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31(2): 178−182http://www.cjcb.org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赵树靓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200001)

摘要  组蛋白磷酸化是组蛋白修饰方式之一, 属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各种不同亚型的组蛋白磷酸化分别参与了基因转录、DNA修复、细胞凋亡及染色体浓缩等过程, 与组蛋白的乙酰化等其他修饰方式一起在细胞的生长、分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起调控作用。

关键词  组蛋白磷酸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 细胞周期

组蛋白磷酸化属于表观遗传范畴, 系指对组蛋白N端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修饰。物理学研究显示,磷酸化能破坏组蛋白与DNA间的相互作用, 而使染色质结构不稳定。这样一种不稳定性对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凝集成为同源染色体过程中的结构重组是必要的。总的来说,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一样也可能是通过两种机制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磷酸基团携带的负电荷中和了组蛋白上的正电荷, 造成组蛋白与DNA之间亲和力的下降; ②修饰能够产生与蛋白质识别模块(protein recognitionmodules)结合的表面, 与特异的蛋白质复合物相互作用。组蛋白磷酸化与染色体的浓缩/分离、转录的激活、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的修复均有关。组蛋白分为核小体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和核小体连接蛋白(H1)五种, 对不同组蛋白的磷酸化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分别对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组蛋白H3磷酸化

目前已知的组蛋白H3的磷酸化主要在其第10、28位丝氨酸(Ser10/Ser28)和第3、11位苏氨酸(Thr3/Thr11)上。

1.1  H3磷酸化与细胞分裂

组蛋白H3的Ser10在G2期初始阶段会发生磷酸化, 从而进一步影响基因转录的起始和有丝分裂期染色体浓缩时形态结构的改变。如: 果蝇热休克基因的调节就伴随Ser10的大量磷酸化; 而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静息期的成纤维细胞, 组蛋白Ser10在Rsk-2激酶的催化下迅速被磷酸化, 同时还伴随早期反应基因c-fos的诱导表达。科-勒二氏综合征(Coffin-Lowry syndrome, CLS)是一种Rsk-2基因缺陷的c-fos转录活性受损和EGF诱导的H3磷酸化的

缺失而导致的疾病。对该类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研究发现, 添加EGF处理, 既没有c-fos催化的磷酸化也没有EGF诱导的一系列反应[1]。

最初仅发现Ser10磷酸化与染色体的浓缩和分离有关[2], 而随着研究的进展已发现其越来越多的其他作用[3]。H3 Ser10的磷酸化开始于细胞分裂前期,在分裂中期达到高峰, 在分裂末期随着整体磷酸化水平的下降而下降[2]。减数分裂中也可见类似现象, 如在嗜热四膜虫中H3 Ser10的缺失会抑制减数分裂的进行[6]。在有丝分裂中组蛋白磷酸化始于臂间异染色质, 在G2/M转变期扩展到整个基因[7]。细胞磷酸化酶上有能与Ser10相结合的活性位点, 在生理状态下, 两者能在G2/M交界期相互结合, 如果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带有Ser10序列的多肽注射入S期的细胞,使这类活性位点达到饱和, 那么细胞将阻滞在G2晚期。这一现象虽然并不能直接说明Ser10磷酸化在G2/M转化期中是必须的, 但至少说明Ser10磷酸化酶在该期是起关键作用的[8]。更深入的分析显示, 在组蛋白H3 Ser10突变(丝氨酸被丙氨酸替代)的四膜虫中, 不仅染色体浓缩发生变化, 染色体分离也出现异常[9]。有丝分裂中H3磷酸化也许是染色体浓缩的起始阶段所必需的。不过这种作用可能与物种相关:在酵母中这种磷酸化就不是必须的, 同时H2B的磷酸化也显得多余[10]。而在玉米的研究中发现, H3 Ser10的磷酸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 且在染色体浓缩启动后, 因此其似乎不是与染色体浓缩(condensation)相关, 而是与染色体凝聚(cohesion)相关[11]。有丝分裂特异性的H3磷酸化还可发生在Ser28和Thr11上[4,5],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修饰之间是

收稿日期: 2008-08-12  接收日期: 2008-12-12

*通讯作者。Tel: 021-63200874, Fax: 021-63266027, E-mail:

jingyuanfang@yahoo.com

赵树靓等: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179

否有因果关系。

目前已发现aurora激酶(aurora kinase, ArK)家族与H3 Ser10的磷酸化有关[12]。这些激酶的活性对H3磷酸化依赖型的凝缩复合物的适当募集和纺锤体的正确组装是必须的。这类激酶作用与1型磷酸酶(PP1)相反, 而磷酸酶是有丝分裂中控制H3磷酸化的主要途径。因此, H3磷酸化的调节是通过包括ArK家族和PP1等各种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最终促进恰当的染色体浓缩和分离。

1.2  H3磷酸化与转录: 快速诱导的修饰

1991年Mahadevan等[13]描述了用生长因子等刺激成纤维细胞而出现的核小体反应(伴随着c-fos和c-jun早期应答基因出现的快速H3磷酸化), 并发现H3磷酸化的时间进程能反映已知基因的表达谱, 从而猜想H3和转录活性间存在关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外来刺激下产生的H3磷酸化是快速而短暂的,能影响一类不同于在正常分裂细胞中能检测到的磷酸化的H3。同时, 这种H3的磷酸化水平与乙酰化水平呈正相关, 说明在通过MAPK途径的转录激活中,这两种组蛋白修饰可能是成对出现的。用卵泡刺激素(FSH)处理幼鼠的卵巢颗粒细胞能产生蛋白激酶A依赖性的快速的H3磷酸化, 说明H3磷酸化在细胞分化途径确立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且基因分化也涉及其中。另外, 用光脉冲刺激大鼠视交叉上核(SCN)也能诱导H3磷酸化, 并且其分布的改变与早期即刻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 IE 基因) c-fos及昼夜节律基因Per1转录谱的改变一致; 而用多巴胺等激动剂进行神经元激活后会出现类似的H3 Ser10磷酸化及基因表达的改变。这些也为H3 Ser10磷酸化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倍体细胞H4 Ser1A中丙氨酸取代了1位丝氨酸后会对孢子形成产生障碍, 但是作用于H4其他残基的突变对孢子形成没有影响, 说明Ser1A突变对孢子形成的影响并不是由于H4非特异性的修饰。基于上述结果, 如果在二倍体细胞中用天冬氨酸Asp代替H4中Ser1是否会引起与孢子形成有关的染色质的紧密呢?类似的假设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2.2  H4 Ser1磷酸化的SPS1依赖性

色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MK1/SPS1属于孢子形成中期蛋白, 与包括染色质凝集在内的减数分裂的机制相关, 其中SPS1为H4 Ser1磷酸化所需。SPS1基因水平的高峰出现于孢子形成的中期(相当于H4Ser1磷酸化出现的时间), 此后就出现下降, 而H4 Ser1的磷酸化水平在SPS1消失后仍然维持, 故有人猜测H4 Ser1磷酸化是孢子形成中恰当的染色质紧密度所必需的稳定的分子标志。此外, 虽然孢子形成过程中的SPS1的缺失会导致H4 Ser1丧失, 但是在体外用细菌无法模拟出SPS1对H4的磷酸化作用, 因此,SPS1可能不是直接催化H4 Ser1的磷酸化; 或者, 也可能是SPS1需要通过一种未知的翻译后修饰或某种辅蛋白的激活才具有催化磷酸化的功能, 正如其他的染色质修饰酶如RAD6/BRE1需要辅因子的参与才能发挥功能一样[15]。还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是, 其他的染色质翻译后修饰是SPS1对H4 Ser1磷酸化的必要条件, 而类似交叉调节(cross-talk)的方式在染色质领域已是确定存在的。对H4 Ser1磷酸化所需的关键因子的检测将会进一步揭示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且了解SPS1对H4 Ser1是否有直接的磷酸化作用。2.3  H4 Ser1的磷酸化的作用

虽然大量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说明磷酸化的H4 Ser1在孢子形成过程中是一个稳定的分子标志, 但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的结果显示同源染色体中H4 Ser1的稳定性有待商榷: SPS1和磷酸化的H4 Ser1在染色质中均有广泛定位, 且在孢子形成特异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的其他部位富集; 然而, 当进入孢子形成期后, 其丰度就出现了持续性的下降; 其丰度的高峰出现在孢子形成的10 h内, 且到24 h已出现下降。为了解释Western印迹和ChIP结果的差异, 研究者分别检测了野生株和sps缺失株, 以判断ChIP结果中H4 Ser1磷酸化的缺失是否是由于染色质紧密性而使其难以接近相关分子。他们发现在sps1缺失的情况下, H3和H4 ChIP的信号比野生株要高, 说明磷酸化H4 Ser1的丧失能降低染色质的紧

2   组蛋白H4磷酸化

目前对组蛋白H4磷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er1上。

2.1  H4 Ser1磷酸化的发生时间

Krishnamoorthy等[14]报道了H4 Ser1在进入孢子形成期8 ̄12 h后出现的大量的磷酸化。H4 Ser1磷酸化与H3 Ser10磷酸化不同的是, 后者在孢子形成的早期出现高峰, 随后即下降; 而前者则出现在减数分裂Ⅰ、Ⅱ期的终末, 且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 只在孢子发芽后才出现下降。由此可知, H3 Ser10的磷酸化出现于孢子形成早期, 而H4 Ser1的磷酸化则激活于孢子发芽后, 与孢子形成无关。此外, 当二

180·综述·

密性, 并使其更易接近组蛋白。此外, 在sps1缺失或H4Ser1A替代突变的情况下胞核的容积会增大,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此结论。诱导的H2AX磷酸化与DSBs的激活密切相关。ATM的活化和DSBs的磷酸化可以作为DSBs诱导激活的有力证据和DNA损伤的标志。

3   组蛋白H2A/H2B磷酸化

H2的磷酸化也和减数分裂时染色质的凝聚相关。该过程中丝氨酸发挥了重要功能, 例如, 组蛋白H2A Ser10突变的四膜虫在细胞分裂时表现出异常的染色质凝集和分离。最近发现, 酵母中的Ipl1激酶和构巢曲霉中的NIMA激酶与10位丝氨酸的磷酸化有关, 上述两种激酶表达异常会造成染色质凝集和分离的异常, 减数分裂后H3会在Glc7/PP1的作用下发生去磷酸化反应; 而由Mist1激酶催化的H2B Ser14部位的磷酸化则发生在人HL-60细胞的凋亡过程中。Mst1催化的鸡和人类细胞H2B Ser14磷酸化与凋亡中的染色体压缩和DNA双螺旋的崩解有关。甚至有人认为, H2B磷酸化是DNA双螺旋崩解、凋亡、有丝分裂和转录激活的关键步骤, 但具体机制还未被阐明[10,16,17]。

组蛋白H2部位的磷酸化也和DNA的损伤修复机制有关。如酵母和人体中H2A的突变体H2AX在DNA诱变剂的作用下会迅速发生磷酸化。该反应是在Meci的催化下发生的, 与139位的丝氨酸位点有关,是DNA损伤的高效修复所必需的。这说明磷酸化介导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损伤修复有利。

H2A的变体H2AX Ser139上的磷酸化与DNA损伤, 尤其是涉及DNA双链结构断裂的损伤有关。Ser139磷酸化的H2AX称为γ-H2AX, 它与一些信号蛋白和修复蛋白有相同的定位, 如M/R/N复合物(Mre11/Rad50/Nbs1)、Brca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等。此外, DNA损伤能通过其Ser139的磷酸化激活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ATM)蛋白, 该酶的底物即为H2AX, 而ATM

4   组蛋白H1磷酸化

H1的磷酸化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关, 在G1期时水平很低,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逐渐增高至最高峰, 但是癌基因转化的细胞或者Rb缺失的细胞会出现G1期H1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在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H1的磷酸化是非随机性的, 且H1每个亚基在细胞周期中的磷酸化程度是不同的[18]。对人T细胞的研究显示, 在所有亚型(H1.5、H1.4、H1.3、H1.2)中, 分裂间期的磷酸化只发生在丝氨酸残基上[19]。对H1.5的分析发现, 在分裂间期的主要磷酸化受体在Ser17位[18]。

一般认为, H1磷酸化的作用是中和正电荷, 削减其与DNA的结合力, 使染色质结构不稳定。但目前发现, H1磷酸化和染色质凝集间可能不是单一的联系: 中期染色体中高度凝集的染色质中包括高度磷酸化的连接组蛋白, 而在成熟的有核红细胞中高度凝聚的染色质中则包括低磷酸化的连接组蛋白; 同样,细胞化学DAPI法结果显示, 在原位的染色质中, 连接组蛋白的表面亲和力与染色质凝集无关, 中期染色体和成熟的蛙红细胞中有结合疏松的连接组蛋白, 而成熟的鸡红细胞中的连接组蛋白则结合紧密[20]。因此, 连接组蛋白的亲和力及染色质的凝集可能受多种水平的调控, 包括连接组蛋白亚型的构成及其磷酸化的水平, 其他的核因子等。但是, 在体外以H1磷酸化为唯一变量的情况下, 磷酸化会降低其在染色质中的亲和力。此外, 在体内研究中发现, H1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会增加H1的动态活动性[21]。

5   总结与展望

[22]

Fig.1    Modification of the histone H3 N-terminal tail domain 

赵树靓等: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181

[10]Kang TH, Park DY, Choi YH, et al. Mitotic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by vaccinia-related kinase 1 in mammalian cells,Mol Cell Biol, 2007, 27(24): 8533-8546

[11]Zhang W, Lee HR, Koo DH, et al.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entromeric chromatin: hypomethylation of DNA sequencesin the CENH3-associated chromati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and maize, Plant Cell, 2008, 20(1): 25-34

[12]Song L, Li D, Liu R, et al. Ser-10 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 is

involved in cytokinesis as a chromosomal passenger, Cell BiolInt, 2007, 31(10): 1184-90

[13]Hazzalin CA, Mahadevan LC. Dynamic acetylation of all lysine

4-methylated histone H3 in the mouse nucleus: analysis at c-fos and c-jun, PLoS Biol, 2005, 3(12): e393

[14]Krishnamoorthy T, Chen X, Govin J, et al.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4 Ser1 regulates sporulation in yeast and is con-served in fly and mouse spermatogenesis, Genes Dev, 2006, 20(18): 2580-2592

[15]Wood A, Schneider J, Dover J, et al. The Bur1/Bur2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 by Rad6/Bre1and histone methylation by COMPASS, Mol Cell, 2005, 20(4):589-599

[16]Cheung WL, Ajiro K, Samejima K, et al. Apoptotic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2B is mediated by mammalian steriletwenty kinase, Cell, 2003, 113(4): 507-517

[17]Ayoub N, Jeyasekharan AD, Bernal JA, et al. HP1-β mobiliza-tion promotes chromatin changes that initiate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Nature, 2008, 453(7195): 682-686

[18]Sarg B, Helliger W, Talasz H, et al. Histone H1 phosphoryla-tion occurs site-specifically during interphase and mitosis: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phosphorylation site on histone H1, JBiol Chem, 2006, 281(10): 6573-6580

[19]Sarg B, Gréen A, Söderkvist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quence variations in human histone H1.2 and H1.4 subtypes,FEBS J, 2005, 272(14): 3673-3683

[20]Rao J, Bhattacharya D, Banerjee B, et al. Trichostatin-A in-duces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histone protein dynamics andexpression in HeLa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7,363(2): 263-268

[21]Deterding LJ, Bunger MK, Banks GC, et al. Global changes i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ific sites of phosphorylation inmouse and human histone H1 isoforms upon CDK inhibitortreatment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J Proteome Res, 2008, 7(6): 2368-2379

[22]Nowak SJ, Corces VG.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3: a bal-ancing act between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Trends Genet, 2004, 20(4): 214-220

随着组蛋白磷酸化研究的深入, 它在基因转录、DNA修复、细胞凋亡及染色质凝集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组蛋白中被修饰氨基酸的种类、位置和修饰类型被称为组蛋白密码, 它决定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状态。不同类型的修饰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各个时期出现, 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推进其生命活动的进行(以H3为例, 图1[22])。 对包括组蛋白磷酸化在内的组蛋白修饰的研究亦将继续成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窥探生命奥秘的窗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ho YY, Yao K, Kim HG, et al. Ribosomal S6 kinase 2 is a keyregulator in tumor promoter induced cell transformation, Can-cer Res, 2007, 67(17): 8104-8112[2]

Gurley LR, D’Anna JA, Barham SS, et al.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and chromatin structure duringmitosis in Chinese ham-ster cells, Eur J Biochem, 1978, 84: 1-15[3][4]

Ito T. Role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in chromatin dynamics, JBiochem, 2007, 141(5): 609-614

Lee K, Song K. Basal c-Jun N-terminal kinases promote mi-totic progression through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CellCycle, 2008, 7(2): 216-221[5]

Casas-Mollano JA, Jeong BR, Xu J, et al. The MUT9p kinasephosphorylates histone H3 threonine 3 and is necessary forheritable epigenetic silencing in Chlamydomonas, Proc NatlAcad Sci USA, 2008, 105(17): 6486-6491[6]

Au WC, Crisp MJ, DeLuca SZ, et al. Altered dosage andmislocalization of histone H3 and Cse4p lead to chromosome loss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etics, 2008, 179(1): 263-275[7]

Eberlin A, Grauffel C, Oulad-Abdelghani M, et al. Histone H3tails containing dimethylated lysine and adjacent phosphory-lated serine modifications adopt a specific conformation dur-ing mitosis and meiosis, Mol Cell Biol, 2008, 28(5): 1739-1754[8]

Swain JE, Ding J, Brautigan DL, et al. Proper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during mouse oocyte meiosis requires protein phosphataseactivity, Biol Reprod, 2007, 76(4): 628-638[9]

Song L, Li D, Liu R, et al. Ser-10 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 isinvolved in cytokinesis as a chromosomal passenger, Cell BiolInt, 2007, 31(10): 1184-1190

182·综述·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Shu-Liang Zhao, Jing-Yuan Fa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s,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1, China)

Abstract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is one kind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belongs to epigenetic modification.Phosphorylation in various histone subtypes can take part in genetic transcription, DNA rapair, cell apoptosis,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so on. It may regulate a series of life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other histone modificationsuch as acetylation.

Key words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chromatin; cell cycle

Received: August 12, 2008 Accepted: December 12, 2008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21-63200874, Fax: 86-21-63266027, E-mail: [email protected]

细胞生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31(2): 178−182http://www.cjcb.org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赵树靓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200001)

摘要  组蛋白磷酸化是组蛋白修饰方式之一, 属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各种不同亚型的组蛋白磷酸化分别参与了基因转录、DNA修复、细胞凋亡及染色体浓缩等过程, 与组蛋白的乙酰化等其他修饰方式一起在细胞的生长、分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中起调控作用。

关键词  组蛋白磷酸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 细胞周期

组蛋白磷酸化属于表观遗传范畴, 系指对组蛋白N端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修饰。物理学研究显示,磷酸化能破坏组蛋白与DNA间的相互作用, 而使染色质结构不稳定。这样一种不稳定性对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凝集成为同源染色体过程中的结构重组是必要的。总的来说,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一样也可能是通过两种机制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磷酸基团携带的负电荷中和了组蛋白上的正电荷, 造成组蛋白与DNA之间亲和力的下降; ②修饰能够产生与蛋白质识别模块(protein recognitionmodules)结合的表面, 与特异的蛋白质复合物相互作用。组蛋白磷酸化与染色体的浓缩/分离、转录的激活、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的修复均有关。组蛋白分为核小体核心组蛋白(H2A、H2B、H3、H4)和核小体连接蛋白(H1)五种, 对不同组蛋白的磷酸化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分别对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组蛋白H3磷酸化

目前已知的组蛋白H3的磷酸化主要在其第10、28位丝氨酸(Ser10/Ser28)和第3、11位苏氨酸(Thr3/Thr11)上。

1.1  H3磷酸化与细胞分裂

组蛋白H3的Ser10在G2期初始阶段会发生磷酸化, 从而进一步影响基因转录的起始和有丝分裂期染色体浓缩时形态结构的改变。如: 果蝇热休克基因的调节就伴随Ser10的大量磷酸化; 而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静息期的成纤维细胞, 组蛋白Ser10在Rsk-2激酶的催化下迅速被磷酸化, 同时还伴随早期反应基因c-fos的诱导表达。科-勒二氏综合征(Coffin-Lowry syndrome, CLS)是一种Rsk-2基因缺陷的c-fos转录活性受损和EGF诱导的H3磷酸化的

缺失而导致的疾病。对该类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研究发现, 添加EGF处理, 既没有c-fos催化的磷酸化也没有EGF诱导的一系列反应[1]。

最初仅发现Ser10磷酸化与染色体的浓缩和分离有关[2], 而随着研究的进展已发现其越来越多的其他作用[3]。H3 Ser10的磷酸化开始于细胞分裂前期,在分裂中期达到高峰, 在分裂末期随着整体磷酸化水平的下降而下降[2]。减数分裂中也可见类似现象, 如在嗜热四膜虫中H3 Ser10的缺失会抑制减数分裂的进行[6]。在有丝分裂中组蛋白磷酸化始于臂间异染色质, 在G2/M转变期扩展到整个基因[7]。细胞磷酸化酶上有能与Ser10相结合的活性位点, 在生理状态下, 两者能在G2/M交界期相互结合, 如果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带有Ser10序列的多肽注射入S期的细胞,使这类活性位点达到饱和, 那么细胞将阻滞在G2晚期。这一现象虽然并不能直接说明Ser10磷酸化在G2/M转化期中是必须的, 但至少说明Ser10磷酸化酶在该期是起关键作用的[8]。更深入的分析显示, 在组蛋白H3 Ser10突变(丝氨酸被丙氨酸替代)的四膜虫中, 不仅染色体浓缩发生变化, 染色体分离也出现异常[9]。有丝分裂中H3磷酸化也许是染色体浓缩的起始阶段所必需的。不过这种作用可能与物种相关:在酵母中这种磷酸化就不是必须的, 同时H2B的磷酸化也显得多余[10]。而在玉米的研究中发现, H3 Ser10的磷酸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 且在染色体浓缩启动后, 因此其似乎不是与染色体浓缩(condensation)相关, 而是与染色体凝聚(cohesion)相关[11]。有丝分裂特异性的H3磷酸化还可发生在Ser28和Thr11上[4,5],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修饰之间是

收稿日期: 2008-08-12  接收日期: 2008-12-12

*通讯作者。Tel: 021-63200874, Fax: 021-63266027, E-mail:

jingyuanfang@yahoo.com

赵树靓等: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179

否有因果关系。

目前已发现aurora激酶(aurora kinase, ArK)家族与H3 Ser10的磷酸化有关[12]。这些激酶的活性对H3磷酸化依赖型的凝缩复合物的适当募集和纺锤体的正确组装是必须的。这类激酶作用与1型磷酸酶(PP1)相反, 而磷酸酶是有丝分裂中控制H3磷酸化的主要途径。因此, H3磷酸化的调节是通过包括ArK家族和PP1等各种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最终促进恰当的染色体浓缩和分离。

1.2  H3磷酸化与转录: 快速诱导的修饰

1991年Mahadevan等[13]描述了用生长因子等刺激成纤维细胞而出现的核小体反应(伴随着c-fos和c-jun早期应答基因出现的快速H3磷酸化), 并发现H3磷酸化的时间进程能反映已知基因的表达谱, 从而猜想H3和转录活性间存在关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外来刺激下产生的H3磷酸化是快速而短暂的,能影响一类不同于在正常分裂细胞中能检测到的磷酸化的H3。同时, 这种H3的磷酸化水平与乙酰化水平呈正相关, 说明在通过MAPK途径的转录激活中,这两种组蛋白修饰可能是成对出现的。用卵泡刺激素(FSH)处理幼鼠的卵巢颗粒细胞能产生蛋白激酶A依赖性的快速的H3磷酸化, 说明H3磷酸化在细胞分化途径确立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且基因分化也涉及其中。另外, 用光脉冲刺激大鼠视交叉上核(SCN)也能诱导H3磷酸化, 并且其分布的改变与早期即刻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 IE 基因) c-fos及昼夜节律基因Per1转录谱的改变一致; 而用多巴胺等激动剂进行神经元激活后会出现类似的H3 Ser10磷酸化及基因表达的改变。这些也为H3 Ser10磷酸化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倍体细胞H4 Ser1A中丙氨酸取代了1位丝氨酸后会对孢子形成产生障碍, 但是作用于H4其他残基的突变对孢子形成没有影响, 说明Ser1A突变对孢子形成的影响并不是由于H4非特异性的修饰。基于上述结果, 如果在二倍体细胞中用天冬氨酸Asp代替H4中Ser1是否会引起与孢子形成有关的染色质的紧密呢?类似的假设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2.2  H4 Ser1磷酸化的SPS1依赖性

色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MK1/SPS1属于孢子形成中期蛋白, 与包括染色质凝集在内的减数分裂的机制相关, 其中SPS1为H4 Ser1磷酸化所需。SPS1基因水平的高峰出现于孢子形成的中期(相当于H4Ser1磷酸化出现的时间), 此后就出现下降, 而H4 Ser1的磷酸化水平在SPS1消失后仍然维持, 故有人猜测H4 Ser1磷酸化是孢子形成中恰当的染色质紧密度所必需的稳定的分子标志。此外, 虽然孢子形成过程中的SPS1的缺失会导致H4 Ser1丧失, 但是在体外用细菌无法模拟出SPS1对H4的磷酸化作用, 因此,SPS1可能不是直接催化H4 Ser1的磷酸化; 或者, 也可能是SPS1需要通过一种未知的翻译后修饰或某种辅蛋白的激活才具有催化磷酸化的功能, 正如其他的染色质修饰酶如RAD6/BRE1需要辅因子的参与才能发挥功能一样[15]。还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是, 其他的染色质翻译后修饰是SPS1对H4 Ser1磷酸化的必要条件, 而类似交叉调节(cross-talk)的方式在染色质领域已是确定存在的。对H4 Ser1磷酸化所需的关键因子的检测将会进一步揭示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且了解SPS1对H4 Ser1是否有直接的磷酸化作用。2.3  H4 Ser1的磷酸化的作用

虽然大量组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说明磷酸化的H4 Ser1在孢子形成过程中是一个稳定的分子标志, 但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的结果显示同源染色体中H4 Ser1的稳定性有待商榷: SPS1和磷酸化的H4 Ser1在染色质中均有广泛定位, 且在孢子形成特异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的其他部位富集; 然而, 当进入孢子形成期后, 其丰度就出现了持续性的下降; 其丰度的高峰出现在孢子形成的10 h内, 且到24 h已出现下降。为了解释Western印迹和ChIP结果的差异, 研究者分别检测了野生株和sps缺失株, 以判断ChIP结果中H4 Ser1磷酸化的缺失是否是由于染色质紧密性而使其难以接近相关分子。他们发现在sps1缺失的情况下, H3和H4 ChIP的信号比野生株要高, 说明磷酸化H4 Ser1的丧失能降低染色质的紧

2   组蛋白H4磷酸化

目前对组蛋白H4磷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er1上。

2.1  H4 Ser1磷酸化的发生时间

Krishnamoorthy等[14]报道了H4 Ser1在进入孢子形成期8 ̄12 h后出现的大量的磷酸化。H4 Ser1磷酸化与H3 Ser10磷酸化不同的是, 后者在孢子形成的早期出现高峰, 随后即下降; 而前者则出现在减数分裂Ⅰ、Ⅱ期的终末, 且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 只在孢子发芽后才出现下降。由此可知, H3 Ser10的磷酸化出现于孢子形成早期, 而H4 Ser1的磷酸化则激活于孢子发芽后, 与孢子形成无关。此外, 当二

180·综述·

密性, 并使其更易接近组蛋白。此外, 在sps1缺失或H4Ser1A替代突变的情况下胞核的容积会增大,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此结论。诱导的H2AX磷酸化与DSBs的激活密切相关。ATM的活化和DSBs的磷酸化可以作为DSBs诱导激活的有力证据和DNA损伤的标志。

3   组蛋白H2A/H2B磷酸化

H2的磷酸化也和减数分裂时染色质的凝聚相关。该过程中丝氨酸发挥了重要功能, 例如, 组蛋白H2A Ser10突变的四膜虫在细胞分裂时表现出异常的染色质凝集和分离。最近发现, 酵母中的Ipl1激酶和构巢曲霉中的NIMA激酶与10位丝氨酸的磷酸化有关, 上述两种激酶表达异常会造成染色质凝集和分离的异常, 减数分裂后H3会在Glc7/PP1的作用下发生去磷酸化反应; 而由Mist1激酶催化的H2B Ser14部位的磷酸化则发生在人HL-60细胞的凋亡过程中。Mst1催化的鸡和人类细胞H2B Ser14磷酸化与凋亡中的染色体压缩和DNA双螺旋的崩解有关。甚至有人认为, H2B磷酸化是DNA双螺旋崩解、凋亡、有丝分裂和转录激活的关键步骤, 但具体机制还未被阐明[10,16,17]。

组蛋白H2部位的磷酸化也和DNA的损伤修复机制有关。如酵母和人体中H2A的突变体H2AX在DNA诱变剂的作用下会迅速发生磷酸化。该反应是在Meci的催化下发生的, 与139位的丝氨酸位点有关,是DNA损伤的高效修复所必需的。这说明磷酸化介导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损伤修复有利。

H2A的变体H2AX Ser139上的磷酸化与DNA损伤, 尤其是涉及DNA双链结构断裂的损伤有关。Ser139磷酸化的H2AX称为γ-H2AX, 它与一些信号蛋白和修复蛋白有相同的定位, 如M/R/N复合物(Mre11/Rad50/Nbs1)、Brca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等。此外, DNA损伤能通过其Ser139的磷酸化激活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ATM)蛋白, 该酶的底物即为H2AX, 而ATM

4   组蛋白H1磷酸化

H1的磷酸化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关, 在G1期时水平很低, 随着有丝分裂的进行逐渐增高至最高峰, 但是癌基因转化的细胞或者Rb缺失的细胞会出现G1期H1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在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H1的磷酸化是非随机性的, 且H1每个亚基在细胞周期中的磷酸化程度是不同的[18]。对人T细胞的研究显示, 在所有亚型(H1.5、H1.4、H1.3、H1.2)中, 分裂间期的磷酸化只发生在丝氨酸残基上[19]。对H1.5的分析发现, 在分裂间期的主要磷酸化受体在Ser17位[18]。

一般认为, H1磷酸化的作用是中和正电荷, 削减其与DNA的结合力, 使染色质结构不稳定。但目前发现, H1磷酸化和染色质凝集间可能不是单一的联系: 中期染色体中高度凝集的染色质中包括高度磷酸化的连接组蛋白, 而在成熟的有核红细胞中高度凝聚的染色质中则包括低磷酸化的连接组蛋白; 同样,细胞化学DAPI法结果显示, 在原位的染色质中, 连接组蛋白的表面亲和力与染色质凝集无关, 中期染色体和成熟的蛙红细胞中有结合疏松的连接组蛋白, 而成熟的鸡红细胞中的连接组蛋白则结合紧密[20]。因此, 连接组蛋白的亲和力及染色质的凝集可能受多种水平的调控, 包括连接组蛋白亚型的构成及其磷酸化的水平, 其他的核因子等。但是, 在体外以H1磷酸化为唯一变量的情况下, 磷酸化会降低其在染色质中的亲和力。此外, 在体内研究中发现, H1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会增加H1的动态活动性[21]。

5   总结与展望

[22]

Fig.1    Modification of the histone H3 N-terminal tail domain 

赵树靓等: 组蛋白磷酸化的机制及其作用研究进展181

[10]Kang TH, Park DY, Choi YH, et al. Mitotic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by vaccinia-related kinase 1 in mammalian cells,Mol Cell Biol, 2007, 27(24): 8533-8546

[11]Zhang W, Lee HR, Koo DH, et al.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entromeric chromatin: hypomethylation of DNA sequencesin the CENH3-associated chromati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and maize, Plant Cell, 2008, 20(1): 25-34

[12]Song L, Li D, Liu R, et al. Ser-10 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 is

involved in cytokinesis as a chromosomal passenger, Cell BiolInt, 2007, 31(10): 1184-90

[13]Hazzalin CA, Mahadevan LC. Dynamic acetylation of all lysine

4-methylated histone H3 in the mouse nucleus: analysis at c-fos and c-jun, PLoS Biol, 2005, 3(12): e393

[14]Krishnamoorthy T, Chen X, Govin J, et al.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4 Ser1 regulates sporulation in yeast and is con-served in fly and mouse spermatogenesis, Genes Dev, 2006, 20(18): 2580-2592

[15]Wood A, Schneider J, Dover J, et al. The Bur1/Bur2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 by Rad6/Bre1and histone methylation by COMPASS, Mol Cell, 2005, 20(4):589-599

[16]Cheung WL, Ajiro K, Samejima K, et al. Apoptotic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2B is mediated by mammalian steriletwenty kinase, Cell, 2003, 113(4): 507-517

[17]Ayoub N, Jeyasekharan AD, Bernal JA, et al. HP1-β mobiliza-tion promotes chromatin changes that initiate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Nature, 2008, 453(7195): 682-686

[18]Sarg B, Helliger W, Talasz H, et al. Histone H1 phosphoryla-tion occurs site-specifically during interphase and mitosis: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phosphorylation site on histone H1, JBiol Chem, 2006, 281(10): 6573-6580

[19]Sarg B, Gréen A, Söderkvist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quence variations in human histone H1.2 and H1.4 subtypes,FEBS J, 2005, 272(14): 3673-3683

[20]Rao J, Bhattacharya D, Banerjee B, et al. Trichostatin-A in-duces differential changes in histone protein dynamics andexpression in HeLa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7,363(2): 263-268

[21]Deterding LJ, Bunger MK, Banks GC, et al. Global changes i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ific sites of phosphorylation inmouse and human histone H1 isoforms upon CDK inhibitortreatment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J Proteome Res, 2008, 7(6): 2368-2379

[22]Nowak SJ, Corces VG.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3: a bal-ancing act between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Trends Genet, 2004, 20(4): 214-220

随着组蛋白磷酸化研究的深入, 它在基因转录、DNA修复、细胞凋亡及染色质凝集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组蛋白中被修饰氨基酸的种类、位置和修饰类型被称为组蛋白密码, 它决定了基因表达调控的状态。不同类型的修饰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各个时期出现, 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推进其生命活动的进行(以H3为例, 图1[22])。 对包括组蛋白磷酸化在内的组蛋白修饰的研究亦将继续成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窥探生命奥秘的窗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ho YY, Yao K, Kim HG, et al. Ribosomal S6 kinase 2 is a keyregulator in tumor promoter induced cell transformation, Can-cer Res, 2007, 67(17): 8104-8112[2]

Gurley LR, D’Anna JA, Barham SS, et al.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and chromatin structure duringmitosis in Chinese ham-ster cells, Eur J Biochem, 1978, 84: 1-15[3][4]

Ito T. Role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in chromatin dynamics, JBiochem, 2007, 141(5): 609-614

Lee K, Song K. Basal c-Jun N-terminal kinases promote mi-totic progression through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CellCycle, 2008, 7(2): 216-221[5]

Casas-Mollano JA, Jeong BR, Xu J, et al. The MUT9p kinasephosphorylates histone H3 threonine 3 and is necessary forheritable epigenetic silencing in Chlamydomonas, Proc NatlAcad Sci USA, 2008, 105(17): 6486-6491[6]

Au WC, Crisp MJ, DeLuca SZ, et al. Altered dosage andmislocalization of histone H3 and Cse4p lead to chromosome loss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etics, 2008, 179(1): 263-275[7]

Eberlin A, Grauffel C, Oulad-Abdelghani M, et al. Histone H3tails containing dimethylated lysine and adjacent phosphory-lated serine modifications adopt a specific conformation dur-ing mitosis and meiosis, Mol Cell Biol, 2008, 28(5): 1739-1754[8]

Swain JE, Ding J, Brautigan DL, et al. Proper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during mouse oocyte meiosis requires protein phosphataseactivity, Biol Reprod, 2007, 76(4): 628-638[9]

Song L, Li D, Liu R, et al. Ser-10 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 isinvolved in cytokinesis as a chromosomal passenger, Cell BiolInt, 2007, 31(10): 1184-1190

182·综述·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Shu-Liang Zhao, Jing-Yuan Fa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s,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1, China)

Abstract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is one kind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belongs to epigenetic modification.Phosphorylation in various histone subtypes can take part in genetic transcription, DNA rapair, cell apoptosis,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so on. It may regulate a series of life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other histone modificationsuch as acetylation.

Key words histone phosphor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chromatin; cell cycle

Received: August 12, 2008 Accepted: December 12, 2008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21-63200874, Fax: 86-21-63266027,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主要以构成生物机体的主要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为主线,以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其它调节物质为副线,对这些大分子进行深入细致的结构分析,说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这些物质在机体的氧化分解过程,在 ...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8期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August15,2010,Vol.4,No.8・1307・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蕾 钟春玖 自1906年AloisAlzheimer开始,阿尔茨海默病 ...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程青格1,2(综述) , 徐 平1(审校 ) ,龚其海3 (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99:2.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河南 安阳455000: 3. 遵义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 贵州 遵义 563099)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 ...

  • 生物化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 温 州 医 学 院 教 学 大 纲 (适用于护理学及中医学本科专业)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 二00九年三月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 前 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是护理学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的学科之一.本版< ...

  • 肥胖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 ・244・・综述・ 肥胖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杨凌辉 邹大进 肥胖是全球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常并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疾病.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IR)的主要因素,而IR则是糖尿病.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发生的基础.肥胖引起IR的机制仍然是一个尚未明确的课题.随 ...

  • 细胞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 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 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围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相细胞器. 2.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人工的或自然发生的细胞合并形成多核细胞的现象.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 ...

  •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 ...

  • 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中国青岛海洋大学     姜山 [摘要]:肿瘤依然是人类尚未克服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其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首位.目前,肿瘤的防治仍然采取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策略,而药物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防治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约有七十余种 ...

  •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姓 名: 曹SS 学 号: 11310300SS 专 业: SS教育 成 绩: SS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5 年 1 月 1 日 文献综述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学 生:曹SS 指导老师:杜SS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虽然基因组的序列作为信息库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