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和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春夏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肺结核、甲肝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春季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所了解,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身体健康。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自其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oC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oC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3、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10-24天,一般13-17天。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

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缘不清。有的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4-21天。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6、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12天,多数为2-5天。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

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为常见的方式。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空气飞沫,便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如果学习负担过重、营养相对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源即有可能导致肺结核病的传播。主要症状:(1)连续咳嗽、咯痰超过二周,并/或有咯血和胸痛。(2)低热、盗汗、疲乏、食欲减退。

(3)X线影象学有肺部改变。开放性肺结核痰可涂片找到结核杆菌。

8、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好发在春季,几乎每一个未得过甲肝的人都有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低热、厌食、厌油腻。右上腹部肝区疼痛伴有腹泻、黄疸等。肝功能检查可见SGPT增高。不典型病例则刚发

病时的症状与上感相近,应注意观察。传播途径:甲肝主要经粪—口传播,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在学校和家庭中,只要有甲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无甲肝免疫力的人,如果不及时采取防疫措施,可以造成局限型流行。(2)经水传播:常见于喝生水,生吃瓜果等。(3)经食物传播:由于炊事员和食品制作者,他们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或处在潜伏期,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和未对食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因甲肝病毒污染食品而造成传播。及时隔离,及早治疗,能完全治愈。

二、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宿舍、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注意经常通风。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餐具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尽量到餐具消毒比较规范的大食堂用餐,不要去那些餐具消毒不严或根本未消毒的个体饮食网点就餐。不喝生水或未烧开的水,瓜果要尽量去皮、消毒。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5、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夏季气候多变,应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易清淡、高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戒烟限酒,多饮开水。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一、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人,而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现?

人可能通过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四)公众可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6)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二、预防甲型H1N1流感自我防护知识

(一)目前既然尚无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那该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呢?

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接触过鼻涕和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后,更应该洗手。流感可以通过咳嗽

或打喷嚏传播,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有可能通过手传播到嘴、鼻、眼睛上。除了勤洗手之外,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这些措施都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二)如果最近出现发烧、咳嗽、肌肉疼痛等症状,该怎么办,要就诊吗?

如果突然出现发烧、咳嗽或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诊。在症状方面,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季节性的流感症状相似,患者往往先是发高烧,随后开始咳嗽、喉咙痛,并且流鼻涕,几天后还可能有气喘等症状。患者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则应尽快就医。医生可以根据呼吸道的抽样检测,诊断患者是否可能患上甲型H1N1流感。

(三)目前在治疗甲型H1N1流感方面,有无特效药可治?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通常使用的有4种抗流感药物。但临床显示,这种变异病毒对其中2种具有抗药性。即便真的患上甲型H1N1流感,患者也无需担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

心建议使用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喷雾式药剂“乐感清”,有助治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四)目前还没有可预防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那其他季节性的流感疫苗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吗?

现阶段并没有必要扎堆接种普通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的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相对而言,预防并不能光靠流感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重要。正确的预防方法应该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合理锻炼,减少心理压力,补充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

(五)此前大多数流感的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和儿童,而这次美国和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攻击人群却为青壮年,年龄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这个人群该如何特别预防?

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传播给别人。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先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多数不发烧或有低烧,发病1-3天后,于手、足及口部出现红疹,疹子的直径约3毫米左右,当红疹转为水疱后会传染给别人。生长于手足的红疹较不易影响宝宝的情绪,但口中水疱破裂则会使患儿因剧痛而不肯进食,经常流口水,并有发烧及不安等症状。

此病病情较为温和,可以自行痊愈,不过为防止脱

水现象,应多喂宝宝开水、果汁等饮料。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患儿持续发烧、呕吐、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请医生密切观察、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一是要做好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二是托幼、学校等单位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四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二、菌性痢疾: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

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三、食物中毒: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人如果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四、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

五、急性肠炎:进食不洁食物后染病,多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口干、口渴,但无明

显大便下坠感。

六、伤寒:进食含有伤寒杆菌的不洁食物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精神抑郁等。

七、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肠炎、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他们有共同的传染途径,就是病从口入。所以,同学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

(3)不喝不洁水及生水。

(4)不吃腐烂食物。

(5)不买小摊食品。

(6)不乱用他人餐具。

(7)做到有病情及时上报。

只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肠道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普遍容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典型症状有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 流感流行特点有: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呈周期性变化;②常在家庭、学校,机关等单位内流行;③流感流行一般是先城镇、后农村,沿交通线传播。

流感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

3、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饭堂、宿舍、办公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要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防止通过空调传染病毒。

4、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暂停大型集会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

5、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

6、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且昼长夜短,中华传统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中医专家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中医所讲的“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

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此时心理养生不容忽视,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愉悦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抑郁烦躁时,不妨听舒缓音乐,室内的装饰也应采用浅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绪。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因此,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随着最近天气的渐渐炎热,夏天悄然而至.夏季往往是令人情绪烦躁的季节,许多人会在夏季产生一些厌食失眠等小症状,因此我们在夏季要格外注意身体.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夏季的生活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饮食方面,夏季是许多人饮食最不规律的季节,要么厌食,要么就暴饮暴食,而且很容易多吃生冷的食物,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其实每到炎热季节,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症状,有的发生胃肠道疾患。因此,炎热季节必须讲究饮食调节,采取相应的对策。

1.加一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补充盐分和维生素。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维生素C50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果汁。

3.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 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饮料品种较多,大都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4.勿忘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昏

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酌情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丰富。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讲究饮食卫生。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在做凉拌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而且增进食欲。饮食不可过度贪凉,以防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6.暑天宜清补。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除了饮食方面,还有一些事项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1、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

夏季正值学期末,同学往往在这段时期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也很紧张,因此我们更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度过一夏。

21

夏季在卫生预防方面建议如下: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

2、吃水果及生吃蔬菜时尽量用流水反复冲洗,有些水果和蔬菜要用清水浸泡;

3、不吃隔夜饭,不喝变质奶;

4、给孩子喂奶时喂前要洗手,注意奶瓶消毒

5、注意隔离,健康儿和患儿之间,应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6、积极注射乙脑疫;

7、积极开展灭蚊灭蝇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8、尽量不要带小孩在外面就餐。

夏秋季是一个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适合各种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这个季节又是各种植物、蔬菜、菌类的采食期和大量水产品上市的季节,容易发生因误食或加工不当引起食物中毒。

22

大肠埃希氏菌属俗称大肠杆菌属,主要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多数不致病。但是,也有致病的,如出血性大肠杆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食入被一定量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活菌污染的食品时,会引起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本菌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爆发1982在美国首次报道,原因食品是汉堡包。1996年日本发生EHEC0157爆发,涉及14个都府县9451人患病,死亡11人,原因食品是萝卜苗。 出血性大肠杆菌在7℃~5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耐酸,在自然界的生活力强,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数月,繁殖所需的最小水分活性为0.95,加热至70℃可被杀死。EHEC可产生志贺样毒素或VEYO毒素,该毒素可损伤红细胞和肾脏。EHEC 0157:H7是引起爆发的重要血清型,其他型别的血清型也可致散发和爆发。

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然后从水样便转为血性水样便,并伴有恶心呕吐,潜伏期3天~8天,多数病人10天内恢 23

复,部分病例会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情凶险。15岁以下少年及65岁以上老年人为易感人群。

针对近期国外出现的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加强对出血性大肠杆菌的预防:

一、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之后,接触动物及其粪便后也要彻底洗手。

二、生熟分开,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盛放、储存生熟食品的容器、用具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三、烧熟煮透,烹调食品时,尤其是肉类食品要确保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四、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选择适宜生食蔬菜瓜果,食用前应进行充分清洗,并在清洗后尽快食用。

五、低温储存食品,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尤其是熟食、冷荤凉菜、剩米饭等应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六、不喝生水。

七、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不食用变质的食物。

24

春夏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肺结核、甲肝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春季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所了解,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身体健康。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自其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

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oC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oC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3、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10-24天,一般13-17天。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

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缘不清。有的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4-21天。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6、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12天,多数为2-5天。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

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为常见的方式。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空气飞沫,便可能感染结核杆菌。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如果学习负担过重、营养相对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源即有可能导致肺结核病的传播。主要症状:(1)连续咳嗽、咯痰超过二周,并/或有咯血和胸痛。(2)低热、盗汗、疲乏、食欲减退。

(3)X线影象学有肺部改变。开放性肺结核痰可涂片找到结核杆菌。

8、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好发在春季,几乎每一个未得过甲肝的人都有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低热、厌食、厌油腻。右上腹部肝区疼痛伴有腹泻、黄疸等。肝功能检查可见SGPT增高。不典型病例则刚发

病时的症状与上感相近,应注意观察。传播途径:甲肝主要经粪—口传播,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在学校和家庭中,只要有甲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无甲肝免疫力的人,如果不及时采取防疫措施,可以造成局限型流行。(2)经水传播:常见于喝生水,生吃瓜果等。(3)经食物传播:由于炊事员和食品制作者,他们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或处在潜伏期,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和未对食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因甲肝病毒污染食品而造成传播。及时隔离,及早治疗,能完全治愈。

二、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宿舍、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注意经常通风。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餐具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尽量到餐具消毒比较规范的大食堂用餐,不要去那些餐具消毒不严或根本未消毒的个体饮食网点就餐。不喝生水或未烧开的水,瓜果要尽量去皮、消毒。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5、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夏季气候多变,应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易清淡、高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戒烟限酒,多饮开水。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一、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人,而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现?

人可能通过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三)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四)公众可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6)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二、预防甲型H1N1流感自我防护知识

(一)目前既然尚无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那该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呢?

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接触过鼻涕和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后,更应该洗手。流感可以通过咳嗽

或打喷嚏传播,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有可能通过手传播到嘴、鼻、眼睛上。除了勤洗手之外,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这些措施都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二)如果最近出现发烧、咳嗽、肌肉疼痛等症状,该怎么办,要就诊吗?

如果突然出现发烧、咳嗽或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诊。在症状方面,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季节性的流感症状相似,患者往往先是发高烧,随后开始咳嗽、喉咙痛,并且流鼻涕,几天后还可能有气喘等症状。患者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则应尽快就医。医生可以根据呼吸道的抽样检测,诊断患者是否可能患上甲型H1N1流感。

(三)目前在治疗甲型H1N1流感方面,有无特效药可治?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特效药,通常使用的有4种抗流感药物。但临床显示,这种变异病毒对其中2种具有抗药性。即便真的患上甲型H1N1流感,患者也无需担心。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

心建议使用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喷雾式药剂“乐感清”,有助治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四)目前还没有可预防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那其他季节性的流感疫苗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吗?

现阶段并没有必要扎堆接种普通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的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相对而言,预防并不能光靠流感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重要。正确的预防方法应该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合理锻炼,减少心理压力,补充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

(五)此前大多数流感的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和儿童,而这次美国和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攻击人群却为青壮年,年龄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这个人群该如何特别预防?

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传播给别人。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先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多数不发烧或有低烧,发病1-3天后,于手、足及口部出现红疹,疹子的直径约3毫米左右,当红疹转为水疱后会传染给别人。生长于手足的红疹较不易影响宝宝的情绪,但口中水疱破裂则会使患儿因剧痛而不肯进食,经常流口水,并有发烧及不安等症状。

此病病情较为温和,可以自行痊愈,不过为防止脱

水现象,应多喂宝宝开水、果汁等饮料。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患儿持续发烧、呕吐、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请医生密切观察、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一是要做好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二是托幼、学校等单位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四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二、菌性痢疾: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

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三、食物中毒: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人如果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四、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

五、急性肠炎:进食不洁食物后染病,多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口干、口渴,但无明

显大便下坠感。

六、伤寒:进食含有伤寒杆菌的不洁食物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精神抑郁等。

七、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肠炎、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他们有共同的传染途径,就是病从口入。所以,同学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

(3)不喝不洁水及生水。

(4)不吃腐烂食物。

(5)不买小摊食品。

(6)不乱用他人餐具。

(7)做到有病情及时上报。

只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肠道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普遍容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典型症状有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 流感流行特点有: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呈周期性变化;②常在家庭、学校,机关等单位内流行;③流感流行一般是先城镇、后农村,沿交通线传播。

流感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

3、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饭堂、宿舍、办公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要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防止通过空调传染病毒。

4、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暂停大型集会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

5、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

6、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且昼长夜短,中华传统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中医专家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中医所讲的“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

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此时心理养生不容忽视,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愉悦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抑郁烦躁时,不妨听舒缓音乐,室内的装饰也应采用浅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绪。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因此,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睡应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咖啡、浓茶等。

随着最近天气的渐渐炎热,夏天悄然而至.夏季往往是令人情绪烦躁的季节,许多人会在夏季产生一些厌食失眠等小症状,因此我们在夏季要格外注意身体.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夏季的生活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饮食方面,夏季是许多人饮食最不规律的季节,要么厌食,要么就暴饮暴食,而且很容易多吃生冷的食物,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其实每到炎热季节,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症状,有的发生胃肠道疾患。因此,炎热季节必须讲究饮食调节,采取相应的对策。

1.加一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补充盐分和维生素。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维生素C50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果汁。

3.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 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饮料品种较多,大都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4.勿忘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昏

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酌情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丰富。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讲究饮食卫生。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在做凉拌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而且增进食欲。饮食不可过度贪凉,以防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6.暑天宜清补。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除了饮食方面,还有一些事项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1、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

夏季正值学期末,同学往往在这段时期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也很紧张,因此我们更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度过一夏。

21

夏季在卫生预防方面建议如下: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

2、吃水果及生吃蔬菜时尽量用流水反复冲洗,有些水果和蔬菜要用清水浸泡;

3、不吃隔夜饭,不喝变质奶;

4、给孩子喂奶时喂前要洗手,注意奶瓶消毒

5、注意隔离,健康儿和患儿之间,应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6、积极注射乙脑疫;

7、积极开展灭蚊灭蝇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8、尽量不要带小孩在外面就餐。

夏秋季是一个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适合各种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这个季节又是各种植物、蔬菜、菌类的采食期和大量水产品上市的季节,容易发生因误食或加工不当引起食物中毒。

22

大肠埃希氏菌属俗称大肠杆菌属,主要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多数不致病。但是,也有致病的,如出血性大肠杆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食入被一定量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活菌污染的食品时,会引起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本菌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爆发1982在美国首次报道,原因食品是汉堡包。1996年日本发生EHEC0157爆发,涉及14个都府县9451人患病,死亡11人,原因食品是萝卜苗。 出血性大肠杆菌在7℃~5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耐酸,在自然界的生活力强,在土壤、水中可存活数月,繁殖所需的最小水分活性为0.95,加热至70℃可被杀死。EHEC可产生志贺样毒素或VEYO毒素,该毒素可损伤红细胞和肾脏。EHEC 0157:H7是引起爆发的重要血清型,其他型别的血清型也可致散发和爆发。

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然后从水样便转为血性水样便,并伴有恶心呕吐,潜伏期3天~8天,多数病人10天内恢 23

复,部分病例会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情凶险。15岁以下少年及65岁以上老年人为易感人群。

针对近期国外出现的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加强对出血性大肠杆菌的预防:

一、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之后,接触动物及其粪便后也要彻底洗手。

二、生熟分开,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盛放、储存生熟食品的容器、用具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三、烧熟煮透,烹调食品时,尤其是肉类食品要确保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四、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选择适宜生食蔬菜瓜果,食用前应进行充分清洗,并在清洗后尽快食用。

五、低温储存食品,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尤其是熟食、冷荤凉菜、剩米饭等应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六、不喝生水。

七、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不食用变质的食物。

24


相关内容

  • 您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吗
  • 上海市重点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于10月中旬开始.我国目前对重点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是遵循知情同意.自愿接种和免费接种的原则.本栏目在此介绍一些有关流感疫苗的知识,以飨读者. 接种甲流疫苗的历史背景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 ...

  • 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江苏出版社)
  • 1我们的生命很重要 一.教学目标: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 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其总目标为: 1.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 ...

  •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试题
  •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1.蔬菜中含有的( B )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消化. A.维生素 B.纤维素 C.微量元素 2.自然界中,有"智慧元素"之称的是( B ). A.铁 B.碘 C.钙 D.锌 3.健康的概念( D ). A.不生病 B.不虚弱 C.不住院 ...

  • 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特征
  • 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 ...

  •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材料
  • 中心小学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教育材料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 ...

  • 医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总结
  • 自我场甲型h1n1流感疫情10月17日发生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把防控甲型h1n1流感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并就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认真执行流感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治、免疫接种、防病知识宣教等工作,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农场 ...

  • 小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总结
  •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校园卫生安全管理,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甲型h1n1流感传染疫情,我校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 ...

  •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公布
  • 2009-05-14 09:10:54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中新网5月14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减少和避免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发生,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于13日印发各地.全文如下: 甲型 ...

  • 2014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 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卫生指导服务站医生: 时间:2014年2月19日 地点:**中学 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另一类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霍乱.痢疾等. 我们先从呼吸道传染病说起: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