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与求知书坊)革命烈士书信_给姨母的信

姨母大人: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羊跪食乳尚识天性之恩”,何况人乎?来信读后,心肺实存难言之痛!然时代迫使如此,曾望深谅是幸!

所言各节,全为顽固分子之谣言。现在梅等全以舌耕糊口,何曾在军队服务;正因为米珠薪桂所入不敷所出,固有要求家庭津贴之意见;要是服务四军,谈四军的艰苦奋斗之部队,所有人员决不愿向人诉苦,即使是家庭,他们亦无若何企求。由此已证明梅等之目前生活情形及行踪,望可对外人言言,加以声明及解释,莫将来弄成误会。

大江南北尽第四军足踪。所谓解散四军,原为一般投降顽固派自己心里的事,过去十年都消灭不掉,今天谈何容易!在抗战过程中,据云,四军力量已扩大到12万人。以前听人家说,在事变初期,由赣湘等省集中时,仅数千人,现在所谓被解散的不过其中军部的一部分。据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他们的主力全集中在苏北。在江南,也有他们一部分,离这里很远,我们时有所闻。在江南,经常有四军的胜利消息,在此地的民众,非常敬佩,并称他们为神兵。不过都与我们无涉,我们只吃我们的粉笔屑,过我们的冷板凳生活。

我身体很坏,时常生病。幸父母侍服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在上次信中,曾给信母亲,要她老人家寄几斤茶叶来给我,现在仍请转告,能早些寄来给我以便送给他们老人家,聊表我的谢意!我想,母亲一定会答应我的要求,姨母你想怎么样?

家事无人料理,确实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梅等亦出于无奈。欲归无力,欲动无能,惟有恳转姨母代为料理,并能督促煦弟以助母亲一臂,来日事平之后,梅等决不忘大恩大德。母亲年来日长,有望莫操劳过度,一切看破一点。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谓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将赤手空拳的回去,所不能平的,不能白白的来世走一道。梅等正有鉴于斯,愿奔走他乡,自谋而生,不愿苟安偷生,将生易轻若鸿毛,这里望能深谅梅等之苦衷,俟后莫再烦□梅等等行动,实为万幸!

大人等幼读四书,文墨知其一、二种,义识其大端。岳飞之能留芳千古,实其母造就大半。若当年其母不鼓励他尽忠报国,令其为国效劳,何来今天之岳坟、岳庙昭名千古?孟子、徐庶等皆有贤母,有望母亲能以古之贤母之精神来教诲子女。

国不饱[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的前途,梅等虽‘非岳飞以及其他人可以拟,且亦无岳飞之时机、境遇’,然古人之精神,甚为梅等学习,想姨母及母亲亦必同情也。

“谁无父母,提携捧负?谁无夫妇,如宾如友?谁无兄弟,如足如手?生死何恩,死也何咎?”正因为人类不应残杀,然人已残杀我,而我能不自卫乎?想三四年来,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尸骨纷飞?多少人战死沙场?想人生不免一死,不过死的其时而得所值乎!望姨母劝慰母亲,一切从远着想,莫听无稽之谈,而效井底之蛙语,一手不能掩尽天下人耳目,公理最后终能得胜利。

梅等不敏,然不愿做时代之落伍人,虽无能,亦必努力追随历史之轮,如今天生活虽云清苦,愿自勉,决不做民族的罪人。

所有亲戚友好,望能代梅问候致安!如有机缘,当返里亲候慈颜。阅报章,宁波吃紧,不知影响家乡否?现在草纸价值若干,海口被封,销路当大受影响,全村人民,又受冻饿之忧矣!

时交夏令,寒暖不匀,望能保养玉体,并努力加餐是幸,临风寄语,不尽所情,专此敬请金安!并颂阖府康泰!

甥陈云叩上

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灯下

[写作背景]

1941年春,“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正在苏南从事党的抗日地下工作的孙晓梅,接到姨母来信。姨母在信中对孙晓梅的安危深表关切,盼望能念及母女之情,及时回家,侍奉老母。孙晓梅接信后,给姨母写了这封回信。信中向姨母表明了自己为赴国难,置生死于度外的壮志,深切希望姨母和母亲能效法宋代岳飞之母,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自己的选择,理解自己的“绝情”。这封信通篇回荡着孙晓梅炽热的爱国激情。

孙晓梅简介

孙晓梅(1914—1943),女,又名肖曼,化名陈云。浙江省富阳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武器,著文宣传抗日。1938年10月参加了新四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民运工作,历任中共镇丹县委妇女部长兼大港区委书记、武进县委妇女部长、长江工委委员兼政治交通员、镇丹中心县委民运工作队队长等职,负责长江工委与路北特委之间的联络工作。1943年4月,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不幸在营防镇附近被日本宪兵队派出的特工逮捕,不久,被押到南京龙潭老虎山凹(今龙潭镇中国水泥厂后面)残酷杀害,年仅29岁。

姨母大人: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羊跪食乳尚识天性之恩”,何况人乎?来信读后,心肺实存难言之痛!然时代迫使如此,曾望深谅是幸!

所言各节,全为顽固分子之谣言。现在梅等全以舌耕糊口,何曾在军队服务;正因为米珠薪桂所入不敷所出,固有要求家庭津贴之意见;要是服务四军,谈四军的艰苦奋斗之部队,所有人员决不愿向人诉苦,即使是家庭,他们亦无若何企求。由此已证明梅等之目前生活情形及行踪,望可对外人言言,加以声明及解释,莫将来弄成误会。

大江南北尽第四军足踪。所谓解散四军,原为一般投降顽固派自己心里的事,过去十年都消灭不掉,今天谈何容易!在抗战过程中,据云,四军力量已扩大到12万人。以前听人家说,在事变初期,由赣湘等省集中时,仅数千人,现在所谓被解散的不过其中军部的一部分。据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他们的主力全集中在苏北。在江南,也有他们一部分,离这里很远,我们时有所闻。在江南,经常有四军的胜利消息,在此地的民众,非常敬佩,并称他们为神兵。不过都与我们无涉,我们只吃我们的粉笔屑,过我们的冷板凳生活。

我身体很坏,时常生病。幸父母侍服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在上次信中,曾给信母亲,要她老人家寄几斤茶叶来给我,现在仍请转告,能早些寄来给我以便送给他们老人家,聊表我的谢意!我想,母亲一定会答应我的要求,姨母你想怎么样?

家事无人料理,确实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梅等亦出于无奈。欲归无力,欲动无能,惟有恳转姨母代为料理,并能督促煦弟以助母亲一臂,来日事平之后,梅等决不忘大恩大德。母亲年来日长,有望莫操劳过度,一切看破一点。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谓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将赤手空拳的回去,所不能平的,不能白白的来世走一道。梅等正有鉴于斯,愿奔走他乡,自谋而生,不愿苟安偷生,将生易轻若鸿毛,这里望能深谅梅等之苦衷,俟后莫再烦□梅等等行动,实为万幸!

大人等幼读四书,文墨知其一、二种,义识其大端。岳飞之能留芳千古,实其母造就大半。若当年其母不鼓励他尽忠报国,令其为国效劳,何来今天之岳坟、岳庙昭名千古?孟子、徐庶等皆有贤母,有望母亲能以古之贤母之精神来教诲子女。

国不饱[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莫以区区儿女情,而埋没子孙的前途,梅等虽‘非岳飞以及其他人可以拟,且亦无岳飞之时机、境遇’,然古人之精神,甚为梅等学习,想姨母及母亲亦必同情也。

“谁无父母,提携捧负?谁无夫妇,如宾如友?谁无兄弟,如足如手?生死何恩,死也何咎?”正因为人类不应残杀,然人已残杀我,而我能不自卫乎?想三四年来,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尸骨纷飞?多少人战死沙场?想人生不免一死,不过死的其时而得所值乎!望姨母劝慰母亲,一切从远着想,莫听无稽之谈,而效井底之蛙语,一手不能掩尽天下人耳目,公理最后终能得胜利。

梅等不敏,然不愿做时代之落伍人,虽无能,亦必努力追随历史之轮,如今天生活虽云清苦,愿自勉,决不做民族的罪人。

所有亲戚友好,望能代梅问候致安!如有机缘,当返里亲候慈颜。阅报章,宁波吃紧,不知影响家乡否?现在草纸价值若干,海口被封,销路当大受影响,全村人民,又受冻饿之忧矣!

时交夏令,寒暖不匀,望能保养玉体,并努力加餐是幸,临风寄语,不尽所情,专此敬请金安!并颂阖府康泰!

甥陈云叩上

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灯下

[写作背景]

1941年春,“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正在苏南从事党的抗日地下工作的孙晓梅,接到姨母来信。姨母在信中对孙晓梅的安危深表关切,盼望能念及母女之情,及时回家,侍奉老母。孙晓梅接信后,给姨母写了这封回信。信中向姨母表明了自己为赴国难,置生死于度外的壮志,深切希望姨母和母亲能效法宋代岳飞之母,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自己的选择,理解自己的“绝情”。这封信通篇回荡着孙晓梅炽热的爱国激情。

孙晓梅简介

孙晓梅(1914—1943),女,又名肖曼,化名陈云。浙江省富阳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武器,著文宣传抗日。1938年10月参加了新四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前往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民运工作,历任中共镇丹县委妇女部长兼大港区委书记、武进县委妇女部长、长江工委委员兼政治交通员、镇丹中心县委民运工作队队长等职,负责长江工委与路北特委之间的联络工作。1943年4月,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不幸在营防镇附近被日本宪兵队派出的特工逮捕,不久,被押到南京龙潭老虎山凹(今龙潭镇中国水泥厂后面)残酷杀害,年仅29岁。


相关内容

  • (感悟与求知书坊)革命烈士书信_狱中写给妻子的信
  • (一) 我死后,你不要过分悲伤,也不要为我断送青春.以后我们那两个不满三尺的孩子,虽不是 有父之子,但[却]是有母之儿,望你将他们好好抚养成人,继我遗志. (二) 我已被判处无期徒刑.宣判的那天晚上,我一夜都没有睡着.我想,我虽然要被长期监禁, 失去了自由,但我还留着一条命,我不能坐着遭受他们的折磨 ...

  • (感悟与求知书坊)革命烈士书信_给父母的遗书
  • 双亲大人尊鉴: 上海情况日益险恶,租界地位能否保持长久,现成疑问.敌人劫辱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 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未死,声称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 劫到虹口敌军根据地,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似此劫夺,为欲迫男 屈节为敌作马牛耳.大丈夫光明磊落而生, ...

  • (感悟与求知书坊)高考状元经验谈_我在北大等你
  • 姓名:白薇 毕业学校: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一中 高考分数:656分 所在院系:北大历史系 2005年夏末秋初,几乎就是在跨入北大西门的一瞬间,我的身体便融化在燕园的神韵之中.燕园的美貌与气质打乱了我的呼吸,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挪动着我的双腿,贪婪地走过燕园的每一寸土地.小桥流水,钟亭岛阁,雕梁画栋,飞檐 ...

  • 抗日烈士纪念碑
  • 责任编辑 赵冬梅 年 月 日 星期四 小时读者热线 烟台街 口香糖 A55 张黎: 抗日烈士纪念碑 记者 李德强摄影报道 烟台山的 抗日 烈士 纪 念 碑 上 铭 刻着 1945 年 首次 解放烟台牺牲的 89 名烈士英名 其中 榜首 写着 主任 张黎 本报 红故事 的 招募令 发出后 80 岁的市 ...

  • 福州三坊七巷闽都文化游导游词
  • 福州三坊七巷闽都文化游导游词 参观景点路线:杨桥路(双抛桥.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郎官巷(严复故居.二 梅书屋)--塔巷--南后街(刻印印书雕塑.同利肉燕)--衣锦坊(水榭戏台)--黄 巷(小黄楼)--南后街(花灯雕塑.马鞍墙.叶氏民居)--安民巷--文儒坊(乡约碑) --宫巷(沈葆桢故居.林聪 ...

  • 1课窃读记1
  • <窃读记>导学案 等级: 编制:张妍 审核:城内小学五年级组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 ...

  • 三坊七巷简介
  •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坊巷概况 概述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 ...

  • 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700字
  • 严冬已被春风赶跑,不知不觉到了清明--一个悼念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戴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烈士陵园扫墓.一路上,鲜艳的少先队队旗随风飘动. 一到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悲壮的乐 ...

  • 红军战将汤慕禹
  • ---记一个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重庆巴南人 林永蔚 军号嘹亮,战旗猎猎.值此"八一"建军之节,眼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一日千里的发展,不仅又勾起了我对表叔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汤慕禹烈士的缅怀之情. 今年恰值烈士汤慕禹诞生102周年.他殉难已73周年了.为了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