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的2012江苏高考作文

作家写2012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赵翼如(1977年参加高考)

记忆中的那棵树,凝结着我的忧与爱。

那是小学4年级的一天,盛老师在树下开了一堂课:“灵魂里不能没有树。”他强调“接地气”——回到大地的阅读。“课外阅读,请从树读起:这棵树,就是大地的神来之笔。每棵树都依自己的特性自由伸展„„用心阅读,一棵树透露给你的东西,不会比一本字典少。好,这会儿风吹过来了,你感觉了什么?”

我听到了风中的树叶在说话„„

这一课让我终生受用。至今,童年记忆会被树打开。因为那棵树,我相信了“神灵”相信了爱,耳朵里没塞满那个时代的进行曲,却灌入不少自然的清凉,生出对大地的敬畏。也明白人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不必是统一的枕木。

那棵树留给我的,是关于成长的记忆。

据说童年是一棵树的传奇。蓬勃的枝叶,是孩子的多项爱。可为了那年代需要的螺丝钉,树木被慢慢切削成标准件。

我14岁就上了流水线--每天用机床车出同一规格的地脚螺丝。一日发闷,把脑袋伸出窗外,忽听一阵朗朗书声。隔窗就是树木葱茏的校园!不知怎么眼泪就下来了,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我“忧”:14岁,生命之树还没有舒展开,就栽入坚硬的钢铁丛林,憋屈着,何时还原成校园树?

大学梦在那一刻定格。

于是我拼命干活,总算评上劳动模范,被工厂推荐上大学。谁知被清洗出来,因出身不好。后听说我的名额被权力人士掉了包。

大学梦一再背我而去。

那天我写下了问号最多的日记:小树有生长的权利吗?河水有流动的权利吗?我有上学的权利吗?为什么权力能剥夺自然的权利???

那棵树回馈着我对它的爱——所有的树叶分担着我的忧!

树懂得沉默。它从容站着,心思依然浪迹天涯。风中的树叶张开翅膀,带着恣意飞扬的动态,有梦从里面滑翔出来„„

受到暗示的我,从此多了一项爱好:下班路上会拐进一所学校,拿本书往林子里一坐,直到恍惚把自己坐成一棵树„„就这么把“忧”变成了自学的动能,就这么用“爱”,来表达对树的敬意。

此刻我身在高考考场,似乎正接近遥远的大学梦。梦里,再次出现了凝结着忧与爱的那棵树„„

(只有初中学历的赵翼如,1977年意外地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新华报业集

团当记者。客串过中央电视台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编辑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忧与爱

申赋渔(1988年参加高考)

虽然明知高考无望,在看完高考分数之后,失望,更确切地说,对未来的茫然,还是让我说不出话来。我、志远、王杰和叶文进,推了自行车,就这样,沉默着,漫无目的地往前。我们四个,都是学校油印文学刊物《雏凤》的骨干。

太阳火一般烤着,无边的麦田里,麦子已经熟透了,中午的田野寂寞空阔。远远望去,几个稻草人有气无力地站着,穿在身上的破布褂子,低垂着,一动不动。这条路是我们几年来,每天走的路。只在几个月前,我们还是你追我赶,大声笑着,喊着,一只手骑着车,另一只搭在别人的肩上,飞一般向前。而现在,活力与朝气,仿佛已离我们而去,大家懒懒地,无力地,像是在挣扎着往前。

要到志远家的时候,我们停下来。在前面的麦地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割着麦子。她坐在一只草把上,割上几刀,向前挪一步,再割几刀。是志远的妈妈。我们没法停下来,悄悄骑车滑过。走过去了,又拼命踩着脚踏。没有谁想回家,只想走得远些,最好再也不用回来。

天黑了,半夜了,终于踩不动了,我们爬到田边一个高大的麦秸堆上,躺下来,望着天上的星星。一夜,什么都没说。

父亲四处借债,让我到县城里去复读。我说,不读了。我想,除了上大学,还有我的路。我爱文学。我背了爷爷留下的锯子、刨子和一把斧头,去无锡投奔一个远房堂叔。想到城市里寻找我的梦。

无锡,是18岁的我,去得最远的地方。刚到无锡的那段时间,我就举着个写着“木工”两字的小木牌,傻傻地蹲在路边。

木工做了几个月,堂叔又介绍我到江南大学(微博)的一家制作公交站牌的工厂。我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庞大的铁架子上,一遍遍地刷上油漆。休息的时间,我常去图书馆门口转悠。可是进不去,我不是大学的学生。后来,我终于找到一个去处,中文系有个卖书的书店,叫做“江南书屋”。

空闲的时间我就去书屋看书。书屋里的老师对我慈爱地笑笑,听任我看,并不要我购买。时间长了,老师就问我,愿不愿意到书店来,当店员,兼搬运工。

第二天我就来了。兴奋地踩着三轮车,从遥远的书店拖来满满一车的图书。老师让我在书店的仓库里清出一块地方,铺上木板,当我的床。书屋其实是由一间教室改成的。教室被高大的书柜隔成两半,前面一半开店,后面一半做仓库。这一夜,我几乎把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抚摸了一遍,兴奋得无法入睡。

两个月后,我就写出了第一篇作品,登在《无锡日报》上。我以为我已经成了一个作家,人生从此即将改变。谁知道,高考落榜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这之后,一个没考上大学成了民工的我,流浪了十年。从无锡到广州,从佛山到珠海。从上海到北京,再到南京。一路上,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我经常会怨恨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第二天,又怀抱着对文学的爱赶往下一站。

高考离我已经二十多年了。因为时光,因为境况的改变,高考的痛慢慢成了隐隐的忧愁。与这个痛对抗的,并终于打败它的,是我对文学的爱。虽然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个作家。

(申赋渔,专栏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等。曾获孙犁编辑奖、冰心图书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金、银、铜奖等。)

忧与爱

李军(1996年参加高考)

我问唐代高僧义净法师:忧与爱,何解?

法师回答: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离开了爱,那确实没有了忧愁。可是我为了没有忧愁,却要放弃爱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法师合十不言。理学圣人朱熹接过话头。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你想知道几千年来圣贤们一直追求的“道”是什么吗?这就是天理。一个武士,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剑术将无敌;一个君王,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江山将永固;一个凡人,通晓了天理,他就能到达孔孟之境。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天理吗?

我:想。

朱熹:那就要放弃人欲。理和欲是对立的。爱和忧,都是欲。去了人欲的扰,才能专心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我:我知道的是,王阳明同学在一根竹子前站了几天几夜,就是想格出理来。可是他“格”出来的,不是理,是一场重感冒。

朱熹:„„

明代大哲王阳明打断了朱圣人解释的话头。

王阳明:事不假。还有一事。当年我游历的时候,路过一个禅寺,里面的禅师很有名气,为寺庙带来了很多香火。我跟他谈佛经,谈禅理,他都能应答如流。然后我问他:家里有亲人吗?他回答说,有八旬老母在堂。我问,可想她?禅师无言了很长时间,突然长叹一声:怎么能不想啊!

我:这个禅师没有达到“离爱”的境界,他有爱,所 以有了忧思。这在佛门,属六根不净了吧。

王阳明点头:不错,他很惭愧地低下了头,似乎觉得有违了长期以来修的禅理。我敛容正色对他说:思念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应该的人伦之常!禅师抬起了头,向我

行了一个礼,第二天,他就还俗了,回乡去探望自己的母亲。我也被那个庙的主持赶走了。

我:你说走了主持的名禅师,主持就赶了你走,看来这个主持也没有“离爱”的境界。难怪你在龙场那一夜顿悟出五个流传千古的字:“天理即人欲”。有了爱恨离愁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才是人,成为了人,才能去究“天理”。

王阳明:不错。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善和恶,是人的情感所生。忧和爱,都是出于良知。对父母如此,对国家亦如此。

我恍然:怪不得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父母去世,再大的官员也必须去职回乡受制27个月,这个制度叫“丁忧”。个别例外的,像和你同朝的张居正,不去“丁忧”,就称为“夺情”。情就是爱,忧和爱,都是不能被夺走的。

范仲淹走了上来:张居正“夺情”,有私欲权心,但他身居内阁重位,也有国家大事之重。大的忧和爱,还在于为国为民。

我和范大夫齐声念: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字音落,时空梦醒。妈妈削的苹果就在书旁。书页上翻到的是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军,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扬子晚报要闻编辑部主任,扬子时评主持人)

忧与爱

宋璟(2009年参加高考)

如果给《双城记》著名的第一句换个中国背景,放在什么时间似乎都可以成立。然而放在我们这个年代尤为贴切——忧太多,爱太少。

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火车站候车,离检票时间还有近半个小时,人群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把过道挤占得满满当当。同行的德国朋友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这么早大家就排起队来了?”我告诉她说,可能因为停车时间短,大家都担心来不及,希望早点上车安顿好。朋友点点头,继续在座位上耐心等待。

就在上个月,一只小狗被车撞死,同伴不离不弃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与之相对的,是面对需要援助的手,许多人选择了冷漠。什么时候,爱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了稀有物?

人们捂着钱包挤公交,做临时工也要防着中圈套,吃了地沟油照样满街跑,配方奶粉不如糖水可靠。即便谈情说爱也得保持清醒头脑,思量思量“她是不是只想我的钞票?”“他是不是只爱我的美貌?”

这个年代的忧与爱,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不再是范仲淹的“黯乡魂,追旅思”,也不会是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技术的发展让表达感情不再有距离限制,也有太多的方式去消解失意的寂寞。如果你还满脸忧思冒一句“载不动许多愁”,周围人听了,大概会面前安慰背后暗笑。忧?谁还比你少?

这个社会给予我现在的生活,也带给我身为国人的忧愁。每个人都有焦虑感,每个人都在寻求安全。面对存在于整个社会潜意识之中的忧,除却亲情与爱情,我们必须有让这个国

家真正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的力量。

每一个官员,爱你的人民,他们的诉求,请你认真倾听。每一个职员,爱你的工作,别人的生活,可能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每一个经营者,爱你的信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不可施加在关乎人健康的产品之上。每一个老师,爱你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之于我自己?爱我的理想。它不能排解我一切的忧,也不能给未来任何期许,却是支持我前行的动力。

爱不能排解所有的忧愁。我知道我的国人都有敏感的心与承受力极强的身体。我们曾经经历过劫难,也正经历着一个转型中的社会的种种困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可爱之人,做可爱之事,这能让我们有一颗蓬勃的心,让我们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曾获得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作家写2012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赵翼如(1977年参加高考)

记忆中的那棵树,凝结着我的忧与爱。

那是小学4年级的一天,盛老师在树下开了一堂课:“灵魂里不能没有树。”他强调“接地气”——回到大地的阅读。“课外阅读,请从树读起:这棵树,就是大地的神来之笔。每棵树都依自己的特性自由伸展„„用心阅读,一棵树透露给你的东西,不会比一本字典少。好,这会儿风吹过来了,你感觉了什么?”

我听到了风中的树叶在说话„„

这一课让我终生受用。至今,童年记忆会被树打开。因为那棵树,我相信了“神灵”相信了爱,耳朵里没塞满那个时代的进行曲,却灌入不少自然的清凉,生出对大地的敬畏。也明白人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不必是统一的枕木。

那棵树留给我的,是关于成长的记忆。

据说童年是一棵树的传奇。蓬勃的枝叶,是孩子的多项爱。可为了那年代需要的螺丝钉,树木被慢慢切削成标准件。

我14岁就上了流水线--每天用机床车出同一规格的地脚螺丝。一日发闷,把脑袋伸出窗外,忽听一阵朗朗书声。隔窗就是树木葱茏的校园!不知怎么眼泪就下来了,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我“忧”:14岁,生命之树还没有舒展开,就栽入坚硬的钢铁丛林,憋屈着,何时还原成校园树?

大学梦在那一刻定格。

于是我拼命干活,总算评上劳动模范,被工厂推荐上大学。谁知被清洗出来,因出身不好。后听说我的名额被权力人士掉了包。

大学梦一再背我而去。

那天我写下了问号最多的日记:小树有生长的权利吗?河水有流动的权利吗?我有上学的权利吗?为什么权力能剥夺自然的权利???

那棵树回馈着我对它的爱——所有的树叶分担着我的忧!

树懂得沉默。它从容站着,心思依然浪迹天涯。风中的树叶张开翅膀,带着恣意飞扬的动态,有梦从里面滑翔出来„„

受到暗示的我,从此多了一项爱好:下班路上会拐进一所学校,拿本书往林子里一坐,直到恍惚把自己坐成一棵树„„就这么把“忧”变成了自学的动能,就这么用“爱”,来表达对树的敬意。

此刻我身在高考考场,似乎正接近遥远的大学梦。梦里,再次出现了凝结着忧与爱的那棵树„„

(只有初中学历的赵翼如,1977年意外地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新华报业集

团当记者。客串过中央电视台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编辑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忧与爱

申赋渔(1988年参加高考)

虽然明知高考无望,在看完高考分数之后,失望,更确切地说,对未来的茫然,还是让我说不出话来。我、志远、王杰和叶文进,推了自行车,就这样,沉默着,漫无目的地往前。我们四个,都是学校油印文学刊物《雏凤》的骨干。

太阳火一般烤着,无边的麦田里,麦子已经熟透了,中午的田野寂寞空阔。远远望去,几个稻草人有气无力地站着,穿在身上的破布褂子,低垂着,一动不动。这条路是我们几年来,每天走的路。只在几个月前,我们还是你追我赶,大声笑着,喊着,一只手骑着车,另一只搭在别人的肩上,飞一般向前。而现在,活力与朝气,仿佛已离我们而去,大家懒懒地,无力地,像是在挣扎着往前。

要到志远家的时候,我们停下来。在前面的麦地里,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割着麦子。她坐在一只草把上,割上几刀,向前挪一步,再割几刀。是志远的妈妈。我们没法停下来,悄悄骑车滑过。走过去了,又拼命踩着脚踏。没有谁想回家,只想走得远些,最好再也不用回来。

天黑了,半夜了,终于踩不动了,我们爬到田边一个高大的麦秸堆上,躺下来,望着天上的星星。一夜,什么都没说。

父亲四处借债,让我到县城里去复读。我说,不读了。我想,除了上大学,还有我的路。我爱文学。我背了爷爷留下的锯子、刨子和一把斧头,去无锡投奔一个远房堂叔。想到城市里寻找我的梦。

无锡,是18岁的我,去得最远的地方。刚到无锡的那段时间,我就举着个写着“木工”两字的小木牌,傻傻地蹲在路边。

木工做了几个月,堂叔又介绍我到江南大学(微博)的一家制作公交站牌的工厂。我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庞大的铁架子上,一遍遍地刷上油漆。休息的时间,我常去图书馆门口转悠。可是进不去,我不是大学的学生。后来,我终于找到一个去处,中文系有个卖书的书店,叫做“江南书屋”。

空闲的时间我就去书屋看书。书屋里的老师对我慈爱地笑笑,听任我看,并不要我购买。时间长了,老师就问我,愿不愿意到书店来,当店员,兼搬运工。

第二天我就来了。兴奋地踩着三轮车,从遥远的书店拖来满满一车的图书。老师让我在书店的仓库里清出一块地方,铺上木板,当我的床。书屋其实是由一间教室改成的。教室被高大的书柜隔成两半,前面一半开店,后面一半做仓库。这一夜,我几乎把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抚摸了一遍,兴奋得无法入睡。

两个月后,我就写出了第一篇作品,登在《无锡日报》上。我以为我已经成了一个作家,人生从此即将改变。谁知道,高考落榜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这之后,一个没考上大学成了民工的我,流浪了十年。从无锡到广州,从佛山到珠海。从上海到北京,再到南京。一路上,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我经常会怨恨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第二天,又怀抱着对文学的爱赶往下一站。

高考离我已经二十多年了。因为时光,因为境况的改变,高考的痛慢慢成了隐隐的忧愁。与这个痛对抗的,并终于打败它的,是我对文学的爱。虽然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个作家。

(申赋渔,专栏记者。著有《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等。曾获孙犁编辑奖、冰心图书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金、银、铜奖等。)

忧与爱

李军(1996年参加高考)

我问唐代高僧义净法师:忧与爱,何解?

法师回答: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我:离开了爱,那确实没有了忧愁。可是我为了没有忧愁,却要放弃爱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法师合十不言。理学圣人朱熹接过话头。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你想知道几千年来圣贤们一直追求的“道”是什么吗?这就是天理。一个武士,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剑术将无敌;一个君王,通晓了天理,那么他的江山将永固;一个凡人,通晓了天理,他就能到达孔孟之境。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天理吗?

我:想。

朱熹:那就要放弃人欲。理和欲是对立的。爱和忧,都是欲。去了人欲的扰,才能专心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我:我知道的是,王阳明同学在一根竹子前站了几天几夜,就是想格出理来。可是他“格”出来的,不是理,是一场重感冒。

朱熹:„„

明代大哲王阳明打断了朱圣人解释的话头。

王阳明:事不假。还有一事。当年我游历的时候,路过一个禅寺,里面的禅师很有名气,为寺庙带来了很多香火。我跟他谈佛经,谈禅理,他都能应答如流。然后我问他:家里有亲人吗?他回答说,有八旬老母在堂。我问,可想她?禅师无言了很长时间,突然长叹一声:怎么能不想啊!

我:这个禅师没有达到“离爱”的境界,他有爱,所 以有了忧思。这在佛门,属六根不净了吧。

王阳明点头:不错,他很惭愧地低下了头,似乎觉得有违了长期以来修的禅理。我敛容正色对他说:思念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应该的人伦之常!禅师抬起了头,向我

行了一个礼,第二天,他就还俗了,回乡去探望自己的母亲。我也被那个庙的主持赶走了。

我:你说走了主持的名禅师,主持就赶了你走,看来这个主持也没有“离爱”的境界。难怪你在龙场那一夜顿悟出五个流传千古的字:“天理即人欲”。有了爱恨离愁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才是人,成为了人,才能去究“天理”。

王阳明:不错。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善和恶,是人的情感所生。忧和爱,都是出于良知。对父母如此,对国家亦如此。

我恍然:怪不得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父母去世,再大的官员也必须去职回乡受制27个月,这个制度叫“丁忧”。个别例外的,像和你同朝的张居正,不去“丁忧”,就称为“夺情”。情就是爱,忧和爱,都是不能被夺走的。

范仲淹走了上来:张居正“夺情”,有私欲权心,但他身居内阁重位,也有国家大事之重。大的忧和爱,还在于为国为民。

我和范大夫齐声念: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字音落,时空梦醒。妈妈削的苹果就在书旁。书页上翻到的是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军,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扬子晚报要闻编辑部主任,扬子时评主持人)

忧与爱

宋璟(2009年参加高考)

如果给《双城记》著名的第一句换个中国背景,放在什么时间似乎都可以成立。然而放在我们这个年代尤为贴切——忧太多,爱太少。

去年夏天,我在桂林火车站候车,离检票时间还有近半个小时,人群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把过道挤占得满满当当。同行的德国朋友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这么早大家就排起队来了?”我告诉她说,可能因为停车时间短,大家都担心来不及,希望早点上车安顿好。朋友点点头,继续在座位上耐心等待。

就在上个月,一只小狗被车撞死,同伴不离不弃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与之相对的,是面对需要援助的手,许多人选择了冷漠。什么时候,爱在我们的心中变成了稀有物?

人们捂着钱包挤公交,做临时工也要防着中圈套,吃了地沟油照样满街跑,配方奶粉不如糖水可靠。即便谈情说爱也得保持清醒头脑,思量思量“她是不是只想我的钞票?”“他是不是只爱我的美貌?”

这个年代的忧与爱,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不再是范仲淹的“黯乡魂,追旅思”,也不会是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技术的发展让表达感情不再有距离限制,也有太多的方式去消解失意的寂寞。如果你还满脸忧思冒一句“载不动许多愁”,周围人听了,大概会面前安慰背后暗笑。忧?谁还比你少?

这个社会给予我现在的生活,也带给我身为国人的忧愁。每个人都有焦虑感,每个人都在寻求安全。面对存在于整个社会潜意识之中的忧,除却亲情与爱情,我们必须有让这个国

家真正在精神上强大起来的力量。

每一个官员,爱你的人民,他们的诉求,请你认真倾听。每一个职员,爱你的工作,别人的生活,可能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每一个经营者,爱你的信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不可施加在关乎人健康的产品之上。每一个老师,爱你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之于我自己?爱我的理想。它不能排解我一切的忧,也不能给未来任何期许,却是支持我前行的动力。

爱不能排解所有的忧愁。我知道我的国人都有敏感的心与承受力极强的身体。我们曾经经历过劫难,也正经历着一个转型中的社会的种种困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爱可爱之人,做可爱之事,这能让我们有一颗蓬勃的心,让我们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曾获得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相关内容

  •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 Andrew 制作者:Andrew2013 6月8日 2013年6 8全国卷大纲版• • • •适用地区 作文材料 作文要求 老师点评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云南 河北 黑龙江 海南 吉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 获了深 ...

  •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
  •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考生回忆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昨天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一公开, 就有不少人以为命题人是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 ...

  • 四川201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参考范文
  • 四川201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参考范文 帮考网高考频道快讯,2012年高考正在进行中,帮考网第一时间发布各类高考真题.高考作文题目及高考分数查询等最新资讯,敬请关注!据悉, 2012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你是天边的一朵云彩. [高考作文题汇总]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故事与结局>: ...

  •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汇总
  •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汇总(完整版) 上传: 熊金辉 更新时间:2013-6-25 11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 省份 题目 详细 全国卷 同学关系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 ...

  • 高考2013年作文题目
  • 高考导航-2013高考语文作文 大纲卷: 真诚与友善 北京卷: 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上海卷: 更重要的事情 新课标卷: 经验与勇气 天津卷: ____而知之 安徽卷: 为什么能这样?为什么不能这 样? 四川卷: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海南卷: 真诚与友善 辽宁卷: 沙子与珍珠 浙江卷: 三句话看青春 广 ...

  • 写作素材积累
  • 变废为宝,发挥余热 --考卷中阅读材料的"二次利用" 一份语文试卷到教师评讲结束,生命基本宣告完结.即便是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复习试卷上语基部分的知识点,但后半部分的阅读理解部分绝对无人问津是,成为名符其实的"鸡肋".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 ...

  • 教师写作对学生的意义
  • 作者:王开东 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08期 怎么认识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写作对学生写作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首先,我们认为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关系不大.这样说是因为: 1.写作即系统,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而是由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组 ...

  • 权威发布2012作文题目
  • [新课标] 船主与油漆工(宁夏 海南 吉林 黑龙江 云南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河北 内蒙古)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 ...

  • 2015江苏高考语文命题人信息及备考建议
  • 命题组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王华宝, 成员: 徐师大秘书, 苏大杨旭辉(应该是负责诗歌鉴赏的,唐诗的可能性很大), 苏州中学 黄厚江, 南京工业大学文学院院长, 连云港新海中学一老师 宿迁中学蔡光磊 2015高考备考 关注南通卷,基本明确两点:1.延续2014卷的风格与特点,注意创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