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目录

DAY 1

-作者简介及导读

-冒牌哈佛(一)

-冒牌哈佛(二)

-才能细胞(一)

-才能细胞(二)

DAY 2

-天降人才(一)

-天降人才(二)

-三大秘技(一)

-三大秘技(二)

DAY 3

-信号(一)

-信号(二)

-疯狂的海岛(一)

-疯狂的海岛(二)

DAY 4

-点燃明灯(一)

-点燃明灯(二)

-伯乐的武器(一)

-伯乐的武器(二)

DAY 5

-伯乐的一万小时(一)

-伯乐的一万小时(二)

-伯乐的赌注

-一万小时的世界

-总记

1

作者简介及导读

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家,两次成为美国杂志奖的候选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他众多畅销作品中的一本。这是一本探讨如何有效地努力,直至成功的书。与普通的成功学作品完全不同,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行精深练习,而练习的本质是促进大脑里髓鞘质的生长;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启激情的大门,让自己始终能够积极展开、积极练习;他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清楚地识别优质伯乐,以便更好的引领我们进行技能训练,并获得深刻感悟。

作者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分为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如何融合这三要项便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书中,作者穿插了许多有趣的真实案例,用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笔者诚邀大家一起来进行一次体验之旅吧。

冒牌哈佛(一)

犯错让你更聪明。

——德国寓言

众所周知,常青藤盟校哈佛为世界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堪称奇迹。在赞叹她的同时,作者深探其究竟,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里寻找一些像哈佛一样,涌现出大量人才的小地方,作者称之为“人才温床”。

跟随作者来到巴西圣保罗的一个普通水泥地上,年仅11岁的小布鲁尼奥正在专注并且重复地练习着同一个动作,仿佛看到了一个巨星的影子。但是如果我们仅用“专注”两个字,来总结巴西足球人才扎堆出现现象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巴西民众普遍热衷于室内五人制足球,这便是“巴西灵魂的孵化器”。因为这个孵化器,在1958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一举夺魁,带领世界进入了巴西足球的时代。笔者认为,这种孵化器的成功不无道理,是精深训练的典型例子。精深练习的建立有一个悖论:向目标奋进,挑战极限,不断试错,从而走向成功。 巴西室内五人制足球的场地只有标准场地的一半,人数不到标准人数的一半,球的重量更是普通足球的两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每个人接触球的次数是普通足球球员

2

的6倍;越重的球,越需要精准控球;练过五人制足球的球员也不会担心对手逼得有多近。这便是巴西足球的孵化器。

但是要澄清一点,室内五人制足球并不是巴西足球成功的唯一因素。其他一些为人熟知的因素,诸如气候、热情和贫穷,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五人制足球是一根杠杆,其他因素通过这根杠杆来传递能量。

冒牌哈佛(二)

与巴西的五人制足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百年前的美国也以同样的方式孕育着人才的温床。当时,航空迷林克制作的航空模拟训练器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被人看好,被人笑话为小孩子的玩具。直到二战开始,美国空军飞行员频频死于坠机,将军们因偶然的机会重新考察了林克的训练器,并且开始将其投入到飞行员的训练中。结果,林克的“蓝盒子”模拟器为美国训练了数千名飞行员。

和巴西的五人制足球场一样,这个“蓝盒子”为飞行员们提供了精深练习的机会。比起之前的纸笔学习,准飞行员们在上天之前已经在“蓝盒子”的操作板上完成了很多次起降、俯冲,应对了多次突发事件。“蓝盒子”使得坠机率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人才金矿”产出地,例如培养出多名世界前20名的俄罗斯网球名将俱乐部;诞生了一大批流行音乐歌星的德克萨斯音乐学校……

作者发现,这些所谓的“冒牌哈佛”们都具备着能让人投入其中并不断练习的氛围,以及同样精确、深入的训练机会——对实时情况的立刻判断及反应,并且进行大量训练。只有通过精确,深入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许多专业化的人才,精深练习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才能细胞(一)

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查尔斯·达尔文

一个让神经学教授们惊叹不已的物质——髓鞘质,是我们探究精深练习的关键。研究者发现,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例如美国的著名高尔夫运动员泰格•伍兹,巴西的著名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他们大脑中某部分的髓鞘质都要比普通人厚。笔者不禁要思考,髓鞘质与“专注”和“大量”的练习有何联系呢?经实验表明,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天才们只是拥有更厚的髓鞘质,那么这些髓鞘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本书作者告诉大家,人做每一个动作都是依靠脑海里的神经回路,就像电流一样,而髓鞘质便是包裹在这电流外的绝缘体。这些绝缘体越厚,神经回路就会越准确、越快速地将信息传达给肌肉,伟大的技能者就诞生了。而髓鞘质的厚度与练习的精深程度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是髓鞘质的作用,也阐释了髓鞘质和“专注”技能的关系。

3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髓鞘质的加厚需要不断进行精深练习。仔细地探究一下髓鞘质,笔者不难发现,髓鞘质是活体组织,除了一点一点地积累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开启回路,使髓鞘质运作正常。技能练习的越频繁,就越能自如地运用技能。于是笔者找到了“专注”和“大量”练习的本质——髓鞘质。

才能细胞(二)

髓鞘质系统的研究,是非常让人无处着手的。而研究者埃里克森给出了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例子,笔者可以带领大家通过这个例子体会髓鞘质的作用。

在埃里克森十五岁时,他发现班上有一位国际象棋最差的同学能在短时间内棋艺突飞猛进,轻松赢过自己。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于是他开始研究许多领域的高手。

在心理学世界处于因弗洛伊德而发生剧变的那个年代,埃里克森坚信自己的研究可以找到帮助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方法。他经过三十年兢兢业业的研究,观察了各种职业人士的练习行为,并且记录下时间和特点。于是一条崭新的基础理论便问世了: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

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天才是可以造就的,普通人也可以像天才一样,拥有超凡的技艺。笔者总是羡慕NBA赛场上科比天才般的技巧,但要知道,他每天4点准时起床,6点准时开始训练。10000个小时的训练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埃里克森总结道:“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拥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群天生拥有强烈的进步愿望的人,而这种愿望被称为“大师的激情”。

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如果我们想开发自身的潜能,所有人都需要精深的练习。无论你想培养什么样的才能,都要遵循同样的路径。

天降人才(一)

优秀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笔者理解了10000个小时的基本理论是专注与大量,那么再让笔者随着本书作者找寻一些天才的例子,看是否符合这个理论。

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们凭借着《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笔者困惑,为何她们的作品能够如此成功呢?本书作者给出了答案——微型小书的练笔,为她们提供了讲故事的肌肉。一次次提笔对于她们的作用是同样的——让脑海中的髓鞘质变厚。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朱丽叶•巴克通过查找海量的资料发现,三姐妹写的微型小书也只不过是业余水准,并且有抄袭当时肥皂剧剧情的嫌疑。

本书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三姐妹的成名并不是因为过人的文学天赋,而是因为她们从小就开始写微型小书。她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是由于一开始不成熟的

4

仿写,而是因为她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精深练习的新认识让我们更好的诠释了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才之路。

笔者回忆起了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练字还是计算,老师都要求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练习,这便是为了练就我们的语言和计算能力。勃朗特三姐妹就是大家的良好榜样。

天降人才(二)

文艺复兴时期是天才云集的年代。本书作者用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当时会涌现出大量的艺术家,而学徒制度成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切入口。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工匠行会”,行会以学徒制度为基础,小孩从七岁起,跟随师傅学艺五到十年,最终成为下一任师傅,开始收徒。在学艺的五到十年间,徒弟们在师傅指导下实际操作了数千小时。大师米开朗基罗从6岁开始拿起锤凿,先后经多位艺术家的指点,直到24岁因《圣母怜子图》一举成名。像他这样,把大部分的青春岁月投入在精深练习上的大师不胜枚举,他们不断锤炼和优化技能回路,纠错、竞争,然后进步。因此,这个答案也可以成为精深练习理论的佐证。

如果神经学家有机会穿越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定会发现米开朗基罗大脑里的髓鞘质比常人厚很多。随着髓鞘质的作用逐步被发现,它几乎已经可以定义一个人的构造。因为基因先天地构建了我们的本能反应,而一套完美的技能是由一个个本能反应构成的回路。那么使得回路运转速度更快更准确的作料,便是髓鞘质。普通的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而类似米开朗基罗式的天才,只是髓鞘质更厚的人。

人类的髓鞘质比猴子多百分之二十,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语言交流;因为母乳中含有髓鞘质脂肪酸,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孩智商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大,髓鞘质自动分解,所以大龄的运动员开始退役……我们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

三大秘技(一)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败了更好。

——塞穆尔·贝克特

笔者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精深练习一万个小时了。但是本书读到这里,作者还给出了如何专注、大量练习的方法。

先睹为快第一式:组块化。它又分为三个步骤:整体吸收,分拆组块和放慢练习。 整体吸收说的是练习者要对练习的技能有全面的把握。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例如美国同年龄段排名最高的球手卡罗琳•谢,8岁的时候在网球神童比赛上,她发挥出了不符合她年龄的,和天王费德勒一模一样的动作——单手反手

5

击球,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因为她一有空就看费德勒的录像,年纪轻轻就看过几万次费德勒如何反手击球了,无意识中她就领会了这个动作的精髓。

再比如,原本在美国一家鞋厂工作的雷•赖蒙堂在他22岁那年突发奇想,想去做一名音乐人。他几乎是音乐零基础,也没多少钱去专业学习,但是他买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在家闭关练习了2年时间,这两年里,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后来他的专辑大卖,人们夸赞他拥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音。但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吸取了大师作品的精华而成。组块化的目的就是让练习者可以模仿,然后准备超越。

第二步骤是拆分组块。美国草山音乐学校是演奏家的人才温床,学校里的教师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演奏家,他们成功的奥秘就是把长乐谱拆分成小片段逐一放慢练习,而奥秘的核心是慢。这也就是第三步骤,放慢练习。在草山,老师们要求学生放慢节奏练习曲子,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精确度,掌握技能的节奏和形状。

所以组块化的练习就是从整到零、再到慢的过程。第一技在笔者看来是整个三大秘技的核心,它揭示了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本质。

三大秘技(二)

三大秘技的其余两个秘技都是第一技的辅助。

第二式是重复练习。如果我们让丁俊晖一个月不碰桌球杆,相信他的水平一定会大打折扣,其原理是他脑内髓鞘质的分解会使技能回路的反应速度变慢,精准度变差。 精深练习这一方法很好理解,但是很有可能会练习不当。本书作者告诉大家,重复练习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时间花的越多,效果越好。

埃里克森的研究发现,技艺高超的人一天的练习量也就维持在3到5个小时,因为精深练习需要练习者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如果状态不佳,不如不练习而休养生息。有张有弛才能游刃有余。

最后一技是尝试体会。有目标地奋斗才是精深练习的宗旨: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在完美和不完美之间挣扎,体会出最良好的状态,草山音乐学校的学生们就是这么跟随着老师练习。在开始练习前,老师要求学生们要先给乐器定音,然后再给自己的耳朵定音,这样在弹错时,学生们才能自己听出来。想要避免错误,就必须一犯错就马上捕捉到它。这样,学生们就能自己不断提高对音感的把握。 同样,任何技能都是在使用三大秘技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这三个具有实践价值的技能——组块化、重复、体会,组成了我们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核心,完美诠释了由髓鞘质定义的人所需的大量与专注的练习。

6

信号(一)

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权威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精深练习已经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笔者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有力量坚持这种练习么?又或者,我们如何开始呢?本书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激情。关于你想成为谁,你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燃料。

看看那些“冒牌哈佛”中走出来的人才,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1998年的高尔夫赛场上,韩国女将朴世莉夺得金牌,此后的,韩国女运动员开始称霸高尔夫球坛。同年,在网球场上,俄罗斯网球女选手库尔尼科娃也带领着俄罗斯女运动员开始包揽各大网球赛事的奖杯。这种人才“井喷”的反常现象背后,可以清楚地解释激情的来源:“你也能做到。”

这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心理暗示真的有用么?于是一位科学家做了一项有关于孩子学习小提琴的研究,在对随机挑选的157名孩子进行为期9个月的小提琴培训之前,每个孩子都被问及他们觉得自己能学习小提琴多久。

科学家们将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分为短期承诺、中期承诺、长期承诺,接着就开始正常的训练了。而培训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孩子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表现得更优秀。笔者惊讶,从凡人到天才,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小小念头的不同。

信号(二)

激情会被点燃。无论是韩国女高尔夫球运动员,俄罗斯女网球运动员,还是学习小提琴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能接二连三地获得成功,都是被一个看似遥远、却触手可及的目标驱使着练习。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超级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信号都是针对未来的归属感。

如果把作者之前提到的例子再拿出来看,我们会发现,进行精深练习的场所往往都是在简陋的、破败不堪的地方,而豪华的的地方往往都不是人才温床。除了物理环境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环境,比如父母早期离世,也提供了另一种人才的温床。拿破仑、牛顿、但丁、马克吐温等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是孤儿。当失去父母、失去安全感之时,他们便开始寻求内心的依托,有了这样的信号,激情也容易被点燃。在笔者看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激情有时也会被意外的好运,或者追逐的脚步,或者其他奇怪的理由所点燃,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是天才引线的点火石。

7

疯狂的海岛(一)

让我们跟随着本书作者来到平静祥和的库拉索岛,那里因1996年的两次本垒打而开始躁动。在那年10月的棒球锦标赛上,安德鲁•琼斯作为一个才进职业棒球联盟2个月的新手,面对洋基队的头号投手成功地打出了一记本垒打,震惊了全场;而紧接着,他又打出了一次本垒打,连广播播报员都惊呆了。

我们把镜头切回库拉索岛的小联盟里,几周后,400个孩子报名了这里的棒球联盟训练,因为他们都被联盟赛上那漂亮的挥棒点燃了激情。五年以后,这个联盟带着一半的新人,以平均身高比其他棒球手矮10多公分的队员,征战了一个又一个的巨人,并一次次挺近了决赛。

我们好奇,保持这份激情持续不灭的原因是什么呢?弗兰克•库列尔,他是这个海岛上小联盟的创始人,所有孩子都是他一手带大的,他鼓励孩子们努力练习、参加比赛、获得成功,最终被球探发现,成名。他为这个小联盟创造了一个窗口,让孩子们一睁眼就可以看到成功的路;并且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来到这里,只要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走,便可以像当年安德鲁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球星。

笔者认为库拉索岛的胜利与之前提到的韩国和俄罗斯女将的例子一样,孩子们的激情被安德鲁点燃,并且被他们的导师——弗兰克持续地激励着。

疯狂的海岛(二)

弗兰克的话语是激励孩子们前进的号角,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大家谨慎使用语言激励法。本书作者认为,语言对于保持激情格外重要,并列举了卡罗尔•德维克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他把400名5年级的学生分成了两组,在一次简单的测试之后,给予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聪明”,而给予另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努力”。 然后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这次,他们可以自己挑选较难或者较容易的试题,结果是,努力组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难的试题,而聪明组只有少数选择了较难的题目。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的测试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们都失败了,但是结束以后,努力组的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而聪明组却表现出讨厌这样的题目。

最后一轮的实验是,让孩子们重新做和第一次实验难度相同的测试,结果是,努力组的成绩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而聪明组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实验结果告诉笔者,给予肯定的赞美确实对保持努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有技巧地赞美。精深练习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踏实地成长,所以语言作为激情的点火石,要给出踏实合理的表扬。

8

点燃明灯(一)

教育不是在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叶芝

在“信号”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点燃激情的开端;在“疯狂的海岛”这一章中,我们理解了可以运用语言来保持激情。

现在大家来研究一个将上述两者合二为一的例子。“KIPP”这个名字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美国的贫困儿童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从2008年起,每年至少让1.6万名儿童有机会步入大学的殿堂。然而在KIPP这个项目成立的初期,他们只接收到50个孩子的报名。创始人本着“拿来主义”的观点开始办学,延长学生的上课时间,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孩子们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就在两位创始人即将失望之时,奇迹开始降临,孩子们都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通过国家统考这一骄人的成绩。再接再厉,1999年某些KIPP校区学生的平均成绩已经是当地的第一名。随后,人才、资金、声誉接踵而来,学校也越做越大。

笔者猜测,根据之前精深练习的理论和持续的点燃激情,他们应该既有一个明确的、可以效仿的目标供孩子们追逐,又有一套持续激励孩子们的有效手段。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孩子们百分百送进大学的呢?

点燃明灯(二)

这一章节,就让笔者带大家来揭开“KIPP”的神秘面纱。自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孩子们就接收到了三种信号:“你属于一个团队”、“你们这个团队一起生活在一个奇怪危险的新世界里”、“这个新世界就像一座高山,在山顶等待你们的是大学”。这些信号告诉学生们,你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成功。

而在笔者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KIPP”的每个学生不光受到学业上的指导,还会同时受到礼仪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引导。即使是学生上课翻了个白眼,或是一位同学嘲笑另一位同学,老师们都会选择停课和大家一起讨论这种行为的弊端。

这个项目的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即使是如何使用厕纸、压几次肥皂液,他们都会仔细地教你。在“KIPP”的每个人都会相信,只要有良好的品行和刻苦的学习,他们都会进入大学,并且走上成功的道路。他们还会一起去参观各所著名的大学,然后时不时地想象未来大学的样子,从而建立对大学的直观概念,以此达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当孩子们一遍一遍训练行为、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脑海里的技能回路会一遍一遍地被使用,髓鞘质不断增厚,大脑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一万小时原则,精深练习和激情点燃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9

伯乐的武器(一)

不管这算什么,反正不是甄别人才。我从未想过在大街上寻找人才。从基础着手,很

快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罗伯特·兰斯道普

这一部分,笔者将带领大家体会老师的重要性。每一个好的伯乐都有他自己的招数,而接下来介绍的这位老师,却有着令笔者惊讶的武器。

当两个心理学教育家找到久富盛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顿,并研究他如何教育球员时,起先,他们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是普通的练习,并且训练中伍顿教练一直在高频率地做示范、给建议,完全没有任何宗师的感觉,与他的名气完全不符。 但是经过之后几个月的跟踪训练,他们终于摸清门道:伍顿教练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锻炼学员们的技能回路,加厚学员们的髓鞘质,以达到精深练习的效果。同时,他的话语一直都是简短而有力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他的语言也给了学员们冲击,让他们投入到练习中去。

心理学家们学习了伍顿教练的方法,将其投入到阅读训练中,并加以鼓励,于是他们的项目也获得成功。伍顿老师教给他们的武器就是第一部分介绍的精深训练。 没错,下一节里将会介绍另一位伯乐,她的武器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伯乐的武器(二)

作者给我们介绍的另一位伯乐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钢琴老师玛丽•埃伯森。她的育人秘诀和伍顿教练的有什么不同呢?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婆婆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经过她训练的孩子们都觉得她非常友善,总是传递着温暖的能量。手的姿势做好了可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弹错的时候,玛丽会万般遗憾地说“不行啊”,然后要求再弹一次;弹对了,玛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结束之后会奖励一包巧克力,然后鞠躬。

在孩子们练琴的时候,老婆婆总是以一颗热爱的心去关怀着他们。那么老婆婆的武器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激情。她的关注、热情、细心,都成为了孩子们继续练习钢琴的动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钢琴。

许多领域内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启蒙老师看似都很平凡。但是,他们教的是热爱,他们在点燃激情,然后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之火,让学生们都能在最初的阶段更好地参与和融入他们的练习中,沉迷于自己的专业。

10

伍顿教练加强技能回路的练习,埃博森老婆婆的感情开关,如果将二者相结合,那么正好是我们研究的精深练习的两个重要方向。

笔者认为,如果有一位伯乐能将二者兼之,将会引发奇迹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家可能很难遇到一位那么完美的伯乐,但是我们可以把许多伯乐的优点都集合起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伯乐的一万小时(一)

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他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影响有多深远。

——亨利·亚当斯

一个好伯乐,应有四个优势:广博的知识、敏锐地洞察力、简明的指示以及人格魅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知识矩阵,它包含了技术上的知识、策略、经验,是一种神秘的混合物。美国的音乐导师赛普帝安就是一个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善于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然后教授音乐给学生的好伯乐。

其次是洞察力。良好的伯乐不仅能看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还能看到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用语言和动作推动学生进步,使他们保持激情,精深练习。

第三个优势是简明的指示,它是一根挥舞有力的教鞭。之前伍顿教练的例子已经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言语精炼而训练效果显著的模范伯乐。因为简短,学生们听得进去,也适合重复,从而达到多次练习的效果。

最后一个是气质与诚信,这决定了伯乐的魅力。人们常说,伟大的教师都喜欢哗众取宠。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观察伯乐们的工作,观察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发现,伯乐们夸张的个性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如果以上四点优势都可以具备,那便可以算作一个好伯乐了。同上一节一样,我们周围的伯乐并不会同时具有以上的所有优点,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去多找一些伯乐,多开阔眼界。比尔盖茨的老师就有很多,所以他才会如此成功。

伯乐的一万小时(二)

把学员推入精深练习区,让他们的髓鞘质生长,形成固定的技能回路,再反复练习,这是之前提到的所有伯乐的统一做法。

五人制足球的教练会在球场边一言不发地看着自己的学员们在球场上奋力厮杀;但是在日本铃木老师的小提琴课上,老师总是在学生们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指导,生怕出了一点差错。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都是朝着一个目的去的么?

11

答案是肯定的,本书作者做出了如下的解释。足球需要的是队员的灵活性。五人制足球本身就是一个高强度的训练机制,队员们在不断地触球中体会如何把握攻击和防守的时机,教练自然无需打断练习来提点学员们。

然而,小提琴的练习需要非常精细的把握,而这种把握只有在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下,才能正确练习,就好像小树苗必须给它搭一个支架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生长。这种需要一次性神经回路的训练,自然只有老师在身边手把手的提点才能完成。两种方式殊途同归,所以只有能把握住要点的伯乐才是好伯乐。

伯乐的赌注

教师就是为了逐步淡出。

——托马斯·卡拉瑟斯

这一节同之前的理论略有不同,是完全站在伯乐的角度讨论的。美国的橄榄球选秀场上,充斥着各种球探、教练、经理,而汤姆•马丁内斯却能在其中找出那匹真正的千里马。

有一年,突击队的管理者面对一个二选一的艰难抉择:一个是受到外界广泛好评的约翰逊,另一个是突然之间名声大躁的罗素。在两难的抉择下,他们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教练汤姆•马丁内斯来为他们做决定。

老教练见了罗素,完全没有提任何和运动相关的话题,只是要了一件罗素的签名球衣作为孙子的礼物。然后他们就开始了训练。也许我们并不理解老教授的用意,但实际上,他跳过了所有障碍,直接与他交流并达成了目的。最后,突击队听从了老教练的意见,拿下了这名虎将。而这一赛季的结果也应证了老教练的慧眼。

笔者认为,这种识人的才能,不只因为汤姆的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两人的默契,并迅速达成一致的目标。如果将10000个小时理论套用在伯乐身上,如果伯乐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选择千里马,想必也要精深练习,点燃激情吧。

一万小时的世界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以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在教育方面,作者提到早教光盘并不会让婴儿更聪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发现,婴儿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的早教光盘,词汇量会下降17%。这是因为早教光盘没有给婴儿提供精深练习的机会,反而占用了婴儿锻炼精神回路的时间。

12

在商业组织上,就更加需要精益求精,作者举了丰田汽车生产线的例子,丰田规定,职位在物业管理人员以上的任何一名员工,一旦发现生产线有问题,就有权利暂停生产线,这便是商业组织层面上的精深练习。

在心理学方面,作者举了训练师妮可•西洛佛如何帮助大家克服害羞的例子,她让她的客户们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尝试,然后像晋级游戏一样,不断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大家在下一关卡中付出更大的勇气来克服害羞。客户们从最开始的惶恐不安,到后来习以为常,就这样克服了害羞。

髓鞘质生长的最大障碍是老化,乔治•巴特克斯说:“即使髓鞘质分解了,我们仍然可以长出新的,直到生命结束”。医学上,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的预测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率。所以,克服老化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进废退。

总记

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成长的书,这是一本告诉我们要如何成长为我们理想样子的书。他告诉我们方法论,他告诉我们如何成长的方法论。精深、激情、伯乐,这三要素如果兼而有之,便可以所向披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兼而有之。有了可以精深练习的方法,有了探索的热情,但是由于没有人可以正确地指导自己而走了弯路;有了热情,有了老师,却没有可以精深练习的时间;有了好方法和好教练,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那个领域。

一万小时理论是本书的核心,一切其他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阐述的,无论是它的原因——髓鞘质的生长,还是它的助力——激情与伯乐。

我不会劝你赶紧开始你的第一个小时,因为,有人早已开始了,你自己看着办。

13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目录

DAY 1

-作者简介及导读

-冒牌哈佛(一)

-冒牌哈佛(二)

-才能细胞(一)

-才能细胞(二)

DAY 2

-天降人才(一)

-天降人才(二)

-三大秘技(一)

-三大秘技(二)

DAY 3

-信号(一)

-信号(二)

-疯狂的海岛(一)

-疯狂的海岛(二)

DAY 4

-点燃明灯(一)

-点燃明灯(二)

-伯乐的武器(一)

-伯乐的武器(二)

DAY 5

-伯乐的一万小时(一)

-伯乐的一万小时(二)

-伯乐的赌注

-一万小时的世界

-总记

1

作者简介及导读

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家,两次成为美国杂志奖的候选人。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他众多畅销作品中的一本。这是一本探讨如何有效地努力,直至成功的书。与普通的成功学作品完全不同,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行精深练习,而练习的本质是促进大脑里髓鞘质的生长;他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启激情的大门,让自己始终能够积极展开、积极练习;他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清楚地识别优质伯乐,以便更好的引领我们进行技能训练,并获得深刻感悟。

作者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分为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如何融合这三要项便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书中,作者穿插了许多有趣的真实案例,用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笔者诚邀大家一起来进行一次体验之旅吧。

冒牌哈佛(一)

犯错让你更聪明。

——德国寓言

众所周知,常青藤盟校哈佛为世界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堪称奇迹。在赞叹她的同时,作者深探其究竟,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里寻找一些像哈佛一样,涌现出大量人才的小地方,作者称之为“人才温床”。

跟随作者来到巴西圣保罗的一个普通水泥地上,年仅11岁的小布鲁尼奥正在专注并且重复地练习着同一个动作,仿佛看到了一个巨星的影子。但是如果我们仅用“专注”两个字,来总结巴西足球人才扎堆出现现象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巴西民众普遍热衷于室内五人制足球,这便是“巴西灵魂的孵化器”。因为这个孵化器,在1958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巴西一举夺魁,带领世界进入了巴西足球的时代。笔者认为,这种孵化器的成功不无道理,是精深训练的典型例子。精深练习的建立有一个悖论:向目标奋进,挑战极限,不断试错,从而走向成功。 巴西室内五人制足球的场地只有标准场地的一半,人数不到标准人数的一半,球的重量更是普通足球的两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每个人接触球的次数是普通足球球员

2

的6倍;越重的球,越需要精准控球;练过五人制足球的球员也不会担心对手逼得有多近。这便是巴西足球的孵化器。

但是要澄清一点,室内五人制足球并不是巴西足球成功的唯一因素。其他一些为人熟知的因素,诸如气候、热情和贫穷,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五人制足球是一根杠杆,其他因素通过这根杠杆来传递能量。

冒牌哈佛(二)

与巴西的五人制足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百年前的美国也以同样的方式孕育着人才的温床。当时,航空迷林克制作的航空模拟训练器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被人看好,被人笑话为小孩子的玩具。直到二战开始,美国空军飞行员频频死于坠机,将军们因偶然的机会重新考察了林克的训练器,并且开始将其投入到飞行员的训练中。结果,林克的“蓝盒子”模拟器为美国训练了数千名飞行员。

和巴西的五人制足球场一样,这个“蓝盒子”为飞行员们提供了精深练习的机会。比起之前的纸笔学习,准飞行员们在上天之前已经在“蓝盒子”的操作板上完成了很多次起降、俯冲,应对了多次突发事件。“蓝盒子”使得坠机率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人才金矿”产出地,例如培养出多名世界前20名的俄罗斯网球名将俱乐部;诞生了一大批流行音乐歌星的德克萨斯音乐学校……

作者发现,这些所谓的“冒牌哈佛”们都具备着能让人投入其中并不断练习的氛围,以及同样精确、深入的训练机会——对实时情况的立刻判断及反应,并且进行大量训练。只有通过精确,深入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许多专业化的人才,精深练习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才能细胞(一)

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查尔斯·达尔文

一个让神经学教授们惊叹不已的物质——髓鞘质,是我们探究精深练习的关键。研究者发现,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例如美国的著名高尔夫运动员泰格•伍兹,巴西的著名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他们大脑中某部分的髓鞘质都要比普通人厚。笔者不禁要思考,髓鞘质与“专注”和“大量”的练习有何联系呢?经实验表明,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天才们只是拥有更厚的髓鞘质,那么这些髓鞘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本书作者告诉大家,人做每一个动作都是依靠脑海里的神经回路,就像电流一样,而髓鞘质便是包裹在这电流外的绝缘体。这些绝缘体越厚,神经回路就会越准确、越快速地将信息传达给肌肉,伟大的技能者就诞生了。而髓鞘质的厚度与练习的精深程度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是髓鞘质的作用,也阐释了髓鞘质和“专注”技能的关系。

3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髓鞘质的加厚需要不断进行精深练习。仔细地探究一下髓鞘质,笔者不难发现,髓鞘质是活体组织,除了一点一点地积累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开启回路,使髓鞘质运作正常。技能练习的越频繁,就越能自如地运用技能。于是笔者找到了“专注”和“大量”练习的本质——髓鞘质。

才能细胞(二)

髓鞘质系统的研究,是非常让人无处着手的。而研究者埃里克森给出了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例子,笔者可以带领大家通过这个例子体会髓鞘质的作用。

在埃里克森十五岁时,他发现班上有一位国际象棋最差的同学能在短时间内棋艺突飞猛进,轻松赢过自己。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于是他开始研究许多领域的高手。

在心理学世界处于因弗洛伊德而发生剧变的那个年代,埃里克森坚信自己的研究可以找到帮助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方法。他经过三十年兢兢业业的研究,观察了各种职业人士的练习行为,并且记录下时间和特点。于是一条崭新的基础理论便问世了: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的练习。

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天才是可以造就的,普通人也可以像天才一样,拥有超凡的技艺。笔者总是羡慕NBA赛场上科比天才般的技巧,但要知道,他每天4点准时起床,6点准时开始训练。10000个小时的训练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埃里克森总结道:“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拥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群天生拥有强烈的进步愿望的人,而这种愿望被称为“大师的激情”。

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如果我们想开发自身的潜能,所有人都需要精深的练习。无论你想培养什么样的才能,都要遵循同样的路径。

天降人才(一)

优秀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笔者理解了10000个小时的基本理论是专注与大量,那么再让笔者随着本书作者找寻一些天才的例子,看是否符合这个理论。

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们凭借着《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笔者困惑,为何她们的作品能够如此成功呢?本书作者给出了答案——微型小书的练笔,为她们提供了讲故事的肌肉。一次次提笔对于她们的作用是同样的——让脑海中的髓鞘质变厚。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朱丽叶•巴克通过查找海量的资料发现,三姐妹写的微型小书也只不过是业余水准,并且有抄袭当时肥皂剧剧情的嫌疑。

本书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三姐妹的成名并不是因为过人的文学天赋,而是因为她们从小就开始写微型小书。她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是由于一开始不成熟的

4

仿写,而是因为她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精深练习的新认识让我们更好的诠释了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才之路。

笔者回忆起了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练字还是计算,老师都要求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练习,这便是为了练就我们的语言和计算能力。勃朗特三姐妹就是大家的良好榜样。

天降人才(二)

文艺复兴时期是天才云集的年代。本书作者用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当时会涌现出大量的艺术家,而学徒制度成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切入口。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工匠行会”,行会以学徒制度为基础,小孩从七岁起,跟随师傅学艺五到十年,最终成为下一任师傅,开始收徒。在学艺的五到十年间,徒弟们在师傅指导下实际操作了数千小时。大师米开朗基罗从6岁开始拿起锤凿,先后经多位艺术家的指点,直到24岁因《圣母怜子图》一举成名。像他这样,把大部分的青春岁月投入在精深练习上的大师不胜枚举,他们不断锤炼和优化技能回路,纠错、竞争,然后进步。因此,这个答案也可以成为精深练习理论的佐证。

如果神经学家有机会穿越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定会发现米开朗基罗大脑里的髓鞘质比常人厚很多。随着髓鞘质的作用逐步被发现,它几乎已经可以定义一个人的构造。因为基因先天地构建了我们的本能反应,而一套完美的技能是由一个个本能反应构成的回路。那么使得回路运转速度更快更准确的作料,便是髓鞘质。普通的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而类似米开朗基罗式的天才,只是髓鞘质更厚的人。

人类的髓鞘质比猴子多百分之二十,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语言交流;因为母乳中含有髓鞘质脂肪酸,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孩智商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大,髓鞘质自动分解,所以大龄的运动员开始退役……我们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

三大秘技(一)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败了更好。

——塞穆尔·贝克特

笔者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精深练习一万个小时了。但是本书读到这里,作者还给出了如何专注、大量练习的方法。

先睹为快第一式:组块化。它又分为三个步骤:整体吸收,分拆组块和放慢练习。 整体吸收说的是练习者要对练习的技能有全面的把握。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例如美国同年龄段排名最高的球手卡罗琳•谢,8岁的时候在网球神童比赛上,她发挥出了不符合她年龄的,和天王费德勒一模一样的动作——单手反手

5

击球,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因为她一有空就看费德勒的录像,年纪轻轻就看过几万次费德勒如何反手击球了,无意识中她就领会了这个动作的精髓。

再比如,原本在美国一家鞋厂工作的雷•赖蒙堂在他22岁那年突发奇想,想去做一名音乐人。他几乎是音乐零基础,也没多少钱去专业学习,但是他买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在家闭关练习了2年时间,这两年里,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后来他的专辑大卖,人们夸赞他拥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音。但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吸取了大师作品的精华而成。组块化的目的就是让练习者可以模仿,然后准备超越。

第二步骤是拆分组块。美国草山音乐学校是演奏家的人才温床,学校里的教师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演奏家,他们成功的奥秘就是把长乐谱拆分成小片段逐一放慢练习,而奥秘的核心是慢。这也就是第三步骤,放慢练习。在草山,老师们要求学生放慢节奏练习曲子,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精确度,掌握技能的节奏和形状。

所以组块化的练习就是从整到零、再到慢的过程。第一技在笔者看来是整个三大秘技的核心,它揭示了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本质。

三大秘技(二)

三大秘技的其余两个秘技都是第一技的辅助。

第二式是重复练习。如果我们让丁俊晖一个月不碰桌球杆,相信他的水平一定会大打折扣,其原理是他脑内髓鞘质的分解会使技能回路的反应速度变慢,精准度变差。 精深练习这一方法很好理解,但是很有可能会练习不当。本书作者告诉大家,重复练习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时间花的越多,效果越好。

埃里克森的研究发现,技艺高超的人一天的练习量也就维持在3到5个小时,因为精深练习需要练习者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如果状态不佳,不如不练习而休养生息。有张有弛才能游刃有余。

最后一技是尝试体会。有目标地奋斗才是精深练习的宗旨: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在完美和不完美之间挣扎,体会出最良好的状态,草山音乐学校的学生们就是这么跟随着老师练习。在开始练习前,老师要求学生们要先给乐器定音,然后再给自己的耳朵定音,这样在弹错时,学生们才能自己听出来。想要避免错误,就必须一犯错就马上捕捉到它。这样,学生们就能自己不断提高对音感的把握。 同样,任何技能都是在使用三大秘技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这三个具有实践价值的技能——组块化、重复、体会,组成了我们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核心,完美诠释了由髓鞘质定义的人所需的大量与专注的练习。

6

信号(一)

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权威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精深练习已经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笔者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有力量坚持这种练习么?又或者,我们如何开始呢?本书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激情。关于你想成为谁,你会成为谁。这种爱,这种激情,就是发展才能的燃料。

看看那些“冒牌哈佛”中走出来的人才,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1998年的高尔夫赛场上,韩国女将朴世莉夺得金牌,此后的,韩国女运动员开始称霸高尔夫球坛。同年,在网球场上,俄罗斯网球女选手库尔尼科娃也带领着俄罗斯女运动员开始包揽各大网球赛事的奖杯。这种人才“井喷”的反常现象背后,可以清楚地解释激情的来源:“你也能做到。”

这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心理暗示真的有用么?于是一位科学家做了一项有关于孩子学习小提琴的研究,在对随机挑选的157名孩子进行为期9个月的小提琴培训之前,每个孩子都被问及他们觉得自己能学习小提琴多久。

科学家们将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分为短期承诺、中期承诺、长期承诺,接着就开始正常的训练了。而培训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孩子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表现得更优秀。笔者惊讶,从凡人到天才,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小小念头的不同。

信号(二)

激情会被点燃。无论是韩国女高尔夫球运动员,俄罗斯女网球运动员,还是学习小提琴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能接二连三地获得成功,都是被一个看似遥远、却触手可及的目标驱使着练习。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超级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信号都是针对未来的归属感。

如果把作者之前提到的例子再拿出来看,我们会发现,进行精深练习的场所往往都是在简陋的、破败不堪的地方,而豪华的的地方往往都不是人才温床。除了物理环境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环境,比如父母早期离世,也提供了另一种人才的温床。拿破仑、牛顿、但丁、马克吐温等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名人都来自单亲家庭,甚至是孤儿。当失去父母、失去安全感之时,他们便开始寻求内心的依托,有了这样的信号,激情也容易被点燃。在笔者看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激情有时也会被意外的好运,或者追逐的脚步,或者其他奇怪的理由所点燃,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是天才引线的点火石。

7

疯狂的海岛(一)

让我们跟随着本书作者来到平静祥和的库拉索岛,那里因1996年的两次本垒打而开始躁动。在那年10月的棒球锦标赛上,安德鲁•琼斯作为一个才进职业棒球联盟2个月的新手,面对洋基队的头号投手成功地打出了一记本垒打,震惊了全场;而紧接着,他又打出了一次本垒打,连广播播报员都惊呆了。

我们把镜头切回库拉索岛的小联盟里,几周后,400个孩子报名了这里的棒球联盟训练,因为他们都被联盟赛上那漂亮的挥棒点燃了激情。五年以后,这个联盟带着一半的新人,以平均身高比其他棒球手矮10多公分的队员,征战了一个又一个的巨人,并一次次挺近了决赛。

我们好奇,保持这份激情持续不灭的原因是什么呢?弗兰克•库列尔,他是这个海岛上小联盟的创始人,所有孩子都是他一手带大的,他鼓励孩子们努力练习、参加比赛、获得成功,最终被球探发现,成名。他为这个小联盟创造了一个窗口,让孩子们一睁眼就可以看到成功的路;并且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来到这里,只要沿着台阶一步步向上走,便可以像当年安德鲁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球星。

笔者认为库拉索岛的胜利与之前提到的韩国和俄罗斯女将的例子一样,孩子们的激情被安德鲁点燃,并且被他们的导师——弗兰克持续地激励着。

疯狂的海岛(二)

弗兰克的话语是激励孩子们前进的号角,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大家谨慎使用语言激励法。本书作者认为,语言对于保持激情格外重要,并列举了卡罗尔•德维克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他把400名5年级的学生分成了两组,在一次简单的测试之后,给予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聪明”,而给予另一组学生的评语是:“你肯定很努力”。 然后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这次,他们可以自己挑选较难或者较容易的试题,结果是,努力组的学生百分之九十选择了难的试题,而聪明组只有少数选择了较难的题目。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的测试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们都失败了,但是结束以后,努力组的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而聪明组却表现出讨厌这样的题目。

最后一轮的实验是,让孩子们重新做和第一次实验难度相同的测试,结果是,努力组的成绩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而聪明组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实验结果告诉笔者,给予肯定的赞美确实对保持努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有技巧地赞美。精深练习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踏实地成长,所以语言作为激情的点火石,要给出踏实合理的表扬。

8

点燃明灯(一)

教育不是在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叶芝

在“信号”这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点燃激情的开端;在“疯狂的海岛”这一章中,我们理解了可以运用语言来保持激情。

现在大家来研究一个将上述两者合二为一的例子。“KIPP”这个名字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美国的贫困儿童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从2008年起,每年至少让1.6万名儿童有机会步入大学的殿堂。然而在KIPP这个项目成立的初期,他们只接收到50个孩子的报名。创始人本着“拿来主义”的观点开始办学,延长学生的上课时间,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孩子们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就在两位创始人即将失望之时,奇迹开始降临,孩子们都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通过国家统考这一骄人的成绩。再接再厉,1999年某些KIPP校区学生的平均成绩已经是当地的第一名。随后,人才、资金、声誉接踵而来,学校也越做越大。

笔者猜测,根据之前精深练习的理论和持续的点燃激情,他们应该既有一个明确的、可以效仿的目标供孩子们追逐,又有一套持续激励孩子们的有效手段。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把孩子们百分百送进大学的呢?

点燃明灯(二)

这一章节,就让笔者带大家来揭开“KIPP”的神秘面纱。自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孩子们就接收到了三种信号:“你属于一个团队”、“你们这个团队一起生活在一个奇怪危险的新世界里”、“这个新世界就像一座高山,在山顶等待你们的是大学”。这些信号告诉学生们,你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大家一起成功。

而在笔者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KIPP”的每个学生不光受到学业上的指导,还会同时受到礼仪习惯和日常行为上的引导。即使是学生上课翻了个白眼,或是一位同学嘲笑另一位同学,老师们都会选择停课和大家一起讨论这种行为的弊端。

这个项目的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即使是如何使用厕纸、压几次肥皂液,他们都会仔细地教你。在“KIPP”的每个人都会相信,只要有良好的品行和刻苦的学习,他们都会进入大学,并且走上成功的道路。他们还会一起去参观各所著名的大学,然后时不时地想象未来大学的样子,从而建立对大学的直观概念,以此达到持续激励的效果。 当孩子们一遍一遍训练行为、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脑海里的技能回路会一遍一遍地被使用,髓鞘质不断增厚,大脑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一万小时原则,精深练习和激情点燃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9

伯乐的武器(一)

不管这算什么,反正不是甄别人才。我从未想过在大街上寻找人才。从基础着手,很

快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罗伯特·兰斯道普

这一部分,笔者将带领大家体会老师的重要性。每一个好的伯乐都有他自己的招数,而接下来介绍的这位老师,却有着令笔者惊讶的武器。

当两个心理学教育家找到久富盛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顿,并研究他如何教育球员时,起先,他们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是普通的练习,并且训练中伍顿教练一直在高频率地做示范、给建议,完全没有任何宗师的感觉,与他的名气完全不符。 但是经过之后几个月的跟踪训练,他们终于摸清门道:伍顿教练就是通过一次次的言传身教锻炼学员们的技能回路,加厚学员们的髓鞘质,以达到精深练习的效果。同时,他的话语一直都是简短而有力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他的语言也给了学员们冲击,让他们投入到练习中去。

心理学家们学习了伍顿教练的方法,将其投入到阅读训练中,并加以鼓励,于是他们的项目也获得成功。伍顿老师教给他们的武器就是第一部分介绍的精深训练。 没错,下一节里将会介绍另一位伯乐,她的武器想必大家已经猜到。

伯乐的武器(二)

作者给我们介绍的另一位伯乐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钢琴老师玛丽•埃伯森。她的育人秘诀和伍顿教练的有什么不同呢?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婆婆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经过她训练的孩子们都觉得她非常友善,总是传递着温暖的能量。手的姿势做好了可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弹错的时候,玛丽会万般遗憾地说“不行啊”,然后要求再弹一次;弹对了,玛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结束之后会奖励一包巧克力,然后鞠躬。

在孩子们练琴的时候,老婆婆总是以一颗热爱的心去关怀着他们。那么老婆婆的武器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激情。她的关注、热情、细心,都成为了孩子们继续练习钢琴的动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钢琴。

许多领域内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启蒙老师看似都很平凡。但是,他们教的是热爱,他们在点燃激情,然后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之火,让学生们都能在最初的阶段更好地参与和融入他们的练习中,沉迷于自己的专业。

10

伍顿教练加强技能回路的练习,埃博森老婆婆的感情开关,如果将二者相结合,那么正好是我们研究的精深练习的两个重要方向。

笔者认为,如果有一位伯乐能将二者兼之,将会引发奇迹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大家可能很难遇到一位那么完美的伯乐,但是我们可以把许多伯乐的优点都集合起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伯乐的一万小时(一)

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他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影响有多深远。

——亨利·亚当斯

一个好伯乐,应有四个优势:广博的知识、敏锐地洞察力、简明的指示以及人格魅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知识矩阵,它包含了技术上的知识、策略、经验,是一种神秘的混合物。美国的音乐导师赛普帝安就是一个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善于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然后教授音乐给学生的好伯乐。

其次是洞察力。良好的伯乐不仅能看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还能看到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用语言和动作推动学生进步,使他们保持激情,精深练习。

第三个优势是简明的指示,它是一根挥舞有力的教鞭。之前伍顿教练的例子已经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言语精炼而训练效果显著的模范伯乐。因为简短,学生们听得进去,也适合重复,从而达到多次练习的效果。

最后一个是气质与诚信,这决定了伯乐的魅力。人们常说,伟大的教师都喜欢哗众取宠。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观察伯乐们的工作,观察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发现,伯乐们夸张的个性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如果以上四点优势都可以具备,那便可以算作一个好伯乐了。同上一节一样,我们周围的伯乐并不会同时具有以上的所有优点,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去多找一些伯乐,多开阔眼界。比尔盖茨的老师就有很多,所以他才会如此成功。

伯乐的一万小时(二)

把学员推入精深练习区,让他们的髓鞘质生长,形成固定的技能回路,再反复练习,这是之前提到的所有伯乐的统一做法。

五人制足球的教练会在球场边一言不发地看着自己的学员们在球场上奋力厮杀;但是在日本铃木老师的小提琴课上,老师总是在学生们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指导,生怕出了一点差错。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都是朝着一个目的去的么?

11

答案是肯定的,本书作者做出了如下的解释。足球需要的是队员的灵活性。五人制足球本身就是一个高强度的训练机制,队员们在不断地触球中体会如何把握攻击和防守的时机,教练自然无需打断练习来提点学员们。

然而,小提琴的练习需要非常精细的把握,而这种把握只有在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下,才能正确练习,就好像小树苗必须给它搭一个支架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生长。这种需要一次性神经回路的训练,自然只有老师在身边手把手的提点才能完成。两种方式殊途同归,所以只有能把握住要点的伯乐才是好伯乐。

伯乐的赌注

教师就是为了逐步淡出。

——托马斯·卡拉瑟斯

这一节同之前的理论略有不同,是完全站在伯乐的角度讨论的。美国的橄榄球选秀场上,充斥着各种球探、教练、经理,而汤姆•马丁内斯却能在其中找出那匹真正的千里马。

有一年,突击队的管理者面对一个二选一的艰难抉择:一个是受到外界广泛好评的约翰逊,另一个是突然之间名声大躁的罗素。在两难的抉择下,他们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教练汤姆•马丁内斯来为他们做决定。

老教练见了罗素,完全没有提任何和运动相关的话题,只是要了一件罗素的签名球衣作为孙子的礼物。然后他们就开始了训练。也许我们并不理解老教授的用意,但实际上,他跳过了所有障碍,直接与他交流并达成了目的。最后,突击队听从了老教练的意见,拿下了这名虎将。而这一赛季的结果也应证了老教练的慧眼。

笔者认为,这种识人的才能,不只因为汤姆的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两人的默契,并迅速达成一致的目标。如果将10000个小时理论套用在伯乐身上,如果伯乐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选择千里马,想必也要精深练习,点燃激情吧。

一万小时的世界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以如何应用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在教育方面,作者提到早教光盘并不会让婴儿更聪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发现,婴儿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的早教光盘,词汇量会下降17%。这是因为早教光盘没有给婴儿提供精深练习的机会,反而占用了婴儿锻炼精神回路的时间。

12

在商业组织上,就更加需要精益求精,作者举了丰田汽车生产线的例子,丰田规定,职位在物业管理人员以上的任何一名员工,一旦发现生产线有问题,就有权利暂停生产线,这便是商业组织层面上的精深练习。

在心理学方面,作者举了训练师妮可•西洛佛如何帮助大家克服害羞的例子,她让她的客户们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尝试,然后像晋级游戏一样,不断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大家在下一关卡中付出更大的勇气来克服害羞。客户们从最开始的惶恐不安,到后来习以为常,就这样克服了害羞。

髓鞘质生长的最大障碍是老化,乔治•巴特克斯说:“即使髓鞘质分解了,我们仍然可以长出新的,直到生命结束”。医学上,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的预测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率。所以,克服老化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进废退。

总记

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成长的书,这是一本告诉我们要如何成长为我们理想样子的书。他告诉我们方法论,他告诉我们如何成长的方法论。精深、激情、伯乐,这三要素如果兼而有之,便可以所向披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兼而有之。有了可以精深练习的方法,有了探索的热情,但是由于没有人可以正确地指导自己而走了弯路;有了热情,有了老师,却没有可以精深练习的时间;有了好方法和好教练,却不是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那个领域。

一万小时理论是本书的核心,一切其他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阐述的,无论是它的原因——髓鞘质的生长,还是它的助力——激情与伯乐。

我不会劝你赶紧开始你的第一个小时,因为,有人早已开始了,你自己看着办。

13


相关内容

  • 一万小时定律天才并不存在
  • 在对认知水平要求极高的领域里是不存在天才的, 没人刚完成外科轮替训练就可以走进手术室做世界级的神经外科手术. 40 年前,赫伯特・ 西蒙和威廉・蔡斯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在研究专业知识方面得出一个著名结论: " 国际象棋是没有速成专家的,也当然没有速成的高手或者大师.目前所有大 ...

  •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1 精品
  •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庄文惠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 ...

  • 教育的奇迹
  •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1) 西庞村小学 高艳珍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 ...

  • 物理学家李淼: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也许就是洞见和耐心
  • 他是中国引力波计划的发起人 他是马云徐小平逻辑思维的座上宾 他是中国最顶尖的物理学家 他选择博雅小学堂作为唯一在线教育平台 明晚开课 与世界精英教育同步 给中国孩子们最好的物理启蒙 这是国内第一次由物理学大师给孩子们深入浅出亲授最深奥的物理科学,这四节微课将让孩子们心智大开,重新建构对宇宙万物的观察 ...

  • 教育教学书籍有感
  • 读<教育有乐>有感 哈尔滨市民生路小学孙胜涛 在假期里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 的 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但写得精彩而且做得精彩.特别是<我请打架的学生吃饭>和<美丽的放弃>这两个故事. <我请打架的学生吃饭& ...

  • 天才与精神疾病
  • 多少年来,有许多医学家推测创造力还与"精神病"有关,但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十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 ...

  • 学习的名人名言
  • 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 卢瑟福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 别林斯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进学 ...

  •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qu ...

  • 名人轶事 | 百科全书式"天才"--牛顿
  • 1727年3月31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逝世. [人物生平]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少年时代的牛顿就表现出手工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