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的谦和

  端木蕻良先生是著名作家。1985年第六期《中学生阅读》登载的《最初的课》是他为中学生读者撰写的大作。“我的读书生活”是一个重点栏目。这个栏目的组稿要求,就是“名人”,“专稿”。   端木蕻良,1912年生,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从家乡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21岁时,以32万言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震动文坛。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称誉其为“耀古惊天,举世无匹”。抗战期间,曾任教于复旦大学。1949年后,定居北京。   采访端木先生之前,我认真地做了准备工作。先生与萧红的爱情故事已经遥远,晚辈如我也无从猜测。他早期作品中捕捉。开掘和展示的是东北广袤大地的丰饶雄浑,是人间父兄的粗犷强悍,是古老民族的原始的生命强力。但东北汉子的端木却不高大威武,也没有金戈铁马的气派,这是我早已知道的。不过,1984年冬日,真正在他虎坊桥寓所见到先生,反差依然超过了预期。他身体瘦弱,背已经有点驼,使本来不算高的个子显得又低了一点。面容清癯,满头华发,但我感受到他温良儒雅的学养风致。   先生和夫人钟耀群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我们在书房谈话。书房实在窄小,不足六平方米,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为“六米斋”。墙上钉的木板上放的看来是常用的书。先生说:“放不下,大部头的只好束之高阁了。”   端木先生当时正在写《曹雪芹》。他对《红楼梦》有深入精到的研究,几十年间从未中断,写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也写过红楼人物的剧本。为写《曹雪芹》,他阅读卷帙浩繁的《清史稿》和《清实录》,准备认真而扎实。他说,《曹雪芹》不是人物传记,而是历史小说。既要求尽可能地忠实于历史的真实,也应当允许有合理的虚构。《曹雪芹》上卷于1980年出版。读者都在翘首以待后续文章呢。我向先生询问,端木先生告诉我,北京作家协会领导将钟耀群女士从云南调到北京,一方面照料他的生活,一方面协助写作。中卷进展较快,现在已经付印,很快就可以见书了。从谈话中知道,中卷结束处正是雍正下旨查抄江南织造曹�这一最关键的时刻,曹家已在劫难逃。他在《曹雪芹》(上)的《不是前言的前言》中说:全书“线索交错迷离,事物千头万绪,读者在这里可以看到诸般矛盾,纷逼而来,如箭在弦,一引即发”。由此可以想见下卷的风波浩荡了。端木先生这年75岁,已不再是写《科尔沁旗草原》时的风华正茂。他说,身体越来越差,经常生病,《曹雪芹》也越写越难,耗去了太多工夫。言谈之间感叹:有生之年能把《曹雪芹》完成,就心满意足了。   我听说先生为集中精力于《曹雪芹》的写作,谢绝了好多约稿。这次,他倒是答应了我的要求,我想是出于对中学生的关爱吧。随后,就收到他的文章。他在信中说:“因为忙,稿子写得晚了,请原谅。现寄上《最初的课》,不知是否合用?如不合用,请即寄回,我再重写。”“我再重写”四字,我相信是先生真诚的用心说话,而决不是故作姿态。《最初的课》是一篇朴素亲切的散文,端木先生回顾了他中学时代从阅读中外古今文学作品中受到的熏陶,从而打下了基础。后来,当面对“社会”这部大书时,读过的新书旧书都在面前复活了。我觉得篇末似可稍作删节,写信向先生征求意见,先生回信表示:“稿件由您全权处理,不用寄回了,有不当之处,完全可以删改。”一位知名作家对晚辈如此谦和,令人深为感动。   先生说话轻声慢语,态度温和亲切,始终面带微笑。端木先生的笑,过去有人写过,寓含讥刺。近年也看到有文章写他的笑:“时而诡谲,时而纯真,时而俏皮,时而雅拙……那笑容瞬息万变地贯穿在他整个的言谈举止和性情风貌之中。”(邓遂夫《忆端木蕻良》)回忆我印象中的端木先生,笑得没有这样复杂,我记得的只有纯真。   端木先生学识渊博,能书善画。他的行书带有赵孟�、董其昌的痕迹,又自有特色,笔法圆润,透逸淡雅。那次采访,我有幸得到端木先生的墨宝。他写的是自己的一首诗:   黄叶村头尽蒲菰,红楼梦断月犹弧。缁衣借得寒灯热,石破天惊海写枯。   题了上款和下款之后,先生又继续往下写,当我看到他笔下的“呈”字,大呼“万万不敢”时,先生微笑着已收了“稿”字的最后一笔。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先生在北京逝世。《曹雪芹》的下卷终未写完,成了与《红楼梦》一样的半部书稿,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端木蕻良先生是著名作家。1985年第六期《中学生阅读》登载的《最初的课》是他为中学生读者撰写的大作。“我的读书生活”是一个重点栏目。这个栏目的组稿要求,就是“名人”,“专稿”。   端木蕻良,1912年生,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从家乡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21岁时,以32万言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震动文坛。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称誉其为“耀古惊天,举世无匹”。抗战期间,曾任教于复旦大学。1949年后,定居北京。   采访端木先生之前,我认真地做了准备工作。先生与萧红的爱情故事已经遥远,晚辈如我也无从猜测。他早期作品中捕捉。开掘和展示的是东北广袤大地的丰饶雄浑,是人间父兄的粗犷强悍,是古老民族的原始的生命强力。但东北汉子的端木却不高大威武,也没有金戈铁马的气派,这是我早已知道的。不过,1984年冬日,真正在他虎坊桥寓所见到先生,反差依然超过了预期。他身体瘦弱,背已经有点驼,使本来不算高的个子显得又低了一点。面容清癯,满头华发,但我感受到他温良儒雅的学养风致。   先生和夫人钟耀群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我们在书房谈话。书房实在窄小,不足六平方米,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为“六米斋”。墙上钉的木板上放的看来是常用的书。先生说:“放不下,大部头的只好束之高阁了。”   端木先生当时正在写《曹雪芹》。他对《红楼梦》有深入精到的研究,几十年间从未中断,写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也写过红楼人物的剧本。为写《曹雪芹》,他阅读卷帙浩繁的《清史稿》和《清实录》,准备认真而扎实。他说,《曹雪芹》不是人物传记,而是历史小说。既要求尽可能地忠实于历史的真实,也应当允许有合理的虚构。《曹雪芹》上卷于1980年出版。读者都在翘首以待后续文章呢。我向先生询问,端木先生告诉我,北京作家协会领导将钟耀群女士从云南调到北京,一方面照料他的生活,一方面协助写作。中卷进展较快,现在已经付印,很快就可以见书了。从谈话中知道,中卷结束处正是雍正下旨查抄江南织造曹�这一最关键的时刻,曹家已在劫难逃。他在《曹雪芹》(上)的《不是前言的前言》中说:全书“线索交错迷离,事物千头万绪,读者在这里可以看到诸般矛盾,纷逼而来,如箭在弦,一引即发”。由此可以想见下卷的风波浩荡了。端木先生这年75岁,已不再是写《科尔沁旗草原》时的风华正茂。他说,身体越来越差,经常生病,《曹雪芹》也越写越难,耗去了太多工夫。言谈之间感叹:有生之年能把《曹雪芹》完成,就心满意足了。   我听说先生为集中精力于《曹雪芹》的写作,谢绝了好多约稿。这次,他倒是答应了我的要求,我想是出于对中学生的关爱吧。随后,就收到他的文章。他在信中说:“因为忙,稿子写得晚了,请原谅。现寄上《最初的课》,不知是否合用?如不合用,请即寄回,我再重写。”“我再重写”四字,我相信是先生真诚的用心说话,而决不是故作姿态。《最初的课》是一篇朴素亲切的散文,端木先生回顾了他中学时代从阅读中外古今文学作品中受到的熏陶,从而打下了基础。后来,当面对“社会”这部大书时,读过的新书旧书都在面前复活了。我觉得篇末似可稍作删节,写信向先生征求意见,先生回信表示:“稿件由您全权处理,不用寄回了,有不当之处,完全可以删改。”一位知名作家对晚辈如此谦和,令人深为感动。   先生说话轻声慢语,态度温和亲切,始终面带微笑。端木先生的笑,过去有人写过,寓含讥刺。近年也看到有文章写他的笑:“时而诡谲,时而纯真,时而俏皮,时而雅拙……那笑容瞬息万变地贯穿在他整个的言谈举止和性情风貌之中。”(邓遂夫《忆端木蕻良》)回忆我印象中的端木先生,笑得没有这样复杂,我记得的只有纯真。   端木先生学识渊博,能书善画。他的行书带有赵孟�、董其昌的痕迹,又自有特色,笔法圆润,透逸淡雅。那次采访,我有幸得到端木先生的墨宝。他写的是自己的一首诗:   黄叶村头尽蒲菰,红楼梦断月犹弧。缁衣借得寒灯热,石破天惊海写枯。   题了上款和下款之后,先生又继续往下写,当我看到他笔下的“呈”字,大呼“万万不敢”时,先生微笑着已收了“稿”字的最后一笔。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先生在北京逝世。《曹雪芹》的下卷终未写完,成了与《红楼梦》一样的半部书稿,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相关内容

  • 一起来看流星雨简介
  • 楚雨荨 姓名:郑爽 楚雨荨(郑爽 饰) 生日:1991.8.22 民族:汉 籍贯:辽宁沈阳 星座:狮子座 血型:A型 身高(m):1.67(天娱传媒官方资料) 体重(kg):42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07表本) 个人爱好:舞蹈,跑步 瑜伽.烹饪美食.DIY小饰品 特长:表演.舞蹈. ...

  •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中国古代商圣的财富观给我们的启示
  •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中国古代商圣的财富观给我们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富可敌国的商人,在这些商人中有些是靠收刮民膏发财的,有的是为官贪污及腐败发财的,也有的是靠勤奋和智慧发达的,发财的途径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待财富的认识也不禁相同,有的暴富以后,穷奢极欲和为非作歹.有的则是义利并举,回 ...

  • 萧红与端木蕻良的"不虞之隙"
  • 萧红与端木蕻良的"不虞之隙" 邹经 ﹀ ﹀ ▼▼▼ 1938年9月中旬,萧红拖着怀孕八个多月的身子,一个人到达重庆.其中的艰难与辛酸,委实难以想象.萧红曾对人说:"我总是一个人走路,以前在东北,到了上海后去日本,现在的到重庆,都是自己一个人走路.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 ...

  • 端木蕻良作品
  • <初吻>(短篇小说).<早春>(短篇小说).<雕鹗堡>(短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长篇小说,未完).<琴>(短篇小说).<红夜>(短篇小说).<女神>(短篇小说).<前夜>(短篇小说).<饥 ...

  • 西湖淘红记
  • 每下江南,便爱淘书.杭州的沈记古旧书店,是我必去的地方. 沈记古旧书店的主要方向,是地方志.县志和风土志.它藏在体育场路民航售票处的后面,大街上根本就看不见.书店老板沈界平,五十多岁了,是地道的杭州人,已退休.平时喜爱书,便将自己家楼下的车库改成了古旧书店.我去的时候,沈老板刚从深圳进来一批旧书,主 ...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一.导入 同学们,祖国是什么?祖国是山川地理,是巍巍嵩山滔滔黄河,祖 国是历史文化,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的满腔悲愤,是端黄河之水?你的眼前能否展现出在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马群似潮水般奔流而过的场面,那马的数量之多.奔跑速 ...

  • 艰难的跋涉
  • 摘 要:萧红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纠葛将这个天才女作家推向悲剧的巅峰,本文旨在通过这段旧事看萧红的宿命和挣扎. 关键词:萧红:情感:命运 作者简介:许妍,女,生于1981年,讲师,就职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 ...

  • 经典搞笑台词1
  • : 经典搞笑台词 1. 端木磊:"这位同学,你很拽啊!" 慕容云海:"so what?" 上官:"还拽英文?我最讨厌别人跟我拽英文!" 2. 慕容云海:"哦买嘎!" 校长:"嘎什么嘎?在这里,我就是你的上帝!& ...

  • 端木磊经典语录
  • 木磊经典语录篇: “有些人呢,只知道和不会说话的植物交流,对眼前一个知道情报的大活人却视而不见。” ——第一时间给楚雨荨带去慕容云海的消息 这位同学,你依然很拽碍… ——与慕容云海久别重逢 “你把雨荨忘了吗?你和蒋媛一起回来,好像楚雨荨只是你的路人甲与你没有丝毫的关系,她多伤心多难过你知道吗?如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