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阅读资料

古 诗 词 阅 读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品味语言(炼字、赏析诗句)

1、提问方式:

a、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b、请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2、方法指导:

解答“炼字”题,可以把该字放到原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

答题的基本格式如下:

(1)解释字词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2)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

(3)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考点二:理解诗意(意象意境、情感主旨)

1、提问方式:

a、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方法指导: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首先,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了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其次,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谊和客观事物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而意境也就成了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

在意境的创设上,

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再次,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

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上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步骤归纳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三:分析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考查方式:

a、指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b、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2、提问方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3、方法指导

答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准确地指出了用了何种手法。

2、 分析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

考点四: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a、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b、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词有豪放、婉约、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的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3、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曲阅读资料

一、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

斟酌字词,可以区分词性、确定作用: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特别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诗句三种类型:

写景:景重,情浓,意淡;

抒情:情重,景散,意明;

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二、诗歌表达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

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夕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意识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意象(情感常借此表达)

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可以分为:景物、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

景物:

月——思乡、怀人

云——游子漂泊不定

霜——人生易老、恶势力的猖狂、人生的坎坷、挫折;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深夜——愁思、怀旧;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海洋——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凶险;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植物:

竹——气节、积极向上;

松——孤直、傲岸;

芳草——离恨;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绿叶——生命、希望、活力;

梧桐——凄凉、悲伤;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兰、菊——清高人格的写照;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莲——怜爱的象征,由于“莲”与“怜”音同,古诗借以表达爱情; 折柳——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

动物:

猿猴、杜鹃——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乌鸦——衰败、荒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搏击、事业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瘦马代表漂泊。

器物:

羌笛——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酒——欢愉、得意,也代表失意、愁苦。

人物:

英雄——追慕、自叹自愧;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

四、意境常用词语

宏阔——苍凉、雄浑、苍莽、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五、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想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范围非常宽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方式的运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事、描述、议论、抒情等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查考的重点。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指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式分析,便是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念寄寓在此景物中,通

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将情感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累诗歌。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描写方式:

1)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则侧面描写,其作用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对描写的主要对象进行渲染烘托,使之更加鲜明。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细小情节的描写,他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白描。白描即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他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用白描手法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用白描手法写景,可以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情感。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9个名词,9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3)、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志和态度、个人的意志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书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常用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武从文;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蜀黎: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尺素:书信;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鸿鹄:有远大志向的人;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落花:伤春;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2)烘托

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

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音衬托静。

以物烘托人:如沈受宏《客晓》以“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烘托诗人孤寂、悲凉的思乡之情。

六、古代诗词曲主题分类。

诗歌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的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

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做出正确的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爱情诗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迢遥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鹤桥仙》(“纤云弄巧”秦关)等等。

2、讽刺诗

讽刺诗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然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

送别诗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离别之愁。因为送别长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记行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片佳。

7、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引用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诗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事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

算子 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咏怀诗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发。咏怀诗也源自《诗经》,事故时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如屈原的《离骚》《设讲》;礼拜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坡 沙湖道中遇雨》;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报复,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单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是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礼拜的《等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 诗 词 阅 读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品味语言(炼字、赏析诗句)

1、提问方式:

a、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b、请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2、方法指导:

解答“炼字”题,可以把该字放到原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

答题的基本格式如下:

(1)解释字词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2)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

(3)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考点二:理解诗意(意象意境、情感主旨)

1、提问方式:

a、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方法指导: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首先,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了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其次,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谊和客观事物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而意境也就成了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

在意境的创设上,

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再次,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

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上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步骤归纳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三:分析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考查方式:

a、指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b、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2、提问方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3、方法指导

答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准确地指出了用了何种手法。

2、 分析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

考点四: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

a、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b、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词有豪放、婉约、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的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3、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曲阅读资料

一、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富于感染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

斟酌字词,可以区分词性、确定作用: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特别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诗句三种类型:

写景:景重,情浓,意淡;

抒情:情重,景散,意明;

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二、诗歌表达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

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夕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意识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意象(情感常借此表达)

意象是指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可以分为:景物、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

景物:

月——思乡、怀人

云——游子漂泊不定

霜——人生易老、恶势力的猖狂、人生的坎坷、挫折;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深夜——愁思、怀旧;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海洋——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凶险;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植物:

竹——气节、积极向上;

松——孤直、傲岸;

芳草——离恨;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绿叶——生命、希望、活力;

梧桐——凄凉、悲伤;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兰、菊——清高人格的写照;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莲——怜爱的象征,由于“莲”与“怜”音同,古诗借以表达爱情; 折柳——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

动物:

猿猴、杜鹃——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秋蝉——高洁、悲凉;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乌鸦——衰败、荒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搏击、事业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瘦马代表漂泊。

器物:

羌笛——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酒——欢愉、得意,也代表失意、愁苦。

人物:

英雄——追慕、自叹自愧;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

四、意境常用词语

宏阔——苍凉、雄浑、苍莽、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五、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想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范围非常宽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方式的运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事、描述、议论、抒情等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查考的重点。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指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式分析,便是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念寄寓在此景物中,通

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将情感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之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累诗歌。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的情怀。

描写方式:

1)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则侧面描写,其作用是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对描写的主要对象进行渲染烘托,使之更加鲜明。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细小情节的描写,他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白描。白描即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他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用白描手法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用白描手法写景,可以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情感。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9个名词,9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3)、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志和态度、个人的意志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书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常用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武从文;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蜀黎: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尺素:书信;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鸿鹄:有远大志向的人;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落花:伤春;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2)烘托

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

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音衬托静。

以物烘托人:如沈受宏《客晓》以“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烘托诗人孤寂、悲凉的思乡之情。

六、古代诗词曲主题分类。

诗歌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的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

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做出正确的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爱情诗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迢遥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鹤桥仙》(“纤云弄巧”秦关)等等。

2、讽刺诗

讽刺诗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然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

送别诗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离别之愁。因为送别长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记行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片佳。

7、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引用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事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诗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事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

算子 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咏怀诗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发。咏怀诗也源自《诗经》,事故时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如屈原的《离骚》《设讲》;礼拜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坡 沙湖道中遇雨》;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报复,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单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是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礼拜的《等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 ...

  • iData_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_植成育
  • 158 刊周 学 教育科学 2012年第10期 记叙文是初中生阅读和写作重点考查的文体,掌握好记叙文 阅读的方法,无论对阅读训练,还是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下 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对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方法进 行总结,望给广大莘莘学子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总结阅读方法之前,笔者首先介绍一下记叙 ...

  •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流程
  •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流程> 作者:王克军 提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推动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年段学情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 ...

  • 苏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使用建议
  • 苏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使用建议 修订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坚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易到比较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以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基本方法,希望使用者能关注教科书网状结构所体现的优化整合特点,了解这一基本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教科书优势. • 教科书修订贯彻"学会 ...

  •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课程
  • 我们初中阶段对学生不高,能理解常见实词在古诗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重点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对重点字词的记诵.注解,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等.因此,在中考语文的复习中.教师应让文言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学生对古诗文的陌生感.提高复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 ...

  •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 ...

  • 人教版语文初中目录
  • 人教版语文初中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5 童趣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10 <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 ...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马建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我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 ...

  • 初中寒假生活指导意见(5)
  • 育秀学校九年级各学科学生寒假学习生活指导意见 ☆语文: 巩固性作业 1.完成<寒假生活>相关知识: 2.<七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默写一遍. 3.<九年级上下册>附录的名著<水浒传><傅雷家书>&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