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浅析

覃莉清

(贺州学院 理学院 , 12工管班 1210516053)

[摘要]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必须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国家必须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了解到生态的危机,好让人们更加自觉地想要去保护地球家园,然后环境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中国;环境问题;环境状况;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近50亿年来,地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变化着。大约200多万年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行星就为人类创造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森林和空气。 但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公布的资料认为,地球上的环境正在恶化,地球上十大环境祸患正在威胁着人类。一是矿产资源减少,土地遭到破坏;二是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人类;三是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是森林面积日益减少;五是淡水资源受威胁;六是化学污染日趋严重;七是混乱的城市化;八是海洋生态危机加剧;九是空气污染严重;十是极地臭氧层出现空洞。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了倍加珍惜爱护这个已经疲惫劳累的家园,别无选择。 地球是个整体,环境没有国界。无论是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抑或是对环境的研究,都是全世界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环境问题已冲破狭小的地域限制,跨越国界,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环境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影响。环境的价值对人类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界,原先是并不存在什么环境问题的。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便引起了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公害,这就发生了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发展,城市增多。城市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纺织、印染、炼铁、铸造等各种手工业作坊与居民住房混在一起。这些作坊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过,由于当时的城镇规模和手工业作坊的规模较小,环境污染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因此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也不是很大。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开始,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问题,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了。这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量以煤作为动力燃料,从此各种污染物空前增多。在产业革命的故乡——英国伦敦,首先发生了一系列大气污染事件,伦敦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煤的大量开发利用,促进了煤化工业的兴起,化工工业的大量废水又污染了水体,由此环境污染从大气扩散到了水域,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被大量应用,使其成为仅次于煤的第二大能源。由此出现了第二代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石油的开发利用,促使石油化工业兴起,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水污染事件。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合成化工的出现,制造了大量的而且是品种繁多的化肥、农药,并大量施于农田、牧场,造成农田、土地和水域的污染。再加上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使大气、土壤、生物和人体都受到重金属有毒物质的污染和伤害。从此,全方位、综合性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临到人类头上。污染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甚至于在荒无人烟的南极和北极的冰层中,都检测到含量在不断增加的工业有害物质。酸雨在逐渐蔓延于下降区域,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有增无减,温室效应给全球气候带来麻烦„„今天,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严重地损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中国环境状况

1、土地和森林的状况

从土地和森林的状况来看,8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在控制由于50年代至70年代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所造成的土地和森林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增加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消除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目标。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大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全国393万公顷农田、493万公顷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其中沙漠化土地的扩展面积已从70年代的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增长到2100平方公里,风蚀和水蚀面积分别达到179万平方公里和188万平方公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又使得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加重以及渔业资源种群的生活环境恶化。

2、水资源的状况

从水资源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以及降水量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其中,19%的水资源分布在淮河及其以北地区,81%的水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但从耕地面积来看,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4%,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仅占36%。如此不平衡的水资源分布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我国整体性的水环境状况很不乐观。加之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以及由此导致的较低的水资源储蓄能力,使得每年一到汛期,不得不以导洪安全入海为目标,从而浪费大量淡水资源。从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和大辽河六大水系的水质状况来看,尽管其干流水质基本良好,但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污染的河段,而其中尤以淮河的污染状况为最。

3、大气的状况

从大气的状况来看,根据近几年来环保部门对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降尘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所作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在上述四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颗粒物和降尘的浓度均严重超标,而氮氧化物虽未超标,但其浓度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酸雨污染也呈现出不断扩展之势。据环保部门的监测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均出现了酸雨。而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40亿元之多。目前,酸雨的污染区域还在扩展,已延伸到江西、福建和山东等地。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据估计到200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排硫量最大的国家。那么,按照目前的这样一种大气污染状况,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但我国的农牧渔业将受到很大的危害,而且将使我国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面临更大的环境成本和代价。

4、噪声污染的状况

噪声污染在我国也十分严重。据有关环保部门对我国39个城市的噪声状况的检测,1993年我国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是51.7—72.6分贝,其中5个城市高于60分贝。从噪声的分类来看,我国城市中的交通噪声污染十分严重,据40个城市的统计,其道路交通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的达到82%。而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也比较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我国40%左右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30%的职工在噪声严重污染的环境下工作。

应该看到,上述所描述的环境污染状况仅仅是一种大致的轮廓或面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状况或许比上述情景要更深刻、更细致得多。这样一种环境现实状况的存在,也就使得我们不能不对之产生深重的危机感或忧虑意识。尽管前面也曾指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维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达到的,但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状况也表明,我国的环境质量维持和环境保护相对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环境状况在某些局部得到改善的同时所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构成了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支付的一种成本或不得不承受的一种代价。

三、成因的分析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若干工农业产品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达到非常可观的程度,社会发展接近小康水平。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及其规模也得到了加速发展。如此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对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可以预计,这种压力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还将持续存在,甚至还会因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而加重。

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所形成的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我们知道,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选择的是一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模式。在建国以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要求、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制约以及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等因素的综合限制下,这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模式的行为是有其很大的合理性的。在发展经济学看来,这种低收入与工业重型化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的后果必然是严重的结构性污染,而事实上,这种先基础工业和重工业后轻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模式,也的确导致了在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NP2000—3000美元时才出现的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我国人均GNP几百美元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可以说,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种结构性污染问题,使得我国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面临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极不相同的解决发展条件,构成了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巨大的结构性障碍。

3、宏观政策环境对资源和产品价格的扭曲

在我国推进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为了确保相对稀缺因而也相对昂贵的资源流向重工业,实行了人为压低稀缺资源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按计划配置资源的经济管理制度。在这样一种政策环境和体制安排下,企业和产业的功能目标主要是得到政府的重视从而能在政

府计划的盘子中得到更多的资源,而不是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逐步放弃扭曲资源和产品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之后,对过去严重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松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过渡时期的影响,反映资源和产品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的诱导机制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成熟的建立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长期你去的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还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对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非经济行为,并进而对环境系统构成污染和危害。

4、保护环境的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和失效

从中国1972年参加在瑞典举行的人类环境大会以来,环境保护就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之相适应,我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截至1995年底,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八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发布了20多项环境法规和360多项环境标准,而各个地方政府也颁布了600多项环境法规。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环境资源在其产权界定方面的不清楚以及环境保护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使得形式化的制度安排往往在具体的运行上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加之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安排的供给又常常是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制度安排不配套的情况下出台的,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在环境保护的目标上常常出现不协调、不配套的状况。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1、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小孩子抓起,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

2、恢复生态环境

必须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全处理、节约用水等。

3、处理垃圾

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实行垃圾回收再利用,禁止乱扔垃圾。

4、控制人口

人口多就代表消耗多,控制人口也就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5、完善制度

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方正.自然与环境.长春: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赫永平,冯鹏志.地球告急.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中国环境问题浅析

覃莉清

(贺州学院 理学院 , 12工管班 1210516053)

[摘要]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必须采取措施去保护环境,国家必须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了解到生态的危机,好让人们更加自觉地想要去保护地球家园,然后环境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中国;环境问题;环境状况;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近50亿年来,地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变化着。大约200多万年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行星就为人类创造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森林和空气。 但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公布的资料认为,地球上的环境正在恶化,地球上十大环境祸患正在威胁着人类。一是矿产资源减少,土地遭到破坏;二是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威胁人类;三是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是森林面积日益减少;五是淡水资源受威胁;六是化学污染日趋严重;七是混乱的城市化;八是海洋生态危机加剧;九是空气污染严重;十是极地臭氧层出现空洞。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了倍加珍惜爱护这个已经疲惫劳累的家园,别无选择。 地球是个整体,环境没有国界。无论是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抑或是对环境的研究,都是全世界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环境问题已冲破狭小的地域限制,跨越国界,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环境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影响。环境的价值对人类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界,原先是并不存在什么环境问题的。但是,自从有了人类,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便引起了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公害,这就发生了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会公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发展,城市增多。城市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纺织、印染、炼铁、铸造等各种手工业作坊与居民住房混在一起。这些作坊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过,由于当时的城镇规模和手工业作坊的规模较小,环境污染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因此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也不是很大。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开始,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问题,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了。这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量以煤作为动力燃料,从此各种污染物空前增多。在产业革命的故乡——英国伦敦,首先发生了一系列大气污染事件,伦敦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煤的大量开发利用,促进了煤化工业的兴起,化工工业的大量废水又污染了水体,由此环境污染从大气扩散到了水域,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被大量应用,使其成为仅次于煤的第二大能源。由此出现了第二代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石油的开发利用,促使石油化工业兴起,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水污染事件。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合成化工的出现,制造了大量的而且是品种繁多的化肥、农药,并大量施于农田、牧场,造成农田、土地和水域的污染。再加上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使大气、土壤、生物和人体都受到重金属有毒物质的污染和伤害。从此,全方位、综合性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临到人类头上。污染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甚至于在荒无人烟的南极和北极的冰层中,都检测到含量在不断增加的工业有害物质。酸雨在逐渐蔓延于下降区域,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有增无减,温室效应给全球气候带来麻烦„„今天,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严重地损害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中国环境状况

1、土地和森林的状况

从土地和森林的状况来看,8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在控制由于50年代至70年代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所造成的土地和森林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增加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控制森林采伐量、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消除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目标。进入80年代以来,全国大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全国393万公顷农田、493万公顷草场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其中沙漠化土地的扩展面积已从70年代的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增长到2100平方公里,风蚀和水蚀面积分别达到179万平方公里和188万平方公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又使得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加重以及渔业资源种群的生活环境恶化。

2、水资源的状况

从水资源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以及降水量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其中,19%的水资源分布在淮河及其以北地区,81%的水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但从耕地面积来看,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4%,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仅占36%。如此不平衡的水资源分布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我国整体性的水环境状况很不乐观。加之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以及由此导致的较低的水资源储蓄能力,使得每年一到汛期,不得不以导洪安全入海为目标,从而浪费大量淡水资源。从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和大辽河六大水系的水质状况来看,尽管其干流水质基本良好,但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污染的河段,而其中尤以淮河的污染状况为最。

3、大气的状况

从大气的状况来看,根据近几年来环保部门对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降尘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所作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在上述四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颗粒物和降尘的浓度均严重超标,而氮氧化物虽未超标,但其浓度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酸雨污染也呈现出不断扩展之势。据环保部门的监测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均出现了酸雨。而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40亿元之多。目前,酸雨的污染区域还在扩展,已延伸到江西、福建和山东等地。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据估计到200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排硫量最大的国家。那么,按照目前的这样一种大气污染状况,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但我国的农牧渔业将受到很大的危害,而且将使我国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面临更大的环境成本和代价。

4、噪声污染的状况

噪声污染在我国也十分严重。据有关环保部门对我国39个城市的噪声状况的检测,1993年我国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是51.7—72.6分贝,其中5个城市高于60分贝。从噪声的分类来看,我国城市中的交通噪声污染十分严重,据40个城市的统计,其道路交通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的达到82%。而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也比较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我国40%左右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30%的职工在噪声严重污染的环境下工作。

应该看到,上述所描述的环境污染状况仅仅是一种大致的轮廓或面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状况或许比上述情景要更深刻、更细致得多。这样一种环境现实状况的存在,也就使得我们不能不对之产生深重的危机感或忧虑意识。尽管前面也曾指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维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达到的,但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状况也表明,我国的环境质量维持和环境保护相对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环境状况在某些局部得到改善的同时所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构成了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支付的一种成本或不得不承受的一种代价。

三、成因的分析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若干工农业产品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达到非常可观的程度,社会发展接近小康水平。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及其规模也得到了加速发展。如此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对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可以预计,这种压力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还将持续存在,甚至还会因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而加重。

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所形成的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我们知道,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选择的是一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模式。在建国以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要求、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制约以及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等因素的综合限制下,这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目标模式的行为是有其很大的合理性的。在发展经济学看来,这种低收入与工业重型化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的后果必然是严重的结构性污染,而事实上,这种先基础工业和重工业后轻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模式,也的确导致了在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NP2000—3000美元时才出现的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我国人均GNP几百美元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可以说,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种结构性污染问题,使得我国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上面临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极不相同的解决发展条件,构成了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巨大的结构性障碍。

3、宏观政策环境对资源和产品价格的扭曲

在我国推进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期,为了确保相对稀缺因而也相对昂贵的资源流向重工业,实行了人为压低稀缺资源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按计划配置资源的经济管理制度。在这样一种政策环境和体制安排下,企业和产业的功能目标主要是得到政府的重视从而能在政

府计划的盘子中得到更多的资源,而不是主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逐步放弃扭曲资源和产品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之后,对过去严重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松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过渡时期的影响,反映资源和产品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的诱导机制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成熟的建立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长期你去的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还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对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非经济行为,并进而对环境系统构成污染和危害。

4、保护环境的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和失效

从中国1972年参加在瑞典举行的人类环境大会以来,环境保护就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之相适应,我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截至1995年底,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五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八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发布了20多项环境法规和360多项环境标准,而各个地方政府也颁布了600多项环境法规。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环境资源在其产权界定方面的不清楚以及环境保护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使得形式化的制度安排往往在具体的运行上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加之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安排的供给又常常是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制度安排不配套的情况下出台的,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在环境保护的目标上常常出现不协调、不配套的状况。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1、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小孩子抓起,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

2、恢复生态环境

必须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建立自然保护区、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全处理、节约用水等。

3、处理垃圾

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实行垃圾回收再利用,禁止乱扔垃圾。

4、控制人口

人口多就代表消耗多,控制人口也就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5、完善制度

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方正.自然与环境.长春: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赫永平,冯鹏志.地球告急.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相关内容

  • 中国环境外交
  • 中国环境外交 摘要:环境外交是伴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长期性国际政治议题.中国与世界在环境问题上的互动和相互影响非常深刻, 成熟的中国环境外交成为世界环境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只有积极面对和克服中国环境外交的挑战和不足, 才能实现中国的环境利益和兼顾国际共同的环境利益. 关键词: 环境问题全球 ...

  •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治(初稿)
  • 目 录 一.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法治的历史概况.................................................................... 2 (一)开创期(1972-1989) ........................................ ...

  • 中国环境保护及其对策
  • 中国环境保护及其对策 我校学生听了清华大学井文涌教授做的"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专题报告.井文涌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中国环保联合会理事. 井文涌教授首先讲了环境是以人类为主题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 ...

  • 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 论文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现存的环境状况,并从经济发展的政策.模式和资金投放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经济发展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几点建议.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 ...

  •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60年
  • 摘要:在总结建国初期及起步阶段环境问题及环保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环境政策的形成: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环境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同环境破坏艰难博弈,环境外交与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环境政策的特点是:充分运用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

  • 军事教育论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 论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 姓名:.... 专业:护理系(3)班 学号:....... 摘要:通过对军事教育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现如今:我国周边存在着复杂而又多变的的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

  • 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
  • 在的位置:首页->政务信息->领导讲话 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潘岳副局长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12-12 : 6年12月12日,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潘岳副局长就学习贯彻周生贤局长会上讲话精神做了注.潘岳副局长从历史.文化.国际政治等多视 ...

  • 专家:只有公民能扫清环境 |雾霾|环境|空气
  • 专家:只有公民能扫清环境 2013年03月27日10:44  中国周刊我有话说(14人参与) 中国周刊记者 彭波 北京报道 对话马军 Q=<中国周刊> A =马军(环境问题研究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冲出雾霾的民意 Q:近年来,国内各地频发的环境问题不断引起公众的热议和关注,表现出 ...

  • 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 采矿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作者:杨璐璐 甄珍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0期 摘 要:先进的现代工业在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意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改善生存环境迫在眉睫.采矿业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