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析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析

摘要:认识无线电技术做为近年来通信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是

无线通信新兴智有技术之一,它对目前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固定

频谱分配制度问题能够有效加以解决。因此,深入探讨做为认知无

线电实现频谱分配、频谱共享前提和基础的频谱感知过程,则成为

整个系统环节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技术 研究意义 分类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2)02-0033-02

伴随着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电

技术应用面不断得到扩展,这使得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与社会

不断增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矛盾,可以说,随着人类社会对无线电

频谱资源需求的增长,其也已成为稀缺的信息社会重要资源之一。

认知无线电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可从有效解决因固定

频谱分配政策导致的频谱资源不合理分配问题,并在探索频谱空穴

特性的基础上,对无线频谱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

频谱感知这一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此进行

进入地探究也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意义

频谱感知/空闲频谱检测和动态频谱资源管理是认知无线电最核

心两项技术,而频谱感知过程决定了其后续环节实施的顺利与否,

可以说,感兴趣频段的检测,成为整个系统实现与否的重要前提条

件。因此,频谱感知技对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与发展作用极大。

感知无线信道的环境,对信息检测、感知过程中出现的空闲频谱,

并将其看做是作用在物理层上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感知在认知无

线电中的主要任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检测授权用户的信

号存在与否,判断频段是否可用,这个任务要求频谱检测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接入权差异的客观存在,认知用户在使

用某一频段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有效的监测状态,对授权用户

接入或使用该频段时不接入或是及时用最快的速度退出占用,以避

免干扰到授权用户的正常工作。

对认知无线电接收机而言,其工作地点即可在授权频段,也可在

非授权频段。在授权频段上,授权用户比认知用户的接入权要高,

认知用户在占用频段后,需进行周期性检测,以防与授权用户出现

使用冲突现象,若频谱空穴已为信号所占用,则还需要去寻找新的

空闲频段才能进行信号的传输,所以认知用户需要判断频谱空穴是

否真实存在,这个过程包含在授权频段的检测过程中。

为了满足无线电频谱的检测要求,需要使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

谱感知执行得更加可靠和有效,以确保授权业务免受干扰,还要使

不同认知用户利用授权频段来传输非授权信号更加合理。通过以上

分析可知,在认知无线电应用中,频谱感知/空闲频谱检测具有着

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探讨频谱感知技术很有其必要性,这也是

认识无线电应用中必须加以讨论的的核心内容。

2、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类的形式

从本质上来讲,频谱感知是通过对接收信号的检测,认识用户能

够对某信道存在授权用户与否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为避免对授权用

户使用造成干扰,认知用户必须能够检测出空闲频谱,以及授权用

户的出现。也就是要求认知用户有效提升检测的可靠性,从而能够

实现连续、实时地侦听频谱。

在频谱感知过程中,授权用户的类型不同对感知灵敏度也有着不

同的要求。举例来讲,普通电视接收器较gps接收机而言,其灵敏

度要差一些,所以电视广播信号就较gps信号更容易检测。因此,

认知无线电的灵敏度相对较高,至少要超过授权用户接收机的灵敏

度,并拥有30~44db的余量,以避免“隐藏终端问题”(hidden

terminal problem,htp)。

同时,由于认知环境的差异,实现频谱感知还需要高度的灵活性。

频谱感知对信号的处理表现在通过信号统计对授权用户作出身份

辨识和通过处理增益提高射频前端灵敏性。总体来讲,频谱感知技

术可归纳为授权用户发射端检测、授权用户接收端检测和协作检

测。其中,本地频谱检测是指单个认知用户独立执行频谱检测算法

检测的过程,又可以分为: 授权用户接收端检测(primary

receiver-sensing)和授权用户发射端检测(primary

transmitter-sensing)。协作检测(cooperative sensing)则是指

多个认知用户互相合作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而执行的检测。

3、对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进一步分析

实现频谱管理、频谱共享是频谱感知技术的前提,更是认知无线

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认知无线电中具有基础地位。根据检测的依

据,当前频谱感知技术类型主要可划分为两种:一种如接收信号强

度检测rssi、多分辨率频谱感知mrss等,是基于能量的检测;另

一种则包括基于信号符号构成的感知和基于信号相关特征的感知

等,这是基于特征的检测。

3.1 基于能量检测的认知无线电感知技术分析

能量检测是非相干检测,为目前使用最多,也最简单的方案。采

用能量检测,接收机可以不用预知主用户信号发射的相关特征。接

收机将信号依次通过模/数转换器、自相关运算、fft,取得接收信

号平均功率,然后再拿得到的结果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当前

信道主用户占用与否。通过增加接收机每次信号接收时间的长度,

或增加fft运算的点数,就能够提高能量检测准确性。不过,能量

检测虽较易实现,却也存在局限性,即对主用户信号和接收噪声不

能进行有效分离,如果工作条件信噪比相对较低其性能不够稳定。

3.2 基于匹配滤波的感知技术分析

在输入信噪比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匹配滤波器能使输出信噪比在

某一时间达到最大。这使得这种技术检测信号耗时短、效益高,从

这个意义上盾来,匹配滤波是最优的信号检测技术。但它需要待测

信号的先验信息,这个显著的弱点,加之硬件上的相对复杂,使其

在实际感知条件下不易实现。

在信号检测理论中匹配滤波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信号s

(t)的匹配滤波器,其冲激响应如下式所示:

h(t)=ks(t0一t)

由式可见,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h(t)基本为输入信号s(t)的镜

像,只不过是时间上右移,同时幅度上乘以中这一非零常数。匹配

滤波器能使输出端信噪比达到最大,但是为了匹配滤波的实现,获

得较多被检信号的先验知识是重要前提,加之其计算量相对较大,

所以这样方法通常用来检测那些发送双方都预知特征的信号。

3.3 基于信号周期平稳特征的感知技术分析

由于信号的统计量达到期望值,自相关函数等便具有周期性,这

也使得信号与噪声相较而言循环平稳特性更为明显。在己知信号自

相关函数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也就能够

进行更为准确的感知。此外,由于信号不同,其自相关函数也是不

相同的,在已知某一信号频谱特性的前提下,那么将已知信号与其

它信号进行分离也是可实现的。这种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频谱

感知更加有效,当然这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已知待检信号的

循环平稳特征,且执行复杂度较高。信号的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模型

如图1所示:

图1 信号的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模型

如果信号是功率有限的循环平稳信号,那在时间[—t/2,t/2]上

其循环自相关函数为:

谱相关函数为:

其中,α是循环频率,s()是α=0时信道没有信号,仅有噪声情况

下的功率谱密度,s()是待检测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谱相关检测法其优点表现为:基于信号特征离散地分布于循环谱

的循环频率之中,而背景噪声与干扰在非零循环频率处不会呈现谱

相关特性,所以信号辨识能力较高。

谱相关检测法的局限则表现在:其计算量很大,且算法要使用傅

里叶变换两次对信号进行处理,其所提供的只能是对傅立叶频谱的

补充。

3.4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中的协作检测分析

由于认知用户对主用户位置信息不掌握,所以只能检测主用户可

能较为微弱的信号,这也是对主用户进行基于发射机检测的原因所

在。在大多情况下,主用户网络和认知用户在物理上是分隔开来的,

因此,认知用户在发射机检测中,无法避免因主用户接收机位置未

知而形成的干扰。认知无线电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即便是视距传

输,但由于遮蔽等客观原因,无法检测到主用户发射信号的可能也

是存在的。因此,认知无线电用户需要其他用户协作感知,也就是

从其他用户那里得到信息并进行准确检测。认知用户之间的协作检

测能够有效减少单一用户检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来讲,

协作检测准确性更强。协作检测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阴影疚和多径

衰落造成检测性能下降的可能,即使在遮蔽环境相对严重的状态

下,也能获得较好检测概率。

协作检测结构既可以是分散式的,也可以是集中式的。所谓分布

式协同感知,是指各个节点均独立决策,只是相互交换感知信息。

协作频谱感知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参与协作的各个节点感知性能,

还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和数据融合方法;而所谓集中式协作感知,则

是将各个感知节点的感知结果送到基站(bs)或接入点(ap)进行统

一的数据融合,并据此做出决策。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频谱感知

过程中,单个节点的不可靠性和不同感知节点的相关性也会对频谱

感知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5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中基于干扰的检测

发射机可称为无线环境的中心,距发射机一定距离的信号功率在

设计中必须要达到一个底限才能降低干扰。但由于不可预知的、新

的干扰源出现,射频噪声底限随之升高,从而导致信号减粘覆盖范

围。因此,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也为了提升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

性,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了干扰温度机制,通过干扰温度模型

进行评价(如图2所示)。这种转换为干扰提供了一个度量,用以

量化和管理无线环境中的干扰源。设定一个保证授权用户系统正常

运行的“干扰温度门限”,该门限是由授权用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的最坏信噪比决定的。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的干扰累积如达到或

超过干扰温度门限,授权用户系统就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反之,则

可以保证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同时正常工作。

干扰温度机制能更好地量化和管理干扰,并在确定的频段上增加

更多的非授权操作。相比于仅基于发射机操作的简单评估方式,干

扰温度模型基于实际环境和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交互,考虑了所有

干扰源的累积效应。当认知用户发现自己可能导致干扰温度超过门

限时,则应选择其它频率,如果没有可用频率,则应停止频谱占用

直至情况允许。

干扰温度机制的执行过程涉及三个环节:一是以某种方式准确地

测量出授权接收机处的干扰温度,即认知用户必须明确目标频谱内

现有的用户的工作状况,定量计算目标频带中可接受的噪声干扰水

平,并准确预测接入后对原有授权用户接收机产生的干扰;二是合

理“干扰温度门限”的设置,只要引入认知用户后,产生的附加干

扰温度值不超过既定门限,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三是有效控制认

知用户的累积干扰,使授权用户接收机处的干扰温度不超过既定门

限,从而保证授权用户系统的正常工作。利用干扰温度概念,认知

无线电能够与授权用户真正实施频谱资源共享,而非频谱机会接

入。

3.6 其它感知技术分析

基于波束的感知:如果已知发射信号的导频,扩频码等信息,即可

利用这些先验信息判断有无主用户。

基于无线身份验证的感知:如果知道主用户所采用的通信技术标

准,获得其发射信号的完整特性,则可进行更为准确的感知。比如,

如果认知节点知道主用户采用的是蓝牙技术,凭借这一信息,认知

节点可以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因为己知蓝牙信号的传输距离为

10米内。验证通常包含两个步骤:

imi(初始模式身份鉴定),认知用户根据感知到的主用户(由于已

知主用户采用的通信技术),选择适合自己的通信技术标准,不对

主用户造成干扰

amm(替代模式监测),认知用户在使用特定技术标准通信时,也应

监测其他可能的备选模式。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感知技术外,还有multitaper spectral

estimation多抽头频谱估计,wavelet transform based estimation

小波变换估计,hough transform霍夫变换,time-frequency

analysis时频分析等感知技术。

4、结语

频谱感知不仅是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更是当前认

知无线电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了保证不干扰已授权用户的通信,认

知用户的感知功能要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出特定区域的频段使用情

况,在避免影响授权主用户使用的前提下,找到适合通信的频谱,

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因此,深入研究频谱感知技术,使之能够及时

确定占用频谱信号的调制方式、带宽、波形、载波频率等,以通过

有效的频谱感知技术,使认知用户在不干扰主用户的前提下进行通

信,有效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周良臣.《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分析》[j].电讯技术,2010(3).

[2]梁红玉,陈宏滨,赵峰.《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综述》

[j].广西通信技术,2011(2).

[3]杨乐.《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

用,2011(8).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析

摘要:认识无线电技术做为近年来通信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是

无线通信新兴智有技术之一,它对目前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固定

频谱分配制度问题能够有效加以解决。因此,深入探讨做为认知无

线电实现频谱分配、频谱共享前提和基础的频谱感知过程,则成为

整个系统环节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技术 研究意义 分类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2)02-0033-02

伴随着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电

技术应用面不断得到扩展,这使得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与社会

不断增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矛盾,可以说,随着人类社会对无线电

频谱资源需求的增长,其也已成为稀缺的信息社会重要资源之一。

认知无线电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可从有效解决因固定

频谱分配政策导致的频谱资源不合理分配问题,并在探索频谱空穴

特性的基础上,对无线频谱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

频谱感知这一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此进行

进入地探究也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意义

频谱感知/空闲频谱检测和动态频谱资源管理是认知无线电最核

心两项技术,而频谱感知过程决定了其后续环节实施的顺利与否,

可以说,感兴趣频段的检测,成为整个系统实现与否的重要前提条

件。因此,频谱感知技对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与发展作用极大。

感知无线信道的环境,对信息检测、感知过程中出现的空闲频谱,

并将其看做是作用在物理层上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感知在认知无

线电中的主要任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应检测授权用户的信

号存在与否,判断频段是否可用,这个任务要求频谱检测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接入权差异的客观存在,认知用户在使

用某一频段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有效的监测状态,对授权用户

接入或使用该频段时不接入或是及时用最快的速度退出占用,以避

免干扰到授权用户的正常工作。

对认知无线电接收机而言,其工作地点即可在授权频段,也可在

非授权频段。在授权频段上,授权用户比认知用户的接入权要高,

认知用户在占用频段后,需进行周期性检测,以防与授权用户出现

使用冲突现象,若频谱空穴已为信号所占用,则还需要去寻找新的

空闲频段才能进行信号的传输,所以认知用户需要判断频谱空穴是

否真实存在,这个过程包含在授权频段的检测过程中。

为了满足无线电频谱的检测要求,需要使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

谱感知执行得更加可靠和有效,以确保授权业务免受干扰,还要使

不同认知用户利用授权频段来传输非授权信号更加合理。通过以上

分析可知,在认知无线电应用中,频谱感知/空闲频谱检测具有着

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探讨频谱感知技术很有其必要性,这也是

认识无线电应用中必须加以讨论的的核心内容。

2、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类的形式

从本质上来讲,频谱感知是通过对接收信号的检测,认识用户能

够对某信道存在授权用户与否作出准确判断。同时为避免对授权用

户使用造成干扰,认知用户必须能够检测出空闲频谱,以及授权用

户的出现。也就是要求认知用户有效提升检测的可靠性,从而能够

实现连续、实时地侦听频谱。

在频谱感知过程中,授权用户的类型不同对感知灵敏度也有着不

同的要求。举例来讲,普通电视接收器较gps接收机而言,其灵敏

度要差一些,所以电视广播信号就较gps信号更容易检测。因此,

认知无线电的灵敏度相对较高,至少要超过授权用户接收机的灵敏

度,并拥有30~44db的余量,以避免“隐藏终端问题”(hidden

terminal problem,htp)。

同时,由于认知环境的差异,实现频谱感知还需要高度的灵活性。

频谱感知对信号的处理表现在通过信号统计对授权用户作出身份

辨识和通过处理增益提高射频前端灵敏性。总体来讲,频谱感知技

术可归纳为授权用户发射端检测、授权用户接收端检测和协作检

测。其中,本地频谱检测是指单个认知用户独立执行频谱检测算法

检测的过程,又可以分为: 授权用户接收端检测(primary

receiver-sensing)和授权用户发射端检测(primary

transmitter-sensing)。协作检测(cooperative sensing)则是指

多个认知用户互相合作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而执行的检测。

3、对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进一步分析

实现频谱管理、频谱共享是频谱感知技术的前提,更是认知无线

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认知无线电中具有基础地位。根据检测的依

据,当前频谱感知技术类型主要可划分为两种:一种如接收信号强

度检测rssi、多分辨率频谱感知mrss等,是基于能量的检测;另

一种则包括基于信号符号构成的感知和基于信号相关特征的感知

等,这是基于特征的检测。

3.1 基于能量检测的认知无线电感知技术分析

能量检测是非相干检测,为目前使用最多,也最简单的方案。采

用能量检测,接收机可以不用预知主用户信号发射的相关特征。接

收机将信号依次通过模/数转换器、自相关运算、fft,取得接收信

号平均功率,然后再拿得到的结果和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当前

信道主用户占用与否。通过增加接收机每次信号接收时间的长度,

或增加fft运算的点数,就能够提高能量检测准确性。不过,能量

检测虽较易实现,却也存在局限性,即对主用户信号和接收噪声不

能进行有效分离,如果工作条件信噪比相对较低其性能不够稳定。

3.2 基于匹配滤波的感知技术分析

在输入信噪比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匹配滤波器能使输出信噪比在

某一时间达到最大。这使得这种技术检测信号耗时短、效益高,从

这个意义上盾来,匹配滤波是最优的信号检测技术。但它需要待测

信号的先验信息,这个显著的弱点,加之硬件上的相对复杂,使其

在实际感知条件下不易实现。

在信号检测理论中匹配滤波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信号s

(t)的匹配滤波器,其冲激响应如下式所示:

h(t)=ks(t0一t)

由式可见,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h(t)基本为输入信号s(t)的镜

像,只不过是时间上右移,同时幅度上乘以中这一非零常数。匹配

滤波器能使输出端信噪比达到最大,但是为了匹配滤波的实现,获

得较多被检信号的先验知识是重要前提,加之其计算量相对较大,

所以这样方法通常用来检测那些发送双方都预知特征的信号。

3.3 基于信号周期平稳特征的感知技术分析

由于信号的统计量达到期望值,自相关函数等便具有周期性,这

也使得信号与噪声相较而言循环平稳特性更为明显。在己知信号自

相关函数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也就能够

进行更为准确的感知。此外,由于信号不同,其自相关函数也是不

相同的,在已知某一信号频谱特性的前提下,那么将已知信号与其

它信号进行分离也是可实现的。这种基于信号循环平稳特征的频谱

感知更加有效,当然这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已知待检信号的

循环平稳特征,且执行复杂度较高。信号的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模型

如图1所示:

图1 信号的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模型

如果信号是功率有限的循环平稳信号,那在时间[—t/2,t/2]上

其循环自相关函数为:

谱相关函数为:

其中,α是循环频率,s()是α=0时信道没有信号,仅有噪声情况

下的功率谱密度,s()是待检测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谱相关检测法其优点表现为:基于信号特征离散地分布于循环谱

的循环频率之中,而背景噪声与干扰在非零循环频率处不会呈现谱

相关特性,所以信号辨识能力较高。

谱相关检测法的局限则表现在:其计算量很大,且算法要使用傅

里叶变换两次对信号进行处理,其所提供的只能是对傅立叶频谱的

补充。

3.4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中的协作检测分析

由于认知用户对主用户位置信息不掌握,所以只能检测主用户可

能较为微弱的信号,这也是对主用户进行基于发射机检测的原因所

在。在大多情况下,主用户网络和认知用户在物理上是分隔开来的,

因此,认知用户在发射机检测中,无法避免因主用户接收机位置未

知而形成的干扰。认知无线电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即便是视距传

输,但由于遮蔽等客观原因,无法检测到主用户发射信号的可能也

是存在的。因此,认知无线电用户需要其他用户协作感知,也就是

从其他用户那里得到信息并进行准确检测。认知用户之间的协作检

测能够有效减少单一用户检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来讲,

协作检测准确性更强。协作检测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阴影疚和多径

衰落造成检测性能下降的可能,即使在遮蔽环境相对严重的状态

下,也能获得较好检测概率。

协作检测结构既可以是分散式的,也可以是集中式的。所谓分布

式协同感知,是指各个节点均独立决策,只是相互交换感知信息。

协作频谱感知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参与协作的各个节点感知性能,

还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和数据融合方法;而所谓集中式协作感知,则

是将各个感知节点的感知结果送到基站(bs)或接入点(ap)进行统

一的数据融合,并据此做出决策。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频谱感知

过程中,单个节点的不可靠性和不同感知节点的相关性也会对频谱

感知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5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中基于干扰的检测

发射机可称为无线环境的中心,距发射机一定距离的信号功率在

设计中必须要达到一个底限才能降低干扰。但由于不可预知的、新

的干扰源出现,射频噪声底限随之升高,从而导致信号减粘覆盖范

围。因此,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也为了提升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

性,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了干扰温度机制,通过干扰温度模型

进行评价(如图2所示)。这种转换为干扰提供了一个度量,用以

量化和管理无线环境中的干扰源。设定一个保证授权用户系统正常

运行的“干扰温度门限”,该门限是由授权用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的最坏信噪比决定的。非授权用户对授权用户的干扰累积如达到或

超过干扰温度门限,授权用户系统就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反之,则

可以保证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同时正常工作。

干扰温度机制能更好地量化和管理干扰,并在确定的频段上增加

更多的非授权操作。相比于仅基于发射机操作的简单评估方式,干

扰温度模型基于实际环境和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交互,考虑了所有

干扰源的累积效应。当认知用户发现自己可能导致干扰温度超过门

限时,则应选择其它频率,如果没有可用频率,则应停止频谱占用

直至情况允许。

干扰温度机制的执行过程涉及三个环节:一是以某种方式准确地

测量出授权接收机处的干扰温度,即认知用户必须明确目标频谱内

现有的用户的工作状况,定量计算目标频带中可接受的噪声干扰水

平,并准确预测接入后对原有授权用户接收机产生的干扰;二是合

理“干扰温度门限”的设置,只要引入认知用户后,产生的附加干

扰温度值不超过既定门限,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三是有效控制认

知用户的累积干扰,使授权用户接收机处的干扰温度不超过既定门

限,从而保证授权用户系统的正常工作。利用干扰温度概念,认知

无线电能够与授权用户真正实施频谱资源共享,而非频谱机会接

入。

3.6 其它感知技术分析

基于波束的感知:如果已知发射信号的导频,扩频码等信息,即可

利用这些先验信息判断有无主用户。

基于无线身份验证的感知:如果知道主用户所采用的通信技术标

准,获得其发射信号的完整特性,则可进行更为准确的感知。比如,

如果认知节点知道主用户采用的是蓝牙技术,凭借这一信息,认知

节点可以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因为己知蓝牙信号的传输距离为

10米内。验证通常包含两个步骤:

imi(初始模式身份鉴定),认知用户根据感知到的主用户(由于已

知主用户采用的通信技术),选择适合自己的通信技术标准,不对

主用户造成干扰

amm(替代模式监测),认知用户在使用特定技术标准通信时,也应

监测其他可能的备选模式。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感知技术外,还有multitaper spectral

estimation多抽头频谱估计,wavelet transform based estimation

小波变换估计,hough transform霍夫变换,time-frequency

analysis时频分析等感知技术。

4、结语

频谱感知不仅是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更是当前认

知无线电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了保证不干扰已授权用户的通信,认

知用户的感知功能要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出特定区域的频段使用情

况,在避免影响授权主用户使用的前提下,找到适合通信的频谱,

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因此,深入研究频谱感知技术,使之能够及时

确定占用频谱信号的调制方式、带宽、波形、载波频率等,以通过

有效的频谱感知技术,使认知用户在不干扰主用户的前提下进行通

信,有效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周良臣.《认知无线电体系结构分析》[j].电讯技术,2010(3).

[2]梁红玉,陈宏滨,赵峰.《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综述》

[j].广西通信技术,2011(2).

[3]杨乐.《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

用,2011(8).


相关内容

  •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电磁频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10年1月第1期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Jan.2010No.1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电磁频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传伟1,郝威1,刘利江2 (1.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33:2.中国人民解放军91604部队,烟台,264000) 摘要:通过对认知无线电技术主要特点的分析, ...

  • 会理县职称论文发表-无线电网络中继技术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会理县职称论文发表-无线电|网络|中继技术论文选题题目 会理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无线电|网络|中继技术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 ...

  • 认知无线电技术介绍
  • 认知网络课程学习报告 题目:认知无线电技术简介 目录 1.认知无线电简介 ----------------------------------------.- 1 - 1.1 技术产生背景 ....................................................... ...

  • 认知无线mesh网络
  • 第11卷第4期 2010年8月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Inf or m ati o n Engineeri n g Un i v ersity Vol 111No 14Aug 12010 认知无线Mesh 网络 仵国锋, 季仲梅, 张 静, 何照盼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

  •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
  • 专题综述 2011年第24卷第12期 ElectronicSci.&Tech./Dec.15,2011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 王明伟,苑津莎,赵建立,郭 摘 要 康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讨论目前认知无线电频谱的两个重要技术-感知和预测.针对感知无线通信 ...

  •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研究
  • 2008年第06期,第41卷 通 信 技 术 Vol.41,No.06,2008 总第198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198,Totally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研究 李连宝, 毛玉泉, 李 林, 柏雪倩 (空军工程大学 电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

  • 利用多分辨率频谱分析的频谱感知方法
  • 第28卷第3期 2008年06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Hangzh ou Dianzi University V ol. 28,N o. 3 Jun. 2008 利用多分辨率频谱分析的频谱感知方法 徐世宇, 赵知劲, 尚俊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

  • 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
  • 朱江等: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 ZTECOMMUNICATIONS 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 ArchitecturesandProtocolsofCognitiveRadioNetworks 随 着无线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地点的高可靠通信以及对频谱资源频谱资源的稀缺成为无线应用 的有效利 ...

  • 一种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技术
  • 一种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技术木 范祥,史治平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4) 摘要:构造认知用户的网络模型为马尔科夫随机场,应用BP算法和加权BP算法来协助分布式网络中的决策融合,利用加权的BP算法更有效地解决阴影衰落和恶意节点所导致的问题.这种方法的性能优于现有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