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监测

车站及站后区间基坑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监测,其主要目的是在施工之前了解车站明挖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所可能产生地层变位和应力的影响,明确这种影响的大小量级和范围,明确危险可能发生的部位、方式及应采取的施工对策,同时为现场监控量测提供管理基准和依据。

二、监测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标段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区内及周围环境进行日常的常规监测如下:

1、区间监测

区间设置的监测项目有:(1)桩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收敛值;(2)横撑轴力;(3)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4)基础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倾斜;(5)水位标高、孔隙水压。

2、车站监测

车站设置的监测项目有:(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2)地表沉陷;(3)地下水位观测;(4)墙水平位移;(5)横撑内力;(6)桩内力;(7)基坑回弹;(8)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9)土层分层位移;(10)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

三、监测测点的布置

监测测点布置原则为: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1、区间监测测点的布置 见图3.1.1。

2、车站监测测点的布置

车站纵向监测布置基本与区间相同,断面布置见图3.2.1。

四、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区间监测的项目见表4.1,车站监测的项目见表4.2。

1、地表沉陷监测 (1) 地表沉陷监测 ①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

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d、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2、地下水位观测

①监测仪器

水位计、PVC塑料管、电缆线。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够测出)。测管用Φ100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

b、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ai,则地下水位标高HWi=H-ai。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标高之差△HW=HWi –HWi-1,即水位的升降数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的变化曲线图。

3、墙水平位移 ①监测仪器

水平测斜仪,测斜管。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对于基坑围护桩测斜孔,在浇灌混凝土前安装测斜管。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测斜管应竖直。

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1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应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3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或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

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隧道轴线方向的位移。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4、横撑内力 ①仪器设备

轴力计和频率接收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在基坑的每个监测主断面上,在每道支撑与围护结构布设测试仪器。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水平支撑轴力的数值绘成应力变化曲线,及时报主管工程师。 注意事项: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轴力计与钢围囹、钢支撑之间要垫设钢板,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导致支撑失去作用。支撑加力后,即可进行监测。

5、桩内力 ①仪器设备

钢筋计,电阻应变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钢筋计直接布置在钢筋笼的主筋上。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钢筋轴力的数值绘成轴力、应力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计处于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处于受弯状态,将钢筋计的导线逐段捆在临近钢筋上,引到外露的测试匣中,灌砼后,检查钢筋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6、基坑回弹

①仪器设备 回弹仪,水准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使用小口工程钻机钻孔,孔深达到设计平面以下数厘米后,将孔底清除干净,然后将回弹仪在保护管下端孔口放入孔底,再利用辅助杆将回弹仪压入孔底。

b、观测时先将保护管提起约10cm,在地面临时固定,然后将辅助杆立于回弹标头即可进行观测。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回弹变化曲线。 7、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 ①仪器设备

压力盒、空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在支护之前将压力盒按布置原则布设,然后进行基坑支护。 b、使用频率接收仪测读支护结构侧压力的变化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压力-时间变化曲线。 8、土体分层位移 ①监测仪器

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材料埋入部分,由沉降导管、底盖、沉降磁环组成,二是地面接收仪器—SOILINSTR型分层沉降仪,由测头、测量电缆、接收系统和绕线盘等组成,如图4.8.1所示。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原则上布置在有选择性、有代表性的断面上。锚固体为磁式锚环,间距1~2米,钻孔采用地质钻成孔,遇到土质松软的地层,应下套管或水泥护壁;成孔后将导管缓慢地放入孔中,直到最低观测点位置,然后稍拔起套管,在保护管与孔壁之间用膨胀粘土填充;再用专用工具依次将磁式锚环沿导管外壁埋入设计的位置。锚点间用膨胀粘土回填。测管口上盖,再用Ф150的钢套管保护,套管外用砼堆砌并标明孔号及孔口标高。

b、量测及计算:量测时将探头沿管内壁由下而上缓慢提升测尺,当通过测点磁环位置时,蜂鸣器发出声响,此时读取孔口标志(基点)处测尺的读数。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不同深度的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关系曲线。当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9、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 ①仪器设备

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的雨水管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无

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露管线,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观测点。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5个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

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

五、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

1、监测控制标准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不同的监测内容有不同的监测控制标准,分别采用如下标准:

(1)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地面最大沉降为0.0015h。 (2)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

桩基础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10mm;天然地基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30mm。对于重要建(构)筑物或建(构)筑物本身设计有缺陷、既有变形以及结构本身的附加应力等因素,应重点观测并提高控制标准。

(3) 建筑物倾斜控制标准

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如表5.1所示。

表5.1 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

注:表中L为柱中心距,单位:米。 (4) 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

煤气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承插式接头的铸铁水管、钢筋砼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0.0025,采用焊接接头的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0.006,采用焊接接头的煤气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大于0.002。相应的道路沉降按上述相应管线的标准进行控制。

(5) 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

受监测、监控的建(构)筑物场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5.0m内,但最终须以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值来控制。本工程隧道施工,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开挖面以下0.5m,量测预警值为开挖面以下0.2m。

(6)围护结构侧向位移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最大为0.002h且≦30mm。

为了尽快了解本工程隧道最终稳定的位移值,在施工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持续量测。对量测结果作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值,并与规范允许值相比较,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工程的监控量测控制值。

2、警戒值

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

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见表5.2。

表5.2 监测管理表

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Un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 位移管理基准值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控中有广泛应用,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地下工程而言,位移指标本身的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主要是位移指标与洞径、埋深、支护、施工等影响因素关系未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而位移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必须同时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同时配合使用位移速率控制指标。

与位移相比,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地层随时间变化的变形效应,在位移V=0 条件下,洞室围岩趋于稳定,反之,V=C(常数)或不断增大,则说明地层处于等速或加速流变状态,洞室是不稳定的,因此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是洞室失稳的充分条件,在安全预报中,较位移指标有更直观和明确的控制意义。

六、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能及时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及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数据处理方法为:

(1) 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2) 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3)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根据我单位修建城市地铁时施工监测的成功经验,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

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见图6.1,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图6.2。

图6.1 监测资料反馈管理程序图

图6.2 监测信息管理流程图

车站及站后区间基坑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监测,其主要目的是在施工之前了解车站明挖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所可能产生地层变位和应力的影响,明确这种影响的大小量级和范围,明确危险可能发生的部位、方式及应采取的施工对策,同时为现场监控量测提供管理基准和依据。

二、监测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标段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区内及周围环境进行日常的常规监测如下:

1、区间监测

区间设置的监测项目有:(1)桩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收敛值;(2)横撑轴力;(3)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4)基础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倾斜;(5)水位标高、孔隙水压。

2、车站监测

车站设置的监测项目有:(1)基坑内外情况观察;(2)地表沉陷;(3)地下水位观测;(4)墙水平位移;(5)横撑内力;(6)桩内力;(7)基坑回弹;(8)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9)土层分层位移;(10)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

三、监测测点的布置

监测测点布置原则为: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本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能全面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1、区间监测测点的布置 见图3.1.1。

2、车站监测测点的布置

车站纵向监测布置基本与区间相同,断面布置见图3.2.1。

四、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区间监测的项目见表4.1,车站监测的项目见表4.2。

1、地表沉陷监测 (1) 地表沉陷监测 ①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

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d、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

2、地下水位观测

①监测仪器

水位计、PVC塑料管、电缆线。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位降低能够测出)。测管用Φ100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

b、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ai,则地下水位标高HWi=H-ai。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标高之差△HW=HWi –HWi-1,即水位的升降数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的变化曲线图。

3、墙水平位移 ①监测仪器

水平测斜仪,测斜管。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对于基坑围护桩测斜孔,在浇灌混凝土前安装测斜管。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之下,测斜管应竖直。

b、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1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应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3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或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

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隧道轴线方向的位移。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4、横撑内力 ①仪器设备

轴力计和频率接收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在基坑的每个监测主断面上,在每道支撑与围护结构布设测试仪器。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水平支撑轴力的数值绘成应力变化曲线,及时报主管工程师。 注意事项:轴力计的量程需要满足设计轴力的要求。在需要埋设轴力计的钢支撑架设前,将轴力计焊接在支撑的非加力端的中心,在轴力计与钢围囹、钢支撑之间要垫设钢板,以免轴力过大使围囹变形,导致支撑失去作用。支撑加力后,即可进行监测。

5、桩内力 ①仪器设备

钢筋计,电阻应变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钢筋计直接布置在钢筋笼的主筋上。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钢筋轴力的数值绘成轴力、应力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安装时应注意尽可能使钢筋计处于不受力状态,特别不应处于受弯状态,将钢筋计的导线逐段捆在临近钢筋上,引到外露的测试匣中,灌砼后,检查钢筋计的电阻值和绝缘情况,做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6、基坑回弹

①仪器设备 回弹仪,水准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使用小口工程钻机钻孔,孔深达到设计平面以下数厘米后,将孔底清除干净,然后将回弹仪在保护管下端孔口放入孔底,再利用辅助杆将回弹仪压入孔底。

b、观测时先将保护管提起约10cm,在地面临时固定,然后将辅助杆立于回弹标头即可进行观测。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回弹变化曲线。 7、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 ①仪器设备

压力盒、空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仪。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设:在支护之前将压力盒按布置原则布设,然后进行基坑支护。 b、使用频率接收仪测读支护结构侧压力的变化值。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量测所得数值绘成压力-时间变化曲线。 8、土体分层位移 ①监测仪器

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地下材料埋入部分,由沉降导管、底盖、沉降磁环组成,二是地面接收仪器—SOILINSTR型分层沉降仪,由测头、测量电缆、接收系统和绕线盘等组成,如图4.8.1所示。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埋设:原则上布置在有选择性、有代表性的断面上。锚固体为磁式锚环,间距1~2米,钻孔采用地质钻成孔,遇到土质松软的地层,应下套管或水泥护壁;成孔后将导管缓慢地放入孔中,直到最低观测点位置,然后稍拔起套管,在保护管与孔壁之间用膨胀粘土填充;再用专用工具依次将磁式锚环沿导管外壁埋入设计的位置。锚点间用膨胀粘土回填。测管口上盖,再用Ф150的钢套管保护,套管外用砼堆砌并标明孔号及孔口标高。

b、量测及计算:量测时将探头沿管内壁由下而上缓慢提升测尺,当通过测点磁环位置时,蜂鸣器发出声响,此时读取孔口标志(基点)处测尺的读数。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不同深度的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关系曲线。当位移速率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9、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 ①仪器设备

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的雨水管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无

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露管线,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观测点。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5个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

b、测量方法: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c、沉降计算:与地表沉降观测同。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

五、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

1、监测控制标准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不同的监测内容有不同的监测控制标准,分别采用如下标准:

(1)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地面最大沉降为0.0015h。 (2) 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

桩基础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10mm;天然地基建筑物允许最大沉降值不应大于30mm。对于重要建(构)筑物或建(构)筑物本身设计有缺陷、既有变形以及结构本身的附加应力等因素,应重点观测并提高控制标准。

(3) 建筑物倾斜控制标准

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如下表所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如表5.1所示。

表5.1 建筑物允许沉降差控制标准

注:表中L为柱中心距,单位:米。 (4) 地下管线及地面控制标准

煤气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线的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承插式接头的铸铁水管、钢筋砼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0.0025,采用焊接接头的水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应大于0.006,采用焊接接头的煤气管两个接头之间的局部倾斜值不大于0.002。相应的道路沉降按上述相应管线的标准进行控制。

(5) 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值

受监测、监控的建(构)筑物场地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宜控制在5.0m内,但最终须以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值来控制。本工程隧道施工,地下水位应控制在开挖面以下0.5m,量测预警值为开挖面以下0.2m。

(6)围护结构侧向位移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最大为0.002h且≦30mm。

为了尽快了解本工程隧道最终稳定的位移值,在施工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持续量测。对量测结果作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值,并与规范允许值相比较,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本工程的监控量测控制值。

2、警戒值

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

象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见表5.2。

表5.2 监测管理表

注:U0—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Un的取值,即监测控制标准。 位移管理基准值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控中有广泛应用,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地下工程而言,位移指标本身的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主要是位移指标与洞径、埋深、支护、施工等影响因素关系未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而位移控制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必须同时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同时配合使用位移速率控制指标。

与位移相比,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地层随时间变化的变形效应,在位移V=0 条件下,洞室围岩趋于稳定,反之,V=C(常数)或不断增大,则说明地层处于等速或加速流变状态,洞室是不稳定的,因此位移速率控制指标是洞室失稳的充分条件,在安全预报中,较位移指标有更直观和明确的控制意义。

六、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能及时进行处理,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及曲线图,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数据处理方法为:

(1) 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2) 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3)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mm)/d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根据我单位修建城市地铁时施工监测的成功经验,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将警告值和允许值之间称为警告范围,实测值落在此范围,应提出警告,说明需商讨和采取施工对策,预防最终位移值超限,警告值和基准值之间称为注意范围,实测值落在基准值以下,说明隧道和围岩是稳定的。

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见图6.1,监测信息反馈流程见图6.2。

图6.1 监测资料反馈管理程序图

图6.2 监测信息管理流程图


相关内容

  • 杭州地铁坍塌事故及原因调查
  • Undergraduate Course "Loads &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s" Project #1 陈钿渊 1103300623 力学精英班 杨冬冬 1103300607 力学精英班 杭州地铁坍塌事故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陈钿渊,杨冬冬 摘 ...

  • 关于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及风险控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及风险控制 作者:雷庭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已经变成了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由于地铁工程主要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下方在地下空间开发速度的加快,基 ...

  •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摘 要]本文介绍了对该地铁车站的的基坑监测过程及方法步骤,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验证基坑设计方法,完善基坑设计理论,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关键词]基坑监测 基坑结构稳定性 一.工程概况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医大二院站( ...

  • 地铁工程 第三方监测
  • 地铁工程引入第三方监测,是为了判定地铁结构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实现信息化施工,将监测结果用于优化设计,为设计 ...

  • 工程施工对地铁的专项保护方案
  • 永宁国际1#楼施工作业 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 陕西昊伟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一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及现场施工环境 . ................................................................................... ...

  • 地铁监测投标文件(重难点分析)
  • 4 所监测项目的重难点分析及对应的监测措施 4.1加强工程地质.水位地质复杂地段现场监测及巡视工作 4.4.1加强对地裂缝.地面沉降的现场监测及巡视 (1)加强对地裂缝的现场监测及巡视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正断层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长安-临潼断裂以北,由北向南在黄土梁洼间(部分在阶地上也有 ...

  • 分析彭埠地铁站施工监控量测方法研究
  • 摘要:介绍彭埠地铁站施工监控量测,在该地铁站整个土建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动态.支护结构变形及内力以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观察.监控和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判定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判断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指导施工.自工程开工以来,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从而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得以 ...

  • 地铁车站主体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摘 要:成都地铁十号线xx 车站主体结构为明开法施工,车站全长183.4m ,宽度为20.7m ,土方挖方量共为71850m 3,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撑法.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的高效.安全,需采取科学的土方开挖措施.本文重点介绍了土方开挖的施工流程,强调了 ...

  • 地铁施工现场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 FA/AR XXX 地铁施工现场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FA/AR-06-2016 2016年6月12日 XXXXXXXXXXXXXXXXXX 一. 地铁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日显涌堵.地铁具有用地集约.能耗低.安全.正点.舒适等特点,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必然选 ...

  • 地铁基坑时空效应理论挖土施工应用浅谈
  • 地铁基坑"时空效应" 理论挖土施工应用浅谈 一.前言:从八十年代末到2000年上海分别建成了地铁一号线与地铁二号线,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老一代地铁建设者发现了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层位移变形的"时空效应"规律,这一规律的发现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