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养老金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特定的公民在退休或没有劳动能力之后能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施的一种退休养老的福利制度。目的是要做到“老,有所养”,消除了公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缓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有重要意义。20多年的制度改革中,我国养老金改革取得不小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主要分析现行养老金制度中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金改革

  在2012年3月,养老金双轨制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到底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员工享受社保养老金,由自筹账户支付; 而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员工退休享受财政拨款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支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实行的是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不需要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后按退休前岗位工资高低发给退休金,全部由财政负担; 而企业人员需要自己积累个人账户,退休后由国家统筹发给退休养老金。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开始启动,现已取得重大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自开始就未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较重以及其它社会、经济和历史原因,我国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基本沿袭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确定的现收现付的待遇确定型体制,养老金基本全部来自于政府当期财政拨款,个人不需缴费,保障水平较高。这便形成了企业养老金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之间的差距。

  1双轨制带来的社会影响

  1.1拉大收入差距

  从 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 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 调整。有群众表明,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7连调,二者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到了六七千元。

  1.2人才流动呈单向性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高于企业,这样,人员流动只有企业流向机关事业单位一种积极性,而没有机关事业单位流向企业的积极性,人员流动只进不出,长此以往,结果是难进难出,不利于工作人员聪明才智的表现,也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1.3增大国家财政负担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都是直接由国家财政支出。按现行制度,离退休人员工资本来养老替代率就高达 90%,加之不断随在职人员工资调整,2002 年国家财政负担已达 770 亿,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由于养老金没有实施积累制,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退休人员拿不到工资也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

  2相关改革建议

  2.1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化统筹

  在统筹范围内,需要实现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一致。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不同群体的人群参加同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使用相同的缴费和受益标准,不存在群体差异。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劳动力的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提高,优质劳动力不受制度因素的制约。另外,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便于管理,有利于实现更高层面的社会统筹。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本上仅在省市级层面统筹,缺乏有效的平台来实现地方间的整合,而统一的缴费和受益能帮助统筹层次的升高,以实现资源利用的进一步优化。

  2.2“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

  “老人”(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仍然使用改革前的原有政策,并保证改革后其养老金待遇不降低;“新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实行新办法;“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采取加发补贴、逐步平稳过渡的办法,即所谓的“补齐”。在此原则下,改革后事业单位养老金总体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会出现明显的利益损失,部分人甚至受益于改革,这样一来可以消除“老人”“中人”“新人”的抵触情绪和对改革的顾虑,进而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

  2.3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合理的补充养老手段,使得第一支柱以外的辅助养老真正起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职业年金计划。职业年金属于非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之下,它可以成为公共养老金强有力的替补。无论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目前发放的养老金均是来源于单一支柱的制度,而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是很难通过单一的养老金制度来解决人民的退休后生活的。如果我们能拥有一个由政府监管、市场运作的职业年金制度进行补充,并逐步提高其占人民养老金总收入中的比重,相信会对过渡阶段的养老金统筹工作有不小的帮助。而且也可以大大缓解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单方面筹资的不足,降低政府财政的负担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7一118.

  [2]刘庆龙.中国社会保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37一5.5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一28.

  【摘要】养老金保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特定的公民在退休或没有劳动能力之后能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施的一种退休养老的福利制度。目的是要做到“老,有所养”,消除了公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缓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矛盾有重要意义。20多年的制度改革中,我国养老金改革取得不小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主要分析现行养老金制度中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金改革

  在2012年3月,养老金双轨制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到底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员工享受社保养老金,由自筹账户支付; 而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员工退休享受财政拨款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支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实行的是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不需要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后按退休前岗位工资高低发给退休金,全部由财政负担; 而企业人员需要自己积累个人账户,退休后由国家统筹发给退休养老金。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开始启动,现已取得重大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自开始就未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较重以及其它社会、经济和历史原因,我国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基本沿袭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确定的现收现付的待遇确定型体制,养老金基本全部来自于政府当期财政拨款,个人不需缴费,保障水平较高。这便形成了企业养老金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之间的差距。

  1双轨制带来的社会影响

  1.1拉大收入差距

  从 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 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 调整。有群众表明,虽然近几年,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7连调,二者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到了六七千元。

  1.2人才流动呈单向性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高于企业,这样,人员流动只有企业流向机关事业单位一种积极性,而没有机关事业单位流向企业的积极性,人员流动只进不出,长此以往,结果是难进难出,不利于工作人员聪明才智的表现,也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1.3增大国家财政负担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都是直接由国家财政支出。按现行制度,离退休人员工资本来养老替代率就高达 90%,加之不断随在职人员工资调整,2002 年国家财政负担已达 770 亿,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由于养老金没有实施积累制,部分地区因财政困难,退休人员拿不到工资也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

  2相关改革建议

  2.1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化统筹

  在统筹范围内,需要实现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一致。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不同群体的人群参加同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使用相同的缴费和受益标准,不存在群体差异。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劳动力的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提高,优质劳动力不受制度因素的制约。另外,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便于管理,有利于实现更高层面的社会统筹。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本上仅在省市级层面统筹,缺乏有效的平台来实现地方间的整合,而统一的缴费和受益能帮助统筹层次的升高,以实现资源利用的进一步优化。

  2.2“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

  “老人”(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仍然使用改革前的原有政策,并保证改革后其养老金待遇不降低;“新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实行新办法;“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采取加发补贴、逐步平稳过渡的办法,即所谓的“补齐”。在此原则下,改革后事业单位养老金总体水平与改革前相比,不会出现明显的利益损失,部分人甚至受益于改革,这样一来可以消除“老人”“中人”“新人”的抵触情绪和对改革的顾虑,进而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

  2.3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合理的补充养老手段,使得第一支柱以外的辅助养老真正起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职业年金计划。职业年金属于非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之下,它可以成为公共养老金强有力的替补。无论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目前发放的养老金均是来源于单一支柱的制度,而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是很难通过单一的养老金制度来解决人民的退休后生活的。如果我们能拥有一个由政府监管、市场运作的职业年金制度进行补充,并逐步提高其占人民养老金总收入中的比重,相信会对过渡阶段的养老金统筹工作有不小的帮助。而且也可以大大缓解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单方面筹资的不足,降低政府财政的负担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7一118.

  [2]刘庆龙.中国社会保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37一5.5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一28.


相关内容

  • 2013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养老改革当有"共同方向"
  • 要打破一方得益.一方受损的惯性思维,找寻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从试点方案公布算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走过5年半.但媒体最近的回访,却发现这一改革进展缓慢.先期试点的5省市,有的还在"思考当中".有的正在"摸清情况".有的干脆" ...

  • 关于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思考
  • 关于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也日趋严重.延长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但社会各界对于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看法不一,本文就延长退休年龄的利弊进行一 ...

  • 2014山东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社保制度改革需重新审视
  • 2014山东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社保制度改革需重新审视 这里值得琢磨的是,<决定>把机关事业单位放在一起,而不是像<社会保险法>中把二者分开来,表明,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将不会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单独设计.而且,政府工作报告把各类保障制度放在一起,更彰显了国家将进一步推进统一的 ...

  • 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研究
  • 2014年2月第1期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ofHarbinFinanceUniversity 总第123期 [经济研究] 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研究 虞 12华,周秀泉,程 鑫 1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盐城224005: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170) 摘 要:近年 ...

  • 两会热点问题
  • 论两会热点话题"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2011全国两会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1月底,人民网推出"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 社会保障话题最受网民关注.共有79750人参加"社会保障"调查,在各项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 ...

  • 养老双轨制深圳破冰 公务员需缴纳养老金
  • 不少市民感叹"早该改了",也有人担心"雷声大雨点小" 近年来广受非议的双轨制,有望在深圳市率先改革.记者今天从深圳市政府官网了解到,<深圳市2012年改革计划>提出将研究探索公务员制度改革,建立既与企业制度相统一.又体现公务员职业特点的公务员养老保 ...

  • 三中全会前瞻
  • 三中全会前瞻: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或会后出炉 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自年初发布以来,尚未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有媒体援引权威人士的话称,把初次分配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将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突破点,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台相关措施. 专家眼中的"改革基 ...

  •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汇总一
  •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汇总一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讨论事业单位和教师工资涨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7月1开始施行.<条例>就作出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所以,教师涨薪也好,其他事业 ...

  •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根据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今年将正式启动这一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这意味着,长期与机关公务员挂钩.处于较高水平的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 ...