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共和制文档(3)

革命的共和制成为中国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共和制

肖传林

辛亥革命的发生距今已有100年了。这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为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中国开始了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漫长岁月。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翻、废除,终结了中国历史上以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后,中国政治文明的方向彻底扭转了,封建传统延续两千年的历史也寿终正寝,中国由此进入现代化时期。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

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迅速发展。尽管辛亥革命创造的民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架子,但它已经构筑了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并在多方面进行了实践,为中国打下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人民由此增大了对民主政治的确信。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的三权分立政体,再到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颁布的一系列法令,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民主政治理念、原则和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虽被窃取,但毕竟国号未曾改变,此后的当权者在控制中央政府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都要弄一个宪法或宪法性的文件来,在形式上保留“三权分立”的政权机构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这就使进步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民主形式来发展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也开启了一个崇尚与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新生的共和国首次将人民久已渴望的民主、平等、自由愿望赋予法律效力。尽管“民国”看起来只是一块招牌,但有这块招牌同没有这块招牌是很不一样的。《临时约法》中除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外,还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如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及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和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等。对人民享有的广泛权力在法律里规定并加以保护,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尽管这些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对后来的政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不仅是赶跑了皇帝,推翻了帝制,打破了专制独裁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也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逐步为人们所认可。过去那些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终于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从此,广大民众不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恢复封建专制制度,“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民主政治已为国人所公认,复辟帝制诸幻想,都将遭到人们的唾弃,一切把中国拉上复古路上去的反动阴谋都不能不在民主主义的巨轮下碾得粉碎,“因为在全国民众中间,燃烧着对于反动专制的憎恨和对于民主政治的渴望”,“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能够维持民国的形式颠扑不破,这件事虽然不足以证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真正胜利,却足以证明中国民主运动的伟大感召”,辛亥革命“创造了群众的民主革命方式。在革命党的号召之下,中国人民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靠着政治的觉悟和坚决的奋斗……是可以创造自己需要的民主政权”。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利用约法中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组织了许多政党和团体,创办了很多报刊

和杂志,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在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更是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

然而,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只是一个空架子,甚至蜕化为专制的代名词。民主思想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相反,还出现了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各派军阀还利用所谓的“法统”来争权夺利,搞得政权频繁更迭,统一的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甚至二三十年后还有蒋介石的专制独裁。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共和制有其局限性,中国革命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崛起。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发扬辛亥革命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和谐统一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革命的共和制成为中国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共和制

肖传林

辛亥革命的发生距今已有100年了。这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为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中国开始了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漫长岁月。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翻、废除,终结了中国历史上以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后,中国政治文明的方向彻底扭转了,封建传统延续两千年的历史也寿终正寝,中国由此进入现代化时期。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产生飞跃进步的重要标志。

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迅速发展。尽管辛亥革命创造的民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架子,但它已经构筑了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并在多方面进行了实践,为中国打下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人民由此增大了对民主政治的确信。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的三权分立政体,再到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颁布的一系列法令,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民主政治理念、原则和制度。辛亥革命的果实虽被窃取,但毕竟国号未曾改变,此后的当权者在控制中央政府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都要弄一个宪法或宪法性的文件来,在形式上保留“三权分立”的政权机构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这就使进步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民主形式来发展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也开启了一个崇尚与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新生的共和国首次将人民久已渴望的民主、平等、自由愿望赋予法律效力。尽管“民国”看起来只是一块招牌,但有这块招牌同没有这块招牌是很不一样的。《临时约法》中除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外,还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如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及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和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等。对人民享有的广泛权力在法律里规定并加以保护,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尽管这些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对后来的政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不仅是赶跑了皇帝,推翻了帝制,打破了专制独裁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也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逐步为人们所认可。过去那些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终于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从此,广大民众不再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恢复封建专制制度,“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民主政治已为国人所公认,复辟帝制诸幻想,都将遭到人们的唾弃,一切把中国拉上复古路上去的反动阴谋都不能不在民主主义的巨轮下碾得粉碎,“因为在全国民众中间,燃烧着对于反动专制的憎恨和对于民主政治的渴望”,“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能够维持民国的形式颠扑不破,这件事虽然不足以证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真正胜利,却足以证明中国民主运动的伟大感召”,辛亥革命“创造了群众的民主革命方式。在革命党的号召之下,中国人民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靠着政治的觉悟和坚决的奋斗……是可以创造自己需要的民主政权”。辛亥革命导致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学说的传播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利用约法中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组织了许多政党和团体,创办了很多报刊

和杂志,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使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在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更是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

然而,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只是一个空架子,甚至蜕化为专制的代名词。民主思想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相反,还出现了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各派军阀还利用所谓的“法统”来争权夺利,搞得政权频繁更迭,统一的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甚至二三十年后还有蒋介石的专制独裁。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共和制有其局限性,中国革命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崛起。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发扬辛亥革命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和谐统一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 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确立 教案
  • 第6.9课 法国大革命和共和制的确立 教案 资料类别:岳麓版教案 文件大小:KB 资料审核:admin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下载等级:开放浏览 需要金币:0 发布时间:2007-05-13 资料编号:10652 下载次数: 资料介绍 [课标要求]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简述法国旧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 ...

  • 中亚五国 文档
  • 中亚五国 4.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 1996年成立,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国家在人权和自由领域的计划,撰写相关报告,推动乌兹别克斯坦与国际机构在人权领域的合作,为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供咨询,进行和参与有关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社会学研究等,该中心出版<乌兹别克斯坦民主化与人权>刊物. 5.哈萨克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清单]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 ...

  •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胡雪莲1 邱 捷2 (1.中山大学 社会科学教育学院:2.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广东 中山 510275) [摘 要] 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是在学习欧美的基础上超越欧美,建设一个全民共享幸福的共和制的中国.围绕这个目标,孙中山在有生之年不断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 ...

  • 克伦威尔真题
  • 世纪在东西方出现了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对本国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一 论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 ...

  • 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之间的孙中山
  • 作者:赵矢元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1012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15日 "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大"丰功伟绩"(<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1页. ...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 ...

  •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课时作业及答案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3·烟台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