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时,法律原本能保护你更多

作者:陈晨 2014-01-13 来源:中国妇女

草率签订离职协议,万元补偿打水漂

姚静雪就读于上海一所大学的广告系。研究生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上海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任职。

一个大学生到高档写字楼上班,身边都是衣着光鲜的白领,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大半个城市的风景,同事都用英语飞快流利地交流,很符合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对自己职业的预期。姚静雪觉得自己很幸运,对工作也十分投入,入职第二年,就因业绩优异而月薪过万。

可是,就在姚静雪准备在公司长久地努力下去的时候,让她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出现了。2012年6月,她因为一个广告策划稿和部门主管发生争执,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但两人的关系却始终没有弥合。随后,公司进了一位新人,主管领导要求姚静雪把由她承接的几个大型广告项目交给新人负责,这让她十分伤心和不解。姚静雪询问主管,主管只说:“我们这是在锻炼新人,当然,也是给你减轻负担。”姚静雪拒绝了主管的要求,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从此之后,主管几乎不再给姚静雪安排广告策划业务。

姚静雪很委屈,一天晚上,她用电子邮件把这些“不公平待遇”反映给了公司的美籍经理Paul。她没想到,第二天,她就被主管叫到了办公室,主管的电脑上赫然显示着她的邮件。原来Paul直接把邮件转发给了主管。姚静雪立刻后悔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事太莽撞。

这件事让姚静雪很受打击,可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2013年3月,公司为缩减经营成本,打算从广告策划部辞退三人,姚静雪出现在了名单上。她找主管谈话,但对方表示这已经是公司领导讨论之后的决定,无法改变,姚静雪只好接受。

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要求下,姚静雪和公司签订了一份《离职补偿协议书》。约定:“公司与姚静雪协商同意办理离职,公司一次给付姚静雪三个月的薪资3万元作为离职补偿。此协议作为最终协议,双方今后不再就离职补偿有任何纠纷。”协议签订后,姚静雪办理了离职手续,没过几天,就收到了公司转账给她的3万元。

一个月后的一次朋友聚餐中,姚静雪说起了自己的离职经过。不料在座的一位朋友听了直皱眉头。据朋友分析,这份协议让姚静雪吃了大亏:按照法律,如果在员工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单位应该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就该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姚静雪在公司工作了四年,对方应该给她四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也就是4万元。可是按照协议,公司只需给她三个月的工资。

姚静雪一听才明白,原来公司少给了她1万元。她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将公司告到了上海奉贤区法院,要求撤销《离职补偿协议书》,补齐1万元经济补偿金。

法庭上,姚静雪表示,公司在要求她签订离职协议时存在欺诈行为,因此协议是无效的。但法院却认为,那份离职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愿,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所以合法有效。姚静雪认为公司对她存在欺诈,却又举不出相应证据,因此对于  她的这一说法,法院不予采纳。最终,法院驳回了姚静雪的请求。

工会律师

签订离职协议要慎重

黄绮  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公益律师

离职补偿协议到底是什么?如果协议明显不公平,劳动者又该如何维权?离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记者采访到了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公益律师黄绮,请她来回答劳动者们关心的问题。

黄绮律师表示,这个案子里,姚静雪本来能要到更多的钱。首先,根据法律,单位无理由辞退员工,要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员工每工作一年,单位就要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因此,姚静雪的经济补偿金应该是四个月的工资。另外,单位没有提前30天通知她解除合同,因此还需要向她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作为补偿。这么看,公司起码少给了姚静雪两个月的工资。

不过即使如此,姚静雪与单位签订的协议也是有效的,不能撤销。

根据合同法,如果一方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这叫显失公平,合同可以撤销;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法与另一方订立合同,那么另一方可以申请合同无效。但是,这个案子并不存在以上情形。法律条文是公开的,劳动者有学习法律的义务,也有向专业人士咨询的能力。签协议时不了解法律不能归责于单位,更不是申请协议无效的理由。

也许人们会有这样的疑惑:姚静雪因协议损失了2万元,法院认为协议有效。那么假设她因为一份离职协议而损失了更多的钱,比如她本应得到10万元离职补偿,而协议只约定了1万元。那么这份协议还是有效的吗?算不算显失公平呢?

黄律师说,即使是这样,协议仍然有效。除非劳动者能向法院证明:离职的时候,她曾经向单位咨询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却给了一套不符合法律的解释,对她产生了误导。遗憾的是,这通常很难证明。

不过,姚静雪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她可以仔细看看单位是否为她足额缴纳了社保金。根据法律,单位缴纳社保金要以员工所有的工资性收入为基数。这就意味着,单位要把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以这个数额乘以一个百分比,来缴纳社保。但是,现实中很多单位不会按照这个基数缴纳。所以对于不足部分,姚静雪可以要求单位补足。足额缴纳社保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受离职协议约束。

同样的道理,姚静雪还可以仔细想想单位有没有拖欠她工资、加班费、公积金。如果这些情况存在,她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足。这和她的离职补偿协议是两回事,离职补偿协议只涵盖了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等补偿金额,它并不包括工资、社保这些项目。

除此之外,黄律师还想提示的一点是,如果一份协议有“关门条款”,劳动者就更不能掉以轻心。姚静雪签订的协议中,“此协议作为最终协议,双方今后不再就离职补偿有任何纠纷”这句话就是个关门条款。它进一步强调了双方签协议的自愿性,让法院更倾向于相信,是员工自愿放弃了权利。

以这个案子为例。在姚静雪和公司的纠纷中,即使已有判决,她仍然有希望另行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补足社保、工资等收入。但是如果公司在“关门条款”里写清:工资、社保金、加班费一次性结算,从此不再就以上项目有任何纠纷,那么姚静雪一旦签了字,一般是没有希望再向公司索要这笔钱的。

黄律师说,这里还要给劳动者提个醒:签离职协议时一定要慎重。如果不了解法律,不妨先咨询专业人士。寻求免费法律援助的途径有很多,如果想咨询劳动政策,可以拨打上海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如果想寻求公益律师的帮助,可以拨打上海市总工会的法律援助热线12351。上海市总工会常年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会负责解答这些问题。

“离职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权利。”黄律师说,其实法律给了劳动者很多保护,一些人并不知道。除了以上所说,离职协议中的另外一些条款,员工也完全可以拒绝,比如离职违约金。一些劳动者曾接受过单位出资的培训,并和单位约定了服务期。如果服务期未满,劳动者要离职,就牵扯到向单位支付违约金的问题。理论上,违约金是单位培训一位员工时付出的全部金钱,扣除员工已为单位服务的年限所对应的那部分金钱之后,剩余的数额。也就是说,参加培训后,员工服务了多少年,相应的数额就应该从违约金总额中扣除掉,剩余的钱,才是离职时应该支付的违约金。整个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过单位为培训这名员工所花费的数额。如果单位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那么员工不妨把它计算清楚。

黄绮律师表示,离职换工作是职场中的常态。单位有义务依法支付补偿金,劳动者也有义务办好该职位的交接,把自己手中的资料、文件、设备交还给单位。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轻松释然地开始一段新的工作。

作者:陈晨 2014-01-13 来源:中国妇女

草率签订离职协议,万元补偿打水漂

姚静雪就读于上海一所大学的广告系。研究生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上海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任职。

一个大学生到高档写字楼上班,身边都是衣着光鲜的白领,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大半个城市的风景,同事都用英语飞快流利地交流,很符合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对自己职业的预期。姚静雪觉得自己很幸运,对工作也十分投入,入职第二年,就因业绩优异而月薪过万。

可是,就在姚静雪准备在公司长久地努力下去的时候,让她意想不到的转折点出现了。2012年6月,她因为一个广告策划稿和部门主管发生争执,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但两人的关系却始终没有弥合。随后,公司进了一位新人,主管领导要求姚静雪把由她承接的几个大型广告项目交给新人负责,这让她十分伤心和不解。姚静雪询问主管,主管只说:“我们这是在锻炼新人,当然,也是给你减轻负担。”姚静雪拒绝了主管的要求,两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从此之后,主管几乎不再给姚静雪安排广告策划业务。

姚静雪很委屈,一天晚上,她用电子邮件把这些“不公平待遇”反映给了公司的美籍经理Paul。她没想到,第二天,她就被主管叫到了办公室,主管的电脑上赫然显示着她的邮件。原来Paul直接把邮件转发给了主管。姚静雪立刻后悔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事太莽撞。

这件事让姚静雪很受打击,可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2013年3月,公司为缩减经营成本,打算从广告策划部辞退三人,姚静雪出现在了名单上。她找主管谈话,但对方表示这已经是公司领导讨论之后的决定,无法改变,姚静雪只好接受。

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要求下,姚静雪和公司签订了一份《离职补偿协议书》。约定:“公司与姚静雪协商同意办理离职,公司一次给付姚静雪三个月的薪资3万元作为离职补偿。此协议作为最终协议,双方今后不再就离职补偿有任何纠纷。”协议签订后,姚静雪办理了离职手续,没过几天,就收到了公司转账给她的3万元。

一个月后的一次朋友聚餐中,姚静雪说起了自己的离职经过。不料在座的一位朋友听了直皱眉头。据朋友分析,这份协议让姚静雪吃了大亏:按照法律,如果在员工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单位应该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就该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姚静雪在公司工作了四年,对方应该给她四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也就是4万元。可是按照协议,公司只需给她三个月的工资。

姚静雪一听才明白,原来公司少给了她1万元。她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将公司告到了上海奉贤区法院,要求撤销《离职补偿协议书》,补齐1万元经济补偿金。

法庭上,姚静雪表示,公司在要求她签订离职协议时存在欺诈行为,因此协议是无效的。但法院却认为,那份离职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愿,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所以合法有效。姚静雪认为公司对她存在欺诈,却又举不出相应证据,因此对于  她的这一说法,法院不予采纳。最终,法院驳回了姚静雪的请求。

工会律师

签订离职协议要慎重

黄绮  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公益律师

离职补偿协议到底是什么?如果协议明显不公平,劳动者又该如何维权?离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记者采访到了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公益律师黄绮,请她来回答劳动者们关心的问题。

黄绮律师表示,这个案子里,姚静雪本来能要到更多的钱。首先,根据法律,单位无理由辞退员工,要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员工每工作一年,单位就要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因此,姚静雪的经济补偿金应该是四个月的工资。另外,单位没有提前30天通知她解除合同,因此还需要向她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作为补偿。这么看,公司起码少给了姚静雪两个月的工资。

不过即使如此,姚静雪与单位签订的协议也是有效的,不能撤销。

根据合同法,如果一方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这叫显失公平,合同可以撤销;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法与另一方订立合同,那么另一方可以申请合同无效。但是,这个案子并不存在以上情形。法律条文是公开的,劳动者有学习法律的义务,也有向专业人士咨询的能力。签协议时不了解法律不能归责于单位,更不是申请协议无效的理由。

也许人们会有这样的疑惑:姚静雪因协议损失了2万元,法院认为协议有效。那么假设她因为一份离职协议而损失了更多的钱,比如她本应得到10万元离职补偿,而协议只约定了1万元。那么这份协议还是有效的吗?算不算显失公平呢?

黄律师说,即使是这样,协议仍然有效。除非劳动者能向法院证明:离职的时候,她曾经向单位咨询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却给了一套不符合法律的解释,对她产生了误导。遗憾的是,这通常很难证明。

不过,姚静雪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她可以仔细看看单位是否为她足额缴纳了社保金。根据法律,单位缴纳社保金要以员工所有的工资性收入为基数。这就意味着,单位要把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以这个数额乘以一个百分比,来缴纳社保。但是,现实中很多单位不会按照这个基数缴纳。所以对于不足部分,姚静雪可以要求单位补足。足额缴纳社保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受离职协议约束。

同样的道理,姚静雪还可以仔细想想单位有没有拖欠她工资、加班费、公积金。如果这些情况存在,她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足。这和她的离职补偿协议是两回事,离职补偿协议只涵盖了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等补偿金额,它并不包括工资、社保这些项目。

除此之外,黄律师还想提示的一点是,如果一份协议有“关门条款”,劳动者就更不能掉以轻心。姚静雪签订的协议中,“此协议作为最终协议,双方今后不再就离职补偿有任何纠纷”这句话就是个关门条款。它进一步强调了双方签协议的自愿性,让法院更倾向于相信,是员工自愿放弃了权利。

以这个案子为例。在姚静雪和公司的纠纷中,即使已有判决,她仍然有希望另行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补足社保、工资等收入。但是如果公司在“关门条款”里写清:工资、社保金、加班费一次性结算,从此不再就以上项目有任何纠纷,那么姚静雪一旦签了字,一般是没有希望再向公司索要这笔钱的。

黄律师说,这里还要给劳动者提个醒:签离职协议时一定要慎重。如果不了解法律,不妨先咨询专业人士。寻求免费法律援助的途径有很多,如果想咨询劳动政策,可以拨打上海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如果想寻求公益律师的帮助,可以拨打上海市总工会的法律援助热线12351。上海市总工会常年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会负责解答这些问题。

“离职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权利。”黄律师说,其实法律给了劳动者很多保护,一些人并不知道。除了以上所说,离职协议中的另外一些条款,员工也完全可以拒绝,比如离职违约金。一些劳动者曾接受过单位出资的培训,并和单位约定了服务期。如果服务期未满,劳动者要离职,就牵扯到向单位支付违约金的问题。理论上,违约金是单位培训一位员工时付出的全部金钱,扣除员工已为单位服务的年限所对应的那部分金钱之后,剩余的数额。也就是说,参加培训后,员工服务了多少年,相应的数额就应该从违约金总额中扣除掉,剩余的钱,才是离职时应该支付的违约金。整个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过单位为培训这名员工所花费的数额。如果单位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那么员工不妨把它计算清楚。

黄绮律师表示,离职换工作是职场中的常态。单位有义务依法支付补偿金,劳动者也有义务办好该职位的交接,把自己手中的资料、文件、设备交还给单位。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轻松释然地开始一段新的工作。


相关内容

  • 劳动合同法施行日期
  • 资料图片:读者在认真阅读《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解读:"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误读 三部门要求加强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法宣传 视点:从华为万人辞职事件看劳动合同法的定位 劳动合同法细则正征求意见 司法解释近期将出台 新华网广州11月28日电(记者钟玉明、杨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即将于 ...

  • 离职补偿金如何计算
  • 离职补偿金如何计算 法律咨询: 咨询人所在的单位老板原本就想辞退她,但却不明说,而是让她自己写离职报告,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奖金.这位咨询人很纳闷,老板既然想辞退她为啥还不明说,反而让她自己写自动离职报告呢? 小冯从2005年起就在某广告公司做内勤,2008年上半年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小 ...

  • 干货!离职后所作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
  • 干货!离职后所作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 [案情回放] 被告解某曾在原告大丰公司任职,历任品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天窗销售公司总经理等职务.2012年11月,被告从原告处离职.2013年4月,被告申请开窗系统发明专利,并于同年7月公告.原告认为该专利是被告利用其在大丰公司工作期间接触.管理.知悉.掌握的 ...

  • 商业秘密的保护
  • 摘 要: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 ,员工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将接触公司的商业秘密 ,甚至直接参与创造部分商业秘密.相应地,员工离职时,其所接触的商业秘密也可能被随之带出公司,从而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本文即探讨如何防止因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流失.因为公司在商业秘密侵权之诉中需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因此就商业 ...

  • 设定受益型养老金计划衰落及思考
  • 作者:肖序张影 财会通讯 2016年06期 一.设定受益计划的发展与衰落 (一)设定受益计划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生产车间的科学管理 ...

  • 公司给员工乱开三类证明的法律后果
  • 公司给员工乱开三类证明的法律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办理信用卡需要收入证明,买房按揭需要收入证明,考证需要工作证明,就业需要离职证明.每当员工需要这些证明的时候,就会来找HR ,但作为HR 千万不可在员工的软磨硬泡之下,大开方便之门,随意开具证明. 员工在开具证明时,有时会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要求 ...

  • 员工持股离职案例分析
  • 公司能否强制要求离职员工必须转让股权? [导 读]:员工持股是时下大热,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试图将"员工持股"作为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手段.与之相应,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离职员工必须转让股权"乃天经地义.但对于离职员工而言,他们可不这么想," ...

  • 如何结算销售离职提成工资
  • 如何结算销售离职提成工资 提成制度是用人单位对其员工的一种管理办法,其目的在于占有市场和扩大销路,鼓励员工推销更多产品,员工推销更多产品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使自己从中获利,符合<劳动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现实生活中的用人单位往往平时对员工许以高额的奖金.提成,而在员工离职时因如何结算 ...

  • 劳动法案例20160613
  • 经典案例学习: 案例一:不签合同维权难? 李某2012年来到苏州打工, 看到了某快递公司的长期招聘启事, 加上之前听说快递员收入颇丰, 于是便去应聘当了快递员.前后干了几个月的派送员, 收入尚可, 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有5000余元收入.但好景不长, 不久李某就因为公司业务进入淡季经常接不到活, 被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