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第28卷第3期2007年5月

医学河北科大学报

UNIVERSITYJ()URNAL0FHEBEIMEDICAL

V01.28May

No.32007

・237・

系统扩散,转移率可达10%以上口5。,远处转移可至肺、胸椎、肝等处呻]。如临床诊断考虑为PC且物理检查有局部浸润,应当作CT扫描或MRI以确定肿物范围口“。CT扫描可以提示软组织和骨的浸润,MRI可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大小,了解浸润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由于可能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手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10][9][7][8]

Dermatopathology,2001,23(5):394—401.

李新功,姜辉,李爱英,等.15例毛母质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100—102.

Caubet_biayna

J,

Ramos—Asensio

the

R,

Ortabe

I,

et

a1.

Piiomat“xcarcinomaof1999,57(5):609—611.Cahill

MT,Moriarty

of

the

face[J].JOralMaxill。fac

surg,

PM,Mooney

eyelid

D叮,et

American

a1.Pilomat“xJournal

of

carcinoma

[J].

OphthaImoIogy,1999,127(4):463—464.

JoshiA,Sah

SP,AgrawalCS,et

a1.Pilomatrixcarcinomaina

【参考文献】

[11]

[1]黄文福,黄庆祖.毛母质癌9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9,

15(4):317.

child[J].ActaDerm

Niwa

Venereol,1999,79(6):476—477.

T,YoshidaT.DoiuchiT,eta1.Pilomat“xcarcinomaof

theaxilla:CTandMRI

features[J].The

BritishJournalof

Radiology,2005,78(927):257—260.

sN.Pilomatrixcarcinomaofthebacktreated

[2]

sableD,snow

[12]

BremnesRM,Kvammecarcinoma

w“h

JM,Stalsberg

H,eta1.Pilomatrix

by

mohs

micrographicsurgery[J].Dermatol

surg,2004,30

multiple

metastases[J].EuropeanJournalof

(8):¨74一¨76.

Cancer,1999,35(3):433—437.

[3]杨威,张英怀,王维丽,等.面部毛母质癌1例(附文献复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4):442—443.

[13]

DuttaR,BoadleR,ThomasNg.Pilomat“x

reportandreview

carcinoma:case

of

literature[J].PathoIogy,2001,33(2):

DWK.Pilomatrixcarcinoma

British

of

[4]

sassmannshausenreport

of

J,chaffinsM.Pilomat“x

arising

Carcinoma:A

excised

248—251.

casefromthe

previously

[14]

McCullochTA,Singh

and

S,Cotton

pilomatrixoma

andareviewoflirerature[J].JAmAcad

muItipIepiIomat“xomas[J].JournaI

Dermatol,2001,44(2):358—361.

Dermatology,1996,134(2):368—371.

a1.Atypical

presentation

[5]

sariA,YavuzerR,Isik

I,et

case

of

[15]

Gdlvez—Aranda

P,et

MVD,Herrera—CeballosE,Sdnchez—Sdnchez

with

Pilomatrixcarcinoma:

repoft[J].

Dermatol

surg,a1.Pilomatrixcarcinoma

case

1ymphnode

on

and

pulmonary

2002,28(7):603—605.

metastasis.repoftof

MD,cuevas-santosJ,eta1.P“omatrix

of

six

cases

a“sing

the

knee[J].The

[6]

Hardisson

D,Linares

AmericanJournalofDermatopathoIogy,2002,24(2):139—

143.

Carcinoma.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

the

literature

andreview

[J].

TheAmerican

Journal

综述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磊(综述),张兰桐(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

【关键词】碎片质谱法;中草药;中成药;化学,分析;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3205(2007)03—0237—04

气相色谱一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能获得更多的化合物结构信息,弥补了传统检测器的不足。随其商品化仪器设备及分析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Gc~MS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需要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近年来GC—MS在中草药及其成药分析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1.1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是~种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GC—MS结合了色谱、质谱两者的优点,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及定量成为连续的过程。质谱检测器作为理想的色谱检测器与传统检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样品用量少,只需10-9~10-12g;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在选择合适电离方法的前提下,一般化合物都能被电离;

GC.MS在中草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挥发油类成分的GC—MS分析:中药挥发

[收稿日期]2006一06—24;[修回日期]2006一09—13

[作者简介]许磊(1982一),男,河北平山人,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物分析研究。

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是从中药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镇痛、解热、利尿、健胃、抗菌、消毒和杀虫

万方数据 

238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等功效,为许多中药的重要药效物质之一。挥发油因其沸点低、易挥发的特点,特别适宜于GC—MS法对其进行分析。

金晓玲等[11对新鲜佛手和干佛手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新鲜佛手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二醇、醋酸、1一甲基一4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1,2一环己二醇、8一羟基里哪醇、a一异松油烯醇和1一甲基一4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2一环己烯一1一顺一醇等。干佛手挥发油主要成分为5,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a一异松油烯醇、顺一柠檬醛、8一羟基里哪醇和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等。用GC—MS分析杜鹃叶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a一蒎烯等,并首次发现十四烷、邻苯二甲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在杜鹃叶挥发油中大量存在,为杜鹃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比]。

OladimejiF.A.等口1对产于西非的过江藤属马

鞭草科植物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素、芳樟醇、香叶醇和百里酚,其抗体虱及头虱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萜品醇、旷蒎烯和8_蒎烯。JianqingYu[4]等对半枝莲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薄荷醇(7.7%)、芳樟醇(6.7%)、a_松油醇(1.5%)等为主要的单萜类化合物;蓝桉醇(4.2%)等为主要的倍半萜类化合物。Mozaina

Kobaisy

等[5]对日本紫珠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8.1%)、吉玛烯B(13.0%)、牛儿烯(11.0%)、蓝桉醇(3.3%)、a一愈创木烯(2.3%)和争榄烯(2.O%)等。对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罗勒烯、莰烯、7一松油烯等单萜类化合物;桉树脑、崖柏酮、樟脑、4一松油醇等单萜类衍生物,其中桉树脑、樟脑等成分均为已知活性的萜类,具有抗菌、抑菌、平喘、祛痰等功效;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共15种;艾蒿挥发油中还含有醇、酯等化合物[6。。

1.2

中药脂肪油类成分的GC_MS分析:亚麻酸酯

类、亚油酸酯类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黏附性,促使饱和脂类、胆固醇等在血液中的运行,以减少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可能性,从而起到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作用。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中草药是值得开发的药用新资源。

陈振德等口1对酸枣仁脂肪油进行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烯酸、花生酸、二十二碳酸。分析明党参果实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其游离脂肪油主要含9一十八碳烯酸、9,11一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等;结合脂肪油主要含棕榈酸、9,12一十八碳二烯酸、9一十八碳烯酸、硬脂

万 

方数据酸、油酸等凹]。分析牵牛子脂肪油成分,牵牛子脂肪油含量为34.78%,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70%[9]。分析沙苑子脂肪油成分,沙苑子脂肪油含量为12.30%,成分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23%,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10|。GuohuaHu等n妇对中国产韭子进行分析,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57.o%~71.6%)和棕榈酸(6.6%~9.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9.2%~93.o%。俞作仁等[123分析西北蔷薇果种籽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十七烷、软脂酸乙酯、十八烷、二十一烯、3,5一丁基一十四烷、油酸乙酯、硬脂酸乙酯、亚油酸乙酯。

2GC-MS在中草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1

不同品种药材及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的GC_

MS分析: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品种药材或药材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比较,了解其药材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分析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莪术3个不同品种的莪术挥发油,蓬莪术质量分数最大的组分莪术酮在广西莪术和温莪术中含量很少;温莪术中的主要成分莪术二酮在蓬莪术和广西莪术中的量甚微,提示为保证莪术油制剂质量的稳定需要明确莪术的品种[13|。分析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和地上植株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两个部位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似,其中十六烷酸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59.67%和51.83%,此外还有5种相同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60%和8.67%,从挥发油的角度而言两个部位没有很大的差异,为地蚕以地上植株入药而不强调仅以根茎入药提供了相应的依据[1引。2.2不同产地及生长条件药材的GC-MS分析:通过GC—MS联用技术考察不同产地、不同引种药材的挥发油或脂肪油含量及组分有何不同,明确药材的价值及其不同的质量与作用。

用GC—MS研究南苍术挥发油成分,揭示茅苍术(产于江苏茅山地区,特指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化学本质。对湖北、江苏等6个采样点的南苍术挥发油进行分析,并对含量较高的6种成分榄香醇、茅术醇、B-桉叶醇、苍术酮、苍术素、苍术烯内酯甲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显示茅苍术挥发油主要组分的含量明显不同于非道地南苍术。茅苍术道地性在挥发油中的表现主要是苍术酮、茅术醇、B一桉叶醇及苍术素呈现出特定的配比关系,且与非道地南苍术挥发油相比,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p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239

桉叶醇的含量极为不同。揭示出茅苍术道地性的化学特征及本质[151。ChristineRobles等[161对生长于法国南部不同土质的蒙山岩蔷薇进行分析,生长于石灰质土壤和硅质土壤的蒙山岩蔷薇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相同成分的含量也有不同。生长于硅质土壤的蒙山岩蔷薇含有a一杜松醇,可以认为两种不同土质生长的蒙山岩蔷薇具有不同的化学差别。

GC-Ms在中草药及其中成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

应用

中草药与中成药成分复杂、组分较多,且每一组分的含量相对较低,灵敏度低的分析方法难以达到要求。利用GC—MS的高灵敏度与高分离效能进行中草药及其中成药分析是中药分析手段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尝试,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其挥发油成分中龙脑有很强的抗菌活性;1,8一桉叶素和樟脑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萜品烯一4~醇具有很强的抗菌功能;a一萜品醇也有抗菌的能力;a一蒎烯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青木香挥发油的较强杀菌活性说明它是一类潜在的抗菌药物,可以做为天然抗菌药物开发[1¨。分析线纹香茶菜挥发油,主要成分有2一异丙基一5一甲基一苯甲醚、2一甲基一5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2一环己烯一1酮、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石竹烯等,其中百里香酚、香荆芥酚有抑制细菌性流感的作用,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口8|。

分析苍耳子散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其主要萜类化合物为薄荷醇、水芹烯、桉油精等,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炎、抗病毒及镇痛等作用;某些芳香族化合物如聚伞花素、苯甲醛等具有抗菌、止咳、消毒、杀虫等作用。但其中含有的5种萘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应引起注意。对苍耳子散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为阐明苍耳子散综合疗效、开发创制新的中成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1

9|。

GC-MS在中药材及其中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

利用GC—MS建立指纹图谱,取得大量指纹图谱数据后,对指纹图谱整体进行“模式识别”以“共有峰”的方式来判断其相似程度,并确定各种控制参数,从而利用指纹图谱表达中草药及其成品的质量,实现对工艺操作和原药材的质量的控制,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

对广藿香样品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

万 

方数据明样品中均含有B一广藿香烯、B一榄香烯、顺式一石竹烯等11种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11种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特有的指纹图谱,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了依据[2

0。。

采用GC—MS对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与鱼腥草蒸馏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共鉴别24种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鱼腥草,并为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提供了依据[21|。表明GC—MS是建立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标准及提高质量水平的强有力手段。

GC—Ms在中药生产工艺研究方面的应用

中药生产工艺过程与化学药有所区别,除制剂

工艺外,还包括中药饮片的炮制、复方中药浸膏的提取与分离。

5.1

GC—MS分析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影响:中药饮

片炮制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及其制剂的疗效和毒性。利用GC—MS联用对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加工炮制机理。

采用GC—MS对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肉豆蔻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有13种新成分增加,4种成分消失,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含量增加,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肉豆蔻的炮制具有一定科学意义∽2。。

5.2

GC_MS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及生产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对超临界cO。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与水蒸气蒸馏法从干姜片中

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有22种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莰烯、a一蒎烯、B一柠檬醛等组分在SFE法中未检出。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姜烯酚、姜油酮、姜辣素等组分在水蒸气蒸馏法中未检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低挥发性组分含量较多,SFE法提取出较高的极性组分,且萜烯类组分未损失,还提取出了姜油酮、姜烯酚、姜辣素等代表干姜片特征辣味成分的物质及较多的醇、酯、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2

3|。

胡浩斌心41等SFE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竹节草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SFE法得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I。一芳樟醇、8一石竹烯、斯巴醇和a一侧柏酮等,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a~莰酮、芳樟醇、匙

240

许磊等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桉油烯醇和莰烯等。采用sFE法可提高挥发油的收率、鉴定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提取研究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考察中药复方在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确定其生产工艺。以香砂养胃浓缩丸中7昧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为模型药物,采用GC—Ms法测定挥发油成分并将单味药材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和各味药材混合蒸馏得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比较,结果表明7味药材检出峰之和远远大于“简单混合”和“蒸馏混合”的检出峰,“简单混合”较“蒸馏混合”的

检出峰多,且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很复杂。有3种

情况,①单味药材含有成分在“简单混合”和“蒸馏混合”后消失;②有的成分在单味药材和“简单混合”中存在,而在“蒸馏混合”中消失;③产生新的化合物。该研究为合理确定复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制定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2

5|。

6展

采用GC—MS分析中药材及其制剂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其本身具有定性的功能,基本不受色谱柱、不同仪器等条件的局限。即使有些成分不能鉴定出,也可根据其质谱“棒形图”进行辨认。中药化学成份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其深入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对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方剂理论、配伍规律、优化制剂工艺、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确保稳定性和精密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色谱条件和仪器参数将GC—MS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全面控制中药中的整体物质群,真实反映中药内在的化学成分,为中药的整体性说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解决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

的要求。也可利用指纹追根溯源来寻找工艺操作中的问题和实现对原药材良好农业规范的质量要求,还为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积累了大量数据。

综上所述,GC—MS联用已经成为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药挥发油和脂肪油分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研究、中药资源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饮片的剂型改革、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以及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中药药用价值以及对我国的天然药物进入国际市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r1]金晓玲,何新霞,杜红岩,等.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

万 

方数据相色谱/质谱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1):61

65.

[2]

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等.杜鹃嫩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口].药学学报,2005,40(9):854—860.

[3]Oladimeji

FA,Ora{idiya

O(),OgunniyiTAB,eta1.

Pediculocidaland

scabicidal

properties

ofI。ippia

multiflora

essential

oil[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3):

305—311.

[4]Jianqing

Yu,Jiachuan

I。ei,HuaidongYu,eta1.Chemical

compositionandantimicrobialactivity。fthe

essentiaI

oilof

Scutellariabarbata[J].Phytochemistry,2004,65(12):881—

884.

[5]MozainaKobaisy,TellezMR,Dayan

FE,et

aI.Phytotoxicity

and

volatileconstituentsfromleavesof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J].Phytochemistry,2002,61(5):37—40.[6]

董岩,王新芳,魏兴国.山东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J].中成药,2005,27(3):326—328.

陈振德,许重远,谢立.超I临界流体COz萃取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11):976—977.[8]

吴志平,李祥,陈建伟.明党参果实脂肪油成分Gc/MsD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93—

294.

[9]李澎灏,陈振德.牵牛子脂肪油超临界coz萃取及气相色谱一质谱测定口].中国药房,2003。14(7):43l一432.

李澎灏,陈振德.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02萃取及Gc—Ms分析[J].中药材,2003,26(9):640一641.

GuohuaHu,YanhuaLu,Dongzhi

Wei.Fattyacidcompositionof

the

seed

oil

of

Allium

tuberosum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5,96(11):1630一1632.

俞作仁,吕娟涛,臧庶声.西北蔷薇果挥发油及种籽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1,32(5):403—416.

3]李勇,孙秀燕,林翠英,等.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5,36(12):1785—1787.

唐登峰,杨中林,程启厚,等.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气质联析[J].中成药,2002,24(3):205—208.

郭兰萍,刘俊英,吉力,等.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口].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14—819.

ChristineRobles,SuzanneGarzino.Infraspecificvariabmtyin

the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Cistus

monspeliensis

leaves

[J].Phytochemistry,2000,53(6):7卜75.

朱顺英,杨扬,侯洁,等.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51(6):757—761.姚煜,王英锋,王欣月,等.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95—696.

张典瑞,任天池,夏方亮,等.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83—1086.

魏刚,符红,王淑英,等.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口].中成药,2002,24(6):407—410.

邓六勤,钟鸣,陈怡禄,等.复方毛冬青注射液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3):303—305.

袁子民,王静,吕佳,等.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l(9):737—739.邱琴,张国英,刘辛欣,等.超临界cOz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刀.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3):55—57.

胡浩斌,郑旭东.GDMS测定超临界流体c02萃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607—608.罗晓健,韩飞,柏健,等.香砂养胃浓缩丸挥发油化学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提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J].中草药,2004,35(8):

859—861.

[10]

[18][17][16][14][15][12][1[11]

[19][20][21][22][23]

[24][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许磊, 张兰桐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2007,28(3)2次

参考文献(25条)

1.金晓玲;何新霞;杜红岩 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2.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 杜鹃嫩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5(09)

3.Oladimeji FA;Orafidiya OO;Ogunniyi TAB Pediculocidal and scabicidal properties of Lippiamultiflora essential oil[外文期刊] 2000(03)

4.Jianqing Yu;Jiachuan Lei;Huaidong Yu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essential oil of Scutellaria barbata[外文期刊] 2004(12)

5.Mozaina Kobaisy;Tellez MR;Dayan FE Phytotoxicity and volatile constituents from leaves of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2002(05)

6.董岩;王新芳;魏兴国 山东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5(03)

7.陈振德;许重远;谢立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11)8.吴志平;李祥;陈建伟 明党参果实脂肪油成分GC/MSD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5)

9.李澎灏;陈振德 牵牛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3(07)10.李澎灏;陈振德 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3(09)

11.Guohua Hu;Yanhua Lu;Dongzhi Wei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 oil of Allium tuberosum[外文期刊] 2005(11)

12.俞作仁;吕娟涛;臧庶声 西北蔷薇果挥发油及种籽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5)13.李勇;孙秀燕;林翠英 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5(12)14.唐登峰;杨中林;程启厚 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气质联析[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3)15.郭兰萍;刘俊英;吉力 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2(11)

16.Christine Robles;Suzanne Garzino Inf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the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Cistus monspeliensis leaves[外文期刊] 2000(06)

17.朱顺英;杨扬;侯洁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06)18.姚煜;王英锋;王欣月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8)19.张典瑞;任天池;夏方亮 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 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11)20.魏刚;符红;王淑英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6)21.邓六勤;钟鸣;陈怡禄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6(03)

22.袁子民;王静;吕佳 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9)

23.邱琴;张国英;刘辛欣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03)

24.胡浩斌;郑旭东 GC-MS测定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7)25.罗晓健;韩飞;柏健 香砂养胃浓缩丸挥发油化学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提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08)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庞焕.文允镒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最新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2. 吴玫涵.聂凌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我国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2)

引证文献(2条)

1.谭红胜.禹荣祥.叶敏.刘祥兰 维药香青兰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2.刘一.白玉.庞楠楠.廖一平.刘虎威 LC-MS及CE-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ykdxxb200703036.aspx

第28卷第3期2007年5月

医学河北科大学报

UNIVERSITYJ()URNAL0FHEBEIMEDICAL

V01.28May

No.32007

・237・

系统扩散,转移率可达10%以上口5。,远处转移可至肺、胸椎、肝等处呻]。如临床诊断考虑为PC且物理检查有局部浸润,应当作CT扫描或MRI以确定肿物范围口“。CT扫描可以提示软组织和骨的浸润,MRI可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大小,了解浸润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由于可能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手术后的定期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10][9][7][8]

Dermatopathology,2001,23(5):394—401.

李新功,姜辉,李爱英,等.15例毛母质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100—102.

Caubet_biayna

J,

Ramos—Asensio

the

R,

Ortabe

I,

et

a1.

Piiomat“xcarcinomaof1999,57(5):609—611.Cahill

MT,Moriarty

of

the

face[J].JOralMaxill。fac

surg,

PM,Mooney

eyelid

D叮,et

American

a1.Pilomat“xJournal

of

carcinoma

[J].

OphthaImoIogy,1999,127(4):463—464.

JoshiA,Sah

SP,AgrawalCS,et

a1.Pilomatrixcarcinomaina

【参考文献】

[11]

[1]黄文福,黄庆祖.毛母质癌9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9,

15(4):317.

child[J].ActaDerm

Niwa

Venereol,1999,79(6):476—477.

T,YoshidaT.DoiuchiT,eta1.Pilomat“xcarcinomaof

theaxilla:CTandMRI

features[J].The

BritishJournalof

Radiology,2005,78(927):257—260.

sN.Pilomatrixcarcinomaofthebacktreated

[2]

sableD,snow

[12]

BremnesRM,Kvammecarcinoma

w“h

JM,Stalsberg

H,eta1.Pilomatrix

by

mohs

micrographicsurgery[J].Dermatol

surg,2004,30

multiple

metastases[J].EuropeanJournalof

(8):¨74一¨76.

Cancer,1999,35(3):433—437.

[3]杨威,张英怀,王维丽,等.面部毛母质癌1例(附文献复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4):442—443.

[13]

DuttaR,BoadleR,ThomasNg.Pilomat“x

reportandreview

carcinoma:case

of

literature[J].PathoIogy,2001,33(2):

DWK.Pilomatrixcarcinoma

British

of

[4]

sassmannshausenreport

of

J,chaffinsM.Pilomat“x

arising

Carcinoma:A

excised

248—251.

casefromthe

previously

[14]

McCullochTA,Singh

and

S,Cotton

pilomatrixoma

andareviewoflirerature[J].JAmAcad

muItipIepiIomat“xomas[J].JournaI

Dermatol,2001,44(2):358—361.

Dermatology,1996,134(2):368—371.

a1.Atypical

presentation

[5]

sariA,YavuzerR,Isik

I,et

case

of

[15]

Gdlvez—Aranda

P,et

MVD,Herrera—CeballosE,Sdnchez—Sdnchez

with

Pilomatrixcarcinoma:

repoft[J].

Dermatol

surg,a1.Pilomatrixcarcinoma

case

1ymphnode

on

and

pulmonary

2002,28(7):603—605.

metastasis.repoftof

MD,cuevas-santosJ,eta1.P“omatrix

of

six

cases

a“sing

the

knee[J].The

[6]

Hardisson

D,Linares

AmericanJournalofDermatopathoIogy,2002,24(2):139—

143.

Carcinoma.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

the

literature

andreview

[J].

TheAmerican

Journal

综述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磊(综述),张兰桐(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

【关键词】碎片质谱法;中草药;中成药;化学,分析;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3205(2007)03—0237—04

气相色谱一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能获得更多的化合物结构信息,弥补了传统检测器的不足。随其商品化仪器设备及分析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Gc~MS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需要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近年来GC—MS在中草药及其成药分析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1.1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是~种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GC—MS结合了色谱、质谱两者的优点,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及定量成为连续的过程。质谱检测器作为理想的色谱检测器与传统检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样品用量少,只需10-9~10-12g;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在选择合适电离方法的前提下,一般化合物都能被电离;

GC.MS在中草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挥发油类成分的GC—MS分析:中药挥发

[收稿日期]2006一06—24;[修回日期]2006一09—13

[作者简介]许磊(1982一),男,河北平山人,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物分析研究。

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是从中药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镇痛、解热、利尿、健胃、抗菌、消毒和杀虫

万方数据 

238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等功效,为许多中药的重要药效物质之一。挥发油因其沸点低、易挥发的特点,特别适宜于GC—MS法对其进行分析。

金晓玲等[11对新鲜佛手和干佛手的挥发油进行分析:新鲜佛手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二醇、醋酸、1一甲基一4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1,2一环己二醇、8一羟基里哪醇、a一异松油烯醇和1一甲基一4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2一环己烯一1一顺一醇等。干佛手挥发油主要成分为5,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a一异松油烯醇、顺一柠檬醛、8一羟基里哪醇和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等。用GC—MS分析杜鹃叶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a一蒎烯等,并首次发现十四烷、邻苯二甲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在杜鹃叶挥发油中大量存在,为杜鹃叶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比]。

OladimejiF.A.等口1对产于西非的过江藤属马

鞭草科植物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素、芳樟醇、香叶醇和百里酚,其抗体虱及头虱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萜品醇、旷蒎烯和8_蒎烯。JianqingYu[4]等对半枝莲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薄荷醇(7.7%)、芳樟醇(6.7%)、a_松油醇(1.5%)等为主要的单萜类化合物;蓝桉醇(4.2%)等为主要的倍半萜类化合物。Mozaina

Kobaisy

等[5]对日本紫珠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8.1%)、吉玛烯B(13.0%)、牛儿烯(11.0%)、蓝桉醇(3.3%)、a一愈创木烯(2.3%)和争榄烯(2.O%)等。对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罗勒烯、莰烯、7一松油烯等单萜类化合物;桉树脑、崖柏酮、樟脑、4一松油醇等单萜类衍生物,其中桉树脑、樟脑等成分均为已知活性的萜类,具有抗菌、抑菌、平喘、祛痰等功效;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共15种;艾蒿挥发油中还含有醇、酯等化合物[6。。

1.2

中药脂肪油类成分的GC_MS分析:亚麻酸酯

类、亚油酸酯类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黏附性,促使饱和脂类、胆固醇等在血液中的运行,以减少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可能性,从而起到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作用。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中草药是值得开发的药用新资源。

陈振德等口1对酸枣仁脂肪油进行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烯酸、花生酸、二十二碳酸。分析明党参果实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其游离脂肪油主要含9一十八碳烯酸、9,11一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等;结合脂肪油主要含棕榈酸、9,12一十八碳二烯酸、9一十八碳烯酸、硬脂

万 

方数据酸、油酸等凹]。分析牵牛子脂肪油成分,牵牛子脂肪油含量为34.78%,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70%[9]。分析沙苑子脂肪油成分,沙苑子脂肪油含量为12.30%,成分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23%,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10|。GuohuaHu等n妇对中国产韭子进行分析,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57.o%~71.6%)和棕榈酸(6.6%~9.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9.2%~93.o%。俞作仁等[123分析西北蔷薇果种籽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十七烷、软脂酸乙酯、十八烷、二十一烯、3,5一丁基一十四烷、油酸乙酯、硬脂酸乙酯、亚油酸乙酯。

2GC-MS在中草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1

不同品种药材及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的GC_

MS分析: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品种药材或药材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比较,了解其药材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分析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莪术3个不同品种的莪术挥发油,蓬莪术质量分数最大的组分莪术酮在广西莪术和温莪术中含量很少;温莪术中的主要成分莪术二酮在蓬莪术和广西莪术中的量甚微,提示为保证莪术油制剂质量的稳定需要明确莪术的品种[13|。分析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和地上植株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两个部位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似,其中十六烷酸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59.67%和51.83%,此外还有5种相同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60%和8.67%,从挥发油的角度而言两个部位没有很大的差异,为地蚕以地上植株入药而不强调仅以根茎入药提供了相应的依据[1引。2.2不同产地及生长条件药材的GC-MS分析:通过GC—MS联用技术考察不同产地、不同引种药材的挥发油或脂肪油含量及组分有何不同,明确药材的价值及其不同的质量与作用。

用GC—MS研究南苍术挥发油成分,揭示茅苍术(产于江苏茅山地区,特指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化学本质。对湖北、江苏等6个采样点的南苍术挥发油进行分析,并对含量较高的6种成分榄香醇、茅术醇、B-桉叶醇、苍术酮、苍术素、苍术烯内酯甲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显示茅苍术挥发油主要组分的含量明显不同于非道地南苍术。茅苍术道地性在挥发油中的表现主要是苍术酮、茅术醇、B一桉叶醇及苍术素呈现出特定的配比关系,且与非道地南苍术挥发油相比,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p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239

桉叶醇的含量极为不同。揭示出茅苍术道地性的化学特征及本质[151。ChristineRobles等[161对生长于法国南部不同土质的蒙山岩蔷薇进行分析,生长于石灰质土壤和硅质土壤的蒙山岩蔷薇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其相同成分的含量也有不同。生长于硅质土壤的蒙山岩蔷薇含有a一杜松醇,可以认为两种不同土质生长的蒙山岩蔷薇具有不同的化学差别。

GC-Ms在中草药及其中成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

应用

中草药与中成药成分复杂、组分较多,且每一组分的含量相对较低,灵敏度低的分析方法难以达到要求。利用GC—MS的高灵敏度与高分离效能进行中草药及其中成药分析是中药分析手段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尝试,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其挥发油成分中龙脑有很强的抗菌活性;1,8一桉叶素和樟脑及其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萜品烯一4~醇具有很强的抗菌功能;a一萜品醇也有抗菌的能力;a一蒎烯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青木香挥发油的较强杀菌活性说明它是一类潜在的抗菌药物,可以做为天然抗菌药物开发[1¨。分析线纹香茶菜挥发油,主要成分有2一异丙基一5一甲基一苯甲醚、2一甲基一5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2一环己烯一1酮、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石竹烯等,其中百里香酚、香荆芥酚有抑制细菌性流感的作用,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口8|。

分析苍耳子散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其主要萜类化合物为薄荷醇、水芹烯、桉油精等,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炎、抗病毒及镇痛等作用;某些芳香族化合物如聚伞花素、苯甲醛等具有抗菌、止咳、消毒、杀虫等作用。但其中含有的5种萘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应引起注意。对苍耳子散挥发油的成分分析为阐明苍耳子散综合疗效、开发创制新的中成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1

9|。

GC-MS在中药材及其中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

利用GC—MS建立指纹图谱,取得大量指纹图谱数据后,对指纹图谱整体进行“模式识别”以“共有峰”的方式来判断其相似程度,并确定各种控制参数,从而利用指纹图谱表达中草药及其成品的质量,实现对工艺操作和原药材的质量的控制,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

对广藿香样品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

万 

方数据明样品中均含有B一广藿香烯、B一榄香烯、顺式一石竹烯等11种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11种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特有的指纹图谱,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了依据[2

0。。

采用GC—MS对复方毛冬青注射液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与鱼腥草蒸馏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共鉴别24种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鱼腥草,并为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提供了依据[21|。表明GC—MS是建立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标准及提高质量水平的强有力手段。

GC—Ms在中药生产工艺研究方面的应用

中药生产工艺过程与化学药有所区别,除制剂

工艺外,还包括中药饮片的炮制、复方中药浸膏的提取与分离。

5.1

GC—MS分析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影响:中药饮

片炮制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及其制剂的疗效和毒性。利用GC—MS联用对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加工炮制机理。

采用GC—MS对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肉豆蔻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有13种新成分增加,4种成分消失,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含量增加,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降低。肉豆蔻的炮制具有一定科学意义∽2。。

5.2

GC_MS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及生产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对超临界cO。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与水蒸气蒸馏法从干姜片中

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有22种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莰烯、a一蒎烯、B一柠檬醛等组分在SFE法中未检出。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姜烯酚、姜油酮、姜辣素等组分在水蒸气蒸馏法中未检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低挥发性组分含量较多,SFE法提取出较高的极性组分,且萜烯类组分未损失,还提取出了姜油酮、姜烯酚、姜辣素等代表干姜片特征辣味成分的物质及较多的醇、酯、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2

3|。

胡浩斌心41等SFE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竹节草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SFE法得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I。一芳樟醇、8一石竹烯、斯巴醇和a一侧柏酮等,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a~莰酮、芳樟醇、匙

240

许磊等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桉油烯醇和莰烯等。采用sFE法可提高挥发油的收率、鉴定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提取研究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考察中药复方在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确定其生产工艺。以香砂养胃浓缩丸中7昧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为模型药物,采用GC—Ms法测定挥发油成分并将单味药材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和各味药材混合蒸馏得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比较,结果表明7味药材检出峰之和远远大于“简单混合”和“蒸馏混合”的检出峰,“简单混合”较“蒸馏混合”的

检出峰多,且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很复杂。有3种

情况,①单味药材含有成分在“简单混合”和“蒸馏混合”后消失;②有的成分在单味药材和“简单混合”中存在,而在“蒸馏混合”中消失;③产生新的化合物。该研究为合理确定复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制定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2

5|。

6展

采用GC—MS分析中药材及其制剂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其本身具有定性的功能,基本不受色谱柱、不同仪器等条件的局限。即使有些成分不能鉴定出,也可根据其质谱“棒形图”进行辨认。中药化学成份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其深入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对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方剂理论、配伍规律、优化制剂工艺、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实现中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确保稳定性和精密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色谱条件和仪器参数将GC—MS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全面控制中药中的整体物质群,真实反映中药内在的化学成分,为中药的整体性说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解决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

的要求。也可利用指纹追根溯源来寻找工艺操作中的问题和实现对原药材良好农业规范的质量要求,还为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积累了大量数据。

综上所述,GC—MS联用已经成为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药挥发油和脂肪油分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研究、中药资源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饮片的剂型改革、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以及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中药药用价值以及对我国的天然药物进入国际市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r1]金晓玲,何新霞,杜红岩,等.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

万 

方数据相色谱/质谱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1):61

65.

[2]

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等.杜鹃嫩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口].药学学报,2005,40(9):854—860.

[3]Oladimeji

FA,Ora{idiya

O(),OgunniyiTAB,eta1.

Pediculocidaland

scabicidal

properties

ofI。ippia

multiflora

essential

oil[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3):

305—311.

[4]Jianqing

Yu,Jiachuan

I。ei,HuaidongYu,eta1.Chemical

compositionandantimicrobialactivity。fthe

essentiaI

oilof

Scutellariabarbata[J].Phytochemistry,2004,65(12):881—

884.

[5]MozainaKobaisy,TellezMR,Dayan

FE,et

aI.Phytotoxicity

and

volatileconstituentsfromleavesof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J].Phytochemistry,2002,61(5):37—40.[6]

董岩,王新芳,魏兴国.山东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J].中成药,2005,27(3):326—328.

陈振德,许重远,谢立.超I临界流体COz萃取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11):976—977.[8]

吴志平,李祥,陈建伟.明党参果实脂肪油成分Gc/MsD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93—

294.

[9]李澎灏,陈振德.牵牛子脂肪油超临界coz萃取及气相色谱一质谱测定口].中国药房,2003。14(7):43l一432.

李澎灏,陈振德.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02萃取及Gc—Ms分析[J].中药材,2003,26(9):640一641.

GuohuaHu,YanhuaLu,Dongzhi

Wei.Fattyacidcompositionof

the

seed

oil

of

Allium

tuberosum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5,96(11):1630一1632.

俞作仁,吕娟涛,臧庶声.西北蔷薇果挥发油及种籽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1,32(5):403—416.

3]李勇,孙秀燕,林翠英,等.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5,36(12):1785—1787.

唐登峰,杨中林,程启厚,等.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气质联析[J].中成药,2002,24(3):205—208.

郭兰萍,刘俊英,吉力,等.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口].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14—819.

ChristineRobles,SuzanneGarzino.Infraspecificvariabmtyin

the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Cistus

monspeliensis

leaves

[J].Phytochemistry,2000,53(6):7卜75.

朱顺英,杨扬,侯洁,等.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51(6):757—761.姚煜,王英锋,王欣月,等.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95—696.

张典瑞,任天池,夏方亮,等.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1083—1086.

魏刚,符红,王淑英,等.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口].中成药,2002,24(6):407—410.

邓六勤,钟鸣,陈怡禄,等.复方毛冬青注射液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3):303—305.

袁子民,王静,吕佳,等.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l(9):737—739.邱琴,张国英,刘辛欣,等.超临界cOz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刀.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3):55—57.

胡浩斌,郑旭东.GDMS测定超临界流体c02萃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607—608.罗晓健,韩飞,柏健,等.香砂养胃浓缩丸挥发油化学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提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J].中草药,2004,35(8):

859—861.

[10]

[18][17][16][14][15][12][1[11]

[19][20][21][22][23]

[24][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许磊, 张兰桐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2007,28(3)2次

参考文献(25条)

1.金晓玲;何新霞;杜红岩 超临界流体萃取佛手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2.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 杜鹃嫩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5(09)

3.Oladimeji FA;Orafidiya OO;Ogunniyi TAB Pediculocidal and scabicidal properties of Lippiamultiflora essential oil[外文期刊] 2000(03)

4.Jianqing Yu;Jiachuan Lei;Huaidong Yu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essential oil of Scutellaria barbata[外文期刊] 2004(12)

5.Mozaina Kobaisy;Tellez MR;Dayan FE Phytotoxicity and volatile constituents from leaves of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2002(05)

6.董岩;王新芳;魏兴国 山东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5(03)

7.陈振德;许重远;谢立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11)8.吴志平;李祥;陈建伟 明党参果实脂肪油成分GC/MSD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5)

9.李澎灏;陈振德 牵牛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3(07)10.李澎灏;陈振德 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3(09)

11.Guohua Hu;Yanhua Lu;Dongzhi Wei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 oil of Allium tuberosum[外文期刊] 2005(11)

12.俞作仁;吕娟涛;臧庶声 西北蔷薇果挥发油及种籽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5)13.李勇;孙秀燕;林翠英 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5(12)14.唐登峰;杨中林;程启厚 地蚕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气质联析[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3)15.郭兰萍;刘俊英;吉力 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2(11)

16.Christine Robles;Suzanne Garzino Inf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the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Cistus monspeliensis leaves[外文期刊] 2000(06)

17.朱顺英;杨扬;侯洁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06)18.姚煜;王英锋;王欣月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8)19.张典瑞;任天池;夏方亮 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 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3(11)20.魏刚;符红;王淑英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6)21.邓六勤;钟鸣;陈怡禄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6(03)

22.袁子民;王静;吕佳 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9)

23.邱琴;张国英;刘辛欣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03)

24.胡浩斌;郑旭东 GC-MS测定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竹节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6(07)25.罗晓健;韩飞;柏健 香砂养胃浓缩丸挥发油化学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提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08)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庞焕.文允镒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最新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2. 吴玫涵.聂凌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我国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2)

引证文献(2条)

1.谭红胜.禹荣祥.叶敏.刘祥兰 维药香青兰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2)2.刘一.白玉.庞楠楠.廖一平.刘虎威 LC-MS及CE-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ykdxxb200703036.aspx


相关内容

  • 用于中药鉴定的指纹图谱技术
  • Vol.17Supplement2007年增刊检验检疫科学INSPECTIONANDQUARANTINESCIENCE □科普园地□ 用于中药鉴定的指纹图谱技术 王羚鸿1,2 邹明强2 俞腾飞1 (1.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呼和浩特,010059: )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5 摘 ...

  • 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和新趋势_金力超
  • -1520-35(9)药物分析杂志Chin J Pharm Anal 2015, 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和新趋势 1211*2* 范玉明,侯晓蓉,单伟光,粟晓黎金力超, (1.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50)杭州310014: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摘要:色谱联用技术是将色谱 ...

  • 液质联用发展史+液质联用仪原理+应用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液质发展史(写不写都行) 1.质谱发展简史 质谱作为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特点,与其他色谱技术相连接,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欲学习液质,我们先了解一下质谱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E.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随后W.Wein发现正 ...

  • 药物分析-提取方法
  • 1. 加速溶剂萃取并结合 LC-TOF/MS法(ASE-LC-TOF/MS)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清肝 散结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结合 LC-TOF/MS 技术对清肝散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分析,借助数据库自动匹配功能对色谱峰进行定性鉴别. 对清肝散结方中的 30 个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中药及复 ...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120
  • 中药质量标准发展概述 LP 屠鹏飞 (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 A 目录 前言 一.国家药品标准的发展历程 的指导思想 LP 四.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二.<中国药典>中药部分(一部)编制 三.中药质量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五.中药有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A 前 言 随着人类 ...

  • 仪器分析简答题
  •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可忽略 2.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 ...

  •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方法
  • 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方法 现代分析有分离分析法.热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分析仪器联用技术这集中类型.具体有: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 ...

  • 质谱仪技术发展与应用
  • 124 现代科学仪器 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 第6期2009年12月 N N o. o. 66 D D e e c c 22000099 质谱仪技术发展与应用 王桂友 臧斌 顾昭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142)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当前质谱仪领域文献的 ...

  • 黄柏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 分析化学(FE NXI H UAX UE )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第3期 2001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361-364第29卷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 黄柏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回瑞华3 侯冬岩 李铁纯 张捷莉 (鞍山师范学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