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刘振吉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对如何区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特别是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选择题更是难以区分,甚至搞错。下面先把教材和有关材料对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摘抄如下: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②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③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2)评价: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3)特点:仿效性、重复性和盲目性

(4)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2)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3)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4)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从上面的内容,归纳一下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共同点是:盲目性,对个人生活不利。 我刚开始讲课就是按照上面所列的内容给学生讲的,结果学生在具体处理问题时仍然对这两种消费心理区分不开。举例如下:

例1:见到别人有的,自己不管是否有用,都想方设法买来。这是:(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例2:据调查,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和同学一起逛商店时买的,同学们都说好,可买回来后,才发现这些东西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C)

A、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B、往往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C、属于消费上的从众心理 D、是一种明智的消费选择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消费都涉及到受别人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但为什么例1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例2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我认为,要给学生讲清楚,必须特别强调例1中的“想方设法”,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呢?肯定消费有困难,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条件。因此才要“想方设法”。由此,在讲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是应特别从“攀”字上下功夫。何谓“攀”,应是从下向上攀登,即“向上看齐”,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涉及到消费,就应理解为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切实际的攀比别人的消费。这是说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如何理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很多”说明购买这些东西不费劲,很轻松、很简单,这种消费本人或家庭完全能够承受得起,或者根本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凡是超越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就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相反,如果消费完全在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甚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这种消费类型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简言之,应以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为标准来区分。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可行,我以高中生买手机这一现象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购买手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同学的家庭收入很少,父母下岗,靠政府发放的最底生活补贴过日子,这样家庭或类似家庭的孩子,如果看到别人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应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收入很高,甚至年收入过几十万、百万,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区别的标准就是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陋见,不怕见笑写出来,供专家、同行们作为批评的素材。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刘振吉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对如何区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特别是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选择题更是难以区分,甚至搞错。下面先把教材和有关材料对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摘抄如下: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②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③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2)评价: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3)特点:仿效性、重复性和盲目性

(4)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表现: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2)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3)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4)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从上面的内容,归纳一下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共同点是:盲目性,对个人生活不利。 我刚开始讲课就是按照上面所列的内容给学生讲的,结果学生在具体处理问题时仍然对这两种消费心理区分不开。举例如下:

例1:见到别人有的,自己不管是否有用,都想方设法买来。这是:(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例2:据调查,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是和同学一起逛商店时买的,同学们都说好,可买回来后,才发现这些东西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C)

A、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B、往往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C、属于消费上的从众心理 D、是一种明智的消费选择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消费都涉及到受别人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但为什么例1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例2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我认为,要给学生讲清楚,必须特别强调例1中的“想方设法”,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呢?肯定消费有困难,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条件。因此才要“想方设法”。由此,在讲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是应特别从“攀”字上下功夫。何谓“攀”,应是从下向上攀登,即“向上看齐”,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涉及到消费,就应理解为超出了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切实际的攀比别人的消费。这是说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如何理解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很多”说明购买这些东西不费劲,很轻松、很简单,这种消费本人或家庭完全能够承受得起,或者根本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凡是超越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就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相反,如果消费完全在本人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甚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这种消费类型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简言之,应以本人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为标准来区分。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可行,我以高中生买手机这一现象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购买手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个同学的家庭收入很少,父母下岗,靠政府发放的最底生活补贴过日子,这样家庭或类似家庭的孩子,如果看到别人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应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收入很高,甚至年收入过几十万、百万,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有手机而要求父母给自己买手机就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区别的标准就是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陋见,不怕见笑写出来,供专家、同行们作为批评的素材。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 多彩的消费教案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 A .影响商品价格的具体因素 B .具体因素如何影响价格 C .商品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A .卖方市场 B .买方市场 C .二者定义的巧记方法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下: A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 ...

  •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 消费中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比较 东莞实验中学 吴子成 一.含义不同 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是基于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 二.形成的原因不同 ...

  • 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案
  •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导学案) 1.3.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石鼓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主备人: 组长: ) [导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 2.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 ...

  •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 86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2009,2(1):86-89 大学生消费从众心理差异性调查研究 陈文涛 桑青松 241000)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对196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从众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与分析.大学生因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特殊环 ...

  • [多彩的消费]复习教案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复习案 于文波 一.考点导航 (一)本课考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二)考查重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与生活水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关注热点: 二.知识网络 当前收入 居民的收入未来预 ...

  • 浅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市场调研 浅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马芙玲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 随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意识.消费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过度地追求时尚与攀比,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以及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观念淡薄等.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 ...

  • 顾客消费心理
  • 客户消费心理学大纲: 什么是消费心理 女性消费者的八个心理 今天我们课程的主题是顾客的消费心理.我们做销售,要懂得了解顾客的消费心理,掌握顾客心理,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什么是消费心理?下面我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打开今天的课题. 小故事 : 添一点 有一家散装炒货卖瓜子的小店生意特别火,其它同类商家怎 ...

  • 高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A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 ...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下面,我将从对教材的理解.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