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康的历史渊源

小康,曾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

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历代训诂家们认为其意是“百姓们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的太辛苦。

把“小康”作为理想社会模式见于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 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一个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等词语越来越成为“经济较为宽裕、生活不愁温饱”、“略有资产、足以自给”等的代名词,在民间广为流传。应当看到,“小康”是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的生活向往,被中国共产党人用来定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化价值理念和传统社会发展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也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具体化、现实化。

对小康目标的不断充实完善,既反映出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实践进展和和认识深化,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总体需求的人文关怀和切实尊重。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思考了在国家基础薄弱、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的速度、水平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小康”来描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小康社会就已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将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在三步走战略提出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将其付诸实践。到20世纪末,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了呢? 小康的标准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党的十六大根据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综合评估,做出了一个清醒的判断,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同时标志着中国社会达到总体小康。

低水平:经济总量达到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不全面: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

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联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的是“强盛中国”;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的是“幸福中国”,目标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建设”与“建成”的差别

(一)一字之变,表明进入新阶段

十八大主题明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报告的第三部分更是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虽只是一字之变,然而其寓意却极为深远:它表明了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次大会将“建设”

改为“建成”,表明未来十年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历史方位与以前有所不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一字之变,宣示了目标实现的可感知性

十八大将以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过程并无定型,结果则必须是具体而微、可感可知的,这就让人民深刻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三)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十八大报告将十七大的“总量”改为“人均”的表述,并加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目标。“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体现了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并重。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小康的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指标,这一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这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也反映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宗旨,就一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强国梦最实在、最具体的表达,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积极讨论“中国梦”,那么,何为“中国梦”?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习总书记说了:“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总书记又说了:“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参照

(1)两个“一百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

(2)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

三个辉煌时期

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含义

1、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

2、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

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世界梦:“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我们的梦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圆梦三部曲:

圆梦途径:

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结束语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只有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信心托起梦想,梦想照映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康的历史渊源

小康,曾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

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历代训诂家们认为其意是“百姓们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的太辛苦。

把“小康”作为理想社会模式见于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 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一个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生活”等词语越来越成为“经济较为宽裕、生活不愁温饱”、“略有资产、足以自给”等的代名词,在民间广为流传。应当看到,“小康”是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的生活向往,被中国共产党人用来定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现代化价值理念和传统社会发展理想结合起来的睿智创造,也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具体化、现实化。

对小康目标的不断充实完善,既反映出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实践进展和和认识深化,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总体需求的人文关怀和切实尊重。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重新思考了在国家基础薄弱、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的速度、水平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小康”来描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小康社会就已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将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目标,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在三步走战略提出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将其付诸实践。到20世纪末,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了呢? 小康的标准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党的十六大根据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综合评估,做出了一个清醒的判断,认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同时标志着中国社会达到总体小康。

低水平:经济总量达到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不全面: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

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联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的是“强盛中国”;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的是“幸福中国”,目标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建设”与“建成”的差别

(一)一字之变,表明进入新阶段

十八大主题明确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报告的第三部分更是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虽只是一字之变,然而其寓意却极为深远:它表明了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次大会将“建设”

改为“建成”,表明未来十年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历史方位与以前有所不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一字之变,宣示了目标实现的可感知性

十八大将以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过程并无定型,结果则必须是具体而微、可感可知的,这就让人民深刻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三)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十八大报告将十七大的“总量”改为“人均”的表述,并加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目标。“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体现了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并重。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全面小康的指标更科学,更让人信服。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指标,这一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这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也反映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宗旨,就一直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强国梦最实在、最具体的表达,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积极讨论“中国梦”,那么,何为“中国梦”?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习总书记说了:“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总书记又说了:“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参照

(1)两个“一百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全面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

(2)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兴盛状况”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

三个辉煌时期

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含义

1、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

2、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

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世界梦:“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我们的梦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所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氛围,把全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圆梦三部曲:

圆梦途径:

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结束语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新机遇,又面临新挑战。只有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信心托起梦想,梦想照映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怎么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怎么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途径实现 (教师教育学院 12应用心理学 邓海飞 1211021001) [摘要]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党的 ...

  •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 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正带 ...

  •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_路径和挑战的思考_梅燕京
  •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路径和挑战的思考 中共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即[摘要]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目标,也是 ...

  • 仓廪实而衣食足--怎样才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 仓廪实而衣食足--怎样才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嘉宾辛鸣 各位网友大家好. [13:23] 主持人 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习近平一而再的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人民日报>也刊发了系列评论员文章,请问辛老师,您 ...

  •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路径和挑战的思考
  • 2015-06-06 10:13 来源:人民论坛 我有话说 2015-06-06 10:13:46来源:人民论坛作者:责任编辑:王锦宝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梅燕京,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干部 张广昭 [摘要]中共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http://www.xjxnw.com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q ...

  • "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 "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背景 1.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 ...

  • 实践学习报告
  • 级本科实践学习报告 题 目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课 程 <纲要>及<概论>自主学习学 院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2015年 月 日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过了非同寻常的 ...

  • "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
  • 绪论:"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 / 1 一."四个全面"绘就中国梦路线图 / 1 二.中国梦的首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 四.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五.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