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 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

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 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耕地日渐减少

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2、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3、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土地退化的防治

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2、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 生态环境保护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

草地概念区分:

(1)草原——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5)草地是一种泛指,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森林的生态价 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

4、思考:你认为西气东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西气东输是21世纪初中国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我国湖泊面积减少

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调温、减少洪水、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案例: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保护湿地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大气污染物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 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

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 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耕地日渐减少

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2、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3、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土地退化的防治

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2、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 生态环境保护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

草地概念区分:

(1)草原——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5)草地是一种泛指,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森林的生态价 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

4、思考:你认为西气东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西气东输是21世纪初中国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我国湖泊面积减少

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调温、减少洪水、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案例: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保护湿地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相关内容

  •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点知识点汇总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 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物体模型用质点,地球公转当质点,要大小.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 比t ,a 用Δv 与t 比. 2. 运用一般公式法, ...

  • 开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 附件一 开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一.百年历史名校--开封高中 开封高中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曾为全国三大试办学校和全国八大优秀中学之一,河南省重点高中,现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开封高中为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六万余名优秀人才, ...

  •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
  •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 学制 五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 通过五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 ...

  •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国卷真题汇总及答案
  • 历年生物选修高考真题 39.(2016年全国卷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 ...

  • 高校选修课管理办法
  • **学校选修课管理办法 第一条 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申报开设选修课课程,经审核筛选后建立备选选修课课程库.课程库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任选课两类课程. 1.专业选修课指与专业相关的一类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与兴趣设定的,与该专业职业领域应具备的拓展能力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某些专业知识为基础,该 ...

  • 继续教育学时说明
  • 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说明与注意事项 撰写时间: 2011-08-26 作者: 来源: 人事处 各学院(部),各单位: 自转发以来,接到广大教师咨询较多的问题,<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核发证工作的通知>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 ...

  •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 化学选修五方程式汇总 一.烷烃 1.取代反应 ①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只写出第一步反应) 注:但共有 种产物,其中 的产量最多,有 种有机产物. 2.氧化反应 ①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甲烷燃烧: ③烷烃燃烧通式: 3.分解反应 ①甲烷高温下分解: ②十六烷催化裂解: ③丁烷催化裂化: 一.烯烃 ...

  • 上海交大附中选修课课程设置
  • 上海交大附中选修课课程设置 一.选修课的价值和地位 必修课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选修课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明确指出,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也就是在开设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单位: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2010年入学适用 四年制本科生 一.类别或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二.包含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三.专业设置简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培养航空航天飞行器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