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系统评价的看法

对系统评价的看法!

我也说两句:一谈系统评价免不了说文献收集要全,有人认为连未发表的文献都要收集到。一个“全”字谈何了得,怎样才能全呢? 我认为全与不全是相对的。我们收集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要得到科学的系统评价结果,不是为了在文章后多列参考文献。有时收集到大量文献,经过评价全部排除啦!(尤其是早期的和中文的文献,有些文献分组甚至采取随便法)浪费时间。是不是可以借鉴SCI 、统计源期刊等的方法,划定一些高质量的期刊进行收集,这样节省人力物力。也避免了一些低质量文献对系统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更好的减少偏倚。(一些劣刊发表的文章真的不看也罢,一看就是整篇都是造的)

谈谈这一年多做系统评价的看法(因为是初学者,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1、前面很多贴子都谈到SR 对高质量RCT 文献的要求,这确实是”制约“SR开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SR 中可以通过剔除文献质量评级低的文献,作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文献质量给SR 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纳入高质量文献进行SR 依然是理想的选择,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临床科研设计和规范文献的发表。

2、在发表性偏倚方面,目前漏斗图的评价并不是理想的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失效安全数的计算可以定量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大小,但是目前的很多SR 文章多以漏斗图为主,失效安全数这方面的涉及很少,不知道是何故?

3、Meta-分析合并一些小样本量的RCT 试验,“增大统计强度”(当然前提是做严格的同质性分析)。有一篇文献提到合并小样本量RCT 的结果与类似样本数的单个大型RCT 试验的结果不一定相同,这种矛盾如何解决,是否反映了Meta -分析基本统计思想的某种缺陷?

mmbug wrote:

我自己做过三次系统评价了,其中只发表了1篇,还帮助一名博士发表了1篇,实在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感慨很多。

当我注册成为的1员,看到了这个题目,刚刚做完一个药物的系统评价,真不知该从何说起。就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共勉。

1、系统评价最难的地方在于文献的收集,大家都知道,不多说。本人刚做完的系统评价,因为该药为中药提取液,没有在国外上市,故没有西文文献。共收集到281篇中文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1996年至今。:)不愧为人口大国啊,文献量也很大,呵呵……

2、在281篇临床研究文献中,没有设立对照的134篇,设立对照并有随机二字的45篇,仅有1篇提到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如果按照JADAD 进行质量评分的话,RCT 研究仅有1例可以得2分外,其余只可得1分或者0分。

我仔细琢磨Jadad 评分标准,其焦点在于“随机”执行情况如何,而随机执行情况产生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样本的代表性与两组样本的均衡性,好像如果这一步没走好,其余的一切都免谈,是这样吗?(请大家关注)

3、中文文献中,很少有提及失访病例的,因此也就没有在结果分析时进行ITT 分析一说了,但这可以扩大试验效应,相应的SR 的结果也就被n 倍的扩大了。

4、meta -analysis 进行结果的合并分析时,其权重系数主要来自样本例数,并没有将各

独立研究的质量考虑进去,这是我感到很困惑的问题。

5、meta -analysis 本身的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建议建一个Cochran 一样的中文网站,每篇meta-analysis 的作者都应将其研究的具体过程发表在上面,其meta-analysis 的文章才允许发表,还有便是最好将检索到的所有相关文献制成一览表发表在网站上,既然做了,就不怕为医学做点奉献,呵呵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希望不是一句空话。

6、……

7、急得回家看孩子,有空再来写写吧?

呵呵……

1、Jadad 量表评分标准条目有三条:“随机”、“盲法”和“失访”。目前还有一种Chalmers TC量表评分法,评价条目有30条,总分为100分,分得更细一些。打算做后面的系统评价时,把Jadad 量表和Chalmers 量表结合起来做。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Jadad 量表的优点时说,这种方法没有盲目地把所有方法设计上的因素都纳入进来,而是选择了与治疗效应直接相关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评价。不过感觉Jadad 评价文献质量还是粗了一些。

2、Meta-分析中分配权重的基本原则:对合并效应量贡献大的试验,权重分配得更多。某试验对效应量的测算越接近真实效应量,其贡献就越大。如果试验的质量很高,理论上是否其测算值越接近真实效应量,权重也越大?这个我很困惑,因为在做SR 时,有一篇纳入的文献,其效应量的95%CI明显小于其它纳入试验,SE 很小,权重非常大,但是它的Jadad 评分只有2分。

post is deleted

系统评价的思想值得提倡, 但查全查准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是关键.

eta 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种,要求收集所有发表与未发表的文献资料,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分析。所以进行系统评价时为什么要分国内外的文献?这是不是本身也会造成偏倚?我认为只要符合纳入标准就行。

如果是大样本随机试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如何解决?能做Meta 分析吗?

系统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看我们如何运用它。我觉得他至少能提供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建议,少走弯路。

看系统评价文献的读者,应该掌握对系统评价文献的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对科研的促进,至少我们会知道差距在哪?如何改进设计,保证原始研究的真实、可靠性。 系统评价是一个小组的工作或者说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文献检索能力(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

目前,Meta 分析已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它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是以综合研究结果为目的而对大量单个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这就要求需要高质量的前人的文献为基础,在这方面,不可否认,正如楼上几位所说的,阴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难以发表,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Meta 分析的偏倚(研究内偏倚)。其实,

随着INTERNET 的飞速发展,通过各大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十分方便,复习大量文献时,筛选纳入文献也是关键环节。

Meta 分析的局限性与质量控制问题:

第一,Meta 分析是对现有研究的再次分析, 其资料来源受到多方面限制, 存在抽屉文件和发表偏依问题, 而且即使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本身也有不足, 如观察时间难以达到理想要求、安慰剂效应、研究人群选择差异以及统计分析误差等等。从根本上说,Meta 分析的结论取决于单个独立研究的质量和数量; 从论证强度来说,Meta 分析远不如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因此, 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 不必再作Meta 分析; 而对那些设计很差、偏倚大的研究资料,Meta 分析并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第二,Meta 分析结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是相对的, 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的异质性和研究资料及其数量需要不断积累。不同研究资料的可信度与资料的质量可能不同, 对同一研究结论也可能不同。随研究的人群、年龄、国家、地域、观察终点、观察方法的不同, 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有所差异, 进行Meta 分析的角度、选材的不同, 同样可造成偏差。

第三, 临床中大量的诊疗研究还未纳入Meta 分析, 许多疾病的治疗尚无法定论甚至结论互相矛盾。也有一些研究常常难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 如临床中许多预防而非治疗的研究、有关少见病和疑难病病原学、诊断学及预后的研究等。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 不能因为有了Meta 分析而忽略RCT, 也不能因为强调RCT 和Meta 分析而忽略单个病例及其诊治经验的积累, 因为任何理论认识的飞跃都离不开实践, 离不开从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 对Meta 分析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踏踏实实地做点科研,做好临床,然后写一些高质量的原创论文吧

没有高质量的原创论文,怎可能有高质量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的难点还有:国内很多发表论文中的数据经过了研究者也许不正确的处理,用这些数据来进行系统分析,可能会得到“垃圾来-垃圾去”的结果!

医学诊断,重要的是对患者个体情况无遗漏的观察,并运用医学的“系统

性规律”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结论,而不应当盲从于任何权威和理论。

系统评价作为循证医学的一级证据,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如何做好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强调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必须来源于设计合理、方法科学、多医疗中心合作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长期的临床追踪观察,然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价(或Meta 分析) ,从而得出可靠的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

系统评价以最佳证据为来源,对临床治疗措施真实效果提供最佳评估。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应用系统评价寻找新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然而,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系统评价的结果用于临床实践,向个体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这就是关于系统评价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适用性是指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出某种治疗措施有益的效果后,将这种治疗措施用于个体病人是否能产生同样有益的效果。我们必须考虑我

们的病人是否与试验中的病人大不相同,研究结果可否推广;可行性是指即使系统评价的结果支持一个很好的治疗策略,还需考虑我们的医院是否能将系统评价中治疗措施提供给我们的病人,而且是否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器材,以及是否有地域、经济和管理机构的限制。系统评价是将所纳入RCT 的原始结果集合在一起,并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个总的疗效结果。meta 分析的结果表示该治疗措施“平均”的治疗效果。系统评价或meta 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决策,但必须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后才能用于个体病人。辅以经济学评价可以评估治疗目的相同的不同治疗措施的效益与成本,有助于对个体病人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系统评价提供了对临床治疗措施真实效果的最佳评估,但把它应用于床旁仍是一个困难和耗时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寻找和验证更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们可用于床旁的临床决策。

对系统评价的看法!

我也说两句:一谈系统评价免不了说文献收集要全,有人认为连未发表的文献都要收集到。一个“全”字谈何了得,怎样才能全呢? 我认为全与不全是相对的。我们收集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要得到科学的系统评价结果,不是为了在文章后多列参考文献。有时收集到大量文献,经过评价全部排除啦!(尤其是早期的和中文的文献,有些文献分组甚至采取随便法)浪费时间。是不是可以借鉴SCI 、统计源期刊等的方法,划定一些高质量的期刊进行收集,这样节省人力物力。也避免了一些低质量文献对系统评价结果的影响,能更好的减少偏倚。(一些劣刊发表的文章真的不看也罢,一看就是整篇都是造的)

谈谈这一年多做系统评价的看法(因为是初学者,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1、前面很多贴子都谈到SR 对高质量RCT 文献的要求,这确实是”制约“SR开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SR 中可以通过剔除文献质量评级低的文献,作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文献质量给SR 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纳入高质量文献进行SR 依然是理想的选择,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临床科研设计和规范文献的发表。

2、在发表性偏倚方面,目前漏斗图的评价并不是理想的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失效安全数的计算可以定量评估发表性偏倚的大小,但是目前的很多SR 文章多以漏斗图为主,失效安全数这方面的涉及很少,不知道是何故?

3、Meta-分析合并一些小样本量的RCT 试验,“增大统计强度”(当然前提是做严格的同质性分析)。有一篇文献提到合并小样本量RCT 的结果与类似样本数的单个大型RCT 试验的结果不一定相同,这种矛盾如何解决,是否反映了Meta -分析基本统计思想的某种缺陷?

mmbug wrote:

我自己做过三次系统评价了,其中只发表了1篇,还帮助一名博士发表了1篇,实在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感慨很多。

当我注册成为的1员,看到了这个题目,刚刚做完一个药物的系统评价,真不知该从何说起。就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共勉。

1、系统评价最难的地方在于文献的收集,大家都知道,不多说。本人刚做完的系统评价,因为该药为中药提取液,没有在国外上市,故没有西文文献。共收集到281篇中文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1996年至今。:)不愧为人口大国啊,文献量也很大,呵呵……

2、在281篇临床研究文献中,没有设立对照的134篇,设立对照并有随机二字的45篇,仅有1篇提到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如果按照JADAD 进行质量评分的话,RCT 研究仅有1例可以得2分外,其余只可得1分或者0分。

我仔细琢磨Jadad 评分标准,其焦点在于“随机”执行情况如何,而随机执行情况产生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样本的代表性与两组样本的均衡性,好像如果这一步没走好,其余的一切都免谈,是这样吗?(请大家关注)

3、中文文献中,很少有提及失访病例的,因此也就没有在结果分析时进行ITT 分析一说了,但这可以扩大试验效应,相应的SR 的结果也就被n 倍的扩大了。

4、meta -analysis 进行结果的合并分析时,其权重系数主要来自样本例数,并没有将各

独立研究的质量考虑进去,这是我感到很困惑的问题。

5、meta -analysis 本身的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建议建一个Cochran 一样的中文网站,每篇meta-analysis 的作者都应将其研究的具体过程发表在上面,其meta-analysis 的文章才允许发表,还有便是最好将检索到的所有相关文献制成一览表发表在网站上,既然做了,就不怕为医学做点奉献,呵呵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希望不是一句空话。

6、……

7、急得回家看孩子,有空再来写写吧?

呵呵……

1、Jadad 量表评分标准条目有三条:“随机”、“盲法”和“失访”。目前还有一种Chalmers TC量表评分法,评价条目有30条,总分为100分,分得更细一些。打算做后面的系统评价时,把Jadad 量表和Chalmers 量表结合起来做。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Jadad 量表的优点时说,这种方法没有盲目地把所有方法设计上的因素都纳入进来,而是选择了与治疗效应直接相关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评价。不过感觉Jadad 评价文献质量还是粗了一些。

2、Meta-分析中分配权重的基本原则:对合并效应量贡献大的试验,权重分配得更多。某试验对效应量的测算越接近真实效应量,其贡献就越大。如果试验的质量很高,理论上是否其测算值越接近真实效应量,权重也越大?这个我很困惑,因为在做SR 时,有一篇纳入的文献,其效应量的95%CI明显小于其它纳入试验,SE 很小,权重非常大,但是它的Jadad 评分只有2分。

post is deleted

系统评价的思想值得提倡, 但查全查准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是关键.

eta 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种,要求收集所有发表与未发表的文献资料,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分析。所以进行系统评价时为什么要分国内外的文献?这是不是本身也会造成偏倚?我认为只要符合纳入标准就行。

如果是大样本随机试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如何解决?能做Meta 分析吗?

系统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看我们如何运用它。我觉得他至少能提供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建议,少走弯路。

看系统评价文献的读者,应该掌握对系统评价文献的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对科研的促进,至少我们会知道差距在哪?如何改进设计,保证原始研究的真实、可靠性。 系统评价是一个小组的工作或者说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文献检索能力(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专业知识、高度责任心。

目前,Meta 分析已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它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是以综合研究结果为目的而对大量单个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这就要求需要高质量的前人的文献为基础,在这方面,不可否认,正如楼上几位所说的,阴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难以发表,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Meta 分析的偏倚(研究内偏倚)。其实,

随着INTERNET 的飞速发展,通过各大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十分方便,复习大量文献时,筛选纳入文献也是关键环节。

Meta 分析的局限性与质量控制问题:

第一,Meta 分析是对现有研究的再次分析, 其资料来源受到多方面限制, 存在抽屉文件和发表偏依问题, 而且即使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本身也有不足, 如观察时间难以达到理想要求、安慰剂效应、研究人群选择差异以及统计分析误差等等。从根本上说,Meta 分析的结论取决于单个独立研究的质量和数量; 从论证强度来说,Meta 分析远不如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因此, 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 不必再作Meta 分析; 而对那些设计很差、偏倚大的研究资料,Meta 分析并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第二,Meta 分析结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是相对的, 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的异质性和研究资料及其数量需要不断积累。不同研究资料的可信度与资料的质量可能不同, 对同一研究结论也可能不同。随研究的人群、年龄、国家、地域、观察终点、观察方法的不同, 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有所差异, 进行Meta 分析的角度、选材的不同, 同样可造成偏差。

第三, 临床中大量的诊疗研究还未纳入Meta 分析, 许多疾病的治疗尚无法定论甚至结论互相矛盾。也有一些研究常常难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 如临床中许多预防而非治疗的研究、有关少见病和疑难病病原学、诊断学及预后的研究等。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 不能因为有了Meta 分析而忽略RCT, 也不能因为强调RCT 和Meta 分析而忽略单个病例及其诊治经验的积累, 因为任何理论认识的飞跃都离不开实践, 离不开从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因此, 对Meta 分析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踏踏实实地做点科研,做好临床,然后写一些高质量的原创论文吧

没有高质量的原创论文,怎可能有高质量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的难点还有:国内很多发表论文中的数据经过了研究者也许不正确的处理,用这些数据来进行系统分析,可能会得到“垃圾来-垃圾去”的结果!

医学诊断,重要的是对患者个体情况无遗漏的观察,并运用医学的“系统

性规律”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结论,而不应当盲从于任何权威和理论。

系统评价作为循证医学的一级证据,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如何做好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强调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必须来源于设计合理、方法科学、多医疗中心合作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长期的临床追踪观察,然后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价(或Meta 分析) ,从而得出可靠的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

系统评价以最佳证据为来源,对临床治疗措施真实效果提供最佳评估。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应用系统评价寻找新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然而,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系统评价的结果用于临床实践,向个体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这就是关于系统评价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适用性是指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出某种治疗措施有益的效果后,将这种治疗措施用于个体病人是否能产生同样有益的效果。我们必须考虑我

们的病人是否与试验中的病人大不相同,研究结果可否推广;可行性是指即使系统评价的结果支持一个很好的治疗策略,还需考虑我们的医院是否能将系统评价中治疗措施提供给我们的病人,而且是否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器材,以及是否有地域、经济和管理机构的限制。系统评价是将所纳入RCT 的原始结果集合在一起,并用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个总的疗效结果。meta 分析的结果表示该治疗措施“平均”的治疗效果。系统评价或meta 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决策,但必须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后才能用于个体病人。辅以经济学评价可以评估治疗目的相同的不同治疗措施的效益与成本,有助于对个体病人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系统评价提供了对临床治疗措施真实效果的最佳评估,但把它应用于床旁仍是一个困难和耗时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寻找和验证更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们可用于床旁的临床决策。


相关内容

  • 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说明: (1)本满意度调查问卷为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有25个问题. (2)你可以匿名填写此份调查表. (3)本调查问卷任何信息都将严格受到保密,所以你可以放心作答. (4)当有超过50%的题目不作回答时,本问卷将作无效处理. (5)请你按实际情况作答,否则将影响调查结 ...

  • 对目前我国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看法
  • 对目前我国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看法 一.近年来的历史教学方法. 第一类,对传统讲述法的革新.有启发式讲授法.层次分析法.答疑教学法.对偶标题法.数 字编排法.词语揣摩法等14项. 第二类,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特征的实验,有四段式教学法."读理练"三段教学法."读讲议 练 ...

  • 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 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 假期学习心得体会 华山小学 张黎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容乐观.该如何正确而积极地看待如今青少年道德水平欠佳的现象呢?通过假期的学习,我有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伴随着社会发展脉搏的跳 ...

  • 对当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 一.准确把握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并规定小学高年级要开设科学课.如何理解科学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呢?首先要明确,小学开设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既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基本知识.方法,又要促进学生学习态度.价 ...

  • 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看法
  • 在学校工作中,课堂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此教学改革才是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它是必须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自步入教育岗位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系统 ...

  • 理性情绪治疗摸式
  •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里斯1955年所创立,该理论又被称为ABC性格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在现代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理性情绪治疗. 一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该理论对于人的哲学假设.人性假设.AB ...

  • 企业识别系统
  • 企业识别系统英文缩写CIS (Corporate-Identify-System ),是企业进行形象塑造的科学方法和系统化运作的有力手段和工具. 一.企业识别系统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一)企业识别系统的定义 CIS 即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企业为塑造自身形象,以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体传播系统,把企业的经 ...

  • 营销事业部访谈提纲-咨询
  • XXX 战略管理咨询项目 营销系统访谈提纲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5日 XXX 战略营销优化项目访谈提纲 XXX 营销系统访谈提纲 访谈目的:为了明确和清晰XXX 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增长来源.资源配置以及为实 现上述目标而制定相应举措,正略钧策需通过访谈深入.系统.客 ...

  •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 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