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众心理与过节高消费问题

探讨从众与节日礼品消费过高现象

摘要:现代社会中,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心理学把从众心理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本文从现今节日礼品消费过高这一社会现象入手,以期了解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探索正确引导从众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从众心理 节日礼品 过度消费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节日礼品消费过高成为了社会上的一大热点。每逢过节,各家总要走亲访友,带上礼物。近日在化龙巷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一盒礼品粽竟要2880元,内含鲍鱼粽等高档品,外包装也十分奢侈,但这么奢侈的粽子,基本上也是“买的不吃,吃的不买”,粽子本是一种朴素的食品,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如今却披上了一层奢侈的大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令人深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等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一、从众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消费的生活阶段,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路商家也投其所好,生产出一系列高价商品,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的时候,情人节,送女朋友千价玫瑰;中秋节,送豪华月饼;如今的端午节,竟送出了鲍鱼粽,纵观这些节日,送礼总是少不了的,于是越来越高档的礼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礼品符合人们的消费信念,一部分人们开始购买高档礼品,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抱着“你买了,我也不能落后”的想法,市民争相购买,致使更多的人随大流,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情境因素

影响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团体的规模

如果只有少数人采取某一行为,人们可能不会出现从众行为,但是如果大多数的人都采取了这一行为,那就会对人的内心造成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团体的规模越大,赞成某一观点或采取某一行为的人数越多,则群体对个人的压力就越大,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购买高消费产品,就比如说节日礼品的消费,可能本来只有少数的人倾向于高消费,但当人们看到有的人能够买得起高档产品,于是就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随着这个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从众的人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最后为了不落于人后,就加入到消费队伍中。

2团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及对群体规范和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个体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

节日上门送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化龙巷论坛的帖子表明,现在上门送的礼品金额总数越来越高,如果送的少了,收礼的人就会觉得掉面子,会被他人笑话,而自己也会觉得没有面子,久而久之,为了他人以及自己的面子,送礼的人也就送的越来越贵。以此看来,节日礼品高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种共识。

3团体的社会支持

如果团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如果团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程度。反之,也就是说,团体的社会支持越高,个体越倾向于从众。

在面对节日礼品过度消费这一事件上,如果有人反对这样的过节形式,那么有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有从众行为,可能也不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人都十分倾向于高消费的过节形式。

(二)个人因素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太会去从众;而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更大。个人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誉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也与从众行

为密切相关。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较易从众。性格软弱,暗示性强的人也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

在礼品消费这个问题上,面对一个规模庞大的消费团体,如果不从众的话,很有可能会由于不符合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而被排斥,也可能会获得他人的消极评价,为了避免他人的消极评价,个体很有可能会采取从众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体的性格特征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个性格软弱的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害怕遭受他人的负面评价,于是就人云亦云,极有可能会随大流,采取从众行为。

三、从众的影响

从礼品高消费这一事件出发,从众的影响无疑是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否认它还是有积极影响的,①从众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在群体中,当个人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从众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使个人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接纳,满足个人的安全和交往的需要。②消费从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有①盲目的从众行为使个体不加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②从众心理造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哄而起”。就如市民疯狂抢购鲍鱼粽。 ③群体内多数成员的从众容易使决策和决定出现偏差,在作决策和决定时人们往往由于受到某种压力而不愿发表个人的不同意见,以致出现一致的强行通过或仓促作出不正确的结论。总是有的人知道节日礼品过度消费是不正确的,但迫于大部分人群的压力,也会被迫屈服。

四、正确引导盲目的从众

从众行为有正确与盲目之分,对正确的从众行为要予以肯定,对盲目的从众行为要加强正确引导,那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呢?以节日礼品过度消费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①从社会层次上来说,社会的各个领域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让个体的言行有明确的参照框架,从而降低盲目从众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可以制定消费限制令,来避免过度消费。②从个人层次上来说,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正确对待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节日礼品过度消费就属于不正确的风潮,要正确规避。③从团体层次上来说,对于引发争议的事件,不能对不从众的人进行消极的、负面的评价,应当创设一种宽松的

民主的氛围,淡化团体规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提倡创造性与独特性,集思广益。

五、总结

本文从社会影响中的从众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社会节日礼品过度消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明确这是一种盲目的、不正确的从众行为,并从各个角度寻求趋利避害的途径。

过节走亲访友带点礼品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把送礼这件事变得那么物质化,这并非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从众是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从众是一把“双刃剑”,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盲目的从众,将其转变为积极的从众。

探讨从众与节日礼品消费过高现象

摘要:现代社会中,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心理学把从众心理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本文从现今节日礼品消费过高这一社会现象入手,以期了解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探索正确引导从众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从众心理 节日礼品 过度消费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节日礼品消费过高成为了社会上的一大热点。每逢过节,各家总要走亲访友,带上礼物。近日在化龙巷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一盒礼品粽竟要2880元,内含鲍鱼粽等高档品,外包装也十分奢侈,但这么奢侈的粽子,基本上也是“买的不吃,吃的不买”,粽子本是一种朴素的食品,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如今却披上了一层奢侈的大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令人深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等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一、从众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消费的生活阶段,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路商家也投其所好,生产出一系列高价商品,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的时候,情人节,送女朋友千价玫瑰;中秋节,送豪华月饼;如今的端午节,竟送出了鲍鱼粽,纵观这些节日,送礼总是少不了的,于是越来越高档的礼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礼品符合人们的消费信念,一部分人们开始购买高档礼品,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抱着“你买了,我也不能落后”的想法,市民争相购买,致使更多的人随大流,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情境因素

影响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团体的规模

如果只有少数人采取某一行为,人们可能不会出现从众行为,但是如果大多数的人都采取了这一行为,那就会对人的内心造成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团体的规模越大,赞成某一观点或采取某一行为的人数越多,则群体对个人的压力就越大,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购买高消费产品,就比如说节日礼品的消费,可能本来只有少数的人倾向于高消费,但当人们看到有的人能够买得起高档产品,于是就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随着这个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从众的人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最后为了不落于人后,就加入到消费队伍中。

2团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及对群体规范和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个体会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

节日上门送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化龙巷论坛的帖子表明,现在上门送的礼品金额总数越来越高,如果送的少了,收礼的人就会觉得掉面子,会被他人笑话,而自己也会觉得没有面子,久而久之,为了他人以及自己的面子,送礼的人也就送的越来越贵。以此看来,节日礼品高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种共识。

3团体的社会支持

如果团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如果团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程度。反之,也就是说,团体的社会支持越高,个体越倾向于从众。

在面对节日礼品过度消费这一事件上,如果有人反对这样的过节形式,那么有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有从众行为,可能也不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人都十分倾向于高消费的过节形式。

(二)个人因素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太会去从众;而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更大。个人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誉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也与从众行

为密切相关。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较易从众。性格软弱,暗示性强的人也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

在礼品消费这个问题上,面对一个规模庞大的消费团体,如果不从众的话,很有可能会由于不符合他人的要求和期望而被排斥,也可能会获得他人的消极评价,为了避免他人的消极评价,个体很有可能会采取从众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个体的性格特征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个性格软弱的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害怕遭受他人的负面评价,于是就人云亦云,极有可能会随大流,采取从众行为。

三、从众的影响

从礼品高消费这一事件出发,从众的影响无疑是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否认它还是有积极影响的,①从众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在群体中,当个人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从众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这种不安的情绪,使个人得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接纳,满足个人的安全和交往的需要。②消费从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有①盲目的从众行为使个体不加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②从众心理造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哄而起”。就如市民疯狂抢购鲍鱼粽。 ③群体内多数成员的从众容易使决策和决定出现偏差,在作决策和决定时人们往往由于受到某种压力而不愿发表个人的不同意见,以致出现一致的强行通过或仓促作出不正确的结论。总是有的人知道节日礼品过度消费是不正确的,但迫于大部分人群的压力,也会被迫屈服。

四、正确引导盲目的从众

从众行为有正确与盲目之分,对正确的从众行为要予以肯定,对盲目的从众行为要加强正确引导,那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呢?以节日礼品过度消费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①从社会层次上来说,社会的各个领域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让个体的言行有明确的参照框架,从而降低盲目从众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可以制定消费限制令,来避免过度消费。②从个人层次上来说,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正确对待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节日礼品过度消费就属于不正确的风潮,要正确规避。③从团体层次上来说,对于引发争议的事件,不能对不从众的人进行消极的、负面的评价,应当创设一种宽松的

民主的氛围,淡化团体规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提倡创造性与独特性,集思广益。

五、总结

本文从社会影响中的从众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社会节日礼品过度消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明确这是一种盲目的、不正确的从众行为,并从各个角度寻求趋利避害的途径。

过节走亲访友带点礼品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把送礼这件事变得那么物质化,这并非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从众是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从众是一把“双刃剑”,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盲目的从众,将其转变为积极的从众。


相关内容

  • 行为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在家电销售技巧中的运用和思考 摘要:消费电子行业素来竞争激烈,技术的更新以及市场的占有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亡.这点在电视行业中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2009年以来.电视行业相继成熟,不仅有国内五大品牌,TCL.康佳.海信.长虹和创维之间的竞争,更有国外品牌如三星.索尼等瓜分国内市场,海尔凭 ...

  • 大众消费者从众购物心理探析与研究分析报告
  • 大众消费者从众购物心理探析与研究分 析报告 Ⅲ 摘要 消费者旳.从众行为在现实生活消费旳.过程中是一种很普遍旳.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旳.主要原因是人们旳.从众心理因素'作为企业旳.管理者来说,无论是是利用4P理论营销或者是用6P理论来营销,其目旳.都是为了卖出自己旳.产品'而抓住消费者旳.购物心 ...

  • 聚焦"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中国式"之价值所在
  • [论题聚焦]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 ...

  • 中国式过马路
  • 中国式过马路, 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的讨论 ...

  •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 1.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 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消费行为: 1. 一. 消费行为是有目的的. 消费行为可以表述为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本身都是手段 ...

  •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刘振吉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对如何区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特别是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选择题更是难以区分,甚至搞错.下面先把教材和有关材料对这两种消费心理的 ...

  •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 86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2009,2(1):86-89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陈文涛 桑青松 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对196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从众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因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特殊环 ...

  •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东莞实验中学 吴子成 一.含义不同 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是基于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 二.形成的原因不同 ...

  •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
  •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大学生心理教育中,从众心理的来龙去脉,总结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调查获知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就业.消费与恋爱观中的表现,概括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旨在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从众心理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一.从众心理的基本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