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言论不能只图一时之快

教育言论不能只图一时之快

凌宗伟

一个观点提出来,至少要考虑是否有违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伦理,当我们发表言论的时候,还是应该审慎一点,专业一点。

任何观念和知识如果不经审视与批判,就有可能被其误导。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者,因为个人禀赋及其占有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教育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但也不排除是来自直觉的,甚而存在直觉的成分会超过实际的情形,或者因为某种被遮蔽的事实,超出了已有的认知。但因为情感因素的主导,其表达就有可能违背教育常理。

我们所面对的许多教育言论貌似正确,但在具体理解和运用它的时候,还是要多方面权衡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他人言辞的陷阱。比如,如果校长们真的按照有的名校长所说的,不兼课也不听课,一旦有人拿《校长标准》来问责,到时候恐怕就有麻烦了。 一些专家谈论教育往往以一种真理在握的口吻,逞一时之快,比如“阅读是语文的生命”“这才是最好的语文”“课程为王”“内容为王”“某某教育代表了中国教育”等。当专家们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世上果真有“最好”吗?阅读果真是语文的生命吗?以“课程为王”为例,我的一位朋友的说法似乎更在理——“教育本身而言,变革重心在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移动,课程为王是个错误判断”。离开了人的生长谈教育,再美丽高大都是虚妄的。

任何人在发表教育言论的时候,一定要审慎,一方面不为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不迷信教条,不迷信权威;另一方面也要不迷信自己,不固守已有的认知和思考。一个观点的确立要在不断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同行审议,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往往只是自己的。从听者与读者的角度而言,就须透过这些言辞的表面现象思考与分析,探究其背后被遮蔽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地被那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辞所牵制。 批判性思维强调自我审视,自我舍弃。无论何人都存在思维的缺陷,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言说者需要做的是自我审视,自我舍弃,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思维缺陷。对言说者而言,是为了避免误导听者,更要避免一味地指责他人。对听者与读者而言,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跟风与盲从。

教育专家出来为教育发声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一个观点提出来,至少要考虑是否有违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伦理。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言论的专业性,当我们发表言论时,还是应该审慎一点,专业一点。

(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教育言论不能只图一时之快

凌宗伟

一个观点提出来,至少要考虑是否有违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伦理,当我们发表言论的时候,还是应该审慎一点,专业一点。

任何观念和知识如果不经审视与批判,就有可能被其误导。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者,因为个人禀赋及其占有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教育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但也不排除是来自直觉的,甚而存在直觉的成分会超过实际的情形,或者因为某种被遮蔽的事实,超出了已有的认知。但因为情感因素的主导,其表达就有可能违背教育常理。

我们所面对的许多教育言论貌似正确,但在具体理解和运用它的时候,还是要多方面权衡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他人言辞的陷阱。比如,如果校长们真的按照有的名校长所说的,不兼课也不听课,一旦有人拿《校长标准》来问责,到时候恐怕就有麻烦了。 一些专家谈论教育往往以一种真理在握的口吻,逞一时之快,比如“阅读是语文的生命”“这才是最好的语文”“课程为王”“内容为王”“某某教育代表了中国教育”等。当专家们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世上果真有“最好”吗?阅读果真是语文的生命吗?以“课程为王”为例,我的一位朋友的说法似乎更在理——“教育本身而言,变革重心在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移动,课程为王是个错误判断”。离开了人的生长谈教育,再美丽高大都是虚妄的。

任何人在发表教育言论的时候,一定要审慎,一方面不为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不迷信教条,不迷信权威;另一方面也要不迷信自己,不固守已有的认知和思考。一个观点的确立要在不断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同行审议,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往往只是自己的。从听者与读者的角度而言,就须透过这些言辞的表面现象思考与分析,探究其背后被遮蔽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认知,而不是盲目地被那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辞所牵制。 批判性思维强调自我审视,自我舍弃。无论何人都存在思维的缺陷,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言说者需要做的是自我审视,自我舍弃,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思维缺陷。对言说者而言,是为了避免误导听者,更要避免一味地指责他人。对听者与读者而言,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跟风与盲从。

教育专家出来为教育发声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一个观点提出来,至少要考虑是否有违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教育伦理和社会伦理。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言论的专业性,当我们发表言论时,还是应该审慎一点,专业一点。

(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相关内容

  • 舆情掌控与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
  • 舆情掌控与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 贺进 谌红蕾 贺志明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要]了解舆情现状,对不同言论给予分别应对;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舆情应对机制,早发现早处理; 善于应用新媒体.抢占话语权,争取第一时间和第二落点. [关键词]舆情掌控; 高校; 网络突发事件 ...

  • 道歉信(情况说明)
  • 写在前面:用于在微博或其他网络平台侮辱抨击他人,被告发后所用,用于说明具体情况,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罪责,切记,定要情真意切!!! 情况说明(道歉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XX 学院XX-1班的XXX ,对于这次我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下面就此做具体详细的说明.在此恳求老师及校方对我的原谅及宽大处 ...

  • 媒介与社会
  • [摘要]构建调和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请求和治国安邦的严重战略任务,新闻媒体在建立调和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构建调和社会的重要言论工具,新闻传媒应该坚持正确的言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言论,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增强我国民主政治建立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媒言论导向调和社会 构建调和 ...

  • 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成
  • || 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成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原载<当代中国研究>[2004年][第4期(总第87期)] 今日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一批公共知识分子尽其所能地就社会基本问题发表意见,对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态,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对舆论的形成与走向,以及对 ...

  •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齐镇中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高其正面宣传功 能,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形象,根据眉教体发[2013]131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一.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 ...

  • 言论史上的"梁启超时代"
  • 言论史上的"梁启超时代" 1912年11月,梁启超终于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涯,返回祖国.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言论界的骄子",他受到了各界空前热烈的欢迎.他在<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与将来>的演讲中说:"鄙人二十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 ...

  • 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
  • 作者:刘保刚郑永福 史学月刊 2007年10期 [中图分类号]K25:C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7)08-0043-06 是否有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与传统臣民的重要区别之一.关于中国近代公民权利意识问题,学界有所论述.台湾学者王尔敏在<中国近代之人权觉醒& ...

  • 申报历史发展过程
  • 我国近代著名民营大报<申报>的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著名民营大报<申报>的发展历程 <申报>,上海的第二家中文商业报纸,创刊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等四人集资创办,目的完全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初创时期 ...

  • 广告"话语"的性质
  • 作者:陈月明 新闻界 2008年02期 广告是现代社会显著的大众传播形态,广告主借助大众媒体向消费大众传播商品信息和消费观念.广告不仅是利益驱动的自利性话语,而且是广告主的"一面之词",广告主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不仅隐瞒商品问题方面的信息,而且往往会夸大商品的功能,甚至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