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动物检疫的主要作用及要求(1)

1. 简述动物检疫的主要作用及要求。

答: 动物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疫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验)、消毒和处理,达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最根本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 监督作用 动物检疫员通过索证、验证,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保证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动物检疫员不是单纯的技术检验者,还担负以下监督检查职能。

⑴ 促使动物饲养者自觉开展预防接种等防疫工作,提高免疫率,从而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

⑵ 促进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者主动接受检疫,合法经营。

⑶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之前进行处理。强化基层检疫工作。

2) 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通过动物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以及其他妨害公共卫生的因素。其意义在于:

⑴ 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疫源,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保护畜牧业生产。

⑵ 保证上市动物肉类新鲜无害,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⑶ 可通过对检疫所发现动物疫情的记录、整理、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动物疫病的流行分布动态,为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防疫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 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现在对多种疫病,如绵羊痒病、结核病、鼻疽等慢性疫病仍无疫苗可供接种,也极难治愈。但通过检疫、扑杀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产品等手段可达到净化消灭的目的。

4) 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 通过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发现有患病动物或染疫产品可依照双方协议进行索赔,使国家进口贸易免受损失。另外,通过对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可保证质量,维护我国贸易信誉。这对拓宽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人体健康 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疫病会危害人体健康。在动物疫病中,有近200种属于人畜共患的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病、沙门氏菌病等。通过检疫,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人畜共患。因此,加强动物检疫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动物检疫在总体上分为内检和外检两大类

国内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国内动物及其产品实施的检疫,称为国内动物检疫,简称内检。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及卫生监督。

国内动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从一个地方(省、市、县等)传播、蔓延到另一个地方,以保护我国各地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应的有关条例、规定,对原产地和输入、输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路过本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督。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应接受检疫、履行法定检疫义务。这里所说的经营,是指从事动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活动,包括买卖、仓储、运输、屠宰及加工等。县级以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规定实施监督检查,查验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必要时可进行抽检。所谓抽检是指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在有效期内发现异常时,可以从中抽取部分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对于没有检疫证明或检疫证明超过有效期或有异常的畜禽及其产品,应进行补检或重检,并出具检疫证明。所谓补检,就是对未经检疫而进入流通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的检疫。所谓重检,是指对证物不符、检疫证明超过有效期,检疫证、章、标志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畜禽及其产品重新实施的检疫。

进出境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进出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称为进出境检疫,又称国境检疫或口岸检疫,简称外检。外检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或邮寄检疫及运输工具检疫等。

外检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传入、传入我国国境,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在海、陆、空各口岸设立的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我国规定的进出境动物检疫对象名录,代表国家执行检疫,既不允许国外动物及其产品,必须经我国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检疫,未发现检疫对象时,才能进境或出境、过境。

2. 如何进行动物的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

答:临诊检查

临诊检查是诊断动物疫病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动物外貌、体态、排泄物、体温、脉搏、呼吸等进行检查。通过对动物进行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以发现某些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往往可以做出初步检疫结论。动物临诊检查应用于产地、运输、屠宰等流通环节的动物检疫中,是动物检疫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临诊检查中,一般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1) 群体检疫

群体检疫是指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现场临诊观察。其目的是通过对动物群体症状的观察,对整群动物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并从群体中把病态动物挑出来,做好记录,以待进行个体检查。

群体检查时以群为单位,一般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的动物划为一群,或将一圈、一舍的动物划为一群。禽、兔、犬等可按笼、箱、舍分群。运输检疫时,可登车、船、机舱进行群检或在卸载后进行集中检疫。

群体检疫一般采用是先静态检查,再动态检查,后饮食状态检查的方法,即所谓的“三态”检查法。

(1)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圈舍、车、船、仓库,在不惊扰畜禽的条件下,仔细观察动物在安静状态下的表现,如畜禽的精神状态、外貌、营养、立卧姿势、呼吸、反刍状态、羽、冠、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等,注意有无咳嗽、气喘、呻吟、嗜睡、流涎、站立异常、孤处一隅等反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个体。

(2)动态检查

静态检查后,将动物哄起或在卸载后往预检圈赶的过程中观察,先看动物自然活动,后看驱赶活动。观察其起立姿势、行动姿势、精神状态和排泄姿势。注意有无行动困难、肢体麻痹、步态蹒跚、跛行、屈背弓腰、离群掉队及运动后咳嗽或呼吸异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动物。

(3)饮食状态检查

检查饮食、咀嚼、吞咽时的反应状态。注意有无不食不饮、少食少饮、贪饮、假食、异常采食以及吞咽困难、呕吐、流涎、退槽、异常鸣叫等现象。动物在进食后或进食期间一般都有排粪、排尿的习惯,借此机会再仔细检查其排粪、排尿的姿势,粪尿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注意有无拉稀、便秘、少尿、血尿,血便等异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动物。

经上述检查发现异常表现或症状的动物,都应标上记号,以便隔离和进一步进行个体检疫。

2) 个体检疫

个体检疫是指对群体检疫中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系统的个体临诊检查。其目的在于初步鉴定动物是否患病、是否为检疫对象,然后在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疫。

一般对在群体检疫中无病的动物也要按5%~20%抽样作个体检疫,若个体检疫发现患病动物,应再抽检10%,必要时全部进行个体复检。个体检疫方法一般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检测体温等。

(1)视诊

利用肉眼观察动物的外部表现,要求检疫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检查经验。视诊时一般先不要靠近动物,也不宜进行保定,以免惊扰,应尽量使动物取自然的姿态。检查者应先站在离动物适当距离处,首先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往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动物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当至正后方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有异常。最后再接近动物,进行细部检查。

检查内容:

①精神状态的检查: 健康动物两眼有神,反应敏捷,动作灵活,行为正常,若有过度兴奋或抑制,则表示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精神兴奋的动物,表现惊恐不安,狂躁不驯,甚至攻击人畜,多见于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疫病(如狂犬病、李氏杆菌病等) 。精神抑制的动物,轻则沉郁,呆立不动,反应迟钝;重则昏睡,只对强烈刺激才产生反应;严重时昏迷,倒地躺卧,意识丧失,对强烈刺激也无反应。见于各种热性病或侵害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②营养状况的检查: 营养良好的动物,肌肉丰满,皮下脂肪丰富,轮廓丰圆,骨骼棱角不显露,被毛有光泽,皮肤富有弹性;营养不良的动物,则表现为消瘦,骨骼棱角显露,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缺乏弹性。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疫病(如结核病、肝片吸虫病等) 。

③姿态与步样的检查: 健康动物姿势自然,动作协调而灵活,步态稳健。病理状态下,有的动物站立异常,如破伤风患畜形似“木马状”,神经型马立克氏病病鸡两腿呈“劈叉”式姿势;有的动物强迫性躺卧,不能站立,如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有的动物站立不稳,如鸡新城疫病鸡头颈扭转,站立不稳甚至伏地旋转;有的动物盲目转圈,如李氏杆菌病;有的则步态异常,左摇右摆,多是脑部受损所致;跛行则由神经系统受损或四肢病痛所致。

④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健康动物的被毛(羽毛)柔顺而有光泽、不易脱落,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溃烂、出血等。患病动物的被毛和皮肤常发生不同的变化而提示某些疫病。在慢性消耗性疫病(如结核病) 或内寄生虫时,动物往往被毛粗乱无光泽,脆而易断、易脱毛;患疥螨和湿疹的动物,患部脱毛,伴有皮肤增厚、变硬、擦伤和啃咬伤;又如猪瘟病猪在四肢、腹部及全身各部皮肤有指压不褪色的小点状出血,而猪丹毒病猪则呈现指压褪色的菱形或多角形红斑。正常鸡的冠、髯红润。若发白则为贫血的表现,呈蓝紫色则为缺氧的表现(如鸡新城疫病鸡冠髯黑紫)。

⑤反刍和呼吸的检查 主要检查呼吸运动(包括呼吸频率、类型、节律及呼吸困难),看有无呼吸数增多或减少、有无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有无病理性呼吸节律及呼吸困难等。同时检查反刍动物的反刍情况。

⑥可视黏膜的检查 可视黏膜包括眼结膜、口腔黏膜、鼻黏膜和阴道黏膜,黏膜具有丰富的微血管,根据其颜色的变化,可推断血液循环状态和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了方便,临诊时主要检查眼结膜。正常情况下,马的黏膜颜色呈淡红色;牛的黏膜颜色较马的稍淡,呈淡粉红色(水牛的较深);猪、羊的黏膜颜色较马的稍深,呈粉红色;犬的黏膜为淡红色。黏膜苍白见于各型贫血和慢性消耗性疫病,如马传染性贫血;黏膜潮红,表示毛细血管充血,除局部炎症外,多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弥漫性潮红见于各种热性疫病和广泛性炎症;树枝状充血见于心机能不全的疫病等;黏膜发绀见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黄染是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所致,见于肝病、胆道阻塞及溶血性疾病;黏膜出血,见于有出血性素质的疫病,如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等。在检查眼结膜的同时,检查天然孔及分泌物等,眼角有大量分泌物是眼结膜分泌亢进的表现,见于结膜炎、感冒、钩端螺旋体病、牛恶性卡

他热等。

另外,口腔黏膜有水疱或烂斑,可提示口蹄疫或猪传染性水疱病;鼻盘干燥或干裂,应注意有无热性疫病;马鼻黏膜的冰花样瘢痕则是马鼻疽的特征病变。

⑦排泄动作及排泄物的检查 动物排泄情况能提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情况。排泄动作异常包括排粪、排尿带痛,努责,里急后重,失禁等。排泄物性状异常包括粪便干硬(便秘),腹泻,颜色气味异常等。腹泻见于侵害胃肠道的疫病(如仔猪副伤寒) ,便秘见于各种热性疫病(如猪瘟) 、慢性胃肠卡他等,里急后重是直肠炎的特征。粪尿的颜色性状也能提示某些疫病,如仔猪白痢排白色糊状稀粪,仔猪红痢排红色黏性稀便。

(2)触诊

利用手触摸感知畜体各部的性状。

①触诊耳朵、角根:初步确定体温变化情况。

②触摸皮肤弹性:健康动物皮肤柔软,富有弹性。弹性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或脱水性疾病。

③检查胸廓、腹部敏感性。

④检查体表淋巴结:触诊检查其大小、形状、硬度、活动性、敏感性等,必要时可穿刺检查。如马腺疫病马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有波动感;牛梨形虫病则呈现肩前淋巴结急性肿胀的特征。

⑤在禽,要检查嗉囊,看其内容物性状及有无积食、气体及液体,如鸡新城疫时,倒提鸡腿可从口腔流出大量酸性气味的液体食糜。

(3)听诊

利用听觉器官或借助听诊器检查动物各器官发出的声音。分直接听诊法与间接听诊法。 直接听诊法: 先于动物体表上放一听诊布,然后用耳直接贴于动物体表的欲检部位进行听诊。检查者可根据检查的目的采取适宜的姿势。

间接听诊法 : 即应用听诊器在欲检器官的体表相应部位进行听诊。

如肺部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发热性疾病和支气管肺炎,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慢性肺泡气肿或支气管阻塞;当支气管黏膜有粘稠的分泌物、支气管黏膜发炎肿胀或支气管痉挛时,可听到干罗音,是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当支气管中有大量稀薄的液状分泌物时,可听到湿罗音,见于支气管炎、各型肺炎、肺结核等侵及小支气管的情况。

(4)检查“三数”

即体温、脉搏、呼吸数,“三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常数,其变化可提示许多疫病。

①体温测定 各种健康动物都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体温不正常是动物对内外因素的反应。体温变化对畜禽的精神、食欲、心血管、呼吸器官都有明显的影响。测温时应考虑动物的年龄、性别、品种、营养、外界气候、使役、妊娠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体

温波动,但波动范围一般为0.5℃,最多不会超过1℃。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将发热分为微热、中热、高热和极高热。微热是指体温升高0.5~1℃,见于轻症疫病及局部炎症,如胃肠卡他、口炎等。中热是指体温升高1~2℃,见于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胃肠炎、支气管炎等。高热是指体温升高2~3℃,见于急性传染病或广泛性炎症,如猪瘟、猪肺疫、马腺疫、胸膜炎、大叶性肺炎等。极高热是指体温升高3℃以上,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猪丹毒、脓毒败血症和日射病等。

体温高者,需重复测试,以排除应激因素(如运动、暴晒、拥挤引起的体温升高) 。 体温过低则见于大失血、严重脑病、中毒病及热性病濒死期。

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见表2-1。

表2-1 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

温计的水银柱降至35℃以下,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涂以润滑剂后再行使用。被检动物应加以适当的保定。

给马属动物测温时,检查者通常位于动物的左侧后方;给牛测温时检查者可站在其直后方。以左手提起其尾根部并稍推向对侧,右手持体温计经肛门徐徐捻转插入直肠中,再将附有的夹子夹于尾毛上,经3

~5分钟后取出,擦去体温计上的粪便,读取读数。

②) 脉搏测定 在动物充分休息后测定。脉搏增多见于多数发热病、心脏病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疾病等;脉搏减少见于颅内压增高的脑病、胆质血症及有机磷中毒等。

各种动动物的正常脉搏数见表2-2。

表2-2 各种动物的正常脉搏数(次/分)

检查者站在马头一侧,一手握住笼头,另一手拇指置于下颌骨外侧,食指、中指伸入下颌骨内侧,在下颌骨的血管切迹处前后滑动,发现动脉管后,用指轻压即可感知。牛通常检查尾动脉,检查者站在牛的正后方,左手抬起牛尾,右手拇指放于尾根部的背面,用食指、中指在距尾根10厘米左右处尾的腹面检查。猪、羊、犬和猫可在后肢股内侧的股动脉处检查。

③呼吸数测定 呼吸数测定宜在安静状态下测定。呼吸数增加见于肺部疾病、高热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等,呼吸数减少见于颅内压显著增高的疾病(如脑炎、代谢病等) 。各种动物的呼吸数见表2-3。

表2-3 各种动物的正常呼吸数(次/分)

呼吸数测定的方法 测定动物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以次/分钟表示。一般可根据胸腹部的起伏动作而测定,检查者立于动物的侧方,注意观察其腹肋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在寒冷季节也可观察呼出气流来测数。鸡的呼吸数可观察肛门下部的羽毛起伏动作来测定。

3. 国内发生动物疫病时该如何处理?

答:⑴一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畜牧局) 应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情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并将疫情等情况于24h 内逐级上报国家农业部。做好保密工作,因为只有国家农业部有权对外公布疫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当疫点、疫区内染疫、疑似染疫的动物扑杀或死亡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再无疫情发生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确认合格后,由原决定机关

宣布解除封锁。

⑵ 二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⑶ 三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⑷ 二、三类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 按一类疫病处理。

⑸ 人畜共患疫病的处理 农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互相通报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扑灭措施。

4. 产地检疫有什么要求?

答: 产地检疫的要求

⑴ 定期检疫:畜禽饲养场和饲养户应按照检疫的要求,每年对畜禽进行某些疫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马鼻疽等)的定期检疫。饲养种畜、种禽、奶畜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检疫,或由当地畜禽防检机构进行检疫。

⑵ 引进检疫:凡引进种畜、种禽单位,应在进场后,必须隔离一定时间(大家畜45d ,小家畜30d ),经检疫确认无疫病后才能供使用。

⑶ 售前检疫:饲养单位或饲养户的家畜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防检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实施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动物、动物产品售前检疫是产地检疫的核心和关键,是保证采购质量,减少采购损失,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⑷ 运前检疫:动物及其产品集结后准备调运前,应进行产地检疫,由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

⑸ 确定检疫:当发生疫情时,应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以便及时确诊和采取防制措施。

5. 试述宰后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答:宰后检疫的程序 动物宰后检疫的一般程序是: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肉尸检疫三大基本环节;在猪增加皮肤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猪的宰后检验程序,即头部检验→皮肤检验→内脏检验→旋毛虫检验→肉尸检验五个检验环节。家禽、家兔一般只进行内脏和肉尸两个环节的检疫。

宰后检疫的方法 宰后检疫以感官检疫为主,必要时辅之实验室检疫。

⑴ 感官检疫 动物检疫人员,通过一般的观察,即可大体判断胴体、肉尸和内脏的好坏以及屠宰动物所患的疫病范围。具体方法如下:

①视检 即观察肉尸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例如,上下颌骨膨大(特别是牛、羊),注意检查放线菌病;如喉颈部肿胀,应注意检查炭疽和巴氏杆菌病。

②剖检 是用器械切开并观察肉尸或脏器的隐蔽部分或深层组织的变化。这对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疾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③触检 用手直接触摸,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有无变化。这对发现深部组织或器官内的硬结性病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肺叶内的病灶只有通过触摸才能发现。

④嗅检 对某些无明显病变的疾病或肉品开始腐败时,必须依靠嗅觉来判断。如屠宰动物生前串有尿毒症,肉中带有尿味;药物中毒时,肉中则带有特殊的药味;腐败变质的肉,则散发出腐臭味等。

⑵ 化验检疫 凡在感官检疫中对某些疫病发生怀疑时,如已判定有腐败变质的肉品是否还有其利用价值,可用化验作辅助性检疫,然后作出综合性判断。

①病原检疫 采取有病变的器官、血液、组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镜检,必要时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动物接种以及生化反应来加以判定。

②理化检疫 肉的腐败程度完全依靠细菌学检疫是不够的,还需进行理化检疫。可用氨反应、联苯胺反应、硫化氢试验、球蛋白沉淀试验、PH 的测定等综合判断其新鲜程度。

③血清学检疫 针对某种疫病的特殊需要,采取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和血液检查等方法,来鉴定疫病的性质。

3) 宰后检疫的要求 宰后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对宰后检疫有严格的要求。

⑴ 对检疫环节的要求 检疫环节应密切配合屠宰加工工艺流程,不能与生产的流水作业相冲突,所以宰后检验常被分作若干环节安插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6. 宰后检疫中常见的组织器官病变有哪些?如何处理?

10.1 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10.1.1 局限性和全身性组织病变的鉴定和处理

1) 出血性病变与处理

⑴ 出血性病变

①机械性出血 为机械力作用所致,多发生于体腔和肌肉间、皮下,表现为破裂性出血。这种出血最容易在屠畜被驱打、撞击、外伤、骨折时发生。

②病原性出血 为传染病和中毒所致,多发生于皮肤、浆膜、黏膜和淋巴结。表现为渗出性出血,这种出血常因产生原因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别,可呈现点状、

斑状和浸润性出血。

③窒息性出血 为缺氧所致。主要见于颈部皮下和支气管黏膜,表现为静脉露张,血液呈黑红色,有数量不等的暗红色淤点、淤斑。

④电麻出血 见于电麻不当的屠畜。这种出血多见于肺,尤以两侧肺的背缘肺膜下明显,其次是淋巴结、肾和心外膜。淋巴结多表现为周边出血,但不肿大。

⑤呛血 是由于屠畜死前深呼吸将血液吸入肺部所致。这种变化多局限于肺膈叶背缘,呛血区外观呈鲜红色,由无数弥漫性小红点组成,触之有弹性,放入水中成“半舟状”;切开呛血肺组织,可见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血凝块。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由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其淋巴结没有炎症变化的,切除全部浸血组织,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②由电麻引起的出血,轻微的,胴体和器官不受限制出厂(场);出血严重的,出血部分和呛血肺化制处理,其余不受限制出场。

③出血,水肿广泛,且淋巴结有炎症时,胴体和器官必须进行细菌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后迅速出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2) 组织水肿的病变与处理

在屠体上发现水肿时,首先应排除炭疽,再判明水肿的性质,是炎性的还是非炎性的。这在肉的卫生评定上很重要。

皮下发生水肿时眼观可见皮肤变厚、肿胀,触摸呈面团样,指压时常留下痕迹。切开时可见水肿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呈黄白色胶胨样状,并流出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黏膜水肿,可见黏膜呈局限性和弥漫性肿胀。器官水肿多见于肺脏,可见体积增大,因淤血而呈暗红色。

⑴ 创伤性水肿时,仅销毁病变组织即可。

⑵ 皮下水肿、肾脂肪囊、内膜、肠系膜及心外膜的脂肪组织发生脂肪胶样浸润时,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并作细菌学检查。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可迅速发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出厂;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水肿,放血不良,肌肉松软等,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⑶ 后肢和腹部发生水肿时,应仔细检查心、肝、肾等脏器,如有病变,须进行沙门氏菌检查。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胴体迅速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

后出场。

3) 败血症的病变与处理

⑴ 败血症的病变 败血症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通过创伤或感染灶侵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和损害的病理过程。败血症在通常情况下无特异的病原,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可引起。如: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败血症没有特殊的病变,常表现为: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炎症变化,皮肤、黏膜、浆膜及脏器的充血、出血、水肿。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出现充血,由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从而导致体积增大。当化脓菌侵入血液生长繁殖,并在器官组织内引起多发性脓肿时,即形成脓毒败血症。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轻微,肌肉无变化,高温处理出场。

②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变化的作化制处理。

③患有脓毒败血症的胴体作销毁处理。

4) 蜂窝织炎的病变与处理

⑴ 蜂窝织炎的病变 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和肌肉间等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过程。检验时可根据淋巴结、心、肝、肾等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变性变化,以及胴体放血不良、肌肉变化等进行判定。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已全身化的,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②若全身肌肉正常,则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肉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场。

5) 脓肿的病变与处理

⑴ 脓肿的病变 这是屠畜宰后检验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发现脓肿时,应考虑是否为脓毒败血症,尤其对无包囊而周围炎性反应明显的新脓肿。一旦查明是转移性的,即可肯定是脓毒败血症。例如:肺、脾、肾内的脓肿,多为转移性脓肿,其原发灶可能存在于面部、四肢、子宫、乳房等部位,此时,须对肉进行细菌学检查。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脓肿形成包囊的,切除脓肿区作销毁处理,其于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②脓肿为多发性新鲜脓肿或脓肿具有不良气味的,整个器官作化制处理。 ③被脓液污染附有难闻气味的胴体部分,割除化制处理。

6) 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与处理

⑴ 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 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胰性脂肪坏死 常见于猪。是由于胰腺发炎,破坏胰腺间质及其附近肠系膜脂肪组织。病变部外观呈小而致密的无光泽的浊白色颗粒状,质地坚硬,失去正常弹性,缺少油腻感。

②外伤性脂肪坏死 这是皮下脂肪组织的一种最普通的病变,由机械损伤引起。受伤局部坏死脂肪坚实、无光,呈白垩质样团块,有时则呈油灰状。

③营养性脂肪坏死 病变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但以肠系膜、网膜和肾周围的脂肪最常见,病变脂肪暗淡无光,呈白垩色,显著发硬,变化初期,脂肪里可见有许多弥漫性淡黄白色坏死点,随后小病灶逐渐扩大、融合,形成白色坚硬的坏死团块或结节。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坏死轻微,无损商品外观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变化明显的,将病变部切除化制,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③如系传染病引起,应结合具体传染病进行处理。

10.1.2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卫生处理

1) 心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心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心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①心肌炎 心肌呈灰黄色似煮熟状,质地松弛,心脏扩张。局灶性的,在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可见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和条纹。化脓性心肌炎时,心肌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

②心内膜炎 最常见的是疣状心内膜炎,以心瓣膜发生疣状血栓为特征,其次是溃疡性心内膜炎,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出现溃疡。

③心包炎 最常见的是牛的创伤性心包炎,此时,心包极度扩张,其中沉积有淡黄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具有恶臭。慢性病例,心包极度增厚,与周围器官发生粘连,被绒毛样纤维素所覆盖,形成“绒毛心”。

⑵ 卫生评价及处理

①心肌肥大、脂肪浸润、慢性心肌炎而不伴有其他脏器变化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严重的非创伤性心包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以及心机松软和色泽改变的,心脏作化制处理。

③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化制;对肉的处理须作沙门氏菌检查,结果阴性的,胴体不受限制出厂;阳性的,胴体高温处理出厂。

2) 肝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肝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肝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①肝脂肪变性 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呈不同程度的浅黄色或土黄色,质地软而易碎,切面有油腻感,称此为“脂肪肝”。脂变肝脏如伴有淤血,则肝的切面因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变性部分互相交织掺杂,形成类似槟榔切面的花纹,称为“槟榔肝”。

②饥饿肝 由于饥饿、长途运输、惊恐奔跑、竭力挣扎和疼痛(骨折、挫伤)等因素引起的不伴有胴体和其他脏器异常的肝色泽变化。特征是:肝呈黄褐色或黄色,但体积不增大,结构质地也无变化。

③肝硬变 当萎缩性肝硬变时,肝脏体积缩小,被膜增厚,质地变硬,肝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色灰红或暗黄,称为“石板肝”。当肥大性肝硬变时,肝体积可增大2—3倍,质地坚硬,肝小叶纹理不清,表面光滑,称为“大肝”。

④肝中毒性营养不良 为全身中毒感染的结果,各种牲畜都可能发生,而以猪多见。其表现随病期不同而异。病初,肝脏体积增大,色黄、质地脆弱,呈脂肪肝样。随后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纹,肝体积缩小,柔软,触压有波动感。

⑤肝淤血 轻度淤血,肝脏肿大不明显,肝脏实质正常。淤血严重的,呈蓝紫色,包膜紧张、肿胀,切开肝实质,有较多深紫色血液流出。

⑥肝色素沉着 多见于老龄畜,肝脏呈褐黑色,质地松脆。

⑦肝坏死 是坏死杆菌感染所造成的一种损害。多见于牛,表现在肝表面和实质有散在有灰色、灰黄色、榛实大或更大的凝固性坏死灶,质地脆弱,切面景象模糊,周缘常有红晕。

⑧肝胆管扩张 轻者,切开肝实质可见胆管扩张,流出绿色稀薄胆汁。重者,肝脏呈灰色,胆管明显扩张无弹性,有较多污绿色胆汁流出或胆盐沉着。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肝”、“饥饿肝”以及轻度的色素沉着、淤血和肝硬变,不受限制出场。

②“槟榔肝”、“大肝”、“石板肝”、胆管扩张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以及脓肿、坏死肝,一律化制或销毁处理。

3) 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脾脏的病变

宰后见于脾脏的病变如下:

①急性脾炎 脾肿较正常增大2—3倍,有时达5—10倍,质软,常见于一些败血性传染病。

②脾脏梗死 常发生于脾脏边缘,约扁豆大,常见于猪瘟。

③脾脏脓肿 常见于马腺疫、犊牛脐炎、牛创伤性网胃炎等。

④肉芽肿结节 多见于结核、鼻疽、布鲁氏菌病。

⑤坏死性脾炎 脾脏肿大轻微或不肿大,见于出血性败血症。如:鸡新城疫、禽霍乱等。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凡具有以上病理变化的脾脏,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

4)肺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肺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肺脏主要的病理变化如下:

①肺电麻出血 电麻不当所致的出血以肺脏最为显著。一般出现在膈叶背缘的肺胸膜下,呈散在性,有时密集成片,鲜红色。

②肺呛血 主要是由“点心法”屠宰放血时引起,血液呛入支气管和肺脏所致。呛血肺局部肺小叶呈鲜红色,放入水中呈“半舟状”。切开支气管和肺泡,可见鲜红色血凝块。

③肺呛水 屠宰加工时,将未死透的猪放入烫池,猪在烫池中挣扎将烫池中的水吸入肺内所致。呛水区多见于尖叶和心叶,有时波及膈叶。其特征是肺极度膨大,触摸肺组织发软并有波动感,外观呈浅灰色或淡黄褐色,肺胸膜紧张而有弹性,放入水中呈“半舟状”,切面流出多量温热浑浊液体。

④纤维素性肺炎 为肺内有肝变病灶,肺胸膜和肋胸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并

形成粘连。

⑤肺坏疽 眼观肺组织肿大,触摸坚硬,切开病变可见有污灰色、灰绿色甚至黑色的、膏状和粥状坏疽物,有恶臭味,有时病变区因腐败、液化而形成空洞,流出污灰色恶臭液。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电麻出血肺,不受限制出场。

②其他病变肺,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5) 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肾脏的病变

除特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病变外,肾脏的病理变化还有肾脓肿、肾结石、肾盂积水、肾梗死、肾皱缩、肾囊肿等病变。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肾结石、肾囊肿、肾梗死可局部切除食用外,其他各种病变的肾,一律作化制处理。

6) 胃肠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胃肠的病变

胃肠可发生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如出血、炎症、糜烂、溃疡、坏疽、寄生虫结节、结核、肿瘤等。猪宰后检验时发现肠壁和局部淋巴结含气泡,称为“肠气肿”。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肠气肿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他有病变的胃肠一律化制处理。 10.1.3肿瘤的鉴定与处理

1)畜禽肿瘤的鉴定

由于畜禽肿瘤种类繁多,生长部位不同,外观形态和大小差异很大,鉴定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以判定肿瘤类别和它的良恶性质。然而,宰后检验是在高速度流水生产线上进行,不可能对发现的病理变化进行组织切片检查,只能用眼观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大多数肿瘤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生长于组织表面或深层,单发或多发,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近年来在屠宰检验中已发现的畜禽肿瘤见表10—1

表10—1 屠宰畜禽的肿瘤

⑴ 乳头状瘤 属于良性肿瘤,因外形呈乳头状而得名。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反刍动物多发。好发部位为皮肤、黏膜等。根据间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硬性乳头状瘤和软性乳头

状瘤。前者多发于皮肤、口腔、舌、膀胱及食道等处,含纤维成分较多,质地坚硬。后者多发生于胃、肠、子宫等处的黏膜,含纤维成分较少,质地柔软,易出血。

⑵ 纤维瘤

属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结缔组织,由结缔组织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常发生于皮肤、皮下、肌膜、腱、骨膜以及子宫、阴道等处。根据细胞和纤维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硬性纤维瘤和软性纤维瘤。硬性纤维瘤质地坚硬。多呈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干燥,灰白色,有丝绢样光泽,并可见纤维呈编织状交错分布。软性纤维瘤质地柔软,有完整的包膜,切面淡红色、湿润,发生于黏膜上的软性纤维瘤,常有较细的带与基底连接,称为息肉。

⑶ 猪鼻咽癌

我国华南地区多发,患猪生前经常流浓稠鼻涕,有时衄血、鼻塞,面颊肿胀,逐渐消瘦。剖检见鼻咽顶部黏膜增厚粗糙,呈微细突起或结节状肿块,苍白、质脆、无光泽,有时散布小的坏死灶。结节表面和切面有新的疤痕。患鼻咽癌的猪往往同时伴发副鼻窦癌,其中以筛窦常发,筛窦癌的肿块多呈菜花样,灰白、无光、质脆、切面呈颗粒状。

⑷ 鸡食管癌

多发生于6月龄以上鸡的咽部和食管上段,食管中、下段很少发生。外观呈菜花样或结节状,有时呈浸润性生长,使局部黏膜增厚。肿瘤表面易发生坏死,呈黄色或粉红色。坏死周围黏膜隆起、外翻、增厚,切面灰白,质硬呈颗粒状。

⑸ 纤维肉瘤 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各种动物均可发生,最常发生于皮下结缔组织、骨膜、肌腱,其次是口腔黏膜、心内膜、肾、肝、淋巴结和脾脏等处。外观呈不规则的结节状,质地柔软,切面灰白,似鱼肉样,常见出血和坏死。

(6) 鸡卵巢腺癌

多发生于成年母鸡,2岁以上的鸡发病率最高。病鸡呈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减退,产蛋减少或不产蛋,腹部膨大,下垂,行走状如企鹅。剖检腹腔有大量淡黄色混有血液的腹水,卵巢中有灰白色、无包膜、坚实的肿瘤结节,外观呈菜花样。有些呈半透明的囊泡状,有些发生坏死,也可见残存的变性坏死卵泡。也可在腹腔其他器官的浆膜面形成转移癌瘤,外观呈灰白色,坚实的结节状或菜

花样。

⑺ 原发性肝癌

可见于牛、猪、鸡和鸭,往往呈地区性高发。主要是由于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所致。由肝细胞形成的称肝细胞性肝癌,由胆管上皮细胞形成的称胆管上皮细胞性肝癌。

猪的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巨块型肝癌较少见,在肝脏中形成巨大癌块。结节型最常见,特征是在肝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类圆型结节,切面可呈现乳白、灰白、灰红、淡绿或黄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弥漫型不形成明显的结节,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斑点或斑块。

⑻ 肾母细胞瘤

又称肾胚胎瘤,是幼龄动物常见的一种肿瘤。多见于兔、猪和鸡,也见于牛和羊。兔和猪的肾母细胞瘤多发为一侧肾脏,少数为两侧发生。常在肾脏的一端形成肿瘤,大小不等,一般呈圆形或分叶状,白色或淡白色,有薄而完整的包膜,肾脏萎缩变形。切面结构均匀,灰白色,肉瘤样,有时有出血和坏死,偶见肺和肝脏有转移瘤形成。

⑼ 黑色素瘤

动物多发的黑色素瘤大多为恶性瘤—恶性循环性黑色素瘤,是由成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肿瘤。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其中老龄的淡毛色马属动物最多见,其次是牛、羊、猪和犬。原发部位主要是肛门和尾根部的皮下组织,呈圆形的肿块,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深黑色的肿瘤团块被灰白色的结缔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结节。此瘤生长迅速,瘤细胞可经淋巴或血流转移,在盆腔淋巴结、肺、心、肝、肾等全身组织器官形成转移瘤。

2) 患肿瘤畜禽肉的卫生处理

主要是根据胴体的营养状况(即肥瘦),肿瘤的良性、恶性、是否转移,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上发现一个还是多个肿瘤而确定。

⑴ 一个脏器上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的,患病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其他脏器和胴体高温处理;胴体瘠瘦或肌肉有变化的,胴体和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

⑵ 屠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器发现有肿瘤病变的,胴体和脏器销毁处理。

⑶ 经确诊为淋巴肉瘤或白血病的,不论肿瘤病变轻重或多少,胴体和脏器一律销毁处理。

7. 出境检疫包括哪些内容?

答:出境检疫:

出境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输出国外前所进行的检疫。出境检疫对维护我国的国际信誉,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

1)出境检疫依据:

输出动物不需事先办理检疫审批,但货主或者代理人在对外签约之前,应实现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咨询,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输入国的检疫要求予以确认,然后再对外签订有关合同。输出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检疫依据是:

(1)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和中国有关动物检疫规定。

(2)双边检疫协定。

(3)贸易合同中订明的检疫要求。

(4)输入国未提出具体检疫对象时,可按我国规定检疫。

2)出境检疫的程序:

(1)报检: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动物、动物产品或其他检疫物出境前60d ,应向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报检时除填报检单外,还应提供合同或者协议及有关单证。

(2)产地检疫:如输入国无特殊要求,出境动物可在动物原产地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实施检疫,并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现场验证、进行临床检查、通关放行。如输入国要求在出境口岸进行隔离检疫,动物所在地检验检疫机关或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书》运抵口岸实施出境前隔离检疫。

(3)出境前口岸检疫:对输出动物不需在口岸实施隔离检疫的,动物运抵出境口岸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只进行验证和临床检查,检查合格的同意出境;输出动物,出境前需要隔离检疫的,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检疫场所检疫,隔离检疫的时间,视动物种类、用途及输入国的检疫要求而定。没有要求的按照我国规定检疫项目确定。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不准出境。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进境动物检疫处理有关规定,作退回原地、扑杀或销毁处理。发现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动物来源地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扑灭疫情。

4)出证:所有的检验工作完毕后,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并符合输入国兽医当局及我国动物检验检疫机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时,由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出具《动物检疫证书》和《通关单》出境。输入国没有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可根据我国的具体规定实施检疫;输入国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的,应按有关检疫条款的要求

出证。经检疫或检疫处理的草、料、用具出具相应的《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 8: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疫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实验检疫的主要方法

(1) 细菌学检查 以镜检方法为主。取流产胎儿胃液、胎盘或母畜流产2-3天内阴道分泌物抹片,用改良萋―尼二氏鉴别染色法,或改良柯氏鉴别染色法,染色镜检,布氏杆菌呈红色或橙黄色,其它细菌或组织呈蓝色。

(2) 血清血检查 以凝集反应应用最广泛。常用的凝集试验有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被检血清50%以上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凝集价。大家畜(马、牛)凝集价在1:100以上则为阳性,1:50为可疑;小家畜(猪、羊)凝集价在1:50则为阳性,1:25为可疑。

(3) 变态反应 用于猪羊的布氏杆菌病。猪、羊感染布氏杆菌后1个月左右出现皮肤变态反应。注射部位明显水肿,凭肉眼即可观察出者,为阳性反应;肿胀不明显,通过触诊与对侧对比方能察觉者,为可疑反应;注射部位无反应或仅有一个小的硬结者,为阴性反应。

3) 检疫处理

检出布氏杆菌病时,不得调运。阳性猪、羊立即淘汰,阳性奶牛可在严密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污染的畜舍、产房、牧地、用具等用5%热烧碱或20%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病畜流产的胎儿、胎衣、粪便和污物要深埋、发酵等无害处理。对健康家畜及时免疫接种。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答:临诊检疫要点

⑴ 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性别、品种、体质的猪均能感染,而以妊娠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并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肥育猪症状较轻。本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⑵ 流行过程慢,一般3~4周,长的可达6~12周。饲养管理不当,天气寒冷等因素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⑶ 潜伏期一般为14d ,种母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

难,发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

胎、木乃伊和产弱仔等症状(图6.3)。2~3周后母猪开

始康复,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50%,发情推迟。

⑶ 仔猪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达

80%,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

麻痹,共济失调。 少数病例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

性血斑。

⑷ 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活力低。感染

本病的猪有时表现为耳部、外阴、尾、鼻、腹部发绀,其皮肤出现淤青紫色斑块,故又称为蓝耳病。

⑸ 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并出现间质性 图6.3 死胎及木乃伊胎 肺炎。

10. 禽流行性感冒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答: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头面水肿、呼吸系统症状和败血症。

1) 临诊检疫要点

⑴ 家禽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其它家禽、野鸟、野生水禽、迁涉鸟均有较高的易感性。发病急、传播快、流行范围广,

常呈地方性或大面积流行,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率与

死亡率均高可达100%,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冬春两季多发。

⑵ 潜伏期3-5天,强毒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个别发病、死亡到鸡群中50%出现症状,仅需2-3天时间。病鸡采食减少乃至废绝,精神沉郁,垂头缩颈,眼结膜充血,流泪,鸡冠发绀,头部水肿,有的趾爪鳞片发紫或有紫红色出血斑,拉黄绿色稀粪,呼吸罗音,咳嗽,产蛋量大量下降,一般20-50%不等,严重者绝产。温和型临床症状较轻,大部分精神、食欲正常,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的大幅度下降,一般经7-10天产蛋率由90%以上,下降到10%不等,产蛋量下降的同时,软皮蛋、白皮蛋、沙壳蛋,畸型蛋明显增多。 ⑶ 剖检各黏膜、浆膜及内脏有出血性变化。喉头气管充血严重,大部分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及肌胃角质层下出血,十二脂肠、回肠、直肠、泄殖腔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肝、脾、肾、心脏常见有灰黄色的变性坏死性病灶,卵泡充血,有的变形成菜花状并有坏死,输卵管弹性、韧性降低,充血、出血、水肿乃至坏死,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

2) 实验检疫的主要方法

⑴ 病原检查

①用无菌棉拭子涂抹气管或泄殖腔分泌物。棉拭子放在最终浓度1000IU 青霉素、10mg 链霉素、20mg 制霉菌素的无菌培养液1-3ml 中。在病毒血症期,可采血液,死后采心血、肝、脾等病料。病料研磨作1:10加入生理盐水或培养液制成悬液再加入抗生素,置4℃下处理4-6h ,低速离心,收集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

②鸡胚接种 取处理过的病料0.1ml ,以尿囊腔途径接种9-11日龄的SPF 鸡胚,继续孵化,24h 内死胚弃去,收24h 以上至96h 以内死胚的尿囊液羊水作血凝试验,以鉴定病毒。如果病料中有病毒存在,初次接种后的尿囊液一般就能产生血凝作用。如未测到血凝活性,须将收集的尿囊液盲传2—3代,并重复以上血凝实验,如仍为阴性,即判定阴性结果。 ⑵ 血清学检查

①血凝试验(HA )和血凝抑制试验(HI ) 证实鸡鸡胚液有HA 活性以后,首先应排除新城疫病毒。取一滴1:10稀释的正常鸡血清(最好是SPF 鸡血清)和一滴新城疫病毒抗血清,分别滴在一玻璃或瓷板上,各加一滴有HA 活性的鸡胚液,混匀后各滴加5%鸡红细胞悬液一滴,若两份血清都出现HA 活性,则表明鸡胚液中不含有新城疫病毒。若新城疫病毒抗血清抑制HA 活性,则证明鸡胚中存在新城疫病毒。

在排除新城疫病毒以后,则需进一步确定其为A 型流感病毒,或为其它禽副粘病毒或为具有血凝活性的细菌。测定A 型流感病毒的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是用型特异性抗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AGP )。若需鉴定毒株或亚型,则应使用一套特异性抗血清来鉴定病毒囊膜表面蛋白抗原(H 和N )类型,或将病毒送往有关实验室 作流感病毒的常规定型。 ②琼指扩散试验(AGP ) AGP 是应用已知的阳性和阴性血清与待检抗原和已知阳性抗原作双向扩散试验,常温下24小时内在已知的阳性抗原和阳性血清之间应出现沉淀线,到48小时沉淀线更为清晰。若待检抗原与阳性血清间出现沉淀线,并且该沉淀线与邻近的阳性抗原和抗血清间的沉淀线相连,即可判定待检抗原为A 型流感病毒。

③病毒中和试验 取9-10日龄鸡胚接种后37℃孵育3-4天,鸡胚死亡出现HA 活性或两者同时出现,表示鸡胚感染流感病毒。

3) 检疫后处理

确检禽流感时,立即上报疫情并封锁现场,对病禽和同群者以及方圆3Km 的家禽以不放血方式扑杀,销毁尸体,对所有被污染的环境和器具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疫期封锁,严禁家禽及其产品进出。经2-3周周边无新疫情发生,通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11. 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答: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⑴ 感官检查及剖检

表10-8 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理化检验在病死畜肉的鉴别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方法较多,但操作简单,易在市场肉类监督检验中应用,而且结果比较可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放血程度检验

滤纸浸润法:

取干滤纸条(宽0.5cm ,长5cm ),将其插于被检肉的新切口1-2cm 处,经2-3min 后观察血液浸润情况。

结果判定:

放血不良 滤纸条被血样液浸润且超出插入部分2-3mm 。

严重放血不良 滤纸条被血样液严重浸染且超出插入部分5mm 以上。

愈创木脂酊反应:

检验者用镊子固定肉,用检验刀切取前肢或后肢瘦肉(片状)1-2g ,置于小瓷皿中;用吸管吸取愈创木脂酊(5g 愈创木脂溶于75%乙醇100ml 中)5-10ml 注入瓷皿中,此时肌肉不发生任何变化;加入3%过氧化氢数滴,此时肉片周围产生泡沫。

结果判定:

放血良好 肉片不变颜色,肉片周围溶液呈淡蓝色环或无变化。

放血不全 数秒钟内肉片变为深蓝色。

②过氧化物酶反应

过氧化物酶只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新鲜肉中,有病动物肉一般无过氧化物酶或者含量甚微,当肉浸液中有过氧化物酶存在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将指示剂联苯胺氧化成为蓝绿色化合物,经过一定时间则变成褐色。

检测过程如下:

第一步:称取样品精肉10g ,剪碎,置于200ml 烧杯内,加入蒸馏水100ml ,浸泡15min ,中间摇动数次,然后过滤,即为肉浸液,待检。

第二步:取2支试管,1支加入2ml 肉浸液,另1支加入蒸馏水作对照。

第三步:用滴管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2%联苯胺酒精溶液5滴,充分震荡。

第四步:用滴管吸取1%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稍加震荡,立即观察在3min 内颜色变化的速度与程度。

结果判定:

健康新鲜肉 肉浸液在0.5-1.5min 内呈蓝绿色,以后变褐色。

病死畜禽肉 颜色不发生变化,但有时较迟出现淡蓝绿色,却很快变为褐色。

本试验也可简化操作方法,即在肉新鲜切面上,加1%过氧化氢溶液2滴和0.2%联苯胺酒精溶液5滴。如出现蓝绿色斑点,继之变成褐色者为健康新鲜肉;无斑点者为病、死畜禽肉。

1. 简述动物检疫的主要作用及要求。

答: 动物检疫的作用

动物检疫最根本的作用是通过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验)、消毒和处理,达到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最根本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 监督作用 动物检疫员通过索证、验证,发现和纠正违反动物卫生行政法规的行为,保证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动物检疫员不是单纯的技术检验者,还担负以下监督检查职能。

⑴ 促使动物饲养者自觉开展预防接种等防疫工作,提高免疫率,从而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

⑵ 促进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者主动接受检疫,合法经营。

⑶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之前进行处理。强化基层检疫工作。

2) 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通过动物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以及其他妨害公共卫生的因素。其意义在于:

⑴ 及时采取措施,扑灭疫源,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保护畜牧业生产。

⑵ 保证上市动物肉类新鲜无害,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⑶ 可通过对检疫所发现动物疫情的记录、整理、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动物疫病的流行分布动态,为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防疫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 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现在对多种疫病,如绵羊痒病、结核病、鼻疽等慢性疫病仍无疫苗可供接种,也极难治愈。但通过检疫、扑杀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产品等手段可达到净化消灭的目的。

4) 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 通过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发现有患病动物或染疫产品可依照双方协议进行索赔,使国家进口贸易免受损失。另外,通过对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可保证质量,维护我国贸易信誉。这对拓宽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人体健康 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疫病会危害人体健康。在动物疫病中,有近200种属于人畜共患的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病、沙门氏菌病等。通过检疫,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人畜共患。因此,加强动物检疫对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动物检疫在总体上分为内检和外检两大类

国内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国内动物及其产品实施的检疫,称为国内动物检疫,简称内检。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及卫生监督。

国内动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从一个地方(省、市、县等)传播、蔓延到另一个地方,以保护我国各地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应的有关条例、规定,对原产地和输入、输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路过本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督。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应接受检疫、履行法定检疫义务。这里所说的经营,是指从事动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活动,包括买卖、仓储、运输、屠宰及加工等。县级以上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规定实施监督检查,查验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必要时可进行抽检。所谓抽检是指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证明在有效期内发现异常时,可以从中抽取部分畜禽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对于没有检疫证明或检疫证明超过有效期或有异常的畜禽及其产品,应进行补检或重检,并出具检疫证明。所谓补检,就是对未经检疫而进入流通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的检疫。所谓重检,是指对证物不符、检疫证明超过有效期,检疫证、章、标志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畜禽及其产品重新实施的检疫。

进出境动物检疫及其要求

对进出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称为进出境检疫,又称国境检疫或口岸检疫,简称外检。外检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或邮寄检疫及运输工具检疫等。

外检的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传入、传入我国国境,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我国在海、陆、空各口岸设立的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我国规定的进出境动物检疫对象名录,代表国家执行检疫,既不允许国外动物及其产品,必须经我国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检疫,未发现检疫对象时,才能进境或出境、过境。

2. 如何进行动物的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

答:临诊检查

临诊检查是诊断动物疫病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动物外貌、体态、排泄物、体温、脉搏、呼吸等进行检查。通过对动物进行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以发现某些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往往可以做出初步检疫结论。动物临诊检查应用于产地、运输、屠宰等流通环节的动物检疫中,是动物检疫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临诊检查中,一般遵循先休息后检疫,先群体检查后个体检查的原则。

1) 群体检疫

群体检疫是指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现场临诊观察。其目的是通过对动物群体症状的观察,对整群动物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并从群体中把病态动物挑出来,做好记录,以待进行个体检查。

群体检查时以群为单位,一般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的动物划为一群,或将一圈、一舍的动物划为一群。禽、兔、犬等可按笼、箱、舍分群。运输检疫时,可登车、船、机舱进行群检或在卸载后进行集中检疫。

群体检疫一般采用是先静态检查,再动态检查,后饮食状态检查的方法,即所谓的“三态”检查法。

(1)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圈舍、车、船、仓库,在不惊扰畜禽的条件下,仔细观察动物在安静状态下的表现,如畜禽的精神状态、外貌、营养、立卧姿势、呼吸、反刍状态、羽、冠、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等,注意有无咳嗽、气喘、呻吟、嗜睡、流涎、站立异常、孤处一隅等反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个体。

(2)动态检查

静态检查后,将动物哄起或在卸载后往预检圈赶的过程中观察,先看动物自然活动,后看驱赶活动。观察其起立姿势、行动姿势、精神状态和排泄姿势。注意有无行动困难、肢体麻痹、步态蹒跚、跛行、屈背弓腰、离群掉队及运动后咳嗽或呼吸异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动物。

(3)饮食状态检查

检查饮食、咀嚼、吞咽时的反应状态。注意有无不食不饮、少食少饮、贪饮、假食、异常采食以及吞咽困难、呕吐、流涎、退槽、异常鸣叫等现象。动物在进食后或进食期间一般都有排粪、排尿的习惯,借此机会再仔细检查其排粪、排尿的姿势,粪尿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注意有无拉稀、便秘、少尿、血尿,血便等异常现象,从中发现可疑病态动物。

经上述检查发现异常表现或症状的动物,都应标上记号,以便隔离和进一步进行个体检疫。

2) 个体检疫

个体检疫是指对群体检疫中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系统的个体临诊检查。其目的在于初步鉴定动物是否患病、是否为检疫对象,然后在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疫。

一般对在群体检疫中无病的动物也要按5%~20%抽样作个体检疫,若个体检疫发现患病动物,应再抽检10%,必要时全部进行个体复检。个体检疫方法一般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检测体温等。

(1)视诊

利用肉眼观察动物的外部表现,要求检疫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检查经验。视诊时一般先不要靠近动物,也不宜进行保定,以免惊扰,应尽量使动物取自然的姿态。检查者应先站在离动物适当距离处,首先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往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动物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当至正后方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有异常。最后再接近动物,进行细部检查。

检查内容:

①精神状态的检查: 健康动物两眼有神,反应敏捷,动作灵活,行为正常,若有过度兴奋或抑制,则表示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精神兴奋的动物,表现惊恐不安,狂躁不驯,甚至攻击人畜,多见于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疫病(如狂犬病、李氏杆菌病等) 。精神抑制的动物,轻则沉郁,呆立不动,反应迟钝;重则昏睡,只对强烈刺激才产生反应;严重时昏迷,倒地躺卧,意识丧失,对强烈刺激也无反应。见于各种热性病或侵害神经系统的疾病等。

②营养状况的检查: 营养良好的动物,肌肉丰满,皮下脂肪丰富,轮廓丰圆,骨骼棱角不显露,被毛有光泽,皮肤富有弹性;营养不良的动物,则表现为消瘦,骨骼棱角显露,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缺乏弹性。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疫病(如结核病、肝片吸虫病等) 。

③姿态与步样的检查: 健康动物姿势自然,动作协调而灵活,步态稳健。病理状态下,有的动物站立异常,如破伤风患畜形似“木马状”,神经型马立克氏病病鸡两腿呈“劈叉”式姿势;有的动物强迫性躺卧,不能站立,如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有的动物站立不稳,如鸡新城疫病鸡头颈扭转,站立不稳甚至伏地旋转;有的动物盲目转圈,如李氏杆菌病;有的则步态异常,左摇右摆,多是脑部受损所致;跛行则由神经系统受损或四肢病痛所致。

④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健康动物的被毛(羽毛)柔顺而有光泽、不易脱落,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溃烂、出血等。患病动物的被毛和皮肤常发生不同的变化而提示某些疫病。在慢性消耗性疫病(如结核病) 或内寄生虫时,动物往往被毛粗乱无光泽,脆而易断、易脱毛;患疥螨和湿疹的动物,患部脱毛,伴有皮肤增厚、变硬、擦伤和啃咬伤;又如猪瘟病猪在四肢、腹部及全身各部皮肤有指压不褪色的小点状出血,而猪丹毒病猪则呈现指压褪色的菱形或多角形红斑。正常鸡的冠、髯红润。若发白则为贫血的表现,呈蓝紫色则为缺氧的表现(如鸡新城疫病鸡冠髯黑紫)。

⑤反刍和呼吸的检查 主要检查呼吸运动(包括呼吸频率、类型、节律及呼吸困难),看有无呼吸数增多或减少、有无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有无病理性呼吸节律及呼吸困难等。同时检查反刍动物的反刍情况。

⑥可视黏膜的检查 可视黏膜包括眼结膜、口腔黏膜、鼻黏膜和阴道黏膜,黏膜具有丰富的微血管,根据其颜色的变化,可推断血液循环状态和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了方便,临诊时主要检查眼结膜。正常情况下,马的黏膜颜色呈淡红色;牛的黏膜颜色较马的稍淡,呈淡粉红色(水牛的较深);猪、羊的黏膜颜色较马的稍深,呈粉红色;犬的黏膜为淡红色。黏膜苍白见于各型贫血和慢性消耗性疫病,如马传染性贫血;黏膜潮红,表示毛细血管充血,除局部炎症外,多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弥漫性潮红见于各种热性疫病和广泛性炎症;树枝状充血见于心机能不全的疫病等;黏膜发绀见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黄染是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所致,见于肝病、胆道阻塞及溶血性疾病;黏膜出血,见于有出血性素质的疫病,如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等。在检查眼结膜的同时,检查天然孔及分泌物等,眼角有大量分泌物是眼结膜分泌亢进的表现,见于结膜炎、感冒、钩端螺旋体病、牛恶性卡

他热等。

另外,口腔黏膜有水疱或烂斑,可提示口蹄疫或猪传染性水疱病;鼻盘干燥或干裂,应注意有无热性疫病;马鼻黏膜的冰花样瘢痕则是马鼻疽的特征病变。

⑦排泄动作及排泄物的检查 动物排泄情况能提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情况。排泄动作异常包括排粪、排尿带痛,努责,里急后重,失禁等。排泄物性状异常包括粪便干硬(便秘),腹泻,颜色气味异常等。腹泻见于侵害胃肠道的疫病(如仔猪副伤寒) ,便秘见于各种热性疫病(如猪瘟) 、慢性胃肠卡他等,里急后重是直肠炎的特征。粪尿的颜色性状也能提示某些疫病,如仔猪白痢排白色糊状稀粪,仔猪红痢排红色黏性稀便。

(2)触诊

利用手触摸感知畜体各部的性状。

①触诊耳朵、角根:初步确定体温变化情况。

②触摸皮肤弹性:健康动物皮肤柔软,富有弹性。弹性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或脱水性疾病。

③检查胸廓、腹部敏感性。

④检查体表淋巴结:触诊检查其大小、形状、硬度、活动性、敏感性等,必要时可穿刺检查。如马腺疫病马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有波动感;牛梨形虫病则呈现肩前淋巴结急性肿胀的特征。

⑤在禽,要检查嗉囊,看其内容物性状及有无积食、气体及液体,如鸡新城疫时,倒提鸡腿可从口腔流出大量酸性气味的液体食糜。

(3)听诊

利用听觉器官或借助听诊器检查动物各器官发出的声音。分直接听诊法与间接听诊法。 直接听诊法: 先于动物体表上放一听诊布,然后用耳直接贴于动物体表的欲检部位进行听诊。检查者可根据检查的目的采取适宜的姿势。

间接听诊法 : 即应用听诊器在欲检器官的体表相应部位进行听诊。

如肺部听诊时,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发热性疾病和支气管肺炎,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慢性肺泡气肿或支气管阻塞;当支气管黏膜有粘稠的分泌物、支气管黏膜发炎肿胀或支气管痉挛时,可听到干罗音,是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当支气管中有大量稀薄的液状分泌物时,可听到湿罗音,见于支气管炎、各型肺炎、肺结核等侵及小支气管的情况。

(4)检查“三数”

即体温、脉搏、呼吸数,“三数”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常数,其变化可提示许多疫病。

①体温测定 各种健康动物都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体温不正常是动物对内外因素的反应。体温变化对畜禽的精神、食欲、心血管、呼吸器官都有明显的影响。测温时应考虑动物的年龄、性别、品种、营养、外界气候、使役、妊娠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体

温波动,但波动范围一般为0.5℃,最多不会超过1℃。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将发热分为微热、中热、高热和极高热。微热是指体温升高0.5~1℃,见于轻症疫病及局部炎症,如胃肠卡他、口炎等。中热是指体温升高1~2℃,见于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胃肠炎、支气管炎等。高热是指体温升高2~3℃,见于急性传染病或广泛性炎症,如猪瘟、猪肺疫、马腺疫、胸膜炎、大叶性肺炎等。极高热是指体温升高3℃以上,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猪丹毒、脓毒败血症和日射病等。

体温高者,需重复测试,以排除应激因素(如运动、暴晒、拥挤引起的体温升高) 。 体温过低则见于大失血、严重脑病、中毒病及热性病濒死期。

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见表2-1。

表2-1 各种动物的正常体温(℃)

温计的水银柱降至35℃以下,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涂以润滑剂后再行使用。被检动物应加以适当的保定。

给马属动物测温时,检查者通常位于动物的左侧后方;给牛测温时检查者可站在其直后方。以左手提起其尾根部并稍推向对侧,右手持体温计经肛门徐徐捻转插入直肠中,再将附有的夹子夹于尾毛上,经3

~5分钟后取出,擦去体温计上的粪便,读取读数。

②) 脉搏测定 在动物充分休息后测定。脉搏增多见于多数发热病、心脏病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其他疾病等;脉搏减少见于颅内压增高的脑病、胆质血症及有机磷中毒等。

各种动动物的正常脉搏数见表2-2。

表2-2 各种动物的正常脉搏数(次/分)

检查者站在马头一侧,一手握住笼头,另一手拇指置于下颌骨外侧,食指、中指伸入下颌骨内侧,在下颌骨的血管切迹处前后滑动,发现动脉管后,用指轻压即可感知。牛通常检查尾动脉,检查者站在牛的正后方,左手抬起牛尾,右手拇指放于尾根部的背面,用食指、中指在距尾根10厘米左右处尾的腹面检查。猪、羊、犬和猫可在后肢股内侧的股动脉处检查。

③呼吸数测定 呼吸数测定宜在安静状态下测定。呼吸数增加见于肺部疾病、高热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等,呼吸数减少见于颅内压显著增高的疾病(如脑炎、代谢病等) 。各种动物的呼吸数见表2-3。

表2-3 各种动物的正常呼吸数(次/分)

呼吸数测定的方法 测定动物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以次/分钟表示。一般可根据胸腹部的起伏动作而测定,检查者立于动物的侧方,注意观察其腹肋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在寒冷季节也可观察呼出气流来测数。鸡的呼吸数可观察肛门下部的羽毛起伏动作来测定。

3. 国内发生动物疫病时该如何处理?

答:⑴一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畜牧局) 应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情并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并将疫情等情况于24h 内逐级上报国家农业部。做好保密工作,因为只有国家农业部有权对外公布疫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迅速扑灭疫病,并通报毗邻地区。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当疫点、疫区内染疫、疑似染疫的动物扑杀或死亡后,经过该疫病的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再无疫情发生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确认合格后,由原决定机关

宣布解除封锁。

⑵ 二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⑶ 三类动物疫病的处理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⑷ 二、三类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 按一类疫病处理。

⑸ 人畜共患疫病的处理 农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互相通报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扑灭措施。

4. 产地检疫有什么要求?

答: 产地检疫的要求

⑴ 定期检疫:畜禽饲养场和饲养户应按照检疫的要求,每年对畜禽进行某些疫病(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马鼻疽等)的定期检疫。饲养种畜、种禽、奶畜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检疫,或由当地畜禽防检机构进行检疫。

⑵ 引进检疫:凡引进种畜、种禽单位,应在进场后,必须隔离一定时间(大家畜45d ,小家畜30d ),经检疫确认无疫病后才能供使用。

⑶ 售前检疫:饲养单位或饲养户的家畜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动物防疫防检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实施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动物、动物产品售前检疫是产地检疫的核心和关键,是保证采购质量,减少采购损失,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⑷ 运前检疫:动物及其产品集结后准备调运前,应进行产地检疫,由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

⑸ 确定检疫:当发生疫情时,应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以便及时确诊和采取防制措施。

5. 试述宰后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答:宰后检疫的程序 动物宰后检疫的一般程序是: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肉尸检疫三大基本环节;在猪增加皮肤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猪的宰后检验程序,即头部检验→皮肤检验→内脏检验→旋毛虫检验→肉尸检验五个检验环节。家禽、家兔一般只进行内脏和肉尸两个环节的检疫。

宰后检疫的方法 宰后检疫以感官检疫为主,必要时辅之实验室检疫。

⑴ 感官检疫 动物检疫人员,通过一般的观察,即可大体判断胴体、肉尸和内脏的好坏以及屠宰动物所患的疫病范围。具体方法如下:

①视检 即观察肉尸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例如,上下颌骨膨大(特别是牛、羊),注意检查放线菌病;如喉颈部肿胀,应注意检查炭疽和巴氏杆菌病。

②剖检 是用器械切开并观察肉尸或脏器的隐蔽部分或深层组织的变化。这对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疾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③触检 用手直接触摸,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有无变化。这对发现深部组织或器官内的硬结性病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肺叶内的病灶只有通过触摸才能发现。

④嗅检 对某些无明显病变的疾病或肉品开始腐败时,必须依靠嗅觉来判断。如屠宰动物生前串有尿毒症,肉中带有尿味;药物中毒时,肉中则带有特殊的药味;腐败变质的肉,则散发出腐臭味等。

⑵ 化验检疫 凡在感官检疫中对某些疫病发生怀疑时,如已判定有腐败变质的肉品是否还有其利用价值,可用化验作辅助性检疫,然后作出综合性判断。

①病原检疫 采取有病变的器官、血液、组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镜检,必要时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动物接种以及生化反应来加以判定。

②理化检疫 肉的腐败程度完全依靠细菌学检疫是不够的,还需进行理化检疫。可用氨反应、联苯胺反应、硫化氢试验、球蛋白沉淀试验、PH 的测定等综合判断其新鲜程度。

③血清学检疫 针对某种疫病的特殊需要,采取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和血液检查等方法,来鉴定疫病的性质。

3) 宰后检疫的要求 宰后检疫是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对宰后检疫有严格的要求。

⑴ 对检疫环节的要求 检疫环节应密切配合屠宰加工工艺流程,不能与生产的流水作业相冲突,所以宰后检验常被分作若干环节安插在屠宰加工过程中。

6. 宰后检疫中常见的组织器官病变有哪些?如何处理?

10.1 屠畜禽宰后组织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10.1.1 局限性和全身性组织病变的鉴定和处理

1) 出血性病变与处理

⑴ 出血性病变

①机械性出血 为机械力作用所致,多发生于体腔和肌肉间、皮下,表现为破裂性出血。这种出血最容易在屠畜被驱打、撞击、外伤、骨折时发生。

②病原性出血 为传染病和中毒所致,多发生于皮肤、浆膜、黏膜和淋巴结。表现为渗出性出血,这种出血常因产生原因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别,可呈现点状、

斑状和浸润性出血。

③窒息性出血 为缺氧所致。主要见于颈部皮下和支气管黏膜,表现为静脉露张,血液呈黑红色,有数量不等的暗红色淤点、淤斑。

④电麻出血 见于电麻不当的屠畜。这种出血多见于肺,尤以两侧肺的背缘肺膜下明显,其次是淋巴结、肾和心外膜。淋巴结多表现为周边出血,但不肿大。

⑤呛血 是由于屠畜死前深呼吸将血液吸入肺部所致。这种变化多局限于肺膈叶背缘,呛血区外观呈鲜红色,由无数弥漫性小红点组成,触之有弹性,放入水中成“半舟状”;切开呛血肺组织,可见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血凝块。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由外伤、骨折等引起的新鲜出血,其淋巴结没有炎症变化的,切除全部浸血组织,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②由电麻引起的出血,轻微的,胴体和器官不受限制出厂(场);出血严重的,出血部分和呛血肺化制处理,其余不受限制出场。

③出血,水肿广泛,且淋巴结有炎症时,胴体和器官必须进行细菌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后迅速出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2) 组织水肿的病变与处理

在屠体上发现水肿时,首先应排除炭疽,再判明水肿的性质,是炎性的还是非炎性的。这在肉的卫生评定上很重要。

皮下发生水肿时眼观可见皮肤变厚、肿胀,触摸呈面团样,指压时常留下痕迹。切开时可见水肿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呈黄白色胶胨样状,并流出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黏膜水肿,可见黏膜呈局限性和弥漫性肿胀。器官水肿多见于肺脏,可见体积增大,因淤血而呈暗红色。

⑴ 创伤性水肿时,仅销毁病变组织即可。

⑵ 皮下水肿、肾脂肪囊、内膜、肠系膜及心外膜的脂肪组织发生脂肪胶样浸润时,要检查肌肉有无病变并作细菌学检查。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可迅速发出利用;结果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出厂;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水肿,放血不良,肌肉松软等,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⑶ 后肢和腹部发生水肿时,应仔细检查心、肝、肾等脏器,如有病变,须进行沙门氏菌检查。阴性的切除病变器官,胴体迅速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

后出场。

3) 败血症的病变与处理

⑴ 败血症的病变 败血症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通过创伤或感染灶侵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和损害的病理过程。败血症在通常情况下无特异的病原,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可引起。如:链球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败血症没有特殊的病变,常表现为: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炎症变化,皮肤、黏膜、浆膜及脏器的充血、出血、水肿。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出现充血,由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从而导致体积增大。当化脓菌侵入血液生长繁殖,并在器官组织内引起多发性脓肿时,即形成脓毒败血症。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轻微,肌肉无变化,高温处理出场。

②病变严重或肌肉有明显变化的作化制处理。

③患有脓毒败血症的胴体作销毁处理。

4) 蜂窝织炎的病变与处理

⑴ 蜂窝织炎的病变 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和肌肉间等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过程。检验时可根据淋巴结、心、肝、肾等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变性变化,以及胴体放血不良、肌肉变化等进行判定。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病变已全身化的,整个胴体作化制处理。

②若全身肌肉正常,则须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阴性的,切除病变部分,肉迅速发出利用;阳性的,经高温处理后出场。

5) 脓肿的病变与处理

⑴ 脓肿的病变 这是屠畜宰后检验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发现脓肿时,应考虑是否为脓毒败血症,尤其对无包囊而周围炎性反应明显的新脓肿。一旦查明是转移性的,即可肯定是脓毒败血症。例如:肺、脾、肾内的脓肿,多为转移性脓肿,其原发灶可能存在于面部、四肢、子宫、乳房等部位,此时,须对肉进行细菌学检查。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脓肿形成包囊的,切除脓肿区作销毁处理,其于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②脓肿为多发性新鲜脓肿或脓肿具有不良气味的,整个器官作化制处理。 ③被脓液污染附有难闻气味的胴体部分,割除化制处理。

6) 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与处理

⑴ 脂肪组织坏死的病变 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胰性脂肪坏死 常见于猪。是由于胰腺发炎,破坏胰腺间质及其附近肠系膜脂肪组织。病变部外观呈小而致密的无光泽的浊白色颗粒状,质地坚硬,失去正常弹性,缺少油腻感。

②外伤性脂肪坏死 这是皮下脂肪组织的一种最普通的病变,由机械损伤引起。受伤局部坏死脂肪坚实、无光,呈白垩质样团块,有时则呈油灰状。

③营养性脂肪坏死 病变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但以肠系膜、网膜和肾周围的脂肪最常见,病变脂肪暗淡无光,呈白垩色,显著发硬,变化初期,脂肪里可见有许多弥漫性淡黄白色坏死点,随后小病灶逐渐扩大、融合,形成白色坚硬的坏死团块或结节。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坏死轻微,无损商品外观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变化明显的,将病变部切除化制,胴体不受限制出场;

③如系传染病引起,应结合具体传染病进行处理。

10.1.2器官病变的鉴定与卫生处理

1) 心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心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心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①心肌炎 心肌呈灰黄色似煮熟状,质地松弛,心脏扩张。局灶性的,在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可见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和条纹。化脓性心肌炎时,心肌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

②心内膜炎 最常见的是疣状心内膜炎,以心瓣膜发生疣状血栓为特征,其次是溃疡性心内膜炎,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出现溃疡。

③心包炎 最常见的是牛的创伤性心包炎,此时,心包极度扩张,其中沉积有淡黄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具有恶臭。慢性病例,心包极度增厚,与周围器官发生粘连,被绒毛样纤维素所覆盖,形成“绒毛心”。

⑵ 卫生评价及处理

①心肌肥大、脂肪浸润、慢性心肌炎而不伴有其他脏器变化的,不受限制出场。

②严重的非创伤性心包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以及心机松软和色泽改变的,心脏作化制处理。

③创伤性心包炎,心脏化制;对肉的处理须作沙门氏菌检查,结果阴性的,胴体不受限制出厂;阳性的,胴体高温处理出厂。

2) 肝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肝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肝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①肝脂肪变性 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呈不同程度的浅黄色或土黄色,质地软而易碎,切面有油腻感,称此为“脂肪肝”。脂变肝脏如伴有淤血,则肝的切面因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变性部分互相交织掺杂,形成类似槟榔切面的花纹,称为“槟榔肝”。

②饥饿肝 由于饥饿、长途运输、惊恐奔跑、竭力挣扎和疼痛(骨折、挫伤)等因素引起的不伴有胴体和其他脏器异常的肝色泽变化。特征是:肝呈黄褐色或黄色,但体积不增大,结构质地也无变化。

③肝硬变 当萎缩性肝硬变时,肝脏体积缩小,被膜增厚,质地变硬,肝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色灰红或暗黄,称为“石板肝”。当肥大性肝硬变时,肝体积可增大2—3倍,质地坚硬,肝小叶纹理不清,表面光滑,称为“大肝”。

④肝中毒性营养不良 为全身中毒感染的结果,各种牲畜都可能发生,而以猪多见。其表现随病期不同而异。病初,肝脏体积增大,色黄、质地脆弱,呈脂肪肝样。随后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纹,肝体积缩小,柔软,触压有波动感。

⑤肝淤血 轻度淤血,肝脏肿大不明显,肝脏实质正常。淤血严重的,呈蓝紫色,包膜紧张、肿胀,切开肝实质,有较多深紫色血液流出。

⑥肝色素沉着 多见于老龄畜,肝脏呈褐黑色,质地松脆。

⑦肝坏死 是坏死杆菌感染所造成的一种损害。多见于牛,表现在肝表面和实质有散在有灰色、灰黄色、榛实大或更大的凝固性坏死灶,质地脆弱,切面景象模糊,周缘常有红晕。

⑧肝胆管扩张 轻者,切开肝实质可见胆管扩张,流出绿色稀薄胆汁。重者,肝脏呈灰色,胆管明显扩张无弹性,有较多污绿色胆汁流出或胆盐沉着。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脂肪肝”、“饥饿肝”以及轻度的色素沉着、淤血和肝硬变,不受限制出场。

②“槟榔肝”、“大肝”、“石板肝”、胆管扩张肝、中毒性营养不良肝以及脓肿、坏死肝,一律化制或销毁处理。

3) 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脾脏的病变

宰后见于脾脏的病变如下:

①急性脾炎 脾肿较正常增大2—3倍,有时达5—10倍,质软,常见于一些败血性传染病。

②脾脏梗死 常发生于脾脏边缘,约扁豆大,常见于猪瘟。

③脾脏脓肿 常见于马腺疫、犊牛脐炎、牛创伤性网胃炎等。

④肉芽肿结节 多见于结核、鼻疽、布鲁氏菌病。

⑤坏死性脾炎 脾脏肿大轻微或不肿大,见于出血性败血症。如:鸡新城疫、禽霍乱等。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凡具有以上病理变化的脾脏,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

4)肺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肺脏的病变

除疫病的特定病变外,肺脏主要的病理变化如下:

①肺电麻出血 电麻不当所致的出血以肺脏最为显著。一般出现在膈叶背缘的肺胸膜下,呈散在性,有时密集成片,鲜红色。

②肺呛血 主要是由“点心法”屠宰放血时引起,血液呛入支气管和肺脏所致。呛血肺局部肺小叶呈鲜红色,放入水中呈“半舟状”。切开支气管和肺泡,可见鲜红色血凝块。

③肺呛水 屠宰加工时,将未死透的猪放入烫池,猪在烫池中挣扎将烫池中的水吸入肺内所致。呛水区多见于尖叶和心叶,有时波及膈叶。其特征是肺极度膨大,触摸肺组织发软并有波动感,外观呈浅灰色或淡黄褐色,肺胸膜紧张而有弹性,放入水中呈“半舟状”,切面流出多量温热浑浊液体。

④纤维素性肺炎 为肺内有肝变病灶,肺胸膜和肋胸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并

形成粘连。

⑤肺坏疽 眼观肺组织肿大,触摸坚硬,切开病变可见有污灰色、灰绿色甚至黑色的、膏状和粥状坏疽物,有恶臭味,有时病变区因腐败、液化而形成空洞,流出污灰色恶臭液。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①电麻出血肺,不受限制出场。

②其他病变肺,一律作化制或销毁处理。

5) 肾脏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肾脏的病变

除特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病变外,肾脏的病理变化还有肾脓肿、肾结石、肾盂积水、肾梗死、肾皱缩、肾囊肿等病变。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肾结石、肾囊肿、肾梗死可局部切除食用外,其他各种病变的肾,一律作化制处理。

6) 胃肠病变的鉴定与处理

⑴ 胃肠的病变

胃肠可发生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如出血、炎症、糜烂、溃疡、坏疽、寄生虫结节、结核、肿瘤等。猪宰后检验时发现肠壁和局部淋巴结含气泡,称为“肠气肿”。

⑵ 卫生评价与处理

除轻度肠气肿放气后可供食用外,其他有病变的胃肠一律化制处理。 10.1.3肿瘤的鉴定与处理

1)畜禽肿瘤的鉴定

由于畜禽肿瘤种类繁多,生长部位不同,外观形态和大小差异很大,鉴定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以判定肿瘤类别和它的良恶性质。然而,宰后检验是在高速度流水生产线上进行,不可能对发现的病理变化进行组织切片检查,只能用眼观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大多数肿瘤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生长于组织表面或深层,单发或多发,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近年来在屠宰检验中已发现的畜禽肿瘤见表10—1

表10—1 屠宰畜禽的肿瘤

⑴ 乳头状瘤 属于良性肿瘤,因外形呈乳头状而得名。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反刍动物多发。好发部位为皮肤、黏膜等。根据间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硬性乳头状瘤和软性乳头

状瘤。前者多发于皮肤、口腔、舌、膀胱及食道等处,含纤维成分较多,质地坚硬。后者多发生于胃、肠、子宫等处的黏膜,含纤维成分较少,质地柔软,易出血。

⑵ 纤维瘤

属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结缔组织,由结缔组织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常发生于皮肤、皮下、肌膜、腱、骨膜以及子宫、阴道等处。根据细胞和纤维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硬性纤维瘤和软性纤维瘤。硬性纤维瘤质地坚硬。多呈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干燥,灰白色,有丝绢样光泽,并可见纤维呈编织状交错分布。软性纤维瘤质地柔软,有完整的包膜,切面淡红色、湿润,发生于黏膜上的软性纤维瘤,常有较细的带与基底连接,称为息肉。

⑶ 猪鼻咽癌

我国华南地区多发,患猪生前经常流浓稠鼻涕,有时衄血、鼻塞,面颊肿胀,逐渐消瘦。剖检见鼻咽顶部黏膜增厚粗糙,呈微细突起或结节状肿块,苍白、质脆、无光泽,有时散布小的坏死灶。结节表面和切面有新的疤痕。患鼻咽癌的猪往往同时伴发副鼻窦癌,其中以筛窦常发,筛窦癌的肿块多呈菜花样,灰白、无光、质脆、切面呈颗粒状。

⑷ 鸡食管癌

多发生于6月龄以上鸡的咽部和食管上段,食管中、下段很少发生。外观呈菜花样或结节状,有时呈浸润性生长,使局部黏膜增厚。肿瘤表面易发生坏死,呈黄色或粉红色。坏死周围黏膜隆起、外翻、增厚,切面灰白,质硬呈颗粒状。

⑸ 纤维肉瘤 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各种动物均可发生,最常发生于皮下结缔组织、骨膜、肌腱,其次是口腔黏膜、心内膜、肾、肝、淋巴结和脾脏等处。外观呈不规则的结节状,质地柔软,切面灰白,似鱼肉样,常见出血和坏死。

(6) 鸡卵巢腺癌

多发生于成年母鸡,2岁以上的鸡发病率最高。病鸡呈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减退,产蛋减少或不产蛋,腹部膨大,下垂,行走状如企鹅。剖检腹腔有大量淡黄色混有血液的腹水,卵巢中有灰白色、无包膜、坚实的肿瘤结节,外观呈菜花样。有些呈半透明的囊泡状,有些发生坏死,也可见残存的变性坏死卵泡。也可在腹腔其他器官的浆膜面形成转移癌瘤,外观呈灰白色,坚实的结节状或菜

花样。

⑺ 原发性肝癌

可见于牛、猪、鸡和鸭,往往呈地区性高发。主要是由于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所致。由肝细胞形成的称肝细胞性肝癌,由胆管上皮细胞形成的称胆管上皮细胞性肝癌。

猪的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巨块型肝癌较少见,在肝脏中形成巨大癌块。结节型最常见,特征是在肝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类圆型结节,切面可呈现乳白、灰白、灰红、淡绿或黄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弥漫型不形成明显的结节,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斑点或斑块。

⑻ 肾母细胞瘤

又称肾胚胎瘤,是幼龄动物常见的一种肿瘤。多见于兔、猪和鸡,也见于牛和羊。兔和猪的肾母细胞瘤多发为一侧肾脏,少数为两侧发生。常在肾脏的一端形成肿瘤,大小不等,一般呈圆形或分叶状,白色或淡白色,有薄而完整的包膜,肾脏萎缩变形。切面结构均匀,灰白色,肉瘤样,有时有出血和坏死,偶见肺和肝脏有转移瘤形成。

⑼ 黑色素瘤

动物多发的黑色素瘤大多为恶性瘤—恶性循环性黑色素瘤,是由成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肿瘤。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其中老龄的淡毛色马属动物最多见,其次是牛、羊、猪和犬。原发部位主要是肛门和尾根部的皮下组织,呈圆形的肿块,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深黑色的肿瘤团块被灰白色的结缔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结节。此瘤生长迅速,瘤细胞可经淋巴或血流转移,在盆腔淋巴结、肺、心、肝、肾等全身组织器官形成转移瘤。

2) 患肿瘤畜禽肉的卫生处理

主要是根据胴体的营养状况(即肥瘦),肿瘤的良性、恶性、是否转移,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上发现一个还是多个肿瘤而确定。

⑴ 一个脏器上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且无其他明显病变的,患病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其他脏器和胴体高温处理;胴体瘠瘦或肌肉有变化的,胴体和脏器化制或销毁处理。

⑵ 屠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器发现有肿瘤病变的,胴体和脏器销毁处理。

⑶ 经确诊为淋巴肉瘤或白血病的,不论肿瘤病变轻重或多少,胴体和脏器一律销毁处理。

7. 出境检疫包括哪些内容?

答:出境检疫:

出境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输出国外前所进行的检疫。出境检疫对维护我国的国际信誉,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

1)出境检疫依据:

输出动物不需事先办理检疫审批,但货主或者代理人在对外签约之前,应实现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咨询,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输入国的检疫要求予以确认,然后再对外签订有关合同。输出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检疫依据是:

(1)输入国家或者地区和中国有关动物检疫规定。

(2)双边检疫协定。

(3)贸易合同中订明的检疫要求。

(4)输入国未提出具体检疫对象时,可按我国规定检疫。

2)出境检疫的程序:

(1)报检: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动物、动物产品或其他检疫物出境前60d ,应向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检。报检时除填报检单外,还应提供合同或者协议及有关单证。

(2)产地检疫:如输入国无特殊要求,出境动物可在动物原产地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实施检疫,并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由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现场验证、进行临床检查、通关放行。如输入国要求在出境口岸进行隔离检疫,动物所在地检验检疫机关或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书》运抵口岸实施出境前隔离检疫。

(3)出境前口岸检疫:对输出动物不需在口岸实施隔离检疫的,动物运抵出境口岸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只进行验证和临床检查,检查合格的同意出境;输出动物,出境前需要隔离检疫的,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检疫场所检疫,隔离检疫的时间,视动物种类、用途及输入国的检疫要求而定。没有要求的按照我国规定检疫项目确定。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不准出境。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进境动物检疫处理有关规定,作退回原地、扑杀或销毁处理。发现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动物来源地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扑灭疫情。

4)出证:所有的检验工作完毕后,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并符合输入国兽医当局及我国动物检验检疫机关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时,由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出具《动物检疫证书》和《通关单》出境。输入国没有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时,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可根据我国的具体规定实施检疫;输入国要求出具《动物检疫证书》的,应按有关检疫条款的要求

出证。经检疫或检疫处理的草、料、用具出具相应的《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 8: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疫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实验检疫的主要方法

(1) 细菌学检查 以镜检方法为主。取流产胎儿胃液、胎盘或母畜流产2-3天内阴道分泌物抹片,用改良萋―尼二氏鉴别染色法,或改良柯氏鉴别染色法,染色镜检,布氏杆菌呈红色或橙黄色,其它细菌或组织呈蓝色。

(2) 血清血检查 以凝集反应应用最广泛。常用的凝集试验有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被检血清50%以上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凝集价。大家畜(马、牛)凝集价在1:100以上则为阳性,1:50为可疑;小家畜(猪、羊)凝集价在1:50则为阳性,1:25为可疑。

(3) 变态反应 用于猪羊的布氏杆菌病。猪、羊感染布氏杆菌后1个月左右出现皮肤变态反应。注射部位明显水肿,凭肉眼即可观察出者,为阳性反应;肿胀不明显,通过触诊与对侧对比方能察觉者,为可疑反应;注射部位无反应或仅有一个小的硬结者,为阴性反应。

3) 检疫处理

检出布氏杆菌病时,不得调运。阳性猪、羊立即淘汰,阳性奶牛可在严密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污染的畜舍、产房、牧地、用具等用5%热烧碱或20%石灰乳进行彻底消毒。病畜流产的胎儿、胎衣、粪便和污物要深埋、发酵等无害处理。对健康家畜及时免疫接种。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答:临诊检疫要点

⑴ 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性别、品种、体质的猪均能感染,而以妊娠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并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肥育猪症状较轻。本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⑵ 流行过程慢,一般3~4周,长的可达6~12周。饲养管理不当,天气寒冷等因素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⑶ 潜伏期一般为14d ,种母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

难,发情期延长或不孕;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

胎、木乃伊和产弱仔等症状(图6.3)。2~3周后母猪开

始康复,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50%,发情推迟。

⑶ 仔猪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达

80%,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

麻痹,共济失调。 少数病例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

性血斑。

⑷ 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活力低。感染

本病的猪有时表现为耳部、外阴、尾、鼻、腹部发绀,其皮肤出现淤青紫色斑块,故又称为蓝耳病。

⑸ 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和腹泻,并出现间质性 图6.3 死胎及木乃伊胎 肺炎。

10. 禽流行性感冒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答: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头面水肿、呼吸系统症状和败血症。

1) 临诊检疫要点

⑴ 家禽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其它家禽、野鸟、野生水禽、迁涉鸟均有较高的易感性。发病急、传播快、流行范围广,

常呈地方性或大面积流行,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率与

死亡率均高可达100%,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冬春两季多发。

⑵ 潜伏期3-5天,强毒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从个别发病、死亡到鸡群中50%出现症状,仅需2-3天时间。病鸡采食减少乃至废绝,精神沉郁,垂头缩颈,眼结膜充血,流泪,鸡冠发绀,头部水肿,有的趾爪鳞片发紫或有紫红色出血斑,拉黄绿色稀粪,呼吸罗音,咳嗽,产蛋量大量下降,一般20-50%不等,严重者绝产。温和型临床症状较轻,大部分精神、食欲正常,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的大幅度下降,一般经7-10天产蛋率由90%以上,下降到10%不等,产蛋量下降的同时,软皮蛋、白皮蛋、沙壳蛋,畸型蛋明显增多。 ⑶ 剖检各黏膜、浆膜及内脏有出血性变化。喉头气管充血严重,大部分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及肌胃角质层下出血,十二脂肠、回肠、直肠、泄殖腔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肝、脾、肾、心脏常见有灰黄色的变性坏死性病灶,卵泡充血,有的变形成菜花状并有坏死,输卵管弹性、韧性降低,充血、出血、水肿乃至坏死,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

2) 实验检疫的主要方法

⑴ 病原检查

①用无菌棉拭子涂抹气管或泄殖腔分泌物。棉拭子放在最终浓度1000IU 青霉素、10mg 链霉素、20mg 制霉菌素的无菌培养液1-3ml 中。在病毒血症期,可采血液,死后采心血、肝、脾等病料。病料研磨作1:10加入生理盐水或培养液制成悬液再加入抗生素,置4℃下处理4-6h ,低速离心,收集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

②鸡胚接种 取处理过的病料0.1ml ,以尿囊腔途径接种9-11日龄的SPF 鸡胚,继续孵化,24h 内死胚弃去,收24h 以上至96h 以内死胚的尿囊液羊水作血凝试验,以鉴定病毒。如果病料中有病毒存在,初次接种后的尿囊液一般就能产生血凝作用。如未测到血凝活性,须将收集的尿囊液盲传2—3代,并重复以上血凝实验,如仍为阴性,即判定阴性结果。 ⑵ 血清学检查

①血凝试验(HA )和血凝抑制试验(HI ) 证实鸡鸡胚液有HA 活性以后,首先应排除新城疫病毒。取一滴1:10稀释的正常鸡血清(最好是SPF 鸡血清)和一滴新城疫病毒抗血清,分别滴在一玻璃或瓷板上,各加一滴有HA 活性的鸡胚液,混匀后各滴加5%鸡红细胞悬液一滴,若两份血清都出现HA 活性,则表明鸡胚液中不含有新城疫病毒。若新城疫病毒抗血清抑制HA 活性,则证明鸡胚中存在新城疫病毒。

在排除新城疫病毒以后,则需进一步确定其为A 型流感病毒,或为其它禽副粘病毒或为具有血凝活性的细菌。测定A 型流感病毒的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是用型特异性抗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AGP )。若需鉴定毒株或亚型,则应使用一套特异性抗血清来鉴定病毒囊膜表面蛋白抗原(H 和N )类型,或将病毒送往有关实验室 作流感病毒的常规定型。 ②琼指扩散试验(AGP ) AGP 是应用已知的阳性和阴性血清与待检抗原和已知阳性抗原作双向扩散试验,常温下24小时内在已知的阳性抗原和阳性血清之间应出现沉淀线,到48小时沉淀线更为清晰。若待检抗原与阳性血清间出现沉淀线,并且该沉淀线与邻近的阳性抗原和抗血清间的沉淀线相连,即可判定待检抗原为A 型流感病毒。

③病毒中和试验 取9-10日龄鸡胚接种后37℃孵育3-4天,鸡胚死亡出现HA 活性或两者同时出现,表示鸡胚感染流感病毒。

3) 检疫后处理

确检禽流感时,立即上报疫情并封锁现场,对病禽和同群者以及方圆3Km 的家禽以不放血方式扑杀,销毁尸体,对所有被污染的环境和器具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对疫期封锁,严禁家禽及其产品进出。经2-3周周边无新疫情发生,通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11. 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答: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⑴ 感官检查及剖检

表10-8 病死畜禽肉的鉴别要点

理化检验在病死畜肉的鉴别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虽然方法较多,但操作简单,易在市场肉类监督检验中应用,而且结果比较可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放血程度检验

滤纸浸润法:

取干滤纸条(宽0.5cm ,长5cm ),将其插于被检肉的新切口1-2cm 处,经2-3min 后观察血液浸润情况。

结果判定:

放血不良 滤纸条被血样液浸润且超出插入部分2-3mm 。

严重放血不良 滤纸条被血样液严重浸染且超出插入部分5mm 以上。

愈创木脂酊反应:

检验者用镊子固定肉,用检验刀切取前肢或后肢瘦肉(片状)1-2g ,置于小瓷皿中;用吸管吸取愈创木脂酊(5g 愈创木脂溶于75%乙醇100ml 中)5-10ml 注入瓷皿中,此时肌肉不发生任何变化;加入3%过氧化氢数滴,此时肉片周围产生泡沫。

结果判定:

放血良好 肉片不变颜色,肉片周围溶液呈淡蓝色环或无变化。

放血不全 数秒钟内肉片变为深蓝色。

②过氧化物酶反应

过氧化物酶只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新鲜肉中,有病动物肉一般无过氧化物酶或者含量甚微,当肉浸液中有过氧化物酶存在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将指示剂联苯胺氧化成为蓝绿色化合物,经过一定时间则变成褐色。

检测过程如下:

第一步:称取样品精肉10g ,剪碎,置于200ml 烧杯内,加入蒸馏水100ml ,浸泡15min ,中间摇动数次,然后过滤,即为肉浸液,待检。

第二步:取2支试管,1支加入2ml 肉浸液,另1支加入蒸馏水作对照。

第三步:用滴管向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2%联苯胺酒精溶液5滴,充分震荡。

第四步:用滴管吸取1%过氧化氢溶液向上述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稍加震荡,立即观察在3min 内颜色变化的速度与程度。

结果判定:

健康新鲜肉 肉浸液在0.5-1.5min 内呈蓝绿色,以后变褐色。

病死畜禽肉 颜色不发生变化,但有时较迟出现淡蓝绿色,却很快变为褐色。

本试验也可简化操作方法,即在肉新鲜切面上,加1%过氧化氢溶液2滴和0.2%联苯胺酒精溶液5滴。如出现蓝绿色斑点,继之变成褐色者为健康新鲜肉;无斑点者为病、死畜禽肉。


相关内容

  •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总学时: 理论学时: 面向专业: 大纲执笔人: 27学时 0 动物检疫 王海荣 总学分: 1.5学分 27 BB022048 实验学时: 课程代码: 大纲审定人: 柴家前 一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家畜传染病学是动物检疫专业的一门极重要的专业课 ...

  • 动物防疫检疫复习资料
  • 〈〈动物防疫检疫〉〉复习资料 一:名词 动物疫病,生物安全处理,传染源,产地检疫 终末消毒,动物检疫,扑杀,封存,补检 动物产品:,化制,二:填空 1.在猪的宰后检验中,剖检颌下淋巴结重点检查为颌下淋巴结呈现 色. 2.在宰前检验如发现有结核病可疑时,可进行 以诊断. 3.患猪丹毒病猪的胴体和内脏病 ...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4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4 一.填空题: 1.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 2. 畜禽发病数目很多,蔓延地区非常广泛,可传播到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的表现形式为()性. 3.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有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 4.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 动物保护概论复习题10.12.9
  • <动物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动物保护及福利.动物福利.动物康乐.应激.行为规癖.生态入侵.交往行为.领域行为. 探查行为.动物福利壁垒.道德壁垒.畜牧业清洁生产.动物保健.人畜共患病.生物安全. 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净化检疫.国境口岸检疫.动物保护国际法.&l ...

  • 制药厂实验动物房的设计探讨
  • ・300・◇医药工业◇ 安徽医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05Apr;9(4) 制药厂实验动物房的设计探讨 吴明德 (安徽省医药设计院,安徽合肥 230022) 关键词:动物房;平面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国生物制 ...

  • 全国动物检疫员考试复习题
  • 全国动物检疫员考试复习题 2010-06-28 23:56:16 来源: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网 浏览:358次 1,制定<动物防疫法>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二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三是促进养殖业发展;四是保护人体健康;五是维护公共 ...

  • 杂草作业题
  •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杂草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1-2章) 一.名词解释 (1) 农田杂草:农田杂草则是指生长在农田中非人类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也就是说农作物田中有意识栽培的农作物除外的所有植物都是杂草. (2) 杂草:杂草是指人类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以外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 ...

  • 期末环境法名词解释
  • 环境法名词解释 请注意部分句子结尾的话 1. 环境问题 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P2) 2. 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3.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由环境法确认并 ...

  •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习题库
  •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审核条件?A A.具有兽医相关专业中专学历,连续从事兽医工作满2年的 B.具有兽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C.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并连续从事兽医工作5年以上 2.兽药房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