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训:1994

2015-03-09 09:22

来源: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作者:Olga Oliker,编译:bluearmy2000 1943次点击:我要评论

  俄军最主要的错误是仍然没从上一次的城市战中吸收到教训。城市战不但是应该避开的,而且是能避开的。结果这一次俄军仍然没有对城市战进行有效地准备。更糟的是,许多上次战争中出现的组织混乱在这次战争中再次重演。

(原创译写)《车臣战训》原著:正名《Russia’s Chechen Wars 1994-2000: lessons from urban combat》,Olga Oliker著. 该书是美国兰德公司下属阿罗由中心(Arroyo Center)为美国陆军进行的战场经验总结项目的报告。阿罗由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车臣战争(主要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两军的表现,总结出了这篇城市战指南。该书于2001年出版。

---------以下是正文---------

前言:

此报告提供了对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1996)中的战斗分析,并将此分析与当前俄军在车臣的战斗(指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2009)进行了对比。本报告除了对城市战进行了专门研究外,还广泛的讨论了车臣战争的方方面面。该研究报告之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俄军的城市战经验,并借此让人理解俄军的战斗力和城市战之方方面面。以此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提供相关的战例。

此报告乃是一军方城市战研究项目之一环,此综合项目由美国陆军署副助理秘书和参谋次长基于研究和情报之目的而资助写成。此综合项目由阿罗由中心所属的军事力量发展、军事技术革新以及战略、条例和资源管理研究计划管理。该中心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陆军共同出资建立的。此计划应可以激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对于城市战之复杂性之兴趣及帮助有意者对俄罗斯联邦的军力、战略及战术有更好的理解。

章节:

第一章

1:总论

2:背景

3:车臣战争牵扯之广泛性

4:接触和组织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1:先观其历史背景

2:进入格罗兹尼

3:格罗兹尼战斗中车臣贼军的战略及战术

4:“战争大学”的考试和俄军之应对

5:格罗兹尼之后:战事继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

1:两次战争中对战略与战术的思考

2:第二回合开始前的准备和计划

3:战争间歇中在格罗兹尼的车臣人,外国干涉和其战术

4:俄军再临

5: 俄军对城市战的的新应对,自1994-1995开始的变革

5.1:伤亡和士气

5.2:部队间协作

5.3:通讯手段

5.4: 航空兵

5.5:炮兵

5.6:部队

5.7:宣传

6:格罗兹尼的车臣贼军

7:最后一击

8:格罗兹尼之后:共青村之战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章:写在前面的 93

总论

1994年俄军在进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时,部队在心态上并未做好战斗准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俄军相信他们的对手车臣贼军——一帮希望车臣从俄罗斯分裂出去的反贼——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只要看见坦克就会溃散的乌合之众。俄军士兵并没有理由想些别的问题,而他们的上司也告诉他们无需担心。

结果没过多久俄军就因为这个错的离谱的认识而大吃苦头,对于每一个参加了对格罗兹尼新年攻势的年轻人来说,这场战斗实在是够“格罗兹尼”的(格罗兹尼在俄语中是“恐怖”和“威吓”的意思)。尽管俄军最终拿下了这座城市,但是代价高昂。而且这胜利并不长久,车臣贼军随后的反击导致了和谈的开始,而这和谈最终让俄军在1996年被迫离开了车臣。

然而五年后,俄军重返车臣,1999年12月俄军再战格罗兹尼。和五年前毫无准备打的一团乱的烂仗相比,俄军在这一战中做出了相当显著的准备和进步。比起94年的得意自大来说,99年的俄军则极为不同。94年时的俄军自以为城市战并非是什么大不了的危险。而99年俄军指挥官们则开始尽量避免城市战,而改用重炮和空袭来摧毁敌人。俄军指挥官相信猛烈的重型火力能够迫使敌人败阵,并根据这个信条制定了他们的战争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城市战因被尽力避开而被忽视,因此部队也没有接受多少相关的训练。

车臣贼军事先已有准备,为了能在俄军凶狠的火力下幸存下来。贼军构筑了庞大的地道网。通过地道和碉堡防御先让自己撑过俄军的轰击,然后再进入阵地“欢迎”俄军步兵的到来。此战术有效地遏制了俄军的火力优势,打得俄军头痛不已。这导致俄军被证明依然对城市战缺乏必要的准备,并对城市的独特环境缺少认识。

如果说缺乏对城市战的相关准备是俄国在车臣战争中犯下的最致命错误,那么和其同一级别的错误可不止一个。缺乏必要的训练和补给,装备老化严重和蠢到家了的作战计划都展现了当年的世界劲旅已经沦落成了什么德性。同时也展现了当不同部队进行协同作战时,俄罗斯军队的组织结构能表现的多么蠢笨。然而第二次战争,自1999年开始一直打到现在,显示出俄军确实做出了不少真正的改进,例如在协同作战、计划、基础战术和公众宣传上。然而,其他问题依然存在与这支军队之中。

格罗兹尼首战: 俄军的错误

军队退化问题

俄军士兵训练程度非常糟糕,对于所有技术装备,如夜视设备、装甲车辆及相关武器等等,几乎是门门不通样样松。更倒霉的是,大部分技术装备保养的极差。军队每一阶里都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

- 特种部队人员是紧急集结起来的,而且之前没有做过协同训练就进入了战场。

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

- 尽管证据和相关迹象既丰富而又明显,俄军却相信此城防御很差。敌人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的估计均错的一塌糊涂。

- 进攻计划做的杂乱无章并且充斥着过于乐观的估计。而且完全没有针对突发情况的预备计划。

- 俄军的IPB(intelligence preparation of the battlefield, 战场情报准备)做的极差

- 由于上级领导的相互扯皮,俄军实际上未能完全封锁格罗兹尼。

部队协同问题

- 参战部队来源复杂,造成政府间各部门相互打架。

- 国防部(MOD)和内务部(MVD)之间的配合和参战部队的空地配合足以为所有军队提供最好的反面教材。

- 各部队的情报不能相互间交流。通讯器材不佳,部队也缺乏相关的通讯守则。雪上加霜的是,部队漠视通讯保密制度,经常公开明码喊话,结果屡吃苦头。

- 可能是受上个原因的影响,各部队之间多次误击友军,代价惨痛。

- 部队对于战场经验非常不重视,蔑视总结经验的举动。士兵相互间也很少传授战场经验。结局就是,每次损失惨重得来的教训,没多久就忘光了。然后相同的蠢事再次上演。

尽管以上错误都是俄军在格罗兹尼的城市战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些错误并非是只限于城市战的情况,虽然就一般来说,城市战中防守方处于有利位置,但是这些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可能发生的。以上这些问题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让俄国人痛苦不堪。

再战格罗兹尼:俄军的改进

俄国人针对第一次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实在的改进。俄军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俄军的城市战装备仍不算是上佳,结果在1999-2000之间的格罗兹尼战斗中仍然问题多多。

准备:

俄军此次计划准备周密,这一次俄军采用零敲碎打的战术以取代强行攻坚,倾向于在小型居民点或者城市废墟中逐渐蚕食小股敌人的战法,而避开大城市。这样政府的部队在执行任务时混乱就比较少。

- 尽管还是没有完全封住,但是这一次俄军对于格罗兹尼的包围做的比上次更好。

- 食物和紧急军粮的供应得到改善,士兵们没有遭到上次战争中的饿肚子情况。

- 严格控制媒体和信息,并发动了一系列公关行动以建立和维持公众的信赖。

配合

- 让国防部全权指挥这次战斗的决定理顺了指挥体系

- 部队的配合和空地协同有了极大改进

- IPB得到改善,使得计划和参谋工作都有了改进

战术

- 以更安全的使用装甲力量为信条,使得装甲部队效率大增

- 不再尝试步兵的紧逼贴身战斗,而改用航空火力和重炮来取代。尽管这战法不总是很有效,但是确实提升了一些士兵的存活率。

- 一改以往的鲁莽行事,以缓慢和有力的行动代替

- 部队先保持与敌人的接触,在呼叫重火力后立即后退

- 俄军为数不多的精英狙击手被有效地使用

- 用强大的火力来代替原来的人力。结果部队伤亡很小(然而对基建和非战斗员造成很大破坏)

- 前线军官主观能动性大为加强。部队以小建制进行作战,这使得部队的效率和存活率都得到了提升

- 由于更多的特种部队人员加入战团以支援正规军的作战行动,使得部队作战效率有很大提高。并且有效抑制了误击。

再战格罗兹尼:俄军的错误

俄军最主要的错误是仍然没从上一次的城市战中吸收到教训。城市战不但是应该避开的,而且是能避开的。结果这一次俄军仍然没有对城市战进行有效地准备。更糟的是,许多上次战争中出现的组织混乱在这次战争中再次重演。

未准备城市战

- 俄军寄希望于用重火力解决问题,结果没有做后备计划。

- 俄军士兵这回又没做相关的城市战演练

腐化和组织问题

- 部队配合虽得到加强,但是却总是维持不住很长时间。这导致了国防部的部队、内务部部队和车臣亲俄民兵之间扯皮不断。

- 摩托化步兵依然训练无素

- 技术装备老化严重且缺少备件,航空机的问题最为严重

- 大部分俄军不善夜战。

车臣贼军的优势

自然地,俄军的失误就是贼军的进步。由于两次战争中城市战非常常见,所以贼军的战术改进相对不多,主要有

- 贼军熟知城市的地形,并且战意旺盛。

- 不少叛贼都是之前的苏军和现役俄军士兵,因此他们可以方便的利用既有的俄军城市战教范来指挥战斗(这些教范都是二战中俄军城市战经验的高度总结)

- 为了能最大限度利用己方的优势,贼军决心坚守城市,避开野战。

- 贼军单位编制较小,因此相比之下更适合城市战。

- 贼军一般不采用侧翼包抄战术,而更偏好贴身紧逼的战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发现俄军的弱点

- 贼军狙击手表现上佳

- 贼军的宣传战组织的极好,在1994-1996这一场战斗中大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1999-2000这一回组织的极差)

- 贼军不在乎地盘的得失,而在乎能否大量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以迫使俄军呆在车臣的代价变得极为高昂。

在写作这本书期间,第二次车臣战争仍未停止。而且俄军的胜利看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俄军赢得此胜利乃是依靠其火力及人力的优势。因此俄国人似要做个选择——把这地方炸到海平面以下去,然后血腥不断的占领此地。或者更仁慈些的把这个地方炸到海平面位置,然后稍微给些怀柔政策,然后再血腥不断的占领此地。亲俄的车臣人或将帮助俄国人相信这招用不上。

俄军的车臣经验因两个理由而变的非常重要,第一,车臣战争及其相关的城市战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了解俄国军队。对于一个精细的观察家来说,俄军的战斗经验可以提供独一无二的关于俄国军队的一手材料。包括俄军的战术、军力和其是如何汲取经验教训的。本报告虽然专门研究城市战,但是并不因此就排斥其他关于俄军的军事计划和军事参谋的研究。而且,这将会使该报告更为有趣且更为充实。

第二:俄军的经验提供了关于城市战的独特视角。随着全世界城市化进程之加快,士兵们将来会很可能要在城市、城镇、乡村中进行战斗。而在这些战斗中战斗员和非战斗员几乎很难分清楚。所以,各军事组织应当认真学习俄国人的经验。

现有可靠地理由可以证实美国将来的敌人将如车臣人之于俄国人一般凶猛,抑或更糟。因此,美国必须做城市战的相关准备。美国不可像当前俄军一般,在认识到城市战之艰苦后就尝试避开。因为这将是不可避免的。故美国决策者须认识到在城市地形中,即便侵略军装备优越,技术先进。但当地的叛匪也是可以利用一些己方的优势来对其加以抵消的。所以必须汲取别人的教训以免再犯同样错误。因此美国和其军事力量必须学习俄国的经验。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1、先观其历史背景

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对俄军在格罗兹尼及车臣最初的失败,莫斯科的那些过时的苏式战略思维是要负责的。在苏军的教条中,因为预设战场是在中欧和西欧地带,所以苏联战略家们认为城市往往以不设防来尽可能减小战争的破坏。所以在苏军的教范中,如果城市设防,则绕过去。如果不设防,就正步走进去。在这种理论下,炫耀武力为主,而攻击则为辅。坦克则一般是作为领头力量来引导摩步或徒步步兵前进的。因此在旧的苏军教范中并没有包含相关的城市战理论。结果这影响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准备工作。

到了1994年俄军准备战争的时候,炫耀武力论大大影响了部队。俄军认为只要坦克领头带着摩步部队前进就可以轻松拿下格罗兹尼。因为他们相信这座城市为了避免可能的破坏,是没怎么设防的。不过这种简单论点倒给了各位读者机会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俄军的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种种失误。例如这种简单论给俄军造成的惨重损失足可证明俄军已经数典忘祖到何种地步。苏军在二战中学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战经验,并把这些经验总结成战训传给后人。可是后人却没继承下来这些宝贵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线上,苏军一开始是缺乏城市战的理论和训练的,他们只能从20世纪20年代时的那些故纸堆里找经验来安排他们的防御。这当然成果有限,不过随着战火的洗礼,苏军越来越强。首先他们学会了全套城市防御战术,然后当转折点来临,苏军又逐步学会了更难的任务——如何进行城市攻坚。战争大学教会了苏军城市战的秘密,从一开始的丢城失地,到随后的图拉,列宁格勒的防御战,然后是斯大林格勒的辉煌胜利,接下来是布达佩斯,维也纳,柯尼斯堡乃至最后的柏林会战。从这些战斗中,苏军参谋们总结出来什么该干和什么别干。而他们的这些总结即便放到当代也是意义非凡的。

这些二战时的经验教训在战后成为苏军城市战教范的基础。比如有个理论,是从早期苏军的失败中发现出来的,即城市是极有利于防御的地形。苏军的战略家们总结到,为了攻占一座城市,攻方兵力至少要四倍或六倍于守方。另外一个有用的经验是,为了成功的攻克城市地区,攻方必须有效地围困住城市使其不可得到外援。攻城伊始,以侦查为先,测绘随之。

在准备攻城计划时要做到事不厌细,并一定要准备预备计划以防止意外情况。部队应以小编制进入城内,并做好肉搏战和逐屋扫荡的准备。攻击房屋建筑时,则以在相邻楼宇中对目标建筑发动多点同时攻击的战法最为有效。进楼之前应准备好肉搏武器和烟雾弹,一旦冲进楼里,一定要优先控制住楼梯口,楼梯和制高点。待全楼攻下,应毫不犹豫马上布置防守以抵挡敌军之反冲击。在防守中最先注意的是己方之供应线和侧翼应能承受敌军从多路发动的反冲击。

坦克和火炮必须以持续火力掩护步兵的运动。在苏军教范中,通讯保障是重中之重,在更换阵地时必须清楚明确的通知友军。

最后,苏军非常推崇火焰喷射器,认为是逐屋争夺首选佳品。这使得火焰喷射器在他们的军械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苏军的二战经验之一,就是创设特攻分队或突击群。为了应对城市战,一个标准突击群应编有一个步兵营,工兵连,装甲连(或自走火炮连)各一个,

两个迫击炮连,一个加农炮或榴弹炮连,一到两个师属炮兵连的加强, 并附属一个喷火排。

一个突击群除攻击人员外应额外划分出三到六个战斗组做支援或预备队。每个战斗组应有步兵一个连,辅以一到两个工兵分队,一个反坦克步兵分队,二到五名化学兵(携喷火器和发烟设备),并以三或四名士兵携行轻型支援武器。

最后由二到三辆坦克或自行火炮掩护步兵推进。如有必要,突击群应根据任务种类进行临时分工,例如将该群划为火力组,指挥组,预备组,侦搜组和破障组。每个士兵都必须准备大量手榴弹和炸药。在城市战的相关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士兵的主动精神,尤其要强调对突发意外情况的应对和处理。

那么以上这些宝贵经验是不是在二战到格罗兹尼的这几十时光中都被忘光了呢?从大时间段上来讲是的,在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苏军的分析家和士兵们还是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去积攒下的城市战经验。但是时过境迁,在80年代,城市战已经不是主要的练习科目了,军事教材也往往略去相关内容。等到了1994年,不管是国防部还是什么别的政府机关的部队几乎都没有特别的城市战用装备。连最后的一支职业城市战部队都在1994年2月被解散了,连带着400到430名职业军官宣布退休。

这当然不是说俄军自此就没有练过城市战的人了,至少史本纳兹(Spetsnaz)特种部队和伞兵部队还是在演练某些城市战术。比如史本纳兹和内务部的狙击手就专练城市狙击。不过自打冷战后,城市狙击的首要假想敌是恐怖分子,所以城市狙击战术往往专注于小规模猎杀而非全面开战。因此,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准备都是围绕着对付偶发恐怖事件来布置的。通常的防暴任务是特种部队的训练大头。因此,当俄军的摩步步兵在格罗兹尼进行集结,准备打一场理想中的在开阔地形下突进式的战争时,他们的城市战训练则糟糕透顶。据估计,在俄军的一般战术大纲中,摩步步兵需训练151个小时,但只有五六个小时是用来安排演练城市战术。更倒霉的是就是这样稀少的训练,由于军队的退化,进攻部队在攻城之前都还没练过。雪上加霜的还有,关于城市战术的相关手册,总参居然都没印刷几本,更别提散发下去。狙击手的训练也很差。自1952年狙击兵学校关闭后,狙击训练就成了各团部的事儿,结果就是只有少数的枪法优秀的将兵才能得到一定的狙击训练。而且这狙击训练严格上讲来也不是很够。

2、进入格罗兹尼

有证据表明,俄军命令前线部队略过有防御的城市不打的决定并不是一种深思熟虑,而是单纯想让部队尽快推进以省着部队要花漫长时间来准备围攻。因此俄军在得知对手有防御准备时,甚至考虑过不打格罗兹尼。且因炫耀武力论之影响,俄军指挥官还通知下属可能不会开战,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 (Pavel Grachev)也持类似见解,认为这不过再演一回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老剧本,顶多难点而已。相反的,车臣贼军对和平可不抱任何奢望,他们就是要撸开袖子准备在格罗兹尼大干一场。

两边截然不同的观念导致俄军发现自己陷进了一场既不想打也没准备打的战争中。然而比起这次战争中那糟糕的情报侦搜,以及对前几个月车臣亲俄民兵夺城失败的行动的漠视来说,这种战略观上的极度失误只算是个小错误而已。

格拉乔夫将军曾经私下里讲过他的格罗兹尼攻城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阶段从1994年11月29日起到12月6日止,在该阶段中,部队必须准备并确保相关地区,好让前线航空兵和武直能在之后的行动中获取制空权,电子战部队也必须在这一周内做好战备。在第一阶段结束,计划进入第二阶段。部队要于三天内从五个方向进抵格罗兹尼并构筑两道环形包围圈以彻底困住城市,建设通讯保障并进行侦察。然后接下来的四天,即12月10日到14日,部队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城,夺取包括伪总统府,政府建筑,电视台和广播站以及其他重要设施。

格拉乔夫乐观的时间表一开始就很不顺,尽管俄空军在11月底很轻松的解决掉了贼军的266架航空机,可到了12月11日地面部队还是没有开拔。

俄军在穿越北高加索时遭到意料之外的当地群众的有力拦阻而步履维艰。缓慢的推进速度迫使格拉乔夫一再修改其时间表,结果拖到12月26号部队才全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封锁是有效的,封锁线,尤其是南部地区漏洞百出。“围困”仅存在纸面上。列昂蒂谢伟索夫上将(Leontiy Shevtsov)辩解说这些漏洞是为了方便疏散难民,但这完全是诡词。这些漏洞实际上使得贼军可以方便的把给养和援兵送入城内。而这些给养和援兵全都来自俄联邦本身——印古什共和国的接济。

格拉乔夫的计划和时间表反映出他的轻敌大意,糟糕的情报和作战计划也应受谴责。战争准备十分缓慢,侦察部队报告上来的都是些众人皆知的东西。地图即不准,比例尺又不对。情报收集和分析直到开战了方才开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线部队不乐打仗,只单纯依赖空军解决问题,而因为连日的糟糕天气,航空兵出勤率很低。不过即使是天气好,航空侦察在城市地形中的效果也很有限,往往不能侦察到敌据点之所在。整个作战计划对于之前8月,10月和11月车臣亲俄民兵(含部分俄军)夺城失败的教训完全不予重视。倘若之前的教训能正确吸收,俄军指挥官就应该发觉到坦克纵队在城市地形中所能遭到的极大危险。因为就在几周前,车臣亲俄民兵的坦克在进攻格罗兹尼时就曾被装备RPG火箭助推榴弹的反贼部队包围歼灭过。

对于以上侦察和计划的错误,炫耀武力论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俄军部队自负的认为他们去格罗兹尼只是去炫耀下武力罢了。结果三个坦克纵队在内务部和安全局的特种部队协助下从驻地以北,东和西三个方向呈人字形开进格罗兹尼郊区。他们试图夺下来一些重点建筑以分隔开市中心和卡塔亚马区(Katayama)。

其中北部集群负责夺取城北的中心区和伪总统府。西部集群则负责夺取火车站然后从南方封锁伪总统府以将该地区和其他部分分割开来来阻断敌增援,同时他们也负责协助封锁扎沃德区(Zavod)和卡塔亚马区。与此同时,东部集群要顺着铁路线进入市区并夺取松扎河(Sunzha river)大桥,然后和另外两集群汇合最终彻底孤立市中心地区。由于参谋们认为头号匪首焦哈尔杜达耶夫(Djohar Dudaev)和其部队是主要在市中心地区设防的,故他们相信此此计划可以有效围捕此獠。

如果这个计划是切实可行的,那么事情自然如顺水推舟。可问题是6000俄军于新年之际击退了几支敌人的小股兵力,涌入格罗兹尼之时,发现他们的对手准备充足而且兵力远超原先的估计(敌兵力估计少则一千多则一万人)。而且对方城防坚固,结果俄军立刻陷入苦战。

俄军步兵在街上遭到伏击,贼军占据楼宇的制高点和底部向俄军猛烈开火。由于坦克的坦克炮难以有效射击敌火力点,结果俄军装甲部队遭到重创,仿佛五十年前柏林战役重现一般,俄军的坦克纵队因先导车和尾车被打翻而堵得动弹不得,成了对手的活靶子。俄军步兵以为车辆装甲厚重,拒不下车来协助装甲兵摆脱困境,而是单纯的躲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保命,结果最后被对手的火力依次摧毁。俄军因此死伤数百余人。

如果说缺乏情报和相关侦察导致俄军一开始陷入被动,那么接下来俄军的崩溃则原因众多。参战官兵在进入格罗兹尼之前没做什么城市战的演习和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是由新兵组成的临时单位。

在参战之前只有很少的士兵曾相互间一起共过事。新兵没经验还不是唯一的麻烦。签合同志愿参战的老兵也表现平平,由于数年未曾打仗,师级和团级指挥欠缺经验。而且部队非常缺乏下级军官和有能力的士官,军队的预算和补给一般只能到位30%-40%。 这导致部队根本使不出力来。

还有个严重问题就是部队间的协同,赴车臣参战部队隶属非常复杂,分属不同部门和组织如国防部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等等等等,还涉及不同的兵种如陆军空降军和特种军等等。由于这些部门和组织之前没做过联合演练,而且他们的相互交流也成果有限。例如内务部的部队不能跟装甲兵和航空兵相互配合等等。指挥系统令出多门也导致决策和计划的困难。由于通信器材和通信规则互不兼容,这导致情报不能及时共享,结果弄得航空兵经常找不到自家人的位置。以上困境还顺带恶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内务部和国防部相互猜疑扯皮,弄得气氛紧张干扰了指挥。闹到最后国防部公开大骂内务部的拖延磨蹭使其在危险地段遭到惨重损失。

实际上,就算没有以上的这些狗屁倒灶,各种污七八糟的束缚也够前线喝一壶的了。俄军士兵被告知除非对方先开火否则严禁开枪,这使得仗打得束手束脚。尽管俄军航空兵的苏24和苏25在11月和12月有效地解决掉了贼军的266架航空机,但是叶利钦因受压力,居然勒令固定翼飞机在12月24日禁止轰炸格罗兹尼.这一禁就禁到了1月3日。这使得俄军在战争高潮的时候失去了他们最可依赖的制空权。即便航空兵加入到了战事中来,由于持续不断的恶劣天气,其作用大大受限。俄军因此非常依赖苏-24M“击剑手”战斗轰炸机。苏-24M有全天候作战及夜战能力,常在4000-5000米空域活动,通常携带有500公斤激光\电视制导炸弹和Kh-25“卡伦”空地导弹。1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也偶有使用。另外,俄军派出米格-31和苏-27战斗机巡航车臣以防止任何可能的空中增援。俄军的空中增援主要以打击敌桥梁和各种建筑物为主,但由于通讯不畅和战雾效应,这些空袭不但效果不彰,反而毁坏严重。而且地面部队不止一次被自己的航空兵误击。例如104空降师遭一次误击,导致5台先导车辆全毁。

航空误击还不是悲剧的全部,很多战例显示由于缺乏训练和糟糕的配合,误击悲剧经常发生。某前线人员甚至认为误击占俄军总损失的60%之巨。误击严重导致地面摩步步兵危险剧增。由于新兵缺乏训练,在强大的战场压力下极易陷入恐慌。直接结果就是他们对一切移动物体开火,以至误击悲剧一再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夜视器材落后,极易受到火光、烟雾和爆炸烟尘的干扰,这导致夜战中多次发生误击事故。且因地图严重不准,加之战线犬牙交错也同样导致了自相残杀的出现。与此同时士兵业务不精,不擅使用手中器材,结果反助了敌军。例如俄军使用的红外线夜视镜在夜战中多次暴露自己给对手的被动式夜视镜,结果遭对方射杀。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3、格罗兹尼战斗中车臣贼军的战略及战术

比起俄军来,车臣反贼可没有脑筋犯拧。根据俄军缴获的材料,贼军在俄军进城之前就要动手准备一场至少持续3-4个月的激战。根据这个方针,贼军加紧训练其人手,制定其计划,将城市划分为相关责任区分片包干并大力改进其通讯系统。事实上,车臣贼军完全借鉴了过去苏军二战的城市战战训并以此作为训练大纲以训练其人手。俄国报纸称贼军乃乌合之众的言论完全站不住脚,贼军实际上训练有素并事先做过演习。且其部队内不乏前苏军老兵,而他们很愿意出力对付他们过去的同行。所以当战斗开始时,尽管他们不像正规军那般等级森严,但是贼军仍表现出来上佳的组织性。

而且,由于贼军熟悉城市地形和手中的轻武器(如步枪,手榴弹和RPG),这使得他们能够达成他们战术中特别强调的灵活机动。尽管俄国的材料和车臣的材料对此尚有争议,但看起来贼军特别擅长利用逐栋穿越建筑或使用下水道系统的办法来避开俄军的侦查。贼军除装备轻武器外,其武库尚包括车载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少量的T-72,T-62坦克和BTR-70装甲车。不多的自行反坦克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有材料证明装备有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尚未证实的材料声称贼军有从化工原料中提取出的氯气弹。不过可证实的是有很大部分的武器是从原来封存于俄军军火库的老货和由俄军官兵私售于匪军的,其中某些武器甚至是俄军在开战前公开转给贼军的。有材料显示有不少新入贼寇虽不曾服兵役,但在战争开始前曾于国外受训,承训国包括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根据俄国的材料,贼军的城防部署并不像俄国人预想的那样集中于市中心,而是分布于三道分割开来的环形防御线上。

内圈防线以伪总统府为圆心,半径1到1.5公里。其任务是占据伪总统府周边楼宇,利用其制高点和制低点为步兵和反坦克火力提供有利射界。并在所有进入市中心的大路两侧都建设起可以撑住坦克和火炮直瞄的支撑点。中圈防线向西南西北两侧进行近5公里的额外延展,该防线守军在桥梁和相连街道及米努特卡(Minutka)广场上都建设了据点。同时匪军在化工厂和石化工厂及基建设施内堆满炸药预备实行焦土战术。外圈防线则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地段包括居民点和气延伸部分。

对于以上俄国人对车臣贼军防御之分析,贼军的相关材料往往则对此轻描淡写。贼军材料往往认为俄军之表现实比起公开的要糟,而且贼军多鼓吹其在计划上和战技上是如何表现出来正义性和敢战精神以抵消俄国人在数量上和技术上的优势的。但抛开关于防御计划的讨论,确切的是,贼军之准备确实是比俄军所预料的更加充分。

有报告显示,贼军有可能获得了俄军的作战计划,这使得他们获取了很大的战略优势。而且贼军在早期冲突中轻松就渗透进了俄军的通讯网。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俄军士兵对于手中通讯装备不熟,而且漠视通讯规则之必要性。有可疑的报告显示贼军在这个蜂窝网络缺乏的地方使用了两种通讯器材。包括摩托罗拉制的手持移动电话和俄军的军用通讯器。这使得他们不但相互联络方便,还可以顺便窃听下俄军的通讯,而且,他们还利用此优点在俄军的通讯网里发送虚假信息以诱使俄军上当。

贼军枪手还通过专打俄军通讯兵的方法成功瘫痪了很大一部分的俄军通讯。贼军自己的通讯则相对良好,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制的手提电话表现出色,而且贼军约定相互间以地方土话对讲。由于俄军缺乏必要的翻译人员,贼军的通讯畅通无阻。贼军还制定了通讯守则且广泛散发,有效规范了通讯纪律。

俄国和反贼的材料都同意一点即贼军编制松散,一个贼军小分队往往包含有有两名反坦克手,装备RPG-7或RPG-18“牡克哈”肩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Mukha)。两名机枪手,并有时有一名狙击手的加强。或由一名机枪手,一名RPG手(经常还额外编有一名狙击手)组成,行动时辅之以一人以上的支援组(往往含有一名枪手或自动步枪手加一名弹药手或医护兵)。一般来说三个这样贼军小分队辅以后支援人员,共可编有约25人或更多。支援组的典型编制是一名医护兵,三名弹药手/补给兵,三名通信兵和两名装备有SVD德拉格诺夫狙击步枪的狙击手。每三个小分队编为一个75人的大分队,并经常有一个迫击炮班组的加强。这样的编制在战斗中被证明极有利于伏击。

开战之前贼军事先把城市划为多个四边形(城市的管理者和设计者还被请去参与此规划)。在每个四边形里配置一个大分队,每个大分队的防区沿着平行的街道展开,并有狙击手提供掩护。接下来以一个25人的小分队则根据指挥官的命令以6-7人为一组统一从一侧进入目标建筑物并占据其底部(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防止多路进入发生交叉火力误击并连带着确保撤退路线)作为伏击点。另两个小分队也以同样手法占据伏击圈进入点地区的地下室或建筑物底层以确保俄军不能逃出伏击圈并连带着支援其同伴。进入点可以是一栋建筑物。而贼军每一6-7人战斗组都配有一台摩托罗拉制对讲机。当俄军抵达进入点并向伏击圈前进时,进入点的贼军就以对讲机通知伏击点。待俄军进入伏击地段,贼军就会完成包围圈然后开始“热烈欢迎”俄军一番。

除了传统的分队侧翼包抄外,贼军偏好以贴身紧逼战术来打击俄军的弱点。贼军往往把俄军放到50到250米的距离再开火,这样就可以使得俄军的火箭和炮击投鼠忌器。贼军多藏匿于地下室,这使得俄军坦克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俄军坦克炮放不到那么低,而且没经验的坦克手经常被多角度来袭的贼军火力弄得晕头转向,这不只是因为他们弄不清这众多的目标那个该先打,而且他们也不熟练如何做运动射击。与此同时,贼军大力加强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坚固程度,将之碉堡化。把顶部改为反斜面式以减弱俄军的“丸花蜂”温压火箭筒(RPO-A Shmel)及其他武器系统的威力。因此,每当俄军进入伏击圈时,以上布置可使贼军狙击手和机枪手在反坦克手对付俄军坦克时有效阻断俄军步兵。一个优势是贼军熟知俄制武器的优缺点,反坦克手猛轰燃料桶和引擎,这样就可以用少量弹药有效收拾掉强大的对手(平均对致命点3到6发就可以解决一台坦克)。贼军还临时给自己的RPG加了分量以增加弹头的爆炸威力以穿透俄军的装甲。由于熟知俄军坦克爆发反应装甲的有效性(虽然不少坦克都没装),贼军多避开附有装甲的正面而猛击侧面,顶部和车尾。贼军还知晓怎么收拾好对付的装甲运兵车。例如BMP-1步兵战车。除了用RPG招呼外,贼军还从高处向车顶撒燃料和胶状汽油。然后用火攻处理。俄军的坦克纵队,如前篇说描述的,经常被掐头去尾的战术堵在路中间挨宰。这样只要贼军占据街道两边大楼,就可以用他们的RPG尽情收拾俄军。由于以多分队多样兵器同时相互掩护,这样当RPG出现常有的哑火时,反坦克手就可以在其他人的掩护下好整以暇的准备第二发。

贼军狙击手,无论是单独出差还是团队行动,表现均属上乘。因其精于夜战,打得俄军视他们为幽灵而惶惶不可终日。但到了白天也不意味着这帮人的危险性就有所降低了。一个很流行的狙击技法是瞄准俄国兵的腿开枪,当其他毛子来救伤员的时候再把他们一锅端。狙击手还不是唯一的“肮脏技巧”。贼军多喜在建筑物的门口和俄军死尸上布诡雷,绊线式诡雷十分常见。(贼军材料辩称因畏惧误击所以不曾布过诡雷或地雷)。贼军人员还常常戴上袖标打扮成红十字会人员,也曾伪装成平民去给俄军指路,把俄军指进伏击圈里。

“灵活机动”是贼军引以为第一的战术原则。贼军迫击炮班组不停的持续机动。往往每打个三四发炮弹就换阵地,这样有效地无力化了俄军的反击火力。有报告显示贼军把汽车顶棚和后座拆掉以运兵,相信这是为了能腾出更多空间给武器和人员。除了重机枪外,贼军还有相当数量的SA-7s“圣杯”和SA-14s“小妖精”便携式地空导弹来对付俄军航空兵。在某些山城中(不是在格罗兹尼)。贼军还有卡车载的ZPU-2和ZPU-4高射机枪。以上这些兵器重挫了俄军的直升机,尽管俄军的反制措施(红外诱饵和铝条)还是有效减弱了SA-7的威力。

车臣贼军大力利用公众意见来左右战争。因莫斯科对其限制极少,导致大票记者畅通无阻的在格罗兹尼的大片地区内横行无忌。贼军对记者表公开欢迎,不仅屡屡约见,更乐于接触外国记者。贼军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接触,为了利用记者,贼军还采用制造新闻的战术。比如有个战例。贼军把几台坦克藏在市中心的一些多层建筑物里向俄军阵地开火,遇袭的俄军理所当然的予以回击,结果俄军的回击理所当然的会打中平民建筑物例如学校,医院和幼儿园。当俄军的合理回击被记者录下来发回自家国内后,一条“俄军新暴行”的新闻就新鲜出炉了。贼军成了受害者而俄军则成了杀人犯。

4、“战争大学”的考试和俄军之应对

由于贼军是如此的富有训练,战术是如此出众外辅以优越的防御地位。故战争伊始,缺少训练,士气低落连带着被无效的作战计划指挥的俄军几乎阴沟翻船完蛋大吉。不过作为见惯风浪的老毛子,虽然吃了一记大亏,人员装备损失惨重,但是马上开始重上“战争大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吃了一记闷棍,俄军痛定思痛,马上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着手走马换将。经过了第一天的苦战,空降兵的尼科莱斯塔斯科夫将军(Nikolai Staskov)和19摩步师的彼楚克将军(V.Petruk)被解职。所有俄军重组为三个“联合集群”(Joint Groupings)。分别由列夫,鲁赫林(Lev Rokhlin), 伊万巴比奇(I.Babich)和弗拉基米尔波波夫(V.Popov)将军指挥。

新的指挥官们对之前的惨败有着不同的,更系统性的,更有效地认识。有报告显示,鲁赫林将军端起了战史,用当年的苏军战术,特别是柏林战役的经验来指挥他的部队。吃了苦头的俄军大举增兵,1995年2月时车臣的俄军已达到三万之众。根据二战分析家们的经验,攻城首重大兵。所以大批俄军涌入车臣使得俄军拥有了必要的兵力优势。而且新来的援军比起之前的新年攻势使用的临时编制起来仓促集结的俄军训练的更好,装备更全。俄军援兵包括有完整建制的空降兵,史本纳兹和海军陆战队。多亏了援军带来的新装备,俄军总算可以在夜间进行援救,侦察和战斗了。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也派出狙击队取代玩票的国防部狙击手。援军还带来了远隔操作航空侦察载具来侦察敌区。通讯系统进行紧急改造,旧器材改为更保密的语音传送系统,并申诫部队小心使用新器材以免成为敌军的目标。战术得到大力改进,举例来说,在争夺一些关键建筑的最初攻击中,例如火车站,部队学会了先拿下周围建筑物然后打主楼的战法。俄国人不但明白了如何拿下多层建筑物,还明白了怎么守卫它。俄军开始把大部队拆小以使其更灵活,更小心的使用炮击和狙击,强调各小组之间相互通讯和呼叫空袭时必须言语明确,这就使得各小组的相互支援成为可能。

俄军开始把自行防空高炮(ZSU-23-4“石勒喀”和2S6“通古斯卡”)编进装甲纵队里面。这种武器射限很大,对于隐匿于高处和低处的贼军猎歼小队均能顾及。坦克炮不能及之处,自行高炮一般都可搞定,改进的炮击计划使得俄军在防守时可以获得充足的支援。俄军还大开探照灯,施放焰火来确定己军位置和干扰敌人的夜视设备。尽管俄罗斯政府于1月2日提前宣布市中心已被拿下,实际上直到6日战斗依然在郊区继续,从6日开始,巴比切夫将军的部队在格鲁乌下辖史本纳兹部队的专业搜索小组的支援下开始稳固的向市中心挺进。伴随着炮火轰击,1月8日,战线推进到了市中心,同时俄军狙击手和炮兵挫败了敌军夺回松扎河大桥的企图。1月19日,俄军以高爆混凝土破坏弹炸毁了伪总统府,尽管这举动并不意味着战斗就要结束了,可这次攻击还是成功的鼓舞起了俄军的士气,并冲击了贼军的心防。

接下来的一周里俄军继续和贼军反复争夺各支撑点,但是俄军明显学到了教训。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经验,俄军明白了拿下一栋建筑或一个地区不等于就守住了。而且每栋建筑都必须像二战一样独立攻克和防守下来。俄军继续改进其战术。各种新的权变和接触在接下来的战斗逐一被证实那个有效那个没效。例如更多的使用烟幕和白磷弹。其中尤以白磷弹深为贼军所忌。俄军开始携带折叠梯和锚钩来协助攻击。还学会了进门进窗之前要先扔手雷。士兵们开始用迫击炮,重武器和“丸花蜂”温压火箭筒系统性的逐步清除敌狙击手和枪巢。在进攻敌建筑物的时候,各小组分头清除各个房间。在防御建筑物时,俄军士兵也开始在可能的敌军进攻位置和路线上布设诡雷和地雷,比如下水道。

为了更好的保护脆弱的装甲运兵车,俄军士兵在运兵车上堆上沙包,或者把打坏的残骸拖回来,把上面一切能防弹的东西都拆下来做成山寨装甲安在运兵车上。俄军士兵还给车辆装甲绑上25-30厘米的铁丝网,这样车辆暴露于敌火之下时就可少受些损害。俄军还利用贼军的反装甲战术,故意开着不设防的车向伏击圈行进以诱使敌人开火暴露自己,防空高炮和武直被证明对付这些敌人极其有效。反坦克制导导弹(ATGW)也被证明是对付敌军筑垒据点之利器。不过武直的使用还有争议,尽管在对付敌军制高点上表现出色,但是俄军陆航指挥官维塔利巴甫洛夫(VitalyPavlov)中将认为直升机不适合城市战。他觉得直升机在埋伏于屋顶的敌狙击手或其他伏击武器面前时非常脆弱的。因此,对于直升机在1994-1996车臣作战中的表现做个定论依然还是很困难。

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在车臣极受士兵欢迎,士兵们称它是“小钢炮”(Pocket Artillery)。和以前的火焰喷射器截然不同,“丸花蜂”温压火箭筒是一种“采用火箭推动纵火/爆发用抛掷弹发射器”(Rocket-PropelledIncendiary/Blast ProjectileLauncher)。该武器射程约600米,单发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抛。一包内含两具。其弹头内装有俄国人称之为“温压”(thermobaric)纵火混合物。实际上是燃料空气炸药,在其爆炸时释放出燃料云,随后燃料云再内爆以产生高热高压摧毁目标,其威力堪比一枚152毫米炮弹。“丸花蜂”温压火箭筒在对付“轻装甲和可让燃料云渗入之密闭空间”时特别有效。在侵攻阿富汗时,“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被广泛用来对付地道和洞穴。在格罗兹尼,“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被证明对付建筑物时绰绰有余。有报告显示,不管是俄军还是贼军,都被各自的上峰要求要熟练掌握这种武器。

在吸收了二战的教训后,俄军开始重新组织突击群。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其原因是仓促组织起来的突击群缺乏磨合,从不同单位中抽调出来的参战人员之间缺乏向心力。指挥官们抱怨这种突击群很难控制,而且,俄罗斯的传统军事文化也不鼓励下级官兵的独立行动和主动性。因此在格罗兹尼作战的很多突击群都是在各种支援下推进而非独立攻守。由支援部队先钉住敌军,然后主力消灭敌军。攻击部队以老兵打正面,新兵从别的方向攻打,这样即有用而且也好组织。而且这种两面夹击的方法可以减小伤亡。俄军也一改以前的鲁莽,集中力量先打弱小之敌,这样风险和不可控因素就比较少。

虽说俄军改进战术确实抵消了很多弱点,但是俄军还是有不少短板。小的战术单位给C3(命令、控制和配合)带来了新的限制,特别是各单位间的连接点位置。而且还有些问题从来没成功解决过。俄军用些不太管用的方法辨别战斗员和平民,例如检查目标肩膀看是否有后座靑肿,检查头发和手还有衣服看有没有射击过的痕迹,但是贼军还是成功的藏兵于民之中,屡屡混过检查搞得俄军晕头转向。除了少数的职业人士,大部分狙击手还是不够专业。贼军的报告显示俄军狙击手很少进行独立作战,而是更多的作为精确射手来支援步兵。

但总的来说,以上这些战术的变革还是很有效的,尽管战事依旧,俄军却从未再达到第一天那么惨。战事到了三月上旬,俄国防部自信满满的宣称已经成功夺下城市,并将其移交给内务部接管。国防部仅留下少数部队继续配合内务部部队向南挺进以歼灭南部山地地区的贼军残余。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5、罗兹尼之后:战事继续

夺下格罗兹尼并不意味着俄国人在车臣就没城市战打了,车臣那些镇子和村庄都是横着俄军面前的障碍。不过贼军对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市的进攻打开了结束战争的可能,1995年6月14日,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领200贼众攻击布琼诺夫斯克。贼众一开始攻打当地警局(实为内务部驻该地分局——译者注)未能得手。但是贼众成功夺下了两座银行和市府大楼(随后被击退)。贼众在攻占的大楼房顶架设机枪,还抢占了当地医院。在医院,贼众捉到大批人质,还在医院中布设诡雷。贼军公开提出条件要求俄军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撤出所有兵力。如果莫斯科拒绝,贼众就要血溅医院。

6月17日,随着谈判进行中,内务部和史本纳兹部队强攻医院,史本纳兹部队打破医院前窗以吸引匪贼,阿尔法特种部队则从另一方向突袭。但是一轮激战后俄军仅拿下了部分一楼,歼灭了一批贼军狙击手和机枪班并解救了一些人质。医院其他部分仍在巴萨耶夫手中。两小时后俄军再次尝试攻楼,结果败阵而归。在两次失败后,俄国谈判专家只好称俄军的行动是违背中央政府意思的以安抚贼众。19日,俄军承认解救失败,被迫向贼酋服软。巴萨耶夫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他和其贼众平安回到了车臣,顺带还捎上了150名人质的性命。

布琼诺夫斯克恐怖事件有两大意义,第一,俄总理切尔诺梅尔京主和,希望息事宁人的解决人质事件的态度有效软化了政府的强硬立场。第二,政府对俄军攻击失败不敢担责任的态度大大激起了军方的愤怒。

除这次之外,1995年年末俄军在车臣又吃了一次大亏,贼首萨尔曼拉杜耶夫率领大批贼众袭击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此城被认为处于俄军之掌控中,但是贼军很快就围住了火车站附近的建筑和当地俄军的指挥所。俄军出动BM-21“冰雹”火箭炮和迫击炮(也有部分装甲部队)予以还击。经过两周激战,双方打成平手。为了避免打成消耗战,俄军不得不同意贼众平安撤离城市。

与此几乎同时,被认为处在内务部的严防中的格罗兹尼也遭突袭。在1996年3月6日清晨,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集结大批贼寇(相关兵力估计从150到1000的说法都有),乘坐抢来的火车直冲格罗兹尼市火车站。贼众在火车站下车后成扇形展开,猛攻内务部在格罗兹尼内部的各个据点。对于这种行为,车臣贼首,伪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在一个电视短片里呼吁两方停火。俄军起初被贼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俄军很快缓过神来,开始反击巴萨耶夫的贼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天,俄军阵亡200余人。最后巴萨耶夫率领贼众甩开了俄军纠缠,退出了城市。

和后来的事情相比,三月交火只能算是个侦察而非真正的战斗。在1996年8月6日发生的战斗是1994-1996车臣战争中最后的大规模交战。此时正逢俄政府和车臣贼众进行谈判之时,贼军集结主力部队,同时对格罗兹尼,阿尔贡和古杰尔梅斯发动大规模攻势。在格罗兹尼,贼众事先于几天前渗透进了城市。在里应外合之下,6日清晨,两支50到60人的贼军小分队成功拿下了火车站和数个关键设施,随后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集结600贼军(加之之后的增援,最后贼军据称可达4000之众)借此战果冲入城内,向格罗兹尼市中心推进。此时处于攻势的贼军没有犯俄国人一年半之前的错误,他们有效地封住了进入格罗兹尼的三条主干道,阻止了俄国人的援军。尽管贼众之前大肆宣传要反攻,威吓格罗兹尼的俄军跑路,还要格罗兹尼的平民备食水和掩体。但是俄国人麻痹大意不以为怪,其内务部部队完全没准备应付这阵势。结果就是第一天死伤惨重。相对照的,贼军首次攻击仅损失了47个人。

尽管国防部的部队就在格罗兹尼边上的汉卡拉机场,但是对第一天的作战却充耳不闻。直到第二天才进城支援内务部部队。新上任的国防部长伊戈尔罗季奥诺夫(IgorRodionov)对其下属部队在作战中的角色和是否支援友军犹豫不决。他怀疑如果部队进城支援会遭到1994新年攻势那种灾难局面,而且很多曾参战的老兵这时候都回家了。现在他手下的部队都是一伙94年式的毫无准备的新兵蛋子,而且俄国人又忘了给新兵蛋子们配正确的地图。在随后的激战中,有包括一台坦克在内的装甲车辆被击毁,武直表现也很糟糕。更悲剧的是一枚战术导弹发生误击,及其准确的命中了内务部的总部。多亏联邦安全局的死战,俄军总算挽回些颜面(为此安全局损兵70多人)。11日,俄军装甲部队在炮兵支援下从汉卡拉郊区冲入城中,开始缓缓的夺回城市。不过贼军的抵抗十分凶猛和顽固。整个战斗进行了将近两周。俄军以死500,伤和失踪1400为代价击退了贼军。然而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并非是一场胜利,而是一纸停火协议结束了这场战争。8月22日,贼首阿尔斯兰马斯哈多夫和俄方代表亚历山大列别德签署了停火协议,战争到此结束。

从开战到最终的离去,俄军的虚弱和无备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而且大部分错误实际都还不是军队的退化造成,而是地道的水土不服。不过实话实说,在城市战领域里,俄国人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灾难中还是学到了不少教训。不过他们看起来总是很难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起来传给部队,指挥官也不长记性。尽管国防部和内务部的部队在1995年2月都曾经打过格罗兹尼和别的车臣城镇,但是到头来还是被相同问题困扰。虽说指挥层想做点什么改进一下,但是这改进总没效果。比如说,在一开始吃了苦头,证明之前的的训练十分不足之后,俄国人在车臣给部队建起来专门的训练设施,但是仅仅几天或者一周的训练还是不够应对城市战的复杂。更糟的是,国防部的人还打算把这个设施关闭,好尽快名正言顺把格罗兹尼市中心这个烫手山芋移交给内务部以求脱身。这是一个极重大的错误——这为后来的城市战中俄军表现出来的训练不足所证明。在国防部观点上来看,国内的战斗任务,不管是城市战还是别的什么战,都不是国防部的事儿。国防部不想接车臣这个茬,只想快点进早点走。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被众多的国防部的材料和1996年格罗兹尼8月战斗所证明。

责任编辑:黄南

声明: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2015-03-09 09:22

来源: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作者:Olga Oliker,编译:bluearmy2000 1943次点击:我要评论

  俄军最主要的错误是仍然没从上一次的城市战中吸收到教训。城市战不但是应该避开的,而且是能避开的。结果这一次俄军仍然没有对城市战进行有效地准备。更糟的是,许多上次战争中出现的组织混乱在这次战争中再次重演。

(原创译写)《车臣战训》原著:正名《Russia’s Chechen Wars 1994-2000: lessons from urban combat》,Olga Oliker著. 该书是美国兰德公司下属阿罗由中心(Arroyo Center)为美国陆军进行的战场经验总结项目的报告。阿罗由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车臣战争(主要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两军的表现,总结出了这篇城市战指南。该书于2001年出版。

---------以下是正文---------

前言:

此报告提供了对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1996)中的战斗分析,并将此分析与当前俄军在车臣的战斗(指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2009)进行了对比。本报告除了对城市战进行了专门研究外,还广泛的讨论了车臣战争的方方面面。该研究报告之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俄军的城市战经验,并借此让人理解俄军的战斗力和城市战之方方面面。以此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提供相关的战例。

此报告乃是一军方城市战研究项目之一环,此综合项目由美国陆军署副助理秘书和参谋次长基于研究和情报之目的而资助写成。此综合项目由阿罗由中心所属的军事力量发展、军事技术革新以及战略、条例和资源管理研究计划管理。该中心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陆军共同出资建立的。此计划应可以激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对于城市战之复杂性之兴趣及帮助有意者对俄罗斯联邦的军力、战略及战术有更好的理解。

章节:

第一章

1:总论

2:背景

3:车臣战争牵扯之广泛性

4:接触和组织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1:先观其历史背景

2:进入格罗兹尼

3:格罗兹尼战斗中车臣贼军的战略及战术

4:“战争大学”的考试和俄军之应对

5:格罗兹尼之后:战事继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

1:两次战争中对战略与战术的思考

2:第二回合开始前的准备和计划

3:战争间歇中在格罗兹尼的车臣人,外国干涉和其战术

4:俄军再临

5: 俄军对城市战的的新应对,自1994-1995开始的变革

5.1:伤亡和士气

5.2:部队间协作

5.3:通讯手段

5.4: 航空兵

5.5:炮兵

5.6:部队

5.7:宣传

6:格罗兹尼的车臣贼军

7:最后一击

8:格罗兹尼之后:共青村之战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章:写在前面的 93

总论

1994年俄军在进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时,部队在心态上并未做好战斗准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俄军相信他们的对手车臣贼军——一帮希望车臣从俄罗斯分裂出去的反贼——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只要看见坦克就会溃散的乌合之众。俄军士兵并没有理由想些别的问题,而他们的上司也告诉他们无需担心。

结果没过多久俄军就因为这个错的离谱的认识而大吃苦头,对于每一个参加了对格罗兹尼新年攻势的年轻人来说,这场战斗实在是够“格罗兹尼”的(格罗兹尼在俄语中是“恐怖”和“威吓”的意思)。尽管俄军最终拿下了这座城市,但是代价高昂。而且这胜利并不长久,车臣贼军随后的反击导致了和谈的开始,而这和谈最终让俄军在1996年被迫离开了车臣。

然而五年后,俄军重返车臣,1999年12月俄军再战格罗兹尼。和五年前毫无准备打的一团乱的烂仗相比,俄军在这一战中做出了相当显著的准备和进步。比起94年的得意自大来说,99年的俄军则极为不同。94年时的俄军自以为城市战并非是什么大不了的危险。而99年俄军指挥官们则开始尽量避免城市战,而改用重炮和空袭来摧毁敌人。俄军指挥官相信猛烈的重型火力能够迫使敌人败阵,并根据这个信条制定了他们的战争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城市战因被尽力避开而被忽视,因此部队也没有接受多少相关的训练。

车臣贼军事先已有准备,为了能在俄军凶狠的火力下幸存下来。贼军构筑了庞大的地道网。通过地道和碉堡防御先让自己撑过俄军的轰击,然后再进入阵地“欢迎”俄军步兵的到来。此战术有效地遏制了俄军的火力优势,打得俄军头痛不已。这导致俄军被证明依然对城市战缺乏必要的准备,并对城市的独特环境缺少认识。

如果说缺乏对城市战的相关准备是俄国在车臣战争中犯下的最致命错误,那么和其同一级别的错误可不止一个。缺乏必要的训练和补给,装备老化严重和蠢到家了的作战计划都展现了当年的世界劲旅已经沦落成了什么德性。同时也展现了当不同部队进行协同作战时,俄罗斯军队的组织结构能表现的多么蠢笨。然而第二次战争,自1999年开始一直打到现在,显示出俄军确实做出了不少真正的改进,例如在协同作战、计划、基础战术和公众宣传上。然而,其他问题依然存在与这支军队之中。

格罗兹尼首战: 俄军的错误

军队退化问题

俄军士兵训练程度非常糟糕,对于所有技术装备,如夜视设备、装甲车辆及相关武器等等,几乎是门门不通样样松。更倒霉的是,大部分技术装备保养的极差。军队每一阶里都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

- 特种部队人员是紧急集结起来的,而且之前没有做过协同训练就进入了战场。

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

- 尽管证据和相关迹象既丰富而又明显,俄军却相信此城防御很差。敌人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的估计均错的一塌糊涂。

- 进攻计划做的杂乱无章并且充斥着过于乐观的估计。而且完全没有针对突发情况的预备计划。

- 俄军的IPB(intelligence preparation of the battlefield, 战场情报准备)做的极差

- 由于上级领导的相互扯皮,俄军实际上未能完全封锁格罗兹尼。

部队协同问题

- 参战部队来源复杂,造成政府间各部门相互打架。

- 国防部(MOD)和内务部(MVD)之间的配合和参战部队的空地配合足以为所有军队提供最好的反面教材。

- 各部队的情报不能相互间交流。通讯器材不佳,部队也缺乏相关的通讯守则。雪上加霜的是,部队漠视通讯保密制度,经常公开明码喊话,结果屡吃苦头。

- 可能是受上个原因的影响,各部队之间多次误击友军,代价惨痛。

- 部队对于战场经验非常不重视,蔑视总结经验的举动。士兵相互间也很少传授战场经验。结局就是,每次损失惨重得来的教训,没多久就忘光了。然后相同的蠢事再次上演。

尽管以上错误都是俄军在格罗兹尼的城市战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些错误并非是只限于城市战的情况,虽然就一般来说,城市战中防守方处于有利位置,但是这些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可能发生的。以上这些问题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让俄国人痛苦不堪。

再战格罗兹尼:俄军的改进

俄国人针对第一次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实在的改进。俄军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俄军的城市战装备仍不算是上佳,结果在1999-2000之间的格罗兹尼战斗中仍然问题多多。

准备:

俄军此次计划准备周密,这一次俄军采用零敲碎打的战术以取代强行攻坚,倾向于在小型居民点或者城市废墟中逐渐蚕食小股敌人的战法,而避开大城市。这样政府的部队在执行任务时混乱就比较少。

- 尽管还是没有完全封住,但是这一次俄军对于格罗兹尼的包围做的比上次更好。

- 食物和紧急军粮的供应得到改善,士兵们没有遭到上次战争中的饿肚子情况。

- 严格控制媒体和信息,并发动了一系列公关行动以建立和维持公众的信赖。

配合

- 让国防部全权指挥这次战斗的决定理顺了指挥体系

- 部队的配合和空地协同有了极大改进

- IPB得到改善,使得计划和参谋工作都有了改进

战术

- 以更安全的使用装甲力量为信条,使得装甲部队效率大增

- 不再尝试步兵的紧逼贴身战斗,而改用航空火力和重炮来取代。尽管这战法不总是很有效,但是确实提升了一些士兵的存活率。

- 一改以往的鲁莽行事,以缓慢和有力的行动代替

- 部队先保持与敌人的接触,在呼叫重火力后立即后退

- 俄军为数不多的精英狙击手被有效地使用

- 用强大的火力来代替原来的人力。结果部队伤亡很小(然而对基建和非战斗员造成很大破坏)

- 前线军官主观能动性大为加强。部队以小建制进行作战,这使得部队的效率和存活率都得到了提升

- 由于更多的特种部队人员加入战团以支援正规军的作战行动,使得部队作战效率有很大提高。并且有效抑制了误击。

再战格罗兹尼:俄军的错误

俄军最主要的错误是仍然没从上一次的城市战中吸收到教训。城市战不但是应该避开的,而且是能避开的。结果这一次俄军仍然没有对城市战进行有效地准备。更糟的是,许多上次战争中出现的组织混乱在这次战争中再次重演。

未准备城市战

- 俄军寄希望于用重火力解决问题,结果没有做后备计划。

- 俄军士兵这回又没做相关的城市战演练

腐化和组织问题

- 部队配合虽得到加强,但是却总是维持不住很长时间。这导致了国防部的部队、内务部部队和车臣亲俄民兵之间扯皮不断。

- 摩托化步兵依然训练无素

- 技术装备老化严重且缺少备件,航空机的问题最为严重

- 大部分俄军不善夜战。

车臣贼军的优势

自然地,俄军的失误就是贼军的进步。由于两次战争中城市战非常常见,所以贼军的战术改进相对不多,主要有

- 贼军熟知城市的地形,并且战意旺盛。

- 不少叛贼都是之前的苏军和现役俄军士兵,因此他们可以方便的利用既有的俄军城市战教范来指挥战斗(这些教范都是二战中俄军城市战经验的高度总结)

- 为了能最大限度利用己方的优势,贼军决心坚守城市,避开野战。

- 贼军单位编制较小,因此相比之下更适合城市战。

- 贼军一般不采用侧翼包抄战术,而更偏好贴身紧逼的战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发现俄军的弱点

- 贼军狙击手表现上佳

- 贼军的宣传战组织的极好,在1994-1996这一场战斗中大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但1999-2000这一回组织的极差)

- 贼军不在乎地盘的得失,而在乎能否大量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以迫使俄军呆在车臣的代价变得极为高昂。

在写作这本书期间,第二次车臣战争仍未停止。而且俄军的胜利看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俄军赢得此胜利乃是依靠其火力及人力的优势。因此俄国人似要做个选择——把这地方炸到海平面以下去,然后血腥不断的占领此地。或者更仁慈些的把这个地方炸到海平面位置,然后稍微给些怀柔政策,然后再血腥不断的占领此地。亲俄的车臣人或将帮助俄国人相信这招用不上。

俄军的车臣经验因两个理由而变的非常重要,第一,车臣战争及其相关的城市战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去了解俄国军队。对于一个精细的观察家来说,俄军的战斗经验可以提供独一无二的关于俄国军队的一手材料。包括俄军的战术、军力和其是如何汲取经验教训的。本报告虽然专门研究城市战,但是并不因此就排斥其他关于俄军的军事计划和军事参谋的研究。而且,这将会使该报告更为有趣且更为充实。

第二:俄军的经验提供了关于城市战的独特视角。随着全世界城市化进程之加快,士兵们将来会很可能要在城市、城镇、乡村中进行战斗。而在这些战斗中战斗员和非战斗员几乎很难分清楚。所以,各军事组织应当认真学习俄国人的经验。

现有可靠地理由可以证实美国将来的敌人将如车臣人之于俄国人一般凶猛,抑或更糟。因此,美国必须做城市战的相关准备。美国不可像当前俄军一般,在认识到城市战之艰苦后就尝试避开。因为这将是不可避免的。故美国决策者须认识到在城市地形中,即便侵略军装备优越,技术先进。但当地的叛匪也是可以利用一些己方的优势来对其加以抵消的。所以必须汲取别人的教训以免再犯同样错误。因此美国和其军事力量必须学习俄国的经验。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1、先观其历史背景

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对俄军在格罗兹尼及车臣最初的失败,莫斯科的那些过时的苏式战略思维是要负责的。在苏军的教条中,因为预设战场是在中欧和西欧地带,所以苏联战略家们认为城市往往以不设防来尽可能减小战争的破坏。所以在苏军的教范中,如果城市设防,则绕过去。如果不设防,就正步走进去。在这种理论下,炫耀武力为主,而攻击则为辅。坦克则一般是作为领头力量来引导摩步或徒步步兵前进的。因此在旧的苏军教范中并没有包含相关的城市战理论。结果这影响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准备工作。

到了1994年俄军准备战争的时候,炫耀武力论大大影响了部队。俄军认为只要坦克领头带着摩步部队前进就可以轻松拿下格罗兹尼。因为他们相信这座城市为了避免可能的破坏,是没怎么设防的。不过这种简单论点倒给了各位读者机会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俄军的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种种失误。例如这种简单论给俄军造成的惨重损失足可证明俄军已经数典忘祖到何种地步。苏军在二战中学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战经验,并把这些经验总结成战训传给后人。可是后人却没继承下来这些宝贵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线上,苏军一开始是缺乏城市战的理论和训练的,他们只能从20世纪20年代时的那些故纸堆里找经验来安排他们的防御。这当然成果有限,不过随着战火的洗礼,苏军越来越强。首先他们学会了全套城市防御战术,然后当转折点来临,苏军又逐步学会了更难的任务——如何进行城市攻坚。战争大学教会了苏军城市战的秘密,从一开始的丢城失地,到随后的图拉,列宁格勒的防御战,然后是斯大林格勒的辉煌胜利,接下来是布达佩斯,维也纳,柯尼斯堡乃至最后的柏林会战。从这些战斗中,苏军参谋们总结出来什么该干和什么别干。而他们的这些总结即便放到当代也是意义非凡的。

这些二战时的经验教训在战后成为苏军城市战教范的基础。比如有个理论,是从早期苏军的失败中发现出来的,即城市是极有利于防御的地形。苏军的战略家们总结到,为了攻占一座城市,攻方兵力至少要四倍或六倍于守方。另外一个有用的经验是,为了成功的攻克城市地区,攻方必须有效地围困住城市使其不可得到外援。攻城伊始,以侦查为先,测绘随之。

在准备攻城计划时要做到事不厌细,并一定要准备预备计划以防止意外情况。部队应以小编制进入城内,并做好肉搏战和逐屋扫荡的准备。攻击房屋建筑时,则以在相邻楼宇中对目标建筑发动多点同时攻击的战法最为有效。进楼之前应准备好肉搏武器和烟雾弹,一旦冲进楼里,一定要优先控制住楼梯口,楼梯和制高点。待全楼攻下,应毫不犹豫马上布置防守以抵挡敌军之反冲击。在防守中最先注意的是己方之供应线和侧翼应能承受敌军从多路发动的反冲击。

坦克和火炮必须以持续火力掩护步兵的运动。在苏军教范中,通讯保障是重中之重,在更换阵地时必须清楚明确的通知友军。

最后,苏军非常推崇火焰喷射器,认为是逐屋争夺首选佳品。这使得火焰喷射器在他们的军械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苏军的二战经验之一,就是创设特攻分队或突击群。为了应对城市战,一个标准突击群应编有一个步兵营,工兵连,装甲连(或自走火炮连)各一个,

两个迫击炮连,一个加农炮或榴弹炮连,一到两个师属炮兵连的加强, 并附属一个喷火排。

一个突击群除攻击人员外应额外划分出三到六个战斗组做支援或预备队。每个战斗组应有步兵一个连,辅以一到两个工兵分队,一个反坦克步兵分队,二到五名化学兵(携喷火器和发烟设备),并以三或四名士兵携行轻型支援武器。

最后由二到三辆坦克或自行火炮掩护步兵推进。如有必要,突击群应根据任务种类进行临时分工,例如将该群划为火力组,指挥组,预备组,侦搜组和破障组。每个士兵都必须准备大量手榴弹和炸药。在城市战的相关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士兵的主动精神,尤其要强调对突发意外情况的应对和处理。

那么以上这些宝贵经验是不是在二战到格罗兹尼的这几十时光中都被忘光了呢?从大时间段上来讲是的,在40年代晚期到50年代早期,苏军的分析家和士兵们还是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去积攒下的城市战经验。但是时过境迁,在80年代,城市战已经不是主要的练习科目了,军事教材也往往略去相关内容。等到了1994年,不管是国防部还是什么别的政府机关的部队几乎都没有特别的城市战用装备。连最后的一支职业城市战部队都在1994年2月被解散了,连带着400到430名职业军官宣布退休。

这当然不是说俄军自此就没有练过城市战的人了,至少史本纳兹(Spetsnaz)特种部队和伞兵部队还是在演练某些城市战术。比如史本纳兹和内务部的狙击手就专练城市狙击。不过自打冷战后,城市狙击的首要假想敌是恐怖分子,所以城市狙击战术往往专注于小规模猎杀而非全面开战。因此,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准备都是围绕着对付偶发恐怖事件来布置的。通常的防暴任务是特种部队的训练大头。因此,当俄军的摩步步兵在格罗兹尼进行集结,准备打一场理想中的在开阔地形下突进式的战争时,他们的城市战训练则糟糕透顶。据估计,在俄军的一般战术大纲中,摩步步兵需训练151个小时,但只有五六个小时是用来安排演练城市战术。更倒霉的是就是这样稀少的训练,由于军队的退化,进攻部队在攻城之前都还没练过。雪上加霜的还有,关于城市战术的相关手册,总参居然都没印刷几本,更别提散发下去。狙击手的训练也很差。自1952年狙击兵学校关闭后,狙击训练就成了各团部的事儿,结果就是只有少数的枪法优秀的将兵才能得到一定的狙击训练。而且这狙击训练严格上讲来也不是很够。

2、进入格罗兹尼

有证据表明,俄军命令前线部队略过有防御的城市不打的决定并不是一种深思熟虑,而是单纯想让部队尽快推进以省着部队要花漫长时间来准备围攻。因此俄军在得知对手有防御准备时,甚至考虑过不打格罗兹尼。且因炫耀武力论之影响,俄军指挥官还通知下属可能不会开战,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 (Pavel Grachev)也持类似见解,认为这不过再演一回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老剧本,顶多难点而已。相反的,车臣贼军对和平可不抱任何奢望,他们就是要撸开袖子准备在格罗兹尼大干一场。

两边截然不同的观念导致俄军发现自己陷进了一场既不想打也没准备打的战争中。然而比起这次战争中那糟糕的情报侦搜,以及对前几个月车臣亲俄民兵夺城失败的行动的漠视来说,这种战略观上的极度失误只算是个小错误而已。

格拉乔夫将军曾经私下里讲过他的格罗兹尼攻城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阶段从1994年11月29日起到12月6日止,在该阶段中,部队必须准备并确保相关地区,好让前线航空兵和武直能在之后的行动中获取制空权,电子战部队也必须在这一周内做好战备。在第一阶段结束,计划进入第二阶段。部队要于三天内从五个方向进抵格罗兹尼并构筑两道环形包围圈以彻底困住城市,建设通讯保障并进行侦察。然后接下来的四天,即12月10日到14日,部队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城,夺取包括伪总统府,政府建筑,电视台和广播站以及其他重要设施。

格拉乔夫乐观的时间表一开始就很不顺,尽管俄空军在11月底很轻松的解决掉了贼军的266架航空机,可到了12月11日地面部队还是没有开拔。

俄军在穿越北高加索时遭到意料之外的当地群众的有力拦阻而步履维艰。缓慢的推进速度迫使格拉乔夫一再修改其时间表,结果拖到12月26号部队才全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封锁是有效的,封锁线,尤其是南部地区漏洞百出。“围困”仅存在纸面上。列昂蒂谢伟索夫上将(Leontiy Shevtsov)辩解说这些漏洞是为了方便疏散难民,但这完全是诡词。这些漏洞实际上使得贼军可以方便的把给养和援兵送入城内。而这些给养和援兵全都来自俄联邦本身——印古什共和国的接济。

格拉乔夫的计划和时间表反映出他的轻敌大意,糟糕的情报和作战计划也应受谴责。战争准备十分缓慢,侦察部队报告上来的都是些众人皆知的东西。地图即不准,比例尺又不对。情报收集和分析直到开战了方才开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前线部队不乐打仗,只单纯依赖空军解决问题,而因为连日的糟糕天气,航空兵出勤率很低。不过即使是天气好,航空侦察在城市地形中的效果也很有限,往往不能侦察到敌据点之所在。整个作战计划对于之前8月,10月和11月车臣亲俄民兵(含部分俄军)夺城失败的教训完全不予重视。倘若之前的教训能正确吸收,俄军指挥官就应该发觉到坦克纵队在城市地形中所能遭到的极大危险。因为就在几周前,车臣亲俄民兵的坦克在进攻格罗兹尼时就曾被装备RPG火箭助推榴弹的反贼部队包围歼灭过。

对于以上侦察和计划的错误,炫耀武力论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俄军部队自负的认为他们去格罗兹尼只是去炫耀下武力罢了。结果三个坦克纵队在内务部和安全局的特种部队协助下从驻地以北,东和西三个方向呈人字形开进格罗兹尼郊区。他们试图夺下来一些重点建筑以分隔开市中心和卡塔亚马区(Katayama)。

其中北部集群负责夺取城北的中心区和伪总统府。西部集群则负责夺取火车站然后从南方封锁伪总统府以将该地区和其他部分分割开来来阻断敌增援,同时他们也负责协助封锁扎沃德区(Zavod)和卡塔亚马区。与此同时,东部集群要顺着铁路线进入市区并夺取松扎河(Sunzha river)大桥,然后和另外两集群汇合最终彻底孤立市中心地区。由于参谋们认为头号匪首焦哈尔杜达耶夫(Djohar Dudaev)和其部队是主要在市中心地区设防的,故他们相信此此计划可以有效围捕此獠。

如果这个计划是切实可行的,那么事情自然如顺水推舟。可问题是6000俄军于新年之际击退了几支敌人的小股兵力,涌入格罗兹尼之时,发现他们的对手准备充足而且兵力远超原先的估计(敌兵力估计少则一千多则一万人)。而且对方城防坚固,结果俄军立刻陷入苦战。

俄军步兵在街上遭到伏击,贼军占据楼宇的制高点和底部向俄军猛烈开火。由于坦克的坦克炮难以有效射击敌火力点,结果俄军装甲部队遭到重创,仿佛五十年前柏林战役重现一般,俄军的坦克纵队因先导车和尾车被打翻而堵得动弹不得,成了对手的活靶子。俄军步兵以为车辆装甲厚重,拒不下车来协助装甲兵摆脱困境,而是单纯的躲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保命,结果最后被对手的火力依次摧毁。俄军因此死伤数百余人。

如果说缺乏情报和相关侦察导致俄军一开始陷入被动,那么接下来俄军的崩溃则原因众多。参战官兵在进入格罗兹尼之前没做什么城市战的演习和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是由新兵组成的临时单位。

在参战之前只有很少的士兵曾相互间一起共过事。新兵没经验还不是唯一的麻烦。签合同志愿参战的老兵也表现平平,由于数年未曾打仗,师级和团级指挥欠缺经验。而且部队非常缺乏下级军官和有能力的士官,军队的预算和补给一般只能到位30%-40%。 这导致部队根本使不出力来。

还有个严重问题就是部队间的协同,赴车臣参战部队隶属非常复杂,分属不同部门和组织如国防部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等等等等,还涉及不同的兵种如陆军空降军和特种军等等。由于这些部门和组织之前没做过联合演练,而且他们的相互交流也成果有限。例如内务部的部队不能跟装甲兵和航空兵相互配合等等。指挥系统令出多门也导致决策和计划的困难。由于通信器材和通信规则互不兼容,这导致情报不能及时共享,结果弄得航空兵经常找不到自家人的位置。以上困境还顺带恶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内务部和国防部相互猜疑扯皮,弄得气氛紧张干扰了指挥。闹到最后国防部公开大骂内务部的拖延磨蹭使其在危险地段遭到惨重损失。

实际上,就算没有以上的这些狗屁倒灶,各种污七八糟的束缚也够前线喝一壶的了。俄军士兵被告知除非对方先开火否则严禁开枪,这使得仗打得束手束脚。尽管俄军航空兵的苏24和苏25在11月和12月有效地解决掉了贼军的266架航空机,但是叶利钦因受压力,居然勒令固定翼飞机在12月24日禁止轰炸格罗兹尼.这一禁就禁到了1月3日。这使得俄军在战争高潮的时候失去了他们最可依赖的制空权。即便航空兵加入到了战事中来,由于持续不断的恶劣天气,其作用大大受限。俄军因此非常依赖苏-24M“击剑手”战斗轰炸机。苏-24M有全天候作战及夜战能力,常在4000-5000米空域活动,通常携带有500公斤激光\电视制导炸弹和Kh-25“卡伦”空地导弹。1500公斤激光制导炸弹也偶有使用。另外,俄军派出米格-31和苏-27战斗机巡航车臣以防止任何可能的空中增援。俄军的空中增援主要以打击敌桥梁和各种建筑物为主,但由于通讯不畅和战雾效应,这些空袭不但效果不彰,反而毁坏严重。而且地面部队不止一次被自己的航空兵误击。例如104空降师遭一次误击,导致5台先导车辆全毁。

航空误击还不是悲剧的全部,很多战例显示由于缺乏训练和糟糕的配合,误击悲剧经常发生。某前线人员甚至认为误击占俄军总损失的60%之巨。误击严重导致地面摩步步兵危险剧增。由于新兵缺乏训练,在强大的战场压力下极易陷入恐慌。直接结果就是他们对一切移动物体开火,以至误击悲剧一再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夜视器材落后,极易受到火光、烟雾和爆炸烟尘的干扰,这导致夜战中多次发生误击事故。且因地图严重不准,加之战线犬牙交错也同样导致了自相残杀的出现。与此同时士兵业务不精,不擅使用手中器材,结果反助了敌军。例如俄军使用的红外线夜视镜在夜战中多次暴露自己给对手的被动式夜视镜,结果遭对方射杀。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3、格罗兹尼战斗中车臣贼军的战略及战术

比起俄军来,车臣反贼可没有脑筋犯拧。根据俄军缴获的材料,贼军在俄军进城之前就要动手准备一场至少持续3-4个月的激战。根据这个方针,贼军加紧训练其人手,制定其计划,将城市划分为相关责任区分片包干并大力改进其通讯系统。事实上,车臣贼军完全借鉴了过去苏军二战的城市战战训并以此作为训练大纲以训练其人手。俄国报纸称贼军乃乌合之众的言论完全站不住脚,贼军实际上训练有素并事先做过演习。且其部队内不乏前苏军老兵,而他们很愿意出力对付他们过去的同行。所以当战斗开始时,尽管他们不像正规军那般等级森严,但是贼军仍表现出来上佳的组织性。

而且,由于贼军熟悉城市地形和手中的轻武器(如步枪,手榴弹和RPG),这使得他们能够达成他们战术中特别强调的灵活机动。尽管俄国的材料和车臣的材料对此尚有争议,但看起来贼军特别擅长利用逐栋穿越建筑或使用下水道系统的办法来避开俄军的侦查。贼军除装备轻武器外,其武库尚包括车载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少量的T-72,T-62坦克和BTR-70装甲车。不多的自行反坦克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有材料证明装备有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尚未证实的材料声称贼军有从化工原料中提取出的氯气弹。不过可证实的是有很大部分的武器是从原来封存于俄军军火库的老货和由俄军官兵私售于匪军的,其中某些武器甚至是俄军在开战前公开转给贼军的。有材料显示有不少新入贼寇虽不曾服兵役,但在战争开始前曾于国外受训,承训国包括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根据俄国的材料,贼军的城防部署并不像俄国人预想的那样集中于市中心,而是分布于三道分割开来的环形防御线上。

内圈防线以伪总统府为圆心,半径1到1.5公里。其任务是占据伪总统府周边楼宇,利用其制高点和制低点为步兵和反坦克火力提供有利射界。并在所有进入市中心的大路两侧都建设起可以撑住坦克和火炮直瞄的支撑点。中圈防线向西南西北两侧进行近5公里的额外延展,该防线守军在桥梁和相连街道及米努特卡(Minutka)广场上都建设了据点。同时匪军在化工厂和石化工厂及基建设施内堆满炸药预备实行焦土战术。外圈防线则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地段包括居民点和气延伸部分。

对于以上俄国人对车臣贼军防御之分析,贼军的相关材料往往则对此轻描淡写。贼军材料往往认为俄军之表现实比起公开的要糟,而且贼军多鼓吹其在计划上和战技上是如何表现出来正义性和敢战精神以抵消俄国人在数量上和技术上的优势的。但抛开关于防御计划的讨论,确切的是,贼军之准备确实是比俄军所预料的更加充分。

有报告显示,贼军有可能获得了俄军的作战计划,这使得他们获取了很大的战略优势。而且贼军在早期冲突中轻松就渗透进了俄军的通讯网。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俄军士兵对于手中通讯装备不熟,而且漠视通讯规则之必要性。有可疑的报告显示贼军在这个蜂窝网络缺乏的地方使用了两种通讯器材。包括摩托罗拉制的手持移动电话和俄军的军用通讯器。这使得他们不但相互联络方便,还可以顺便窃听下俄军的通讯,而且,他们还利用此优点在俄军的通讯网里发送虚假信息以诱使俄军上当。

贼军枪手还通过专打俄军通讯兵的方法成功瘫痪了很大一部分的俄军通讯。贼军自己的通讯则相对良好,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制的手提电话表现出色,而且贼军约定相互间以地方土话对讲。由于俄军缺乏必要的翻译人员,贼军的通讯畅通无阻。贼军还制定了通讯守则且广泛散发,有效规范了通讯纪律。

俄国和反贼的材料都同意一点即贼军编制松散,一个贼军小分队往往包含有有两名反坦克手,装备RPG-7或RPG-18“牡克哈”肩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Mukha)。两名机枪手,并有时有一名狙击手的加强。或由一名机枪手,一名RPG手(经常还额外编有一名狙击手)组成,行动时辅之以一人以上的支援组(往往含有一名枪手或自动步枪手加一名弹药手或医护兵)。一般来说三个这样贼军小分队辅以后支援人员,共可编有约25人或更多。支援组的典型编制是一名医护兵,三名弹药手/补给兵,三名通信兵和两名装备有SVD德拉格诺夫狙击步枪的狙击手。每三个小分队编为一个75人的大分队,并经常有一个迫击炮班组的加强。这样的编制在战斗中被证明极有利于伏击。

开战之前贼军事先把城市划为多个四边形(城市的管理者和设计者还被请去参与此规划)。在每个四边形里配置一个大分队,每个大分队的防区沿着平行的街道展开,并有狙击手提供掩护。接下来以一个25人的小分队则根据指挥官的命令以6-7人为一组统一从一侧进入目标建筑物并占据其底部(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防止多路进入发生交叉火力误击并连带着确保撤退路线)作为伏击点。另两个小分队也以同样手法占据伏击圈进入点地区的地下室或建筑物底层以确保俄军不能逃出伏击圈并连带着支援其同伴。进入点可以是一栋建筑物。而贼军每一6-7人战斗组都配有一台摩托罗拉制对讲机。当俄军抵达进入点并向伏击圈前进时,进入点的贼军就以对讲机通知伏击点。待俄军进入伏击地段,贼军就会完成包围圈然后开始“热烈欢迎”俄军一番。

除了传统的分队侧翼包抄外,贼军偏好以贴身紧逼战术来打击俄军的弱点。贼军往往把俄军放到50到250米的距离再开火,这样就可以使得俄军的火箭和炮击投鼠忌器。贼军多藏匿于地下室,这使得俄军坦克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俄军坦克炮放不到那么低,而且没经验的坦克手经常被多角度来袭的贼军火力弄得晕头转向,这不只是因为他们弄不清这众多的目标那个该先打,而且他们也不熟练如何做运动射击。与此同时,贼军大力加强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坚固程度,将之碉堡化。把顶部改为反斜面式以减弱俄军的“丸花蜂”温压火箭筒(RPO-A Shmel)及其他武器系统的威力。因此,每当俄军进入伏击圈时,以上布置可使贼军狙击手和机枪手在反坦克手对付俄军坦克时有效阻断俄军步兵。一个优势是贼军熟知俄制武器的优缺点,反坦克手猛轰燃料桶和引擎,这样就可以用少量弹药有效收拾掉强大的对手(平均对致命点3到6发就可以解决一台坦克)。贼军还临时给自己的RPG加了分量以增加弹头的爆炸威力以穿透俄军的装甲。由于熟知俄军坦克爆发反应装甲的有效性(虽然不少坦克都没装),贼军多避开附有装甲的正面而猛击侧面,顶部和车尾。贼军还知晓怎么收拾好对付的装甲运兵车。例如BMP-1步兵战车。除了用RPG招呼外,贼军还从高处向车顶撒燃料和胶状汽油。然后用火攻处理。俄军的坦克纵队,如前篇说描述的,经常被掐头去尾的战术堵在路中间挨宰。这样只要贼军占据街道两边大楼,就可以用他们的RPG尽情收拾俄军。由于以多分队多样兵器同时相互掩护,这样当RPG出现常有的哑火时,反坦克手就可以在其他人的掩护下好整以暇的准备第二发。

贼军狙击手,无论是单独出差还是团队行动,表现均属上乘。因其精于夜战,打得俄军视他们为幽灵而惶惶不可终日。但到了白天也不意味着这帮人的危险性就有所降低了。一个很流行的狙击技法是瞄准俄国兵的腿开枪,当其他毛子来救伤员的时候再把他们一锅端。狙击手还不是唯一的“肮脏技巧”。贼军多喜在建筑物的门口和俄军死尸上布诡雷,绊线式诡雷十分常见。(贼军材料辩称因畏惧误击所以不曾布过诡雷或地雷)。贼军人员还常常戴上袖标打扮成红十字会人员,也曾伪装成平民去给俄军指路,把俄军指进伏击圈里。

“灵活机动”是贼军引以为第一的战术原则。贼军迫击炮班组不停的持续机动。往往每打个三四发炮弹就换阵地,这样有效地无力化了俄军的反击火力。有报告显示贼军把汽车顶棚和后座拆掉以运兵,相信这是为了能腾出更多空间给武器和人员。除了重机枪外,贼军还有相当数量的SA-7s“圣杯”和SA-14s“小妖精”便携式地空导弹来对付俄军航空兵。在某些山城中(不是在格罗兹尼)。贼军还有卡车载的ZPU-2和ZPU-4高射机枪。以上这些兵器重挫了俄军的直升机,尽管俄军的反制措施(红外诱饵和铝条)还是有效减弱了SA-7的威力。

车臣贼军大力利用公众意见来左右战争。因莫斯科对其限制极少,导致大票记者畅通无阻的在格罗兹尼的大片地区内横行无忌。贼军对记者表公开欢迎,不仅屡屡约见,更乐于接触外国记者。贼军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接触,为了利用记者,贼军还采用制造新闻的战术。比如有个战例。贼军把几台坦克藏在市中心的一些多层建筑物里向俄军阵地开火,遇袭的俄军理所当然的予以回击,结果俄军的回击理所当然的会打中平民建筑物例如学校,医院和幼儿园。当俄军的合理回击被记者录下来发回自家国内后,一条“俄军新暴行”的新闻就新鲜出炉了。贼军成了受害者而俄军则成了杀人犯。

4、“战争大学”的考试和俄军之应对

由于贼军是如此的富有训练,战术是如此出众外辅以优越的防御地位。故战争伊始,缺少训练,士气低落连带着被无效的作战计划指挥的俄军几乎阴沟翻船完蛋大吉。不过作为见惯风浪的老毛子,虽然吃了一记大亏,人员装备损失惨重,但是马上开始重上“战争大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吃了一记闷棍,俄军痛定思痛,马上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着手走马换将。经过了第一天的苦战,空降兵的尼科莱斯塔斯科夫将军(Nikolai Staskov)和19摩步师的彼楚克将军(V.Petruk)被解职。所有俄军重组为三个“联合集群”(Joint Groupings)。分别由列夫,鲁赫林(Lev Rokhlin), 伊万巴比奇(I.Babich)和弗拉基米尔波波夫(V.Popov)将军指挥。

新的指挥官们对之前的惨败有着不同的,更系统性的,更有效地认识。有报告显示,鲁赫林将军端起了战史,用当年的苏军战术,特别是柏林战役的经验来指挥他的部队。吃了苦头的俄军大举增兵,1995年2月时车臣的俄军已达到三万之众。根据二战分析家们的经验,攻城首重大兵。所以大批俄军涌入车臣使得俄军拥有了必要的兵力优势。而且新来的援军比起之前的新年攻势使用的临时编制起来仓促集结的俄军训练的更好,装备更全。俄军援兵包括有完整建制的空降兵,史本纳兹和海军陆战队。多亏了援军带来的新装备,俄军总算可以在夜间进行援救,侦察和战斗了。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也派出狙击队取代玩票的国防部狙击手。援军还带来了远隔操作航空侦察载具来侦察敌区。通讯系统进行紧急改造,旧器材改为更保密的语音传送系统,并申诫部队小心使用新器材以免成为敌军的目标。战术得到大力改进,举例来说,在争夺一些关键建筑的最初攻击中,例如火车站,部队学会了先拿下周围建筑物然后打主楼的战法。俄国人不但明白了如何拿下多层建筑物,还明白了怎么守卫它。俄军开始把大部队拆小以使其更灵活,更小心的使用炮击和狙击,强调各小组之间相互通讯和呼叫空袭时必须言语明确,这就使得各小组的相互支援成为可能。

俄军开始把自行防空高炮(ZSU-23-4“石勒喀”和2S6“通古斯卡”)编进装甲纵队里面。这种武器射限很大,对于隐匿于高处和低处的贼军猎歼小队均能顾及。坦克炮不能及之处,自行高炮一般都可搞定,改进的炮击计划使得俄军在防守时可以获得充足的支援。俄军还大开探照灯,施放焰火来确定己军位置和干扰敌人的夜视设备。尽管俄罗斯政府于1月2日提前宣布市中心已被拿下,实际上直到6日战斗依然在郊区继续,从6日开始,巴比切夫将军的部队在格鲁乌下辖史本纳兹部队的专业搜索小组的支援下开始稳固的向市中心挺进。伴随着炮火轰击,1月8日,战线推进到了市中心,同时俄军狙击手和炮兵挫败了敌军夺回松扎河大桥的企图。1月19日,俄军以高爆混凝土破坏弹炸毁了伪总统府,尽管这举动并不意味着战斗就要结束了,可这次攻击还是成功的鼓舞起了俄军的士气,并冲击了贼军的心防。

接下来的一周里俄军继续和贼军反复争夺各支撑点,但是俄军明显学到了教训。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经验,俄军明白了拿下一栋建筑或一个地区不等于就守住了。而且每栋建筑都必须像二战一样独立攻克和防守下来。俄军继续改进其战术。各种新的权变和接触在接下来的战斗逐一被证实那个有效那个没效。例如更多的使用烟幕和白磷弹。其中尤以白磷弹深为贼军所忌。俄军开始携带折叠梯和锚钩来协助攻击。还学会了进门进窗之前要先扔手雷。士兵们开始用迫击炮,重武器和“丸花蜂”温压火箭筒系统性的逐步清除敌狙击手和枪巢。在进攻敌建筑物的时候,各小组分头清除各个房间。在防御建筑物时,俄军士兵也开始在可能的敌军进攻位置和路线上布设诡雷和地雷,比如下水道。

为了更好的保护脆弱的装甲运兵车,俄军士兵在运兵车上堆上沙包,或者把打坏的残骸拖回来,把上面一切能防弹的东西都拆下来做成山寨装甲安在运兵车上。俄军士兵还给车辆装甲绑上25-30厘米的铁丝网,这样车辆暴露于敌火之下时就可少受些损害。俄军还利用贼军的反装甲战术,故意开着不设防的车向伏击圈行进以诱使敌人开火暴露自己,防空高炮和武直被证明对付这些敌人极其有效。反坦克制导导弹(ATGW)也被证明是对付敌军筑垒据点之利器。不过武直的使用还有争议,尽管在对付敌军制高点上表现出色,但是俄军陆航指挥官维塔利巴甫洛夫(VitalyPavlov)中将认为直升机不适合城市战。他觉得直升机在埋伏于屋顶的敌狙击手或其他伏击武器面前时非常脆弱的。因此,对于直升机在1994-1996车臣作战中的表现做个定论依然还是很困难。

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在车臣极受士兵欢迎,士兵们称它是“小钢炮”(Pocket Artillery)。和以前的火焰喷射器截然不同,“丸花蜂”温压火箭筒是一种“采用火箭推动纵火/爆发用抛掷弹发射器”(Rocket-PropelledIncendiary/Blast ProjectileLauncher)。该武器射程约600米,单发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抛。一包内含两具。其弹头内装有俄国人称之为“温压”(thermobaric)纵火混合物。实际上是燃料空气炸药,在其爆炸时释放出燃料云,随后燃料云再内爆以产生高热高压摧毁目标,其威力堪比一枚152毫米炮弹。“丸花蜂”温压火箭筒在对付“轻装甲和可让燃料云渗入之密闭空间”时特别有效。在侵攻阿富汗时,“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被广泛用来对付地道和洞穴。在格罗兹尼,“丸花蜂”温压火箭筒被证明对付建筑物时绰绰有余。有报告显示,不管是俄军还是贼军,都被各自的上峰要求要熟练掌握这种武器。

在吸收了二战的教训后,俄军开始重新组织突击群。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其原因是仓促组织起来的突击群缺乏磨合,从不同单位中抽调出来的参战人员之间缺乏向心力。指挥官们抱怨这种突击群很难控制,而且,俄罗斯的传统军事文化也不鼓励下级官兵的独立行动和主动性。因此在格罗兹尼作战的很多突击群都是在各种支援下推进而非独立攻守。由支援部队先钉住敌军,然后主力消灭敌军。攻击部队以老兵打正面,新兵从别的方向攻打,这样即有用而且也好组织。而且这种两面夹击的方法可以减小伤亡。俄军也一改以前的鲁莽,集中力量先打弱小之敌,这样风险和不可控因素就比较少。

虽说俄军改进战术确实抵消了很多弱点,但是俄军还是有不少短板。小的战术单位给C3(命令、控制和配合)带来了新的限制,特别是各单位间的连接点位置。而且还有些问题从来没成功解决过。俄军用些不太管用的方法辨别战斗员和平民,例如检查目标肩膀看是否有后座靑肿,检查头发和手还有衣服看有没有射击过的痕迹,但是贼军还是成功的藏兵于民之中,屡屡混过检查搞得俄军晕头转向。除了少数的职业人士,大部分狙击手还是不够专业。贼军的报告显示俄军狙击手很少进行独立作战,而是更多的作为精确射手来支援步兵。

但总的来说,以上这些战术的变革还是很有效的,尽管战事依旧,俄军却从未再达到第一天那么惨。战事到了三月上旬,俄国防部自信满满的宣称已经成功夺下城市,并将其移交给内务部接管。国防部仅留下少数部队继续配合内务部部队向南挺进以歼灭南部山地地区的贼军残余。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5、罗兹尼之后:战事继续

夺下格罗兹尼并不意味着俄国人在车臣就没城市战打了,车臣那些镇子和村庄都是横着俄军面前的障碍。不过贼军对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市的进攻打开了结束战争的可能,1995年6月14日,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领200贼众攻击布琼诺夫斯克。贼众一开始攻打当地警局(实为内务部驻该地分局——译者注)未能得手。但是贼众成功夺下了两座银行和市府大楼(随后被击退)。贼众在攻占的大楼房顶架设机枪,还抢占了当地医院。在医院,贼众捉到大批人质,还在医院中布设诡雷。贼军公开提出条件要求俄军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撤出所有兵力。如果莫斯科拒绝,贼众就要血溅医院。

6月17日,随着谈判进行中,内务部和史本纳兹部队强攻医院,史本纳兹部队打破医院前窗以吸引匪贼,阿尔法特种部队则从另一方向突袭。但是一轮激战后俄军仅拿下了部分一楼,歼灭了一批贼军狙击手和机枪班并解救了一些人质。医院其他部分仍在巴萨耶夫手中。两小时后俄军再次尝试攻楼,结果败阵而归。在两次失败后,俄国谈判专家只好称俄军的行动是违背中央政府意思的以安抚贼众。19日,俄军承认解救失败,被迫向贼酋服软。巴萨耶夫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他和其贼众平安回到了车臣,顺带还捎上了150名人质的性命。

布琼诺夫斯克恐怖事件有两大意义,第一,俄总理切尔诺梅尔京主和,希望息事宁人的解决人质事件的态度有效软化了政府的强硬立场。第二,政府对俄军攻击失败不敢担责任的态度大大激起了军方的愤怒。

除这次之外,1995年年末俄军在车臣又吃了一次大亏,贼首萨尔曼拉杜耶夫率领大批贼众袭击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此城被认为处于俄军之掌控中,但是贼军很快就围住了火车站附近的建筑和当地俄军的指挥所。俄军出动BM-21“冰雹”火箭炮和迫击炮(也有部分装甲部队)予以还击。经过两周激战,双方打成平手。为了避免打成消耗战,俄军不得不同意贼众平安撤离城市。

与此几乎同时,被认为处在内务部的严防中的格罗兹尼也遭突袭。在1996年3月6日清晨,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集结大批贼寇(相关兵力估计从150到1000的说法都有),乘坐抢来的火车直冲格罗兹尼市火车站。贼众在火车站下车后成扇形展开,猛攻内务部在格罗兹尼内部的各个据点。对于这种行为,车臣贼首,伪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在一个电视短片里呼吁两方停火。俄军起初被贼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俄军很快缓过神来,开始反击巴萨耶夫的贼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五天,俄军阵亡200余人。最后巴萨耶夫率领贼众甩开了俄军纠缠,退出了城市。

和后来的事情相比,三月交火只能算是个侦察而非真正的战斗。在1996年8月6日发生的战斗是1994-1996车臣战争中最后的大规模交战。此时正逢俄政府和车臣贼众进行谈判之时,贼军集结主力部队,同时对格罗兹尼,阿尔贡和古杰尔梅斯发动大规模攻势。在格罗兹尼,贼众事先于几天前渗透进了城市。在里应外合之下,6日清晨,两支50到60人的贼军小分队成功拿下了火车站和数个关键设施,随后贼酋沙米尔巴萨耶夫集结600贼军(加之之后的增援,最后贼军据称可达4000之众)借此战果冲入城内,向格罗兹尼市中心推进。此时处于攻势的贼军没有犯俄国人一年半之前的错误,他们有效地封住了进入格罗兹尼的三条主干道,阻止了俄国人的援军。尽管贼众之前大肆宣传要反攻,威吓格罗兹尼的俄军跑路,还要格罗兹尼的平民备食水和掩体。但是俄国人麻痹大意不以为怪,其内务部部队完全没准备应付这阵势。结果就是第一天死伤惨重。相对照的,贼军首次攻击仅损失了47个人。

尽管国防部的部队就在格罗兹尼边上的汉卡拉机场,但是对第一天的作战却充耳不闻。直到第二天才进城支援内务部部队。新上任的国防部长伊戈尔罗季奥诺夫(IgorRodionov)对其下属部队在作战中的角色和是否支援友军犹豫不决。他怀疑如果部队进城支援会遭到1994新年攻势那种灾难局面,而且很多曾参战的老兵这时候都回家了。现在他手下的部队都是一伙94年式的毫无准备的新兵蛋子,而且俄国人又忘了给新兵蛋子们配正确的地图。在随后的激战中,有包括一台坦克在内的装甲车辆被击毁,武直表现也很糟糕。更悲剧的是一枚战术导弹发生误击,及其准确的命中了内务部的总部。多亏联邦安全局的死战,俄军总算挽回些颜面(为此安全局损兵70多人)。11日,俄军装甲部队在炮兵支援下从汉卡拉郊区冲入城中,开始缓缓的夺回城市。不过贼军的抵抗十分凶猛和顽固。整个战斗进行了将近两周。俄军以死500,伤和失踪1400为代价击退了贼军。然而当战斗结束的时候,并非是一场胜利,而是一纸停火协议结束了这场战争。8月22日,贼首阿尔斯兰马斯哈多夫和俄方代表亚历山大列别德签署了停火协议,战争到此结束。

从开战到最终的离去,俄军的虚弱和无备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而且大部分错误实际都还不是军队的退化造成,而是地道的水土不服。不过实话实说,在城市战领域里,俄国人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灾难中还是学到了不少教训。不过他们看起来总是很难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起来传给部队,指挥官也不长记性。尽管国防部和内务部的部队在1995年2月都曾经打过格罗兹尼和别的车臣城镇,但是到头来还是被相同问题困扰。虽说指挥层想做点什么改进一下,但是这改进总没效果。比如说,在一开始吃了苦头,证明之前的的训练十分不足之后,俄国人在车臣给部队建起来专门的训练设施,但是仅仅几天或者一周的训练还是不够应对城市战的复杂。更糟的是,国防部的人还打算把这个设施关闭,好尽快名正言顺把格罗兹尼市中心这个烫手山芋移交给内务部以求脱身。这是一个极重大的错误——这为后来的城市战中俄军表现出来的训练不足所证明。在国防部观点上来看,国内的战斗任务,不管是城市战还是别的什么战,都不是国防部的事儿。国防部不想接车臣这个茬,只想快点进早点走。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被众多的国防部的材料和1996年格罗兹尼8月战斗所证明。

责任编辑:黄南

声明: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内容

  • 专题五 苏联的演变
  • 专题五 苏联的演变 与 重建大国地位的俄罗斯 主要内容: 一.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 二.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与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外交 三.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经济变革与大国目标 四.俄罗斯"强国梦"所面临的问题 名词解释 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

  • 领导艺术论文
  • 强势领导--普京的领导艺术 摘要: 本文通过对前俄罗斯总统今俄罗斯总理普京·弗拉基米尔的个人介绍. 执政特点.在职期间处理的一些大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来展示俄罗斯领导人普京作为一个组织.国家的领导人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领导者:个人魅力:激励:权力集中:领导者形象 一.普京的简介 1 ...

  • 俄车臣40岁总统欲寻接班人 被称"高加索强人"|车臣|卡德罗夫
  • 原标题:40岁车臣总统要找接班人? 期待普京总统决定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何书云 柳玉鹏]"我担任共和国领导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是时候为车臣寻找一个新的接班人了."这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如图)27日接受"独立"电视台采访时说的一番话.不过, ...

  • 车臣战争丨看隔离墙修建的必要性
  • Make Han Great Again漢族复兴[3/19] 再论加速修建西域边境水泥安全管理墙体系的极端重要性详细对比当年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与目前叙利亚内战的演化进程,外部武器与人员输入的严厉阻截打击是决定最后成败输赢的核心关键. 第一, 能够彻底打赢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核心原因就是边境开始实现严厉 ...

  • 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小论文:美俄博弈
  • 浅谈美俄博弈 (上海大学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姓名:**) 摘要:通过叙述普京.梅德韦杰夫两个时代的美俄博弈,从各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解释 了美俄博弈的部分表现,并就美俄关系的大局及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车臣北约战略反导经济布局梅普组合对抗合作 一,普京时代的美俄博弈 1.车臣问题 车臣虽然只是出于 ...

  • 近年来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基本启示
  • 近年来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基本启示 王凤琴 [内容提要] 叶利钦时期开启的俄罗斯军事改革,虽然经历艰难曲折,但总的趋势仍在不断向前,特别是积累的经验教训,为普京总统主导的以"常规化.机动化.均衡化.质量化"为理念和内涵的新一轮军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俄罗斯军事建设发生指向性的战 ...

  • 1.第一讲 二.世界矛盾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 二.世界矛盾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当今世界,一些热点地区长期存在因民族.宗教因素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很多矛盾隐含着数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历史积怨,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宗教矛盾公开化,其中许多矛盾伴随着领土的纠纷,再加上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大国的利益之争以及基督教向非西方国家的扩展和征服,形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 ...

  • 阿卜杜拉赫曼诺娃和穆罕默多夫
  • 他说,这种针对平民的袭击毫无道理.他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并希望伤者尽快痊愈.他还表示,北约将继续致力于与俄罗斯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也分别发表声明,谴责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并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巴罗佐在声明中说:"我们不接受暴力凌驾于自 ...

  • 揭开俄罗斯"炸弹之父"的秘密
  • 2007年9月11日,俄罗斯军方通过电视新闻自豪地宣告,当天成功地试爆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并一再强调比美国的"炸弹之母"威力要大数倍,甚至有针对性地将其称为"炸弹之父".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炸弹?俄罗斯研制这种罕见的炸弹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谁是炸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