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几点认识

2010年12月第12期(总第145期)

广西轻工业

GUANGXIJOURNALOFLIGHTINDUSTRY

理论探讨

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几点认识

吴玉娟1,谢文2

(1.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句容212400;2.南京炮兵学院,江苏南京211132)【摘

集群性、与生产联系的紧密性等特点,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凸显:科学的技术要】当代科学活动呈现出工程性、

化、技术的科学化使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的界限被打破;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出现则标志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具有了同步性。科学的技术化趋势表明,人们已经不能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上一条鲜明的界线,否则就会影响到科学事业的发展。

技术;关系【关键词】当代科学;

【中图分类号】B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73(2010)12-207-02

掘将不断深入。2.2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有别于科学的,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方法、技能以及相应的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是指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创造或发明的物质手段以及方技能等,经验性技术以经验为前提,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法、

就没有相应的经验性技术。科学性技术是指依据科学理论而不是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等。科学性技术一般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经过创造与发明而产生、形成的,有了相关的科学“预见”,就会有相应的科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学性技术。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

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技术系统的结构中,除了工具、机器、设备等实体要素,知识、经验、技能等智能要素外,还有表征它们结合方式和运作状态的工艺要素。

1前言

马克思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已经过一个多世纪。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敏锐觉察出当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态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的重要论断。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产力”

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这种情形表明,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2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辩证关技术、的概念。系,有必要先搞明白科学、2.1什么是科学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的探讨,最初人们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科学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有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说理性与论证性,正如康德所指出的,是个“按照一定的原则而建立的完整的”知识系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突出,仅仅把科学看作单纯的知识系统就显得难以为继。于是,有人提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这一看法不仅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科学,而且凸显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从这个角度看,科学不单单是一条条零散的确证的知识,而且也不单单是一系列得到这种知识的逻辑方法,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并且科学不再仅仅是科学家或科学家团体的事情,而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它既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受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特别是与生产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也不会停留在一点上,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观察科学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对科学本质的挖3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19世纪以前,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基本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进入19世纪,科学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并由落后于技术一跃而处于领先地位。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3.1科学的技术化

科学与技术各有渊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二者几乎各自独立地发展。例如,在古希腊,“科学隶属于哲学,掌握在哲学家之手;而具体的生产技术则由工匠掌握”。虽然科学也受到从生产实践里形成的技术的推动,但那时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新发明常常是不相干的,技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极其微小。

进入16世纪,科学开始真正具有了实验的传统,科学实验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形式。但最初的科学实验规模是很小的实验仪器不够精密,实验的方法也不够严整,并且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实验室,“直到1817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第一个供教学用的化学实验室,1824年,李比希在德国吉森大学建立了另一个更出名的化学实验室,实验才成为科学家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科学实验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用仪器设备日益复杂,实验方法也日益多样化,科学实验社会化,由小集团到国家,甚至国际的规模。现

代科学离不开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正由于科学实验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导致了科学更加依科学技术赖于技术,以技术为后盾,表现为科学的技术化趋向。技术应用研究融入总体的科学活动中成化是指技术科学研究、

为其辅助部分,并且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需要,而不是用于科学研究成果向相应技术领域的转化。科学技术化的主要表现在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以先进的工艺技术为条件、为后盾的。没有现代的高技术便不会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对科学有重要影响。在我们自己这个时代,原子回旋加速器和电子计算器的技术可能性,对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有最有。技术对科学的支持不仅表现在实验科学领域,一些力的影响”

传统的非实验性基础学科像数学等在今天也借助大型计算机来证明定理,例如,地图四色定理的证明就是在1976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由两台计算机完成的,共用了1200小时,做了100亿次判断。3.2技术的科学化

最初,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无关,主要受到生产实践的推动。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开始加强,科学逐渐成为技现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过去,主要是科学得益于技术,在,技术主要是科学的受惠者,科学理论成了技术改进和突破的思想指南。例如,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原子弹和原子能技术的产生;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概念刺激了激光器的研制从而形成了激光专业技术;还有基因工程技术也是源于50年代初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与依托是技术科学化的主要表另外,技术的科学化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即指已有的技术上现。

升为技术科学,技术被理论化、规范化,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建筑科学、农系,反过来又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材料科学、业科学、医学科学等主要是经由这样的途径演化而成的。技术科学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中间层次,它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技术原理或基于原理作出技术发明。3.3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尽管二者的内在逻辑、内在矛盾不同,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但他们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并显示出更多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与技术在研制、开发和应用上融为一体,这是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现代社会实践的新特点。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一个典型。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计算机科学主要是解决有关计算机系统、网络、软件、计算机语言等的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例如讨论冯·诺伊曼理论合理性的界限。而计算机技术则主要解决计算机的应用开发、研制和实施。然而,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又充分表现出科学与技术难以明确划分的特点。多媒体技术是技术,但这项技术离不开有关声、光、电、色的科学研究,而且包含着非常深入的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是有关知识工程、大脑及心理的科学研究,同时又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而且需要十分高级的技术系统支持。科学与技术连成一体

后,科学对技术、技术对科学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一体化的科学和技术中,以认识自然、寻求客观本质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追求功利性、有效性为目的的技术发展的影研究受到以改造、

响,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目标整合为适应社会需要。技术发展的未来范围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依据,而技术研究则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动探索出新的技术原理、推动新技术应用,使技术的发展能够摆脱已有经验的局限,在技术开发中实现最优的技术组合。

4当代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同步性

考察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史可以看到,18世纪,技术发明多领先于科学发现,科学发现亦未能成为技术发明的先导;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重大的技术发明无不以先前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当代的重大技术研究与发展则直接推动了科学的进展,二者的同步性逐渐增强。当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化趋势也表明,对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不能作出明显的分割。科学发现的不久之后就会有新的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也同样决定了科学发现的产生,技术人员与科学家的区分界限也在逐渐消失。

4.1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不断缩短

从科学史上看,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1821年法拉弟制作了最早的电动机模型,1835年,美国出现了具有实用意义的电动机。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规律,1832年出现了第一台发电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式,1939年费米等发现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1942年,美国建成第一座受控链式核反应堆,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20世纪70年代之后,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时间缩至5年左右,如:发现仅用了光纤通讯原理(1966年)到制出第一条光纤缆(1970年),4年;多媒体设想的提出(1987年)到多媒体电脑的问世(1991年)也仅4年。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则是分秒必争。为了缩短发现、发明与商品化的进程,国家和企业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遗传工程和超导工程,从发现其原理起就作为一项工程产业提到日程上来。日本已把研究开发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三个阶段扩展到从基础研究到废品回收处理的八个阶段,使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生产、社会真正结合,实现科技与生产的一体缩短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要化。

求。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了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由于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也就成为各国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核心要素;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也都必须依靠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已经构成了综合国力中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迅主要标志。这就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研效率,速把科学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缩短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以最快地获得预期成果。

4.2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形成互动关系

(下转第210页)

等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对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等进行全面创新已迫在眉睫,其结果是: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学校图书馆员队伍开始向“学科馆员”转信化,并很快成长为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员、息导航员。换言之,时代要求图书馆员要为适应工作网络化、知学科专业化的需要铸就更高素质。具体包括:识综合化、

(1)熟悉馆藏特别是对口专业馆藏,既要有丰富的图情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情服务所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各学科知识,熟悉对口专业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原结构、链接和组合方法,有立体化、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理、

维定势,能够在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备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还必须掌握对口院系至少一门专业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水平。

(2)既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学科馆员”应能提供外文资料的翻译和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组织、加工、发布以及信息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教育,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馆员”是知识的加工者以及加工后的传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作好此项服务工作的

必备条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学科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各学科用户精神。

保持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这就要求在表现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识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图书情报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总之,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馆员、优美的借阅环境、丰富的宣传引导形式等,使得图书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与教育及促进学校本身的业务能力提升、

蓬勃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卢洁莲.浅谈图书馆的作用[J].中国图书馆网,2006,12.

[2]汪玉新.浅谈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3]吴会霞.浅谈知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及其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4]贺秦峰.浅谈图书馆功能的更新[J].图书情报,2009,9.[5]赵秀婷.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J].现代情报.2002,8.[6]熊文斌.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浅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9.[7]杜也力.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上接第208页)

当代科学活动中不仅存在着发现,还存在着发明;同样,技术活动中也存在着科学发现,发现与发明总是纠缠在一起。从19世纪开始,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便逐渐相互渗透,战争和经济活动对垄断利润的追求,共同推动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加速融合。在当代高技术领域,人们已不能分清究竟是科学发现在先,还是技术发明在先。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表现了鲜明的同步性特征。从二者的互动关系看,技术发明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技术需要推动着科学进步,技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研究手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装备,技术为科学概括和分析提供资料和经验事实,技术实践可以检验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在科学领域中,如果没有实验工具、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发明,科学发现将只能成为人类的梦想与空谈。科学发现只有在发明的有总的来看,这一互动关系包含两种情力帮助下,才会不断前进。形:一是科学发现本身就是技术发明,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高技术领域尤其如此;二是科学发现过程中产生了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技术发明,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因技术问题解决的需要推动了科学发现。无论何种情形,同质或不同质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间已经出现了连续产生、互为因果的趋势。具体到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来看,究竟应该注重技术发明还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机器、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张之沧,张继武.科学发展机制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周春彦.科学的技术化:技术时代的科学基础[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科学发现,是个有较多争议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没有科学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推动科学的重大突破。从微观经验上看,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这是当代各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以实用为目标的研究能够迅速地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并获得高回报,进而刺激投资者持续增加研究经费;同时技术问题的解决也直接推动了科学发现。对中国而言,虽然一贯重视学以致用,但其“用”是“经国济世”之“用”,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侧重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技术创新带动科学创新。

2010年12月第12期(总第145期)

广西轻工业

GUANGXIJOURNALOFLIGHTINDUSTRY

理论探讨

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几点认识

吴玉娟1,谢文2

(1.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句容212400;2.南京炮兵学院,江苏南京211132)【摘

集群性、与生产联系的紧密性等特点,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凸显:科学的技术要】当代科学活动呈现出工程性、

化、技术的科学化使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的界限被打破;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出现则标志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具有了同步性。科学的技术化趋势表明,人们已经不能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上一条鲜明的界线,否则就会影响到科学事业的发展。

技术;关系【关键词】当代科学;

【中图分类号】B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73(2010)12-207-02

掘将不断深入。2.2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有别于科学的,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方法、技能以及相应的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是指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创造或发明的物质手段以及方技能等,经验性技术以经验为前提,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法、

就没有相应的经验性技术。科学性技术是指依据科学理论而不是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等。科学性技术一般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经过创造与发明而产生、形成的,有了相关的科学“预见”,就会有相应的科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学性技术。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

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技术系统的结构中,除了工具、机器、设备等实体要素,知识、经验、技能等智能要素外,还有表征它们结合方式和运作状态的工艺要素。

1前言

马克思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已经过一个多世纪。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敏锐觉察出当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态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的重要论断。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产力”

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这种情形表明,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2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辩证关技术、的概念。系,有必要先搞明白科学、2.1什么是科学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的探讨,最初人们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科学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有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说理性与论证性,正如康德所指出的,是个“按照一定的原则而建立的完整的”知识系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突出,仅仅把科学看作单纯的知识系统就显得难以为继。于是,有人提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这一看法不仅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科学,而且凸显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从这个角度看,科学不单单是一条条零散的确证的知识,而且也不单单是一系列得到这种知识的逻辑方法,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并且科学不再仅仅是科学家或科学家团体的事情,而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它既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受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特别是与生产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也不会停留在一点上,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观察科学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对科学本质的挖3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19世纪以前,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基本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进入19世纪,科学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并由落后于技术一跃而处于领先地位。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3.1科学的技术化

科学与技术各有渊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二者几乎各自独立地发展。例如,在古希腊,“科学隶属于哲学,掌握在哲学家之手;而具体的生产技术则由工匠掌握”。虽然科学也受到从生产实践里形成的技术的推动,但那时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新发明常常是不相干的,技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极其微小。

进入16世纪,科学开始真正具有了实验的传统,科学实验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形式。但最初的科学实验规模是很小的实验仪器不够精密,实验的方法也不够严整,并且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实验室,“直到1817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第一个供教学用的化学实验室,1824年,李比希在德国吉森大学建立了另一个更出名的化学实验室,实验才成为科学家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科学实验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用仪器设备日益复杂,实验方法也日益多样化,科学实验社会化,由小集团到国家,甚至国际的规模。现

代科学离不开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正由于科学实验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导致了科学更加依科学技术赖于技术,以技术为后盾,表现为科学的技术化趋向。技术应用研究融入总体的科学活动中成化是指技术科学研究、

为其辅助部分,并且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需要,而不是用于科学研究成果向相应技术领域的转化。科学技术化的主要表现在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以先进的工艺技术为条件、为后盾的。没有现代的高技术便不会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对科学有重要影响。在我们自己这个时代,原子回旋加速器和电子计算器的技术可能性,对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有最有。技术对科学的支持不仅表现在实验科学领域,一些力的影响”

传统的非实验性基础学科像数学等在今天也借助大型计算机来证明定理,例如,地图四色定理的证明就是在1976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由两台计算机完成的,共用了1200小时,做了100亿次判断。3.2技术的科学化

最初,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无关,主要受到生产实践的推动。工业革命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开始加强,科学逐渐成为技现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过去,主要是科学得益于技术,在,技术主要是科学的受惠者,科学理论成了技术改进和突破的思想指南。例如,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原子弹和原子能技术的产生;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概念刺激了激光器的研制从而形成了激光专业技术;还有基因工程技术也是源于50年代初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与依托是技术科学化的主要表另外,技术的科学化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即指已有的技术上现。

升为技术科学,技术被理论化、规范化,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建筑科学、农系,反过来又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材料科学、业科学、医学科学等主要是经由这样的途径演化而成的。技术科学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中间层次,它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技术原理或基于原理作出技术发明。3.3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尽管二者的内在逻辑、内在矛盾不同,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但他们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并显示出更多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与技术在研制、开发和应用上融为一体,这是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现代社会实践的新特点。现代的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一个典型。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计算机科学主要是解决有关计算机系统、网络、软件、计算机语言等的根本性的理论问题,例如讨论冯·诺伊曼理论合理性的界限。而计算机技术则主要解决计算机的应用开发、研制和实施。然而,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又充分表现出科学与技术难以明确划分的特点。多媒体技术是技术,但这项技术离不开有关声、光、电、色的科学研究,而且包含着非常深入的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是有关知识工程、大脑及心理的科学研究,同时又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而且需要十分高级的技术系统支持。科学与技术连成一体

后,科学对技术、技术对科学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一体化的科学和技术中,以认识自然、寻求客观本质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追求功利性、有效性为目的的技术发展的影研究受到以改造、

响,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目标整合为适应社会需要。技术发展的未来范围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依据,而技术研究则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主动探索出新的技术原理、推动新技术应用,使技术的发展能够摆脱已有经验的局限,在技术开发中实现最优的技术组合。

4当代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同步性

考察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史可以看到,18世纪,技术发明多领先于科学发现,科学发现亦未能成为技术发明的先导;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重大的技术发明无不以先前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当代的重大技术研究与发展则直接推动了科学的进展,二者的同步性逐渐增强。当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化趋势也表明,对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不能作出明显的分割。科学发现的不久之后就会有新的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也同样决定了科学发现的产生,技术人员与科学家的区分界限也在逐渐消失。

4.1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不断缩短

从科学史上看,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1821年法拉弟制作了最早的电动机模型,1835年,美国出现了具有实用意义的电动机。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规律,1832年出现了第一台发电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式,1939年费米等发现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1942年,美国建成第一座受控链式核反应堆,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20世纪70年代之后,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时间缩至5年左右,如:发现仅用了光纤通讯原理(1966年)到制出第一条光纤缆(1970年),4年;多媒体设想的提出(1987年)到多媒体电脑的问世(1991年)也仅4年。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则是分秒必争。为了缩短发现、发明与商品化的进程,国家和企业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遗传工程和超导工程,从发现其原理起就作为一项工程产业提到日程上来。日本已把研究开发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三个阶段扩展到从基础研究到废品回收处理的八个阶段,使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生产、社会真正结合,实现科技与生产的一体缩短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要化。

求。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了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由于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也就成为各国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核心要素;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也都必须依靠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已经构成了综合国力中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迅主要标志。这就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科研效率,速把科学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缩短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以最快地获得预期成果。

4.2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形成互动关系

(下转第210页)

等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对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等进行全面创新已迫在眉睫,其结果是: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学校图书馆员队伍开始向“学科馆员”转信化,并很快成长为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员、息导航员。换言之,时代要求图书馆员要为适应工作网络化、知学科专业化的需要铸就更高素质。具体包括:识综合化、

(1)熟悉馆藏特别是对口专业馆藏,既要有丰富的图情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情服务所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各学科知识,熟悉对口专业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原结构、链接和组合方法,有立体化、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理、

维定势,能够在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备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还必须掌握对口院系至少一门专业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水平。

(2)既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学科馆员”应能提供外文资料的翻译和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组织、加工、发布以及信息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教育,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又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馆员”是知识的加工者以及加工后的传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作好此项服务工作的

必备条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学科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与各学科用户精神。

保持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这就要求在表现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识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图书情报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总之,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馆员、优美的借阅环境、丰富的宣传引导形式等,使得图书馆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与教育及促进学校本身的业务能力提升、

蓬勃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卢洁莲.浅谈图书馆的作用[J].中国图书馆网,2006,12.

[2]汪玉新.浅谈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3]吴会霞.浅谈知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及其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4]贺秦峰.浅谈图书馆功能的更新[J].图书情报,2009,9.[5]赵秀婷.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J].现代情报.2002,8.[6]熊文斌.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浅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9.[7]杜也力.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上接第208页)

当代科学活动中不仅存在着发现,还存在着发明;同样,技术活动中也存在着科学发现,发现与发明总是纠缠在一起。从19世纪开始,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便逐渐相互渗透,战争和经济活动对垄断利润的追求,共同推动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加速融合。在当代高技术领域,人们已不能分清究竟是科学发现在先,还是技术发明在先。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表现了鲜明的同步性特征。从二者的互动关系看,技术发明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技术需要推动着科学进步,技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研究手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装备,技术为科学概括和分析提供资料和经验事实,技术实践可以检验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在科学领域中,如果没有实验工具、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发明,科学发现将只能成为人类的梦想与空谈。科学发现只有在发明的有总的来看,这一互动关系包含两种情力帮助下,才会不断前进。形:一是科学发现本身就是技术发明,二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高技术领域尤其如此;二是科学发现过程中产生了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技术发明,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因技术问题解决的需要推动了科学发现。无论何种情形,同质或不同质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间已经出现了连续产生、互为因果的趋势。具体到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来看,究竟应该注重技术发明还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机器、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张之沧,张继武.科学发展机制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3]《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周春彦.科学的技术化:技术时代的科学基础[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科学发现,是个有较多争议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没有科学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推动科学的重大突破。从微观经验上看,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这是当代各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以实用为目标的研究能够迅速地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并获得高回报,进而刺激投资者持续增加研究经费;同时技术问题的解决也直接推动了科学发现。对中国而言,虽然一贯重视学以致用,但其“用”是“经国济世”之“用”,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侧重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技术创新带动科学创新。


相关内容

  •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 http://www.jiexi360.cn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 规律的根本观点.包 ...

  •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几点思考
  • 2008年第9期学 术 论 坛 NO.9,2008 (总第212期) ACADEMICFORUM (CumulativelyNO.212) 关于社会科学技市的几点思,●I.JLy. 考 林昆勇,罗国安,孙雍君 [摘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如车之两轮,乌之两翼.当人类社会进入 ...

  • 48.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_张明国
  • 2012年第4期总第80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 No.4.2012TotalNo.8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 ...

  • 辩证唯物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论文
  • 辩证唯物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过程的关系 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见德国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首先是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见星云说)描绘了整个太阳系在时 ...

  •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
  •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原老师强调了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回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 答:(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 ...

  •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结构与科学分类的思想 马克思:最早预见到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统一的整体化趋势.多次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同哲学的结合,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强调"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恩 ...

  • 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_教师伦理学(全)
  • 一.单选题 1.伦理学的使命是( ).D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以上都对 2.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C A.关于智慧的学问: B.关于价值的学问: 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 ...

  • 大学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
  • 1.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 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才能 ...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