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与推理汇总

中考实验与推理

(广州市2006)

4.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引发事故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镊子取出白磷在水中切割

C.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11.有一种气体,可能是H 2或CO ,下列方法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是否无色 B.闻气味是否具有刺激性 C.通入氧化铜中,加热,观察黑色粉末是否变红色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11、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13、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A 、氧氧化钠的质量减小B 、氧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C 、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 、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 B 、氧化铁和盐酸

C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D 、盐酸和二氧化碳

△ 17、向结有水垢的热水瓶中加入稀盐酸,水垢溶解脱落;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Hg+O2↑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Na 2CO 3 溶液,又有白色沉淀出

点燃 现,这种水垢可能有 B .铁丝氧气中燃烧: 3Fe+2O2Fe 3O 4

A 、BaSO 4 B 、CaCO 3 C 、 K 2CO 3 D 、AgNO 3

C.铝片投入稀硫酸中: Al+H2SO 4=AlSO4+H2↑

18、将金属Cu 投入金属A 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 的表

D .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

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 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 的

1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

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 、B 、Cu 活动性的叙

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A 、B>Cu>A B 、A>Cu>B

C .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

C 、B>A>Cu D 、A>B>Cu

17.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

19、据报道,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比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其反应为: CO 2 十4H 2 === X + 2H2O ,则X 为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A 、CO B 、CH 4 C 、H 2 D 、C 2H 4 C.加入Mg 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20、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和硫酸铜,可 D.加入CaCO 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氢氧化钠 B 、铁粉 C 、氧化镁 D 、镁粉 18.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 2CO 3、Ba(NO3) 2、H 2SO 4、

(广州市2008)

K 2SO 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

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

甲是( )

②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

A.K 2SO 4 B.H 2SO 4 C.Ba(NO3) 2 D.K 2CO 3

颜色是(

19.有X 、Y 、Z 三种金属,把Y 投入X(NO3) 2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 把X 投入Z(NO3) 2溶液中,X 表面有Z 析出。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X>Z.Y (广州市2007)

A .紫色 B .红色 C.无色 D.蓝色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 、Cl 2 HCl B 、NaCl HClO

C 、ClO 2 NaClO 2 D 、KClO 3 Ca(ClO3) 2

7、向10mL pH 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 肯定增大的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pH 为4的溶液 D 、稀硫酸

18.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 A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分别通入CO 2 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 D.分别滴加稀盐酸 20.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B .用测定溶液pH 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C .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D .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广州市2009)

2.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 A .金箔 B .铁丝 C .木炭 D .氢气 20.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广州市2010)

8.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B .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C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D .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广州市2011)

16.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KClO3,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 .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

C .待集气瓶充满O2,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 .收集完成后,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20.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广州市2012)

1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能与Na 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D. 能与CO 2反应生成水

1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9.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 .S02 B.N02 C.NH 3 D.N2

(广州市2013)

14.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CO 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 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 中毒 D. 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17. 玻璃仪器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不可行的是

A. 内壁有CaCO 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 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 内壁有Fe 2O 3的试管用NaOH 溶液清洗 D. 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18.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A.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 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19.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想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 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中考实验与推理

(广州市2006)

4.下列实验操作可能会引发事故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镊子取出白磷在水中切割

C.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11.有一种气体,可能是H 2或CO ,下列方法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是否无色 B.闻气味是否具有刺激性 C.通入氧化铜中,加热,观察黑色粉末是否变红色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11、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13、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A 、氧氧化钠的质量减小B 、氧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C 、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 、氧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 B 、氧化铁和盐酸

C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D 、盐酸和二氧化碳

△ 17、向结有水垢的热水瓶中加入稀盐酸,水垢溶解脱落;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 Hg+O2↑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Na 2CO 3 溶液,又有白色沉淀出

点燃 现,这种水垢可能有 B .铁丝氧气中燃烧: 3Fe+2O2Fe 3O 4

A 、BaSO 4 B 、CaCO 3 C 、 K 2CO 3 D 、AgNO 3

C.铝片投入稀硫酸中: Al+H2SO 4=AlSO4+H2↑

18、将金属Cu 投入金属A 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 的表

D .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

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 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 的

1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

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 、B 、Cu 活动性的叙

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A 、B>Cu>A B 、A>Cu>B

C .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

C 、B>A>Cu D 、A>B>Cu

17.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

19、据报道,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比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 ,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其反应为: CO 2 十4H 2 === X + 2H2O ,则X 为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A 、CO B 、CH 4 C 、H 2 D 、C 2H 4 C.加入Mg 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20、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和硫酸铜,可 D.加入CaCO 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氢氧化钠 B 、铁粉 C 、氧化镁 D 、镁粉 18.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 2CO 3、Ba(NO3) 2、H 2SO 4、

(广州市2008)

K 2SO 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

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

甲是( )

②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

A.K 2SO 4 B.H 2SO 4 C.Ba(NO3) 2 D.K 2CO 3

颜色是(

19.有X 、Y 、Z 三种金属,把Y 投入X(NO3) 2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 把X 投入Z(NO3) 2溶液中,X 表面有Z 析出。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X>Z.Y (广州市2007)

A .紫色 B .红色 C.无色 D.蓝色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 、Cl 2 HCl B 、NaCl HClO

C 、ClO 2 NaClO 2 D 、KClO 3 Ca(ClO3) 2

7、向10mL pH 为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pH 肯定增大的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pH 为4的溶液 D 、稀硫酸

18.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 A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分别通入CO 2 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 D.分别滴加稀盐酸 20.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B .用测定溶液pH 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C .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D .通入澄清石灰水除去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广州市2009)

2.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 A .金箔 B .铁丝 C .木炭 D .氢气 20.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广州市2010)

8.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B .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C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D .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广州市2011)

16.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KClO3,和MnO2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 .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O2

C .待集气瓶充满O2,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D .收集完成后,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20.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广州市2012)

1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能与Na 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D. 能与CO 2反应生成水

1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19.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 .S02 B.N02 C.NH 3 D.N2

(广州市2013)

14.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 和CO 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 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 中毒 D. 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17. 玻璃仪器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不可行的是

A. 内壁有CaCO 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 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 内壁有Fe 2O 3的试管用NaOH 溶液清洗 D. 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18.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A.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 甲能与盐酸反应而乙不能 C.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19.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想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C. 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相关内容

  • 科学方法与中考物理
  • 广东省珠海市夏湾中学 黄国保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领会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近几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也加强了对物理研究方法的考查.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 ...

  •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 ...

  • 中考物理填空题题型解题技巧
  • 中考物理填空题题型解题技巧 填空题是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由于<课程标准>指出: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要求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所以,近3年的各省市中考题相比较前几年,计算类问题比例相对 ...

  • 2012中考物理指导: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讲义
  • 2012中考物理指导: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讲义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 ...

  •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 <运动和力>复习课导学案 邾城五中 江宏明 知识点的课标要求 一.基础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2)得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_____而概括得出的. 2.惯性: (1)概念:一 ...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015•齐齐哈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3.(2015•孝感)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4.(2015•菏泽)类比归纳是 ...

  • 多角度解读杭州前八所重点高中
  • 多角度解读杭州前八所重点高中 杭州第二中学 作为杭州最好的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有着百年的历史和不断革新的追求.在2014年中考中,杭二中依然领跑各中学.但是除去名声,2015年中考的家长考生们,你们对杭二中真正的了解吗? 现在杭二中有两个校区,本部是在滨江,分校是东河校区.以下主要介绍滨江校区的情况. ...

  • 2017年中考物理备考方案
  • 2017年中考物理备考方案 永福庄中学 2016年的中考备考工作按照县育局对九年级复习备考工作的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毕业班工作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考纲>指导,以中考动向为方向,加强中考备考,在"讲辅练并进.整理与强记结合.统筹时间与侧重倾斜相辅"的教学模 ...

  • 初中物理最新最全的中考真题专题运动和力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2•义乌市)排球是义乌市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排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4.(2014•湖北)如图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