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云南留守儿童心理

关注云南留守儿童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这种现象一方面利用流动人口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现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是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留守儿童也不是我国独有,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种孤儿不是没有父母,而是有父母不能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10—14岁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生成的时期,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因此留守儿童比一般由父母亲照顾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一、 云南省大理州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报道:大理州共1市11县、113个乡镇,有国土面积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耕地面积187,672公顷,总人口34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9.97万人,占87.2%,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州。为了改善生产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中。据劳动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6年大理州累计劳务输出23.63万人次,仅2006年劳务输出52,732人,根据2007年6月州妇联进行的一次认真详实的统计调查表明,我州农村留守儿童共有62,606人,全州父母双方均在外地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有24,933人,父母一方在外地务工的农村

留守儿童37,673人,而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监护。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经过对50名留守儿童、其监护人及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了解,本人得到一下资料,以供参考

㈠、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自闭、焦虑、畏惧等消极负面的情绪

具体表现为:经常觉得焦虑,不大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参加班级及学校的集体活动,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郁郁寡欢,悲观等

34%的孩子有害怕陌生人的情况

18%的孩子总是害怕被欺负

10%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

21.6%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

在调查中发现100%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在身边

98%的孩子觉得十分想念父母

45%的孩子每个星期都跟父母联系,50%的一个月联系一次,5%的孩子半年及以上联系一次。而几乎所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都是过年才回来。

②、敌对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只能自己学着独立,而在这个过程

中得不到需要的关心,于是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容易产生厌世敌对的情绪。所谓敌对心理是指个人因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是一种消极的个性品质。有敌对倾向的留守儿童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的赞扬也当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在遇到困难这个问题上,40%的孩子选择自己解决,12%的选择找老师,30%的选择找监护人,28%选择了找朋友。

在向监护人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跟监护人发生矛盾时,40%的孩子会跟跟监护人顶嘴吵架,26%的孩子闷不吭声,20%的会打电话向远方的父母诉苦,剩下的会选择其他行为进行发泄。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感觉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会有自卑的感觉,因此有意识的避开其他同学,尽量减少跟其他同学的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人际交流的障碍

根据对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18%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

显得不合群,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4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根据对留守儿童班主任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对集体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希望跟同学们相处但却显得很怯懦,很自卑,不敢走近其他同学,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怕被看不起。

④、学习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石XX初一时本来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积极开朗,在初二时父母去广州打工去了,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学习上也变得不在努力,成绩直线下滑。她说她很想念父母,很希望父母能回来陪着她。

而追究其成绩下滑的原因,是父母离开后,她经常跟其他不爱学习的同学出外玩耍,不愿意在呆在家里学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会感到孤独,无所依靠,因此更喜欢跟朋友们到处去玩来冲淡对父母的想念,不能在安心学习。

另外一方面,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能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㈡、在生活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①、生活艰辛。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纪较大,他们很多人除了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之外,有时候还得帮助祖父母、外祖父母做农活;如果孩子生病了,一般能拖就拖,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②、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年迈的外祖父母,由于年迈身体不好,很多方面照顾不到孩子,更多的只能靠他们自立自强,因此就增大了他们受伤害的几率。同时孩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 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农民“身份”难以改变,他们即使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也不能享受所谓的“市民待遇”,于是,城市只能是他们暂时的栖身之地,他们的家庭只能留在农村,子女很难在城市上学。一方面是户籍的限制,一方面是入学费用过高,农民子女通常只能留在农村上学。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最根本的还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其次

①、 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的建立

②、 完善寄宿制,因为留守儿童更多的寄宿在学校,所有学校寄宿条

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条件,配备专门的辅导老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活问题。

③、 设立咨询机构

④、 建立专门档案

三、国家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赵颖报道:“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

2010.8.7,国家组织全国七个省份的50留守儿童走进广东边防总队东莞边防支队参加假期活动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全国妇联最近推出了要建设1000所流动儿童的示范家长学校,已经推出了一部分,目前还在做相关工作。

很多地方组织代理妈妈,目前已有315万经过训练的代理妈妈。还有一对一的互助合作方式,从同的角度为孩子们献爱心,为他们办

一些实事。

关注云南留守儿童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这种现象一方面利用流动人口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现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是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留守儿童也不是我国独有,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种孤儿不是没有父母,而是有父母不能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10—14岁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生成的时期,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因此留守儿童比一般由父母亲照顾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一、 云南省大理州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报道:大理州共1市11县、113个乡镇,有国土面积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耕地面积187,672公顷,总人口34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9.97万人,占87.2%,经济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州。为了改善生产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中。据劳动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6年大理州累计劳务输出23.63万人次,仅2006年劳务输出52,732人,根据2007年6月州妇联进行的一次认真详实的统计调查表明,我州农村留守儿童共有62,606人,全州父母双方均在外地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有24,933人,父母一方在外地务工的农村

留守儿童37,673人,而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监护。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经过对50名留守儿童、其监护人及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了解,本人得到一下资料,以供参考

㈠、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自闭、焦虑、畏惧等消极负面的情绪

具体表现为:经常觉得焦虑,不大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参加班级及学校的集体活动,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郁郁寡欢,悲观等

34%的孩子有害怕陌生人的情况

18%的孩子总是害怕被欺负

10%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

21.6%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

在调查中发现100%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在身边

98%的孩子觉得十分想念父母

45%的孩子每个星期都跟父母联系,50%的一个月联系一次,5%的孩子半年及以上联系一次。而几乎所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都是过年才回来。

②、敌对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只能自己学着独立,而在这个过程

中得不到需要的关心,于是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容易产生厌世敌对的情绪。所谓敌对心理是指个人因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是一种消极的个性品质。有敌对倾向的留守儿童常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的赞扬也当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在遇到困难这个问题上,40%的孩子选择自己解决,12%的选择找老师,30%的选择找监护人,28%选择了找朋友。

在向监护人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跟监护人发生矛盾时,40%的孩子会跟跟监护人顶嘴吵架,26%的孩子闷不吭声,20%的会打电话向远方的父母诉苦,剩下的会选择其他行为进行发泄。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感觉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会有自卑的感觉,因此有意识的避开其他同学,尽量减少跟其他同学的交流,久而久之产生了人际交流的障碍

根据对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18%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

显得不合群,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产生交往的心理障碍;4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根据对留守儿童班主任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对集体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希望跟同学们相处但却显得很怯懦,很自卑,不敢走近其他同学,害怕其他同学的嘲笑,怕被看不起。

④、学习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石XX初一时本来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积极开朗,在初二时父母去广州打工去了,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学习上也变得不在努力,成绩直线下滑。她说她很想念父母,很希望父母能回来陪着她。

而追究其成绩下滑的原因,是父母离开后,她经常跟其他不爱学习的同学出外玩耍,不愿意在呆在家里学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会感到孤独,无所依靠,因此更喜欢跟朋友们到处去玩来冲淡对父母的想念,不能在安心学习。

另外一方面,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能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㈡、在生活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①、生活艰辛。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纪较大,他们很多人除了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之外,有时候还得帮助祖父母、外祖父母做农活;如果孩子生病了,一般能拖就拖,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②、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年迈的外祖父母,由于年迈身体不好,很多方面照顾不到孩子,更多的只能靠他们自立自强,因此就增大了他们受伤害的几率。同时孩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 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农民“身份”难以改变,他们即使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也不能享受所谓的“市民待遇”,于是,城市只能是他们暂时的栖身之地,他们的家庭只能留在农村,子女很难在城市上学。一方面是户籍的限制,一方面是入学费用过高,农民子女通常只能留在农村上学。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最根本的还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其次

①、 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的建立

②、 完善寄宿制,因为留守儿童更多的寄宿在学校,所有学校寄宿条

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生活条件,配备专门的辅导老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活问题。

③、 设立咨询机构

④、 建立专门档案

三、国家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赵颖报道:“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

2010.8.7,国家组织全国七个省份的50留守儿童走进广东边防总队东莞边防支队参加假期活动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全国妇联最近推出了要建设1000所流动儿童的示范家长学校,已经推出了一部分,目前还在做相关工作。

很多地方组织代理妈妈,目前已有315万经过训练的代理妈妈。还有一对一的互助合作方式,从同的角度为孩子们献爱心,为他们办

一些实事。


相关内容

  • 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 云南保山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2012-06-20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步伐的加快,留守妇女儿童群体愈来愈庞大,他们的生存发展与权益保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保山市各级 ...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 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 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通的孩子,但他们却过早 的面对了这个社会所加于他们的种种挑战.他们年幼,但他们的心智却比一般的 孩子成熟;他 ...

  • 2013妇联工作意见
  • 一.强化宣传,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xx年是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运动100周年,也是我镇实施xx-xx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全镇妇女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妇女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舆论层,进引导层, ...

  • "两会"提案.议案先披露
  •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亚洲金融集团及亚洲保险有限公司总裁 陈智思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农民工子女教育 内地保险业 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国内目前经济状沉很不错,很多企业经营成功,规模日益扩大,商业活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诚信商誉.促进小区发展等方面 ...

  • 阿油铺完小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 阿油铺完小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自查报告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改善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云南省教 ...

  • 少先队工作小结
  • 实验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我校少先队组织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少先队贴近少年儿童,又广泛联系社会的优势,当好少年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服务素质教育,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 一. 抓好常规工作,促使自身建设再 ...

  • 山东纤检局抽检校服程序遭疑-[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
  • 2015 年 2 月 14 日星期六 / 主编:张晨编辑:余闯设计:白弋校对:唐晓华新闻 要闻 ·02/院/校/新/闻/■山东纤检局抽检校服程序遭疑企业称, 被质检部门要 求现场生产学 生装, 带走 抽 检, 从而导致 了产品不合 格: 山东纤检 局则称, 抽检 程序合规. 企 业称, 质检报 告所 ...

  • 探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努力攻克的难关.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课程.国学.母语,具有不可取代性,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及意义.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克服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突破"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灌�式的学习方式&quo ...

  • 2009年共青团县委工作总结
  •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州委的具体指导下,共青团**县委努力践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不断深化团的各项工作,狠抓工作的具体落实,使团的各项工作和组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现将一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