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案例分析

●课题编号:高中6号

● 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刘建英 深圳市高级中学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

【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包含乙酸和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 有 机化合物》中第三节的内容。乙酸和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碳的成键特点和烃的结构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又可以通过本节两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 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烃的衍生物和选修5打好方法论基础。

【教材处理】本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乙醇》,第二课时《乙酸》。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习科学的理解性学习精神,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评价贯穿在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中,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方式设计:4-6人一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科学探究、微观分析或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细节学习。

第一课时 乙醇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结构的探究,需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使学生了解结构的认知过程;性质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建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用途的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恰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1、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乙醇的部分用途。

2、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结构及性质,了解了探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乙烷的结构,并对 “结构—性质”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能力基础

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眼、动手能力。

2、针对市重点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乙醇的结构和氧化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数能够理解并结合实验得出反应的断键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掌握乙醇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方法;

(3)掌握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定性探究到定量探究、从宏观辨识到微观分析;

(4)掌握官能团的概念,掌握“(组成) 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取信息、总结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并通过练习反馈,诊断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证据推理、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和微观分析,让学生认识乙醇的结构和相关化学性质;通过点评,诊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分析水平(宏观视角、微观视角);

(3)乙醇的用途穿插在相应环节学习,多元情境中的学习,既可以巩固相应性质,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立体的认知;通过生活中的运用点评,诊断学生学科价值观的发展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要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并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官能团的概念;

2、 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3、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

2、 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具及仪器药品

1、教具:投影仪;

2、仪器:小试管一支、大试管两支、250mL 烧杯三个、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坩埚钳

3、药品:金属钠、乙醇、铜丝、火柴、澄清石灰水、酚酞、蒸馏水、稀硫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过程)

(说明:使用下列各相关栏目,请老师按实际教学的进程编写)

【课前自测】(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可推出的结论是有机物只含C 、H

B.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可推出的结论是该有机物含氧;

C.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通过测定有机物和CO 2和H 2O 的质量,可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

D.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通过测定H 2O 与CO 2的物质的量比值,可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

2、取4.6 g乙醇,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已知浓硫酸质量增加5.4 g ,碱石灰质量增加8.8 g。试求乙醇的实验式

3、取2.3 g乙醇,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已知浓硫酸质量增加2.7 g ,碱石灰质量增加4.4 g。已知:A 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

试求乙醇的分子式 。

4、请写出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等效氢种类数:

【问题一的解决】乙醇物理性质有哪些?

【新课导入】设置情境,以游戏“诗词大会”的形式,以中国诗酒文化为主题,给出半句,答另外半句,小组竟答: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问题分解与思考】1.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根据观察和生活常识,你可以总结出乙醇都具有哪些性质呢?(观察无水乙醇)

【学生讨论】(组内讨论,展示后,组间补充完善)

【投影】一、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俗名酒精。

【社会连线】医用酒精是 75% 的乙醇溶液?(联系生活常识)

【问题思考】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可以用试剂 无水硫酸铜 。(联系已有知识)

【课堂练习】

1、实验室要从溴水中萃取溴,下列试剂中,哪些可以用来做萃取剂( AD )

A. 四氯化碳 B. 环己烯 C. 乙醇 D. 环己烷

(从社会连线到课堂练习,多元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二的解决】乙醇分子组成和结构是什么?

【过渡导入】“结构决定性质”,要想深入学习乙醇的性质,就要先了解乙醇的结构。

【问题分解与思考】

深层理解;2、最后的验证,根据教材安排,学生只能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这要结合问题三才能更好的解决。)

【问题三的解决】乙醇如何与金属钠反应?

【过渡导入】“性质反映结构”,要想最终确定乙醇的结构,可以通过性质来验证。首先来探究一下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3-2】(课本P 73页)(学生实验,定性判断,完成表格)

【问题分解与思考】如何借助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确定乙醇的结构呢?试推理猜想:

【实验设计与讨论】(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定量测定乙醇中活性氢的实验方案,组间展示交流,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完善方案)(锻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或 等。

【问题思考】已测得:2.3g 乙醇参加反应,把量筒中的水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560mL 。请通过计算确定乙醇的结构。(说明:由于本节学习目标以及气体体积的换算对学生的难度,所以,给出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

【结论】1mol 乙醇反应生成1/2molH2。所以,乙醇的结构为:

(乙醇的结构最终确定) ,模型:。

【问题分解与思考】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认识反应的实质)

【投影】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的方程式:2Na +2CH 3CH 2OH→2CH3CH 2ONa +H 2↑

【分析归纳】与钠反应的为—OH ,氢氧键断键。并且,—OH →1/2H2(引导学生分析,从定性到定量)

【结论】像—OH 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常见官能团有:碳碳双键、—X 、—OH 、—NO 2等。(引导总结)

(通过与氢氧根对比,强化对羟基的认识)

【问题分解与思考】硫酸、水、乙醇中都含有—OH ,它们与金属钠反应的快慢是怎样的?为什么?

【视频】(自制稀硫酸、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对比视频)(引导观察对比实验特点)

(【问题四的解决】乙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

【情境导入】中国酒文化由来已久,对于“喝酒这事儿”你了解多少?

【问题分解与思考】这是《纵横四海》中周润发喷火的场景,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可燃性、挥发性(组内讨论,展示后,组间补充完善)

【投影】1、燃烧——完全氧化:

【追问】乙醇断键情况?(认识反应实质)

【学生讨论】完全断键。

【问题分解与思考】有人喝酒脸红,有人喝酒脸白,你觉得哪种人能喝?不管是哪种人,又总有人说“没事,酒量是练出来的”,你相信吗?

【社会连线】【投影情境素材】乙醇的代谢过程: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 )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进一步催化为乙酸。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

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分解较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当然,也有很少部分人缺少乙醇脱氢酶,使乙醇分解较慢,乙醇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在体内积累,有可能引发酒精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给出情境素材,学生阅读)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认识饮酒与健康的关系)

【问题思考】在实验室,我们如何来实现乙醇转化为乙醛呢?

【实验3-3】(课本P 74页)(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

【问题思考】1、铜丝的作用?

2、反应的机理是什么?(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认识反应的实质)

【学生讨论分析】催化剂。催化剂还可以是Ag 。(引导学生完成)

乙醇断键机理:。(需要老师更多的分析引导,甚至讲述)

【投影】2、催化氧化——部分氧化:

【问题分解与思考】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你知道交警是怎么检查酒驾的吗?

【投影】酒精的快速检测: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重铬酸钾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

【实验连线】(学生实验,验证乙醇与强氧化剂的作用)

【投影】3、被强氧化剂氧化为酸:

【问题五的解决】乙醇的用途有哪些?

【过渡导入】“性质决定用途”,请结合乙醇的性质和生活常识,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讨论总结】杀菌消毒、做燃料、乙醇汽油、有机溶剂、做饮料等。

【课堂归纳总结与抽象表征】(说明: 在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对问题建构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练习】

2、等量的乙醇、乙二醇

为( B )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则两种物质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A. 2∶1 B. 1∶2 C. 3∶2 D. 4∶3

【教师点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质以及定量关系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到下列液体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C )

A. 硝酸 B. 无水乙醇 C. 石灰水 D. 盐酸

【教师点拨】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

4、乙醇分子中化学键如图所示

1)与金属钠反应时,键_____断裂。2)催化氧化为醛时,键_____断裂。

3)燃烧(完全氧化)时,键_____断裂。

【教师点拨】乙醇化学反应的断键机理,即实质

5、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OH B. —OH C. —NO 2 D.

【教师点拨】官能团的概念及常见官能团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醇易挥发 B .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C .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 D .乙醇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C

2、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

A .液溴和四氯化碳 B .乙醇和乙酸 C .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 D .苯和蒸馏水

【答案】D

3、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生石灰 B .金属钠 C .浓硫酸 D .无水硫酸铜

【答案】D

4、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1 mol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 水 B. 乙醇可以制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 作用得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 乙醛

【答案】C

5、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醇与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醇中所含羟基的数目为( )

A .1个 B .2个 C .3种 D .4种

【答案】B

6、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6 B .3∶2∶1 C .4∶3∶1 D .6∶3∶2

【答案】D

7、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 )

A .CH 3CH 2NO 2 B .CH 2=CHBr C .CH 2Cl 2 D .

【答案】B

8、CH 2=CHCH 2OH 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中和反应(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②

【答案】B

9、0.1mol 某饱和一元醇充分燃烧,生成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6g .该醇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则该醇是 ( )

A .2—丙醇 B .2—丁醇 C .1—戊醇 D.2—甲基—2—丙醇

【答案】D

10、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结构中有—OH ,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而显碱性

B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D

11、下列分子式中只代表一种物质的分子的是( )。

A .C 2H 4Cl 2 B .C 3H 6 C .CH 4O D .C 3H 8O

【答案】C

二、填空题:

12、 根据乙醇的结构式填空:

(1)断 键与活泼金属钠等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

(2)断①③键发生 反应,化学方程式 ;

(3)化学键全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 2Na+2CH 3CH 2OH→2CH3CH 2ONa +H 2↑;

(2)催化氧化,

(3)

三.实验题

13、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 。 ;

图中:A 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 , B 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 为无水CuSO 4粉末, D 为碱石灰,F 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仪器或某部位的代号)________。E 处生成一种纯净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A 中乙醇平稳汽化成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D 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3)能验证乙醇反应后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4)图中G 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

【答案】(1)A。氧气。 (2)水浴加热。干燥气体。

(3)产生砖红色沉淀。 (4)冷凝回流。

【兴趣拓展作业】

兴趣拓展作业(任选一题) :

1) 酒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

2) 酒精越纯,杀菌效果越好吗?

3) 固体酒精是酒精固体吗?

4) 我市汽车使用的是乙醇汽油吗?

5) 中国酒文化知多少?

★连接高考学业水平考

说明:此项内容目的是为优秀生的学习提供,30分钟题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考题错解及分析

1、催化氧化产物是 的醇是 ( )

【错答】B 、D

【原因分析】1. 催化氧化断键机理不清晰;2. 因为乙基的原因,导致碳链分析出错。

【正确答案】A

2、在一定温度下,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的混合气体V L,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消耗相同状态下的O 2 3 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A .1:1 B .2:1 C . 1:2 D . 任意比

【错答】ABC

【原因分析】涉及燃烧耗氧量的问题,是一个考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近年来,计算好像一直是许多学生的短板。只要运用极限法、结合列方程组或十字交叉法,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正确答案】D

▲疑难问题及解答

1、某化合物的分式为C 5H 11OH ,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 3、两个—CH 2—、一个 —CH — 和一个—OH ,则它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正确答案】C

2、A 、B 、C 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 、B 、C 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 ( )

A .3:2:1 B .3:1:2 C .2:1:3 D .2:6:3

【正确答案】

B

3、已知:C 2H 5OH+HBr→C 2H 5Br+H2O 。为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现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实验。试根据以下装置图、试剂及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Ⅰ. 装置中所装的试剂是:①A 瓶装无水乙醇,内放无水盐X ;②B 干燥管里装生石灰; ③C 和D 中都装浓硫酸;④E 瓶中装入试剂Y

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Ⅱ. 用水浴加热A 瓶;将D 中浓硫酸缓缓滴入E 中与试剂Y 作用;发现C 中导管有大量气泡放出;A 瓶内X 逐渐变色,在B 管口挥发的气体可点燃。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E 瓶里所装的试剂Y 是以下的________;

A. 饱和食盐水 B.MnO 2和NaCl 的混合物 C. 浓盐酸

(2)D 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 ;C 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A 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所生成的__________(写名称)在B 出口处点燃。

(4)A 瓶内无水盐X 宜选用 ;它能起指示作用的原因是 ;

(5)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将装置中的C 瓶取掉,实验目的是否能达到?_____;因为 。

【正确答案】(1)C

(2)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放出热量,使HCl 气体逸出 干燥HCl 气体

(4)无水硫酸铜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5)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

(6)否 从锥形瓶出来的HCl 中有水蒸气

▲优秀高考题、学业水平考试题精选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用氢气加成除去乙烯

B .可以用水鉴别乙醇、甲苯、CCl 4

C .除去溴苯中的溴,可以用水洗、分液的方法

D .除去乙醇中的水,可以用蒸馏的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A 中会引入新的杂质H 2;B 中乙醇与水互溶,甲苯在水上层,CCl 4在水下层;C 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分液;D 中加生石灰、再蒸馏。

2、(改编题)有人将书本上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的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液态物质。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 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以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 .氯化钠溶液 B .苯 C .碳酸氢钠溶液 D .四氯化碳

(5)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

【正确答案】(1)2Cu +O 2

(2) 加热 冷却

(3) 乙醛 乙醇 水

(4) 乙酸 c 蒸馏

(5) 氮气

【解析】整个装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供氧气和乙醇蒸汽,第二部分乙醇催化氧化发生装置,第三部分冷却收集液体,第四部分收集气体/尾气。明确了各部分的作用,再加上对催化氧化反应的了解,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放热

★板书设计

§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一、物理性质

二、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 取代反应

2. 氧化反应 (1)燃烧: (2)催化氧化: (3)与强氧化剂反应 四、用途 活动板

★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时代发展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学习科学中理解性教学的精神、基于评价对教学的重要性,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有着一个初衷,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要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要将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之中。我的具体设计思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体现。

一、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学习目标。我参阅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考纲等,结合本节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决定选择问题导向教学法,将本节内容设计成五个问题,并确定每个问题需要学生掌握的什么程度才算达成学习目的。

二、确定学习方法。根据需要的问题,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根据学习的认知基础,根据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的理念,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建构自己的理解,并最终确定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学习方法的选择,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要诊断的问题。

四、确定可以贯穿于教学培养的核心素养。根据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本节知识特点与学习方法,确定哪些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以体现与培养,并确定如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培养。

五、思考情境设置。根据知识内容特点,思考新课引入和问题准入的合适的情境设置。

★教学反思(500字左右)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发现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设计,学生感兴趣、参与度高、效果很不错,像动手做模型、实验设计与探究、喝酒这些事儿等,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二、有些地方,学生学习起来发现还是有难度,比如: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的测定,尽管有指导意见,但学生要动手总结写出,还是觉得有困难,对此,我选择在课堂上板书“定性定组成→定量

定最简式→定分子式测相对分子质量→猜测→定结构”,进一步的引导,帮助学生理出探究思路。再比如:通过钠与乙醇的定量实验确定乙醇结构,让学生直接画出装置图有困难,对此,可以把问题更细化,“针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定量实验要测 的量;通过方法 测量;实验中要保证 完全反应;读数要注意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定量问题的关键,而实验图直接投影出来让学生分析。

三、有些地方,对学生好像太简单,可以让它更有挑战性,比如:引课环节,给出的诗句都很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可以把它改为不给诗句,直接选两组比赛,说出与酒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说出许多,而且,因为有挑战性,也会更有激情。

课堂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所有的预设都是围绕着学生和核心知识展开,而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灵活的,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是预设所能涵盖的。所以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课题编号:高中6号

● 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刘建英 深圳市高级中学

●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

【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包含乙酸和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 有 机化合物》中第三节的内容。乙酸和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碳的成键特点和烃的结构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又可以通过本节两种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 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烃的衍生物和选修5打好方法论基础。

【教材处理】本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乙醇》,第二课时《乙酸》。

●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习科学的理解性学习精神,帮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评价贯穿在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中,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方式设计:4-6人一组,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科学探究、微观分析或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细节学习。

第一课时 乙醇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结构的探究,需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使学生了解结构的认知过程;性质的学习,需要科学的实验探究与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建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用途的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恰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1、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乙醇的部分用途。

2、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结构及性质,了解了探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乙烷的结构,并对 “结构—性质”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能力基础

1、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眼、动手能力。

2、针对市重点学校学生的特点,在乙醇的结构和氧化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数能够理解并结合实验得出反应的断键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掌握乙醇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相结合的方法;

(3)掌握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定性探究到定量探究、从宏观辨识到微观分析;

(4)掌握官能团的概念,掌握“(组成) 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取信息、总结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并通过练习反馈,诊断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证据推理、模型制作、实验探究和微观分析,让学生认识乙醇的结构和相关化学性质;通过点评,诊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实验探究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分析水平(宏观视角、微观视角);

(3)乙醇的用途穿插在相应环节学习,多元情境中的学习,既可以巩固相应性质,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立体的认知;通过生活中的运用点评,诊断学生学科价值观的发展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要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并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官能团的概念;

2、 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3、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

2、 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具及仪器药品

1、教具:投影仪;

2、仪器:小试管一支、大试管两支、250mL 烧杯三个、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坩埚钳

3、药品:金属钠、乙醇、铜丝、火柴、澄清石灰水、酚酞、蒸馏水、稀硫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过程)

(说明:使用下列各相关栏目,请老师按实际教学的进程编写)

【课前自测】(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可推出的结论是有机物只含C 、H

B.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可推出的结论是该有机物含氧;

C.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通过测定有机物和CO 2和H 2O 的质量,可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

D. 某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 2和H 2O ,通过测定H 2O 与CO 2的物质的量比值,可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氧

2、取4.6 g乙醇,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已知浓硫酸质量增加5.4 g ,碱石灰质量增加8.8 g。试求乙醇的实验式

3、取2.3 g乙醇,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已知浓硫酸质量增加2.7 g ,碱石灰质量增加4.4 g。已知:A 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

试求乙醇的分子式 。

4、请写出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等效氢种类数:

【问题一的解决】乙醇物理性质有哪些?

【新课导入】设置情境,以游戏“诗词大会”的形式,以中国诗酒文化为主题,给出半句,答另外半句,小组竟答: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孟浩然《过故人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问题分解与思考】1.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根据观察和生活常识,你可以总结出乙醇都具有哪些性质呢?(观察无水乙醇)

【学生讨论】(组内讨论,展示后,组间补充完善)

【投影】一、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俗名酒精。

【社会连线】医用酒精是 75% 的乙醇溶液?(联系生活常识)

【问题思考】检验乙醇中是否有水,可以用试剂 无水硫酸铜 。(联系已有知识)

【课堂练习】

1、实验室要从溴水中萃取溴,下列试剂中,哪些可以用来做萃取剂( AD )

A. 四氯化碳 B. 环己烯 C. 乙醇 D. 环己烷

(从社会连线到课堂练习,多元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知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二的解决】乙醇分子组成和结构是什么?

【过渡导入】“结构决定性质”,要想深入学习乙醇的性质,就要先了解乙醇的结构。

【问题分解与思考】

深层理解;2、最后的验证,根据教材安排,学生只能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这要结合问题三才能更好的解决。)

【问题三的解决】乙醇如何与金属钠反应?

【过渡导入】“性质反映结构”,要想最终确定乙醇的结构,可以通过性质来验证。首先来探究一下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3-2】(课本P 73页)(学生实验,定性判断,完成表格)

【问题分解与思考】如何借助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确定乙醇的结构呢?试推理猜想:

【实验设计与讨论】(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定量测定乙醇中活性氢的实验方案,组间展示交流,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完善方案)(锻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或 等。

【问题思考】已测得:2.3g 乙醇参加反应,把量筒中的水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560mL 。请通过计算确定乙醇的结构。(说明:由于本节学习目标以及气体体积的换算对学生的难度,所以,给出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

【结论】1mol 乙醇反应生成1/2molH2。所以,乙醇的结构为:

(乙醇的结构最终确定) ,模型:。

【问题分解与思考】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认识反应的实质)

【投影】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的方程式:2Na +2CH 3CH 2OH→2CH3CH 2ONa +H 2↑

【分析归纳】与钠反应的为—OH ,氢氧键断键。并且,—OH →1/2H2(引导学生分析,从定性到定量)

【结论】像—OH 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常见官能团有:碳碳双键、—X 、—OH 、—NO 2等。(引导总结)

(通过与氢氧根对比,强化对羟基的认识)

【问题分解与思考】硫酸、水、乙醇中都含有—OH ,它们与金属钠反应的快慢是怎样的?为什么?

【视频】(自制稀硫酸、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对比视频)(引导观察对比实验特点)

(【问题四的解决】乙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

【情境导入】中国酒文化由来已久,对于“喝酒这事儿”你了解多少?

【问题分解与思考】这是《纵横四海》中周润发喷火的场景,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可燃性、挥发性(组内讨论,展示后,组间补充完善)

【投影】1、燃烧——完全氧化:

【追问】乙醇断键情况?(认识反应实质)

【学生讨论】完全断键。

【问题分解与思考】有人喝酒脸红,有人喝酒脸白,你觉得哪种人能喝?不管是哪种人,又总有人说“没事,酒量是练出来的”,你相信吗?

【社会连线】【投影情境素材】乙醇的代谢过程:乙醇通过血液流到肝脏后,首先被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 )氧化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进一步催化为乙酸。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

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分解较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上脸”。当然,也有很少部分人缺少乙醇脱氢酶,使乙醇分解较慢,乙醇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在体内积累,有可能引发酒精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给出情境素材,学生阅读)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认识饮酒与健康的关系)

【问题思考】在实验室,我们如何来实现乙醇转化为乙醛呢?

【实验3-3】(课本P 74页)(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

【问题思考】1、铜丝的作用?

2、反应的机理是什么?(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认识反应的实质)

【学生讨论分析】催化剂。催化剂还可以是Ag 。(引导学生完成)

乙醇断键机理:。(需要老师更多的分析引导,甚至讲述)

【投影】2、催化氧化——部分氧化:

【问题分解与思考】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你知道交警是怎么检查酒驾的吗?

【投影】酒精的快速检测: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重铬酸钾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

【实验连线】(学生实验,验证乙醇与强氧化剂的作用)

【投影】3、被强氧化剂氧化为酸:

【问题五的解决】乙醇的用途有哪些?

【过渡导入】“性质决定用途”,请结合乙醇的性质和生活常识,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讨论总结】杀菌消毒、做燃料、乙醇汽油、有机溶剂、做饮料等。

【课堂归纳总结与抽象表征】(说明: 在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对问题建构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练习】

2、等量的乙醇、乙二醇

为( B )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则两种物质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A. 2∶1 B. 1∶2 C. 3∶2 D. 4∶3

【教师点拨】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质以及定量关系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到下列液体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C )

A. 硝酸 B. 无水乙醇 C. 石灰水 D. 盐酸

【教师点拨】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质

4、乙醇分子中化学键如图所示

1)与金属钠反应时,键_____断裂。2)催化氧化为醛时,键_____断裂。

3)燃烧(完全氧化)时,键_____断裂。

【教师点拨】乙醇化学反应的断键机理,即实质

5、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OH B. —OH C. —NO 2 D.

【教师点拨】官能团的概念及常见官能团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醇易挥发 B .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C .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 D .乙醇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C

2、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混合物是

A .液溴和四氯化碳 B .乙醇和乙酸 C .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 D .苯和蒸馏水

【答案】D

3、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生石灰 B .金属钠 C .浓硫酸 D .无水硫酸铜

【答案】D

4、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1 mol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 水 B. 乙醇可以制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 作用得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 乙醛

【答案】C

5、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醇与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醇中所含羟基的数目为( )

A .1个 B .2个 C .3种 D .4种

【答案】B

6、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6 B .3∶2∶1 C .4∶3∶1 D .6∶3∶2

【答案】D

7、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 )

A .CH 3CH 2NO 2 B .CH 2=CHBr C .CH 2Cl 2 D .

【答案】B

8、CH 2=CHCH 2OH 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中和反应(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②

【答案】B

9、0.1mol 某饱和一元醇充分燃烧,生成的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6g .该醇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则该醇是 ( )

A .2—丙醇 B .2—丁醇 C .1—戊醇 D.2—甲基—2—丙醇

【答案】D

10、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结构中有—OH ,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而显碱性

B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D

11、下列分子式中只代表一种物质的分子的是( )。

A .C 2H 4Cl 2 B .C 3H 6 C .CH 4O D .C 3H 8O

【答案】C

二、填空题:

12、 根据乙醇的结构式填空:

(1)断 键与活泼金属钠等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

(2)断①③键发生 反应,化学方程式 ;

(3)化学键全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 2Na+2CH 3CH 2OH→2CH3CH 2ONa +H 2↑;

(2)催化氧化,

(3)

三.实验题

13、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 。 ;

图中:A 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 , B 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 为无水CuSO 4粉末, D 为碱石灰,F 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仪器或某部位的代号)________。E 处生成一种纯净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A 中乙醇平稳汽化成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D 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

(3)能验证乙醇反应后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4)图中G 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

【答案】(1)A。氧气。 (2)水浴加热。干燥气体。

(3)产生砖红色沉淀。 (4)冷凝回流。

【兴趣拓展作业】

兴趣拓展作业(任选一题) :

1) 酒的度数是如何确定的?

2) 酒精越纯,杀菌效果越好吗?

3) 固体酒精是酒精固体吗?

4) 我市汽车使用的是乙醇汽油吗?

5) 中国酒文化知多少?

★连接高考学业水平考

说明:此项内容目的是为优秀生的学习提供,30分钟题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考题错解及分析

1、催化氧化产物是 的醇是 ( )

【错答】B 、D

【原因分析】1. 催化氧化断键机理不清晰;2. 因为乙基的原因,导致碳链分析出错。

【正确答案】A

2、在一定温度下,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的混合气体V L,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消耗相同状态下的O 2 3 V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A .1:1 B .2:1 C . 1:2 D . 任意比

【错答】ABC

【原因分析】涉及燃烧耗氧量的问题,是一个考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近年来,计算好像一直是许多学生的短板。只要运用极限法、结合列方程组或十字交叉法,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正确答案】D

▲疑难问题及解答

1、某化合物的分式为C 5H 11OH ,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 3、两个—CH 2—、一个 —CH — 和一个—OH ,则它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正确答案】C

2、A 、B 、C 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 、B 、C 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 ( )

A .3:2:1 B .3:1:2 C .2:1:3 D .2:6:3

【正确答案】

B

3、已知:C 2H 5OH+HBr→C 2H 5Br+H2O 。为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现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实验。试根据以下装置图、试剂及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Ⅰ. 装置中所装的试剂是:①A 瓶装无水乙醇,内放无水盐X ;②B 干燥管里装生石灰; ③C 和D 中都装浓硫酸;④E 瓶中装入试剂Y

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Ⅱ. 用水浴加热A 瓶;将D 中浓硫酸缓缓滴入E 中与试剂Y 作用;发现C 中导管有大量气泡放出;A 瓶内X 逐渐变色,在B 管口挥发的气体可点燃。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E 瓶里所装的试剂Y 是以下的________;

A. 饱和食盐水 B.MnO 2和NaCl 的混合物 C. 浓盐酸

(2)D 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 ;C 瓶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A 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所生成的__________(写名称)在B 出口处点燃。

(4)A 瓶内无水盐X 宜选用 ;它能起指示作用的原因是 ;

(5)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将装置中的C 瓶取掉,实验目的是否能达到?_____;因为 。

【正确答案】(1)C

(2)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放出热量,使HCl 气体逸出 干燥HCl 气体

(4)无水硫酸铜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5)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

(6)否 从锥形瓶出来的HCl 中有水蒸气

▲优秀高考题、学业水平考试题精选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用氢气加成除去乙烯

B .可以用水鉴别乙醇、甲苯、CCl 4

C .除去溴苯中的溴,可以用水洗、分液的方法

D .除去乙醇中的水,可以用蒸馏的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A 中会引入新的杂质H 2;B 中乙醇与水互溶,甲苯在水上层,CCl 4在水下层;C 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分液;D 中加生石灰、再蒸馏。

2、(改编题)有人将书本上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的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 中能收集到不同的液态物质。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 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以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A .氯化钠溶液 B .苯 C .碳酸氢钠溶液 D .四氯化碳

(5)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

【正确答案】(1)2Cu +O 2

(2) 加热 冷却

(3) 乙醛 乙醇 水

(4) 乙酸 c 蒸馏

(5) 氮气

【解析】整个装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供氧气和乙醇蒸汽,第二部分乙醇催化氧化发生装置,第三部分冷却收集液体,第四部分收集气体/尾气。明确了各部分的作用,再加上对催化氧化反应的了解,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CuO CH 3CH 2OH +CuO CH 3CHO +Cu +H 2O 放热

★板书设计

§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一、物理性质

二、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 取代反应

2. 氧化反应 (1)燃烧: (2)催化氧化: (3)与强氧化剂反应 四、用途 活动板

★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时代发展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学习科学中理解性教学的精神、基于评价对教学的重要性,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有着一个初衷,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要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要将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之中。我的具体设计思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体现。

一、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学习目标。我参阅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考纲等,结合本节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决定选择问题导向教学法,将本节内容设计成五个问题,并确定每个问题需要学生掌握的什么程度才算达成学习目的。

二、确定学习方法。根据需要的问题,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根据学习的认知基础,根据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的理念,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建构自己的理解,并最终确定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学习方法的选择,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要诊断的问题。

四、确定可以贯穿于教学培养的核心素养。根据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本节知识特点与学习方法,确定哪些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以体现与培养,并确定如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培养。

五、思考情境设置。根据知识内容特点,思考新课引入和问题准入的合适的情境设置。

★教学反思(500字左右)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发现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设计,学生感兴趣、参与度高、效果很不错,像动手做模型、实验设计与探究、喝酒这些事儿等,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二、有些地方,学生学习起来发现还是有难度,比如: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的测定,尽管有指导意见,但学生要动手总结写出,还是觉得有困难,对此,我选择在课堂上板书“定性定组成→定量

定最简式→定分子式测相对分子质量→猜测→定结构”,进一步的引导,帮助学生理出探究思路。再比如:通过钠与乙醇的定量实验确定乙醇结构,让学生直接画出装置图有困难,对此,可以把问题更细化,“针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定量实验要测 的量;通过方法 测量;实验中要保证 完全反应;读数要注意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定量问题的关键,而实验图直接投影出来让学生分析。

三、有些地方,对学生好像太简单,可以让它更有挑战性,比如:引课环节,给出的诗句都很简单,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可以把它改为不给诗句,直接选两组比赛,说出与酒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说出许多,而且,因为有挑战性,也会更有激情。

课堂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所有的预设都是围绕着学生和核心知识展开,而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灵活的,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是预设所能涵盖的。所以还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相关内容

  • 天津大学_乙醇脱水反应研究实验 2
  • 乙醇脱水反应研究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醇脱水实验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特点,了解针对不同目的产物的反 应条件对正.副反应的影响规律和生成的过程. 2. 学习气固相管式催化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反应器正常操作和 安装,掌握催化剂评价的一般方法和获得适宜工艺条件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

  • [乙醇]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 ...

  • 环己烷--乙醇混合物分离回收的研究
  • 环己烷--乙醇混合物分离 回收的研究 学生姓名:姜舒 刘勇 贺建 教学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化学08级1班 指导老师:郭 川 梅 完成日期 2010年 4月16日 目录 一.实验背景---------------------3 二.实验方法---------------------3 三.实 ...

  • "十三五"重点项目-磷脂酰乙醇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篇)
  • "十三五"重点项目-磷脂酰乙醇胺 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篇)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节能评估报告是指在项目节能评估的基础上,由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节能评估登记表.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 ...

  •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使学生了解羟基官能团的结构对乙醇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乙基对羟基也有一定的影响,使乙醇中的羟基有它自身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实验观察.操作能力. 3.德育 ...

  • 乙醇浓度对人参多糖分离的影响
  • 第41卷第2期2009年6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01.41No.2 June2009 [文章编号]1000-1832(2009)02-01.54-06 乙醇浓度对人参多糖分 ...

  • 核磁氢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乙醇
  • 张伟, 等:核磁氢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乙醇 39 核磁氢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乙醇 张 伟 徐 蓓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3) 摘要 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2, 2, 3, 3-四氘代丙酸钠(TSP ) 为内标物, 利用核磁氢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乙醇.用核磁氢谱法测得的葡萄酒国际比对样品 ...

  • 共沸精馏天津大学
  • 共沸精馏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熟悉精馏设备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能够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 学会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气.液两相组成. 二.实验原理 精馏是把液体混合物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同时又把产生的蒸汽多次部分冷凝,使混合物分离为所要求组分 ...

  • 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实验性能分析
  • 第15卷第1期 交通科技与经济 V01.15,No.1 2013年1月Technology&Economy inAreasofCommunications Jan.,2013 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的实验性能分析 朱荣福1,杨 兆1,葛蕴珊2 (1.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