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的经典素材-- 思想熔炉

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爱因斯坦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并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以及他生存之所有的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了。 ——爱因斯坦

“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是同过去和将来在本质上都不同的东西;然而,“现时”在物理学中并不出现,也不可能出现。“现时”不存在于科学里,对我们真是一件痛苦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爱因斯坦

逝者如斯

——孔子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

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只是各有一个不确定的缓刑期而已。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我们了。

——(法国)雨果

人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又再重新推上去,如此循环不息。

——(法国)加缪

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我只是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并不挑剔,也没有心生抱怨。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活了75岁,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

我就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被推上去。

——(德国)歌德

在生活中感到了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但是,这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

——(德国)康德

愿有所息。

——子贡

生无所息。

——孔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格言

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奥地利)弗洛伊德

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们的苦难。

——(法国)伏尔泰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爱因斯坦引为一生的座右铭。)

——(德国)莱辛

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毕加索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赵鑫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

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他思想的自由。庄子所追求的个体生命的自由,见诸生活,是一种享受;诉诸人生,则是一种审美。

——刘梦溪

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

——叶春雷《庄子的翅膀》

庄子是一个能自由行走的生物。他雄浑如鲲鹏,翱翔在天宇,超迈了时空的裹挟;他轻盈如蝴蝶,流连在尘世与理想的草畔花间,或蹁跹而舞或栖息枝头;他又傲岸如乌龟,曳尾于烂泥中,用一身脏秽来泼洒对权势与金钱的不屑。

——无名氏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

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在钟楼上的钟敲响凌晨3点之前,他便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窗户外面的朦胧晨曦他还是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了,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甲虫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死呢?他为什么自己选择“必须要离开”呢?卡夫卡讲了一个貌似荒诞的故事,他对现代社会的冷静、深刻却无限悲凉的审视让我们心惊。现代社会,带给了人们丰富的物质,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随之而来的现代生活的重重压力,使人丧失了人伦、人情、人性,渐渐沦丧为非人。

现代人“格里高尔”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无名氏

篱笆、草莓、翻越篱笆弄脏围裙去摘草莓的孩子。

——(美)狄金森(灵魂的风景画家)

狄金森用象征的方式告诉读者,超越禁忌,打破禁锢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应是人的天性。 ——无名氏

我愿意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

只愿我的爱人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匈牙利)裴多菲

裴多菲另一首为中国读者熟知的诗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为自由而高歌,

如果我们把这首“我愿意是激流”仅仅理解为“爱”的歌唱,那它呈现的是“爱”的一种境界。我们凡俗人的精神世界里往往把“爱”当作夺取、占有,而裴氏告诉我们,“爱”还有一种境界——为爱而奉献、牺牲!

就算我们理解不到,我们也应该知晓:人的精神世界很丰富,有猥琐,但当有伟岸。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人不是没有卑下的情绪,只是,他们绝不让卑下的情绪战胜自己。 ——无名氏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日)川端康成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法·画家)雷诺阿

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琪罗

马克思对一切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斯墓前的讲话》

对一切具有生命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那么,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

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法)史怀哲

我们极少把善恶、尊重提升到超越一般道德原则的境界来讨论。史怀哲把它们放在了生命意义的境界来讨论,很深刻。

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评判善恶往往持法律的标准、利益分配的标准、伦理道德的标准„„我们理解尊重就是尊重师长、上级、有地位光环的人、强势的人„„对很多人,我们似乎很自然就尊重了,就觉得应该尊重,应该就是这样啊!

照史怀哲看来,我偏狭地理解为:我们的尊重更多是对某种力量的屈服!

你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了吗?堂皇的门厅处的门童,大多只对衣着光鲜的人们鞠躬并帮助推门关门,而对另外一些人,他则毫无动作。

——无名氏

这样的事情(灭杀新思想的悲剧)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美)房龙《宽容·序言》

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宽容别人犯下的错,但有时却真的很难宽容一种异己之见!房龙告诉我们,宽容的含义还包括——容下一种思想吧,或许,它就是我们正在找的真理呢!

——无名氏

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战斗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人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点不同,那些态度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也就不同;而人生苦乐的分野也就主要在此。

悲观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但是它能给一个人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带来真的悲哀与不幸。

——(美)富兰克林《美腿与丑腿》

有个孩子美滋滋地吃完鱼,然后对他的母亲抱怨说:“鱼啊,要是不长刺该多好啊!那会更好吃!”母亲看了一眼孩子,说:“孩子,鱼,它不是为了你吃才生长在世界上的!”

世界永远不会按照每个人的理想去变得完美,这是客观的事实。富兰克林教我们认知这个事实,然后希望人们积极乐观地去生活。其实,人们认知到世界不完美的客观事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人们首先是认为世界是为人类自己而才存在的,当世界有一刻不方便自己了,他就不满意了。 ——无名氏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英)罗素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英)罗素

为知识追求一生的伟大人生,我们也许略知一些;但为爱情而追求一生的人生我们则大多只能在书中看得到了。我们更很少听说有人是为同情人类、悲悯人类而活着的。罗素的精神世界不得不让我们惊叹。

——无名氏

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法)莫泊桑

(葛朗台)“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法)巴尔扎克

显然,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不是“喜剧”,但这个伟大的作家偏把自己的作品叫作《人间喜剧》!我想,他是要嘲弄这些“人间”的人们呢,还是真正要对“人间”显示自己的悲凉和批判呢?

我想,巴尔扎克反映出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人性,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大致差不多的。巴尔扎克批判的眼眸真够犀利!

——无名氏

(罗密欧)我们都是记录在厄运黑册上的人!

——(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欧阳斌在《生命的启示》中听到秋虫昼夜而鸣、听到钟声响起而感悟生命的意义。他说,在大多数时候人是珍惜生命的,但在极少数时候,人也会为神圣的理想而渴望悲壮的牺牲。罗米欧算是“渴望悲壮牺牲”者中的一员。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我们能细数出不少为神圣的理想而不愿屈身、不愿苟且的灵魂,他们选择了“悲壮的牺牲”!只是为了他们保全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这些人,从历史的源头站起、倒下,一直到现在,还会至将来。

当然,为一己之利而选择自戕的人是没有办法和这些“悲壮的牺牲者”比肩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庄子们选择了一种隐逸退避的方式,既保全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又没有“悲壮的牺牲”,这真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向中国的庄子们致敬!

——无名氏

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我曾经把宗璞当作宗白华先生的女儿,并大有以知此为耀的架势。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宗璞是冯友兰的女儿!

我也曾以一个中学语文教员的视界来怀疑过上边文字标点使用不正确。后来,我知道,我错了。 但愿,读这些人,我会错误少点,懂得多一点。

——无名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

——柳青

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卢梭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固然有福,可是如果能把自己的青春保持到进入坟墓为止,那他就更加百倍地有福。

——契诃夫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唐)刘知几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子回了家。

——钱忠书《谈中国诗》

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

——钱忠书《论快乐》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或译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圣经·旧约·传道书》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爱尔兰)巴克莱《花香满径》

我身上的优点不多,唯爱国不敢后人。

——季羡林

1904年7月15日,在德国巴登威勒养病的契诃夫垂危。他用德语对医生说:“我要死了。”他拿起一杯香槟酒,带着微笑对妻子克尼碧尔说:“我好久没喝香槟酒了。”他把酒一饮而尽,向左侧一翻身,就永久地沉默了。

契诃夫的灵柩放在一节运牡蛎的火车车厢里,由妻子护送回莫斯科。送葬者不超过百人,队伍中,有人打着花哨的领带,谈论着狗的智能和舒适的别墅,很像契诃夫又写了一篇小说。以幽默小说起家,平时好开温和玩笑的作家,获得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

——所思《天边外的契诃夫》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日)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

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爱因斯坦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并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以及他生存之所有的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了。 ——爱因斯坦

“现时”的经验是人所专有的东西,是同过去和将来在本质上都不同的东西;然而,“现时”在物理学中并不出现,也不可能出现。“现时”不存在于科学里,对我们真是一件痛苦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爱因斯坦

逝者如斯

——孔子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

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只是各有一个不确定的缓刑期而已。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我们了。

——(法国)雨果

人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又再重新推上去,如此循环不息。

——(法国)加缪

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我只是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并不挑剔,也没有心生抱怨。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活了75岁,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

我就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被推上去。

——(德国)歌德

在生活中感到了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但是,这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

——(德国)康德

愿有所息。

——子贡

生无所息。

——孔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格言

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奥地利)弗洛伊德

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们的苦难。

——(法国)伏尔泰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爱因斯坦引为一生的座右铭。)

——(德国)莱辛

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毕加索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赵鑫珊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

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他思想的自由。庄子所追求的个体生命的自由,见诸生活,是一种享受;诉诸人生,则是一种审美。

——刘梦溪

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

——叶春雷《庄子的翅膀》

庄子是一个能自由行走的生物。他雄浑如鲲鹏,翱翔在天宇,超迈了时空的裹挟;他轻盈如蝴蝶,流连在尘世与理想的草畔花间,或蹁跹而舞或栖息枝头;他又傲岸如乌龟,曳尾于烂泥中,用一身脏秽来泼洒对权势与金钱的不屑。

——无名氏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

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在钟楼上的钟敲响凌晨3点之前,他便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窗户外面的朦胧晨曦他还是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了,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

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甲虫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死呢?他为什么自己选择“必须要离开”呢?卡夫卡讲了一个貌似荒诞的故事,他对现代社会的冷静、深刻却无限悲凉的审视让我们心惊。现代社会,带给了人们丰富的物质,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随之而来的现代生活的重重压力,使人丧失了人伦、人情、人性,渐渐沦丧为非人。

现代人“格里高尔”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无名氏

篱笆、草莓、翻越篱笆弄脏围裙去摘草莓的孩子。

——(美)狄金森(灵魂的风景画家)

狄金森用象征的方式告诉读者,超越禁忌,打破禁锢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应是人的天性。 ——无名氏

我愿意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

只愿我的爱人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匈牙利)裴多菲

裴多菲另一首为中国读者熟知的诗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为自由而高歌,

如果我们把这首“我愿意是激流”仅仅理解为“爱”的歌唱,那它呈现的是“爱”的一种境界。我们凡俗人的精神世界里往往把“爱”当作夺取、占有,而裴氏告诉我们,“爱”还有一种境界——为爱而奉献、牺牲!

就算我们理解不到,我们也应该知晓:人的精神世界很丰富,有猥琐,但当有伟岸。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人不是没有卑下的情绪,只是,他们绝不让卑下的情绪战胜自己。 ——无名氏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日)川端康成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法·画家)雷诺阿

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琪罗

马克思对一切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斯墓前的讲话》

对一切具有生命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那么,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

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法)史怀哲

我们极少把善恶、尊重提升到超越一般道德原则的境界来讨论。史怀哲把它们放在了生命意义的境界来讨论,很深刻。

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评判善恶往往持法律的标准、利益分配的标准、伦理道德的标准„„我们理解尊重就是尊重师长、上级、有地位光环的人、强势的人„„对很多人,我们似乎很自然就尊重了,就觉得应该尊重,应该就是这样啊!

照史怀哲看来,我偏狭地理解为:我们的尊重更多是对某种力量的屈服!

你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了吗?堂皇的门厅处的门童,大多只对衣着光鲜的人们鞠躬并帮助推门关门,而对另外一些人,他则毫无动作。

——无名氏

这样的事情(灭杀新思想的悲剧)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美)房龙《宽容·序言》

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宽容别人犯下的错,但有时却真的很难宽容一种异己之见!房龙告诉我们,宽容的含义还包括——容下一种思想吧,或许,它就是我们正在找的真理呢!

——无名氏

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战斗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人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点不同,那些态度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也就不同;而人生苦乐的分野也就主要在此。

悲观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但是它能给一个人造成终生的严重后果,带来真的悲哀与不幸。

——(美)富兰克林《美腿与丑腿》

有个孩子美滋滋地吃完鱼,然后对他的母亲抱怨说:“鱼啊,要是不长刺该多好啊!那会更好吃!”母亲看了一眼孩子,说:“孩子,鱼,它不是为了你吃才生长在世界上的!”

世界永远不会按照每个人的理想去变得完美,这是客观的事实。富兰克林教我们认知这个事实,然后希望人们积极乐观地去生活。其实,人们认知到世界不完美的客观事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人们首先是认为世界是为人类自己而才存在的,当世界有一刻不方便自己了,他就不满意了。 ——无名氏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英)罗素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英)罗素

为知识追求一生的伟大人生,我们也许略知一些;但为爱情而追求一生的人生我们则大多只能在书中看得到了。我们更很少听说有人是为同情人类、悲悯人类而活着的。罗素的精神世界不得不让我们惊叹。

——无名氏

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法)莫泊桑

(葛朗台)“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法)巴尔扎克

显然,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不是“喜剧”,但这个伟大的作家偏把自己的作品叫作《人间喜剧》!我想,他是要嘲弄这些“人间”的人们呢,还是真正要对“人间”显示自己的悲凉和批判呢?

我想,巴尔扎克反映出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人性,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大致差不多的。巴尔扎克批判的眼眸真够犀利!

——无名氏

(罗密欧)我们都是记录在厄运黑册上的人!

——(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欧阳斌在《生命的启示》中听到秋虫昼夜而鸣、听到钟声响起而感悟生命的意义。他说,在大多数时候人是珍惜生命的,但在极少数时候,人也会为神圣的理想而渴望悲壮的牺牲。罗米欧算是“渴望悲壮牺牲”者中的一员。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我们能细数出不少为神圣的理想而不愿屈身、不愿苟且的灵魂,他们选择了“悲壮的牺牲”!只是为了他们保全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这些人,从历史的源头站起、倒下,一直到现在,还会至将来。

当然,为一己之利而选择自戕的人是没有办法和这些“悲壮的牺牲者”比肩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庄子们选择了一种隐逸退避的方式,既保全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又没有“悲壮的牺牲”,这真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向中国的庄子们致敬!

——无名氏

若是不管那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我曾经把宗璞当作宗白华先生的女儿,并大有以知此为耀的架势。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宗璞是冯友兰的女儿!

我也曾以一个中学语文教员的视界来怀疑过上边文字标点使用不正确。后来,我知道,我错了。 但愿,读这些人,我会错误少点,懂得多一点。

——无名氏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

——柳青

人生的价值,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卢梭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固然有福,可是如果能把自己的青春保持到进入坟墓为止,那他就更加百倍地有福。

——契诃夫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唐)刘知几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子回了家。

——钱忠书《谈中国诗》

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

——钱忠书《论快乐》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或译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圣经·旧约·传道书》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爱尔兰)巴克莱《花香满径》

我身上的优点不多,唯爱国不敢后人。

——季羡林

1904年7月15日,在德国巴登威勒养病的契诃夫垂危。他用德语对医生说:“我要死了。”他拿起一杯香槟酒,带着微笑对妻子克尼碧尔说:“我好久没喝香槟酒了。”他把酒一饮而尽,向左侧一翻身,就永久地沉默了。

契诃夫的灵柩放在一节运牡蛎的火车车厢里,由妻子护送回莫斯科。送葬者不超过百人,队伍中,有人打着花哨的领带,谈论着狗的智能和舒适的别墅,很像契诃夫又写了一篇小说。以幽默小说起家,平时好开温和玩笑的作家,获得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

——所思《天边外的契诃夫》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膀,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日)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


相关内容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作文天地 10-18 2059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要接触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他们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 ...

  •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_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教法研究]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薛玉,谢惠芬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中学,江苏扬州225126)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但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已是千疮百孔,百病缠身.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学,谈不上掌握,更谈不上爱好了,所以我们要正确 ...

  • 课内素材的运用公开课教案
  • 课内素材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掌握从课文中提取素材的方法,学会使用素材. [教学重点] 1.古代名人事例的运用. 2.古诗文名作的巧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作文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 高中课内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为高中生,写作的"优美的原料"来自何处,很大程度来自于所学过的高中课本. 作为高中语文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积累 ...

  • 七个老师 | 田永梅:巧用课本内容添锦绣--有效利用作文素材
  • 田永梅 先后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山西大同任教,现任内蒙古二连浩特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中教高级职称.多次荣获全旗.全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二连浩特学科带头人,"口岸名师".讲座<立跟固本方能久久为功><玉须琢,方成器>等受一致好评.笔耕不辍,获得二连浩特 ...

  • 课题总结报告
  • <小学 "校本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 总结报告 2014年6月,经省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我校申报的<小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研究>被列为江西省课题基地办2014年立项课题.现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人员,明确分工 ...

  • 语文课型模式
  • 语文课型模式汇总 一.识字课的形式和课型结构 低年级识字课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一)"识字"课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2.看图会意识字. 3.转盘识字. (二)识字课的课型结构 1.指导看图: 指导学生先 ...

  • 作文 课本素材的综合性运用
  • 课本素材的综合性运用要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分析和开掘材料 学会分析和开掘材料,这是我们用好材料的前提.我们只有对课本素材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多方面含义,才有可能找到课本素材与表达中心的关联点,我们分析得越透彻,从中发现的写作角度就越多,材料的利用率就越高. 毛泽东的词 ...

  • 如何教好小学生写作文
  •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活动:大量阅读,强化记忆.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