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觉得这本书一遍是完全看不懂的,不了解米兰昆德拉的写作背景,小说背景,他受到意识形态流的影响,也是很难去理解作者想真正要表达的意图的。

而且全书都只是探讨,没有给出任何确切的答案。这也是作者用小说来表达的缘故吧。各有见解即各有探讨。非理论化的探讨。

我绵绵之力无法透彻理解,自己的鄙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别人的见解。

读了这本书,我重新理了一下可以去思考的框架:

生命与存在 媚俗——人类的基本生存情形(政治媚俗、文学媚俗...)

灵与肉——两性思考

轻与重——选择

生命与存在

首先不如来谈一下作者的对存在的认识。存在一直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他是通过小说去探讨存在的。以往有学者通过理论化、以人为本体去探讨存在,而他则是以非体系化、具体场景化(即小说的描绘)去探讨存在。通过在相对性中粉碎确定性(如是说,书中的主角都有背弃他们认为“非如此不可”的确定性的东西),进而达到探讨存在的目的(以何种方式存在来得比较有意义)。书中开篇就说过,生命像一幅不能成为成品画的草稿,没有机会重来。

媚俗

先说媚俗的定义:作者说,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引申定义,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他的意思是,定义有一个范围,里面全是我们反感的东西,我们就在非此范围内生存,并且无限追求非此范围内的东西。

举例来说,例如政治媚俗,像前苏联,政治上就共产主义一家独大,这里的媚俗就是指无限地将任何东西纳入到共产主义的追求中,而摒弃一切非公产主义的东西(例如万恶资本主义);而文学媚俗,就是追崇主流文学,而不包容非主流文学。媚俗作为人类进本的生存情况,是一定存在的。

媚俗的极端情形是极权,就是在某一方面,近乎只有一种情形,任何非此情形的都受到权力的封杀。(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

所以说媚俗的对手是提问,疯狂的提问虽然早已有预先就准备好的答案回应,但是提问是对集权媚俗的挑战。

但是也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媚俗,与媚俗相对应的是背叛(因为翻译问题,所以背叛和媚俗都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同/或者说平常我们理解的媚俗和背叛都是个人行为,而这里则是一种集体的公共的概念)。作者理解的背叛是指背叛原位,投向未知。背离主流,享受未知带来的全新世界,是媚俗的对立面。

再说书中对媚俗和存在的关系有过叙述:媚俗,是存在和被遗忘的中转站。

当被遗忘之后,存在也就没有媚俗的必要了。

灵与肉

灵魂与肉体的两重性。我认为他所指的灵魂是人的整一个意识本体。人的灵与肉有两种情况,一是灵与肉的独立分离,二是灵与肉的一体。一般我们认为灵与肉是一体的,起码我们是通过肉体感知进入我们意识层,到达所谓的灵魂。但是书中有这样的认为:肉体不过灵魂驾驭的工具,人的灵魂也能够暂时的抽离与人的肉体,纯粹的留下肉体的感知,意识的迷

离。

书中对灵与肉的探讨主要是通过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作者选择两性进行对灵与肉的探讨,我觉得是在任何行为之中,性行为中应该是最普遍、最容易达到的灵魂脱离肉体的的情况了。当然现实中也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这种行为之下。

其实也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说灵与肉的哪一种组合会更好,也没有说要我们倾向于怎样这一种组合。但最终都指向了生命的存在,即让我们自己探讨我们的生命配置着怎样的灵与肉。

写到这我又想起李泽厚《美学四讲》里讲内在自然的人化的话,内在自然的人化分两方面,一个是感官人化,是指功利性的消失,或者说非功利性的呈现(动物的感官是为了生存),第二个指的是情欲的人化,虽然仍然是动物性的欲望,但是有着理性的渗透,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从李泽厚内在自然的人化来讲,其实灵与肉,根本就不会有分离的时候。问题在于,你愿意像动物般纯粹听从自身自然肉体所具有的性质,亦或是稍稍用理性去引导它。而灵与肉的组合,其实也是在于我们的轻与重的选择间。

轻与重

这是这本书最难懂的地方了,因为不对他存在、媚俗、灵与肉探讨很难去谈论轻和重。甚至我都读不懂作者的轻、重分别想指的是什么?轻,是指无所牵挂孑然一身放下背负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重,是指人活一生应该有所牵挂有所寄望?这让我想起的是灵魂加减法。 在遇到人事物,怎么去选择让自己的灵魂是加还是减。加是指将遇到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灵魂前行;减是指剔去某些人事物,让自己的灵魂轻轻松松。轻与重,可能指的就是灵魂加减的选择吧。

总结:要有一点深刻一点点的理解的话,个人认为要多读别人的书评,看看别人对这本书是怎样理解的。还有就是最好能和他的其他书一起读,因为他书探讨的主题都很相像。例如《不朽》又谈到的事灵魂加减法,是在灵魂的基础上探讨的,同时也是存在方式的探讨。 以上也只是我理清这本书的过程,并无多深刻的见解。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觉得这本书一遍是完全看不懂的,不了解米兰昆德拉的写作背景,小说背景,他受到意识形态流的影响,也是很难去理解作者想真正要表达的意图的。

而且全书都只是探讨,没有给出任何确切的答案。这也是作者用小说来表达的缘故吧。各有见解即各有探讨。非理论化的探讨。

我绵绵之力无法透彻理解,自己的鄙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别人的见解。

读了这本书,我重新理了一下可以去思考的框架:

生命与存在 媚俗——人类的基本生存情形(政治媚俗、文学媚俗...)

灵与肉——两性思考

轻与重——选择

生命与存在

首先不如来谈一下作者的对存在的认识。存在一直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他是通过小说去探讨存在的。以往有学者通过理论化、以人为本体去探讨存在,而他则是以非体系化、具体场景化(即小说的描绘)去探讨存在。通过在相对性中粉碎确定性(如是说,书中的主角都有背弃他们认为“非如此不可”的确定性的东西),进而达到探讨存在的目的(以何种方式存在来得比较有意义)。书中开篇就说过,生命像一幅不能成为成品画的草稿,没有机会重来。

媚俗

先说媚俗的定义:作者说,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引申定义,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他的意思是,定义有一个范围,里面全是我们反感的东西,我们就在非此范围内生存,并且无限追求非此范围内的东西。

举例来说,例如政治媚俗,像前苏联,政治上就共产主义一家独大,这里的媚俗就是指无限地将任何东西纳入到共产主义的追求中,而摒弃一切非公产主义的东西(例如万恶资本主义);而文学媚俗,就是追崇主流文学,而不包容非主流文学。媚俗作为人类进本的生存情况,是一定存在的。

媚俗的极端情形是极权,就是在某一方面,近乎只有一种情形,任何非此情形的都受到权力的封杀。(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

所以说媚俗的对手是提问,疯狂的提问虽然早已有预先就准备好的答案回应,但是提问是对集权媚俗的挑战。

但是也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媚俗,与媚俗相对应的是背叛(因为翻译问题,所以背叛和媚俗都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同/或者说平常我们理解的媚俗和背叛都是个人行为,而这里则是一种集体的公共的概念)。作者理解的背叛是指背叛原位,投向未知。背离主流,享受未知带来的全新世界,是媚俗的对立面。

再说书中对媚俗和存在的关系有过叙述:媚俗,是存在和被遗忘的中转站。

当被遗忘之后,存在也就没有媚俗的必要了。

灵与肉

灵魂与肉体的两重性。我认为他所指的灵魂是人的整一个意识本体。人的灵与肉有两种情况,一是灵与肉的独立分离,二是灵与肉的一体。一般我们认为灵与肉是一体的,起码我们是通过肉体感知进入我们意识层,到达所谓的灵魂。但是书中有这样的认为:肉体不过灵魂驾驭的工具,人的灵魂也能够暂时的抽离与人的肉体,纯粹的留下肉体的感知,意识的迷

离。

书中对灵与肉的探讨主要是通过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作者选择两性进行对灵与肉的探讨,我觉得是在任何行为之中,性行为中应该是最普遍、最容易达到的灵魂脱离肉体的的情况了。当然现实中也绝对不仅仅局限在这种行为之下。

其实也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说灵与肉的哪一种组合会更好,也没有说要我们倾向于怎样这一种组合。但最终都指向了生命的存在,即让我们自己探讨我们的生命配置着怎样的灵与肉。

写到这我又想起李泽厚《美学四讲》里讲内在自然的人化的话,内在自然的人化分两方面,一个是感官人化,是指功利性的消失,或者说非功利性的呈现(动物的感官是为了生存),第二个指的是情欲的人化,虽然仍然是动物性的欲望,但是有着理性的渗透,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从李泽厚内在自然的人化来讲,其实灵与肉,根本就不会有分离的时候。问题在于,你愿意像动物般纯粹听从自身自然肉体所具有的性质,亦或是稍稍用理性去引导它。而灵与肉的组合,其实也是在于我们的轻与重的选择间。

轻与重

这是这本书最难懂的地方了,因为不对他存在、媚俗、灵与肉探讨很难去谈论轻和重。甚至我都读不懂作者的轻、重分别想指的是什么?轻,是指无所牵挂孑然一身放下背负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重,是指人活一生应该有所牵挂有所寄望?这让我想起的是灵魂加减法。 在遇到人事物,怎么去选择让自己的灵魂是加还是减。加是指将遇到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灵魂前行;减是指剔去某些人事物,让自己的灵魂轻轻松松。轻与重,可能指的就是灵魂加减的选择吧。

总结:要有一点深刻一点点的理解的话,个人认为要多读别人的书评,看看别人对这本书是怎样理解的。还有就是最好能和他的其他书一起读,因为他书探讨的主题都很相像。例如《不朽》又谈到的事灵魂加减法,是在灵魂的基础上探讨的,同时也是存在方式的探讨。 以上也只是我理清这本书的过程,并无多深刻的见解。


相关内容

  • 读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看完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掩卷长思,我们的生命到底不能承受其轻还是其重?米兰-昆德拉说: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 ...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观后感
  • 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出:"轻"与"重". 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也许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 ...

  • 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读后感
  • 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读后感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高传方 2014年12月4日 一场财务危机,一份工作的失去,一时健康欠佳,一段感情的结束或一位亲人的离世,都会带来悲伤和消极,让我们怀疑自己能做什么或偏执地想结束生命. 当代知名灵性导师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

  • 雾都孤儿读后感
  • <雾都孤儿>读后感共有范文两篇 范文一: 雾都孤儿>是本世界名著,它讲述的是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翁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个孤儿,他出生在济贫院,出生不久他的妈妈就死了.后来,他被当作一件物品被送来送去,受尽折磨,直到最后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这位先生收留 ...

  • 搜罗大全,伟大的悲剧读后感500字
  • 大悲剧读后感500字(一) 前段时间我要求学习这篇文章的伟大悲剧,深深的感受.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勇气牺牲爱国精神精神的事业,我惊讶!坚持不懈是他们有勇气与大自然抗争.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很难得到困难,他们不容易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而不选择正确的方式. 回到路上后,饥饿,寒冷,冷风总是威胁着他们,他们 ...

  •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读后感
  •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读后感 看了戴尔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书,做内心强大的女人,使我感慨万分. 静静的回想自己到电力局三十多年走过的路,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一个无知天真的女人到如今,经历了常人未经历的坎坷磨难和无法承受的委屈,多少眼泪伴我慢慢走向成熟,也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我的人格,使我明白作为 ...

  • 时间就是生命 --[别对你的人生说没空]读后感_750字
  • 生命,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秒,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懂不懂得珍惜它,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做应做的事. "不要让时间成为你后悔的因素."这是我在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又何尝不是像书中的故事一样?有时候,一拖再拖,一次次地说没空,最后,失去了一些不能再回来的机会. ...

  •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读后感
  • 课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文章的一.二两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 ...

  • 哈弗家训读后感
  • 哈弗家训读后感 1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我就是如此,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其中的<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