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 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 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 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 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 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 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 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

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

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什么是犯罪⎧⎪

了解罪与罚⎨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 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 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 犯罪特征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展示下列材料)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 刑罚含义及种类 活动三:了解刑罚 (展示材料)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1.思考: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3.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教师讲述:周永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 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 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1. 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

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五:杜绝不良行为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活动六:防患于未然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

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什么是犯罪⎧⎪

了解罪与罚⎨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相关内容

  • 商砼站实验室程序文件
  • 莘县利民砼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实 验 室 程序文件XYCX00-2014 第1版 XYCX-2014 程 序 文 件 (第1 版) 编写人:赵连涛 审核人:盛利国 批准人:柳秋生 分发号: 受控状态: 受 控 非受控 莘县利民砼业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 2014-1-1发布 2014-1-1 ...

  • 程序文件2
  •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其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和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并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体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 适宜范围 2.1本程序规定了内部审核的策 ...

  • 论文小学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 小学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田径运动是"体育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田径教学的"走.跑.跳.投"贯穿着整个小学的体育教学,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和教 ...

  • 2016学生田径运动会
  • 二郎庙镇小学2016春季学生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一.活动宗旨: 为积极推动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主题:奔跑吧!!孩子! 三 ...

  • 许一力:怎么理解光大的5.2亿处罚?
  • 2013-09-01 22:50 光大乌龙指事件最后以5.2亿的罚单结局,对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员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终身证券期货市场禁入处罚.当时马上就有人提问了,5.2亿的罚单到底重不重呢?光大会受多大的影响呢? 我想应该这样来看,先弄明白这5.2亿罚单是怎么算出来的?证监会是认定了光大证 ...

  • 疑似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 附件3 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报告卡信息 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 1.3 身份证号: 1.4 性别*: 1.5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a. 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1.6 患者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1.7 病人现住址属于* ...

  • 5.2宪法班会教案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 五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 ...

  •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模板v1[1].0
  • {项目名称}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状态: 草稿 摘要 评审 标识号: 当前版本: 前一版本: 发布日期: PRS-DOC-PROC-SQA-003 1.0 2001-4-9 "简要描述该文档的内容." 修改历史 注释:评审号为评审记录表的编号.更改请求号为文档更改控制工具自动生成的编 ...

  • 行政主管的岗位职责(共6篇)
  • 篇一: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篇二:行政部经理岗位职责 人力行政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人力资源及教育培训.行政经理 直接上级:总经理 下属岗位:岗位性质:负责全面主持本部的管理工作 管理权限:受总经理的委托,行使对公司行政后勤.总务.各部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管理的权力,并承担执行公司各项规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