以上,宜向上每隔一层就近接地一次。

5.9.2 楼内的金属竖井及金属槽道自身节与节之间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金属竖井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从离地面30米处开始,应向上每隔一层与接地端子就近连接一次。金属槽道亦应与机架或加固钢梁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5.10 连接处的处理

所有连接导体宜采用铜质材料,铜与铝材料不得混杂使用。

5.10.1 接地汇流排及铜接线端子(俗称铜鼻子)的表面一般应进行镀锡或镀银处理。对于没有采取表面电镀处理的,在连接前应进行其表面的抗氧化处理。

5.10.2 待连接或待接地设备上有非导电涂层(如:涂料、漆、瓷釉)时,应去除导线及其他接触面处的涂层,保证具有良好的电气连通性。

5.10.3 当楼内各种地线之间需进行导体的三叉连接时,宜采用焊接。焊接前后应分别进行导体的表面抗氧化处理和防腐处理。如不能实现焊接,则可采用连接器进行压接。连接器的选择可以根据分支导体的路由选择图10中的任何一种。

5.10.4 当连接扁平表面(如:汇流排、机框、机架或机柜)时,为了防止连接出现松脱,应采用铜接线端子。固定铜接线端子时,应采用金属弹簧垫圈。 5.10.5 同一套螺钉组件不得用来固定多个连接端子。

5.10.6 所有连接部位应保持干净,无污染物。采用螺钉组件连接的部位应拧紧,以提供可靠的电气连通。

(b)“T”形连接

·10

图10 地线之间三叉压接连接示意

Q/CT 2387-2011

5.11 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的隔距

无特殊保护的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应保持一定隔距(见表1和表2)。

表1 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的净距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隔距要求

其他管线

最小平行净距

mm

最小交叉净距

mm

防雷引下线 保护地线 给水管 压缩空气管 热力管(不包封) 热力管(包封)

煤气管

注:如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S≥0.05H

式中:H —为交叉处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S—为交叉净距(mm)。

表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

类 别 380V电力电缆 容量小于2kVA

与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接近状况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最小净距 mm

130 70 10 300 150 80 600 300 150

380V电力电缆 容量2~5kVA

380V电力电缆 容量大于5kVA

注:当380V电力电缆的容量小于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即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

中用金属板隔开,且平行长度小于等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5.12 标识

5.12.1 所有的接地连接导体应在两端进行标签标识,标明其目的地,并应使用永久性标识方法。

5.12.2 在连接网中起重要作用的接地汇流排也应采用标签标识。

5.12.3 为了今后维护工作的方便,应在标识的同时建立文字表格档案备查。

·11·

会签部门:技术部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综合部 2011年12月19日印发

中国电信运维〔2011〕102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综合楼内接地

与连接技术要求》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增值业务运营中心、香港公司、美洲公司、欧洲公司、澳门公司、培训事业部: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一个综合通信楼内的各类机房也愈来愈多,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改善综合通信楼内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集团公司特制定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现印发,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Q/CT 2387-2011

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连接接地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onding and Earthing for China Telecom

Buildings

2011年12月14日发布 2012年1月1日实施

国电信集团公司

Q/CT 2387-2011

目 次

目 次.....................................................................I 前 言.....................................................................II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综合通信楼地网...........................................................2 4.1 地网的组成..........................................................2 4.2分散地网的互联......................................................2 5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3 5.1联合接地方式.........................................................3 5.2 接地引入线...........................................................4 5.3垂直接地主干线(VR).................................................4 5.4接地汇集线...........................................................5 5.5接地汇流排...........................................................5 5.6 接地线...............................................................5 5.7 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要求...............................................7 5.8 电源系统的接地与连接.................................................8 5.9 楼内其他设施的接地与连接............................................10 5.10连接处的处理.......................................................10 5.11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的隔距..............................11 5.12 标识...............................................................11

·I·

Q/CT 2387-2011

前 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由模拟通信转变到数字通信,大量的先进通信设备投入使用。在一个综合通信楼内的各类机房也愈来愈多,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是解决这类矛盾的最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措施。

为了改善综合通信楼内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对综合通信楼及机房内接地实施规范化的连接,特制定企业标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规范” )。

本规范依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并结合目前电信大楼内接地连接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于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的实施技术要求。

考虑综合通信楼地网与楼内连接的密切相关,因此,将综合通信楼地网的组成与互联部分也纳入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和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信电磁防护支撑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世忠、杜民、刘新建、谢琦、肖小军、郑啸

·II

Q/CT 2387-2011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电信综合通信楼内的接地与连接技术要求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通信楼内的接地与连接的工程设计,同时也适用于现有综合通信楼内接地系统的改造。

本规范也适应各类通信局(站)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U-T K.27建议(1996)《电信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ITU-T(2003)《接地和连接手册》; GB 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694-2004《总配线架》; YD/T788-2006《光纤配线架标准》; YD/T1437-2006《数字配线架》。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接地引入线 earthing connection

接地网与接地总汇集线(或总汇流排)之间相连的导电体称为接地引入线。 3.2 垂直接地主干线 vertical riser,VR

垂直接地主干线(垂直接地汇集线)是一组在电信设备和主接地端子间提供工程低电阻路径的垂直导体,垂直贯穿于综合通信楼建筑体各层楼的接地主干线。 3.3接地汇集线 main earthing conductor

接地汇集线是指作为接地导体的条状铜排(或扁钢等),在综合通信楼内通常作为接地系统的主干(母线),可以敷设成环形或线形。 3.4接地汇流排 earth terminal

为综合通信楼内各类设备接地提供的连接至地网的母线排。接地汇流排分为总接地汇流排、楼层接地汇流排和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3.5 总接地汇流排 main earth-terminal,MET

单点接地的星形接地系统中,系统的第一级主汇流排。

3.6 楼层汇流排 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FEB 综合通信楼内各楼层的第一级接地汇流排。

3.7 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LEB 综合通信楼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汇流排。 3.8 接地线 earthing conductor

综合通信楼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系统之间的连接线。

·1·

Q/CT 2387-2011

4 综合通信楼地网

4.1 地网的组成

4.1.1综合通信楼的地网由具有互联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建筑物外围敷设的环形接地体及地下其他互联的金属构件组成。它可以获得较低的接地阻抗及良好的等电位参考性能(见图1)。

4.1.2综合通信楼基础外围没有设置环形接地装置的,在对地网进行改造时,宜在综合通信楼的周围距其建筑基础1米左右的位置敷设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与综合通信楼基础建筑钢筋之间应每隔5~10米进行一次互连(见图1)。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及敷设要求同4.2.2。

4.2 分散地网的互联

4.2.1 互联的原则

若综合通信楼所在院内有多组地网,并分别服务于不同楼宇的接地系统,则应根据以下原则实施地网的互联:

最近隔距小于2连通;其隔距大于2

ρ 米(ρ为院内或附近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值)的相邻地网应进行相互米的则不必连通。

4.2.2 具体实施方法(见图2)

4.2.2.1 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在地下将各地网就近相互焊接连通(至少保证2点以上连通),连接扁钢的中间适当敷设垂直接地体(采用长度大于2m的镀锌角钢或圆钢,间距应大于其2倍长度)。

4.2.2.2 连接扁钢一般埋深为0.6m~0.8m,条件受限制的,埋深可适当放宽。在寒冷地区,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也可利用已有的电缆沟槽布放连接扁钢。

·2

Q/CT 2387-2011

5 综合通信楼内接地与连接

垂直接地体

图2 地网互联示意

5.1 联合接地方式

综合通信楼内各类设备应实施联合接地,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综合通信楼内采用星形结构的接地与连接方式:对于高层通信楼(高于20米),宜采取图3(a)的星状树型结构;对较低的通信楼(低于20米),可采取图3(b)的星状辐射型结构。

·3·

Q/CT 2387-2011

5.1.1星状树型结构见图3(a)。垂直接地主干线(VR)与地网相连垂直贯穿于通信楼建筑体各层楼,分层与楼层接地汇流排相连再辐射连接至各机房(或设备)。

5.1.2 星状辐射型结构见图3(b)。以总接地汇流排(MET)为主体,各楼层或机房的接地均由此单独引出。

5.2 接地引入线

5.2.1 接地引入线长度一般不超过30m(越短越好)。引入方式为:从地网上不同的位置焊接出2根以上(至少保证2根)40mm×4mm的镀锌扁钢连接至总接地汇流排。也可采用相同

2

数量截面积不小于120 mm的绝缘护套多股铜线,直接与地网焊接连通至总接地汇流排。 5.2.2 对于接地引入线只布放一根的,应按照上述要求加设一根。布放两根接地引入线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综合通信楼内部接地的可靠性。 5.3 垂直接地主干线(VR)

垂直贯穿综合通信楼各楼层的接地主干线,其一端与接地引入线连通,另一端与综合通信楼各层水平接地汇集线相连,形成树形辐射状结构。垂直接地主干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

120 mm的多股铜线(或铜排)

图3(b) 星状辐射型结构

·4

Q/CT 2387-2011

5.4 接地汇集线

一端与接地网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楼层汇流排或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接地汇集线宜采用

2

截面积不小于70 mm的多股铜线,长度宜小于30米。 5.5 接地汇流排

5.5.1总接地汇流排(MET):为垂直接地主干线与接地引入线之间的连接端子。总接地汇流排一般安装在综合通信楼内电力室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也可设置在地下室或一层合适的位置。

5.5.2楼层汇流排(FEB):分层设置,为各楼层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设备)与水平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接端子。一般设置在各层楼(机房)的垂直走线架附近合适的位置。 5.5.3局部等电位汇流排(LEB):为机房内各设备接地连接线与楼层接地汇流排之间的连接端子。局部等电位汇流排原则上设置在需进行连接的设备区域的中央。较大的机房可设置多块局部等电位汇流排。

2

5.5.4局部等电位汇流排与楼层汇流排之间的连接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多股铜线。

2

5.5.5接地汇流排的截面积要求: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40 mm的铜质板材,长度及连接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6 接地线

5.6.1 接地线的截面要求

5.6.1.1各类设备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和机械强度选择;

2

5.6.1.2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多股铜线;

2

5.6.1.3 配电室、电力室主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多股铜线; 5.6.1.4 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

4mm多股铜线;

5.6.1.5 由LPZ0区引入光缆的金属加强芯与金属护层应在ODF架内可靠连通,并与机架绝

2

缘后采用16mm多股绝缘铜线,引到光缆加强芯专用接地汇流排上。ODF架的接地线可采用

2

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就近接到局部等电位汇流排上;

22

5.6.1.6 DDF架内应安装截面面积不小于35mm的接地铜条,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连通。单元板上的同轴连接器外导体应电气导通,并通过截面积

2

不小于2.5mm的多股铜线与架内接地铜条可靠电气连通;

5.6.1.7 MDF架接地线宜接至楼层汇流排,其接地线要求:纵列少于五列(含五列)的可采

22

用1根50mm的多股铜线;纵列多于五列的可采用2根35mm的多股铜线并从MDF架内地线条的两端引入(如果采用局部等电位汇流排的,则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至楼层汇流排的连接线

2

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 mm的多股铜线);

2

5.6.1.8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线宜采用不小于4mm多股铜线;

2

5.6.1.9 走线架的接地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 mm的多股铜线;

2

5.6.1.10 跨楼层或同楼层布设较远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大于70mm的多股铜线。 5.6.2 接地线布放及连接要求

5.6.2.1在导管内布放的要求:

1.接地线如果需要在较长(几米)导管内布放时,应采用塑料导管,不宜使用钢导管。

·5·

Q/CT 2387-2011

因为接地线上环绕铁磁材料,将会增大导体的电感。

2.如果接地线已经布设在钢导管内,可以通过“端连接”的方法来消除接地线因此而增加的电感。具体做法:在接地线进出导管端口的位置,采用长度不超过15cm截面积大于

2

2.5mm的多股铜线将接地线与导管连接起来(见图4)。

图4 对穿入金属导管的接地线进行“端连接”示意

5.6.2.2与机架(柜)组的连接方法

对于机架(柜)组的接地线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连接。

方法一:分支状接线方法,见图5(a)。

2

在机架(柜)组的上方安装一条截面积不小于60mm的接地铜排,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各机柜的接地与该铜排连通,再采用接地线将接地铜排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连通。

方法二:电源分配柜地线排汇集接线方法,见图5(b)。 每个机柜的接地线分别连接至电源分配柜的地线排上(该地线排应有足够的接线容量);再采用接地线将该地线排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进行连通。

·6

Q/CT 2387-2011

5.6.2.3为了获得较低的阻抗,要求接地线的长度尽可能短。 5.7 机房内的接地与连接要求

5.7.1为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架(柜)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5.7.2设备及系统之间各类信号电缆屏蔽层的两端及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均应与所连接设备的金属机架(壳)保持良好的电气连通。

5.7.3 MDF电缆进线室的出局电缆,在气闭堵塞头上方将电缆屏蔽层与专设的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进行连接(见图6)。 5.7.4走线架的接地与连接

机房内金属走线架进行可靠的接地与连接,能为架内各类传输线路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

5.7.4.1 走线架应具有良好的电气连通性。在安装连接时,承担电气通路的金属构件及架与架的连接,在连接处应除去表面涂层(如:涂料、漆、瓷釉等),以保持其电气连通的可靠性。

5.7.4.2 不靠在一起安装的走线架应分别就近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进行连接。

图6 进线室电缆屏蔽层的接地连接

5.7.5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

机房内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可根据机房内设备(机架)的分类布局,采用图7(a)或(b)中的方法与局部等电位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进行连接。

·7·

Q/CT 2387-2011

(b)

图7 机房内设备机架(柜)组的接地引入方式

5.8 电源系统的接地与连接 5.8.1 交流配电系统

5.8.1.1 当电力变压器与综合通信楼共用一个地网时,要求交流配电采用TN-S系统,即:交流电源中性线(零线)在引入综合通信楼(或低压电力室)后不再做重复接地,变压器低压侧的保护地线应与综合通信楼内的总接地汇流排连通(见图8所示)。 5.8.1.2 当电力变压器与综合通信楼不共用一个地网时,交流配电可采用TN-C-S系统,即:交流电源中性线(零线)在引入综合通信楼(或低压电力室)后做重复接地处理,保护地线由综合通信楼地网(一般在低压电力室的总接地汇流排)引出(见图 9所示)。 5.8.1.3 引入综合通信楼内的交流电力线宜采用地埋电力电缆。高压电力电缆地埋长度应大于200m;低压电力电缆地埋长度应大于15m(高压电力电缆已做地埋处理时,低压电力电缆的地埋长度可不作限制)。地埋电缆金属护套的两端均应作良好的接地处理。 5.8.1.4 综合通信楼内所有交流用电及配电设备均应采取接地保护。交流保护地线应由总接地汇流排或楼层汇流排上引入。

5.8.1.5 各交流配电屏(柜)的中性线(零线)汇集排应与机架(壳)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

·8

Q/CT 2387-2011

绝缘。

5.8.1.6 严禁在中性线(零线)及保护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9·

Q/CT 2387-2011

5.8.2 直流配电系统

5.8.2.1 直流电源的工作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对于机房内原有电源正极与金属外壳(架)相连的受电设备,可暂保持原状)。

5.8.2.2 电力室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必须从总接地汇流排上引入。其他分散供电机房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可就近从接地汇流排上引入。直流电源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直流供电回路允许压降确定。

5.8.2.3 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导体应紧靠在一起布放。 5.8.2.4 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5.8.2.5 严禁利用其他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的组成部分。 5.9 楼内其他设施的接地与连接

5.9.1 楼内安装电梯的滑道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离地面30米以上,宜向上每隔一层就近接地一次。

5.9.2 楼内的金属竖井及金属槽道自身节与节之间应确保电气接触良好。金属竖井上、下两端均应就近接地,且从离地面30米处开始,应向上每隔一层与接地端子就近连接一次。金属槽道亦应与机架或加固钢梁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5.10 连接处的处理

所有连接导体宜采用铜质材料,铜与铝材料不得混杂使用。

5.10.1 接地汇流排及铜接线端子(俗称铜鼻子)的表面一般应进行镀锡或镀银处理。对于没有采取表面电镀处理的,在连接前应进行其表面的抗氧化处理。

5.10.2 待连接或待接地设备上有非导电涂层(如:涂料、漆、瓷釉)时,应去除导线及其他接触面处的涂层,保证具有良好的电气连通性。

5.10.3 当楼内各种地线之间需进行导体的三叉连接时,宜采用焊接。焊接前后应分别进行导体的表面抗氧化处理和防腐处理。如不能实现焊接,则可采用连接器进行压接。连接器的选择可以根据分支导体的路由选择图10中的任何一种。

5.10.4 当连接扁平表面(如:汇流排、机框、机架或机柜)时,为了防止连接出现松脱,应采用铜接线端子。固定铜接线端子时,应采用金属弹簧垫圈。 5.10.5 同一套螺钉组件不得用来固定多个连接端子。

5.10.6 所有连接部位应保持干净,无污染物。采用螺钉组件连接的部位应拧紧,以提供可靠的电气连通。

(b)“T”形连接

·10

图10 地线之间三叉压接连接示意

Q/CT 2387-2011

5.11 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的隔距

无特殊保护的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源线之间应保持一定隔距(见表1和表2)。

表1 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的净距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隔距要求

其他管线

最小平行净距

mm

最小交叉净距

mm

防雷引下线 保护地线 给水管 压缩空气管 热力管(不包封) 热力管(包封)

煤气管

注:如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S≥0.05H

式中:H —为交叉处防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S—为交叉净距(mm)。

表2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电力电缆的净距

类 别 380V电力电缆 容量小于2kVA

与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接近状况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与信号线缆平行敷设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

最小净距 mm

130 70 10 300 150 80 600 300 150

380V电力电缆 容量2~5kVA

380V电力电缆 容量大于5kVA

注:当380V电力电缆的容量小于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即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

中用金属板隔开,且平行长度小于等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0mm。

5.12 标识

5.12.1 所有的接地连接导体应在两端进行标签标识,标明其目的地,并应使用永久性标识方法。

5.12.2 在连接网中起重要作用的接地汇流排也应采用标签标识。

5.12.3 为了今后维护工作的方便,应在标识的同时建立文字表格档案备查。

·11·

会签部门:技术部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综合部 2011年12月19日印发


相关内容

  • 银行大楼防雷设计系统方案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名称 防雷技术 班 级 07防雷1班 学生名称 指导教师 系 主 任 二O一O 年 四 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办公楼防雷设计方案 II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 ...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43号文,关于同意编制<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原建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编制组,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制订了 ...

  •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 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各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求: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 ...

  • 综合布线技术交底
  • 成都瑞恒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分部工程: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四川分公司弱电工程部分 分项工程名称:弱电综合布线施工 交底内容: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 ...

  • 15.综合管路系统
  • 第15章 综合管路桥架系统 15.1 系统概述 弱电化智能楼宇系统是现代建筑物内的综合系统工程.它与大楼内所有建筑物的机电设备如变配电.空调.照明等设施有密切关系.它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综合布线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 ...

  • [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
  • <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 YD/T5098-2001 综述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 刘吉克 金山 王国伟 摘要: 从通信局(站)雷击概率的统计分析,雷击造成通信设备损坏事故的 85% 是雷电过电压引起的, YD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 ...

  • 电脑机房电源防雷及接地工程方案
  • 计算机机房电源防雷及地网工程 综合方案 奥 天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AOTEM(G&Z)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第一章 系统概述 1.1 项目来源 为了今后更好地保护设备,因此,我公司为贵单位计算机 系统拟建设一套专业的系统防雷方案,作为系 ...

  • 企业机房改造方案模版
  • 技术部分 3.1 项目概述 Xx 改造项目,需要对现有机房进行重新装修.更换UPS 系统.空调系统,更换天花和防静电地板,增加服务器机柜等内容,改造期间,服务器等设备不能中断,不能影响现有业务的运行.旨在把现有机房改造成符合相应规范的现代化机房. 3.2 设计依据 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各项业务应用 ...

  • 网络综合布线毕业论文
  • 办公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技术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