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热点之皖江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部加速 中部崛起 西部开发 东北振兴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福建:《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广东:《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辽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吉林:《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甘肃:《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内容提要:时事聚焦:时代背景 发展历程 空间布局 战略定位 发展意义理论分析: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生活与哲学温故知新: 经典回顾 2007宁夏卷39 2008广东卷41 2007天津卷39 命题猜想 高考体验 试题一: 以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目的、发展措施、发展目标命题,考查区域发展方式和政府管理。 试题二: 以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条件(文化传统和现实基础)命题,考查区域发展方式和市场经济。综合探究以所给的材料为依据,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某一范畴或全书的知识,从一切可能的角度命制一道试题。要求:1、必须是以课本知识而不是时政知识作为答案的理论依据。 2、试题可以是内涵式的,即答案必须在材料中有体现;也可以是外延式的,即设问源于材料,答案是开放式的。 3、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用以回答的知识点不少于两个。时代背景 近两三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发布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或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历程 1990年,为呼应浦东开发,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的重大决策。 199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初步形成了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开发开放格局。 2005 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 “东向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列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第一方阵。 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空间布局 九市两区: 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 : 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 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 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战略定位 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 合作发展的先行区,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意义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 第二,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有利于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生活: 产业转移→ →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发展→ →科学发展观及其要求 规 划→ →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政治生活: 规 划→ →政党有关知识政府宗旨、原则、职能 国际竞争→ →综合国力 生活与哲学: 引领增长→ →抓主要矛盾 示范实验→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融入联结→ →联系观(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 立足依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先行先试→ →创新、规律与人、矛盾普特、实践第一、发展观(2007宁夏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三: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答案要点】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3)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2008广东卷41) 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内容 年份 出口 进口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2006年 3019.5 26.8% 2252.6 18.7% 2007年 3692.46 22.2% 2648.03 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l: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l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答案要点】 (1) 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2007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 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 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3)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国际生存空间 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2007天津卷39)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4) 材料五: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8)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9)依据材料五,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10)结合材料五,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 【答案要点】 (8)①三大区域的第一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珠三角和长三角高于全国水平、京津冀低于全国水平。②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优于全国,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9)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10)①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滨海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滨海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整体经济质量得到提升。(量变与质变,优化结构)③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滨海新区抓好各类产业,使整体功能得到大发挥。命题启示 2007宁夏卷39:以缩小区域差距为背景,考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农民工就业。 2008广东卷41:以发展国际贸易为背景,考查珠三角地区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2007天津卷39:以调整产业结构为背景,考查滨海新区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命题猜想 背景:皖江----安徽----中部----长三角----全国----世界 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区域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政府管理与调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的工业脊梁,也是安徽经济的脊梁。2008年,皖江城市带人口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45 %,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66%,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的7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为73.4%,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7.1%。2008年,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总量为长三角城市经济总量的10.5%,2008 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为3.3∶53.5∶43.2,皖江城市带三次产业结构为11.4:51.5:37.1。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了“六个着力”,即: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三:《规划》要求大力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提出,到2015年,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8年增长一倍以上,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联系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的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安徽省各级政府应如何实施好《规划》?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实现的原因。答案要点: (1)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对于促进安徽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与长三角相比,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低,必须加快发展步伐。 ①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增强发展协调性,推动区域分工合作。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①安徽省各级政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发挥各地的积极性。 ②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各级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④各级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⑤各级政府要努力提升政府权威,确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保证政令畅通。(3)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皖江城市带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良好态势。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皖江城市带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能够有力地提高示范区的竞争力。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皖江城市带经过两个五年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④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皖江城市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与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某中学高二(3)班的同学以“皖江的历史与现实”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皖江文化 1. 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唐宋以来,皖江大批移民带来了外来文化,融入本土之后催生了新的生命力。 2.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3. 徽州文化是新安江上源的山区文化,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平原文化,皖江文化则是有山有水的文化。 4. 自明清以降,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贸易的进入,使皖江人的重商求利意识一往无前。 信息二 皖江发展 1. 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安徽省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 2.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已经成为皖江城市带的共识,规划中的沿江城际铁路将可以突破皖江城市带当前铁路网的局限。 3.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4.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既有很多优势,也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1)请结合信息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皖江文化的认识。 (2)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对皖江发展的前景充满乐观。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促进皖江发展。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皖江发展正逢其时,请你结合信息一、二说明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机遇。 答案要点: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受商品经济的影响,皖江文化中有浓厚的重商求利意识。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大批移民给皖江带来了外来文化,并使皖江文化保持生命力。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皖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皖江城市带要发展必须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皖江城市带要加快发展必须突破皖江城市带当前铁路网的局限,规划新的沿江城际铁路。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皖江城市带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利用优势,也要正视问题。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皖江城市带要通过拓展国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3)①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深厚的皖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皖江人重商求利意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目前我国正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有利时机。皖江城市带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皖江城市带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⑤当前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皖江城市带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综合探究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2009年2月起,国务院发改委同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反复调研,并多方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安徽省和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意见,2009年12月,《规划》形成。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 皖江城市带拥有一批中央驻皖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科技资源密集,创新氛围浓厚,创新势头强劲,近年来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部加速 中部崛起 西部开发 东北振兴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福建:《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江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广东:《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辽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吉林:《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甘肃:《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内容提要:时事聚焦:时代背景 发展历程 空间布局 战略定位 发展意义理论分析: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生活与哲学温故知新: 经典回顾 2007宁夏卷39 2008广东卷41 2007天津卷39 命题猜想 高考体验 试题一: 以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目的、发展措施、发展目标命题,考查区域发展方式和政府管理。 试题二: 以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条件(文化传统和现实基础)命题,考查区域发展方式和市场经济。综合探究以所给的材料为依据,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某一范畴或全书的知识,从一切可能的角度命制一道试题。要求:1、必须是以课本知识而不是时政知识作为答案的理论依据。 2、试题可以是内涵式的,即答案必须在材料中有体现;也可以是外延式的,即设问源于材料,答案是开放式的。 3、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用以回答的知识点不少于两个。时代背景 近两三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发布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或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历程 1990年,为呼应浦东开发,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的重大决策。 199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初步形成了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开发开放格局。 2005 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 “东向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列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第一方阵。 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空间布局 九市两区: 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 : 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 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 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战略定位 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 合作发展的先行区,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意义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 第二,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有利于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生活: 产业转移→ →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发展→ →科学发展观及其要求 规 划→ →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政治生活: 规 划→ →政党有关知识政府宗旨、原则、职能 国际竞争→ →综合国力 生活与哲学: 引领增长→ →抓主要矛盾 示范实验→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融入联结→ →联系观(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 立足依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先行先试→ →创新、规律与人、矛盾普特、实践第一、发展观(2007宁夏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三: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答案要点】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3)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2008广东卷41) 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内容 年份 出口 进口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2006年 3019.5 26.8% 2252.6 18.7% 2007年 3692.46 22.2% 2648.03 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l: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l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答案要点】 (1) 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2007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 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 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3)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国际生存空间 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2007天津卷39)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4) 材料五: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8)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9)依据材料五,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10)结合材料五,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 【答案要点】 (8)①三大区域的第一产业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珠三角和长三角高于全国水平、京津冀低于全国水平。②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优于全国,经济发展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9)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10)①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滨海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滨海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整体经济质量得到提升。(量变与质变,优化结构)③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滨海新区抓好各类产业,使整体功能得到大发挥。命题启示 2007宁夏卷39:以缩小区域差距为背景,考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农民工就业。 2008广东卷41:以发展国际贸易为背景,考查珠三角地区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2007天津卷39:以调整产业结构为背景,考查滨海新区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命题猜想 背景:皖江----安徽----中部----长三角----全国----世界 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区域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政府管理与调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的工业脊梁,也是安徽经济的脊梁。2008年,皖江城市带人口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45 %,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66%,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的7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为73.4%,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7.1%。2008年,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总量为长三角城市经济总量的10.5%,2008 长三角三次产业结构为3.3∶53.5∶43.2,皖江城市带三次产业结构为11.4:51.5:37.1。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了“六个着力”,即: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三:《规划》要求大力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提出,到2015年,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8年增长一倍以上,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联系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的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安徽省各级政府应如何实施好《规划》?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实现的原因。答案要点: (1)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对于促进安徽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与长三角相比,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低,必须加快发展步伐。 ①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增强发展协调性,推动区域分工合作。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①安徽省各级政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发挥各地的积极性。 ②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各级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④各级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⑤各级政府要努力提升政府权威,确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保证政令畅通。(3)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皖江城市带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良好态势。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皖江城市带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能够有力地提高示范区的竞争力。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皖江城市带经过两个五年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④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皖江城市带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与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某中学高二(3)班的同学以“皖江的历史与现实”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皖江文化 1. 皖江地区主要是移民地区,唐宋以来,皖江大批移民带来了外来文化,融入本土之后催生了新的生命力。 2.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3. 徽州文化是新安江上源的山区文化,淮河文化是淮河流域的平原文化,皖江文化则是有山有水的文化。 4. 自明清以降,外贸的刺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贸易的进入,使皖江人的重商求利意识一往无前。 信息二 皖江发展 1. 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安徽省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地。 2.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已经成为皖江城市带的共识,规划中的沿江城际铁路将可以突破皖江城市带当前铁路网的局限。 3.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4.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既有很多优势,也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1)请结合信息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皖江文化的认识。 (2)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对皖江发展的前景充满乐观。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促进皖江发展。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皖江发展正逢其时,请你结合信息一、二说明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机遇。 答案要点: (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受商品经济的影响,皖江文化中有浓厚的重商求利意识。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大批移民给皖江带来了外来文化,并使皖江文化保持生命力。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皖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皖江城市带要发展必须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皖江城市带要加快发展必须突破皖江城市带当前铁路网的局限,规划新的沿江城际铁路。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皖江城市带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利用优势,也要正视问题。 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皖江城市带要通过拓展国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3)①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深厚的皖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皖江人重商求利意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③目前我国正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有利时机。皖江城市带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加快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皖江城市带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⑤当前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皖江城市带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综合探究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2009年2月起,国务院发改委同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反复调研,并多方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安徽省和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意见,2009年12月,《规划》形成。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 皖江城市带拥有一批中央驻皖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科技资源密集,创新氛围浓厚,创新势头强劲,近年来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渐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相关内容

  • 陕西省部分名师高考押题:2010高考题(地理)
  • 陕西省部分名师高考押题:2011高考题(地理) 一.选择题部分(30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时太阳高度大小与某日太阳辐射强度曲线图.太阳辐射强度是 指在单位面积 上,单位时间内 获得的太阳辐射 能量.据此回答 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可能是 A.昆明 B.重庆 C.武汉 D.郑州 ...

  • 皖江城市带转移
  • 引 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其中"一轴" ...

  • 区域,又见区域
  • "五穷六绝七翻身"成泡影后,踏入8月份股指更是在外围股市(尤其是美股)的影响下大摔跟头,2600点和2500点大关相继失守.另一方面,区域扶持政策的出炉却是此起彼伏,新疆天山.珠海横琴与河南中原等一浪赛过一浪.在经济缺乏亮点.市场没有趋势性上涨的投资环境下,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将会围 ...

  • 群贤毕至,探珠教海;良师咸集,献玉新安
  • 群贤毕至,探珠教海:良师咸集,献玉新安 --第五届皖江语文教育论坛在黄山市歙县隆重举行 3月12日,第五届皖江语文教育论坛在歙县新安宾馆问政厅隆重举行.来自安庆.铜陵.宣城.马鞍山.黄山等五地市的260多名高三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语文教育论坛由黄山市教科所主办,安徽省歙县中学承办. ...

  • 媒介与社会
  • [摘要]构建调和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新请求和治国安邦的严重战略任务,新闻媒体在建立调和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构建调和社会的重要言论工具,新闻传媒应该坚持正确的言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言论,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增强我国民主政治建立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媒言论导向调和社会 构建调和 ...

  • 皖江城市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空间布局.载体建设上取得突破 落子皖江一年间
  • 皖江城市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空间布局.载体建设上取得突破 落子皖江一年间 本报记者 刘 杰 何 聪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7日   01 版) 2010年12月26日,安徽马鞍山嘉宾云集,在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的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上海.江苏 ...

  • 提高长江安徽段航道维护水深的思考
  • Construction/开发建设 栏目编辑:张弛 提高长江安徽段航道维护水深的思考 文/马超 摘要:芜湖-南京段10.5米深水航道已建设完成.2012年初,长江航道局将安庆-芜湖段的枯水期维护水深由5米提升至5.5米,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提升维护水深.提升工程实施后,将在 ...

  • 上海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 上海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编者按:2010年初,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1[1]提出"把示范区建成长三角产业拓展优选区".为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充分认识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把握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为我省推进示范区建设提供 ...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 从最早的西部大开发,到东北振兴,天津滨海.广西北部湾.重庆两江.福建海西.山东黄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刚刚被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该说,这几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陆陆续续拥有了自己的概念.或许那些没有被上述概念圈进的地区,也会早晚出台相应的振兴规划.从以往的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