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儿童团团长回忆

  在通信落后的时代,最快的、有标识的信件,恐怕非鸡毛信莫属。“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出自《汉书・高帝纪》中的一句话,导致多年来在国内流行一种说法,鸡毛信源于汉代,迄今已2000多年历史。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山西省高平市长平之战研究会副会长李俊杰认为,“鸡毛信”的叫法始于抗战时期,而抗战时期“鸡毛信”的使用是从高平当地开始的。   八路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围追堵截下,鸡毛信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广泛使用。”李俊杰对鸡毛信的产生年代做出大致推断:主要孕育于1938年,成熟于1939年“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   1965年9月,开国大将黄克诚被任命为山西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次年2月,抗战期间在太行山战斗过的黄克诚蹲点高平,时间长达半年。   李俊杰的父亲李玉振是抗战时期的儿童团团长,为八路军送过鸡毛信。李玉振曾向李俊杰回忆了见到黄克诚时的情形。当时,说到鸡毛信的话题时,黄克诚说:“鸡毛信源于山西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说到情报工作时,李玉振曾向黄克诚汇报说:“我当过儿童团长,电曾多次往杜寨等村送过鸡毛信,传递秘密情报,因此挨过日本鬼子、国军的搜查和鞭打。”黄克诚听后,接过话茬:“要聊起鸡毛信,并不奇怪,是红色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就产生在石村关帝庙。”   1939年12月25日,突破敌人防线后,彭德怀从沁水县小柿庄(当时属高平县管辖)秘密赶到石村,在关帝庙召开军政连以上干部大会。在总结“十二月事变”教训时,彭德怀认为,牺盟会第三纵队情报滞后,导致数百名革命战士牺牲,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当时在高平流传着一句话:“自从日军打进中国,就落个母鸡不下蛋,公鸡不打鸣。”针对八路军、牺盟会情报落后、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的现状,黄克诚提出:“拿鸡毛,当信使。”彭德怀决定秘密实施,“鸡毛信”由牺盟会迅速传遍抗日根据地。为此,黄克诚还赋诗一首:“明理全军事,知晓万里途。鸡毛传期遇,相约斗口阎。”   那“鸡毛信”与汉朝“羽檄”是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俊杰提出自己的观点:“羽檄”是插鸟羽的军事文书,而“鸡毛信”则是从“土八路”鸡窝里飞出来的新事物,诞生于我们的祖辈、父辈,主要传递在地方武装、游击队等革命队伍之间,特指八路军中传递的秘密情报。最高级别的鸡毛信由部队护送   1985年10月,从部队复员的李俊杰担任高平伯方村民兵营长。那时,他曾在伯方村抗战老兵郜有恒家看到过几封鸡毛信。当时的李俊杰因没考虑到鸡毛信的重要价值,没有向郜有恒索取保存。郜有恒去世后,其子女均生活在西安,便失去了联系,而鸡毛信也从此下落不明。提起此事,李俊杰懊悔不已。   李俊杰回忆说:“鸡毛信的信皮上插有鸡毛,也有是粘贴鸡毛的信件。”其中一份鸡毛信封皮写着“西北军十七师座,赵寿山亲启”字样。“没有发送单位和人名,不是正规的信封,一般为当地黑黄色桑树皮纸包折合围而成。”   部有恒曾任原西北38军17师赵寿山的机要秘书,上世纪80年代末,年近八旬的郜有恒去世。当年,李俊杰将与他的谈话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关于通讯问题是一个军事机密,一般人员触及不到交通特派员的信启。”郜有恒回忆说,1938年初,国共两党都使用一种专递方式,在信封上国军有邮封章,而八路军则没有。“在‘十二月事变’后,才使用上鸡毛信,以三支鸡毛为最高级别,出现三支鸡毛信件,一般要派一个营或一个连的部队护送。”郜有恒听师长说过,“鸡毛信,是八路军的秘密信,使用便捷。”   郜有恒曾经向李俊杰解释说,鸡毛信上有羽梗的大鸡毛,可直接插入信封。有羽绒的小鸡毛,用剩饭溶液粘贴上就成。信皮上没有邮戳,也没有公章,多数以首长、连级单位负责人名义,或村落地下组织代号发送。   日军、国军全面封锁交通后,身处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没有电台设备,靠民运队、妇救会、青救会、交通站已经送不出信去。而儿童团、放羊娃则可突破各种封锁线传递信息。“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送鸡毛信的人有很大的危险性,送信人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才突破重围。”李俊杰说。   史志中有关于鸡毛信的记载   为研究抗战时期鸡毛信出现的时间及地点,李俊杰反复查阅了权威的《中国军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然而不仅在太行山地区各县市志中没有记载,就在国内仅存首枚抗战时期鸡毛信的河北元氏县也无片言只语。唯独太岳区1951 1953年编撰的《沁水县志》,最早记载了鸡毛信的历史。而这个绝无仪有的文手记载,似乎证明了李俊杰多年来考证的结果。   这部由太岳区1951-1953年编撰的《沁水县志》,封面由薄一波题词。据《沁水县志》记载:“抗战时期的战时通信,多以村转,抗日民众已成习惯。信分一般、急件、特急,无邮票邮戳,只在信的右角上以‘+’‘++’‘+++’代之,飞快急件,在信封上插鸡毛一支、二支、三支,以表示在时间上不得延误,转信人把信送到地点后,凭收条注明时间,这就是所谓的‘鸡毛信’。”   “鸡毛信是一种很不规范,又很紧急、很秘密的信件。”李俊杰感觉,“作为非常特殊时期使用的机密情报信件的鸡毛信不可能有邮戳或邮票。河北元氏县发现的鸡毛信信封背面有一白纸制作的单据存根,粘压些许鸡毛,还盖有5枚邮戳,应当属于‘太行邮政’机关送发的普通信件,不能称之鸡毛信。”李俊杰认为,鸡毛信没有写入高平县志,而编入《沁水县志》,十分正常,因为都属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沁水县志》能完整记录鸡毛信的历史起点,为中国军邮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邢大军据《山西晚报》整理

  在通信落后的时代,最快的、有标识的信件,恐怕非鸡毛信莫属。“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出自《汉书・高帝纪》中的一句话,导致多年来在国内流行一种说法,鸡毛信源于汉代,迄今已2000多年历史。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山西省高平市长平之战研究会副会长李俊杰认为,“鸡毛信”的叫法始于抗战时期,而抗战时期“鸡毛信”的使用是从高平当地开始的。   八路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围追堵截下,鸡毛信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广泛使用。”李俊杰对鸡毛信的产生年代做出大致推断:主要孕育于1938年,成熟于1939年“晋西事变”(也称“十二月事变”)。   1965年9月,开国大将黄克诚被任命为山西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次年2月,抗战期间在太行山战斗过的黄克诚蹲点高平,时间长达半年。   李俊杰的父亲李玉振是抗战时期的儿童团团长,为八路军送过鸡毛信。李玉振曾向李俊杰回忆了见到黄克诚时的情形。当时,说到鸡毛信的话题时,黄克诚说:“鸡毛信源于山西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说到情报工作时,李玉振曾向黄克诚汇报说:“我当过儿童团长,电曾多次往杜寨等村送过鸡毛信,传递秘密情报,因此挨过日本鬼子、国军的搜查和鞭打。”黄克诚听后,接过话茬:“要聊起鸡毛信,并不奇怪,是红色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就产生在石村关帝庙。”   1939年12月25日,突破敌人防线后,彭德怀从沁水县小柿庄(当时属高平县管辖)秘密赶到石村,在关帝庙召开军政连以上干部大会。在总结“十二月事变”教训时,彭德怀认为,牺盟会第三纵队情报滞后,导致数百名革命战士牺牲,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当时在高平流传着一句话:“自从日军打进中国,就落个母鸡不下蛋,公鸡不打鸣。”针对八路军、牺盟会情报落后、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的现状,黄克诚提出:“拿鸡毛,当信使。”彭德怀决定秘密实施,“鸡毛信”由牺盟会迅速传遍抗日根据地。为此,黄克诚还赋诗一首:“明理全军事,知晓万里途。鸡毛传期遇,相约斗口阎。”   那“鸡毛信”与汉朝“羽檄”是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俊杰提出自己的观点:“羽檄”是插鸟羽的军事文书,而“鸡毛信”则是从“土八路”鸡窝里飞出来的新事物,诞生于我们的祖辈、父辈,主要传递在地方武装、游击队等革命队伍之间,特指八路军中传递的秘密情报。最高级别的鸡毛信由部队护送   1985年10月,从部队复员的李俊杰担任高平伯方村民兵营长。那时,他曾在伯方村抗战老兵郜有恒家看到过几封鸡毛信。当时的李俊杰因没考虑到鸡毛信的重要价值,没有向郜有恒索取保存。郜有恒去世后,其子女均生活在西安,便失去了联系,而鸡毛信也从此下落不明。提起此事,李俊杰懊悔不已。   李俊杰回忆说:“鸡毛信的信皮上插有鸡毛,也有是粘贴鸡毛的信件。”其中一份鸡毛信封皮写着“西北军十七师座,赵寿山亲启”字样。“没有发送单位和人名,不是正规的信封,一般为当地黑黄色桑树皮纸包折合围而成。”   部有恒曾任原西北38军17师赵寿山的机要秘书,上世纪80年代末,年近八旬的郜有恒去世。当年,李俊杰将与他的谈话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关于通讯问题是一个军事机密,一般人员触及不到交通特派员的信启。”郜有恒回忆说,1938年初,国共两党都使用一种专递方式,在信封上国军有邮封章,而八路军则没有。“在‘十二月事变’后,才使用上鸡毛信,以三支鸡毛为最高级别,出现三支鸡毛信件,一般要派一个营或一个连的部队护送。”郜有恒听师长说过,“鸡毛信,是八路军的秘密信,使用便捷。”   郜有恒曾经向李俊杰解释说,鸡毛信上有羽梗的大鸡毛,可直接插入信封。有羽绒的小鸡毛,用剩饭溶液粘贴上就成。信皮上没有邮戳,也没有公章,多数以首长、连级单位负责人名义,或村落地下组织代号发送。   日军、国军全面封锁交通后,身处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没有电台设备,靠民运队、妇救会、青救会、交通站已经送不出信去。而儿童团、放羊娃则可突破各种封锁线传递信息。“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送鸡毛信的人有很大的危险性,送信人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才突破重围。”李俊杰说。   史志中有关于鸡毛信的记载   为研究抗战时期鸡毛信出现的时间及地点,李俊杰反复查阅了权威的《中国军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然而不仅在太行山地区各县市志中没有记载,就在国内仅存首枚抗战时期鸡毛信的河北元氏县也无片言只语。唯独太岳区1951 1953年编撰的《沁水县志》,最早记载了鸡毛信的历史。而这个绝无仪有的文手记载,似乎证明了李俊杰多年来考证的结果。   这部由太岳区1951-1953年编撰的《沁水县志》,封面由薄一波题词。据《沁水县志》记载:“抗战时期的战时通信,多以村转,抗日民众已成习惯。信分一般、急件、特急,无邮票邮戳,只在信的右角上以‘+’‘++’‘+++’代之,飞快急件,在信封上插鸡毛一支、二支、三支,以表示在时间上不得延误,转信人把信送到地点后,凭收条注明时间,这就是所谓的‘鸡毛信’。”   “鸡毛信是一种很不规范,又很紧急、很秘密的信件。”李俊杰感觉,“作为非常特殊时期使用的机密情报信件的鸡毛信不可能有邮戳或邮票。河北元氏县发现的鸡毛信信封背面有一白纸制作的单据存根,粘压些许鸡毛,还盖有5枚邮戳,应当属于‘太行邮政’机关送发的普通信件,不能称之鸡毛信。”李俊杰认为,鸡毛信没有写入高平县志,而编入《沁水县志》,十分正常,因为都属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沁水县志》能完整记录鸡毛信的历史起点,为中国军邮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邢大军据《山西晚报》整理


相关内容

  • 安徽繁昌:小县城的五次保卫战(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
  • "皖南门户,长江边上,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我们用雪亮的刺刀,暴烈的手榴弹,火力猛烈的机关枪,前仆后继的冲锋,把敌人打下山岗--" 1940年春天,曲再之.吴蔷作词,何士德作曲,一曲铿锵有力的<繁昌之战>传唱开来,讲述了1939 ...

  • 我是一名儿童团团长
  • 展开下三张 儿童团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由7至15岁的少年儿童组成.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成立壮大了抗日队伍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准备好了吗/时 ...

  • 亲子同题作文晒一晒(和讯网-北京日报)
  • 编者按 您的孩子能这么出色和优秀,与您的点滴影响密不可分,孩子的成长教育很大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为此,小苗版今年起将推出"同题作文"栏目,邀请父母与子女之间甚至祖父母与孙辈之间,展开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写作. 新年书写美丽心愿 写写抗日儿童团 北师大三附中初二(1)班 孙依 ...

  • 援越工作中的刘少奇
  • 越南民主共和国(一九七六年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亚洲在二战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国家.为了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越南人民坚持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抗法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应越共中央和越南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援越抗法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领导的分工,刘少奇负责援越工 ...

  • 一段关于祖父的回忆 原东北军将领回忆双城堡狙击战
  • 印象中看过很多关于介绍东北军的书籍以及影视作品,但是大多反映的是抗联以及民兵的抗日故事,但是事实上有关于我的祖父的一段回忆,却确确实实的是东北军人的抗战故事. 很多人都批评东北军不抵抗,撤回关内.其实事实是,当时东北军中级,中级以下的军官都热切的希望能与日本人刀对刀,枪对枪的进行一次真正的决战,谁能 ...

  • [文章荟萃]抗日第一名将薛岳与"长沙大会战"
  • 豫言忠 薛岳(1896--1998),字伯陵,广东乐昌人,原名薛仰岳,后因崇敬岳飞改名薛岳.身为抗日名将,其经历争议颇多.在下现就自己收集资料的胡乱写出了以下文章以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请诸位仁兄指点. 薛岳师出黄埔陆军武汉陆军保定陆军,曾与叶挺同任孙中山警卫营营长,平 ...

  • 平型关战役资料
  • 1 平型关资料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 ...

  • 静主题班会PPT
  • 有关教师节的主题班会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庆祝教师节之际,使学生知道教师节的来历. 2.介绍古往今来名人尊重教师的故事. 3.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想对老师说.(自制教师节心意卡)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九月,金风送爽,你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跨入学校,老师们向大家伸出 ...

  • "韩略伏击战"亲历者孙宗武回忆抗战烽火岁月
  • 展开下三张 原标题:72年前 亲历韩略伏击战 [核心提示]1943年10月,侵华日军用最毒辣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冈村宁次为了研究他的"扫荡"战术和宣传所谓的"赫赫战果",特地从华北各地调集军官和参谋人员180余人,乘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