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1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历史试题(1)【人民版】

命题范围:必修1

一、选择题:(20×3分=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

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

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

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7.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8.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

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9.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近代中国的某爱国者在对他参与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反思总结时,阐明了“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的八字抵抗要言。该爱国者应是 ( )

A.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 B.甲午中日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丁汝昌

C.义和团运动的领袖曹福田 D.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

11.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

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

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

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2.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

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3.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

《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1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

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5.“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

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

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

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7.凤凰网《救赎中国》考点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

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

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

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 )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19.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

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

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20.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

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40分)

21.(12分)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

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臵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

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

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

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

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

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

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

制度?(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2分)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

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

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2分)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

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分)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4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2分)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一 1839年 图二 1919年 图三 1927年8月1日 图四 1949年4月21日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

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

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4分)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2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

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4.(11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

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

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

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一)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以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为切入点,分析题干里的信息“诸

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从而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A【解析】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

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评:这道题可能有学生考虑到“忠君”,会选择“君主专制”,本题的干扰项有点难度。再看源头,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

3、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

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A。

4、D【解析】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D【解析】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

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6、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

的专制权力。A、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7、A【解析】军机处始于清朝,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排除C项;科

举制结束于清末,排除D项。皇帝死后有年号、谥号、庙号之分,“明太祖”属于庙号。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

济自给自足,加之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而西方国家却需要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品,因此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

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

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这八个字里可以看出该爱国者看到了西方的

“船坚炮利”,主张应该向西方学习,由此可排除CD;经过30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仍然战败,B项也可排除。

11、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的叙述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一直使用“中国”这一

名称,因此②错误,可排除。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徐州”这一关键信息,再现所

学,台儿庄大捷是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虽貌似强大,但已被

中国军民包围、打击,反映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力量。

14、B【解析】 A项说的范围过大,与题干中的生产者相矛盾,C项和D项过于绝对化,排除

ACD三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民主主义的

目标,这里的鞑虏指满洲贵族,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孙中山崇拜洪秀全。

16、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

与材料无关。

17、C【解析】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1927年至

1937年中共开辟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

19、C【解析】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军民的

抗日斗争。分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这一描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

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指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人民解

放军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③错误。

21、【参考答案】

(1)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4)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解析】本题考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

材料我们知道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因为兵力薄弱,不足以“藩屏”; 第(2)题,从材料即可得出郡县制,作用必须结合所学多角度思考回答;第(3)题中,汉初之所以复古实行分封制,结合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即可得知,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从材料四我们得知元朝疆域辽阔是空前的,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来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第五问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我们结合材料可以归纳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22.【参考答案】

(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

不治。

(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作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

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

(3)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了英国

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

在鸦片战争两国君主做出决断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

23、【参考答案】

(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

古老东方的胜利”。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

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解析】本题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概念和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第(1)

题对比两则材料,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转折”和“界碑”即可回答,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因此必须要走向近代化;第(2)题从图片的时间判断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五四运动和渡江战役,再现两个时间的历史意义回答;第(3)题“屡遭挫折”的原因可从材料中提取概括,从“使国家民主化”的角度,再现中华民国政治方面

的措施。第(4)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首先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

24、【参考答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图一是当年《南京条约》议约地,由此可以得出其地位;图二、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界碑”含义实际上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实际上回答两种不同制度的差异。第(3)问,从辛亥革命在政治、法律、经济和防止贫富分化等方面的贡献。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历史试题(1)【人民版】

命题范围:必修1

一、选择题:(20×3分=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

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

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

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7.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8.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

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9.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近代中国的某爱国者在对他参与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反思总结时,阐明了“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的八字抵抗要言。该爱国者应是 ( )

A.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 B.甲午中日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丁汝昌

C.义和团运动的领袖曹福田 D.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

11.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

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

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

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2.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

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3.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

《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1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

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5.“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

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

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

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7.凤凰网《救赎中国》考点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

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

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

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 )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19.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

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

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20.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

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

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40分)

21.(12分)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

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臵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

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

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

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

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

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

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

制度?(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2分)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

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

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2分)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

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分)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4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2分)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图一 1839年 图二 1919年 图三 1927年8月1日 图四 1949年4月21日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

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

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4分)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2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

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4.(11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

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

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

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一)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以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为切入点,分析题干里的信息“诸

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从而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A【解析】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

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评:这道题可能有学生考虑到“忠君”,会选择“君主专制”,本题的干扰项有点难度。再看源头,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

3、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

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故选A。

4、D【解析】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

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D【解析】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

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6、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

的专制权力。A、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7、A【解析】军机处始于清朝,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排除C项;科

举制结束于清末,排除D项。皇帝死后有年号、谥号、庙号之分,“明太祖”属于庙号。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

济自给自足,加之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国商品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而西方国家却需要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品,因此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

9、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

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这八个字里可以看出该爱国者看到了西方的

“船坚炮利”,主张应该向西方学习,由此可排除CD;经过30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仍然战败,B项也可排除。

11、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的叙述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一直使用“中国”这一

名称,因此②错误,可排除。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徐州”这一关键信息,再现所

学,台儿庄大捷是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虽貌似强大,但已被

中国军民包围、打击,反映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力量。

14、B【解析】 A项说的范围过大,与题干中的生产者相矛盾,C项和D项过于绝对化,排除

ACD三项。

1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民主主义的

目标,这里的鞑虏指满洲贵族,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孙中山崇拜洪秀全。

16、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

与材料无关。

17、C【解析】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1927年至

1937年中共开辟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

19、C【解析】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军民的

抗日斗争。分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这一描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

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①指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人民解

放军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路大军挺进中原,③错误。

21、【参考答案】

(1)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3)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4)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解析】本题考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

材料我们知道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因为兵力薄弱,不足以“藩屏”; 第(2)题,从材料即可得出郡县制,作用必须结合所学多角度思考回答;第(3)题中,汉初之所以复古实行分封制,结合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即可得知,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从材料四我们得知元朝疆域辽阔是空前的,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来有效管理辽阔的疆域;第五问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特征我们结合材料可以归纳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22.【参考答案】

(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

不治。

(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作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

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

(3)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了英国

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

在鸦片战争两国君主做出决断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

23、【参考答案】

(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

古老东方的胜利”。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

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解析】本题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概念和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第(1)

题对比两则材料,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转折”和“界碑”即可回答,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因此必须要走向近代化;第(2)题从图片的时间判断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五四运动和渡江战役,再现两个时间的历史意义回答;第(3)题“屡遭挫折”的原因可从材料中提取概括,从“使国家民主化”的角度,再现中华民国政治方面

的措施。第(4)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首先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

24、【参考答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图一是当年《南京条约》议约地,由此可以得出其地位;图二、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界碑”含义实际上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实际上回答两种不同制度的差异。第(3)问,从辛亥革命在政治、法律、经济和防止贫富分化等方面的贡献。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30 分)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 迷惘(w ǎng) 角(ju é)色 纤(qi ān) 绳 屏(p íng) 息 B . 湖泊(p ō) 油腻(n ì) 绯(f ēi) 红 沉淀(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单元测试题
  • 成都七中高2014级集合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设集合M={x∈R|x2≤3},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 M B.aM C.{a}∈M D.{a}M 2.设集合A={x|y=x2-1},B={y|y=x2-1},C={(x,y)|y=x2-1},则 ...

  •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1
  •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P-31,S-16,Cl-35.5, Ar-40,K-39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 ...

  • 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1
  • 山西省孝义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一单元测试(一) 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80分) 第I卷(38分) 一 选择(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遒劲(qiú) 摭拾(zhē) 恪守(kè) 甄别(zhēn) ....B 甫健(pǔ) 商榷(què ...

  • 测评网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五动词
  • 动词(五年级上册) 1.Wait (等待) 2.have (有,吃)have a friend have dinner have math class 3.do homework(做功课) do morning exercises(晨练)do housework(做家务) 4.watch TV(看电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记录 一.授课内容: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二.主备人:于春辉 三.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从教材看,本单元是对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讲述,主要涵盖了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

  •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 .日本四分五裂,人们渴望统一 B .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